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中集来福士建造又一艘亚洲最大多用途滚装船下水(2020-10-19)
10月19日,国际船舶网讯,日前,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渤海恒通轮渡有限公司建造的多用途滚装船“渤海恒达”轮在中集来福士龙口厂区顺利下水,这是继今年6月“渤海恒通”轮下水后,第二艘亚洲最大多用途滚装船顺利下水。“渤海恒达”轮总长189.9米,型宽26.4米,船舶总吨2.5万吨,拥有3米宽度的车道线约2700米,可装载大小车辆300余辆,拥有3层车辆舱,上甲板高度15.4米,设计吃水6米,续航力最大约5000海里,服务航速可达到17节,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目前亚洲最大、最安全、最先进的多用途滚装船。
【点评】未来,“渤海恒达”轮将交付给渤海恒通轮渡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渤海轮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恒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港口烟台港集团龙口港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合资公司,致力于打造渤海湾地区最专业的陆海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商,主要运营渤海湾及国内沿海滚装运输业务,未来该公司将坚定推动环渤海水路运输转型升级,助推多式联运和绿色运输的国家战略,打造渤海湾运输新优势和拳头品牌。
【海洋经济】云洲智能发布全新海洋无人艇,拥有多项自主关键技术(2020-10-19)
10月19日,中国水运报讯,10月15日,中国无人船艇开创者——云洲智能在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现场发布两款多用途海洋无人艇新品,同时展示了多款拥有自主关键技术的明星无人船艇产品和解决方案。两款国产自主多用途海洋无人艇新品,包括全新一代L25海洋调查无人艇和M40P多用途水面自主测量无人艇,分别在续航、通信、航行姿态、测量能力、安全性、易维护性等六大维度取得重大突破。与以往的产品相比,全新一代国产自主海洋无人艇的模块化程度更高,宽敞的甲板面积提高平台的搭载能力和拓展性;双体船型设计,四级海况横摇小于10度,稳定性更好;采用“油电混合”模式,柴油发电机发电后为电池充电,电池再为电动推进器提供动力,实现长续航功能,动力性更强。
【点评】云洲智能此次推出的两款新品,实现了从船体、导航、环境感知、载荷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替代,解决了以往无人船艇核心部件国产化程度低,限制了技术升级迭代速度、产品应用的时效性、维修维护的便捷性等关键应用层面问题,以技术创新切实推动海洋智能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实现自主可控。
【海洋经济】大船集团举行“民德”轮交船暨东方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签约仪式(2020-10-13)
10月13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12日,大船集团举行“民德”轮交船暨东方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签约仪式。“民德”轮是全球首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舷侧开孔式养殖工船,由普通散货船改装而成,具有鱼类养殖、饵料加工、活鱼运输等功能。在“民德”轮成功交付的基础上,大船集团与东方渔业签约10+8艘大型养殖工船项目。首先生效的10艘大型养殖工船,建设总额将达23亿元,是东方渔业于2018年立项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50亿元的中俄合作渔业开发项目的组成部分,主要将用于在俄罗斯远东海域和中国领海的渔业开发。项目建成后,将年产优质海鱼6~10万吨,直接养殖年产值达30~50亿元,并拉动50~100亿元的消费,贡献利税将达20亿元以上,直接和间接创造就业岗位5~10万个。
【点评】“民德”轮的交付,完成了大船集团“从零到一”的原创,标志着大船集团和海南省民德海洋发展有限公司耗时数年研发推进的舷侧开孔式养殖工船技术发展成熟并得到首制实船验证,具有开创性意义。
【海洋经济】四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深圳资本集团将成中集集团第一大股东(2020-10-13)
10月13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12日,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受让中集集团股份协议签约仪式在深圳投资大厦举行,此次签约并待后续审批流程完成后,深圳资本集团及其指定的全资子公司将收购受让中远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等四个股东所持有的公司部分或全部股份。此次交易共涉及10.69亿股的中集集团A股和H股股份,交易总金额人民币约105亿元。待全部交易程序审批完成后,深圳资本集团持有中集集团股权比例达29.74%,将成为中集集团第一大股东。因深圳资本集团为深圳市国资委旗下100%的全资子公司,这也代表深圳国资将正式入股中集集团。
【点评】深圳资本集团战略入股中集集团是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合作的又一经典案例,有助于实现央地国企强强联合、资源互补,增强深圳市属国资在高端装备制造和国际化方面的布局和实力,也有利于中集集团继续扎根特区,带动深圳高端装备制造、海洋产业等相关行业发展壮大,推动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共同为深圳“双区”建设贡献力量。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沪东中华与第七〇八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0-10-12)
10月12日,中国水运网讯,10月9日,中国船舶沪东中华与第七〇八研究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核心企业,沪东中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掌握了各类舰船、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特种船等上百种船型的建造技术,是中国造船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之一。七〇八所是中国船舶行业成立最早、成果最多的舰船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机构,自主研发出多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各类舰船、民用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用装备,是中国最具实力的研究所之一。双方多年来精诚合作,在各类舰船、民用船舶和海工装备等多个领域联合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获得了双方的高度重视,由经营、研发、技术团队组成的核心阵容,在多渠道的沟通和洽谈中,充分展现了“立足长远、互利共赢、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意愿。
【点评】此次签约标志着沪东中华与七〇八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在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科研协作、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和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双方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为推动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和我国海洋产业创新升级续写合作新篇章。
【海洋经济】中船邮轮正式发布新型国产高端模块化舱室(2020-09-30)
9月30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9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举行的“2020年长三角高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正式发布新型国产高端模块化邮轮舱室产品,DNV GL船级社为该产品颁发了认证证书。新型国产高端模块化舱室实现了模块化和陆地预制工艺的技术突破,舱室房间的预制面积从8平方米提高到了17平方米,通过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在陆地车间的流水线上将完成90%的部件安装,然后整体吊入船舱定位安装。新型国产高端模块化舱室在舒适性、防火性和轻量化等性能上有显著提升。装修整体为北欧风,色调简洁、功能实用,与人体工程学结合,居住体验更加人性化;选材标准严格,能够满足船舶最高等级的舒适性和防火标准要求;板材及防火门具有良好降噪能力,居住环境更加舒适、私密;舱室结构选用铝、玻璃钢、岩棉等新型轻质材料,是船舶轻量化趋势下船舶舱室的高品质解决方案。
【点评】模块预制舱室是船舶工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不仅适用于邮轮,还可推广至客滚船和其他高技术船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中船邮轮是中国船舶集团统筹发展邮轮产业的平台和总体责任单位,是我国邮轮行业的领军企业。此次发布的新型国产高端模块化舱室是中船邮轮积极推进大型邮轮和高技术船舶配套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实质举措,产品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海洋经济】海西重机开建三峡集团海上风电自升式勘探试验平台(2020-09-28)
9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5日,武汉船机海西重机举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海上风电自升式勘探试验平台(H23)开工仪式,标志着该平台正式进入生产阶段。本次签订的海上风电自升式勘探试验平台为非自航(带辅助推进)钢质四桩腿自升式,最大作业水深58米,采用电动齿轮齿条升降系统,由平台主体、桩腿(带桩靴)、升降系统、推进系统、DP-1动力定位系统和锚泊定位系统等部分组成。平台主要服务海区为广东、福建海域,同时兼顾我国其它海域,主要用于海上风电勘测科研作业,包括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土工试验等,以及平台移动、提升、拖航作业。
【点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和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以大型水电开发与运营为主,正全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本次签订的平台是国内目前最高效的勘探试验平台之一,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海洋经济】厦船重工首套长乐外海海上风电A07机位导管架竣工交付(2020-09-28)
9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1日,厦船重工承接的福船一帆长乐A区四桩导管架项目的首套长乐A07机位导管架在三期船坞总组场地顺利通过出厂验收。9月22日,厦船首套长乐外海海上风电A07机位导管架成功装船交付。本次竣工验收并成功交付的长乐外海海上风电A区A07机位导管架是6.7MW风机四桩桁架结构型式,由桩基、导管架和上部过渡段三部分组成,共布置3层X斜撑,上部导管架与桩基通过灌浆相连。该项目的焊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其中过渡段法兰平面度要求小于1.5mm,不能外翻,内倾小于0.8mm,这是厦船重工转型升级以来,在工艺革新上的一次重要亮相。
【点评】该项目的建造工期紧,加上钢构项目短平快的特点,厦船作业部门24小时连续倒班,不间断持续作业,最终完成项目首套长乐A07机位导管架竣工验收并成功交付,加快了厦船重工转型升级的步伐。
【海洋经济】慧洋海运获利回升看好四季度及明年表现(2020-09-22)
9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慧洋海运表示,第三季度开始散运市场进入北美谷物运输旺季,再加上中国大陆因洪灾等原因影响铁矿石产出及后续灾后重建需求,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同时全球贸易需求回补,第四季度又是传统旺季,因此航运业后市审慎乐观。慧洋海运指出,2020年全球市场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由于必要需求回补以及各地防疫措施逐渐完善和明确落实,BDI指数从6月下旬开始止跌回升,带动慧洋海运8月营业利益率由上半年平均6%回升至17%。
【点评】目前,慧洋海运船队共计135艘,包括3艘好望角型、28艘巴拿马型、26艘超灵便型、40艘灵便型、32艘小灵便型散货船以及6艘其他船舶,平均船龄约7年,稳居台湾地区散运船东龙头地位。随着散运市场迎来传统旺季,台湾慧洋海运自7月开始转亏为盈获利回升,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景气已逐渐脱离谷底,港务运作将与防疫措施共存,短期虽然会造成作业流程缓慢,影响市场实际运力及供需市场,但全球贸易运输需求不变,预计疫情结束后慧洋海运运营将可重新增长。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国际拟收购深圳海盛沥青资产(2020-09-22)
9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1日,中远海运国际发布公告,该公司全资附属中远海运国际贸易与深圳海盛订立资产收购协议,中远海运国际贸易同意向深圳海盛收购目标资产,代价为人民币1627.7万元。目标资产分为构筑物及设备两类,构筑物位于海南省澄迈县马村油库,合共有58项,大部分位于油罐区,包括六个沥青罐、四个快速升温罐、一个卸油槽及沥青罐基础,其他构筑物主要包括油库区的道路硬化工程、围墙工程、防火堤工程以及库区应急池、调节池工程、锅炉房等。设备包括机器设备及电子设备,其中共27项属于机器设备,主要为沥青监控及高清设备,以及沥青罐液位观察系统等。电子设备21项,主要为办公设备,例如电脑、打印机、空调等。
【点评】沥青业务为中远海运国际贸易的重要业务之一,沥青业务包括进口、仓储、改性、贸易及运送沥青,以用于道路建设及维护。现时中远海运国际贸易在中国广西、湖南及若干其他省份占据重要市场份额,此次收购交易将加快中远海运国际贸易进军海南省沥青市场的步伐,将有助实现在海南省生产改性沥青及在当地交付不同种类的沥青。
【海洋经济】中交海建连续中标三个海洋工程项目(2020-09-21)
9月21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继中标宁德市深远海养殖平台项目后,中交海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先后中标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二期海上风电项目灌浆工程、香港海上LNG接收站项目预挖沟工程,以上三个海洋工程类项目累计中标合同额约2亿元。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二期海上风电项目灌浆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非嵌岩四桩导管架风电基础灌浆施工,该项目灌浆工程为海洋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对于提高广东省阳江市风电场近区供电能力,推动阳江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有重要意义;香港海上LNG接收站项目预挖沟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海底管道预挖沟和海上钢板桩施工,该项目预挖沟工程对香港稳定电力供应,降低燃煤依赖,促进绿色能源发展,优化能源结构起着重要作用,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积极作用。
【点评】中交海建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交建旗下企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公司——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拓展海外工程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的责任主体和核心平台,业务领域主要包括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及运营、海岸工程、物流物贸等。中交海建连续中标三个海洋工程项目,标志着该公司在海洋产业领域再次迈出坚实的一步。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特运与阳光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2020-09-15)
9月15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10日,中远海运特运与江苏阳光集团在上海中远海运集团总部签署南非Kadgame锰矿项目战略合作意向书。根据协议,中远海运特运将为江苏阳光集团南非Kadgame锰矿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双方将就南非Kadgame锰矿项目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并发展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约之前,双方进行了友好会谈,表示将本着互利共赢的理念,加强沟通、深化合作、携手共进,为全球产业链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点评】南非Kadgame锰矿项目是阳光集团的海外投资项目,该项目正式投产后,预计每年将产出300万吨锰矿,未来将拥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作为全球领先的航运公司,中远海运特运将以雄厚的船队实力和强大的全程物流能力为项目提供稳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程物流服务和有力支持。
【海洋经济】进出口银行与中国海油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0-09-14)
9月14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8日,在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行长吴富林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东进、总经理李勇的见证下,进出口银行副行长谢平与中海油集团总会计师温冬芬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进出口银行将在境外投资、重要资源进口、对外承包工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转型升级和服务贸易等方面为中海油集团提供信贷、担保、咨询、贸易融资、资金业务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中海油集团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开展对外经济合作。
【点评】近年来,进出口银行和中海油集团在油气资源进口、境外股权投资、境内固定资产投资等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战略对接,以具体项目合作为基础,深化合作内涵、提高合作效益,共同落实好国家重大政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进出口银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发挥金融服务优势,支持和推动企业对外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
【海洋经济】航通船业与国海海工签署海工资产委托经营协议(2020-09-14)
9月14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10日,航通船业与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广州签署海工资产委托经营协议,就海工资产处置工作开展业务合作。航通船业有限公司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旗下包括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和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成立以来,航通船业向国内外客户累计交付特种船舶200多艘,主要建造三大类船舶,一是各类海洋平台多用途工作船,二是各类港口航道工程施工船舶,三是各类液货运输船。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航通船业目前手持订单共计20艘32900载重吨,包括6艘PSV、12艘AHTS、1艘拖船和1艘多用途供应船,其中绝大多数在2015年以前签约订造,仅有2艘在2019年订造。另外,今年7月马来西亚海工船建造商TAS Offshore宣布终止与航通船业在2013年至2015年陆续签署的总计16艘OSV建造合同,这16艘船并未包含在克拉克森的统计数据中。
【点评】本次协议的签订是落实中央企业海工装备资产处理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双方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对航通船业现有海工资产进行专业化整合、盘活,协同推进海工资产处置工作,为航通船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基础。
【海洋经济】华大海洋与华大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0-09-08)
9月8日,美通社讯,9月7日,义合控股有限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基因技术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根据协议,华大海洋与华大研究院将通过合作设立研发项目,围绕全球范围内海洋生物资源及产业应用关键问题,高效挖掘海洋标志性物种基因资源,加快海洋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海洋生物大数据库建设、海洋生物分子育种、海洋药物研发、海洋活性物质合成、立体农业技术发展及海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利用基因技术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点评】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华大海洋与华大研究院在海洋生物领域利益的一致性,双方将会围绕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强大的组学测序与分析平台为科技支撑,助力海洋生物经济转型。
【海洋经济】山东港口与兰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0-09-07)
9月7日,中国水运网讯,9月4日,山东省港口集团与兰州市人民政府在兰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共同推进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内陆区域物流枢纽,发展立体物流通道;共同创新港口发展激励政策,打造开放、透明、高效、优质的枢纽中心;共同构建全方位合作机制,在贸易、物流等行业优势互补,助推兰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兰州有国家地缘政治优势和新时代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政策优势,兰州市政府将提供优质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山东港口将在兰州陆港设立西北区域公司,共同开展订舱、冷链、电商等相关产业,发挥自贸试验区等政策优势,推进多式联运与内陆港战略布局,推动青兰班列高效有序运转,助力兰州与世界对接,打造山东与兰州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新格局。
【点评】此次合作是双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要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国际经济发展与合作战略机遇的有力举措。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合力落实海洋强国、沿黄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海洋经济】海德威科技集团与瑞能航运签订5+5 FGSS合作协议(2020-09-07)
9月7日,信德海事网讯,近日,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与瑞能航运有限公司在青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FGSS、压载水处理系统及船舶通讯与导航设备、智慧船舶管理系统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由海德威科技集团通过多方资源整合并经过多年技术积累研发的海洋卫士?FGSS,可根据不同船舶主机及燃料用户的需求匹配自增压供气、低压供气、高压供气以及BOG处理供气等设计。同时,海洋卫士?FGSS在系统工艺路线、安保自动化设计、安全控制管理等方面均实现技术突破,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燃料系统关键部分及核心部件的自主化程度。作为国内知名的LNG罐箱运输企业,瑞能航运利用专业的团队与完善的服务,打通LNG罐箱产业链的海运环节,能够为LNG罐箱虚拟管道安全、畅通、高效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点评】智慧船舶与新能源船舶将是未来全球航运业的发展重点。此次双方合作,将进一步提升海德威高端船配专业服务质量,为航运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赋能。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携手DNV GL构建智能船舶数据管理中心(2020-09-03)
9月3日,龙de船人网讯,9月1日,DNV GL和中远海运在上海签署相关协议,由DNV GL为中远海运集团构建智能船舶数据管理中心提供咨询服务,助力中远海运集团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中远海运与DNV GL组成联合项目组开展工作,联合项目组将重点关注如何加强和实现来源于船舶和岸上数据的采集和聚合,建设和提供灵活和安全访问所有信息的数据管理基础设施,为实现岸上专业绩效管理人员可实时监督营运并为远程控制和其他新的运营模式做好准备,为中远海运集团内相关组织提供协调和统一的最佳决策支持以及自动化服务。中远海运岸基智能船舶数据管理中心将研究和开发数据智能服务和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中远海运集团内部的共有平台,推动船队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点评】中远海运与DNV GL在岸基智能船舶数据管理中心方面的最新合作旨在推动智能船舶和智能航运发展,是中远海运集团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海洋经济】中国海油电商平台累计交易额破千亿(2020-09-01)
9月1日,中国网讯,8月28日,记者了解到,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电商平台“海油商城”累计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该平台于2019年6月正式上线,现有上线店铺45家,注册企业用户10600多家,销售商品1700多个,交易订单约15万单。“海油商城”运用互联网运营手段,通过竞价、团购、秒杀、优惠券等促销功能,发挥PC(电脑)端、APP(手机)端等多渠道优势,激发平台活力,提高用户黏度。“海油商城”通过支持线上线下多种支付渠道,提供29家银行的7*24小时支付结算功能,保障资金安全,提高交易效率;通过物流系统实现客户提货计划与发货系统1分钟内信息同步,客户可自主提货,交易全程无接触;通过物流信息实时展示,保障运输安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的挑战,商城实现销量2640万吨、交易额970亿元,为稳定疫情期间各类油气化工产品的社会供给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平台保障,为国内企业复工复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点评】“海油商城”是落实国家“互联网+”总体部署和中国海油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中国海油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通过电商、物流、支付、呼叫中心四大系统构建全链条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实现了销售侧业务的全流程贯通,完成了中国海油“销售云”的落地和首次应用,全面提升中国海油的销售数字化管理能力,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海洋经济】中石化油服与中石化集团订设备租赁框架协议(2020-09-01)
9月1日,中国网讯,8月25日,中石化油服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国石化集团订立设备租赁框架协议,于协议生效日至明年12月31日期间,公司同意从石化集团租入并向石化集团出租设备。中石化油服从石化集团租入设备包括钻机及其主要设备,成像测井仪、常规测井仪、综合录井仪、气测录井仪、无线随钻等测录定设备及工具,井下作业机、压裂车、连续油管作业车等特种作业设备,地震採集、处理设备、可控震源、气枪震源等地震物探设备,吊管机、定向钻、自动焊接设备、挖掘机械、管道施工机械等工程机械设备,海洋运输船、海洋地质调查船、地球物理勘探船等海洋工程设备等。
【点评】中石化油服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订立设备租赁框架协议,可以稳定获取相关设备的租赁来源,有效解决集团设备结构性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