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福斯达拟投资10亿元建设海洋工程与装备智能制造项目(2025-10-22)
10月22日,证券时报讯,10月13日,福斯达与启东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书》,计划在启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投资“福斯达海洋工程与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用地、用海总面积约505亩,主要产品包括大型海工装备、油气模块、化工容器等,并配建重装码头。福斯达将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项目投资建设、生产运营及物流业务,其中项目公司注册资金不低于5.88亿元。福斯达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深冷技术及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半导体等领域。公司认为,该项目将延伸深冷技术应用场景,提升国际竞争力,并支撑大型化、国际化战略。
【点评】福斯达此次投资是其向高附加值海工装备领域拓展的重要一步。从战略层面看,该项目不仅符合公司“三新工程”发展理念,也推动了产品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转型。重装码头的建设是关键,解决了大型装备运输的瓶颈问题,为海外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未来,福斯达若能通过该项目实现技术突破和市场占领,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深冷装备行业的领先地位。
【高端装备】全省唯一,苏州工业机器人企业上榜(2025-10-20)
10月20日,新浪财经讯,近日,工信部公布第二批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 版)》的企业名单,全国共23家企业入选,涵盖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和集成应用三大类。苏州高新区的法奥意威(苏州)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凭借减速器及电机入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榜单,同时其协作机器人产品入选本体制造企业榜单,成为江苏省唯一双领域上榜企业。法奥意威的协作机器人已在全国数百家商场、景区落地应用,其全球首发的超轻焊接机器人(FR3WMS、FR3WML)技术领先。公司成立于2019年,坚持全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具身智能领域构建了完整的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体系。
【点评】法奥意威的双领域入选,凸显了其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协作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服务场景的落地,体现了机器人技术从工业向生活领域的渗透趋势。超轻焊接机器人的推出,则反映了企业对市场需求快速响应的能力。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为法奥意威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但定制化服务的规模化挑战仍需克服。未来,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商业化落地,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高端装备】航空工业规划总院连中宁夏回族自治区低空经济两标(2025-10-16)
10月16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航空工业规划总院作为联合体牵头单位,与北斗伏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中标宁夏回族自治区两个重大低空经济项目:银川、石嘴山、吴忠三市空域评估与高精度三维数字底座建设研究项目,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低空交通廊道”航路航线划设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前者将通过空域评估、数字建模等技术,构建 “数字化+可视化+网格化”的低空空域底座;后者则聚焦航路划设标准研究、航路运行规则制定等,打造“分层适配+动态兼容+航网集成”的低空交通廊道,助力宁夏形成“路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此次中标进一步巩固了航空工业规划总院在低空空域规划、数字建模等领域的领先地位。
【点评】航空工业规划总院此次中标宁夏低空经济项目,标志着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得到市场认可。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涉及空域资源管理、航路规划、数字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而航空工业规划总院通过联合体模式整合资源,展现了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宁夏项目的实施将为低空经济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尤其是“数字底座”和“交通廊道”的构建,有望成为其他地区借鉴的模板。
【高端装备】亿航智能发布VT35新品,低空经济商业化加速起飞(2025-10-14)
10月14日,新浪财经讯,10月13日,亿航智能全球首发VT35(复合翼构型)eVTOL,标准版中国市场预售价不低于650万元/台。该产品满载航程不小于200km,经济续航时速216km/h,最大续航时间60分钟,最大起飞重量950kg,有效载荷200kg以上。西部证券分析指出,eVTOL单机价值量高,产业版块市场拓展空间大。国家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各地出台纲领性政策,头部主机厂订单激增。产业链方面,长源东谷获飞行汽车电驱壳体定点,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合作开发动力电池系统。
【点评】亿航智能VT35的发布标志着eVTOL技术向复合翼构型的拓展,进一步丰富了低空经济的产品形态。其高性能参数为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但650万元/台的售价也凸显了当前eVTOL的高门槛。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如物流、旅游),eVTOL有望成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但市场爆发仍需时间验证。
【高端装备】航空工业航宇在低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10-13)
10月13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航空工业航宇正式成为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E20倾转旋翼飞行器座椅研制项目的唯一供应商,标志着其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项目自7月启动至落地仅用不到三个月,航宇通过精准捕捉客户需求,快速组建专项团队,依托多年抗坠毁座椅技术积累,完成轻量化、经济性、舒适性及适航标准优化的方案,赢得客户认可。E20飞行器座椅将深度融入城市空中交通产业链,为未来智慧出行提供安全支持。此次合作不仅为航宇抢占低空经济市场先机,也为后续潜在客户拓展奠定基础。
【点评】航空工业航宇此次突破展现了其在航空安全领域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技术实力。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其座椅设计需兼顾轻量化与抗坠毁性能,航宇凭借成熟的技术积累迅速完成适配,体现了企业的市场敏锐度。不过,城市空中交通的普及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众接受度,座椅仅是产业链一环,未来需与整机制造商、运营商协同推进。这一合作案例为传统航空企业转型低空经济提供了示范,但市场规模化仍需时间验证。
【高端装备】民商火箭巨头天兵科技再获大额融资(2025-10-10)
10月10日,界面新闻讯,10月9日,天兵科技宣布完成近25亿元人民币Pre-D轮和D轮新增融资,由国裕高华、济钢集团等多家机构共同投资。资金将用于火箭及发动机批产备料、新一代发动机与火箭研制。截至目前,天兵科技累计融资约70亿元。2023年4月,其自主研发的天龙二号液体火箭首飞成功;今年9月,天龙三号火箭完成一级动力系统海上试车,刷新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纪录。天龙三号对标SpaceX猎鹰9号,近地轨道运力超20吨,可实现“一箭36星”发射。天兵科技已具备年产50发火箭和500台发动机的能力。9月,星河动力完成24亿元D轮融资,星际荣耀完成7亿元D+轮融资,民营火箭企业融资加速。
【点评】天兵科技连续完成大额融资,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商业航天赛道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其在大运力液体火箭领域的突破。天龙三号的技术对标国际主流火箭,标志着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已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民营火箭公司融资集中爆发,说明行业进入规模化竞争阶段,未来或将出现整合潮。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商业航天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平民化航天经济”。
【高端装备】灵猴机器人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金鼎资本、博原资本、TCL创投共同...(2025-09-30)
9月30日,猎云网讯,近日,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供应商灵猴机器人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由金鼎资本、博原资本、TCL创投共同领投,苏创投、东运创投等多家机构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核心零部件研发、实验室建设及产能扩充。公司已承接“苏州市通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重点实验室”等项目,重点突破视觉模组、关节模组及底盘模组技术,推动通用机器人规模化量产。灵猴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产品覆盖机器视觉、直驱电机、工业机器人等,应用于3C、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并布局具身智能新赛道。公司现有员工超400人,研发人员占比50%,通过ISO9001等认证,自建多类实验室保障产品可靠性。未来3~5年,公司将聚焦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目标成为世界级供应商。
【点评】灵猴机器人的本轮融资凸显了资本市场对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持续看好。其技术布局兼顾传统工业自动化与新兴具身智能赛道,显示出较强的战略前瞻性。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是行业“卡脖子”问题的关键突破口,公司通过实验室建设与产学研协同,有望在视觉感知、运动控制等领域实现技术跨越。
【高端装备】湖南精飞集团以“北斗+无人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09-29)
9月29日,中国发展网讯,11月中下旬,湖南将举办通用航空及低空经济产业博览会,全面展示湖南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成果。精飞集团作为湖南低空经济的代表企业,通过“北斗+无人机”技术,在农业、应急、物流、测绘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例如,其U20B型植保无人机在湖南复杂地形中作业效率提升40倍,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此外,精飞集团在灾害救援、乡村物流、精准测绘等方面表现突出,并打造了“湖南省北斗+无人机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业智能化转型。集团还通过产教融合培养飞手超12000名,并加快国际化步伐,与多国企业达成合作。
【点评】湖南精飞集团的成功实践展示了低空经济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治理中的巨大潜力。“北斗+无人机”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效率,还解决了传统农业和物流中的痛点问题。然而,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仍需解决空域管理、技术标准化和政策协同等挑战。精飞集团的国际化布局值得肯定,但需警惕技术输出中的合规风险和市场竞争。未来,低空经济应从单一应用场景向多领域协同发展过渡,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核心技术创新。湖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可复制性较强,但需因地制宜,避免盲目扩张。
【高端装备】中国商飞恐大幅下调C919交付目标(2025-09-25)
9月25日,民用航空网讯,中国商飞(COMAC)因生产速度不及预期,将2025年C919窄体客机交付目标从75架下调至25架,仅为原计划的三分之一。C919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窄体客机,被视为打破空客和波音市场垄断的关键产品。目前,中国国航、东航和南航是其主要客户,截至9月仅接收5架飞机,远低于年初目标。供应链问题成为主要制约因素,尤其是中美贸易紧张导致CFM发动机一度面临出口禁令,虽已解决但影响深远。此外,霍尼韦尔和GE航空等美国供应商的零部件供应也面临挑战。C919尚未获得任何海外订单,但瑞安航空和亚洲航空等外航表示出潜在兴趣。
【点评】C919交付目标的大幅下调暴露了中国航空制造业在供应链管理和规模化生产上的短板。尽管技术自主化取得突破,但关键零部件的对外依赖仍是“卡脖子”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对C919项目的影响尤为显著,凸显了全球化供应链的脆弱性。目前,C919的市场化进程仍局限于国内航司,海外拓展面临适航认证和品牌信任的双重挑战。若中国商飞能通过提升国产化率、优化供应链韧性,并加快适航取证步伐,或可逐步打开国际市场。
【高端装备】泉智博完成连续两轮过亿元融资(2025-09-23)
9月23日,新浪财经讯,9月23日,国内机器人一体化关节模组解决方案提供商无锡泉智博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连续两轮过亿元融资。A轮融资由光速光合与首程控股、京国瑞联合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领投,Pre-A+轮投资人为猎鹰投资旗下星奇基金等。融资资金将用于人才梯队建设、研发投入、生产制造升级及质量体系搭建,推动机器人技术普及。泉智博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高扭矩密度、高力控精度的机器人一体化关节研发,产品覆盖人形机器人、机械臂等多种场景。其PA系列行星伺服关节峰值扭矩密度达210Nm/kg,技术领先国内同类产品。
【点评】泉智博的融资成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的认可。一体化关节模组作为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和负载能力。然而,机器人行业竞争激烈,国际巨头如谐波减速器领域的哈默纳科仍占据技术制高点。泉智博需将融资转化为持续的技术迭代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同时拓展应用场景,避免陷入单一技术路径依赖。此外,如何平衡研发投入与商业化落地,将是其下一阶段的重要挑战。
【高端装备】中车制动智能化电驱机械制动全系列产品发布(2025-09-22)
9月22日,中国发展改革网讯,9月18日,中车制动在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上发布智能化电驱机械制动全系列产品。该系统以电能直驱取代传统压缩空气驱动,解决了介质泄漏、维护复杂等问题,实现全电气化控制,响应时间缩短40%,整体减重15%,关键部件100%智能化自诊断。该技术已在国内首次实现装车运用和批量商业化,适用于地铁、城际列车、动车组等多种车型,推动列车多系统融合控制技术发展。
【点评】中车制动的智能化电驱机械制动系统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该系统通过全电驱设计,不仅提升了制动效率和可靠性,还显著降低了维护成本,为绿色化和智能化城轨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此次发布的产品谱系化和商业化应用,体现了中国中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未来,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将加速轨道交通装备的转型升级,助力“智慧城轨”目标的实现。
【高端装备】商业航天企业星火空间完成5500万元天使轮融资(2025-09-19)
9月19日,投资界讯,近日,合肥星火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完成55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锦沙资本、合肥产投资本联合领投,累计融资额近亿元。公司成立于2024年5月,专注于电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及运载火箭研发,其“进化一号”火箭为全球运载能力最大的电循环液体火箭,采用9台10吨级“烈焰二号”发动机并联,起飞推力90吨,以煤油/液氧为推进剂,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优势。目前团队已与多家卫星公司及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融资将用于发动机研发与试验。锦沙资本认为,星火空间在中小型低成本火箭领域的技术差异化策略具备长期潜力。
【点评】星火空间的快速融资体现了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创新活力与资本信心。电循环液体火箭的技术路线通过电动泵循环系统实现了结构简化与成本优化,为中小型载荷发射提供了新选择。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航空航天院所和中科院,兼具工程经验与创新能力,为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低轨卫星星座建设需求旺盛,星火空间凭借差异化技术路线和快速响应能力,有望在商业航天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未来若能进一步深化与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伙伴的合作,加速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将为国内商业航天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高端装备】华羽先翔鸿鹄eVTOL及自研核心子系统同步TC申请获受理(2025-09-16)
9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9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华羽先翔自主研发的鸿鹄eVTOL整机及核心子系统型号合格证(TC)申请。这是国内首例自研飞控系统与电动力螺旋桨系统随整机进入适航审定程序的案例,标志着eVTOL领域实现整机与核心系统的自主可控。鸿鹄eVTOL采用全倾转旋翼构型,填补了国内该构型适航审定的空白。自2024年12月工程样机下线以来,华羽先翔已完成超百次试飞与地面测试,确保产品安全性、可靠性符合国家适航要求。未来,公司将与监管方协作推进验证实验,加速商业化落地。
【点评】华羽先翔的突破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里程碑,更是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体现。其“整机与核心子系统协同研发”的战略,打破了传统适航审定以整机为中心的局限,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范式。全倾转旋翼构型的成功受理,也为国内eVTOL多样化技术路线奠定了基础。随着低空经济政策逐步放开,华羽先翔的进展或将成为行业加速发展的催化剂,但企业仍需在技术迭代与市场验证中保持平衡。
【高端装备】瞄准高端海工市场,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扩建产能(2025-09-15)
9月15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举行舾装码头改扩建工程开工典礼,计划建设一个30万吨级舾装泊位,总长度440米(含新建220米及改造现有220米),配套独立墩台、引桥等设施,预计2026年4月底完工。项目竣工后,将显著提升公司在大型船舶与海工装备的舾装、停泊及运维能力,助力承接更高端国际海工项目。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专注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国有企业,此次扩建旨在顺应全球绿色船舶市场需求,突破产能瓶颈,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点评】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的码头扩建项目是其抢占高端海工市场的关键一步。全球海工行业正加速向绿色化、大型化转型,而码头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其在产业链中的战略价值。该项目不仅提升了硬件能力,更凸显了中国企业在国际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野心。值得注意的是,绿色船舶需求的爆发为行业带来新机遇,但技术门槛和资金投入也同步提高。建议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在扩建硬件的同时,强化与清洁能源技术的协同创新,例如氢能或氨能动力系统的研发应用。
【高端装备】走向国际市场,四川眉山卫星产业迎来“海外第一单”(2025-09-11)
9月11日,界面新闻讯,近日,四川眉山卫星产业迎来“海外第一单”,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ORBVIEW和Space Eye Lao公司签署了数百万美元的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合同,提供以SAR卫星数据为核心的综合服务。这是眉山卫星产业首次实现国际业务突破,标志着其技术服务正式走向全球。环天智慧作为眉山卫星产业链主企业,已发射10颗商用遥感卫星,并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今年6月,该公司还与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此次海外订单奠定基础。
【点评】眉山卫星产业的国际化首单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验证了其技术实力,也为中国商业航天出海提供了成功案例。环天智慧以SAR卫星数据为核心的产品组合,填补了东南亚市场的高精度遥感需求,显示出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企业快速构建了国际业务网络,这种“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模式值得推广。未来可探索与全球卫星运营商联合组网,提升数据覆盖效率,同时深化人工智能与遥感技术的融合,抢占智能时空数据服务的制高点。
【高端装备】埃夫特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一期)正式开工,打造机器人智造...(2025-09-10)
9月10日,新浪财经讯,9月1日,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举行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一期)开工仪式。该项目定位为世界级智造工厂,一期建成后将实现年产5万台高性能工业机器人,涵盖自动化装配、核心零部件生产、质量检测等全链条智能化制造。工厂将推动技术壁垒突破、品质跃升、交付能力升级和生态协同创新,并深度融入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联合高校实验室加速前沿技术转化,服务汽车、光伏、电子等重点行业。
【点评】埃夫特超级工厂的开工标志着国产机器人产业从“制造”向“智造”的跨越。其“机器人造机器人”的高阶模式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通过垂直整合核心零部件供应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的壁垒。此外,埃夫特与高校的协同创新机制,凸显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对技术落地的关键作用。未来,若能在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埃夫特或将成为中国智能制造从“跟跑”到“领跑”的标杆案例。
【高端装备】四川国资战略入股纵横股份,共拓低空经济新蓝海(2025-09-09)
9月9日,中国证券网讯,近日,纵横股份公告披露,四川省属国资四川发展(控股)公司旗下纾困发展基金以每股46.568元的价格受让公司49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5.59%),总价约2.28亿元。转让方股东承诺将不低于50%的转让资金以三年期借款形式反哺上市公司。纾困发展基金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并强调此次入股为战略性合作,旨在深化低空经济领域的产业协同。纵横股份作为工业无人机龙头,2025年已与多地国资合作推进“无人值守系统+纵横云+AI”商业化闭环,并参与组建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点评】四川国资入股纵横股份是地方资本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纾困发展基金以“财务投资+战略赋能”双重角色介入,既缓解了股东流动性压力,又为上市公司注入长期发展信心。这种“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模式,体现了地方国资在产业升级中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低空经济作为新兴赛道,技术门槛高且应用场景碎片化,企业需依赖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能力。纵横股份通过与四川国资的绑定,不仅获得了资金支持,更打通了地方产业资源和应用场景的对接渠道。这种“资本+产业”的协同模式,或将成为其他区域发展低空经济的参考样本。
【高端装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太航产品助力沃兰特VE25-100成功首飞(2025-09-04)
9月4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9月1日,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VE25-100“天行”中短程商用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研制批首架机AC101在自贡凤鸣机场完成首次无保护自由飞行,标志着该机型正式进入工程多构型开发试飞阶段。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太航研发的三余度大气航向姿态基准系统为试飞提供关键支持,其多冗余、高精度惯性数据采集与融合解算技术保障了低空飞行控制的可靠性。自2025年7月起,太航团队与沃兰特在航电、飞控等领域深度协作,仅用2个月完成从总装下线到自由飞行的突破。
【点评】VE25-100的成功首飞展现了我国在电动垂直起降(eVTOL)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化能力。太航的三余度航姿系统在低空复杂环境中的稳定表现,为国产高精度航空机载设备树立了标杆。此次合作模式凸显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效率,这种敏捷开发能力对抢占新兴航空市场至关重要。然而,eVTOL的商业化仍面临适航审定、电池续航和空域管理等挑战。未来需加快适航标准体系建设,同时探索城市空中交通(UAM)的应用场景,才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高端装备】中车斩获中亚最大单:哈萨克斯坦采购270台机车(2025-09-04)
9月4日,网易新闻讯,9月2日,中国中车集团董事长孙永才拜会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双方就深化轨道交通合作达成共识。同日,在托卡耶夫总统见证下,中国中车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股份公司签署协议,将交付100台调车机车和100台干线柴油机车,哈方还计划追加采购270台混合动力调车机车。此次合作标志着中哈二十年轨道交通合作的进一步升级,涵盖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及风电整机等多领域。协议在中哈企业家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期间签署,会议聚焦“一带一路”能源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
【点评】此次合作凸显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中车与哈萨克斯坦的长期合作已从单一设备输出转向全产业链深度协作,混合动力机车的采购计划更体现了绿色转型的协同趋势。未来,中车需注重本地化生产和技术转移,以应对地缘政治波动风险,同时探索“轨道交通+新能源”的整合方案,巩固在中亚市场的领先地位。哈萨克斯坦作为欧亚大陆枢纽,其项目示范效应可能辐射周边国家。
【高端装备】286亿元,中国船企斩获超级海工大单(2025-09-01)
9月1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海油工程中标卡塔尔能源公司Bul Hanine油田项目两个标段,合同金额约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6亿元),刷新了中国企业在中东区域海洋油气工程合同金额纪录。项目位于波斯湾卡塔尔海域,涉及新建结构物、海底管缆铺设及设施改造。此次中标是海油工程中东战略的重大突破,将对其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并助力“一带一路”油气合作。2024年初,海油工程还曾中标卡塔尔Al-Shaheen油田9亿美元海底管道项目。
【点评】海油工程此次中标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国际高端海工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卡塔尔能源项目不仅金额巨大,技术复杂度高,更体现了中国企业在EPCI总包能力上的优势。中东市场作为全球能源战略要地,海油工程的持续深耕为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客户信任。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油气工程领域的地位,同时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基础设施合作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