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江龙船艇再度携手挪威Moen Marin AS 深化全球高端船舶市场合作(2025-05-04)
4月28日,江龙船艇官微讯,近日,江龙船艇再次与挪威Moen Marin AS签约建造两艘20米级养殖工作船,这是继去年12艘订单后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此次签约不仅体现了Moen Marin对江龙船艇设计和制造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江龙船艇在全球高端船舶市场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江龙船艇董事长晏志清表示,续签合作是双方战略互补和合作共赢的成果。新签订单中的21米级混合动力养殖工作船采用双体船型设计,具备耐低温船体结构和先进混合动力系统,专为高纬度极端海况作业设计,符合北欧市场的高标准。该船型总长21米,宽12米,型深5.1米,配有开放式甲板和智能化设备,能效表现显著提升,完全满足现代水产养殖产业高效、环保、全天候作业需求。首批项目自开工以来,江龙船艇已建立从设计优化、材料采购到工艺实施的全方位质量管控体系,确保高质量交付。此次合作的顺利推进,不仅为江龙船艇开拓北欧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展示了中国智造在高端特种船舶领域从技术引进到创新输出的跨越式发展。未来,江龙船艇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深化国际合作,为全球客户提供高附加值船艇解决方案。
【点评】江龙船艇与挪威Moen Marin的合作再度深化,表明中国船舶制造在全球高端市场上正逐渐赢得认可。通过混合动力和耐低温船体设计等技术创新,江龙船艇不仅提升了产品技术含量,也展示了中国船企在应对全球海洋经济需求中的技术实力。
【海洋经济】东方海外国际拟30.8亿美元建造14艘船舶(2025-05-04)
4月29日,智通财经讯,4月29日,东方海外国际宣布与南通川崎及大连川崎两家造船厂签署造船合约,计划以30.8亿美元建造14艘新船。这些船舶将用于提升集团船队运力,支持全球化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并逐步替换老旧船舶,优化船队结构。新建船舶将配备绿色动力燃料技术,如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符合集团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响应客户对零碳供应链的需求。此外,这些船舶设计灵活,适用于多种贸易航线及码头作业,进一步提升集团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每艘船舶的集装箱箱位增加将带来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每个集装箱的平均运输成本,增强集团的运营成本竞争力。东方海外国际表示,此次造船交易符合其长期发展战略,即通过提升船队运力和应用绿色技术,实现持续稳健增长,巩固其在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行业地位。
【点评】东方海外国际斥资30.8亿美元建造14艘绿色动力船舶,表明其在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的扩张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承诺。采用甲醇双燃料技术不仅能够降低碳排放,还符合全球航运业向绿色转型的趋势。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一季度营业收入158.58亿元,同比增长3.85%(2025-05-04)
5月3日,同花顺讯,4月30日,中国船舶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8.58亿元,同比增长3.8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1.27亿元,同比增长180.99%。从成本结构来看,中国船舶一季度营业成本为138.22亿元,同比增长3.01%,而费用端则达到9.82亿元,同比增长31.37%。尽管费用增长较快,但公司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和营收增长,实现了利润的大幅提升。这一业绩表现反映了中国船舶在全球海洋装备和造船领域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高端船舶和绿色智能船舶领域的持续发力。未来,随着公司在绿色船舶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持续投入,其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点评】中国船舶2025年一季度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营收增长和成本控制的双重作用。尽管费用有所增加,但公司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的市场优势和绿色智能船舶的发展策略,显著提升了整体盈利水平。
【海洋经济】总投资63亿元,福能股份投建大型海上风电项目(2025-04-25)
4月25日,龙船风电网讯,4月25日,福建福能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正式批准投资建设长乐外海J区海上风电场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3亿元人民币。该项目由福能股份控股子公司福能海韵发电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与运营,福能股份持股80%,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0%。长乐J区海上风电场位于福州市长乐区外海,场址中心距岸约70公里,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水深56-60米,拟安装41台单机容量16MW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656MW。项目计划施工周期21个月,预计年发电量29.85亿千瓦时,电力通过福能海韵参股的集中送出工程接入电网。根据可研报告,项目静态投资额约62.9963亿元,动态投资额约63.7550亿元,年等效利用小时数约4,551小时,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5.03%(税后),投资回收期约为16.5年。福能股份表示,长乐J区项目符合国家清洁能源战略和福建省用电增长需求,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公司清洁能源占比,增强未来深远海风电项目的开发与运营能力,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点评】福能股份此次投资的大型海上风电项目,不仅展现了企业在深远海风电布局上的决心,也契合了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大趋势。项目水深、离岸距离均达到深远海标准,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正由近海向远海延伸。
【海洋经济】洋河股份与中船文创达成中国船舶文化事业合作协议(2025-04-23)
4月23日,洋河股份官微讯,4月20日,洋河股份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四研究所“中船文创”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挺进深蓝、文化赋能”理念,共同推动中国船舶文化事业发展。此次合作不仅是“洋河蓝”与“深海蓝”的跨界携手,也是民族品牌与国防科技力量的深度融合。合作内容涵盖产品联名、文创开发、科普教育等多个领域。洋河将与中船文创联合开发独家授权的“中国航母纪念酒”,并推出“海之蓝”系列联名礼盒,进一步助力“第七代海之蓝”的品牌升级。通过联名产品与航海科普活动,双方意在打造兼具文化意义与市场吸引力的产品线。此外,洋河将在原有航天联名基础上,构建“挺进深蓝、问鼎长空、逐梦苍穹”的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格局,扩展“海天梦想 中国力量”的文化内核。业内评价认为,该合作开创了“实体经济+军工文化”的跨界新范式,为民族品牌文化赋能提供可复制路径。
【点评】洋河与中船文创的合作不仅仅是一次文创项目的联名,更是“文化+科技+消费”模式的深度融合。通过将“国之重器”理念注入消费品牌,赋予产品家国情怀与科技美学,既提升了品牌价值,也拓宽了文化传播的边界。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黄埔文冲一季度接单超126亿元(2025-04-22)
4月22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讯,2025年一季度,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在交付与接单方面双双取得突破,实现生产经营“开门红”。公司成功交付6艘、共计17.41万载重吨船海产品,交船量同比增长20%。经营承接额达126.8亿元,手持订单已超过540亿元,最远已排产至2029年。在造船效率方面,黄埔文冲通过升级造船管理体系、推行精益生产与资源统筹机制,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重点项目包括“同济”号海洋科考教学保障船的建造,该船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预计2025年交付。市场拓展方面,公司首度签署2艘9200TEU甲醇燃料预留集装箱船订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签署的“2+2”艘20000立方米LNG加注船订单为中国船厂迄今最大LNG加注船订单,进一步巩固其在清洁能源航运市场的地位。黄埔文冲还专设团队推进气体船专业化建造,采用数字建模和智能焊接等技术加强建造质量与效率。
【点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不仅在传统造船产能方面保持优势,更积极布局绿色航运与清洁能源船型,在高附加值市场取得关键突破。特别是在LNG加注船和甲醇动力船等新型环保船舶方面的承接,显示出其技术创新与市场应变能力的双重提升。
【海洋经济】中船集团33000吨甲板运输船设计合同签约(2025-04-20)
4月20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船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33000吨甲板运输船设计合同。这艘船将由大连造船为日本邮船株式会社全资子公司NYK Bulk & Projects Carriers Ltd.(NBP)建造,计划在2027年交付。这是NBP自2019年订单后的首份新船合同,标志着中日船舶制造合作的新篇章。这艘33000吨的甲板运输船被定制为大型模块化设备的运输工具,具有强大的货物输送能力,其宽甲板设计可满足各类重型货物的运输需求。船舶采用高效的电力推进系统和空气润滑技术,确保了能源利用效率和长时间航行的需求。船体还具备出色的抗风浪能力,确保其在复杂海况下的安全性,成为远洋特种货物运输的主力军。此项目不仅强化了中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合作,也推动了船舶设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点评】这份设计合同的签订,不仅展示了中船集团在船舶设计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还体现了中日之间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的深度合作。33000吨甲板运输船的独特设计和卓越性能,无疑将进一步推动特种货物运输行业的发展。随着全球物流和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这类高效、安全的船舶将成为全球航运的关键角色,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航运领域的创新与合作。
【海洋经济】72亿重磅收购,海工巨头扩张风电业务版图(2025-04-17)
4月17日,证券时报讯,近日,比利时DEME集团宣布达成协议,收购挪威海上风电工程承包商Havfram,交易总金额约为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2.66亿元)。DEME将通过其全资子公司DEME Offshore Holding NV收购Havfram Wind Holdco AS的所有股份,预计交易将在2025年4月底完成。此次收购标志着DEME在全球海上风电业务版图的进一步扩张,增强了其在海上风电涡轮机与基础设施安装领域的市场竞争力。Havfram是一家专注于海上风电设备运输和安装的挪威公司,当前合同总价值约为6亿欧元,涉及多个海上风电场项目。此收购为DEME在全球海上风电行业中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与技术支持,加强了其在风电领域的综合能力。
【点评】DEME集团的收购战略展示了其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扩张野心和市场预判。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海上风电成为重要的战略板块。通过此次收购,DEME不仅增强了船队资源,还能够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涡轮机与基础设施安装服务。
【海洋经济】新江洲船舶重工首艘出口船舶下水(2025-04-16)
4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4月15日,江西省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举行了荷兰135米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NJZ1122的吉水仪式。这标志着新江洲船舶重工在国际船舶制造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该船采用创新的建造模式,由新江洲船舶重工负责主船体结构建造,荷兰船厂负责调试。NJZ1122可装载多达300种液体货物,是一艘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计划成为欧洲内河航运中最大的不锈钢化学品船。此船的下水,标志着新江洲船舶重工完全掌握了双相不锈钢船舶的建造技术,并为未来开拓欧洲市场打下了基础。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31日,前身为1969年成立的江州造船厂,其主攻液货船、支线集装箱散货船及多用途重吊船等市场。此次出口的成功进一步提升了该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点评】新江洲船舶重工成功交付首艘出口船舶,展现出其在特种船舶制造上的技术实力,尤其是在双相不锈钢材料的应用上。通过与荷兰船东的合作,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也提升了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海洋经济】全球首座海上移动式油田措施平台“增产一号”在青岛开建(2025-04-13)
4月13日,DONEWS讯,4月10日,全球首座海上移动式油田措施平台“增产一号”在山东青岛正式开工建造。该平台由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和建造,标志着此类平台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作为渤海油田的重要支持设施,“增产一号”将提供稠油热采、酸化、压裂等多项服务。平台采用国际领先设计理念,首次引入立柱式多层冲桩系统,提升拖航就位效率15%。同时,借助定制化AI大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动态感知与全方位监测,提前预测潜在风险,推动智能化管理。预计2026年完工交付后,该平台不仅能支持常规开采,还将满足海上油田多种增产作业需求,为中后期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点评】“增产一号”的开建体现出中国在海洋能源装备智能化、模块化与高集成技术上的跃升。其融合AI与数字孪生理念,是数字油田迈向海洋应用的关键实例。该平台在未来的油田中后期管理中,将有效延长油田寿命、提升产出效率,也为国际海洋油气领域提供了“移动化+智能化”的新模式,建议在政策和技术层面同步推进标准化体系构建与推广复制。
【海洋经济】注资8亿元,一家海上风电项目公司成立(2025-04-12)
4月12日,龙船风电网讯,4月12日,福建闽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联合国家电投集团福建电力有限公司和宁德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宁德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宁德深水B-1区海上风电场项目的整体开发与运营管理。该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为8亿元,其中国家电投福建公司占股80%、市交投集团与闽东电力各占10%,闽东电力出资8000万元。根据规划,宁德深水B-1区项目总装机容量约30万千瓦,工程内容包括风电场本体、一座220kV海上升压站、一座陆上集控中心,并配套建设10%、2小时容量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以提升电网接入与负荷响应能力。该项目已获得福建省发改委同意启动前期工作的文件,并需在2026年2月10日前完成核准手续。闽东电力强调,该投资旨在增强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和盈利能力,有助于拓展福建海域风能资源开发的深水段应用,为“海上风电+储能”融合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点评】该项目代表了当前我国海上风电开发从近岸向深水区段的跃升,具备显著的工程、技术与政策示范价值。通过地方国企、央企与市属投资主体的协同合资机制,项目有望突破前期审批与后期融资等关键节点。尤其储能系统的配套设计体现出对可再生能源并网波动性问题的系统性思考,未来值得观察其在“投资效率—并网消纳—收益模型”三维之间的平衡效果。
【海洋经济】新疆新能源研究院斩获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开启陆海风电双轨发展新...(2025-04-11)
4月11日,天山网讯,新疆新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近日与中核汇能(山东)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承担山东烟台近海1.23万平方公里海域的风能资源普查与选址论证任务。这标志着新疆新能源产业首次布局海上风电领域,形成“陆上+海上”风电双轨发展的新格局。在本次投标中,研究院成立了专项小组,充分发挥其在电力行业、风电设计、工程咨询等多个领域的甲级资质与技术积累,围绕投标技术规范进行了系统分解与应对。最终,成功中标该项海上风电资源评价工作,为今后更深层次参与海上风电产业链奠定基础。此次合作项目聚焦山东海域测风塔、气象数据等关键资源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研究院已组织精干团队推进数据模型建立与初步规划建议,将为中核汇能后续开发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新疆能源集团表示,本项目对推动新疆新能源“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西部能源企业参与国家海洋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尝试。
【点评】新疆新能源研究院涉足山东海上风电,不仅拓展了其能源服务半径,也体现出“西部资源—东部应用”协同开发模式的新可能。这类跨区域合作有助于打破区域能源市场壁垒,推动陆海风能经验互补与技术融合。在当前全国新能源一体化布局大背景下,新疆研究机构的主动“东进”不仅是市场拓展,更是参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实践样本。
【海洋经济】时代新材斩获19.8亿元风电大单(2025-04-03)
4月3日,龙船风电网讯,4月3日,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时代新材)发布公告称,2025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公司与多家风电主机厂签订了《叶片销售合同》,涉及海上风电叶片及陆上风电叶片的销售及相关服务,合同总金额约19.8亿元(含税)。其中,海上风电叶片合同金额为2.1亿元,主要为10-16MW型号;陆上风电叶片合同金额为17.7亿元,主要为6-10MW型号。
时代新材表示,此次合同属于日常经营合同,由于合同具体交货批次及验收时间尚未确定,因此对2025年当期业绩的具体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不过,该批合同的签署将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带来积极效应,尤其是随着合同陆续履行,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点评】时代新材作为风电叶片龙头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斩获近20亿元的订单,显示出其在海上风电装备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实力。尤其是在海上风电叶片领域,该公司凭借大功率叶片技术,顺应了全球海洋风电发展的大趋势。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科技助力实现我国首张数字船舶电子燃料交付单(2025-04-02)
4月2日,中远海科官微讯,近日,在临港管委会和海关、海事部门的支持下,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运数字船供服务平台成功实现了国内首单燃油加注智能化升级,并开具了全国首张数字船舶电子燃料交付单(eBDN)。本次业务由“中海环球”轮发起加油需求,通过中国船燃通银5005轮在平台上完成匹配及电子签约,成功进行加油和eBDN申报工作。该平台由中远海运科技自主研发的航运大数据产品“船视宝”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了流量计数据采集、eBDN一站式生成到政务受理系统对接的一站式数字化服务,达到“一口受理”效果。平台具备加注数据同步传输、eBDN自动生成、实时监控等功能,能够提供加注需求预测、船舶动态监控、订单管理、电子单据流转等综合服务。此次智能化升级标志着中国船用燃料加注正式进入数字化新时代,显著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未来,中远海运科技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与船舶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
【点评】中远海运科技首创的数字船舶电子燃料交付单,成功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船舶燃油加注领域,标志着航运服务智能化的新突破。这不仅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还为航运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撑。
【海洋经济】永福股份主编的海上风电行业标准通过审查(2025-04-01)
4月1日,永福股份官微讯,3月29日至30日,由永福股份主编的能源行业标准《海上风电场工程基础钢结构制造安装规范》送审稿审查会在福建福州召开。该规范由永福股份牵头,汇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建集团、华能集团等多家权威机构及高校专家组参与制定。该标准明确了海上风电基础钢结构从材料选型、焊接工艺、厂内制造、防腐设计到海上安装的全流程技术要求,填补了海上风电基础钢结构制造安装领域工艺不统一、质量管控难的行业空白。经过专家组逐章逐条的审议,认为规范技术文件完整、逻辑严谨,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行业指导价值,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审查。作为我国首部针对海上风电基础钢结构制造安装的行业标准,该规范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海上风电基础施工的标准化水平,保障风电场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为海上风电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点评】永福股份主编的行业标准顺利通过审查,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基础钢结构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该标准的发布将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在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方面实现突破,助力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链完善与国际竞争力提升。永福股份在海上风电技术领域的深耕和标准化建设,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海洋经济】首座海洋油气装备专用十万级高度洁净室建设完工(2025-03-27)
3月27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油工程)宣布,首座海洋油气装备专用十万级高度洁净室在天津滨海新区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擎海智控车间完成建设,并正式进入调试阶段。这一洁净室将助力我国海洋油气装备的精密制造,推动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发展迈进。该洁净室占地35平方米,采用十万级洁净标准,能够有效控制室内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大于等于0.5微米的尘埃颗粒不超过10万个,极大减少微小颗粒污染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海洋油气装备制造过程中,微小颗粒的污染可能导致工艺失效,因此洁净室在确保设备高精度、高品质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洁净室配备了先进的智能环境监控系统,能够控制温度、湿度,精密设备在其内部制造时,尘埃导致的故障率可降低30%,焊点缺陷率降至0.1%以下。洁净室采用环保建材,能效高、节能40%,并配备“智慧管家”系统,通过触控终端调控环境参数,同时减少碳排放。
【点评】这一洁净室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油气装备精密制造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海洋油气装备尤其在深海环境中的应用对技术精度要求极高,这一创新设施能够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性,减少故障率,为未来深水作业中的设备可靠性和长期运行提供保障。
【海洋经济】海洋经济政策+全链双驱动,诚意药业领跑海洋生物医药新赛道(2025-03-26)
3月26日,证券时报网讯,随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深海科技”,海洋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东省和上海市等地陆续发布海洋经济发展政策,为企业提供新的机遇。作为浙江省首个专注于海洋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诚意药业在这一政策推动下,正借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加快业务扩展,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诚意药业的核心产品盐酸氨基葡萄糖来自海洋生物,特别是蟹壳和虾壳的甲壳素,具备纯天然、无添加等特点。借助温州市洞头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公司成功实现了从原料提取、原料药到制剂生产的全链条一体化。2023年,公司氨糖产品在省级集采续标后,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除了在氨糖产品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外,诚意药业还在深海健康产业链上纵深布局。公司正在推进超高纯度鱼油EPA制剂与原料药的报批,预计突破进口垄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在鱼油领域,诚意药业不仅涉及原料药生产,还拓展到下游的制剂和保健品领域,预计将在大健康产业中占据更大份额。随着政策支持的不断加码,诚意药业也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利用AI智能软件和数字化车间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向智能化工厂和未来工厂发展。
【点评】诚意药业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深耕,结合政策红利和技术创新,使其在海洋经济新赛道中占据了先发优势。通过全链条的产业布局,公司不仅在氨糖和鱼油领域巩固了市场龙头地位,还通过创新技术推动生产模式升级。
【海洋经济】厦门双瑞助力全国首座渔光融合海上光伏项目(2025-03-25)
3月25日,中国重工官微讯,近日,我国首个渔光融合海上光伏项目—中电建即墨HG37项目正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作为项目核心防腐技术供应商,厦门双瑞控股有限公司提供自主创新的涂层体系,为海上光伏装备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防护,确保项目能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长期运行。该项目实现了渔业与光伏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并为我国海上新能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项目计划于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树立海上光伏领域的新标杆。在防腐技术方面,厦门双瑞采用高固含、厚浆型海光专用产品,运用快干技术和高效涂装工艺,提升了防腐施工效率,确保光伏桁架在海上恶劣环境下的长期使用。公司技术团队通过23项极端环境模拟检测,突破性地研发出环保型重防腐涂层系统,保证了项目25年寿命的防护要求。
【点评】通过渔光融合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海上新能源的发展,也为未来海上光伏项目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流程建立了重要基础。
【海洋经济】仅用21天,沪东中华总装二部创造大型LNG船液货舱次层绝缘模块安...(2025-03-18)
3月18日,上海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讯,日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中海油LNG项目建造的17.4万方LNG运输船H1883A船2号液货舱次层绝缘模块,在21个工作日内完成了从开始安装到完成提交的全部工作,相比之前单舱最快26个工作日,周期缩短和安装效率同比提升15%以上,这是总装二部精益管理工作的显著成果,是以精益管理推动效率提升的生动实践。在LNG船建造领域,次层绝缘模块安装向来是决定建造周期长短的关键工序。沪东中华总装二部以“管理颗粒度革命”为抓手,组织技术、质量和生产骨干成立“精益管理小组”,摒弃固化思维,重新从精益管理理念的角度审视绝缘模块安装作业。精益小组聚焦生产环节,持续改进,安装效率提升15%,这是近700条生动的改善提案、1500余个详细写实数据的真切体现。
【点评】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数据驱动决策,成功提高了造船效率,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然而,LNG船舶制造涉及复杂的技术标准,未来仍需在自动化、数字化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突破,以保持在全球高端船舶制造市场的领先地位。
【海洋经济】万华节能开发生物基海洋防污涂料,曾收购涂企65%股权(2025-03-18)
3月18日,涂界讯,近日,烟台万华节能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申请公开了一项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生物基无铜海洋防污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涂料采用聚乳酸与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结合,并通过松香树脂乳化、氯乙烯 偏氯乙烯共聚物乳液和环保型有机防污剂敌草隆,实现高效、低毒、可生物降解的防污性能。传统海洋防污涂料多含铜等重金属,会对海洋生态造成污染,而万华节能的新型涂料采用生物基聚酯树脂,在满足广谱防污需求的同时,可在一定条件下被微生物降解,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该涂料优化了附着力、耐海水性及防污持久性,提升了适应海洋环境的能力。万华节能成立于2007年,业务涵盖聚氨酯节能产品、高端防腐涂料等领域。2023年,公司收购烟台金桥优尼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65%股权,并更名为烟台万华节能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进军工业重防腐涂料市场。金桥优尼科原为金属表面改性复合材料及高性能环保涂料生产企业,投资5.65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环保涂料项目,计划在2025年全面达产,年销售额预计达10.5亿元。
【点评】万华节能的生物基无铜海洋防污涂料顺应了全球航运与海洋工程行业对环保防污材料的需求。该产品有望降低船舶维护成本,同时减少传统重金属防污涂料对海洋生态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