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完成“中能福石”轮五年特检(2021-09-07)
9月7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5日,由中国自主建造的国内最大LNG运输船“中能福石”轮在上海中远海运重工顺利完成五年特检修理,圆满按期开航。“中能福石”轮由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建造,其LNG(液化天然气)装载量为174000立方米,是国产最大GTT薄膜型LNG运输船,由中远海运能源香港中能、中石化联化合作运营管理。该船液货围护系统由5600多片低膨胀系数、可耐零下163度低温的薄膜型殷瓦钢材料组成,其中2800多片为厚度仅为0.7mm的殷瓦钢,全船殷瓦钢焊缝长度超过150公里。要在厚度仅为0.7mm的殷瓦钢组成的液货舱内施工而不能有丝毫失误,难度可想而知。此前,该型船特检修理一直在国外进行。此次修理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堪称船舶行业的最高等级修理,填补了该国产大型LNG船舶在国内特检修理的历史空白。
【点评】此次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在“中能福石”轮上实现了薄膜型LNG船舶从常规检修到特检修理质的跨越,以实际行动践行“国能国运国造国修”,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中远海运重工承修国际大型LNG船舶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海洋经济】海西重机与三峡集团合作项目“中国三峡101”海上风电自升式勘探...(2021-09-06)
9月6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国三峡101”海上风电自升式勘探试验平台完成整体安装,正陆续开展系泊试验项目、试航、部分涂装等工序。“中国三峡101”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武汉船机海西重机公司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合作的重要项目,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全、效率最高、作业水深最深、平台面积最大的海洋工程勘探试验平台,计划于9月底交付,将为我国海上风电海洋工程水工地质勘测和试验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中国三峡101”为四桩腿、自升式勘探试验平台,最大作业水深达60米级,船长48米,型宽30米,型深4.2米,平台面积约等于3.5个标准篮球场。平台采用电动齿轮齿条升降系统,配备DP-1动力定位系统。该平台上设有钻探、静力触探专用机位及月池,实现一次定位可完成多孔勘探,可进行钻探、取样、标准贯入以及十字板等原位测试。该平台配备精密仪器室和土工试验室,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常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等土工试验,减少了试样的扰动,从而获得更准确的地质信息,勘探试验技术能力国际领先。
【点评】“中国三峡101”是三峡集团在沿海打造最大海上风电走廊战略目标的具体实践,该平台投入使用后,将为三峡集团打造多层次海上勘探技术装备梯队,有效突破海洋工程勘察装备受限海上风电由近海向深远海所带来的作业窗口期短、水深流急的瓶颈,全方位提升三峡集团海洋工程勘测技术能力,为三峡集团引领海上风电技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海洋经济】外高桥造船为SBM建造第四艘Fast4Ward FPSO开工(2021-09-02)
9月2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1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荷兰SBM公司建造的Fast4Ward “通用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系列第四艘H1499船按计划顺利开工。H1499船沿用SBM外高桥造船独创的“通用型”船体设计概念,其基础方案是一艘储油能力达230万桶原油的FPSO。该船设计配置了多点系泊系统,能满足西非、南美等地区的海洋环境条件,适用于全球多个海域的油气开发作业。
【点评】本次系列第四艘船开工表明该型船具备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同时也标志着外高桥造船已形成了“通用型”FPSO批量化设计的建造能力。
【海洋经济】潍柴重机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业绩稳步提升(2021-08-31)
8月31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30日,潍柴重机发布2021年半年报,该公司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70亿元,同比增长2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16.48万元,同比增长37.46%,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市场开拓方面,该公司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以产品细分市场为依托,大力推广WH系列新产品;推进系统集成业务配套落地,在沿海运输船、工程船等市场领域实现突破;通过优化商务政策,加强渠道管理,科学布局仓储等,探索优化后市场业务发展模式,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发动机、发电机组、配件及加工劳务收入均同比实现增长,其中配件及加工劳务收入同比增长50.17%。产品研发方面,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提前一年完成了全系列船机产品中国II阶段排放认证;同时积极开发全系列气体机、双燃料、微喷引燃产品,助力国家排放升级。上半年,该公司共获授权专利60项,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现代海洋龙头企业。
【点评】潍柴重机主要开发、制造和销售船舶动力和发电设备市场用30-12000马力的发动机及动力集成系统、发电机组及电力集成系统,兼顾经营柴油机零部件、船用齿轮箱配套等产品,并具有提供整套动力解决方案及电力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业务覆盖远洋、近海、内河和发电四个领域,船用发动机在内河和近海运输船、渔船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发电机组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通讯、油田、医疗等行业。下半年,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新业务拓展等挑战,潍柴重机将继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做好细分市场开发、客户管理和品牌建设,打好市场攻坚战;加快产品平台整合升级,深化各类推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突出技术行业引领优势,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强化产品质量管控,改进提升生产工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海洋经济】中远海能受油轮市场拖累上半年利润同比大降逾80%(2021-08-31)
8月31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30日,中远海能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该公司期内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61.05亿元,同比减少36.99%;主营业务成本人民币51.98亿元,同比减少14.05%;毛利率同比降低22.96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5.44亿元,同比减少81.30%;基本每股收益0.1141元。2021年上半年,该集团(中远海能及其附属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五个方面措施,取得了优于市场的经营业绩:一是精准研判市场走势,制定多元化的经营策略,有效提升航次收益;二是加大内贸油运市场开发力度,将具有内外贸兼营资质的油轮最大限度投放至内贸油运市场,并揽取更多高收益货源;三是聚焦LNG船队发展,LNG运力规模同比增长,稳定收益得到进一步夯实;四是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细致抓好常态化船岸疫情防控;五是多措并举推进成本管控,通过深挖每个成本项目落实精准成本管控工作总体方案。
【点评】该集团所属行业为原油和成品油、液化天然气、化学品水上运输业。主营业务包括国际和中国沿海原油及成品油运输、国际液化天然气运输以及国际化学品运输。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集团共拥有和控制油轮运力165艘,2491万载重吨,其中,自有运力154艘,2187万载重吨;租入运力11艘,304万载重吨。另有订单运力3艘,42万载重吨。该集团所属合营及联营公司共拥有油轮运力13艘,81万载重吨。按运力规模统计,该集团是全球第一大油轮船东。同时,该集团是中国沿海原油和成品油运输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沿海原油运输领域,该集团一直保持着行业龙头地位和55%以上的市场份额。整体而言,2021年上半年石油需求逐步复苏,但供过于求的基本面仍使2021年上半年的国际油运市场较为低迷。此外,上半年低硫燃油价格随国际原油价格呈上行趋势,使油轮船东面临较大成本压力。
【海洋经济】中国海油2021上半年盈利大幅攀升,产量再创新高(2021-08-23)
8月23日,经济参考报讯,近日,中国海油公布了2021年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中国海油强化战略引领,扎实推进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增储上产再上新台阶,油气净产量创历史新高,净利润大幅攀升。上半年,中国海油共获得9个勘探发现,成功评价了14个含油气构造,进一步巩固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上半年,中国海油推进“七年行动计划”实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油气增产超过预期,国内原油同比增产184万吨,增量占全国原油增量的78%,成为油气增储上产主力军。通过推进重点产能建设项目,实现“深海一号”大气田、曹妃甸6-4油田等6个项目安全投产。上半年,中国海油坚持推进降本提质增效,把握住油价回升机遇,盈利大幅攀升,油气销售收入达人民币1006.3亿元,同比增长51.7%,实现净利润达人民币333.3亿元,每股盈利人民币0.75元,同比大幅增长221.0%。克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桶油主要成本为28.98美元,桶油作业费为7.31美元,继续巩固成本竞争优势。
【点评】下半年,中国海油将聚焦油气主业,勘探领域坚持“油气并举、向气倾斜”,加大勘探投入,深化基础研究,强化技术攻关,统筹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积极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将聚焦“双碳”目标,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在抓好节能降耗减碳,打造“零碳石油”产业链的同时,加快培育新能源新产业,探索“风光发电+油气产业”“风光发电+天然气发电”“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再提速,产业结构从单一传统油气向绿色低碳能源体系转变。
【海洋经济】中船动力集团碳中和发展研究中心挂牌成立(2021-08-23)
8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20日,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应对IMO温室气体减排要求,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动力集团碳中和发展研究中心在上海挂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黄震、中船动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琤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中船动力集团碳中和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与技术发展、应用的研究机构,旨在贯彻落实中国船舶集团关于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制造集团的要求,以及全面带动船舶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部署,推动船舶动力领域碳中和技术创新及应用。
【点评】研究中心建立后,将集中中船动力集团内外部优势研发力量,聚焦“低碳、零碳动力机电领域研发”、“低碳绿色制造”两个方向进行重点部署,打造技术支撑和研发协同平台,开展“研发、制造、服务”全周期、船舶动力全产业链的碳中和、碳达峰技术发展路径研究,进一步支撑船舶动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国家和集团战略任务实施,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海洋经济】中集来福士交付国家电投第二座海上升压站(2021-08-23)
8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21日,由中集来福士承建的半岛南3号海上升压站项目在海阳建造基地交付上船。该工程包含上部组块、导管架、钢管桩三个部分,结构总重量5200吨,其中上部组块重量2800吨,建造完成后经海上运输至距离海阳港20海里的半岛南3号海上风场并择机完成海上吊装就位。海上升压站是海上风电场的电能汇集中心,相当于风电场的“心脏”,它的交付标志着半岛南3号风场迎来了里程碑节点,对半岛南3号风场实现全容量并网举足轻重。
【点评】该项目建设单位为国家电投集团海阳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总包单位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这是中集来福士为国家电投山东分公司建造的首座海上升压站,也是为国家电投集团建造的第二座海上升压站。
【海洋经济】招商局重工交付第二艘3800车位汽车运输滚装船(2021-08-19)
8月19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18日,招商局重工建造的第二艘3800车位汽车运输船“茂鸿”轮在招商工业海门基地顺利交付。“茂鸿”轮是招商轮船控股子公司旗下广州招商滚装运输有限公司通过其下属全资子公司深圳招商滚装运输有限公司订造,交付后将在国内南北航线运营,是今年3月份交付的“唐鸿”轮姊妹船,配备单机、单桨、柴油驱动,是航行于国内近海航区的滚装船。该型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入级中国船级社(CCS)。“茂鸿”轮总长169.1米,车辆货舱拥有11层甲板,总载车面积约34200平方米。该船主要用于装载多型小汽车、SUV、MPV、卡车、巴士等轮胎式车辆和履带式工程机械,设计载车量4066台标准车型(RT43-L)。
【点评】广州招商滚装运输有限公司由招商轮船和广汽商贸合资成立,其中招商轮船股比为70%,广汽商贸股比为30%。招商滚装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招商滚装运输有限公司是国内涉足滚装运输时间最早,专门从事商品车运输、工程机械运输、外贸汽车货运代理、特种运输、码头经营、汽车仓储配送及汽车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的航运综合物流企业,目前在船队规模、物流网络、市场占有率、服务客户数量等方面居行业领先地位。
【海洋经济】长航集团绿色智能船舶“长航货运001”轮顺利下水(2021-08-18)
8月18日,中国水运报讯,8月14日,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公司打造的7500吨绿色智能船“长航货运001”轮在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顺利下水。该轮采用混合动力系统,具备油、气、电混合动力,配备3台LNG发电机组、2台可逆轴带电机,兼具安全可靠、绿色、智能、高效等特点,船舶动力系统、智能系统、智能舵系统等技术水平均处于国内顶尖。该轮实际载重量接近万吨,正式上线运营后,将投入上海至重庆航线,为战略客户提供绿色、优质的运输服务。
【点评】“长航货运001”轮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9年12月正式立项的“绿色智能内河船舶创新专项”示范船舶,是长航集团上海公司积极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又一有益尝试。该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快船队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环保高效船舶,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海洋经济】马尾造船获中鲁远洋两艘76M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订单(2021-08-16)
8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11日,马尾造船与山东省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青岛签订两艘76M大型金枪鱼围网船合同。该型船总长76.73米,型宽13.5米,型深7.7米,设计吃水4.75米,是一艘使用钢制构造,单机、单螺旋桨、单舵,且具有抵抗蒲氏八级风适航能力的金枪鱼远洋围网渔船。两艘76M大型金枪鱼围网船“泰隆7”和“泰隆9”总金额为3.5亿元,“泰隆7”交船时间为2023年1月11日,“泰隆9”交船时间为2023年1月19日。
【点评】马尾造船在建造大型金枪鱼围网船方面经验丰富,迄今已交付7艘类似船型,在围网渔船设计建造方面有着丰富经验,拥有专业品牌形象,深受客户好评。建造2艘金枪鱼围网船将增强中鲁远洋金枪鱼围网船队的捕捞能力,增加金枪鱼捕捞量,有助于扩大该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海洋经济】大船集团交付全球最大FPSO改装项目(2021-08-12)
8月12日,国际船舶网讯,日前,中国船舶大船集团举行为日本三井海洋开发公司(MODEC)改装的Guanabara MV31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交船仪式。Guanabara MV31项目是目前世界上在执行的最大FPSO项目之一,项目由MODEC公司总包,完工后承租给巴西国油,服役于巴西Libra油田。该FPSO被命名为“FPSO Guanabara MV31”号,由一艘VLCC改装而成,设计能力为日处理18万桶原油,日处理4.24亿标准立方英尺的天然气,每日22.5万桶注水量,存储能力为140万桶原油,服务水深约为2100米。
【点评】该项目是全球首次船体改造、模块建造以及模块整合集成在同一船厂执行,是建造模式的创新,也是MODEC对大船集团的充分信任。Guanabara MV31项目是大船集团与MODEC战略合作的开始,它的完工交付标志着大船集团重返FPSO业务领域的重大成功。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集团与海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1-08-12)
8月12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11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海南省政府通过“云签约”方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中国船舶集团把研发创新海洋装备、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作为核心任务,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上风电产业链和液化天然气(LNG)装备产业链,正大力培育氢能源装备、光热及储能装备等产业,多年来与海南省及三亚市、三沙市开展了良好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良好的合作基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施科技创新,共同推动海洋装备维修保障基地、海南清洁能源保障基地和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建设,构建海南邮轮游艇产业生态体系,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加快推动深海养殖产业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共享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机遇与成果。
【点评】海南是全国管辖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拥有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我国南海开发的前沿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与中国船舶集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既是双方增进了解互信,优势互补、携手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双方共同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行动。中国船舶集团未来发展需要海南的大力支持,海南按照“三区一中心”定位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也需要中国船舶集团贡献力量,双方战略合作拥有巨大潜力。
【海洋经济】中国海油渤海油田获超千吨工业油气流(2021-08-09)
8月9日,人民网讯,近日,中国海油渤海油田辽东湾探区某构造的预探井喜获超千吨工业油气流。这是渤海油田在近60年内获得的第6口日产千吨油气探井,也是渤海油田“十三五”以来第4口测试日产千吨探井,刷新了渤海海域太古界潜山地层测试产能纪录。据了解,该井在测试中实现日产原油901吨、天然气16.7万立方米,油气当量1034吨,进一步证实了该地区发育优质储层,油气运移充足,具备规模性成藏的潜力,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在钻探过程中,中国海油有限天津勘探部、渤海石油研究院及工程技术作业中心相关人员多次讨论,结合太古界花岗岩录井显示、岩屑特征及孔隙发育规律,决定在进潜山500米左右进行测试作业,最终获取潜山地层高产能。
【点评】近年来,中国海油持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创新地质认识指导下的构造解释模式,系统梳理构造面貌,建立“井”字型断裂构造格局,同时结合蚂蚁体、绕射波等多种潜山裂缝识别地球物理技术,最终新发现落实多个斜坡区太古界潜山目标,对同类型构造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海洋经济】渤船重工为716所建造的海上移动试验平台正式开工(2021-08-04)
8月4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国船舶大船集团渤船重工为中国船舶集团716所建造的海上移动试验平台(SV0018-01)开工建造。该试验平台为单体、方尾、前倾首柱、上建居中和艏尾露天的双机双桨船型,并设有艏侧推及减摇鳍装置,该型船总长约89.5米,垂线间长79.5米,型宽12米,型深约5.1米,平均航速达18节,入级中国船级社。
【点评】2020年9月,渤船重工与中国船舶集团716研究所在葫芦岛签订了1艘海上移动试验平台建造合同。该试验平台是渤船重工与716研究所的首次合作项目,对渤船重工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未来,渤船重工将结合自身的生产资源能力保证建造流程的合理性、建造工艺的可行性,确保建造过程质量可控,船舶后续节点按期实现。
【海洋经济】黄埔文冲与施璐德、紫金股份合作进军海外风电市场(2021-08-04)
8月4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31日,为进一步打开海外风电市场渠道,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属下广州文船重工有限公司与施璐德亚洲有限公司、合肥紫金钢管股份有限公司就国际海上风电市场合作进行了交流并签订了合作协议。黄埔文冲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海上风电产品生产企业,在海上风电的单桩及导管架基础设计、生产制造上具有丰富的经验。施璐德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海外工程项目的国际工程公司,曾参与并成功交付了East Anglia One、Moray East、Seagreen、Neart Na Gaoithe等欧洲海上风电项目,具有丰富的欧洲海上风电项目管理经验。紫金股份是施璐德的长期合作伙伴,双方在国际海工领域已建立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并在诸多国际海工项目中取得成功。
【点评】海上风电逐渐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35GW,仅2020年一年新增装机容量就已达到6.067GW,预计至2030年底,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38GW,海外风电钢结构制造市场机遇巨大。此次合作,充分融合了三家公司优势,标志着黄埔文冲具备了海洋风电钢结构市场从经营承接、产品设计、生产施工及完工交付运维能力,吹响了向海外风电市场进军的号角。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特运与海僡发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1-08-03)
8月2日,信德海事网讯,7月28日,中远海运特运与海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广州远洋大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海僡发展集团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化综合物流供应商,多年来深耕港口管理及设备技术服务、航运服务、综合物流等领域,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上风电机组、港口机械、轨道交通建设等大型装备物流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并以优质服务赢得众多客户青睐。中远海运特运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全球最大、船型最全、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特种船公司,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和集团号召,立足双循环发展机遇,积极践行“六稳”“六保”部署,努力为客户打造成本更优、效率更高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核心客户对高品质全程物流服务的迫切需求。
【点评】近年来,中远海运特运与海僡发展集团在重大件、工程项目运输领域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双方将在过往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彼此优势,实现共赢发展,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海洋经济】裕民航运二季度获利爆增10倍(2021-07-30)
7月30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27日,裕民航运公布二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裕民航运第二季度合并营收新台币33.72亿元(约合人民币7.83亿元),年增108.56%,税后净利润新台币10.32亿元(约合人民币2.40亿元),是一季度的2倍,正好是去年同期获利金额1.03亿元的十倍数,几乎创下2011年第一季度以来单季新高。上半年,裕民航运合并营收新台币58.34亿元(约合人民币13.55亿元),年增65.79%,营业毛利新台币13.52亿元(约合人民币3.14亿元),年增4714.93%,毛利率23.17%,年增22.37个百分点,营业利益新台币10.95亿元(约合人民币2.54亿元),年增714%,营益率18.78%,年增23.84个百分点,税后净利润新台币13.75亿元(约合人民币3.19亿元),年增584%。
【点评】预计下半年,散货船供给增长有限,市场仍将供不应求。裕民航运手握适逢船价较低时订造的14艘新船订单,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及最环保的设计,有利于迎接未来持续看涨的散运市场,助力业绩增长。
【海洋经济】中船广西首个风电安装平台改装项目完工交付(2021-07-27)
7月27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广西公司首个风电安装平台改装项目“德盛287(现名腾东001)”成功交付。“腾东001”轮隶属于上海腾东建设有限公司,该平台长85米,宽40米,桩腿高度90米,总吨约7000吨,是一艘海上起重平台工作船,于2021年3月18日进入公司改造。该平台原为一艘海上钻井支持平台,总长100余米,型宽40米,型深约6米,配备双机、双桨,具有自航能力,主要为钻井平台提供物资堆放、水电供应、人员住宿等配套服务,并具备船舶动态定位系统(DPS)。该船的主要工程为加装一台600吨海工吊机,增加风电叶片、电机组装平台,舱室改造及其它修理项目。
【点评】“滕东001”轮是中船广西首次承接的风电安装平台的改装项目,该轮的完工交付标志着该公司在风电安装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海洋经济】威海金陵完成“国瑄”平台海上风电改造项目(2021-07-26)
7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21日,招商工业威海金陵与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举行“国瑄”号平台海上风电改造项目竣工验收仪式。“国瑄”号前身是一座CJ46钻井平台,主要由三角形状的主平台、X-Y型悬臂梁、钻井系统和三条开放式桁架式桩腿组成。平台总长65.25米,型宽62米,型深8米,桩腿长度153.8米,作业水深114.3米,最大钻井深度可达9144米,主要用于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作业。“国瑄”平台改造项目是中国电建集团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号召进行的国内首个钻井平台改造风电安装平台项目。
【点评】“国瑄”平台项目的按期完工,标志着招商工业威海金陵和中国电建贵州工程有限公司首次战略合作取得成功,为今后进一步拓展海工改造市场业务开启了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