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能 源】锦浪科技完成4MW光伏电站股权转让(2025-10-21)
10月21日,锦浪科技讯,10月20日,锦浪科技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宁波锦浪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已完成对苏州时元思电力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转让,交易对价为650.95万元,涉及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约4.11MW。该电站为锦浪科技2022年可转债募投项目之一。截至公告日,锦浪智慧已收到331.99万元股权转让款,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完成,苏州时元思不再纳入锦浪科技合并报表范围。
【点评】锦浪科技此次股权转让是其资产优化和资金回笼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公司聚焦核心业务。未来需关注公司如何利用回笼资金进一步拓展光伏产业链,尤其是在分布式光伏领域的布局。
【新 能 源】中来股份完成TBC电池技术小试(2025-10-21)
10月21日,中来股份讯,中来股份近日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透露,公司已完成TBC(TOPCon与IBC结合)电池技术的小试。中来股份是行业内较早研发IBC技术的企业,但此前因成本较高未大规模推广。2019年起,公司立项研发无银化、低成本的TBC技术,目前已在小试阶段取得进展。此外,中来股份计划在山西16GW TOPCon电池工厂的基础上,分步将部分产线升级为BC产线。TBC技术比TOPCon多2道工序,需新增激光和镀膜设备,但具体改造成本尚未核算。
【点评】中来股份在TBC技术上的突破显示了光伏行业对高效、低成本电池技术的持续追求。TBC技术结合了TOPCon和IBC的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电池效率,但改造成本和设备投入是关键挑战。中来股份的产线升级计划体现了其技术路线的灵活性,但也需警惕技术迭代过程中的市场风险。未来,若TBC技术能实现规模化量产,或将为公司在高效电池领域赢得竞争优势。
【新 能 源】远景发布行业首个伽利略AI风机(2025-10-20)
10月20日,中国能源新闻网讯,远景能源于10月19日在北京正式发布伽利略AI风机,该产品通过融合“天机”气象大模型与“天枢”能源大模型,构建了全域多模态感知、数字孪生、智能控制和设计演化四大平台,形成完整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实测数据显示,自2024年在某平原示范风场部署以来,加装“天枢”模块的AI风机收益提升达20.9%,预测精度可精细至20米以内,故障预警周期提前2个月以上。
【点评】远景能源的伽利略AI风机标志着风电行业迈入物理人工智能应用新阶段。其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预测不准、发电性能差等问题,还通过智能控制和安全预警提升了经济性和安全性。这一创新为风电行业应对弃风限电和电价波动提供了新路径,展现了新能源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未来需关注其规模化应用效果及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新 能 源】时代新材:签订44.9亿元风电叶片销售合同(2025-10-13)
10月13日,时代新材讯,时代新材发布公告称,2025年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公司与风电各大主机厂签订了《叶片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达44.9亿元。其中,海上风电项目合同金额为4.42亿元,涉及14-16MW海上风电叶片及相关服务;陆上风电项目合同金额为40.48亿元,涉及6-10MW陆上风电叶片及相关服务。此次合同签订标志着公司在风电叶片领域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反映了风电行业尤其是大兆瓦叶片需求的持续增长。
【点评】时代新材此次签订44.9亿元风电叶片销售合同,展现了其在风电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合同金额的分布显示,陆上风电仍是当前市场的主力,但海上风电的高功率叶片需求也在逐步释放。这一订单不仅为公司带来可观的营收,也为中国风电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支撑。
【新 能 源】明阳智能拟142.1亿元投建英国风电基地(2025-10-13)
10月13日,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讯,明阳智能宣布拟投资15亿英镑(约142.1亿元人民币)在苏格兰建设英国首个全产业链一体化风电机组制造基地。该项目分三期推进,首期计划于2028年底投产,主要生产海上风电机舱与叶片;二期将扩展漂浮式风电技术规模化生产;三期进一步覆盖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制造。明阳智能表示,此举旨在推动漂浮式风电商业化,并打造服务于欧洲及全球市场的海上风电中心。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全球存托凭证募集资金及银行融资。目前,项目仍需获得海内外政府批准,存在建设周期长、成本增加等风险。
【点评】明阳智能此次大手笔投资英国风电基地,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也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漂浮式风电技术是深远海开发的未来方向,明阳智能的布局具有前瞻性。若项目顺利落地,明阳智能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风电产业链中的地位,但需警惕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对财务的潜在压力。
【新 能 源】中国电建承建哥伦比亚Guayepo III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2025-10-13)
10月13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讯,由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承建的哥伦比亚Guayepo III光伏项目于当地时间10月7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较计划提前6天完成。该项目装机容量79.65兆瓦,预计年发电量1.83亿千瓦时,是哥伦比亚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哥能源合作的重要成果。项目投运后,将显著优化哥伦比亚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依赖,助力该国实现减排目标。建设期间,项目为当地创造6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80%来自周边社区,并通过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本土新能源人才。哥伦比亚能源与矿业部部长等政府官员曾出席项目首条集电线路并网仪式,彰显了哥方对项目的高度重视。
【点评】Guayepo III光伏项目的成功并网,是中国企业在拉美新能源市场的一次重要突破,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能源合作的务实成果。项目不仅提前完成,还通过本地化就业和技术培训,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然而,中国企业“走出去”仍需关注海外市场的政策风险和文化差异,尤其是在拉美地区。未来,此类项目若能进一步推动技术标准输出和长期运维合作,将为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领域树立更持久的品牌影响力。
【新 能 源】明阳智能注资500万元在青岛成立全资新能源公司(2025-10-11)
10月11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明阳智能于9月30日在青岛成立全资子公司明阳瑞祥(青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格日图。公司经营范围覆盖风力发电技术服务、海上及陆上风电机组销售、零部件制造与销售、海洋能发电机组制造及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明阳智能通过此举进一步拓展新能源业务布局,强化其在风电产业链的竞争力。
【点评】明阳智能在青岛成立新能源子公司,是其深耕风电领域、完善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举措。青岛的地理位置优势有助于其拓展海上风电市场,而全资控股模式则体现了公司对业务发展的强控制力。当前风电行业竞争激烈,明阳智能通过技术研发和业务多元化增强自身优势,但需关注市场需求的波动性以及政策变化对行业的影响。
【新 能 源】晶科能源与帝科股份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促光伏金属化技术创...(2025-10-11)
10月11日,晶科能源讯,晶科能源与帝科股份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高效光伏电池金属化浆料技术创新,推动少银/无银金属化技术产业化。双方自2018年起合作,在P型电池银浆国产化、N型TOPCon技术迭代中取得突破,目前正推进TOPCon 3.0少银无银技术量产。晶科能源新一代Tiger Neo 3.0组件功率达670W,转换效率24.8%,双面率85%,适配复杂场景需求。合作旨在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探索光伏技术反内卷路径,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持续动能。
【点评】晶科能源与帝科股份的战略合作标志着光伏行业从单一技术竞争转向产业链深度协同。少银/无银金属化技术的突破不仅降低生产成本,也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晶科能源在组件性能上的领先优势,展现了技术创新对市场竞争力的直接驱动。
【新 能 源】金风科技16MW漂浮式风电机组成功吊装(2025-10-11)
10月11日,金风科技讯,金风科技与三峡集团联合研发的GWH252-16-F漂浮式风电机组于10月1日在广西北海完成吊装,创下全球漂浮式机组单机容量(16MW)、叶轮直径(252米)等多项纪录,关键部件全面国产化。该机组年发电量达4465万度,可满足2.4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机组采用一体化设计,通过系统仿真降低冗余,具备抵御17级台风和-20℃极端环境的能力,并支持“黑启动”功能。项目为深远海风能开发(我国50米水深以上资源量超12亿千瓦)提供商业化路径,单位千瓦造价较传统漂浮式项目显著优化。
【点评】金风科技此次突破标志着漂浮式风电从试点迈向产业化,其“一体化设计”和国产化核心部件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与成本。深远海风能开发潜力巨大,但经济性始终是商业化瓶颈,该机组通过规模化与智能化升级,为行业提供了可行解决方案。未来需关注实际运行中的可靠性验证,以及政策支持对市场推广的催化作用。
【新 能 源】中国天楹:两大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加速落地,氢基能源战略提...(2025-09-23)
9月23日,中国证券网讯,中国天楹(000035)9月22日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其辽源与安达两大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正加速落地。辽源项目一期包括514.8兆瓦上网风电、214.5兆瓦离网风电及年产1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已进入施工安装阶段;安达项目一期涵盖400兆瓦上网风电、400兆瓦离网风电及年产1.95万吨绿氢、10万吨绿醇项目,已完成核准备案并启动土建施工。项目采用风光发电、储能、氢能制备及化工合成多能互补模式,技术路线兼顾成熟性与创新性。公司计划2026年实现年产20万吨欧盟标准电制甲醇,2030年扩至100万吨,并与中国船舶燃料公司合作供应绿色燃料。此外,子公司已获欧盟ISCC认证,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铺路。
【点评】中国天楹的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展现了其在氢基能源领域的战略目标,通过多能互补和产业链整合,公司正从环保企业向新能源综合服务商转型。
【新 能 源】中环新能源联手蚂蚁集团布局碳金融与通证化新生态(2025-09-23)
9月23日,中国能源网讯,9月19日,中环新能源(01735)宣布与蚂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围绕新能源资产通证化、智能运营及绿证碳资产服务三大领域展开深度协作。此次合作标志着中环新能源从传统“重资产运营”向“数字资产管理者”转型。通过将光伏电站、零碳园区等绿色实体资产数字化,双方构建“绿色实体资产-链上通证-全球资本”闭环,提升资产流动性和交易效率。蚂蚁集团的能源AI技术将助力中环新能源优化发电预测、虚拟电厂运营及碳资产管理,预计可显著提升收益率和EBITDA利润率。此外,双方还将探索碳资产金融化,开辟绿证、碳减排量等数字资产新收入曲线。
【点评】中环新能源与蚂蚁集团的合作是新能源行业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展现了实体经济资产通证化的巨大潜力。通过数字化和AI技术赋能,中环新能源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还开辟了碳资产变现的新路径。未来,这一模式能否规模化推广,取决于技术落地效果和市场接受度。
【新 能 源】中国公司完成世界首台兆瓦级商用浮空风电系统完成戈壁工况试飞(2025-09-23)
9月23日,北极星电力网讯,由北京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S1500型兆瓦级浮空风力发电系统,于9月19日至21日在新疆哈密淖毛湖基地完成戈壁工况试飞。该系统长60米、宽40米、高40米,设计功率1兆瓦,搭载12套100千瓦发电机组,利用高空强风发电并通过系留线缆输电至地面。相比传统风机,其节省材料40%,度电成本降低30%,且可快速转场,适用于戈壁、海岛等场景。研发团队联合清华大学、中科院空天院攻克浮空器稳定性、轻量化电机等技术难题,此前已成功测试500米和1000米高度的50千瓦、100千瓦样机。公司计划2026年批量生产并交付用户并网发电。
【点评】浮空风电技术的突破标志着风电行业向高空资源开发迈出重要一步,其低成本、高灵活性的特点为偏远地区能源供应提供了新选择。然而,浮空系统的长期可靠性、极端天气适应性和规模化应用仍需验证。
【新 能 源】安彩高科:拟1501万元收购高纯度石英材料公司(2025-09-17)
9月17日,安彩高科讯,安彩高科于9月16日发布公告,拟以1501.12万元收购洛宁中天利持有的河南高纯矿物100%股权。河南高纯矿物主营高纯矿物生产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光伏及光纤通信行业。此次交易为关联交易,因洛宁中天利为安彩高科控股股东河南投资集团的间接控制企业。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无需股东大会审议。
【点评】安彩高科此次收购高纯度石英材料公司,意在强化其在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布局,尤其是高纯度石英材料对光伏玻璃和半导体行业至关重要。高纯度石英材料的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此举或为安彩高科抢占技术制高点提供支撑。未来需观察其能否通过技术协同提升产品竞争力,并在光伏材料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新 能 源】协鑫科技获中东资本54亿港元重注(2025-09-17)
9月17日,协鑫科技讯,协鑫科技于9月16日宣布与中东主权基金背景的无极资本(InfiniCapital)达成战略融资协议,通过定向增发47.36亿股募集54.46亿港元(约7亿美元)。资金将用于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硅烷气业务扩张(覆盖半导体、TOPCon电池转型、锂电及显示面板需求)及优化资本结构。无极资本为阿联酋阿布扎比和中国香港双总部投资机构,此前已向中国科技企业注资超100亿港元。
【点评】协鑫科技此次引入中东资本,既反映了国际资本对中国光伏技术领先性的认可,也凸显了其硅烷气业务的战略价值。硅烷气作为半导体、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关键材料,市场潜力巨大,协鑫借此布局第二增长曲线颇具前瞻性。中东资本的介入不仅优化了股权结构,还可能为后续海外市场拓展提供资源支持。不过,多晶硅行业周期性明显,需警惕产能扩张与价格波动的风险平衡。
【新 能 源】布局“风电+”,中船科技签订绿色甲醇重大合同(2025-09-17)
9月17日,中船科技讯,中船科技于9月16日宣布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子公司联合签订绿色甲醇销售合同,年合同金额约4000万美元,最高可达1.2亿美元/年。合同供货期最长12年,预计在公司风电制甲醇项目投产后启动。该项目是中船科技从风电向绿色燃料延伸的关键布局,旨在构建“风电+绿色燃料”一体化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力。
【点评】中船科技此次签约标志着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转型迈出实质性一步。绿色甲醇作为航运脱碳的重要燃料,市场前景广阔,而风电制氢合成甲醇的技术路径符合全球减碳趋势。这一布局不仅拓展了中船科技的业务边界,也为其在碳中和背景下抢占先机提供了支撑。
【新 能 源】隆基出席联合国高级别对话会,签署可持续品牌愿景倡议(2025-09-08)
9月8日,隆基绿能讯,当地时间9月4日,隆基绿能作为唯一受邀光伏企业出席在日内瓦举办的联合国“创建可持续商业与品牌”高级别对话会,签署“可持续品牌愿景倡议”。隆基欧洲业务总裁贾超强调太阳能是“最公平的能源”,并分享其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的项目经验。隆基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等模式,将光伏与生态治理结合,如库布齐沙漠项目、巴西Kayapó原住民保护项目等。此外,隆基嘉兴基地成为全球首个“灯塔+零碳”双认证工厂,践行“SolarforSolar”理念。倡议由中国标准化协会等发起,首批签署企业还包括宁德时代、海尔等。
【点评】隆基在联合国舞台的亮相标志着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话语权提升。其“SolarforSolar”模式不仅展示了技术领先性,更将光伏与生态、社会价值深度融合,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倡议的签署体现了中国企业从“跟随”到“引领”的角色转变。
【新 能 源】华晟成功中标华电滨州350M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打造绿色能源新高...(2025-09-08)
9月8日,华晟新能源讯,华晟新能源以第一候选人身份中标山东华电滨州沾化鲁北基地350MW光伏发电项目,将提供N型单晶双面双玻高效异质结组件(转换效率≥22.6%,功率715W+)。项目占地8000余亩,直流侧装机449MW,采用“渔光互补”模式,结合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华晟异质结组件凭借100%双面发电性能及20GW年产能优势,已累计全球交付13GW,并与大唐、华能等央国企建立长期合作。
【点评】华晟中标华电项目凸显了异质结技术在大型光伏基地中的竞争力,715W高功率组件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渔光互补”模式不仅提升土地利用率,更探索了生态与能源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华晟通过垂直一体化布局和规模化交付能力,巩固了其在异质结领域的头部地位,但未来仍需应对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的平衡挑战。
【新 能 源】天顺海工与欧洲企业签订漂浮式风电合作协议(2025-09-08)
9月8日,天顺风能集团讯,9月4日,天顺海工与欧洲浮式风电设计企业Gazelle Wind Power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漂浮式风电技术产业化。Gazelle的第三代浮式风电基础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缩短建造周期并降低成本。双方围绕码头组装、系泊方案及欧洲市场政策展开技术适配探讨,计划联合开发产品并拓展全球市场。天顺海工将发挥制造与本土资源优势,结合Gazelle的技术积累,加速浮式风电商业化进程。
【点评】天顺海工与Gazelle的合作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漂浮式风电领域的技术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模块化设计对降低成本的突破性意义,可能为行业树立新标准。欧洲市场的政策与需求分析为合作提供了明确方向,但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实际项目落地效率,仍需克服本土化适配与供应链协同的挑战。
【新 能 源】华能在粤首个海上风电省级研发平台获批(2025-09-02)
9月2日,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讯,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支持华能汕头海上风电公司成功获批牵头组建“海上风电规划设计与智慧运维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是华能在广东省获批的首个省级海上风电研发平台,将依托华能清能院在海上风电规划设计、智能运维和关键设备研发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联动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未来三年,中心将重点建设“三实验室、一平台、一基地”科研架构,推动海上风电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广东省及全国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点评】华能此次获批省级研发平台,标志着其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官方认可。该中心的成立不仅有助于提升华能的核心竞争力,还将推动海上风电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全链条创新体系的构建,华能有望在海上风电的规划设计和智慧运维方面取得突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新 能 源】海泰新能获TüV北德高风速风洞光伏组件认证(2025-09-02)
9月2日,海泰新能讯,海泰新能182-72、182-78、210R-66及210-66N型TOPCon双玻光伏组件通过TüV北德高风速风洞测试,获得认证证书。该认证验证了组件在抗风载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和差异化耐候性方面的优势,尤其适用于高原、近海等飓风频繁地区的项目。海泰新能表示,此次认证是其深化绿色制造、加速低碳转型的重要成果,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性能,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助力全球绿色能源发展。
【点评】海泰新能此次获得高风速风洞认证,标志着其光伏组件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可。这不仅增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为中国光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范例。未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技术认证将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抓手,海泰新能的这一突破值得行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