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险】中邮保险注册资本增至约326.4亿元(2025-10-22)
10月22日,金融一线讯,10月22日,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286.6亿元增至约326.4亿元,同时多位高管发生变更。此前6月20日,中邮保险公告称,经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于6月18日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批准,同意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326.43亿元人民币。公司表示将及时办理后续工商变更手续。
【点评】中邮保险此次增资近40亿元,反映出其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可能为后续业务拓展或偿付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保 险】中国人寿: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净利润预增50%-70%(2025-10-20)
10月20日,金融一线讯,10月20日,中国人寿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经初步测算,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67.85亿元到1776.89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522.62亿元到731.66亿元,同比增长50%到70%。
【点评】中国人寿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50%-70%,反映出其业务增长势头强劲。这一增长可能与投资收益改善、保费收入增加或成本控制优化有关。作为国内头部险企,其业绩表现对行业具有标杆意义,也可能提振市场对保险板块的信心。
【保 险】新华保险:前三季度保费收入1727.05亿元 同比增长19%(2025-10-17)
10月16日,金融一线讯,10月16日,新华保险发布公告显示,2025年1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达1727.05亿元,同比增长19%。该数据未经审计。公司强调将持续推进保险业务的价值增长、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加快分红险转型,并推动分支机构优质发展。此外,新华保险计划加强营销队伍和渠道建设,致力于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点评】新华保险前三季度保费收入实现19%的显著增长,反映出其在市场中的强劲表现。公司提出的分红险转型和渠道建设策略,表明其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这与行业整体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一致。分支机构优化和营销队伍强化措施,可能进一步提升其区域渗透率和客户服务能力。
【保 险】首批泰康幸福溢彩公益保单落地,助力普惠养老高质量发展(2025-10-17)
10月17日,市场资讯讯,2025年10月17日,首批泰康幸福溢彩公益保单在浙江落地,91位客户参与该计划并获颁爱心证书。该计划规定每售出一份“幸福有约”保单即捐赠300元至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用于养老产业人才培养、物资捐助等。截至2025年,泰康溢彩已资助448家养老机构,捐赠3.5万件适老设备,培训13.8万名养老从业人员,服务超9.3万名老人。“幸福有约”产品包含“长寿有约”和“健康有约”两款,通过“年金险+养老社区确认函”模式实现保险与医养服务衔接。泰康之家已完成全国37城46个养老项目布局,构建“城市养联体”模式。
【点评】泰康通过“保险+养老+公益”三重联动机制,将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深度结合。其创新性体现在:一是产品设计上突破传统保险仅聚焦资金积累的局限,实现支付与服务闭环;二是公益模式上形成“企业-代理人-客户”三方共捐机制,增强可持续性;三是布局策略上构建“机构-社区-居家”立体网络,覆盖多层次需求。数据显示,溢彩公益已形成设备捐赠、人才培训、社区服务三大成熟板块,这种系统化赋能方式较单纯资金捐赠更具长期价值。
【保 险】中国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将同比增40%到60%(2025-10-17)
10月16日,金融一线讯,10月16日,中国财险发布公告,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将比2024年同期增加约40%到60%。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267.5亿元人民币。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强化重点领域战略布局,推动业务发展提质增效。
【点评】中国财险的净利润预增幅度较大,显示出公司在优化经营和战略布局方面的成效。40%到60%的增长区间反映了保险行业在经济平稳向好背景下的发展潜力。公司提到的供给侧改革和业务提质增效,表明其正在通过内部结构调整提升竞争力。
【保 险】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45%至65%(2025-10-14)
10月14日,保观讯,10月13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保险”)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称,经公司初步测算,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预计为289.98亿元至331.41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82.85亿元至124.28亿元,同比增长40%至60%。
【点评】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深入践行金融国企使命担当,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导向,紧密围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目标,巩固并全面深化专业化、市场化、系统化改革,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保 险】国民养老保险拟发行不超4.71亿股,用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2025-10-13)
10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讯,10月13日,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计划通过增资扩股发行不超过4.71亿股,引入不超过5家投资方,募资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支持主业发展。此次增资是继2024年底引入德国安联后的第二次扩股,若成功实施,公司注册资本或将重回国内养老保险公司首位。国民养老保险成立于2022年3月,股东包括17家金融机构,其中银行系占比66.81%。2024年公司营收59.6亿元,净利润4.3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590.78%。近年来,多家养老险公司如恒安标准养老、太平养老、泰康养老等也密集增资,以满足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需求。
【点评】国民养老保险此次增资扩股反映了养老金融行业的资本需求与战略布局。其股东结构以银行系为主,结合外资引入,显示出多元化资本协同的意图。2024年财务数据表明公司盈利稳定且偿付能力充足,增资并非迫于资金压力,而是为未来业务拓展夯实基础。行业层面,监管政策引导养老险公司回归主业,叠加老龄化趋势,养老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同业增资案例增多,表明机构正积极应对投资环境变化与长期业务挑战,个人养老金账户或成第三支柱发展的关键战场。
【保 险】保险机构首例债券违约,天安财险53亿元债券无法按期兑付(2025-10-10)
10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9月30日,天安财险发布公告称其发行的53亿元资本补充债券“15天安财险”因偿付能力不足无法按期兑付,成为国内首例保险公司债券违约事件。该债券2015年发行,前5年票面利率5.97%,后5年跳升至6.97%,高利率结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加重了偿付压力。2020年7月天安财险被接管后,2024年其保险业务由新成立的申能财险受让,但该笔债券未被纳入转让范围,仍由原主体承担。公司表示正与持有人沟通,后续将在风险处置中统筹安排。
【点评】天安财险债券违约事件凸显了保险机构在高利率债券发行中的偿付风险,尤其是业务剥离后债务隔离的处置方式值得关注。监管部门通过市场化手段化解风险,既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推动市场形成更健全的违约处置机制。高票息债券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可能加剧发行方压力,这一案例为同业提供了风险管理的警示。业务与债务分离的处置模式虽具创新性,但债券持有人的权益保障仍需后续方案明确。
【保 险】两险企发布员工持股计划方案 或将带来多维度利好(2025-10-10)
10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讯,日前,阳光保险集团和泰康保险集团相继发布员工持股计划方案。阳光保险将于10月22日召开股东会审议相关议案,计划面向司龄两年以上的高管、关键岗位及骨干员工实施;泰康保险则设定了工作年限、职位层级和绩效考核三大准入条件。两公司均规定特殊情况需经董事会批准。2015年原保监会曾发布通知规范保险机构员工持股计划,要求连续经营3年以上且最近1年盈利等条件。目前行业已有近10家险企推出类似计划。业内人士指出,该制度能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公司治理,但需注意程序合规性、法律关系界定及公司治理强化等问题。百年人寿此前因股权激励计划未报备及退出机制不畅引发纠纷,成为典型案例。
【点评】两家险企同步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反映出行业对长效激励机制的积极探索。阳光保险对老员工条件的适度放宽和泰康保险的绩效考核挂钩,体现了方案设计的差异化考量。值得注意的是,两公司均将董事会批准作为特殊情况的处理机制,显示出对合规性的重视。从历史案例看,百年人寿因程序瑕疵导致的纠纷警示了制度设计的重要性。当前保险业正处于转型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利益绑定,可能有效提升核心人才稳定性,特别是在科技、投资等关键领域。
【保 险】渤海人寿获国资控股后二轮增资启动(2025-10-09)
10月9日,澎湃新闻讯,10月9日,渤海人寿宣布国资首轮增资10亿元已于2024年底落地,公司脱离“海航系”进入天津国资控股时代,后续将推进二轮增资。9月24日,渤海人寿披露原董事长吕英博退休,1976年出生的寇江华接任董事长,此前他已担任党委书记。寇江华提出聚焦四个“重塑”战略,包括治理体系、资产质量、经营模态和人才生态。渤海人寿近期启动市场化高管选聘,拟招聘两名副总经理,目前进入候选人甄选阶段,总经理选聘也在进行中。此外,公司将总部迁至天津空港经济区,以利用区位优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经营方面,渤海人寿从负债端、投资端和内部管理多措并举提升盈利能力。
【点评】渤海人寿此次国资控股后的系列动作体现了天津国资对其战略定位的清晰规划。增资和治理体系升级直接回应了公司过去的风险问题,新任董事长寇江华的监管背景和地方经验为转型提供了专业支撑。高管选聘市场化改革是亮点,尤其是分管保险业务和资本运营的副总会对业务精细化起到关键作用。总部迁址空港经济区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调整,更是与区域战略的深度绑定,未来或能借助自贸区政策探索创新业务。
【保 险】中煤财险拟增资逾3亿元,山西金控持股比例将达46.05%(2025-09-29)
9月29日,澎湃新闻讯,9月28日,中煤财险公告拟增发3亿股,由山西金控以1.002元/股全额认购,募资3.006亿元。增资后山西金控持股比例将升至46.05%,突破《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规定的三分之一上限,但符合该办法对集团化经营等情形的豁免条款。中煤财险成立于2008年10月,注册资本12.2亿元,2023年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2.3亿元,净利润1622.52万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2.71%,风险评级为A类。山西金控为山西省属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注册资本106.467亿元。
【点评】此次增资凸显山西金控对中煤财险的战略控制意图,46.05%的持股比例远超常规险企单一股东上限,但借助政策对集团化经营的豁免条款实现合规操作。数据层面,中煤财险上半年1622万元净利润与212.71%的偿付能力指标,显示其经营稳健性为增资提供基本面支撑。
【保 险】阳光人寿再增持中国儒意 耗资1.13亿港元增持4000万股(2025-09-25)
9月25日,财中社讯,9月23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披露文件显示,阳光人寿于9月19日以均价2.8151港元/股增持中国儒意4000万股,涉及金额1.13亿港元。增持后,阳光人寿持股数量增至11.82亿股,持股比例从6.96%升至7.2%。阳光人寿是阳光保险核心子公司,2023年在港交所上市。2022年,阳光人寿首次买入中国儒意4.9亿股,占比3.4%;2025年1月,又以每股2.37港元认购6.5亿股,交易金额27.1亿港元,持股比例升至7.2%,触发举牌义务。中国儒意此次融资38.75亿港元用于内容制作等业务,阳光人寿成为主要认购方。
【点评】阳光人寿此次增持中国儒意,反映了险资对文化传媒板块的兴趣增强。此前险资多集中于能源、基建等重资产领域,此次操作打破了传统格局。中国儒意的业绩改善和业务扩张战略可能是吸引阳光人寿持续加码的关键。阳光人寿通过非公开发行深度绑定中国儒意,显示出对后者长期发展的信心。这一案例为险资投资文化传媒领域提供了参考,可能推动更多险资关注该板块。
【保 险】中国人寿在南京投资成立健康管理公司,注册资本约3.23亿元(2025-09-24)
9月24日,金融一线讯,9月24日,企查查APP显示,国寿(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蒋晶,注册资本约3.23亿元。经营范围涵盖健康咨询服务、养老服务、病人陪护服务等。该公司由中国人寿旗下北京国寿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全资持股。
【点评】中国人寿此次在南京成立健康管理公司,注册资本达3.23亿元,显示出其在健康养老领域的战略布局。经营范围覆盖健康咨询、养老及病人陪护服务,与当前老龄化社会需求高度契合。通过旗下基金全资控股的模式,中国人寿能够更灵活地整合资源,强化在健康产业链中的影响力。这一举措可能推动区域健康服务升级,同时为保险业与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提供新范例。
【保 险】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公司获批增资至10.1085亿元(2025-09-23)
9月23日,金融一线讯,9月22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批复,完成总额8.1亿元的增资,注册资本由6.9444亿元增至10.1085亿元。此次增资引入国际金融公司(IFC)和亚洲开发银行(ADB)作为新股东,原股东复星医药也参与了本轮增资。
【点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此次增资引入国际金融机构股东,显示其资本实力和国际化战略的推进。IFC和ADB的加入不仅带来资金支持,还可能提升公司在ESG和普惠金融领域的实践水平。8.1亿元的增资规模对健康险行业属于较大金额,有助于公司扩大业务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复星医药作为原股东持续加码,表明集团对健康保险板块的长期看好。在当前健康险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此次增资将为公司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提供更充足的资本保障。
【保 险】人保健康获批运用自有资金2亿元投资设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持...(2025-09-17)
9月17日,金融一线讯,9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运用自有资金2亿元人民币投资设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该批复标志着人保健康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布局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全资子公司形式进一步整合资源。
【点评】人保健康此次设立全资健康管理公司,反映了保险行业向健康管理服务延伸的趋势。2亿元自有资金投入显示其战略重视程度,全资控股模式有利于统一管理并降低协同成本。这一举措可能强化其“保险+健康服务“闭环能力,与主业形成互补。当前健康管理市场尚处培育期,保险公司依托客户基础和医疗资源切入该领域具有天然优势,但需注意服务专业性与盈利模式的平衡。
【保 险】安华农险股权变更获批 融捷投资控股集团将受让1.66亿股股份(2025-09-17)
9月17日,金融一线讯,9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融捷投资控股集团受让中科恒源科技、陕西佳乐紫光科贸、盘锦龙德实业持有的安华农险1.66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融捷投资控股集团将合计持有安华农险3.4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达32.719%。
【点评】此次股权变更凸显融捷投资控股集团对农险领域的战略布局。32.719%的持股比例使其成为安华农险第一大股东,可能对公司治理和业务方向产生显著影响。农险行业近年政策支持力度大,头部企业股权集中化趋势明显,此次交易或加速行业整合。融捷通过收购而非增资方式获取股权,显示其更倾向于市场化资源调配。
【保 险】保险AI科技公司暖哇科技申请港股上市:众安在线持股超31%,红杉...(2025-09-16)
9月16日,澎湃新闻讯,9月16日,保险AI科技公司暖哇科技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大通、汇丰为联席保荐人。招股书显示,暖哇科技是中国保险业最大的独立AI科技公司,2024年收入9.44亿元,复合增长率65.5%,毛利率49.8%。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逐年收窄,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0.58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营业收入4.31亿元,净亏损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0.25亿元。暖哇科技提供AI承保和AI理赔解决方案,上半年保单续保率97.5%,交叉销售率63.0%,累计促成107亿元首年保费,理赔审核决策准确率98.0%。公司由卢旻与众安在线共同创立,众安在线持股31.65%,红杉资本持股15.90%。
【点评】暖哇科技的AI解决方案在健康险领域展现出显著效率提升,承保和理赔的自动化率及准确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尤其是理赔审核效率高达98%的准确率和1分钟完成速度,凸显技术优势。亏损收窄和经调整净利润转正表明其商业模式逐步成熟,但毛利率下滑需关注成本控制。众安在线和红杉资本的持股比例反映战略投资者对其技术落地的认可,上市后优先股转普通股可能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其数据驱动的风险分析能力或重塑保险行业效率标准。
【保 险】泰康人寿获批撤销5家营销服务部(2025-09-15)
9月15日,金融一线讯,9月15日,四川金融监管局发布批复,同意泰康人寿撤销其位于四川成都的5家营销服务部,包括蒲江营销服务部、德源营销服务部、和盛营销服务部、三星营销服务部和贾家营销服务部。该决定由金融监管部门正式批准,未提及具体撤销原因或后续安排。
【点评】泰康人寿此次集中撤销成都周边5家营销服务部,反映出其可能在进行区域业务结构调整或优化线下网点布局。这类动作在保险行业并不罕见,通常与成本控制、数字化转型或市场策略调整相关。监管部门快速批复表明流程合规,但未披露客户服务衔接等细节,可能需关注后续是否涉及人员安置或业务转移。撤销偏远地区网点或与聚焦核心区域资源有关,需结合其近年战略进一步观察。
【保 险】零息H股可转债发行添新例,中国太保拟发155.56亿港元可转债(2025-09-11)
9月11日,滚动播报讯,9月11日,中国太保公告拟发行155.56亿港元零息H股可转债,2030年到期,初始转换价39.04港元,较9月10日H股收盘价溢价21.24%。公司表示募资将用于保险主业及“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战略。这是继中国平安后,年内第二家发行零息H股可转债的险企。业内人士指出,零息可转债成本低且转股后可补充核心资本,提升偿付能力。截至发稿,年内险企境内发债规模超800亿元,多渠道补资本趋势或延续。
【点评】中国太保发行零息可转债反映了险企在低利率环境下优化融资结构的策略。初始转换价溢价超20%传递了管理层对股价的信心,同时避免了短期股权稀释。与资本补充债相比,可转债转股后直接增强核心资本,更符合监管对偿付能力的要求。当前险企资本补充需求旺盛,头部机构通过港股市场融资,既降低成本又契合大湾区战略布局。科技与康养领域的投入也显示险企正从传统保险向综合金融服务生态转型。
【保 险】接盘三星财险11.50%股权,“美的系”将成为并列第三大股东(2025-09-10)
9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讯,近日,三星财险公告称,股东宇星科技拟将其持有的11.50%股权转让给美的控股旗下的君兰酒店管理公司,交易尚待监管批准。宇星科技于2021年参与三星财险增资,2022年获批成为并列第三大股东。若此次转让获批,“美的系“将接替其位置。三星财险2022年通过增资引入腾讯系资本,转为中外合资,目前韩国三星火灾持股37%,腾讯持股32%。2024年,三星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至21.32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6885.07万元。公司董事长任汇川推动科技驱动战略,已完成核心系统上云。
【点评】此次股权变动显示“美的系“对保险领域的布局意向,但三星财险回应称具体业务协同尚未明确。三星财险近年业绩增长显著,2024年收入近乎翻倍,科技转型成效初现。腾讯入股后,公司在技术层面深度合作,成为首家全量上云的财险公司。股权结构调整或带来新的资源整合机会,但需关注美的作为产业资本与腾讯科技基因的协同效应。现任管理层具有平安系背景,其经营策略偏向长期技术投入,这与短期利润表现形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