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振华南通传动中标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升降装置(2021-03-22)
3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振华重工南通传动中标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升降装置采购项目,价格1.25亿元。三峡集团拟建造1艘2000吨自升自航式一体化海上风电安装平台,该平台需定制1套电力驱动齿轮齿条式升降装置,实现桩腿升降、平台预压载、平台升降、作业支持等功能。升降装置主要包含升降桩腿、升降减速箱、电机、制动器和电控系统等。该平台将用于广东、福建和我国其他海域的海上单机容量10兆瓦以上风电项目开发。
【点评】此次是振华重工南通传动今年春节后获得的单体最大订单。近年来,振华重工研制的升降装置已成功应用在“振海”系列海上石油平台、“龙源振华”系列风电安装平台、海上生活平台、港珠澳抛石整平船和阿布扎比起重工程船上,出口至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品质和性能获得市场认可。
【海洋经济】江苏长风接获印尼FPU项目大单(2021-03-15)
3月15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5日,江苏长风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与印度尼西亚提马斯海洋之星TOI公司(Timas Oceanstar Indonesia)在上海签订了印度尼西亚Madura FPU项目EPC合同协议。根据协议,江苏长风负责承建包括上部模块在内的整艘FPU(海上浮式油气生产平台),主要工程内容包含设计、采购、制作、安装以及试运行等。该项目将在江苏长风南通(通州湾)基地分上部模块和船体两部分建造,入级美国船级社(ABS),上部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发电机模块、配电模块、气体处理模块、燃烧臂等八大模块。
【点评】目前,江苏长风在海上风电管桩、导管架、升压站、浮体、换流站等领域为国内龙头企业。此次接获的印尼FPU项目大单,将助力江苏长风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海洋经济】中集来福士联手两大风电工程企业进军海上风电市场(2021-03-15)
3月15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12日,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博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海上风电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集来福士是国内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总包建造商,拥有烟台、上海、挪威、瑞典四个海洋研究院,整体设计水平在国内处领先地位,在海洋工程、海洋牧场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华电重工是华电集团科工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海上风电工程建设经验,是国内海上风电工程最具竞争力的公司之一。博强重工主营业务为海上风电工程和火电港口工程,拥有先进的海上风电装备和船组,是目前国内海上风电施工的主力军。
【点评】海上风电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已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抓手。预计未来,中集来福士、华电重工、博强重工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海上风电业务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为海上风电平价时代提供切实方案,贡献中国海工力量。
【海洋经济】中谷海运宣布开通首条外贸航线(2021-03-15)
3月15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中谷物流控股股东中谷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谷海运”)宣布开通“上海-宁波-胡志明”直达周班航线CV1,该航线将于3月20日从上海首航。据悉,新航线拥有三大优势,具体包括:订舱保障舱位、集装箱供应充足和多地提还箱服务。该航线开通后,主要由“中谷东海”与“中谷黄海”轮投入运营。中谷海运创立于2003年12月,是我国最早专业经营内贸集装箱航运的企业之一。中谷物流是我国领先的内贸集装箱物流服务商,主要以集装箱为核心载体,整合水路、公路和铁路运输资源协同运作,依托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高性价比的“门到门”全程集装箱物流解决方案。中谷物流已于去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点评】此次是中谷海运开通的首条外贸航线,标志着该公司踏出了开辟国际海运航线的第一步。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开通外贸航线将帮助企业培育发展新动能。
【海洋经济】港船重工交付32.5万吨矿砂船“海珠荣兴”轮(2021-03-08)
3月8日,国际船舶网讯,日前,新港船舶重工为中国矿运有限公司建造的32.5万载重吨矿砂船“海珠荣兴”号(HAIZHU PROSPERITY)顺利交付船东。该船是新港船舶重工建造史上的最大吨位船舶,总长339.9米,型宽62米,设计吃水21.4米,载重量约32.5万吨,服务航速14.6节,续航力25500海里,入级中国船级社(CCS)。该船为无限航区,是中国-巴西航线最具竞争力的船型,满足苏伊士运河规则。
【点评】“海珠荣兴”号是去年十二月交付的“南沙荣耀”号的姊妹船,建造期间新港船舶重工各部门通力合作,总结首制船经验,创造了水下施工周期68天的纪录,比首制船缩短了18天,标志着新港船舶重工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大型矿砂船建造经验,产品向大型化、高技术含量化转型升级。
【海洋经济】中远海控2020年度净利99亿元同比大增(2021-03-08)
3月8日,国际船舶网讯,日前,中远海控发布2020年度业绩公告,2020年1~12月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712.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99.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76%;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5.10%。公告显示,中远海控总资产为2719.26亿元,比本报告期初增长3.70%;基本每股收益为0.81元,上年同期为0.56元。
【点评】2020年,全球经贸活动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冲击,集装箱物流供应链受到巨大扰动。受益于中国科学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国制造业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在助力全球抗疫和稳定全球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机遇和挑战,中远海控充分依托改革重组5年以来稳步构建的规模优势、网络资源和经营能力,通过增运力、保供箱、提服务等措施全力保障全球运输服务,集装箱航运业务实现量价齐升,带动公司全年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较大增长。
【海洋经济】哈电集团海洋智装公司揭牌成立(2021-03-08)
3月8日,国际船舶网讯,2月27日,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哈电集团”)在江北科研基地举行了哈尔滨电气集团海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简称“海洋智装公司”)揭牌仪式。海洋智装公司是哈电集团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多个领域深度合作的纽带,承担了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化的重任,将加快构建哈电集团新发展格局,实现集团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助推黑龙江省海洋智能装备领域产业基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工业强省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点评】哈电集团海洋智装公司的成立是加快建设数智化制造业的一次具体实践,有力推动“龙江制造”向“龙江智造”和“龙江创造”的转变,进一步发挥了哈电集团对黑龙江省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引领和拉动作用,将加速高端制造业产业项目向龙江聚拢,推动龙江制造企业多样化发展。
【海洋经济】国电电力引入“巨无霸”加速海上风电建设(2021-03-01)
3月1日,中国电力报讯,2月24日,世界最大打桩船“桩20”号在国电电力舟山海上风电公司象山1号海上风电工程现场,成功完成第8根钢管桩沉桩任务。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完成34根钢管桩沉桩工作。象山1号项目位于宁波象山县鹤浦镇东南侧,涉海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装机容量25.42万千瓦,安装41台6.2兆瓦风电机组,布置23台高桩承台基础、18台单桩基础和1座海上升压站,共206根桩基。该项目于2020年12月25日取得开工令,正式启动主体工程施工。为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确保2021年年底前全部机组投产,国电电力舟山海上风电公司克服海上“抢装潮”带来的不利影响,瞄准按期全投目标不动摇,聚焦关键抓重点,加强资源保障,打好项目基建决胜战。在先期选用船体位居亚洲前三的“雄程2”号打桩船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取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上打桩船“桩20”号。
【点评】“桩20”号船长108米,宽38米,深7.2米,桩架高度133米,主钩起重能力450吨,桩架最大起重能力700吨,可施工桩长105米,直径5000毫米的钢管桩。“桩20”号入场后,国电电力开展“双船”同步作业,在可作业条件下,每天沉桩数量由2根提升到5根,沉桩效率提高200%,为象山1号项目年底投产奠定了基础。
【海洋经济】外高桥造船获SBM“通用型”FPSO四号船体建造订单(2021-03-01)
3月1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SBM OFFSHORE公司签署了世界独创的Fast4Ward“通用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四号船体(MPF4)建造合同。该型FPSO采用SBM公司独创的“通用型”船体设计概念,其基础方案是一艘储油能力达230万桶原油的FPSO。该型船满足西非、南美等地区的海洋环境条件,可以根据项目需要进行个性化方案定制。作为全球最大的FPSO运营商,SBM公司在国际海洋油气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是中国船舶集团和外高桥造船优秀的合作伙伴。双方以Fast4Ward MPF系列项目为载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外高桥造船先后于2019和2020年向SBM OFFSHORE公司交付了MPF1和MPF2,MPF3也正在有序建造中。
【点评】此次合同的签署,标志着外高桥造船已形成批量化的“通用型”FPSO设计建造能力,巩固了外高桥造船在国内高端海工装备设计建造领域龙头企业地位。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港口收购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34.99%股权(2021-03-01)
3月1日,中国水运网讯,2月26日,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远海运港口(天津)有限公司在天津签署关于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由中远海运港口向天津港股份收购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34.99%股权。交易完成后,中远海运港口(天津)有限公司、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45.00%、41.69%股权,中远海运港口(天津)有限公司变为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实际控股方。
【点评】自2020年6月天津市、天津港集团分别与中远海运集团签署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天津港方面和中远海运方面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对各领域进行全面深化和升级,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航线及业务市场开发、海陆向网络拓展、绿色智慧港口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此次签约是双方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动作为,是深化港航产业链合作的共赢之举,将有利于打造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有利于对外航线开发和重点航线增量扩容,实现天津港集装箱业务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推进与中远海运方面加强区域及海外投资项目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海洋经济】中国港湾签约建设世界级油田钻探与船舶维修基地(2021-02-22)
2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国港湾公司签署加纳塔克拉底浮船坞项目EPC商务合同。项目工期18个月,业主为本初子午线码头资产有限公司。业主公司总经理斯坦利、加纳港务局局长迈克尔,西非区域中心副总经理杨涛出席签约仪式。塔克拉底浮船坞项目位于加纳塔克拉底港老港区内,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一个长200米、宽20米的突堤码头,直立式与斜坡式护岸、浮船坞区域与回旋水域疏浚、码头陆域回填与地基处理以及码头面相关附属设施。
【点评】加纳塔克拉底浮船坞项目位于加纳塔克拉底港老港区内,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的油田钻探设施与船舶维修基地,服务于加纳西部油田及西非地区船舶维修,有利于推动塔克拉底港老港区的升级改造进程,带动加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该项目的签约,巩固了中国港湾在加乃至西非海事工程领域的领军地位。
【海洋经济】招商局重工建造全球最先进半潜式重吊生活平台出江试航(2021-02-22)
2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2月20日,在南通、常熟、太仓三地海事部门海巡艇的精心维护下,由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先进半潜式重吊生活平台“海狮5号”(CMHI-16302)缓缓离开泊位,并开启出江征程,进行推进器的安装及海上航行试验。CMHI-16302平台总长137.75米、型宽81.0米、型深12.0米,水面以上最大高度96.3米;拖带作业船舶编队总长450米、总宽101米、吃水达10.5米,编队尺度超过长江江苏段航道设计尺度,且航经水域船舶流量大,通航环境复杂,编队在离泊、穿越锚地、横越主航道等作业期间均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作业难度创长江通航史之最。
【点评】CMHI-16302平台为招商工业海门基地自主研发建造的首座非对称无横撑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的姊妹号,平台整体造价超20亿元人民币,其控制系统、推进系统、起重设备、人员容量等均为全球最先进水平。该平台安装6台单个3800KW的推进器,配备2台2200吨重型起重机,风暴自持工况可变载荷达6300吨,可在恶劣海况条件下工作,能同时为750人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及工作条件,具备油气生产、模块安装等功能,可在深水中移除海底结构、地基等,并可用于拆卸、装配和拖带海上钻井平台。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集团与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战略合作(2021-02-22)
2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2月20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协同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在货物自由进出、运输高度开放、资金流动便利、信息快捷联通等若干重要领域率先取得突破。1月30日出台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坚持区域协同和内涵提升,加快建设门户枢纽地位稳固、集疏运体系协调高效、航运服务品牌效应凸显、航运治理体系融入全球的国际航运中心。
【点评】未来,中远海运集团将支持上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临港新片区成立全球共享服务平台公司和船舶租赁公司,研究建设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心等高端航运产业链发展,推动全球航运枢纽建设迈向新台阶。
【海洋经济】南通中远重工麦基嘉抱桩器项目开工(2021-02-08)
2月8日,国际船舶网讯,2月5日,中远海运重工旗下南通中远重工在加工车间举行麦基嘉抱桩器项目钢板切割开工仪式。去年年底,南通中远重工接获全球首制、技术最先进、单体最大的抱桩器及转运系统订单,该抱桩器及转运系统可与DP定位系统联动,实现波浪补偿功能。同时,该抱桩器系统省去了风电安装船的桩腿系统,将漫长的临时系泊过程替换成与DP联动,为风电设施的运输及安装提供了新型的更安全、更便利、更高效、更经济的解决方案。该系统最终将安装在一条拥有3000吨吊机和10000多平米甲板的半潜式重吊船上,该船是为海上风电设施运输及施工特别设计和建造的世界上最大、最具有创新性的海上风电施工船,可一次性运输和安装14根桩腿并能下潜至甲板以下14.66米。
【点评】麦基嘉抱桩器项目是南通中远重工迄今为止承接的单体最大的海工设备订单,该项目包含钢结构约3600吨,另外还有甲板转运系统及大量的液压、电气等控制系统,南通中远重工将提供工厂设计、结构制作、设备安装、电气系统集成、液压系统集成、整机安装及调试,这将是南通中远重工首次在海工设备领域实现整机交付。
【海洋经济】中联航运与上海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1-02-08)
2月8日,国际船舶网讯,2月4日,中联航运有限公司与上海银行总行营业部在上海联合大楼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平等互利、诚实信用、共同发展的宗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建立新型的、深层次的银企合作关系。通过产融结合,未来中联航运将积极打造成为航运驱动的数字化物流企业,进一步加大在亚洲近洋区域建设自主可控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协助保障本土供应链稳定可靠,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点评】中联航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国际集装箱运输、台湾海峡两岸集装箱班轮直航运输、沿海及长江内贸集装箱运输、内支线运输和租船业务,航线范围涉及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东亚、东南亚、南亚及中亚地区。此次签约是中国本土企业共同携手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和本土产业链标杆企业的深度合作。
【海洋经济】国海海工完成5个海工装备资产光船租赁项目签约(2021-02-08)
2月8日,国际船舶网讯,2月5日,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格润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网络视频签订关于两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及三艘三用工作船用于海上风电安装工程的光船租赁项目。贵州电建隶属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电力工程及基础设施投融资、新能源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管理公司,是中国电建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骨干企业。天津格润是格润控股旗下全资子公司,格润控股公司是一家集新能源电站投资、智慧能源充电和海洋工程开发管理为一体的国际化清洁能源集团公司。此次与国海海工签约的海工装备项目是天津格润作为承租方引进的第二批海上风电安装设备,此前天津格润已从中东、东南亚等地光租或购入DLB1600起重铺管船、三用拖轮以及运输驳船,此次签约为天津格润海上风电领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评】本次签约的5个海工装备资产交付后将赴广东阳江,参与完成贵州电建总包的中国华电风电安装项目。该项目是国内首个钻井平台改造风电安装平台项目,并创造交付船舶“远期船舶光船租赁”模式,是国海海工努力推进中央企业海工装备资产处置工作任务的创新探索,是国海海工成立以来最大的单笔光船租赁处置项目,同时也是国海海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集中体现。
【海洋经济】东方风电与中集来福士在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取得新突破(2021-02-01)
2月1日,能源新闻网讯,近日,在多家用户的共同见证下,按照东方风电与中集来福士共同开发的方案,缩比定制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模型,在实验室完成水池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试验为期一周,试验采用1:64的缩比模型,模拟水深44米,完成了浮式风机衰减、系泊刚度以及风、浪、流载荷下的工况试验。测试响应与设计仿真结果基本相符。
【点评】该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东方风电与中集来福士在漂浮式海上风机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撑。后续,东方风电将按照既定方案和目标,加快推进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各项工作,为海上风电新领域发展贡献力量。
【海洋经济】中国海油2020年度供应LNG首破3000万吨(2021-02-01)
2月1日,中国网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2020年全年供应LNG(液化天然气)达3112万吨,年度供应LNG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大关,此举对推动我国由煤炭石油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天然气升级换代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国海油为我国LNG产业的领军者,2020年,中国海油在大力加强LNG产业链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氢能业务研究和示范站点建设,逐渐清晰了氢能发展路线;还着力推进冷能发电装备国产化,拓展LNG新型综合冷能利用,并推动融合天然气、光伏、风电、氢能、地热能等多种能源为一体的综合能源发展格局。未来,中国海油将进一步突出抓好天然气主业,继续做强做大天然气板块,逐步实现从传统油气向新能源跨越转型,为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贡献海油力量。
【点评】LNG是天然气经过脱水、脱硫在零下162℃凝结而成,其杂质已基本去除干净,因此是更为洁净的能源。3112万吨LNG相当于435亿方气态天然气。与煤炭发电相比,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煤炭减少50%左右,绿色低碳环保效应更突出,对绘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作用。
【海洋经济】中国海油:“十三五”期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实现多项突破(2021-02-01)
2月1日,中国网讯,日前,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对外宣布,“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理论认识和科研攻关,具备了独立自主勘探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能力和完备体系,实现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在深水深层、高温高压等领域不断开展地质认识创新和科研攻关,先后形成了“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等多个技术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提供有力保障;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先后启动“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南海西部油田上产2000万方、南海东部油田上产2000万吨”重大科技专项,通过科技支撑、专项配套、强化管理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突破制约海上油气田上产的技术瓶颈等。
【点评】“十四五”时期,中国海油将保持研发投入强度,围绕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天然气发电、能源转型等重点领域,实施16大科技攻关工程,力争10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世界一流,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保障。
【海洋经济】中远海能欲投资俄罗斯北极LNG项目3艘破冰型LNG船(2021-01-26)
1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1月25日,中远海能宣布,公司董事会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上海LNG参与投资北极LNG二号运输项目3艘冰级船的议案》,项目总投资9.23亿美元。按照计划,中远海能将以自有资金对全资子公司上海中远海运液化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上海LNG)增资1.422亿美元,由上海LNG在香港新设全资项目公司,项目公司注册资金1.422亿美元;新设的项目公司将收购三家单船公司即金色北极LNG运输有限公司(Arctic Gold LNG Shipping Limited)、银色北极LNG运输有限公司(Arctic Silver LNG Shipping Limited)和铜色北极LNG运输有限公司(Arctic Bronze LNG Shipping Limited)各50%股权,并由新设的项目公司对三家单船公司合计增资不超过1.422亿美元,用于3艘LNG冰级船建造;这三家单船公司已经由日本商船三井于2020年9月在塞浦路斯注册成立,并于2020年10月与租船方俄罗斯ARCTIC LNG 2有限责任公司签署项目租船合同,同月与韩国大宇造船签署3艘17.25万方破冰型LNG船建造合同,每家单船公司各一艘。
【点评】本次参与投资的三艘冰区LNG运输船舶将用于北极LNG二号项目的运输需求。中远海能前期已经参与了北极地区其他项目的投资与运营,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及应对能力,经评估,本项目风险未明显提升。根据中远海能内部测算,此次参与投资3艘LNG船项目经济可行,有利于提高集团的抗周期能力和整体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