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能 源】运达股份拟投建内蒙古190MW风电项目(2025-07-14)
7月14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投资建设190MW风电项目。项目计划安装19台10MW机组,并配置储能系统,同时新建1座110kV升压站。最终机位数及机型将根据实际项目开展情况确定。运达股份表示,此次投资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在风电领域的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
【点评】运达股份在内蒙古的风电项目投资有助于推动当地清洁能源发展,优化区域能源结构。运达股份通过扩大风电业务规模,展现了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也为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新 能 源】华电集团签约山东阳谷262.5MW陆上风电项目(2025-07-14)
7月14日,阳光淄电讯,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与阳谷县人民政府签署阳谷县二期162.5MW及三期100MW陆上风电项目合作开发协议。华电淄博公司表示将加快在建项目进度,确保年内全容量投产,并深化与阳谷县合作,推动三期项目落地。阳谷县风能资源丰富,此次签约将进一步促进当地绿色能源发展,为地方经济升级注入新动力。
【点评】华电集团在山东阳谷的风电项目签约有助于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推动地方经济绿色转型。通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能够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为“双碳”目标提供支持。
【新 能 源】中天科技助力我国离岸最远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并网(2025-07-14)
7月14日,中天科技集团讯,由中天科技承建的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MW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网运行。该项目最远点离岸距离达85.5千米,是我国目前已并网发电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中天科技提供“海缆+施工”全链条服务,自主供应全部海缆及附件,并承担近100台机位的全流程施工及海缆敷设,突破浅滩机位大风机安装、大跨度水深机位作业等关键技术。项目全容量投产后,将显著提升区域清洁能源供给能力,为我国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提供实践范例。
【点评】中天科技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有助于提升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效率与可靠性,为深远海风电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新 能 源】苏州固锝募资8.87亿元用于太阳能电子浆料等项目(2025-07-08)
7月8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苏州固锝披露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拟募资不超过8.87亿元,主要用于年产500吨太阳能电子浆料项目、小信号产品封装与测试项目、固锝(苏州)创新研究院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太阳能电子浆料项目主要生产TOPCon电池用高温银浆和异质结(HJT)电池用低温银浆,是对现有光伏银浆业务的扩产;小信号产品封装项目则瞄准半导体分立器件领域,旨在优化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
【点评】苏州固锝通过募资扩产光伏银浆业务,有助于巩固其在光伏材料领域的竞争力,满足TOPCon和HJT电池的市场需求。同时,布局半导体封装业务能够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形成多元化业务协同。这种聚焦主业、延伸产业链的战略,为新能源材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路径。
【新 能 源】华能、大唐、中广核中标云南云县600MW光伏项目投资主体优选(2025-07-08)
7月8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云南云县600MW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主体优选结果公布,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大唐云南发电有限公司、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中标。项目包括6个子项目,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总投资24亿元,分别位于涌宝镇、大寨镇、茶房乡等地。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8.4亿千瓦时,年产值约2.3亿元,年税收约3000万元,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0万吨。
【点评】云南云县光伏项目的落地有助于推动当地清洁能源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华能、大唐、中广核等央企的参与,为项目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保障,同时也体现了央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新 能 源】大唐、国电投、华润成立新能源项目公司(2025-07-07)
7月7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近期中国大唐、国家电投、华润电力三家央企相继成立新能源项目公司,注资规模均超亿元。国家电投于6月6日成立宁德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聚焦风电、光伏及碳减排技术研发;华润电力6月5日成立华润新能源(伊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专注太阳能发电及储能技术;中国大唐4月23日成立大唐海西(都兰)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5亿元,重点推进青海55万千瓦风电项目。这些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央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加速布局。
【点评】三大电力央企密集成立新能源公司,反映了国家对清洁能源战略的强力支持。高额注资和明确的技术方向,有助于推动风电、光伏及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央企的参与为行业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保障,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绿色转型。
【新 能 源】华电达茂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获批(2025-07-01)
7月1日,包头发改委讯,6月27日,内蒙古华电达茂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获得核准,项目由内蒙古华电华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总装机容量1000兆瓦,包括700兆瓦风电和300兆瓦光伏,配套建设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电站及2座220千伏升压站。制氢工程将安装126台1000标方/小时电解水制氢装置,年产氢气5.47亿标方,配置25台2000方氢气球罐,储氢能力65万标方。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工程。
【点评】华电达茂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的获批体现了新能源与氢能协同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绿氢规模化生产。项目通过风光发电与电解制氢的结合,实现了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为氢能产业链上游提供了稳定的绿色氢源。
【新 能 源】凯盛新能斥巨资投建2000t/d光伏组件超薄封装材料项目(2025-06-30)
6月30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6月28日,凯盛新能宣布控股子公司自贡新能源将投资13.99亿元,在四川自贡建设2000t/d光伏组件超薄封装材料项目。项目包括一条2000t/d超白光伏压延玻璃生产线及八条封装材料生产线,占地558亩,建设周期12个月。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17.53亿元,税后利润8568万元,投资回收期8.63年。凯盛新能表示,此举旨在提升大吨位先进产能比重,降低单位制造成本,巩固行业竞争力。
【点评】凯盛新能此次大规模扩产反映了光伏玻璃行业向大吨位、低成本方向的竞争趋势。超薄封装材料的技术壁垒较高,项目若成功落地将增强企业在双玻组件市场的优势。,此举有助于加快“低成本、大吨位、多规格”的经营策略落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制造成本,进一步巩固与提升凯盛新能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新 能 源】中车白银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量产并开展产业链共...(2025-06-30)
6月30日,中车风电讯,6月28日,中车白银新能源装备产业园首台套7.5MW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成功下线并实现量产。该机组由中车山东风电公司自主研发,专为西北地区风能资源特点定制,风轮直径达220米以上,融合高铁可靠性设计体系,具备高效稳定、适应性强的优势。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建成“风电整机+制氢装备+电气系统”产业集群,年产300套风电整机及轮毂。同日,中车山东风电公司与山东能源、中电建等企业签署《助力甘肃经济发展倡议书》,并与甘肃省内核心供应商签订《清洁能源产业链建设行动方案》,推动全链协同发展。
【点评】中车白银产业园的风电机组量产标志着中国中车在西北新能源装备市场的重大突破。项目从开工到量产仅用一年,展现了“中车速度”与政企协作的高效性。
【新 能 源】龙源电力斩获吉林长春750MW新能源建设指标(2025-06-25)
6月25日,龙源电力讯,龙源电力吉林公司长春氢基化工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配套75万千瓦新能源建设指标获长春市政府批复。项目包括农安县60万千瓦(风电45万千瓦、光伏15万千瓦)和德惠市15万千瓦风电,分别采用“自发自用”及“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消纳。该项目将实现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生产闭环,助力吉林省“氢动吉林”行动及新能源产业升级。
【点评】该项目将新能源与氢能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了氢能经济性和市场化应用。风光制氢模式既能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又能推动化工行业低碳转型。东北老工业基地通过此类项目实现绿色升级,具有示范意义。S
【新 能 源】中国电建1~5月新签约531个风电项目(2025-06-24)
6月24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中国电建发布2025年1月至5月主要经营情况公告,显示其新签风电项目531个,合同金额达1018.01亿元,同比增长67.33%。其中,合同金额在5亿以上的风电项目有10个,包括埃及1100MW苏伊士湾风电项目(59.72亿元)、中绿电十三间房300万千瓦风电工程总承包项目(32.18亿元)等。同期,太阳能发电项目合同金额为854.81亿元,同比下滑32.61%;新型储能项目合同金额为107.5亿元。中国电建在风电领域的强劲表现,凸显了其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
【点评】中国电建在风电领域的合同金额大幅增长,反映了国内企业的强势布局。与埃及等国际项目的签约,也表明中国电建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持续提升。未来,风电与储能项目的协同发展或将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新 能 源】华晟高效组件再创纪录,登顶TaiyangNews榜单功率之最(2025-06-23)
6月23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华晟新能源凭借其喜马拉雅G12-132异质结组件,以730W超高功率和23.5%的转换效率,登顶全球光伏行业权威媒体TaiyangNews发布的2025年6月量产组件效率榜单。该榜单仅收录已实现大规模生产并交付的产品数据,华晟组件不仅刷新纪录,还大幅领先排名第二的715W产品。华晟计划2025年底实现760W组件量产交付。该产品已稳定量产并销往中国、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显著降低电站建设成本(BOS)和度电成本(LCOE)。此外,华晟在SNEC展会上再次获得TaiyangNews颁发的“量产最高效率光伏组件制造商卓越徽章”。
【点评】华晟新能源此次突破充分证明了华晟喜马拉雅异质结组件在量产端的杰出表现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印证了其技术领先性与市场价值,展示了其技术实力和商业化量产能力。高功率组件对降低电站综合成本具有显著意义,这将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的降本增效。展望未来,华晟能否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还需观察其技术持续性和市场拓展能力。
【新 能 源】中材科技:拟投2524万美元建设风电叶片制造基地(2025-06-17)
6月17日,中材科技讯,6月11日,中材科技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中材叶片拟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2524.34万美元建设年产110套百米级风电叶片制造基地。项目包括租赁厂房并投入2套90-120米级叶片配套生产设备和工装,建设期7个月。该项目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乌两国产业政策,有助于提升中材叶片国际化水平,拓展海外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
【点评】中材科技此次海外投资是风电行业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选择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制造基地,不仅响应了“一带一路”倡议,也抓住了中亚地区风电发展的潜力。未来需关注当地政策稳定性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同时加强技术输出与本土化运营,关注项目落地进展及预期效益情况。
【新 能 源】中国能建再签约192MW海上风电项目(2025-06-17)
6月17日,中国能建讯,中国能建近期在多个国际场合签署多项能源合作协议。6月10日至12日,在澳门举办的第16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国能建国际集团签署越南茶荣4×48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协议。此外,6月4日,中国能建与阿塞拜疆签署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协议,涵盖里海200MW海上风电项目、160MW太阳能发电厂及水电计划等。这些合作不仅推动了中国能建的国际化布局,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能源发展提供了支持。
【点评】中国能建通过密集签约海外项目,展现了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越南和阿塞拜疆项目的落地,体现了中国企业从单一项目合作向区域化、多领域合作的升级。未来需关注项目执行中的技术输出与本土化运营能力,同时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这种“技术+合作”的模式,或将成为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新范式。
【新 能 源】阳光水面光伏展示全场景水面光伏系统解决方案(2025-06-17)
6月17日,新能源网讯,6月11日,阳光水面光伏在第十八届SNEC光伏大会上展示了全场景水面光伏系统解决方案,涵盖常规应用场景、特殊应用场景、沉陷区经典案例等五大数字化展区。针对不同水域环境,阳光水面光伏提出“因地制宜,一水一策”设计理念,重点展示了分布式农渔水域、近海围堰、高雪载等五大典型场景解决方案,突出极简安装、安全可靠、便捷运维等优势。系统解决方案中心总监赵书恒表示,阳光水面光伏将持续推动技术融合创新,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点评】阳光水面光伏的全场景解决方案展示了水面光伏技术的多样化和适应性,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通过聚焦不同水域环境的挑战,企业展现了技术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未来,随着水面光伏应用场景的扩展,仍需关注技术标准化和成本优化,以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
【新 能 源】龙源电力累积风电装机超30GW(2025-06-11)
6月11日,龙源电力讯,6月6日,龙源电力发布公告,截至2025年3月31日,龙源电力控股装机容量达41,149.45兆瓦,其中风电装机突破30GW(30,443.52兆瓦),光伏装机10,699.83兆瓦。2025年1-3月新增投产装机36.25兆瓦(风电34.75兆瓦,光伏1.5兆瓦)。4月新能源发电量691万兆瓦时,同比增长17.35%,其中风电增长10.52%,光伏大幅增长76.55%。公司2024年获取14.72GW开发指标,2025年一季度新增3,178.9兆瓦。面对电价市场化转型,公司优化投资模型并制定三年分红规划,承诺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归母净利润的30%。
【点评】风电装机突破30GW标志着龙源电力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需关注的是,市场化电价机制下,企业需平衡规模扩张与盈利质量。
【新 能 源】南网能源:拟投资5198万元在九座污水处理厂屋顶投建分布式光伏电...(2025-06-11)
6月11日,南网能源讯,公司拟投资约5197.88万元在广东省广业环保产业集团所属的九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部分电力将售予广业环保子公司,合同期25年内预计电费收入不超过9936.85万元,同时需支付场地使用权转让费1289.23万元。此举旨在推动与重要股东的协同发展,并探索“光伏+污水处理”的节能降碳模式。
【点评】污水处理厂屋顶光伏项目兼具资源集约利用与绿色转型双重价值,“光伏+工业”场景提供了新样本,未来可复制性取决于地方政策支持与市场化电价机制。项目若成功落地,或带动更多环保设施与新能源结合的创新实践。
【新 能 源】固德威入选彭博新能源财经全球一级光伏逆变器制造商名单(2025-06-10)
6月10日,中国能源网讯,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一级光伏逆变器制造商名单,固德威凭借产品可靠性、国际化布局和品牌口碑成功入选。BNEFTier1评级基于银行融资认可度,从出货能力、技术成熟度等维度评估企业实力,入榜门槛持续提高。固德威目前在全球设有5大研发中心和4大生产基地,逆变器年产能达35GW,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球累计安装量突破100GW。
【点评】固德威入选Tier1榜单标志着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35GW的年产能显示规模优势,但需关注产能过剩背景下差异化竞争策略。
【新 能 源】中船兴城2号30万千瓦风电项目首台机组成功并网(2025-06-05)
6月5日,中船海装讯,中船科技旗下中船风电兴城2号30万千瓦风电项目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总容量300MW,安装50台机组,采用6.25MW、5MW、4MW机型混装方案,适配山地丘陵地带的中低风速特点,并针对积雪、结冰、沙尘等恶劣环境优化设计。项目计划全容量投产后,将成为葫芦岛市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评】中船风电此次并网展现了其在陆上风电领域的定制化技术能力,该项目为东北地区风电开发提供了参考。
【新 能 源】明阳风电场离网制氢及绿色交通示范项目落地(2025-06-05)
6月5日,明阳集团讯,近日,其位于河南的风电场离网制氢与绿色交通示范项目成功产出第一公斤绿氢。该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移动式柔性PEM制氢站,实现风电波动性电力直联制氢,无需依赖电网或大规模储能,功率调节范围覆盖5%~130%。制氢站模块化设计可快速部署于复杂场景,产出氢气纯度达5N级,直接为氢燃料电池车辆供能,全流程零碳排放。项目测算显示,绿氢驱动车辆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0吨/年。明阳还布局“风光储氢燃”全产业链,推动绿氢在化工、交通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点评】明阳此次突破标志着中国风电制氢技术迈向实用化,项目创新性地解决了风电波动性与制氢稳定性的矛盾,为风光资源富集区氢能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模式,但需进一步验证长期运行可靠性和成本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