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 口】上港集团半年报出炉,净赚80.40亿元人民币(2025-08-29)
8月29日,港口圈讯,上港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实现营业收入195.6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40亿元,同比下降4.47%;扣非归母净利润73.69亿元,同比增长2.10%。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2.85亿元,同比增长46.75%。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合计11.64亿元。集装箱板块表现突出,母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706.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1%;洋山港区吞吐量1405.6万标准箱,占比51.9%。国际中转量396.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7%,国际中转比例升至14.6%。公司稳步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和罗泾港区改造项目,并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拓展支线联盟航线及陆改水业务。
【点评】上港集团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体现了其在全球航运领域的重要地位和稳健的运营能力。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上港集团通过优化核心业务、控制成本、推进战略项目等措施,显示出其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其在集装箱吞吐量和国际中转方面的增长,显示了上港集团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竞争优势。此外,上港集团在战略布局上的举措,如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乃至全球航运市场的地位。
【港 口】营口港集装箱码头公司正式恢复危险品作业(2025-08-28)
8月28日,港口圈讯,营口港集装箱码头公司正式恢复危险品作业,首批16个磷酸危险品集装箱通过“天康河”轮顺利吊离并安全出场。该公司于7月取得《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附证》,获批第8类(腐蚀性物质)和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作业资质。为保障安全,公司修订了作业流程,组织全员培训,并检查应急物资和疏散通道。此次作业严格规范申报流程和车辆资质,全程管控外集卡直提作业。危险品业务的恢复拓展了码头货种范围,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未来将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物流服务。
【点评】营口港集装箱码头公司恢复危险品作业,体现了公司在提升服务能力和拓展业务范围方面的积极努力。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对危险品作业流程的修订和完善,以及对安全措施的重视,展示了对风险防控的高度责任感。
【港 口】辽港集团迈入“邮轮低碳靠泊”新时代(2025-08-26)
8月26日,港口圈讯,8月23日,辽港集团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成功完成东北首个大型邮轮码头岸电工程首次连船测试,为10万吨级以上邮轮提供高压岸电接驳能力。该项目历时18个月建成,总投资超4700万元,配备16MVA高压变频岸电系统,支持AC 6.6kV/60Hz和AC 11kV/60Hz两种电制。测试中,“招商伊敦”号邮轮接驳岸电5小时,用电量达18812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吨。按邮轮季15航次计算,年减排量可达60吨。项目实现大连港大港港区4个泊位全覆盖,单航次岸电使用量超2万千瓦时,成本低于燃油发电。
【点评】辽港集团的这一举措对于推动绿色港口建设和减少船舶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岸电的使用是国际公认的减少船舶排放的有效手段,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能降低运营成本。此次连船测试的成功不仅是辽港集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的标志,也是中国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征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这一成就将进一步推动大连邮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港 口】厦门港务重大资产重组获国资委批准(2025-08-22)
8月22日,港口圈讯,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000905)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获福建省国资委批复同意。根据方案,厦门港务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向厦门国际港务有限公司购买其持有的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70%股权,交易价格约61.78亿元,并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此次重组旨在整合厦门港核心资产,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但尚需股东大会审议及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实施。
【点评】厦门港务此次重大资产重组获得国资委批准,标志着公司在整合港口资源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收购集装箱码头集团的股权,厦门港务将能够扩大其在集装箱码头业务的市场份额,增强其在全球航运市场的竞争力。此外,此次重组也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地位,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港 口】两大国企联手,瞄准内河航运建设(2025-08-21)
8月21日,港口圈讯,济宁能源集团与江苏省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推进内河航运建设。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地理优势与资源禀赋,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与整合,探索建立港口设施运营经验共享机制。同时,共建多式联运通道枢纽,拓展“济苏绿色穿巴”等点对点集装箱航线,共同开发回程货物,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此外,双方还将依托各自优势开发煤炭、焦炭等大宗商品贸易业务,开拓国际市场,推进新能源船舶相关研究,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加速“海进江”等业务落地见效。
【点评】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济宁能源集团与江苏省港口集团在推进内河航运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各自在物流贸易、港口运营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更将推动区域水运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搭建长三角与山东地区经济联动的高效物流桥梁。此举将为践行绿色航运理念、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树立典范,并对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港 口】北部湾港集团发行广西首单“母发子用”科技创新债券(2025-08-20)
8月20日,中国水运网讯,8月19日,北部湾港集团成功簿记发行了2025年度第六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金额为10亿元,期限为5年,全场认购倍数达到3.56倍,票面利率为2.34%。这期债券是广西区域内首单采用“母发子用”模式的科技创新债券,其票面利率创下了北部湾港集团五年期债券利率的新低,较估值低12BP。这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北部湾港集团发展实力与创新活力的高度认可。据悉,本次债券募集资金的50%将用于支持集团下属单位北港新材料的生产经营,包括高端不锈钢产品研发和生产设备升级,这将有助于推动北港新材料朝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不锈钢生产基地”的目标迈进,并为北部湾港集团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点评】北部湾港集团此次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不仅标志着广西区域在资本市场上的新突破,也体现了金融机构对北部湾港集团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通过“母发子用”模式,北部湾港集团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资源,支持下属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种融资模式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具有示范意义,有助于推动更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进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港 口】山东港口青岛港落地船用甲醇加注业务 绿色能源加注能力再提升(2025-08-15)
8月15日,中华航运网讯,山东港口青岛港成功为“中远海运康乃馨”轮加注210吨甲醇,标志着该港船用甲醇加注业务正式落地。青岛港由此成为同时具备生物燃料和甲醇加注能力的港口,绿色能源加注能力进一步提升。甲醇因其环保性和可再生性,在全球绿色航运转型中受到船东青睐,2025年上半年全球订造的151艘替代燃料动力船舶中,甲醇动力占比达40艘。为确保业务顺利开展,青岛港与中远海运集运、中国船燃等单位协同合作,借鉴国际经验,攻克技术与管理难题,构建了安全高效的加注模式。此次作业采用陆地撬装式加注设备,并通过专项会议、联合演练等方式确保安全可控。未来,山东港口计划在山东全域推广甲醇、LNG、液氨等绿色能源加注服务,助力中国北方绿色船燃加注枢纽建设。
【点评】青岛港甲醇加注业务的落地,是中国港口绿色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甲醇作为低碳燃料,不仅符合国际航运减排趋势,也为国内港口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能源加注模式。港口与产业链各方的协同合作,展现了跨部门、跨行业联动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然而,甲醇加注的规模化推广仍需解决成本、基础设施和政策配套等问题。
【港 口】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流机智能管控系统正式上线(2025-08-13)
8月13日,中国水运网讯,8月12日,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流机智能管控系统在舟山综保区码头正式上线。该系统融合卫星定位、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旨在解决传统人工调度模式的痛点,如车辆调配延迟、路线规划不佳等,以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水平。系统功能包括实时轨迹监控、油量监测、AI预警等,实现了数据全流程可追溯,提高了设备可利用率,降低了燃油成本。在2个多月的试运行中,该系统使流机驾驶员危险驾驶行为发生率下降超60%,设备可利用率提升超50%,显著推动了码头安全管理与作业效率的提升。
【点评】舟山综保区码头智能管控系统的上线对于港口行业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它代表了港口管理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港口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其次,该系统的成功应用展示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港口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其他港口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港 口】厦门港务拟61.78亿元购买集装箱码头集团70%股权(2025-08-11)
8月11日,厦门港务讯,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5日晚发布公告,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厦门国际港务有限公司购买其持有的集装箱码头集团70%股权。交易价格约为61.78亿元,其中现金对价金额为92,669.45万元,股份对价金额为525,126.90万元。本次发行的股票种类为境内上市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为1元,发行价格为6.64元/股。集装箱码头集团主营集装箱码头装卸与堆存业务,旗下拥有多个码头,运营32个泊位,能够同时接泊多艘20万吨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通过本次交易,国际港务将优质港口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与厦门港务现有业务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完善主营业务结构,扩大业务规模及市场份额,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点评】此次厦门港务收购集装箱码头集团70%股权,是福建省内港口资源整合的一部分,有助于深化福建省港口一体化改革。通过整合,厦门港务将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港口物流服务,增强其在全球航运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集装箱码头集团的盈利能力较强,这将有助于优化厦门港务的盈利能力,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公司的长足发展。此次收购标志着厦门港务在建设服务海丝、引领两岸的全能领先港口物流运营上市平台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港 口】广州港挂牌转让中联航运14.7%股份(2025-08-06)
8月6日,港口圈讯,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广州港物流有限公司拟通过广州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持有的中联航运14.707880%股份(22,338,008股),转让价格不低于评估值。中联航运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2.5亿元,广州港物流2018年以3284万元取得其20%股份,后经2023年协议转让2%股份及2024年参与股份回购(减持22,661,992股,获现7895万元),持股比例降至14.7%。中联航运目前运营19艘船舶,运力31999TEU,全球排名第45位。此次转让完成后,广州港将完全退出中联航运投资。
【点评】此次股份转让是广州港优化投资结构、实现资产增值的举措。通过公开挂牌转让,广州港能够回收资金,同时为中联航运引入新的投资者,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对于中联航运而言,新的投资者的引入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
【港 口】中国外运拟斥资增持安通控股(2025-08-05)
8月5日,港口圈讯,8月2日,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宣布计划在12个月内,通过自有资金增持安通控股股份,拟增持金额在3亿元至6亿元之间,增持价格不超过3.2元/股。此次增持旨在促进双方在集装箱运输航线、集装箱自备箱等核心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助力中国外运发展“新型承运人”业务模式。此外,7月11日,招商轮船也发布公告,计划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外运集运以不超过18亿元人民币收购安通控股的股份。目前,招商局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合计持有安通控股约15%的股份。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需遵守《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
【点评】中国外运增持安通控股,体现了其在集装箱航运领域的战略布局。此次投资不仅能加强双方在核心资源上的合作,还有助于中国外运拓展其业务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这也反映了招商局集团在物流和航运领域的整合意图,通过内部企业间的协同效应,增强集团整体实力。在当前全球贸易和航运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此类战略举措对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港 口】国能系港口、航运公司将注入上市公司(2025-08-04)
8月4日,港口圈讯,中国神华(601088)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煤炭、坑口煤电、煤化工等相关资产,包括国能港口和国能航运。国能港口成立于2022年12月,管理黄骅港、天津港、珠海港等港口,资产总额222亿元,吞吐能力2.9亿吨,未来目标整合电厂码头至年通过能力5亿吨。国能航运成立于2023年3月,主营沿海及沿江运输,船队规模居国内沿海散货第二位,年运输量居首位。交易细节仍在论证中,最终标的以后续公告为准。
【点评】此次资产重组是国家能源集团整合内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通过将港口和航运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可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国能港口和国能航运的整合,将进一步提升国家能源集团在港口和航运领域的影响力,有助于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同时,这也是国家能源集团响应国家能源战略、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港 口】苏州港将建太仓五期,目标年吞吐量1400万标箱(2025-08-01)
8月1日,港口圈讯,苏州港管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苏州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 推动苏州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2023年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002.6万标箱,成为全国首个突破千万标箱的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6.05亿吨。2025年目标为保持千万标箱规模,2027年提升至1200万标箱,2030年太仓五期投产后冲刺1400万标箱。重点举措包括建设江海中转枢纽港、推进太仓五期等基建项目、打造特色货种交易中心、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市长吴庆文强调需推动港口从“物流港”向“物贸港”转型,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功能。
【点评】苏州港的发展规划体现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港口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苏州港依托其地理优势和腹地经济支撑,正从传统的物流枢纽向物贸综合平台转型,这不仅是港口功能升级的体现,也是区域产业协同的重要支撑。物流与贸易的深度融合,将有效降低区域物流成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同时为苏州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创新提供新动能。
【港 口】河南将组建港航集团 整合内河航运资源(2025-07-31)
7月31日,中华航运网讯,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宣布将组建河南港航集团,整合省内内河航运资源,统筹推进投建运一体化管理。此举是河南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提升内河航运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近年来,河南已推动河南国际合作集团与自然资源集团整合,并加快建设中豫港务集团国际陆港核心区。港航集团的成立将进一步强化河南在内河航运领域的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点评】河南组建港航集团标志着其在内河航运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出关键一步。通过资源整合和一体化管理,有望解决内河航运长期存在的分散化、低效化问题。这一举措与河南打造国际陆港核心区的规划相呼应,展现了地方政府在交通物流领域的系统性思维。未来需关注港航集团的具体运营模式及与周边省份的协同效应,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港 口】北部湾港股权变更,大批高管变动(2025-07-30)
7月30日,港口圈讯,广西国资委将所持北部湾港集团33%股权无偿划转至新组建的广西国控资本运营集团,注册资本110亿元,但实际控制人仍为广西国资委。此次划转是广西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国有资本优化布局。同时,北部湾港近期发生多项高管变动,包括副董事长莫怒、总经理周延等4名高管因岗位调整辞职,其中2人完全退出公司管理层。此前3月,北部湾港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已更换为刘胜友和马正国。公告称股权变更不会对公司治理和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但中小股东对频繁人事变动表示担忧。
【点评】北部湾港集团的股权划转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一步,体现了国家在国企改革中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战略导向。通过成立广西国控资本运营集团,并划转北部湾港及广投集团股权,广西国资委旨在通过资本运作提升国有资本的效率和活力。然而,北部湾港近期的高管变动也反映出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治理挑战。尽管公告强调此次股权变更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但频繁的高管变动可能会对市场信心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小股东而言。
【港 口】锦州港正式摘牌,成为港口退市第一股(2025-07-25)
7月25日,港口圈讯,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600190.SH)被上交所终止上市并摘牌,成为A股市场“港口退市第一股”。退市锦港股票于6月3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7月18日为最后交易日,收盘价0.63元/股,总市值12.61亿元。辽宁证监局及证监会调查显示,公司2020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通过虚假贸易及跨期确认收入虚增利润。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17.79亿元,同比下滑35.27%,净亏损65.67亿元,流动负债超流动资产74.32亿元,负债总额超资产0.80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短期债务压力进一步加剧,部分银行账户遭冻结,面临流动性风险。
【点评】退市锦港的案例凸显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性。监管机构对虚假记载行为的严厉打击,显示了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的决心。对于锦州港而言,退市不是终点,其后续面临的股东权益保护、公司治理改进、民事赔偿等问题仍需妥善解决。此事件对其他上市公司是一个警示,强调了合规经营和诚信披露的必要性。
【港 口】河北港口集团实现专业化码头“四星级”以上绿色港口全覆盖(2025-07-23)
7月23日,中国水运网讯,河北港口集团2025年上半年实现专业化码头“四星级”以上绿色港口全覆盖,成为全国绿色港口数量最多、等级最高的企业。集团旗下11家码头公司获评“四星级”以上绿色港口,其中秦皇岛港成为全国首家“五星级”绿色港区。近两年,集团投入6.3亿元推进绿色港口建设,重点突破干散货码头粉尘防控、污水治理等难点,形成全流程粉尘防控体系和低碳管理模式。差异化发展方面,秦皇岛港打造“港区即景区”,唐山港京唐港区构建“百公里零排放绿色运输生态圈”,黄骅港建设新能源重卡省际干线。智慧港口建设方面,集团在粉尘智能防控、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取得突破,铁矿石绿色运输比例达88.4%,新能源设备应用显著提升效率。
【点评】河北港口集团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尤其是突破干散货码头绿色转型的行业难点,打造全国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绿色港口集群,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这不仅体现了集团坚定的环保决心和强大的执行力,也为全国乃至全球港口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河港样本”和“秦皇岛港方案”。
【港 口】河南交投10亿元注册新公司,业务涵盖港口经营(2025-07-22)
7月22日,港口圈讯,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全额出资成立河南贾鲁河建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旨在推动河南省临港产业的发展。该公司将负责建设工程施工、港口经营、港口货物装卸搬运活动及河道疏浚施工等专业作业。河南省正在构建以“2+8”分层次港口为节点、以“一纵三横九支”航道为骨架的临港产业发展格局,贾鲁河作为“九支”航道之一,其复航工程对于完善全省水运网络、推动临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贾鲁河全长约264公里,流经郑州市、开封市、许昌市和周口市,最终汇入沙颍河,并通过淮河直达长江。贾鲁河复航后,预计将成为重要的物流大动脉,极大地方便大宗货物的运输,减少陆路运输压力,到2035年,航道运量预计将达到5000万吨,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河南贾鲁河建设有限公司的成立,为贾鲁河复航工程提供了实体支撑,将加速推动工程建设工作。
【点评】河南交投的布局体现了内河航运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价值,贾鲁河复航不仅填补了河南水运网络空白,更将激活沿线产业带。千吨级通航能力的设计瞄准了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但航道维护与货源稳定性是长期挑战。
【港 口】河北港口集团开通华南美西快航航线(2025-07-18)
7月18日,中国水运网讯,河北港口集团华南美西快航航线于7月16日正式开通,首航“仁建8”轮从广州港南沙港区启程直航美国洛杉矶港。该航线是南沙港区首条点对点直航美西精品快线,实现华北(黄骅港)、华东(上海港)、华南(广州港)“三线联动”,形成高效互补的船期网络。航线时效领先,南沙至洛杉矶仅需14天,较传统航线缩短一周;班期稳定,投入5艘船舶实行周班运营,洛杉矶港提供卸船即提服务。南沙港区为跨境电商车辆开通VIP通道,洛杉矶港WBCT码头设置专属泊位与闸口,多方协同保障航线高效运营。
【点评】该航线的开通是港口物流与跨境电商协同发展的典型实践。通过“三线联动”及14天超快时效,有效填补了传统航线与快运需求之间的空白,为跨境电商提供高时效、低等待的物流解决方案,契合消费升级趋势。多方协同机制(如口岸单位支持、港口定制化服务)体现了供应链韧性的提升,尤其在当前地缘经济环境下,稳定班期与舱位调剂能力为产业链安全提供了保障。
【港 口】大连港完成首次保税绿色甲醇燃料加注(2025-07-17)
7月17日,大连港讯,7月15日,大连港完成东北地区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绿色甲醇加注业务,为“中远海运洋浦”轮加注500吨国产绿色甲醇。此次加注标志着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全线贯通,形成从生产运输、保税仓储到加注的全链条闭环。绿色甲醇由废弃轮胎、农业废弃物等制成,经国际认证,具备低碳排放特性。辽港集团依托11个甲醇作业泊位和45万立方米储罐能力,计划三年内将绿色甲醇仓储转运能力提升至400万吨/年。2024年4月,辽港集团联合11家单位成立“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联盟”,推动绿色船燃产业发展。
【点评】此次加注的成功实施,不仅是东北亚绿色船用燃料保税加注零的突破,更是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首次贯通,形成了从生产运输、保税仓储到保税加注的全链条闭环,开辟了绿色能源国际化路径。这标志着东北地区在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