【船 舶】手持订单2250亿,中国船舶一季度业绩预增(2025-04-10)
4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4月7日,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10亿至12亿元之间,同比增加约149.35%至199.2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在9.9亿至11.9亿元之间,同比增加约192.58%至251.69%。中国船舶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造船上市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营业毛利同比增加。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33艘/2563万载重吨/2250亿元。
【点评】中国船舶一季度业绩预增显著,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两倍,显示出公司在船舶行业的强劲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公司通过优化手持订单结构和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了营业毛利的增加。此外,联营企业经营业绩的改善也为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做出了贡献。中国船舶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产品谱系不断完善,三大造船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船 舶】新能船业再获中国船级社双体系认证(2025-04-09)
4月9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正式获得由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环境管理体系(ISO 24001/ISO 14001)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 45001)认证证书,标志着企业在绿色发展与安全治理领域迈入行业先进行列。作为国内内河新能源船舶智能制造领域领军企业,山东新能船业始终将环境责任与员工安全置于战略核心。本次认证工作自启动以来,公司全员联动,构建起“高层统筹、跨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推进机制。历时45天的攻坚行动,通过生产工艺优化降低能耗排放,安全团队系统性排查风险隐患,管理重构数字化工作流程进行等作业,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
【点评】双认证的取得不是终点,而是管理升级的新起点。新能船业将持续致力智慧环境监测平台和智能化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业ESG实践标杆。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山东新能船业正以体系化、标准化管理为抓手,朝着“科技赋能、绿色领航”的现代化船企目标稳步前行。
【船 舶】北海造船再获裕民航运散货船订单(2025-04-03)
4月3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31日,裕民航运重返青岛北海造船,下单订造2艘180000载重吨好望角型散货船,每艘造价约为7500-7900万美元,交易总金额约为1.5~1.58亿美元,新船计划在2028年交付。裕民航运看好AI、电动车需求增长,带动铁铝矿运输需求,尤其是西非铁矿砂和铝矾土运输需求。裕民航运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好望角型散货船船东,目标是到2029年达到船队100艘1000万载重吨的双增长目标。
【点评】此次订单的签订,不仅有助于裕民航运进一步扩大其船队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也反映了北海造船在国际船舶市场上的强劲吸引力和影响力。随着全球贸易的复苏和航运市场的持续增长,裕民航运和北海造船的合作将有望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市场价值。
【船 舶】近1.4亿,江龙船艇获江苏省消防船艇订单(2025-04-02)
4月2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31日,江龙船艇宣布与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甲方)签订《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水域救援消防船艇购置项目》合同书,合同总金额1.3989亿元。该项目涉及3艘船的建造,包括1艘大型消防船、1艘消防指挥艇和1艘趸船,合同建造周期为自合同签订之日起24个月内,支付方式为甲方根据船舶建造节点进度付款。江龙船艇表示,本次签订的合同金额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1.79%。
【点评】本合同成功实施预计将对公司未来1~2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公司持续推进产品的专业化,近年多次中标消防船艇项目,反映公司消防船艇产品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若上述项目顺利实施,将有利于提升公司特种作业船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船 舶】首度联手民营造船巨头,中国液化气船龙头进军新市场(2025-03-31)
3月31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25日,天津西南海运与民营造船巨头恒力重工签署合作协议,将合作建造首批LPG双燃料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这是西南海运首次进军VLAC市场,也是首次与民营船企合作建造超大型液化气船。恒力重工将为此次合作提供前沿技术与丰富经验,船舶将配备LPG双燃料动力系统,以实现低碳排放和高能效。西南海运在液化气运输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双方合作将共同拓展全球液氨运输市场,提升竞争力。
【点评】恒力重工与西南海运的合作标志着中国液化气船行业的一次重要尝试,特别是在全球航运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此次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还将推动液氨运输市场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恒力重工的加入,特别是其LPG双燃料技术的应用,将为行业树立新的标杆,展示了中国船舶制造业在绿色技术和国际合作方面的进步。
【船 舶】9艘氨燃料船,中国船厂再次包揽“全球首单”(2025-03-28)
3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24日,日本航运巨头商船三井与比利时清洁技术公司CMB.TECH合作,投资建造并运营9艘氨燃料船,全部由中国船厂建造。其中包括3艘Newcastlemax型散货船和6艘化学品船。这3艘新船将在2026年至2027年交付运营,是CMB在北海造船订造的全球首批氨双燃料Newcastlemax型船系列船的一部分。与此同时,CMB还将在招商工业扬州金陵下单订造6艘26000载重吨级化学品船,其中2艘为氨双燃料船,从建造完成时起就配备氨双燃料发动机;另外4艘则采用氨燃料预留(ammonia-ready)设计,以便未来可转换为氨燃料动力。
【点评】商船三井与CMB.TECH的合作标志着氨燃料船在全球航运业的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船厂在这一领域的强势表现,不仅展示了其在船舶制造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绿色航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氨燃料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扩大,预计未来将有更多航运公司加入到这一绿色转型中来。
【船 舶】江龙船艇开工建造温州市100吨级渔政执法船(2025-03-27)
3月27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25日,江龙船艇开工建造温州市100吨级渔政执法船。该船是继600吨级渔政执法船后,江龙船艇为温州市打造的又一艘现代化渔政执法船。该船为钢铝复合结构,总长33.0米,型宽6.0米,型深3.2米,采用双机双桨推进,设计航速23节,具有较好的适航性和操纵灵活性。该船将主要用于承担近海辖区日常巡航、事故应急处理、海上防污应急工作、恶劣天气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
【点评】浙江省是我国的渔业大省,近年来正大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作为国内高性能公务执法船艇知名品牌,江龙船艇结合市场需求,为浙江省打造了多艘集先进性、快速性、多功能性于一体的渔政执法船,为维护浙江省海洋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渔业生产合法权益、推动渔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船 舶】扬子江船业再添一家合资船厂(2025-03-26)
3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24日,扬子江船业集团完成对舟山常石造船的注资,使其成为持股34%的联营公司。此次交易对价约8.33亿元人民币,以现金支付。舟山常石造船成立于2003年,位于浙江舟山,主要从事新造船和船舶分段建造,现有员工590名。扬子江船业与常石集团此前已共同管理扬子三井造船,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加深双方关系,共同推动航运事业发展。
【点评】扬子江船业与舟山常石造船的合资,不仅增强了双方的资本实力,更在技术和市场上形成了互补。此举有助于提升扬子江船业在全球造船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为舟山常石造船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航运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双方的合作有望推动更多环保型船舶的建造,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船 舶】首单落地,又一家破产船厂“复活”(2025-03-20)
3月20日,国际船舶网讯,扬州国裕船舶完成破产重整后重返造船市场,成功斩获集装箱船新订单。2024年7月鼎一投资控股后,该船厂接连获得两家船东共计6艘中型集装箱船订单,包括汇舸海运2艘5000TEU和上海长顺航运4艘4800TEU集装箱船,计划2026年12月至2027年5月交付,均采用传统燃料。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船厂原为国裕物流子公司,曾专注散货船建造,2014年尝试转型集装箱船未果。因原股东债务危机,2021年11月进入破产程序,历经三年重整完成所有权变更。此次订单标志着破产船厂通过资本重组实现业务重启,并首次在集装箱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国内造船业困境企业转型提供了新案例。
【点评】扬州国裕船舶的破产重整与业务转型,折射出航运业周期波动下船企的生存韧性。鼎一投资入主后,通过承接中型集装箱船订单切入细分市场,既避开了超大型集装箱船领域的技术壁垒,又契合当前区域航线运力补充需求。
【船 舶】黄埔文冲再获德国船东支线船订单(2025-03-19)
3月19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德国船东Elbdeich Reederei确认执行在黄埔文冲的2艘1900TEU集装箱船备选订单,总订单量增至4艘,合同总金额约1.2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4亿元),计划2027年交付。该船型为黄埔文冲经典1700TEU的第四代升级版,具备低阻力、高操纵性及环保优势,设计航速18.5节,日油耗35.7吨,EEDI折减率超40%。Elbdeich Reederei现运营船队超30艘,2023年还曾订造2+2艘125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黄埔文冲作为全球支线集装箱船建造领军企业,当前手持订单达26艘支线船,涵盖1900TEU至2700TEU等多种型号,手持订单量居世界首位。公司整体订单规模为108艘451万载重吨,交付计划已排至2029年,彰显其在细分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点评】此次德国船东追加黄埔文冲2艘1900TEU集装箱船订单,既体现了欧洲船东对中船系船厂技术能力的持续认可,也反映出支线集装箱船细分市场的活跃需求。但长达5年的交付周期(2027年)与排至2029年的船位,也暴露出全球造船产能紧张背景下,船厂需平衡订单承接与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挑战。
【船 舶】金航船舶再获万吨级LNG新能源船舶订单(2025-03-18)
3月18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14日,湖南金航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与湖北吉耘船务签署130米后驾驶LNG单一燃料集散多用途船建造合同。该船最大载荷10434吨,采用LNG单一燃料技术,较传统柴油船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实现零排放,符合国际环保标准及中国“双碳”目标。这是金航船舶近期承接的第二份万吨级LNG新能源船舶订单,此前于3月6日与重庆中宏船务签约建造同类型首驾驶船舶。基于LNG加注趸船、双燃料集装箱船等成功交付经验,金航船舶在LNG单一燃料船领域实现突破,加速推进绿色船舶制造转型,助力打造湖南省绿色船舶基地。
【点评】金航船舶连续斩获万吨级LNG新能源船舶订单,凸显其在绿色船舶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金航依托湖南省政策扶持和“十四五”船舶规划重点项目的定位,正加速构建绿色船舶制造基地。其连续订单不仅反映了长江航运清洁化升级的迫切需求,更展现出在新能源船舶细分市场的先发优势。
【船 舶】新能船业为济宁港航建造LNG动力多用途智能运输船首航(2025-03-14)
3月14日,国际船舶网讯,新能船业研发建造的LNG动力多用途智能运输船“济宁港航6008”近日从济宁港航龙拱港首航,标志着内河绿色航运取得重要突破。该船长67.6米,可装载62个标准集装箱,最大载重1950吨,采用LNG清洁能源显著降低污染排放与碳足迹,并配备智能导航监控系统及优化船员生活空间。新能船业表示,此次首航验证了LNG船舶在内河运输中的环保效能与技术可行性,未来将持续推进新能源船舶研发,助力航运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点评】作为济宁内河航运绿色升级的示范项目,该船投入运营将为区域能源运输提供低碳解决方案,同时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行业力量。当前内河航运占全国货运量8.4%,但碳排放占比高达13%,新能船业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减排方案。随着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推进,新能源船舶市场预计将以年均18%增速扩容。
【船 舶】广船国际再获德国船东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2025-03-14)
3月14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广船国际再次获得德国船东Peter Dohle Schiffahrts的2艘LNG双燃料8400TEU集装箱船订单,这是继年初首单后的备选订单生效。至此,Peter Dohle在广船国际的该型船订单增至5艘,计划于2027年至2028年交付,单船造价约1.2亿至1.25亿美元。Peter Dohle作为拥有60余年历史的德国航运家族企业,现运营约307艘现代化船舶。此次订单标志着广船国际自2021年以来首次重返集装箱船建造市场,并首次涉足LNG双燃料集装箱船领域。目前,广船国际手持订单达80艘,以汽车运输船、成品油/化学品船为主力船型,生产计划已排至2028年,显示出其在清洁能源船舶领域的持续拓展和强劲市场竞争力。
【点评】广船国际首次承接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标志着企业成功突破技术壁垒,切入新兴环保船型赛道。值得注意的是,2027~2028年交付周期与全球航运减排政策深化期重叠,广船有望通过此批订单积累先发优势。
【船 舶】黄埔文冲48000方LPG船开工,领航中型气体船新赛道(2025-03-11)
3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10日,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开工建造全球首艘48000立方米LPG运输船,标志着其正式进军中型气体船领域,实现从“小型船专家”向“中型船领军者”的战略转型。依托在小型气体船领域的技术积累(如已交付的9500方多用途气体船),该公司自2023年起加速布局中型船市场,累计承接LPG船和氨燃料动力液氨运输船订单,并突破性开发出43000方氨双燃料LPG船型。面对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及船队更新的超级周期,黄埔文冲聚焦LPG、液氨等低碳燃料运输船市场,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拓展和产能升级三大战略,持续深化新能源船型研发,完善专业化建造体系,旨在把握气体运输船市场扩容机遇,扩大在清洁能源船舶领域的竞争优势。
【点评】黄埔文冲48000方LPG船项目的开工,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在中型气体船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在航运业绿色转型的超级周期下,其开发的氨双燃料动力船型精准把握了全球减排需求,43000方液氨运输船的技术储备更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当前全球LPG/液氨运输船订单缺口持续扩大,黄埔文冲通过产能升级和研发投入抢占先机,但需注意中型船市场竞争加剧、双燃料技术商业化成本控制等挑战。
【船 舶】象屿海装与中厦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5-03-07)
3月7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4日,象屿海装与中厦国际正式签署《海事技术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国内现代化船舶制造领军企业,象屿海装在散货船、化学品船等领域占据重要市场地位;中厦国际则凭借专业的船舶技术团队和全球服务网络,在船舶维护、技术支援及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次合作聚焦船舶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中厦国际将为象屿海装提供高效精准的维保支持,助力其向“制造+服务”双轮驱动模式转型。双方未来将通过资源互补与协同创新,深化技术合作与人才共享,共同推进海事服务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点评】此次象屿海装与中厦国际的战略合作具有显著行业示范效应。作为国内船舶制造头部企业,象屿海装通过绑定中厦国际的技术服务网络,不仅强化了船舶全生命周期维保能力,更标志着其从单一制造向“制造+服务”生态的转型升级,符合全球船舶工业智能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在航运业低碳转型背景下,此类深度合作有利于提升中国船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服务附加值,对推动海事技术服务标准化、构建本土化服务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船 舶】江南造船再获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航运巨头力挺中国造船业(2025-03-05)
3月5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3日,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某船东于2025年2月28日签订了一批18000TEU双燃料LNG动力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根据公告,这批新船将在2028年至2029年相继交付,合同金额在180亿至190亿人民币(约合24.71亿至26.09亿美元)之间,本合同采用美元支付。本项目船东为江南造船长期合作伙伴,此次签约深化了双方的信任,增强了客户黏性,同时也拓展了江南造船大型集装箱船的型谱,对于后续发展更多创新产品具有积极作用。该型船是江南造船顺应国际最新绿色能源集装箱船设计理念、完全自主研发设计、满足目前最新规则规范的大型集装箱船,具有可靠、节能、环保等特点,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点评】达飞的这份新船订单正值美国政府宣布拟针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领域采取限制措施之际。在这样的背景下,达飞坚定选择中国船厂的决定彰显了对中国造船业的信心,其战略意义非同寻常。
【船 舶】两省港航联手打造船舶智造新基地(2025-03-04)
3月4日,国际船舶网讯,2月28日,由山东省港口集团与安徽省港航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安徽港航陆海装备公司枞阳船厂项目,在安徽铜陵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所在地铜陵市,地处长江黄金水道,是重要的铜工业基地,拥有优越的水运条件,工业基础雄厚,船舶制造产业配套完善,发展新能源电动船舶产业优势明显。项目投用后将开展船舶制造、维修、拆解等业务,构建“港口+园区”模式,服务完善铜陵港功能布局,加快新能源船舶制造,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新能源船舶修造基地、综合立体枢纽港、先进智造新基地、临港经济产业园”和铜陵船舶、港航装备产业的重要支柱。
【点评】这是落实“双碳”战略、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的关键落子,也是深化鲁皖两省港航合作、培育发展港航新质生产力的扎实举措。建成后将在新能源船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减少碳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港航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特别是在旧船拆解环节,项目将采用绿色环保工艺,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助力生态保护。
【船 舶】全球最大汽车船设计合同签署,由中国船厂建造(2025-02-28)
2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2月25日,芬兰船舶设计和工程公司Deltamarin宣布与招商工业南京金陵签署合同,将为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公司Wallenius Wilhelmsen订造的11700车位“塑造者级”(The Shaper Class)甲醇双燃料汽车运输船提供设计和工程服务。这份合同涵盖Wallenius Wilhelmsen在南京金陵订造的14艘中的6艘,船舶尺寸从9300车位升级到大约12100车位,预计将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运输船。根据合同,Deltamarin将为南京金陵提供全面的设计服务,包括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重点优化燃料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作为Wallenius Wilhelmsen端到端净零排放服务的组成部分,这些大型汽车运输船将在车辆运输的各个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从而满足客户对绿色运输的需求。此外,这些船舶还具有增强的坡道强度和更大的载重能力,旨在满足未来全球物流的需求。
【点评】此次合作进一步巩固了Deltamarin与Wallenius Wilhelmsen在“塑造者级”船舶项目上的持续合作,并有助于提升6艘大型汽车运输船的运行性能。升级后的船舶将延续“塑造者级”的许多整体设计特点,包括可使用甲醇的双燃料发动机,与现有船队相比,将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
【船 舶】新船厂开工,最大民营船企抢占高端船舶制高点(2025-02-25)
2月25日,国际船舶网讯,2月19日,扬子泓远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制造基地项目举行奠基仪式,正式开工建设。2024年7月,扬子泓远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落户靖江,该基地旨在建设世界级的清洁能源气体船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按照智能化、数字化的规划理念,推行现代造船模式,建设现代智能工厂。扬子江船业集团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为扬子泓远项目投入约30亿元资本支出。该项目将利用岸线长度约为1320米,占地面积约1300亩,建设30万吨级造船坞一座,20万吨级舾装码头一座,10万吨级港池一座,年生产能力约80万载重吨。预计2026年底完工投产,项目达产后年产值不低于100亿元、年平均综合税费不低于3亿元。投产后,新的造船基地将能够满足更多清洁能源船舶建造的需求。
【点评】扬子泓远项目作为2025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是扬子江船业集团转型升级,产品向更高端、更绿色、更高质量方向发展的重要布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扬子江船业集团在手绿色清洁能源船订单建造的主要基地。
【船 舶】黄埔文冲首获大型集装箱船订单(2025-02-24)
2月24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期,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与希腊知名航运公司Danaos Corp.正式签署2艘9200TEU甲醇预留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此次承接的9200TEU集装箱船由上船院设计,总长274米,型宽45.6米,型深24.7米,载重量107500吨,航速20节,采用甲醇燃料预留设计并配备开式脱硫装置及岸电装置,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Tier III排放标准,并配备多项节能环保装置,具有经济高效、绿色环保、智能安全等显著优势。
【点评】这是黄埔文冲首度承接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既是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船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标志着公司向“建设国内领先船舶企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将有力提升公司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