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马尾造船为开创远洋建造79.8米金枪鱼围网船开工(2024-09-23)
9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0日,福建船政旗下马尾造船为上海水产集团旗下开创远洋建造的79.8米金枪鱼围网船(MW822-1)顺利开工。该船总长79.8米,型宽13.8米,型深7.70米,设计吃水4.75米,主机功率2722千瓦,航速约15.20节,鱼舱总容积大于2000立方。该船是一艘适用于中、西太平洋海域,执行金枪鱼围网渔捞作业的专业捕捞渔船,设有全套用于金枪鱼渔捞的液压渔捞设备,配有先进的探鱼与助渔仪器以及超大功率船用渔获物速冻及保鲜设备,具有大型、快速、机动灵活、技术密集等特点。
【点评】2018年,马尾造船向开创远洋交付了3艘75.3米金枪鱼围网船。此次双方再次携手,是开创远洋对马尾造船建造质量与技术的认可,也是双方深化合作、共赢未来的新起点。近年来,福建船政深耕金枪鱼围网船建造领域,相继建造交付多达14艘同类型船舶,拥有专业品牌形象,深受客户好评。其中,福建船政建造的大型金枪鱼围网船“泰隆9”在2023年10月捕捞量高达2000吨以上,创造了同类船舶当月全国产量最高纪录,走在世界金枪鱼围网捕捞的前列。
【海洋经济】三星重工推出浮式蓝氨海上工厂设计(2024-09-23)
9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19日,三星重工表示,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展览会Gastech 2024上,该公司开发的全球首个浮式蓝氨(Floating Blue Ammonia)海上工厂概念设计获得了美国船级社(ABS)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蓝氨是指利用碳捕集储存(CCS)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减少90%以上的氨。蓝氨的生产过程中,通过CCS技术捕获并储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显著减少了对环境的温室气体排放。这种技术结合了碳捕集和碳封存,使得氨的生产更加环保,符合当前对于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追求。通过这种方式生产的氨被称为低碳氨,也称为蓝氨。
【点评】浮式蓝氨海上工厂以模块化结构安装在海上浮体上,被评价为具有划时代地减少碳排放、克服用地及基础设施不足等制约条件、缩短建造时间、确保经济性等优势的新一代环保设施。
【海洋经济】青岛旅游集团海上旅游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2024-09-18)
9月18日,信网讯,2024年以来,青岛海上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截至8月底,青岛旅游集团海上旅游游客接待总人数达197.28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205%。其中,旺季(7月至8月)接待总量达136.34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184%,单日最高载客量达4.6万人次,已占全市前海海上旅游份额的90%以上。9月5日,青岛旅游集团海上旅游游客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大关。未来,青岛旅游集团将致力于海洋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通过不断提升游客体验、丰富航线内容,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提供多样化的海上观光和体验机会,以海洋旅游为重点,推动青岛旅游业整体发展。
【点评】2024年以来,青岛旅游集团紧跟青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脚步,不断增加海上旅游运力与品质,开拓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新增34条自有船只、提升客位数1078个,精心打造“海上观青岛”海上旅游品牌,打造极速兜风快艇、青岛轮渡——环游胶州湾、潮齐星空音乐会等12条精品航线,仅用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2023年海上游客接待量的2倍。
【海洋经济】浙江省海洋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成立(2024-09-18)
9月18日,财联社讯,9月13日,浙江省海洋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陶建根,注册资本高达6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风力发电技术服务;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海上风电相关装备销售;海洋能系统与设备制造;海洋能系统与设备销售;海洋工程装备研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销售;海洋服务;船舶港口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等。股权结构方面,该公司由四家浙江省属国有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四家国企分别为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及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其中,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33亿元的出资额,占据总股本的55%,成为第一大股东。
【点评】浙江省海洋风电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浙江省在海洋电力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预计将推动浙江省海洋能源领域技术创新、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进而助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承运新西兰及南太平洋岛国展品发运(2024-09-18)
9月18日,中国水运网讯,9月15日,由中远海运承运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新西兰展品专柜,从新西兰最大城市港口奥克兰顺利启航,预计于10月中旬抵达上海。同日,参加本届进博会的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的集装箱展品专柜也从维拉港出发,将在新西兰陶朗加港中转换装后再次启航,预计于10月下旬抵达上海。目前,中远海运集运在新西兰共有四条集装箱固定航线,直接挂靠新西兰的奥克兰、利特尔顿、纳皮尔、惠灵顿和陶朗加港,为新西兰本地企业提供连接世界各地的进出口海运服务。
【点评】中远海运作为进博会官方唯一推荐的“国际段运输服务商”,一直致力于积极参与各个国家当地商贸活动,现已连续七年协助当地企业参加进博会的相关工作。期间,中远海运集运新西兰公司协助众多本地优秀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并与客户展开了长期的全程供应链服务合作。
【海洋经济】天津滨海津旅水上游船有限公司在东疆落地(2024-09-12)
9月12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从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获悉,由天津津旅海河游船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滨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天津滨海津旅水上游船有限公司在天津东疆落地。未来,该公司将以游船为载体,将沿岸及海上各业态进行有效串联,盘活闲置和可利用资产,带动周边配套,实现沿线文、商、旅业态串珠成链,河海动线聚集和输送游客的功能,进一步满足市民游客多样化的游览需求。
【点评】预计未来,天津滨海津旅水上游船有限公司将充分挖掘滨海新区海河下游及海洋文旅资源,开发水上游玩新体验,将促进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旅游业发展。
【海洋经济】维京游轮开启中国探索之旅(2024-09-11)
9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10日,维京游轮在上海北外滩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正式启动了其针对欧美入境宾客的中国沿海邮轮旅游项目——“中国探索之旅”航线。该航线由首艘入籍中国的豪华远洋邮轮“招商伊敦号”执航,以上海和深圳为母港,途径舟山、温州洞头、福州平潭、厦门等港口,为国际旅客提供了一次深入探索中国风光和人文魅力的机会。在2024年9至11月期间,维京游轮将提供8个航次,部分港口将首次接待高端外国旅客。
【点评】作为首个入境中国沿海的邮轮旅游项目,“中国探索之旅”的启动为中国邮轮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的持续放宽和优化入境便利等配套政策的逐步完善,维京游轮“中国探索之旅”有望推动“中国游”成为国际旅行的新趋势,有望带动国内多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和涉外服务水平提升,助推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海洋经济】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二期项目主体完工(2024-09-09)
9月9日,天津北方网讯,近日,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二期项目主体完工,进入全面调试阶段,预计10月投产。该基地总占地面积约3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超过31.65亿元,总体设计年产能8.8万结构吨,基地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9月16日完工。二期项目涵盖管线制造车间、总装场地及172米码头等设施,总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其中,新建的管线生产厂房,引入47台套智能设备,实现从预制排产、下料、焊接全流程的自动化作业,50分钟就可以完成对管材的加工,效率提升将近40%。
【点评】此次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二期项目主体完工,标志着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迈出强链、补链、延链的新步伐,对加快推进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经济】龙源振华成功中标青岛即墨海上风电光伏项目(2024-09-03)
9月3日,上海振华重工讯,近日,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振华重工”)所属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龙源振华”)成功中标青岛即墨海上风电光伏项目。青岛即墨海上风电光伏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附近,光伏场区中心离岸距离约5.5公里,拟规划直流侧装机容量1515.57兆瓦,交流侧容量1152兆瓦,分两期开发。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清洁电力19.2亿千瓦,年可节约标准煤55万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龙源振华将主导该项目的海上施工作业,凭借在海上风电领域的丰富经验及技术优势,确保项目高效推进,力争将项目打造成行业标杆,为青岛及周边地区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点评】此次是上海振华重工首次进入海上光伏领域,标志着该公司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拟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将成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2024-09-03)
9月3日,澎湃新闻讯,日前,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船舶”,证券代码600150)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的公告。公告称,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中国船舶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工”,证券代码601989)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公告称,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点评】中国船舶是中国船舶集团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于1998年5月上市,整合了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型造船、修船、机电设备、海洋工程等业务,旗下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包括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以及中船澄西。中国重工为领先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上市公司,于2009年12月上市,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重工间接控股股东。中国重工旗下拥有包括大连重工、武船重工、青岛北海造船等现代化大型造船厂,主要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等五大板块。在此背景之下,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在船舶总装领域业务重合度较高,构成同业竞争。本次重组将解决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之间在总装业务领域的同业竞争问题,整合融合科研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海洋经济】逢时科技完成7500万元战略融资(2024-09-02)
9月2日,财经网讯,8月28日,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逢时科技”)宣布完成7500万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威刚科技领投,凯辉基金加码。逢时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创新型海洋生物科技企业,致力于以南极磷虾为主的海洋活性脂类生物制品和药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成立六年来,逢时科技已发展成为全球磷虾油销售额第一的企业,产品复购率高达40%,逢时VIK为“中国磷虾油销量第一的国货品牌”。
【点评】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南极磷虾高值利用与海洋磷脂药用开发,用于技术提升、产线扩建、国际市场开发等,预计将进一步夯实逢时科技国际领先的市场地位。
【海洋经济】海油发展上半年营收216.32亿元,净利润增长21%(2024-08-27)
8月27日,中国证券网讯,日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发展”)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海油发展实现营业收入216.3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9%和20.90%。截至2024年6月30日,海油发展总资产457.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1.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8%。上半年,海油发展着力提升油气生产领域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产品的供给能力,核心业务实现稳健增长。上半年,海油发展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7.76亿元,同比增长20.11%。其中,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4.47%,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4.85%,油田化学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54%,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6.67%。
【点评】海油发展主要为海洋石油工业上、中、下游的勘探、开发、生产、销售、油气加工、LNG、炼化等环节提供产品与技术服务。上半年,海油发展积极把握上游产业增储上产的机遇,以保障油气田增储上产、提升海洋石油生产技术服务能力为核心,稳步推进生产经营任务完成,高质量发展步伐迈上新台阶。
【海洋经济】上海电气低碳技术“登陆”海上能源岛(2024-08-27)
8月27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上海电气集团国控环球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来福士”)烟台海洋能源岛一期试验示范项目绿色甲醇装置EPC工程。该能源岛项目基于中集来福士某海上平台进行改造,平台固定于远离海岸线的黄海海域,集成了光伏发电系统、绿电制氢设施、绿氨合成设备以及绿色甲醇合成装置,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的海上能源转换和储存中心。其中,绿色甲醇合成装置采用上海电气富二氧化碳合成气合成甲醇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撬装式交付,实现了装置高度集成化和高效能源转化率。
【点评】此次是上海电气富二氧化碳合成气合成甲醇技术在海上能源岛的首次应用,该技术是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研发的一项新型绿色低碳技术,能够高效地将含有不同浓度二氧化碳的原料气体转化为绿色甲醇。此次技术应用为实现海上清洁能源生产和利用开辟了新路径,标志着上海电气在海洋高端装备领域业务拓展迈出坚实一步。
【海洋经济】中国铁建参建的深江铁路盾构隧道抵达海底106米,打破世界纪录(2024-08-26)
8月26日,国资委网站讯,近日,随着“深江1号”盾构机顺利完成3590米既定掘进任务,由中国铁建旗下中铁十四局负责施工的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抵达珠江口海底106米,这是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的最深纪录,这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掘进的最深海底纪录。珠江口隧道是深江铁路重点控制工程,全长13.69公里,采用矿山法+盾构法组合施工。其中,中铁十四局采用一台开挖直径13.42米的“深江1号”盾构机,从东莞虎门向广州南沙方向掘进3590米。隧道先后穿越13种地层、5种复合地质,连续穿越17条断裂带及分支,并且盾构段最低点位于珠江口水面下106米,最深处最大承受水土压力可达10.6巴,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承受10.6公斤的压力,在国内尚无同等条件的工程经验和设计标准可供参考。
【点评】针对施工难题,项目团队量身定制了“深江1号”盾构机,采用刀具磨损监测系统、管道自动焊接机器人等智能建造技术,并集中开展超高水压、海底小空间盾构机原位拆解等7项科技创新研究课题,确保盾构机在超高水压、超大埋深、裂隙发育的不良地质段连续、稳定、安全掘进。深江铁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开通后有利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经济圈,深圳的前海自贸片区与广州的南沙自贸片区将实现半小时高铁互联互通。
【海洋经济】海油工程上半年盈利近12亿,同比增长逾两成(2024-08-19)
8月19日,证券时报讯,8月18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海油工程工作量再创同期新高,上半年共运行规模以上项目72个,其中7个项目完工交付;完成了35座导管架和11座组块的陆上建造,22座导管架和9座组块的海上安装,168公里海底管线和42公里海底电缆铺设;建造业务完成钢材加工量27.1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6%;安装等海上作业投入1.14万船天,较上年同期降低12%,但导管架和组块海上安装数量大幅增长,大型结构物安装船天同比增长110%。上半年,海油工程实现营业收入134.29亿元,同比下降7.01%,主要与上年同期海油工程海外项目集中交付、本期新承揽海外项目处于启动阶段海外收入同比减少有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7亿元,同比增长21.69%;截至2024年6月末,总资产462.2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3.38亿元,资产负债率40.82%。
【点评】海油工程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海洋油气工程总承包商之一。2024年上半年,海油工程效益大幅提升,资产平稳增长,现金流充裕,总的来看该公司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海洋经济】瑞吉明生物完成A轮融资(2024-08-19)
8月19日,投中网讯,近日,瑞吉明(山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吉明生物”)完成A轮融资,由汇熙产投生科创业投资(湖州)合伙企业领投,上海水羊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跟投。瑞吉明生物是一家专注于海洋生物再生医学美学原料的创新型公司,自主研发了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PDRN)、多聚核苷酸(PN)原料以及多款生物核酸系列新原料,核心产品为医药级别生物PDRN与PN,即“三文鱼针”的主要原料。
【点评】瑞吉明生物研发生产的生物原料PDRN/PN在品质、安全性均为业界头部,是目前国内唯一产业化生产医药级别生物PN原料的厂家。此次融资预计将助推瑞吉明生物自主研发的核酸系列原料商业化生产和市场国际化进程。
【海洋经济】电气风电亚洲首制风电运维母船“至臻100”“至诚60”命名交付(2024-08-19)
8月19日,中国财富网讯,8月16日,由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气风电”)委托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亚洲首制风电运维母船“至臻100”“至诚60”在江苏启东举行命名暨交船仪式。“至臻100”和“至诚60”两艘风电运维母船是可以在远海风场进行连续运维的专用高效船舶,集高效运维、绿色运维、智能运维于一体。其中,“至臻100”总长93.4米,型宽18米,型深7.6米,设计服务航速12.3节;“至诚60”总长72.76米,型宽17.5米,型深7米,设计服务航速12节。
【点评】海上风电运维母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我国主流海上交通船窗口期短、无法接续作业、往返次数多、效率低、恶劣海况适用性差等痛点,为深远海项目运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解决深远海运维的最佳方案之一,“至臻100”“至诚60”是电气风电扩展深远海业务的前瞻性布局。
【海洋经济】武昌造船建造海事系统最大溢油回收船交付(2024-08-12)
8月12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9日,中国船舶集团武昌造船为河北海事局建造的海事系统最大溢油回收船“海巡041”在秦皇岛正式交付,较合同交船期提前1个月。“海巡041”轮为河北海事局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船舶,该船总长79米、型宽15米、型深5.6米,设计航区为远海航区,续航力3000海里,自持力20天,兼具溢油回收、应急值守和综合指挥功能,配备先进通讯设备和信息化平台,在发生重大水上溢油事故时能够承担现场综合指挥功能。该船搭载充足的溢油设备物资,每小时可回收溢油200立方米,溢油回收舱容1100立方米,具有水面溢油围控、回收、储存和转驳能力,可以对敏感水域开展应急值守,执行溢油监视监测、事故调查取证、溢油实操培训等工作任务。
【点评】“海巡041”轮交付后,将重点部署在北戴河海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事系统船舶污染监视监测和溢油应急处置能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海洋经济】浙江海港港口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2024-08-12)
8月12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8日,浙江省海港集团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简称“南京水科院”)在宁波环球航运广场共同举行浙江海港港口工程研究中心(简称“研究中心”)签约揭牌仪式。根据合作共建协议,双方将以研究中心为依托,对标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重点围绕浙江海港工程建设领域,着力在水动力泥沙、结构与材料、监测技术、智慧建造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及产学研合作,努力形成优势互补、研用结合、开放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为浙江省海港集团“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点评】此次浙江省海港集团与南京水科院携手共建研究中心,对于进一步提升宁波舟山港工程建设质量,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经济】山东海洋能源与深圳租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4-08-12)
8月12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6日,山东海洋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海洋能源”)与深圳市融资租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圳租赁集团”)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此次山东海洋能源与深圳租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双方深化合作的重要机会,未来双方将围绕气体船舶租赁等关键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效力,建立长期、深厚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双方共赢发展。
【点评】此次与山东海洋能源合作的深圳租赁集团是深圳市属国资金融服务板块重要成员企业,依托深圳资本集团、中集集团等战略股东强大的资源平台,充分发挥根植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持续创新金融解决方案,聚焦交通运输、国际航运、清洁能源、医疗健康等优势产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船舶租赁领域,不断探索多元化业务发展模式,快速地提升船舶融资业务能力,是我国船舶租赁领域重要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