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1.97万亿元,国际石油两大巨头或将合并(2025-05-12)
5月12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据外媒报道,国际能源巨头壳牌公司(Shell)正与顾问团队商讨收购竞争对手英国石油公司(BP)的可能性,若交易达成,将缔造一家市值约205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97万亿元)的全球能源与航运巨擘,成为油气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之一。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这家石油巨头近几周来持续与顾问团队探讨收购BP的可行性及战略价值。最终决策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BP股价是否持续下探。过去12个月来,由于业务重组计划未能获得投资者认可叠加油价暴跌,BP股价已累计下跌近三分之一。壳牌也可能按兵不动,等待BP主动寻求其他潜在收购方率先行动。报道称相关讨论仍处初期阶段,壳牌最终或选择专注于股票回购及小型收购,而非推进如此大规模的并购。
【点评】这两家英国石油巨头若成功合并,将缔造能源行业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交易之一。此类合并构想在过去数十年间曾多次被提及,却始终未能落地。回溯历史,壳牌与BP曾长期维持着势均力敌的竞争格局——无论是资产规模、业务布局还是全球影响力都不相上下。然而近年来,两家企业的发展轨迹已然出现明显分化。
【石油天然气】中国海油打破我国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2025-05-12)
5月12日,国资小新讯,4月16日,中国海油宣布,在我国南部海域的某超深水探井以11.5天的钻井作业周期高效完成,打破了我国3500~4000米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此次突破验证了我国自主深水钻完井完整技术体系的先进性和超深水钻完井领域的“优智”技术实力,对推动深水油气资源规模性增长、加快深海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执行这一钻探任务的,是我国首艘第六代国产超深水半潜式平台——“奋进号”。为加快深海油气开发,中国海油在深水、超深水、高温高压、超高温超高压等多个高技术、高难度领域开展钻完井作业,高效钻探了“深海一号”一期/二期工程、陵水36-1等代表性深水气田。
【点评】作为直接和地层以及地下油气藏亲密接触的前锋,海上钻完井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三高”特点。与之相比,深水钻完井的复杂程度更高、实施风险更大。“十四五”以来,我国深水井钻完井作业量较上一个五年环比增长超74%,不仅支撑起大型深水油气项目的建成投产和海洋油气产量的持续攀升,更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洋钻完井技术的迭代突破。
【石油天然气】重庆发展能源有限公司成立(2025-05-12)
5月12日,重庆市国资委讯,重庆在能源领域专业化整合迈出的关键一步——重庆发展能源有限公司(简称“重发能源公司”)4月27日在重庆市国资委正式揭牌。重发能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将坚持市场化运作,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成为重庆市能源“链主”企业,同时在电力、新能源板块进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疆电入渝”“氢走廊”等项目。新组建的重发能源公司,将聚焦能源领域开展专业化整合,统筹市、区(县)油气等能源资产和相关企业股权,打造一体化的能源投资运营平台,形成资源、资产的高效利用。下一步,重发能源公司将紧扣“聚焦能源保障、强化投资运营、服务产业发展”三大主线发力。
【点评】据悉,重发能源公司将与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管网等合作开展进口LNG合作,通过异地代购、指标串换等方式引进海外资源,逐步扩大全市天然气“资源池”规模。还将积极参与川渝千亿方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和西南地区百亿方地下储气库群建设,助力完善西部地区油气供应链产业链。
【石油天然气】荣盛石化ESG国际评级位列行业第一梯队(2025-05-06)
5月6日,荣盛石化讯,4月24日,荣盛石化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凭借在ESG领域的突出表现,荣盛石化获得多方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已连续四年被纳入“恒生A股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股份股”,更获评2024年最佳ESG管理上市企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底,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对荣盛石化的ESG评级进行更新,实现从B级到BBB级的大幅跃升。MSCI ESG评级的提升,对荣盛石化的海外布局意义深远。荣盛石化凭借BBB级的ESG评级,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与竞争力大幅提升,能够更顺畅地与国际合作伙伴开展业务往来,吸引更多国际资本的青睐。2024年11月19日,其全资子公司荣盛石化(新加坡)有限公司与沙特阿美及其子公司沙特阿美朱拜勒炼化公司(“SASREF”)签署了《开发框架协议》,为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朱拜勒的SASREF扩建项目助力。高ESG评级无疑为该项目的推进增添助力,有助于荣盛石化在沙特及其他海外市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取当地政府、社区以及合作伙伴的信任与支持,加速项目落地与实施,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点评】未来,荣盛石化将凭借领先的ESG评级,在全球石化行业的舞台上占据更有利的竞争位置,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持续深化国际合作,稳步推进海外布局战略,为中国石化企业“走出去”树立典范。
【石油天然气】杰瑞集团发布智能化井场解决方案(2025-05-06)
5月6日,石油同学讯,在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展会)上,杰瑞集团(简称“杰瑞”)发布其重磅力作——AI?R FRAC智能化井场解决方案,是全球首个系统性智慧压裂解决方案。杰瑞发布的信息显示,这套智能系统集成了八大法宝,包括智能决策系统、智能管汇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状态检测系统、输变电系统和井场提效工具等,构建起一个全方位、智能化的作业体系。其中智能决策系统就像整个井场的“大脑”。压裂作业的一整套流程,从打背压、开关井口、送球、泵注,再到保压、循环排空,它都能自主控制,全部自动完成,极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点评】AI作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新兴技术,涉足钻井采油这一传统领域,这一变革不仅是杰瑞这家民营企业在技术上的愿景,它更像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整个传统能源行业正深陷一场深刻的“数字重塑”浪潮之中。
【石油天然气】沙特阿美与比亚迪签署联合开发协议(2025-05-06)
5月6日,沙特阿美讯,4月21日,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宣布与中国比亚迪签署一项联合开发协议,探索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该协议由沙特阿美的全资子公司沙特阿美技术公司(SATC)牵头签署,主要聚焦于低碳燃料以及高效动力总成的研发领域。这一举措旨在提高车辆效率和环保性能,助力沙特实现其“2030年电动车占比达到30%”的清洁能源转型宏伟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双方期望为交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阿美技术监督与协调高级副总裁Ali A. Al-Meshari表示:“SATC和比亚迪之间的合作旨在支持能效改进,它建立在沙特阿美对新能源解决方案的广泛研究和开发之上。沙特阿美正在探索多种可能优化运输效率的方法,从创新的低碳燃料到先进的动力总成概念。”
【点评】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拥有成熟的电池技术和电动化平台;而沙特阿美在低碳燃料(如合成燃料、氢能)和化工领域的技术积累可弥补纯电动的局限性。因此,双方此次携手合作,将在技术上实现互补性。沙特阿美此次携手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标志着沙特阿美从传统油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变。
【石油天然气】海油发展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完成数字孪生系统部署运行(2025-04-21)
4月21日,石油圈讯,当前,以智能工厂与数字孪生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技术,正成为驱动海洋能源产业效能跃迁的核心引擎。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研发中心(下称“研发中心”)自主研发了一套数字孪生系统,并于近日在海油发展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完成部署运行。该系统以“设备、生产、能碳、安全、运营、环境、物流仓储”七大模块为核心,构建起基地全场景、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体系。研发中心研发的数字孪生系统,将海油发展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的设备状态、生产流程、能源消耗、安全风险等数据全面数字化,形成了“可感知、可分析、可优化”的智能中枢。作为基地核心示范项目,研发中心数字孪生系统以“全流程可视化、全要素可追溯、全风险可预警”为目标,为园区智能工厂量身定制行业领先的智能化生产体系。
【点评】此次数字孪生系统在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部署运行,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标杆案例,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升级,更彰显了中国海油在“双碳”目标下,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实力。
【石油天然气】ADNOC Drilling获16.3亿美元海上钻井服务合同(2025-04-21)
4月21日,海洋油气网讯,据OFFSHORE ENGINEER 4月17日消息,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旗下钻井公司ADNOC Drilling近日获得ADNOC Offshore授予的16.3亿美元海上一体化钻井服务(IDS)合同,服务周期为期五年。根据协议,ADNOC Drilling公司将提供定向钻井、钻井液、固井、电缆测井及下套管等全流程技术服务。该合同特别强调采用先进工程技术和专业支持体系,以高效实施海上大位移井及储层最大化井的钻探作业。ADNOC Drilling表示,通过一体化钻井服务方案,公司持续输出卓越价值与创新技术,在重塑区域能源服务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
【点评】ADNOC Drilling是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旗下的钻探公司,专注于非常规能源资源的开发。ADNOC Drilling持有Turnwell Industries 55%的股份,并与SLB和Patterson-UTI共同成立了这家合资企业,旨在开发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吨级电厂烟道气碳捕集项目启动(2025-04-21)
4月21日,中国石油报讯,4月10日,新疆油田264万千瓦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项目(一期)碳捕集项目在新疆克拉玛依正式启动。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化学吸收法工艺,捕集的二氧化碳将用于油田驱油封存(CCUS-EOR),助力新疆油田增产提效,实现“碳捕集-利用-封存”全链条闭环。项目还将与在建的煤电项目深度协同,通过新能源电力驱动碳捕集装置,构建能源生产与碳减排的闭环系统,大幅降低燃煤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创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新范式。该一体化项目(一期)以264万千瓦光伏为基础,配套建设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1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形成综合利用煤炭、低碳效益开发油气、融合发展新能源的产业链集群,实现减碳和石油增产双赢局面。项目建成后,每年捕集的二氧化碳将助力新疆油田实现低碳增产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双重效益,形成可复制的低碳技术方案“新疆样板”。
【点评】作为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吨级电厂烟道气碳捕集项目,标志着中国石油最大规模碳捕集示范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为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油气煤电新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签署产业与资本合作框架协议(2025-04-14)
4月14日,中国石化新闻办讯,4月2日,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在北京签署产业与资本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产业合作+资本合作”的方式,携手构建全国换电网络生态和标准建设,统一管理运营换电资产,今年将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未来共同致力于建设10000座换电站目标,推动我国换电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车主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能源综合服务。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总经理赵东,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首席投资官王红波共同见证签约。此前,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在综合加能站建设运营、储能业务、能源产品和新材料、科技创新等方面已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就换电、零碳、微电网、车生态、电池材料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同时结合产业合作落地推动多层次资本股权合资合作,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点评】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换电模式凭借其高效、便捷、集约的优势,成为破解充电焦虑、促进交通领域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换电站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中国石化拥有遍布全国的加能站网络资源与能源服务能力,宁德时代拥有领先的电池技术与换电系统研发实力,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换电站建设及运营。此次合作不仅是企业层面的资源整合,更标志着换电生态圈体系化构建迈入新阶段。
【石油天然气】两大石油巨头合作,中国石化再次签约沙特阿美(2025-04-14)
4月14日,中国石化新闻办讯,4月8日,在延布炼厂合资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签署《延布炼厂扩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该项目将依托现有装置,新建180万吨/年乙烯、150万吨/年芳烃装置及配套下游聚烯烃装置,最大化发挥炼化一体化协同效应,打造全产业链创新生态。项目投产后将有效提升高端石化产品的生产能力,推动沙特工业多元化发展。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沙特阿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明 纳赛尔共同见证协议签署。赵东表示,延布炼厂作为中沙能源合作的典范项目,自投产以来不仅为沙特当地经济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促进石化产业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此次扩建项目的合作,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中国石化将进一步释放双方合作潜力,推动双方重塑传统能源合作模式,拓展可持续发展新空间,共同打造具备综合竞争优势的世界级炼化一体化企业,助力全球能源转型。阿明 纳赛尔表示,延布炼厂扩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了沙特阿美与中国石化的战略伙伴关系。规划中的扩建项目巩固了沙特阿美在产品创新和多样化方面的承诺。沙特阿美期待加强与中国石化的合作,使延布炼厂成为领先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同时,沙特阿美的目标是助力强化沙特阿拉伯作为全球能源和化工领域领军者的地位。
【点评】延布炼厂是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合资建设的全球领先的炼厂,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愿景2030”的重要实践。项目占地约520万平方米,位于沙特延布工业城,是该地区重要标杆企业。延布炼厂日加工43万桶沙特重质原油,生产成品油及高附加值产品,供应全球市场。
【石油天然气】中国海油智能工厂获中国船级社认可证书(2025-04-14)
4月14日,石油圈讯,3月26日,通过系列严格审核、评定,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管线预制智能工厂成功获得由CCS(中国船级社)签发的海上设施产品工厂认可证书,标志着该工厂海上设施产品生产标准与质量体系已达行业认证标准,对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市场开拓能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CS为船舶、海上设施、集装箱及相关工业产品提供国际领先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是中国船舶检验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在为期半年的审核过程中,该智能工厂全面优化质量管控流程,推动完善工艺文件、检验标准及操作规范,健全从原材料入厂到成品交付的多层级检验机制,强化过程记录与追溯性管理,并积极通过标准化改造生产流程,明确管线预制各环节的技术参数与作业标准,精简冗余工序,固化关键工艺节点,确保工艺稳定性与产品一致性,最终赢得CCS认可专家组高度评价。
【点评】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管线预制智能工厂在海洋石油行业大胆应用三维激光精准实景复制、机器人连续焊接、设计建造一体化等多项自主创新的技术,针对海洋石油平台设施优化升级全流程,打破传统施工模式,构建起“高精度海上调研+精准设计+标准化预制+智能检测+数字化交付”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了人、机、物全面互联协同。该工厂主要生产2-12寸预制管段,为海洋平台提供管线陆地自动化预制服务,有效解决了海洋石油平台运维工程“高成本、长周期、多风险”的技术难题,并入选工信部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化与哈萨克天然气国有公司签署煤层气开发谅解备忘录(2025-04-07)
4月7日,石油Link讯,近日,中国石化与哈萨克天然气国有公司(QazaqGaz)签署了煤层气开发谅解备忘录,双方确认将共同研究卡拉干达煤田的煤层气开发潜力。卡拉干达煤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拥有350亿吨资源量。该煤盆地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的炼焦煤出口基地,还是冶金企业炼焦煤的主要供应地。2024年,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为1.12亿吨,其中卡拉干达煤盆地就几乎占据了一半。根据前期研究,卡拉干达煤盆地内煤层气资源量就有5000亿方,且多分布于中浅层,具有典型的“小而肥”特征,非常适合开发。这次双方的签约,不仅拉开了中哈能源合作的新篇章,更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煤层气作为重要的接替资源,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家的目光,并开始在全球能源舞台上崭露头角。
【点评】中国石化近年来在非常规能源领域持续发力,加大了对煤层气、页岩气等资源的投资,在国内已建立多个煤层气示范项目,还在国际市场积极寻求新的开发机会。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选择与中国石化的合作,就能将其先进的煤层气勘探和开采技术引入到国内,还能吸引更多国际投资,加速本国天然气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对于中国石化来说,这次合作则是一次寻找资源接替区的重要突破。
【石油天然气】“中油工研”技术产品品牌正式发布(2025-04-07)
4月7日,中国石油报讯,3月21日,中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以“‘工’启新程 ‘研’领未来”为主题,发布了“中油工研”技术产品品牌及10项创新成果。集中展现我国油气工程技术领域在高端装备、尖端工具、核心助剂和工业软件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此次发布的“中油工研”品牌分为五大系列,重点推出了10项创新产品,分别为:装备系列“昆仑 凌锋”——电驱自动化连续管作业装备、全电驱精细控压钻完井系统;工具系列“昆仑 凌珑”——超硬材料复合片和高端PDC钻头、高性能膨胀管及配套工具;油化品系列“昆仑 凌泽”——抗温240℃固井水泥浆体系、230℃高性能低腐蚀酸液体系;软件系列“昆仑 凌智”——SmartDrilling V1.0钻井软件;技术系列“昆仑 凌越”——高精度磁导向钻井技术、抗温240℃抗高盐钻井液技术、恶性井漏治理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点评】此次发布的品牌和创新产品,是工程技术研究院推动技术产品“品牌化、系列化、国际化”、全力打造行业知名品牌的关键举措,对于提升我国油气工程技术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天然气】中国海油首个油套管智能工厂(2025-04-07)
4月7日,石油圈讯,3月31日,随着最后一轮调试数据达标,中国海油首个油套管智能工厂顺利完成整体调试,具备了正式投产条件。作为国内油气装备领域智能化升级的标杆项目,该工厂通过3个月的密集攻坚,成功突破10余项技术瓶颈,标志着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加工制造中心(简称“加工制造中心”)在高端制造能力与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油套管智能工厂装备了国内首台套覆盖全尺寸规格的套管原料和成品协同管理智能立库、国内首台套管端螺纹智能修磨机、国内首台套高效横移辅机和柔性桁架机械手的地空协同钢管搬运装置等高端设备,也在自主可控装备及工业软件的应用实践方面,进行了多模式的集成创新应用。
【点评】中国海油首个油套管智能工厂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可达6万吨,不仅强化了中心油套管产品在油气装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也开创了具有“示范”作用的制造车间新模式,以科技创新驱动高端制造能力升级,为我国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石油天然气】泉州石化参与共建全国首个海运石化安全联盟(2025-03-31)
3月31日,泉州石化讯,3月,在福建海事局指导下,泉州石化携手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6家石化及海运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全国首个海运石化安全联盟,标志着福建省石油化工与海上运输产业迈入协同发展新阶段。福建省石化产业规模居于全国前列,随着产业升级,石化海运行业高质量发展、企业降本增效需求迫切等挑战日益凸显。作为福建省内石化行业标杆企业,泉州石化主动担当,联合行业伙伴力量,共同发起成立海运石化安全联盟,旨在推动行业标准化、智慧化升级,为行业降本提质增效、畅通国内国际海运双循环提供“福建方案”。
【点评】未来,海运石化安全联盟将通过信息互通、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和联合攻关,着力破解石化产品运输难题,推动政策衔接与标准互通。同时,泉州石化将依托自身在石化生产、储运及安全管理领域的经验,为联盟石化产品海上运输安全与效率提升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助力打造更高效、更安全、更绿色的石化海运体系。
【石油天然气】中化石油有限公司完成首单欧盟碳配额交割(2025-03-31)
3月31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3月,中化能源所属中化石油有限公司(简称“石油公司”)通过下属荷兰公司自有碳配额交易账户,向招商轮船销售3000个欧盟碳排放权配额,用于其欧盟航线的碳排放履约。这是石油公司完成的首单欧盟碳配额贸易和交割,也是落实中国中化与招商局集团“总对总”战略合作的重要突破。为服务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框架下的公司贸易运输需求,并拓展贸易新领域,石油公司以所属荷兰公司为主体,向欧盟申请碳配额交易账户,于2024年底成功获批。此后,石油公司迅速打通现货交易和交割及期货保值流程,在服务自身航运碳排放履约需求的同时,与招商局集团、中远海运等央企及其他航运物流和油气相关产业的客户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点评】未来,中化石油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全球碳资产交易能力,推动公司碳业务延伸至国际碳配额和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领域,为系统内和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高质量国际碳资产交易及管理服务。
【石油天然气】怀特卡普与维伦合并打造加拿大最大轻质油生产商(2025-03-31)
3月31日,石油圈讯,日前,加拿大的两家能源公司加拿大怀特卡普(Whitecap)与维伦(Veren)宣布合并,将打造加拿大最大轻质油生产商。3月,Whitecap Resources与Veren宣布以104亿美元完成战略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一举成为阿尔伯塔省最大的土地持有者,拥有150万英亩的油气田和4800余个待开发点位。其日产量攀升至37万桶油当量,其中63%为高附加值的轻质油与凝析油,这不仅是规模的扩张,更是资源结构的优化。Whitecap首席执行官Grant Fagerheim表示:“我们将液体资源丰富的非常规资产与传统油田的高利润优势结合,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能源帝国。”
【点评】Whitecap与Veren合并后可共享基础设施、削减重复部门,预计每年节省数亿加元运营成本;同时形成风险对冲,多元化资产组合可平衡油价波动,例如天然气与原油业务的互补等。
【石油天然气】巴西国油宣布油气新发现(2025-03-25)
3月25日,石油圈讯,据Upstream、Offshore Energy等多家媒体报道,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在桑托斯盆地富油区Aram盐下层的库拉索(Curacao)发现区钻探新评估井时,确认了碳氢化合物的存在。2021年该公司在库拉索发现油气资源,两年后通过钻探扩展井进一步解锁了更多石油和天然气,表明该区域具备商业开发价值。近日这家巴西国有控股企业宣布,在阿拉姆区块钻探的第三口井同样探测到碳氢化合物,但未透露更多细节。4-BRSA-1395-SPS井位于圣保罗州桑托斯市245公里外海域,水深1759米处。该井目前正在进行钻探作业,已通过电缆测井、气测显示和流体取样等技术手段检测到含油气层段,后续将通过实验室分析储层表征。自2019年以来,Aram区块与Alto de Cabo Frio Central区块是桑托斯盆地唯一宣布的商业发现。作为该区域近期的重要勘探成果,Aram区块预计可能拥有约13亿桶可采资源量。
【点评】作为巴西国油盐下资产组合中的关键资源,Aram区块于2020年3月通过巴西国家石油、天然气和生物燃料管理局(ANP)第六轮招标竞得。该区块以产量分成合同制度取得,由盐下石油公司(Pre-Sal Petróleo S.A.)负责管理。巴西国油持有区块80%的作业权益,其合作伙伴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CNODC)持有剩余20%权益。
【石油天然气】美国制裁山东一家炼油厂(2025-03-25)
3月25日,中国石油石化讯,美国财政部于当地时间3月20日宣布,将中国山东某清石化有限公司及其关联的19家实体和油轮列入制裁清单,这是美国首次针对中国“茶壶”炼油厂实施制裁,标志着中美能源博弈进入新阶段。此次行动不仅切断了伊朗原油对华供应的关键渠道,更引发全球油品市场剧烈震荡。山东某清石化位于山东省,购买了数百万桶伊朗石油,价值约为5亿美元。某清石化接收了由影子船队船只运输的伊朗石油,其中一些船只因参与运输与胡塞武装和也门政府军有关的伊朗石油而受到制裁,包括MEHLE(IMO:9191711)和KOHANA(IMO:9254082)。2022年年中,鲁某石化被确认为与伊朗军方和伊朗军队有关的伊朗石油买家。
【点评】美国财政部认为山东的炼油厂对伊朗石油的购买是伊朗政权的主要经济生命线。这是美国首次针对中国独立炼油厂实施的制裁措施,目的是切断伊朗石油出口渠道,进一步压缩其经济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