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舶】江龙船艇签订2艘客船合同 (2025-08-29)
8月29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27日,江龙船艇与长岛晟舟航运有限公司签订2艘客船建造合同,总金额7855万元。合同包括1艘799客位船舶和1艘499客位船舶,属于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期)的陆海综合运输交通保障项目。合同于8月18日签署,将在18个月内完成交付。该订单占江龙船艇2024年营收的4.54%,预计将提升公司在旅游休闲船艇市场的占有率及品牌影响力。
【点评】江龙船艇此次订单体现了国内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特别是陆海综合运输需求的增长。合同金额虽不算巨大,但对江龙船艇的营收贡献显著,有助于其巩固在国内客船市场的地位。未来,随着沿海旅游和区域交通的进一步发展,类似订单或将成为船企的重要增长点。江龙船艇需把握这一机遇,优化交付效率,同时探索更多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模式。
【船 舶】民营造船巨头再获集装箱船订单 (2025-08-29)
8月29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25日,希腊船东Euroseas宣布在扬子江船业集团新扬子造船增订2艘4300TEU集装箱船,每艘造价5925万美元,总价1.1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8亿元),预计2028年3月和5月交付。加上2024年10月订造的2艘同型船,Euroseas在扬子江船业的4300TEU船订单增至4艘。该船型价格较2024年下降1%,凸显市场竞争力。扬子江船业当前手持订单236艘(总价值232亿美元),涵盖集装箱船、散货船、液化气船等,交船期排至2030年。Euroseas表示,投资环保中型集装箱船是其船队现代化战略的核心。
【点评】扬子江船业此次订单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型集装箱船市场的领先地位。4300TEU船型价格的小幅下降反映了船厂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规模效应,而Euroseas的连续下单则体现了市场对环保船型的长期需求。扬子江船业手持订单结构显示其多元化布局,从大型双燃料船到中小型支线船均覆盖,增强了抗周期风险能力。Euroseas选择中型船而非追逐超大型化趋势,契合当前区域航线运力缺口和老旧船替代需求,这一策略或为其他船东提供参考。未来,扬子江船业需持续提升绿色技术以应对国际海事法规升级,同时优化交付节奏以消化密集订单。
【船 舶】全球最大,黄海造船交付中远海运特运多用途重吊船 (2025-08-28)
8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26日,黄海造船为中远海运特运建造的62000吨多用途重吊船“聚福”轮在山东威海正式命名交付。该船总长199.9米,宽32.26米,型深19.3米,是全球最大载重吨位的多用途重吊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具备灵活装载重大件设备和集装箱的能力。此次交付的“聚福”轮是黄海造船批量承建的10艘同型船之一,将进一步增强中远海运特运在特种运输领域的竞争力。2025年以来,黄海造船已交付20余艘大型船舶,产值同比增长25%,手持订单110余艘,合同金额超200亿元,生产计划排至2028年末。
【点评】“聚福”轮的交付标志着我国在特种船舶制造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黄海造船凭借其技术实力和规模优势,成功打造了全球最大载重吨位的多用途重吊船,这不仅提升了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为中远海运特运提供了更高效的运输工具。黄海造船手持订单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市场对其建造能力的认可,同时也凸显了全球船舶需求的旺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全球基建项目的增加,特种运输船舶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黄海造船和中远海运特运的合作前景广阔。
【船 舶】大津重工再获杂货船订单 (2025-08-22)
8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江苏大津重工再获英国船东Carisbrooke Shipping的3+3艘6600载重吨杂货船订单,计划2027年下半年起交付。该船东现有船队规模近30艘,2024年曾在荷兰船厂订造3艘杂货船。大津重工近期连续承接三批订单,包括6艘AHTS船和6艘7350载重吨杂货船。目前该船厂手持订单总量达85艘93万载重吨,涵盖杂货船(54艘)、集装箱船(11艘)等四大类产品,生产计划排至2028年。
【点评】大津重工在细分市场的持续接单能力凸显其差异化竞争策略。6600~7350载重吨级杂货船订单的密集获取,反映中小型多功能船型在国际航运市场的结构性需求。船厂将EPC总承包模式与模块化建造技术结合,使800米岸线实现93万载重吨的产能集约化利用,这种“小场地大产出”的运营效率值得行业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手持订单中杂货船占比超60%,显示其在传统船型领域的比较优势,但LNG动力船等新业务占比仍低,未来需警惕产品结构单一风险。
【船 舶】行业内首家,外高桥造船通过数字化转型贯标4星级评估 (2025-08-21)
8月21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成为船舶行业内首家通过数字化转型贯标4星级评估的企业。此次评估由数字化转型贯标工作委员会组织,依据《数字化转型管理参考架构》和《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从发展战略、业务创新转型、新型能力等5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外高桥造船在“企业全领域”转型广度和“数据驱动”转型深度方面达到四星级标准,覆盖生产作业、工艺设计、质量管理等全价值链业务环节。此次评估通过标志着公司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将持续推进精益管理与数字化协同发展,强化智能制造与大数据集成,提升船舶建造核心竞争力。
【点评】外高桥造船通过4星级贯标评估,凸显了船舶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领先实践。作为行业首家获此认证的企业,其全领域数据驱动的转型模式为同行提供了重要参考。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管理理念和业务模式的重构,外高桥造船通过覆盖生产、设计、供应链等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了效率与协同能力的双重提升。这一案例可能加速行业对数字化标准的重视,推动更多船企从单点技术应用转向系统性转型。
【船 舶】沪东中华为卡塔尔“百船计划”建造第7艘LNG船命名 (2025-08-19)
8月19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15日,沪东中华为卡塔尔能源“百船计划”打造的第7艘17.4万方LNG船“法特 阿尔卡尔(FAT'H AL KHAIR)”号顺利命名,这是沪东中华在一个月内为该项目命名的第2艘船,彰显卓越建造实力,为建厂97周年献上大礼。据了解,该系列船为沪东中华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第五代“长恒”系列LNG船,总长299米,型宽46.4米,型深26.25米,采用最新一代双艉鳍线型,搭载多项低碳和数字技术和装备,集最新设计理念、最优技术装备、最强环保性能等特点于一身,入级美国船级社(ABS)和中国船级社(CCS)。“法特 阿尔卡尔”将于8月下旬加入卡塔尔能源项目布局的全球能源航线。
【点评】沪东中华为卡塔尔能源项目已交付6艘LNG船,标志着与各方的合作迈向更宽领域、更高能级、更深协同。沪东中华将进一步强化全方位战略合作,深化产业链协同,在双碳目标下与各方构建更为安全、高效和绿色的LNG海运新生态。
【船 舶】扬子三井交付新加坡船东第三艘MR型成品油船 (2025-08-15)
8月15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12日,扬子江船业集团扬子三井造船为新加坡船东建造的第三艘新一代绿色环保型50000载重吨MR型成品油船“JAL KALP”轮交付离厂,开启首航。“JAL KAILASH”轮总长183.00米,型宽32.30米,型深19.10米,设计吃水11.00米。该船建造周期约10个半月,于2024年9月下旬批量切割,2025年7月初圆满完成试航任务,各项试验数据均优于研发设定指标。该系列船是扬子三井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的新型环保MR型成品油船,通过优化船体线型和货舱设计,并配备一体化高效节能的推进系统,具备灵活多样的货运能力以及突出的环境友好特性,其船舶能效等级位居当前MR型油船市场的第一梯队。
【点评】扬子三井此次交付的MR型成品油船体现了我国造船企业在绿色船舶领域的竞争力。未来,随着全球航运业对低碳减排的需求增长,扬子三井在高效节能船舶领域的优势将为其赢得更多国际订单。此次交付不仅巩固了扬子三井与JALDHI的合作关系,也为我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增添了新案例。
【船 舶】共7.4亿元,恒力重工再获政府补助 (2025-08-14)
8月14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11日,恒力造船(大连)有限公司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资金3.3亿元人民币,这是该公司年内第四笔补助,累计金额达7.4亿元。恒力重工前身为STX大连,2022年7月被恒力集团以21.1亿元收购后转型高端船舶制造,现已建成“海洋工厂”和“未来工厂”两大生产基地,重点发展VLCC、VLGC等高附加值绿色船舶及海工装备。2024年新接订单全球第五,手持订单约170艘排产至2029年。母公司松发股份拟募资40亿元支持其建设绿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目标实现年产值700亿元。
【点评】恒力重工连续获得大额政府补助,体现了国家对高端船舶制造业的战略扶持力度。7.4亿元补助占其收购STX资产成本的35%,这种高强度投入凸显了船舶工业在国家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从STX破产到恒力接盘后的快速崛起,展示了民营资本整合存量资产的创新路径。
【船 舶】净赚42亿,中国最大民营船企交出亮眼半年报 (2025-08-11)
8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6日,扬子江船业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净利润同比增长37%至42亿元,创历史新高。上半年总收入129亿元,同比下降 1.3%,主要因油船单价较低拖累船舶制造板块收入(122.5亿元),但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的高附加值部分抵消了这一影响。毛利率提升7.8个百分点至34.5%,得益于钢材成本下降及高价值船型交付。手持订单达236艘(价值1666亿元),其中74%为绿色能源船型。新接订单14艘(38.7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9%,公司表示将优化船位资源应对市场波动。
【点评】扬子江船业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实现逆势增长,凸显其在高附加值船型领域的竞争力。双燃料集装箱船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实际利润,印证了绿色船舶的市场溢价能力。手持订单中清洁能源船型占比超七成,显示其前瞻性布局已进入收获期。但新接订单仅完成年度目标的 9%,反映全球造船需求收缩的严峻现实,尤其是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关税政策冲击明显。
【船 舶】百年船企连获两型10艘散货船订单 (2025-08-07)
8月7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芜湖造船厂接连获得中外船东两型10艘散货船订单,总价值约22亿元。香港华光海运订造4艘64000载重吨Ultramax型散货船,总价1.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8亿元),计划2028年交付;波兰船东PZM确认4+2艘45000吨杂货船订单,采用芬兰BLUETECH 45型设计,单船造价约2950万美元,主打燃油经济性和载货能力。芜湖造船厂手持订单已达105艘341万载重吨,涵盖液货船、多用途船等,交船期排至2029年。
【点评】芜湖造船厂此次订单凸显其在散货船细分市场的竞争力,尤其是华光海运的重复订单验证了其技术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华光海运与芜湖造船厂的“船舶全生命周期生态”合作模式(涵盖金融、研发等)可能成为行业服务升级的范本,而PZM首次选择芜湖造船厂,则体现中国船厂在欧洲传统船东中的认可度提高。
【船 舶】亿元首单点火开工,新民营船厂正式启航 (2025-08-07)
8月7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1日,江西新翔升造船厂举行开业典礼,并启动为南昌鄱阳湖航运建造的5艘119.98米LNG动力内河集散两用运输船项目,合同总金额超亿元。该船载重量14200吨,可装载603TEU集装箱,采用LNG清洁能源动力系统,碳排放降低40%以上,运营成本减少30%,配备潍柴重机双燃料发动机和中集蓝水LNG全链条解决方案。新翔升造船由福建资本重组原九江翔升造船厂成立,占地360亩,年产能20万载重吨,聚焦LNG动力船等高附加值船型。此前还与芜湖造船厂旗下三点水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绿色动力船舶技术。
【点评】江西新翔升的崛起展现了民营船企在细分市场的创新策略,以LNG动力内河船为切入点,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千亿船舶产业”发展政策。其首单选择内河集散船,既符合当前绿色航运的发展趋势,又体现了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通过与中集蓝水、潍柴重机等头部配套商的合作,新翔升快速提升了技术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船 舶】马尾造船持续领跑国内高端渔船建造 (2025-08-05)
8月5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福建船政旗下马尾造船与上海开创远洋渔业签署2艘79.8米金枪鱼围网船建造合同,单船造价1.8375亿元,交船期为2027年3月和4月。新船配备智能化渔捞设备和节能推进系统,将替换老旧船舶,提升船队现代化水平。上海开创是我国远洋渔业骨干企业,拥有12艘金枪鱼围网船和2艘拖网加工船,此次合作进一步巩固了马尾造船在国内高端渔船市场的领先地位。目前,马尾造船手持订单46艘123.68万载重吨,涵盖海工船、散货船等多类船型。
【点评】马尾造船此次订单的签订凸显了其在高端渔船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系列化、批量化建造,马尾造船已在船型优化、节能环保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远洋渔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是大势所趋,马尾造船的节能推进系统和智能化设备设计,契合了这一发展方向。未来,随着远洋渔业装备需求的持续增长,马尾造船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推动我国远洋渔业装备的现代化升级。
【船 舶】又一家民营船厂复活,新势力进军造船业 (2025-07-31)
7月31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22日,赤山集团全资收购山东百步亭船业,重组为“山东福尔顿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标志着这家拥有70余年历史的老牌船厂重启。百步亭船业前身为荣成海达造船(1953年建厂),2007年被百步亭集团收购后因行业低迷陷入停滞,2013年仅保留山东基地。船厂具备3.5万吨级船舶建造能力,拥有246米船台等设施。赤山集团此次跨界进军造船业,计划通过资源整合提升船舶制造与维修竞争力,助力区域船舶业复苏。
【点评】赤山集团收购百步亭船业是民营资本逆周期布局船舶制造业的典型案例。在全球船市回暖背景下,老牌船厂凭借基础设施与区位优势成为资本青睐对象。赤山集团的多元化产业背景(涵盖金融、旅游等)为船厂注入了资金与管理经验,但跨界经营仍需面对船舶行业的技术壁垒与周期波动风险。
【船 舶】最大民营船企首获韩国支线船订单 (2025-07-29)
7月29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韩国航运公司CK Line在扬子江船业集团下单2+2艘1100TEU支线集装箱船,单船造价约2300万美元,总金额9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9亿元),计划2027年交付。这是CK Line自2023年9月以来首次订造新船,也是扬子江船业自2022年7月以来首次承接2000TEU以下支线船订单。克拉克森数据显示,当前1000~1200TEU集装箱船新船价格持平于2450万美元。CK Line目前运营16艘小型集装箱船,此前船队主要由日韩船企建造。扬子江船业手持订单达230艘,其中清洁能源船占比74%,生产排期最远至2030 年。
【点评】CK Line选择扬子江船业标志着我国船企在支线船领域的技术与成本优势进一步获得国际认可。扬子江船业订单结构向中小型船回调,或为应对大型集装箱船市场饱和,同时清洁能源船占比74%体现其战略转型成效。韩国船企长期垄断该国航运公司订单的格局被打破,我国船企凭借交付能力和性价比正逐步渗透传统对手市场。未来支线船竞争将更聚焦能效提升和低碳技术应用。
【船 舶】天海防务签订多用途船项目关联合同 (2025-07-28)
7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24日,天海防务全资子公司佳豪科技与关联方新江洲船舶重工签订总价1622.4万元的合同,涉及2艘15000吨级甲醇电力混动多用途船的设计、设备采购及项目管理服务。项目涵盖甲醇供给系统、智能能效监测等核心技术,旨在构建自主可控的新能源船舶技术体系。新江洲船舶重工为天海防务实控人旗下企业,2024年营收1.4亿元,拥有内河船厂稀缺的室内船台设施。
【点评】天海防务此次关联交易折射出新能源船舶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趋势。甲醇电力混动技术的应用,既响应了国际海事组织减排要求,也填补了内河航运绿色化改造的技术空白。通过绑定关联船厂实施项目,企业能快速验证技术商业化路径。新江洲船舶重工承接三线建设遗产的硬件优势,为中小型新能源船舶提供了差异化竞争支点,若后续能拓展第三方订单,将更有效验证其市场化能力。
【船 舶】新翔升造船斩获复工复产后首单 (2025-07-24)
7月24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江西新翔升造船与南昌鄱阳湖航运签署5艘 119.98 米LNG动力内河集散两用运输船建造合同,总金额超亿元。该船载重量14200吨,可装载603TEU集装箱,采用LNG清洁能源动力系统,碳排放降低40%以上,氮氧化物减少90%,运营成本下降30%。项目是江西省新能源船舶产业的标志性工程,预计2028年交付,将推动省内LNG动力船舶配套产业链发展。新翔升造船通过资产重组和技术升级,年产能跃升至20万载重吨,聚焦高附加值船型市场。
【点评】这是江西省内规模领先的LNG动力船舶建造项目,该项目的签约标志着新翔升造船复工复产、升级改造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具备了建造船舶的条件和能力。新翔升造船利用雄厚的技术积累和硬件实力,推动企业从传统造船向绿色制造转型升级。项目为内陆地区船舶工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模式,未来或带动更多区域传统船厂向绿色高端制造转型。
【船 舶】南通中集太平洋海工刷新液化气船接单纪录,首获5万立方米级订单 (2025-07-23)
7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17日,南通中集太平洋海工宣布首获51530立方米氨燃料LPG/液氨运输船订单,刷新公司液化气船接单纪录。该订单由Navigator Gas与挪威Amon Maritime成立的合资公司Navigator Amon Shipping签订,计划建造2艘船,总金额约1.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6亿元),交付期为2028年6月和10月。挪威政府机构Enova将为每艘船提供约6345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补助。新船已与行业龙头企业签订5年租约。Navigator Gas是全球小型液化气船运营巨头,Amon Maritime则是氨燃料航运领域的先锋企业。中集太平洋海工此前最大液化气船订单为40000立方米,此次突破标志着其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点评】此次订单不仅体现了其在中小型液化气船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反映了全球航运业对绿色燃料船舶的迫切需求。氨燃料作为零碳航运的重要选择,正成为行业技术升级的关键方向。中集太平洋海工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和全谱系产品线,成功抓住市场机遇,未来在绿色船舶领域的表现值得期待。
【船 舶】百年芜船联手华光海运,共筑航运新体系 (2025-07-21)
7月21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15日,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联合旗下应星融资租赁(安徽)有限公司、安徽海智装备研究院与华光海运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航运运营+装备制造+金融服务”一体化生态。芜湖造船厂作为拥有125年历史的骨干船企,2024年工业产值突破80亿元,化学品船订单量全球第一。此次合作将整合华光海运的全球航运网络与芜船的研发智造、融资租赁优势,覆盖船舶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航运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应星融资租赁将为船队建设提供定制化金融支持,三方还将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中国船舶标准与全球规则对接。
【点评】芜湖造船厂与华光海运的合作标志着中国船企从单一制造向“智造+服务”生态的跨越式转型。通过绑定航运龙头与金融工具,芜船不仅强化了产业链主导权,更以化学品船等细分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为支点,撬动高端船舶市场的规则话语权。此次合作若能在低碳燃料应用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或将改写全球航运业的绿色竞争格局。
【船 舶】同比大增268%,中船防务上半年业绩预增 (2025-07-18)
7月18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14日,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6亿至5.4亿元,同比增长213.25%至267.73%;扣非净利润为4.3亿至5.1亿元,同比增长228.12%至289.16%。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船舶产品收入及生产效率提升、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增加。中船防务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企业,产品涵盖军用舰船、集装箱船、LNG船等。2025年一季度,公司新接订单125.0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1.64%,包括9200TEU集装箱船、20000方LNG加注船等订单。
【点评】中船防务的业绩爆发式增长反映了全球船舶市场需求的回暖以及公司在高端船型领域的竞争力。其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的同步高增长,表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增强。联营企业投资收益的贡献也凸显了产业链协同效应。然而,船舶行业的周期性较强,未来需关注新订单的可持续性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公司在LNG船等高附加值领域的突破值得肯定,但国际竞争加剧和技术迭代压力仍是长期挑战。
【船 舶】芜湖造船厂中标长江公务船改造项目 (2025-07-16)
7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芜湖造船厂成功中标8艘长江30米级巡逻船全电动化改造任务。此次改造的巡逻船船体总长33.7米、型宽5.2米、型深2.4米,搭载两台400kW高效驱动电机,经济巡航速度达20km/h,最大航速33km/h,单次续航里程超100公里,性能十分亮眼。实施电动化改造后的巡逻船,不仅能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凭借近乎静音的航行优势,最大限度减少对长江水生生物的干扰,为长江大保护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静谧的航行环境大幅提升了船员的作业舒适度,实现环保效益与工作体验的双重升级。
【点评】芜湖造船厂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号召与“电化长江”行动倡议,2022年开始布局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市场,启动“由海向江”发展战略。成立全国首个专注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科技公司三点水新能源,锚定水运科技创新发展路径,深度参与“电化长江”行动。芜湖造船厂和三点水新能源将以此次中标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与长江海事局等“电化长江”重点示范引领单位的战略合作,加大标准化、绿色化、智能化船舶的研发投入,以实际行动践行长江安全、绿色、智能、韧性发展理念,为“电化长江”样板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