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能 源】华能在粤首个海上风电省级研发平台获批(2025-09-02)
9月2日,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讯,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支持华能汕头海上风电公司成功获批牵头组建“海上风电规划设计与智慧运维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是华能在广东省获批的首个省级海上风电研发平台,将依托华能清能院在海上风电规划设计、智能运维和关键设备研发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联动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未来三年,中心将重点建设“三实验室、一平台、一基地”科研架构,推动海上风电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广东省及全国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点评】华能此次获批省级研发平台,标志着其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官方认可。该中心的成立不仅有助于提升华能的核心竞争力,还将推动海上风电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全链条创新体系的构建,华能有望在海上风电的规划设计和智慧运维方面取得突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新 能 源】三峡能源上半年净利38.15亿元,同比降5.48%(2025-09-02)
9月2日,三峡能源讯,三峡能源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该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36亿元,归母净利润38.15亿元,同比下降5.48%;扣非归母净利润32.00亿元,同比降20.74%。净利润下降主要受发电利用小时数减少、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上升导致电价下降,以及折旧及运营成本增加影响。公司新增并网装机218.07万千瓦,其中风电53.81万千瓦、光伏164.26万千瓦;累计投运装机容量达4993.66万千瓦(风电2297.02万千瓦、光伏2590.55万千瓦)。上半年发电量393.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5%。公司战略聚焦“沙戈荒大基地”和“海上风电大基地”,同时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新兴业务。
【点评】三峡能源净利润下滑反映了新能源行业在市场化交易和成本压力下的普遍挑战。尽管装机规模持续扩张,但利用小时数和电价的双重挤压导致盈利能力承压。公司通过战略调整和新兴业务布局试图对冲风险,但短期内仍需应对行业竞争加剧和政策变动的考验。长期来看,其规模化开发和多元化业务或将成为增长引擎。
【新 能 源】海泰新能获TüV北德高风速风洞光伏组件认证(2025-09-02)
9月2日,海泰新能讯,海泰新能182-72、182-78、210R-66及210-66N型TOPCon双玻光伏组件通过TüV北德高风速风洞测试,获得认证证书。该认证验证了组件在抗风载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和差异化耐候性方面的优势,尤其适用于高原、近海等飓风频繁地区的项目。海泰新能表示,此次认证是其深化绿色制造、加速低碳转型的重要成果,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性能,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助力全球绿色能源发展。
【点评】海泰新能此次获得高风速风洞认证,标志着其光伏组件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可。这不仅增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为中国光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范例。未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技术认证将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抓手,海泰新能的这一突破值得行业关注。
【新 能 源】总投资49.58亿元!深圳能源拟投资河北650MW风电项目(2025-08-28)
8月28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8月27日,深圳能源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深能北方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河北涿鹿县65万千瓦风电项目,总投资49.58亿元,其中自有资金9.92亿元,其余通过融资解决。项目分为武家沟镇30万千瓦和涿鹿县35万千瓦两部分,配套储能规模400兆瓦时,采用91台单机容量7.15兆瓦风机。深圳能源拟向北方控股公司增资5亿元,北方控股公司再向涿鹿能源公司增资9.89亿元以推进项目。
【点评】深圳能源通过增资和融资方式布局河北风电项目,体现了对新能源领域的持续投入。项目与“大同-怀来-天津南”特高压工程配套,有助于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差异化储能配置方案能够提升电网稳定性,为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提供参考。大容量风机的应用也反映了行业技术升级趋势。
【新 能 源】电气风电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下线首台机组(2025-08-25)
8月25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8月22日,上海电气风电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首台11MW风电机组正式下线。该机组专为沙戈荒大基地定制,采用模块化技术开发,标志着产业园已形成完整制造与服务体系。产业园从启动建设到首台机组下线仅用一年时间,展现了“巴彦淖尔速度”。下线仪式后,临河区政府与电气风电等企业签约7个产业链项目,共同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发展。
【点评】电气风电在巴彦淖尔的布局有助于强化北方市场供应能力,其11MW大容量机组为沙戈荒大基地开发提供了适配解决方案。产业园的快速投产体现了企业在高端制造与区域协同发展上的战略眼光,通过与地方政府及产业链伙伴的合作,为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新 能 源】国家能源集团新成立新能源公司(2025-08-25)
8月25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国华(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由国家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100%持股。新公司作为江苏区域总部,统筹江苏及华东五省新能源投资项目,业务涵盖风电、光伏、综合智慧能源等领域,计划三年内投资300亿元。
【点评】国家能源集团在江苏设立区域总部有助于整合华东地区新能源资源,其10亿元注资和300亿元投资计划展现了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新公司的成立为江苏及周边省份的风电、光伏项目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低碳转型。
【新 能 源】华电辽能增资2GW海上风电项目(2025-08-19)
8月19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华电辽宁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拟向全资子公司增资,建设热电联产与海上风电一体化联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96亿元,其中海上风电部分动态投资195.8亿元,装机容量2GW,分两期建设,每期安装84台12兆瓦风电机组。项目配套建设海上换流站和陆上直流汇集站,电力将通过±500kV直流线路输送至负荷中心。热电联产部分动态投资33.01亿元,华电辽宁将向相关子公司增资49.06亿元。
【点评】华电辽宁的海上风电与热电联产一体化项目有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区域清洁能源转型。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结合先进输电技术,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支撑。项目的高额投资和分阶段实施策略体现了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长期布局和稳健发展思路。
【新 能 源】康佳正式纳入华润版图(2025-08-18)
8月18日,新华网讯,康佳集团于8月15日正式宣布成为华润集团旗下科技与新兴产业板块核心业务单元。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提出,希望康佳融入华润体系后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表示,后续将重点优化战略方向,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康佳主营业务涵盖消费电子与半导体科技,旗下拥有“KONKA/康佳”“新飞”等知名品牌。
【点评】康佳纳入华润体系有助于整合双方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这一举措为康佳在消费电子和半导体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华润集团在科技与新兴产业板块的布局增添了重要力量。
【新 能 源】电气风电成功中标波黑119.9MW风电项目(2025-08-18)
8月18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电气风电成功中标波黑佳乐契齐29.9MW和奥乐库克90MW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19.9MW。项目采用高可靠性陆上平台机组,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此前,电气风电在克罗地亚塞尼的156MW风电项目可用率稳定在98.5%以上,2024年海外中标量已超1GW,覆盖欧亚、东南亚等地区。
【点评】电气风电在波黑市场的突破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东欧风电领域的竞争力。模块化设计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项目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依托克罗地亚项目的成功经验,电气风电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风电开发模式,推动了中国风电技术和服务标准的国际化输出。
【新 能 源】华电新能成立民勤沙戈荒能源公司(2025-08-12)
8月12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近日,甘肃民勤沙戈荒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业务涵盖发电、输电、供电、建设工程施工及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领域。该公司由甘肃华电浙能腾格里能源有限公司与华电新能共同持股。华电新能作为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整合平台,以风电、光伏为主营方向,2025年7月获批上市,拟募资180亿元用于风光大基地等项目。民勤县所在的武威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600万千瓦,风光电可开发容量达1.2亿千瓦。华电新能还牵头开发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的清洁能源基地,规划总装机规模5700万千瓦。
【点评】华电新能成立民勤沙戈荒能源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其在“沙戈荒”地区的战略布局,有助于推动西北地区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公司依托上市募资和集团资源,加速风光大基地建设,为当地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新 能 源】京能国际签约海上风电项目(2025-08-11)
8月11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8月7日,京能国际与浙江玉环市中鹿岛海洋牧场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总投资35亿元的“中鹿岛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体项目”。项目将融合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等产业,并探索鱼旅融合及产业链延伸。京能国际是北京能源集团旗下的国际化清洁能源投资平台,此次合作旨在发挥双方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推动玉环市海洋经济与能源转型协同发展。
【点评】京能国际与中鹿岛海洋牧场的合作体现了新能源与传统海洋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创新模式。项目通过多产业协同开发,不仅提升了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还为地方经济注入了绿色动能。
【新 能 源】中电建辽宁500MW海上风电项目用海公示(2025-08-11)
8月11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人民政府公示了中电建辽宁省管海域DD1-3场址海上风电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该项目位于辽宁省东港市南部海域,总装机容量500MW,拟布置38台12MW和4台11MW风力发电机组,并新建1座500kV海上升压站。项目总投资52.109亿元,申请用海面积124.6887公顷,施工总工期24个月。项目由中电建新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中电建(丹东)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建成后将优化当地电网结构,促进风电产业链发展。
【点评】中电建辽宁海上风电项目的推进体现了国家对清洁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助于辽宁省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项目采用大容量风机和高压输电技术,提升了海上风电的经济性和效率。中电建新能源集团的全资控股模式确保了项目的资金和技术保障,为地方经济注入了绿色动力。
【新 能 源】国电投联手唐山钢铁企业成立新能源公司(2025-08-06)
8月6日,北极星电力网讯,国家电投集团浙江电力有限公司与安赛乐米塔尔津西新材料(唐山)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国电投安米津西(唐山)新能源有限公司”于7月22日正式注册,注册资本5亿元,注册地为河北唐山迁西县。该公司将专注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业务,其中国家电投浙江公司持股51%,安赛乐米塔尔唐山持股49%。此次合作旨在利用国家电投的能源资源优势,助力钢铁企业降低碳排放并拓展新能源业务。安赛乐米塔尔唐山作为钢铁巨头,通过此次布局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
【点评】这一合资企业的成立有助于推动新能源与钢铁行业的深度融合,为传统高耗能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新路径。国家电投的技术与资源优势结合钢铁企业的产业需求,能够有效促进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降低钢铁行业的碳排放,也为新能源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新 能 源】天宜新材拟出售部分资产(2025-08-06)
8月6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天宜新材发布公告称,为盘活存量资产、改善现金流,拟出售全资子公司天津天宜部分资产。其中,汽车刹车片与配件项目产线相关机器设备将以1,750万元出售给珠海格莱利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地面建筑物(建筑面积16,778.56平方米)将以3,390万元转让给重庆弘脉天下工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宜的轨道交通闸片/闸瓦业务将转移至北京基地,相关设备随之转移,后续该子公司将注销。天宜新材目前面临光伏行业周期性影响,资金短缺问题突出,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银行账户累计被冻结金额达8,757.92万元,占净资产的2.45%。
【点评】此次资产出售有助于天宜新材缓解现金流压力,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业务。剥离非核心资产和业务能够减少运营负担,提升资金流动性。尽管光伏行业周期性波动对企业造成较大冲击,但通过资产处置和业务调整,公司有望逐步改善财务状况,为后续发展争取更多空间。
【新 能 源】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加速进入中东市场(2025-08-05)
8月5日,人民网讯,8月1日,奇瑞旗下潮酷汽车品牌iCAUR在迪拜举行品牌之夜活动,全球首发两款增程式混动车型——中大型硬派SUV V27 REEV和智能方盒子03T REEV。中东电动车市场(含混合动力)预计到2028年将从2023年的27亿美元增长至7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阿联酋和沙特分别设定了到2050年和2030年电动车占比50%和30%的目标。目前,阿联酋市场已有十多个中国汽车品牌,凭借技术实力和价格竞争力占据重要份额。截至2025年6月,奇瑞集团整车出口量突破500万辆,成为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中国品牌车企。
【点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中东市场的快速扩张有助于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增程式混动技术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中东地区提供了更灵活的解决方案。奇瑞等中国车企通过技术创新和个性化设计,满足了中东消费者对高端智能汽车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新 能 源】54台西门子歌美飒8MW风机全面投入运营(2025-07-30)
7月30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由EDF Renewables与ESB联合开发的苏格兰Neart na Gaoithe海上风电项目近日全面投入运营。该项目位于苏格兰Fife海岸外15.5公里海域,总装机容量450MW,配备54台西门子歌美飒8MW风机。项目历时3年完成:2022年6月安装首座海上变电站,10月完成首套导管架基础;2023年7月吊装首台风机;2024年10月并网发电;2025年4月完成全部风机安装。项目年发电量可满足37.5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年减排二氧化碳40万吨,为苏格兰清洁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点评】该项目的全面投运有助于提升欧洲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水平。西门子歌美飒8MW风机的应用体现了大容量风机技术的成熟性,为海上风电降本增效提供了示范。
【新 能 源】亚洲首个跨境输电新能源项目首批机组投运(2025-07-29)
7月29日,中国电建讯,由中国电建EPC总承包的老挝孟松600兆瓦山地风电项目首批300兆瓦机组近日实现商业运行。该项目是亚洲首个跨境输电新能源项目,也是东南亚单体最大风电项目,总装机600兆瓦,年发电量约17.2亿千瓦时。项目位于老挝南部色贡省及阿速坡省,采用133台单机容量4.5兆瓦风机,配套建设500千伏送出线路。投运后将为老挝能源转型和跨区域绿电供应提供支持,助力其打造“东南亚蓄电池”战略。项目建设期间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推动经济发展。
【点评】老挝孟松风电项目的投运有助于提升东南亚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为跨境电力合作提供了示范。项目采用中国技术和标准,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国际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通过跨境输电,老挝的清洁电力资源能够更高效地服务于区域能源需求,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种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新 能 源】中国能建斩获乌兹别克斯坦风电项目(2025-07-28)
7月28日,能建国际集团讯,当地时间7月24日,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部副部长乌米德·马马达米诺夫到访中国能建国际集团中亚有限公司,双方就风电及储能项目合作达成共识。该项目是中国能建在乌推进的首个属地化项目,包括建设一座风电站和配套储能电站,旨在优化当地能源结构并提升塔什干区域电网稳定性。中国能建作为乌兹别克斯坦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最大的中资承包商,将依托“走出去、走进去、融进去、高度一体化”战略,深化与乌方合作,打造更多“一带一路”示范工程。
【点评】中国能建在乌兹别克斯坦风电及储能项目的签约,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的竞争力。属地化项目的推进有助于深化中乌能源合作,同时为当地绿色能源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新 能 源】大金重工签署4.3亿元欧洲海上风电订单(2025-07-22)
7月2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7月21日,大金重工全资子公司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与欧洲某能源企业签署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供应合同,合同总金额约4.3亿元,占公司2024年营收的11.38%。该项目位于欧洲,计划于2026年交付单桩产品。交易对手方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企业,大金重工近三年曾与其合作类似项目。合同履行预计对大金重工2026年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但因实施周期长且以外币结算,收入确认存在不确定性。
【点评】大金重工成功签署欧洲海上风电订单有助于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单桩基础作为海上风电的关键部件,此次合作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风电产业链中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欧洲市场的布局为大金重工提供了稳定的海外收入来源,同时增强了其在全球风电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尽管存在汇率波动和交付周期的不确定性,但长期合作关系的延续为未来业务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 能 源】电气风电牵头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5-07-22)
7月22日,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讯,近日,由电气风电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基于人工智能的风电装备故障诊断技术合作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风电设备智能设计、制造优化及智慧运维中的应用,构建全球领先的风电装备全生命周期大模型平台。项目评审会汇聚了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给予高度肯定。电气风电此前已牵头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未来将联合产学研力量,推动风电行业技术创新。
【点评】电气风电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风电产业的深度融合。AI诊断技术的突破能够提升风电设备的可靠性和运维效率,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模式为风电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体现了电气风电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