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中远海控公布前三季度业绩(2021-11-01)
11月1日,龙de船人讯,10月29日,中远海控公布2021年前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中远海控实现营业收入2314.79亿元,同比增长96.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5.90亿元,同比增长1650.97%。报告期内,中远海控集装箱航运业务的货运量为2044.71万标准箱,同比增加8.03%。截至2021年9月末,中远海控经营船队包括517艘集装箱船舶,运力达297.98万标准箱。码头业务方面,中远海控所属中远海运港口总吞吐量9643.13万标准箱,同比上升5.86%。其中:控股码头1728.21万标准箱,同比上升4.93%;参股码头7914.92万标准箱,同比上升6.06%。
【点评】2021年前三季度,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复苏,在需求增长、疫情反复、供给有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物流供应链持续受到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内陆运输迟滞等复杂局面的挑战和冲击,集装箱运输供求关系持续紧张。中远海控克服全球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充分发挥集装箱物流供应链的支撑作用,通过增运力、保供箱、提服务等措施全力保障全球运输服务,实现量价齐升,整体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大幅度增长。
【海洋经济】国海公司管理的“国海国富”自升式钻井平台起航(2021-10-25)
10月25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18日,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海公司”)管理的“国海国富”平台缓缓驶离江苏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码头,将驶向指定作业海域进行首口井的勘探作业。“国海国富”(N408)自升式钻井平台由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建造,总长66.75米,型宽67.06米,型深7.92米,最大可抵御100节强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安全、易于操作、维修保养经济、性价比高等特点,广泛适用于近海石油钻探作业。平台拥有作业范围广、升降能力强、可变载荷大、环境适应好等高性能优势,完全符合中国船级社(CCS)、国际海事组织(IMO)和中海油服项目执行要求。
【点评】该平台的顺利起航离港,体现了国海公司在海工装备资产交付过程中专业、优质的组织及服务能力。“国海国富”自升式钻井平台交付租家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运营,将赴渤海湾作业,与“凯旋一号”双子联袂,共同为保障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贡献价值。
【海洋经济】英辉南方建造国内首艘专业风电运维船下水(2021-10-25)
10月25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22日,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为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建造的“中国海装001”专业风电运维船顺利下水,标志着中国海装海上风电运维事业朝着专业化领域又迈进了一大步。“中国海装001”号船由中国海装与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制造,于2020年11月10日签订建造合同,2021年2月23日正式开工建造,将于2021年底交付运营,是国内第一艘30米级双壳体全铝合金专业风电运维船,该船总长30.05米、总宽9.9米、型深3.2米、吃水1.7米,设计航速25节,最大装载38吨,可抗浪高4米,可搭乘12名运维人员和6名船员,具有优良的安全性、快速性、防腐性、耐波性、舒适性和可达性,能实现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不同海域的高效运维。
【点评】在国内海上风电的规模化开发日益增大、海上项目离岸越来越远、海况越来越差的情况下,海上风电运维一直以来存在的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可达性差、安全风险大等问题越发凸显,而此次下水的“中国海装001”专业运维船可有效克服以上问题,让海上运维变得更加安全快捷有效,还能为运维人员提供更加整洁舒适的居住、乘坐体验,此外在应急响应、紧急救援中,该船也具备很大的优势,投入运营后,将全力为中国海装海上风电运维“保驾护航”。
【海洋经济】招商工业孖洲岛基地交付一艘2200吨起重船(2021-10-25)
10月25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21日,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为中国铁建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铁建大桥起1”号2200吨起重船在招商工业孖洲岛基地举行交船仪式。“铁建大桥起1”号2200吨起重船建造合同签订于2020年9月,该船是一艘具有辅助推进功能的非自航起重船,总长140米,水线间长110米,型宽41米,型深8米,设计吃水4.45米,作业吃水5.2米,定员25人,起重能力2200吨,一期起升高度52米,二期起升高度110米,在起重作业时无惧6级海风。“L”型臂架额定荷载2200吨,采用Q690高强钢、设计为箱型杆件构成的空间桁架结构,杆件间采取高强度螺栓法兰连接方式,方便拆卸、运输和存放,可重复使用。一期“L”型臂架和二期直臂架共用同一船体,可以相互转换,一船两用,大大节约了建造成本,此项技术属国内首创。
【点评】“铁建大桥起1”号2200吨起重船是铁建大桥局“十四五”规划中一系列水上施工装备的首件重点装备,一期工程是为澳氹四桥的架设量身打造的,施工完毕后将进行二期改造。“铁建大桥起1”号的顺利交付,标志着中国铁建海洋装备技术迈上新台阶。
【海洋经济】外高桥造船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实现全船贯通(2021-10-18)
10月18日,国际船舶网讯,日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如期实现全船贯通的里程碑节点,全面转入全船内装工程新阶段,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在大型邮轮建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距中国船舶工业摘取造船行业“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又更近了一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为Vista级,入级英国劳氏船级社(LR)和中国船级社(CCS),船东为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该船船体总长323.6米,型宽37.2米,最大吃水8.55米,最大航速22.6海里/小时,最多可容纳乘客5246人,客房2125间;采用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将配备2台16.8兆瓦、3台9.6兆瓦、总功率62.4兆瓦的主柴油发电机以及2台16.8兆瓦吊舱推进器;拥有高达16层的庞大上层建筑生活娱乐区域,设有大型演艺中心、大型餐厅、各色酒吧、咖啡馆、购物广场、艺术走廊、儿童中心、水上乐园等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设施,豪华程度超过五星级酒店,被誉为移动的“海上现代化城市”。
【点评】从开工建造到全船贯通的731天时间里,外高桥造船坚持科技、工艺和管理创新,应用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手段,相继攻克了重量重心、安全返港、全船噪音控制等大型邮轮三大关键性技术难题,全力推进这项国际化巨系统工程。
【海洋经济】康士伯海事与招商工业签署长期合作谅解备忘录(2021-10-18)
10月18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康士伯海事(KM)与招商工业(CMI)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勾勒出双方未来的战略合作路线。KM和CMI将在特定船型设计与装配方面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以便为船东提供市场上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且对环境负责的长期投资。两家公司确定出的共同利益领域包括集装箱支线运输船、中型邮轮和客轮、LNGC(大型天然气船)、FGSS(燃气供应系统)、海上风电和近海水产养殖设施等方面。
【点评】KM和CMI有着一致的目标,即在减少排放的同时提高整体能源效率,这将有助于我国航运业实现IMO 2050排放目标,并促进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次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是双方合作前进的重要一步。
【海洋经济】广州中远海运物流联合多家单位打造“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2021-10-18)
10月18日,中国水运网讯,10月15日,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粮油多式联运专列货物成功装运,标志着“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多式联运物流新通道正式开通。该专列由广州中远海运物流联合海南港航物流、中铁铁龙等单位共同打造。在海南建设自贸区的大格局下,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公司先行先试,成为海南自贸港政策公布以来的首批签约落户洋浦的粮油企业,创造了“自贸港速度”。广州中远海运物流携手相关单位,在洋浦政府、海关、洋浦港、海南集运等相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为自贸岛企业定制加工品岛陆联线物流通道。
【点评】“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专列(粮油)”的开通,标志着海南自贸港货物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内陆地区实现无缝对接,大大提升了货物运输效率,在更好地享受海南自贸港红利的同时,使自贸港加工企业顺畅进入国家内循环,与内地市场进行良好互通,为自贸港加工型企业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海洋经济】渤船重工建造“耕海1号”渔业二期综合体平台总体成型(2021-10-12)
10月12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11日,随着最后一个分段稳稳完成吊落,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重工子公司大船集团渤船重工为山东海洋集团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建造的“耕海1号”渔业二期综合体平台顺利实现总体成型节点目标。作为整体设计概念全球顶尖国内首创的多功能休闲渔业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二期渔业综合体平台为移动渔业设施,入级中国船级社,柱稳式平台,无动力,工作水深约10米,七层甲板,主体的中心设五边形上层建筑,从下往上分别设置展厅、餐厅和住宿区,主体五角分别设置迎宾广场、水上乐园、游泳池和休闲广场等。具备渔业休闲、海洋科研、海上住宿、会议餐饮等功能。该项目外围直径120米,最大宽度114.8米,总高50.2米,可供64名员工和177名游客住宿,最大登乘人员630人(含员工)。
【点评】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布局现代海洋牧场、海洋休闲文旅、渔业装备研发和产业配套服务等领域。通过整合优质海域资源,运用先进科技成果,构建一体化运营模式,树立现代海洋牧场品牌形象,探索建立现代海洋牧场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耕海1号”渔业二期综合体平台项目的建造,将在业内率先建设集养殖、观光、垂钓、住宿、餐饮、娱乐、科普、科研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海上休闲渔业综合体,探索打造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
【海洋经济】中集安瑞科与中海油签订LNG动力船舶供气协议(2021-10-11)
10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集安瑞科与中国海油旗下中海油广东水运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围绕广东省LNG动力船舶改造加注供气服务签署了LNG购销协议。中集安瑞科一直致力于推动内河LNG船舶动力应用事业,积极参与广东省政府推广LNG动力船舶改造相关工作,提供LNG船舶的建造、改造、加注和售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气化珠江和LNG船优先过闸等利好政策的相应推出,LNG动力船市场加速发展,但加注站数量不足和LNG加注无法保障仍是LNG动力船舶发展的一大掣肘。中海油集团计划将在广东省内河建设LNG船舶加注站,并在正式的LNG船舶加注站建成之前专门设置临时加注站,以满足已投产LNG动力船舶的实际用气需求。通过此协议的签订,未来由中集安瑞科负责改造完成的LNG动力船舶,在船舶改造完成后将由中海油负责供气保障服务,LNG价格将保持相对当期柴油价格固定折扣。至此,中集安瑞科在装备制造与能源供应方面携手产业价值伙伴,共同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打造“装备+服务”全产业链服务。
【点评】据测算,相比较柴油,LNG可减少80%的二氧化氮、25%的二氧化碳、100%的二氧化硫排放。此次签约是合作双方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布署,加快推动广东省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将充分发挥中海石油气电集团LNG产业链资源优势和中集安瑞科的技术解决方案优势,全力打造广东省LNG动力船改造示范工程。
【海洋经济】外高桥造船联合中国船级社开展船舶数字化远程检验(2021-10-11)
10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8日,外高桥造船联合中国船级社(CCS)在外高桥造船管子车间和零号平台开展首次远程检验,启动了船舶数字化远程检验在新造船项目中的试点工作。本次数字化远程检验以管路密性和船体CM节点(结构监控点)两个常规检验项目为试点,分现场检验和远程检验两端。远程检验主要借助数字检验眼镜、5G信号放大器、中继站及检验系统软件,安排两端人员同时对同一检验内容进行双盲验证,并实际测试远程检验设备的性能,为外高桥造船后续拓展远程检验范围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点评】船舶数字化远程检验可以显著提高新造船过程中异地生产、供应商管理、部分登高和封闭空间检验过程中的效率与安全性,提升产品服务竞争力。本次试点工作的顺利完成再次夯实了外高桥造船质量精细管理,为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
【海洋经济】广船国际交付PANGAEA第3艘95000吨冰区散货船(2021-09-27)
9月27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3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为PANGAEA建造的9.5万吨冰区散货船3号船“NORDIC SANNGIJUQ”号签字交船。该船是广船国际建造的首型冰区加强型散货船系列4艘船的第3艘船,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吸收前船经验,整体建造工艺更加成熟、建造过程更加均衡有序。该船货舱空间大,高度高,其涂装作业难度较大,有三分之二的作业需依靠高空车在舱内完成,且货舱涂装作业期间恰逢高温多雨季节,作业期间舱盖必须完全关闭,在通风差、温度高、油烟和噪声难以排出的施工条件下,涂装人想尽一切办法攻坚克难,通过增加通风管、降温设备,提高保护、加强巡查等方式最终按期交付涂装。
【点评】“NORDIC SANNGIJUQ”号性能出众,共设有7个货舱,适用于装载散装货物,如煤、矿砂、谷物等,是广船国际建造的首型冰区加强型散货船,破冰能力可达Ice-1A级,能够在-20℃寒冷海况下,碾碎0.8米以下厚度的冰层正常行驶,有效拓展了运营航线。
【海洋经济】大船集团“腾笼换鸟”布局东北亚“新蛇口”(2021-09-27)
9月27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2日,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签约仪式暨大连市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活动现场招商局集团与辽宁省、大连市签署《开发建设太平湾合作协议》,大连市政府、招商局集团与中国船舶集团签署了《大船集团搬迁项目战略合作意向书》。为落实大船集团落户打造造船基地,太平湾与中国船舶集团、大船集团开展深度合作,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产业升级、解决“卡脖子”问题,建设从研发、设计到制造的全球海洋高端制造新高地、新样板。三方将按照双湾(太平湾、大连湾)联动,统筹考虑、多方共赢的总体思路,对大船集团旧厂区进行综合开发,实现大船搬迁、旧厂址城市化开发和新厂区建设的多方共赢。同时,三方在船舶与海工装备的研发设计、修造、配套供应,以及非船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与投资、城市与园区开发建设等多领域进行战略合作。下一步,三方将合理制订大船集团及关联企业整体搬迁计划。
【点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船集团,前身是大连造船厂,始建于1898年6月10日,是与近代大连城市同时诞生的机器制造厂家之一,目前已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型现代化船舶制造企业。大船集团拥有船坞19座,其中30万吨级船坞9座,船台10座,舾装码头19公里,总占地面积800万平方米。如今大船集团按照“一总部、三基地”的总体布局,以大连为总部,拥有大连、葫芦岛和山海关三个生产建造基地,并拥有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渔轮和工程船建造基地等专业化产业基地以及钢材加工、舱口盖制作、舾装件制作、船用吊机、甲板机械、爆炸加工等专业化配套基地。
【海洋经济】中国-芝加哥端到端交付,中远海运集运只需19天(2021-09-27)
9月27日,中国远洋海运杂志讯,9月18日,中远海运集运首班“极速通”专列缓缓驶入芝加哥铁路堆场。这批“极速通”货物于9月2日搭载CSCL SUMMER 轮驶离中国青岛港,仅用了17天就到达芝加哥,19天完成端到端交付。“极速通”服务使用中远海运美线精品CEN航线,避开拥堵的洛杉矶长滩地区,通过加拿大王子港DP World码头的专用泊位,衔接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CN Railway)专列,辐射北美内陆区域。
【点评】当前,在洛杉矶、长滩地区的集装箱船舶已达95艘,平均等泊时间超过9天,而北美铁路运输也面临着动辄30天以上的严重积压。受此影响,客户的端到端供应链严重受损。中远海运集运推出“极速通”服务,联合合作伙伴,成功打通北美端到端运输的四大瓶颈。
【海洋经济】招商局邮轮研究院签约大连邮轮经济发展规划和“海上游大连”策划...(2021-09-22)
9月22日,信德海事网讯,近日,为落实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招商局集团关于《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辽港、太平湾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的有关要求,招商局邮轮研究院与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大连市旅游集团共同举办了大连邮轮经济发展规划暨“海上游大连”品牌策划项目座谈会,同时举行了《大连邮轮经济发展规划项目》和《“海上游大连”品牌策划项目》合同签约仪式。编制《大连邮轮经济发展规划》和策划《“海上游大连”项目》是大连市促进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1年2月,大连市组建了邮轮游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4月审议通过《大连市促进邮轮经济和“海上游大连”发展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大连市启动了规划项目和策划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点评】招商局邮轮研究院在集团交通物流部和产业发展部的指导下,在辽宁港口集团、招商局太平湾公司、招商局邮轮有限公司等集团内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基于集团邮轮全产业链发展的独特优势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研究、咨询、设计等优势能力,整合协同内外部邮轮规划资源共同组建了联合体,形成了一套重实效、可操作、有特色、切实际的综合解决方案,最终承接了《大连邮轮经济发展规划》和《“海上游大连”品牌策划》项目。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集团深水采油树实现国产化(2021-09-22)
9月22日,国资委网站讯,近日,我国首台(套)深水采油树及控制模块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前卫科技下线,并将在位于南海的中国海油乐东22-1气田进行示范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油气开发领域的核心设备——深水采油树实现国产化。水下采油树系统是海洋油气开发的核心设备,主要包括水下采油树、油管悬挂器系统和水下控制系统三个部分,主要功能是对生产的油气或注入储层的水/气进行流量控制,监测生产压力、环空压力、温度、地层出砂量及含水量等油气井参数,被形象地称为“大水龙头”。
【点评】前卫科技历时11年,持续投入研发经费数亿元,突破了高压密封、防腐、精密加工、深水湿式电气连接等一系列技术瓶颈,完成产品测试与认证以及系统集成与测试,成为国内首家具备1500米水深级采油树系统设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在深海石油开采关键核心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解决深水生产系统长期受制于国外的“卡脖子”难题。
【海洋经济】中集来福士获现代重工FPSO船体制作分包合同(2021-09-22)
9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16日,现代重工与中国最大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中集来福士签订了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P-78”号的船体及生活区一期工程制作合同。“P-78”号FPSO总长345米、型深60米、型宽34米,总重量达12.8万吨,每天可以生产18万桶原油和720万立方米天然气,可以储存200万桶原油,是全球最大的FPSO之一。“P-78”号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安装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东南210公里的Buzios海上油田,2025年投入生产,成为Buzios油田的第7艘FPSO。
【点评】2010年5月被发现的Buzios海上油田,是巴西桑托斯(Santos)盆地深水盐下(Pre-Salt)油田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是巴西第二大油气田,也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深海油田之一,石油储藏量达30亿桶。巴西国油在去年启动了FPSO招标,为Buzios油田建造2艘FPSO“P-78”号和“P-79”号。最终,现代重工联手新加坡吉宝船厂获得“P-78”号的总包建造合同,大宇造船与意大利埃尼集团(ENI)旗下子公司Saipem联手获得了“P-79”号的总包建造合同。此次,中集来福士与另外两家中国造船厂竞争,最终赢得了“P-78”号的船体及生活区一期工程制作合同。
【海洋经济】凯力船艇与广船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1-09-13)
9月13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31日,凯力船艇与广船国际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举行。未来5年,凯力船艇将为广船国际提供约15万吨的物量支持。本次战略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得到了双方公司高层的重视。广船国际董事长陈忠前表示,广船国际订单充足,广船国际和凯力船艇的合作,能够帮助广船国际在未来几年解决部分产能不足的问题,对凯力船艇公司多年来为中船华南地区几间船厂的配套表示充分肯定。凯力船艇董事长钟永强表示凯力将按照“优质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为广船国际提供优质的服务,按时按量交付优质产品。
【点评】凯力船艇致力于豪华游船、新能源电动游船、公务船、大型船舶钢结构、桥梁工程等的制作与建造,先后通过了中国船级社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环境体系认证,得到了CCS、LR、ABS、NK、DNV、BV、RINA等国内外知名船级社的认可,是中船集团华南地区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先后为中船龙穴造船厂、广船国际、广州文冲船厂、黄埔造船厂、中远船务、友联船厂等大型国有船厂,顺利建造了3.2万吨货轮至30万吨超大型油轮各系列万吨巨轮的上建分段和舱盖。凯力船艇与广船国际的战略合作,将把双方的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海洋经济】中国海油高精度海底地震技术实现跨越(2021-09-13)
9月13日,国资委网站讯,9月6日,中国海油惠州26-6区海底节点(Ocean Bottom Node,简称OBN)地震采集作业项目顺利完成最后一个节点回收,国内首个作业水深整体超百米的OBN地震采集项目圆满结束,标志着中国海油高精度海底地震技术实现了跨越,向50~300米水深领域迈出坚实一步。中国海油惠州26-6油气田是中国海油首次在南海东部古潜山新领域勘探获得的高产油气流商业发现,后续勘探滚动评价和开发生产都需要更高精度地震资料支持。按照勘探开发一体化目标要求,中国海油精心开展技术方案设计和审查论证,高效组织施工检查准备、海上测试和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实行提级管理,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
【点评】OBN地震采集作业模式是当前国际物探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较传统的海底电缆作业方式更加灵活、适应水深范围更大,可应用于油田复杂障碍区和地质油藏条件复杂区,能够获得全方位、高保真数据,配套研发针对性处理技术,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分辨率具备显著优势。
【海洋经济】中国海油最大油气水处理及集输化学药剂厂投产(2021-09-13)
9月13日,国资委网站讯,近日,中国海油在天津南港工业区打造的油田化学品渤海生产中心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是中国海油最大的油气水处理及集输化学品工厂。厂区占地面积62826平方米,包括破乳剂车间、清水剂车间、真空泵房等(两大)生产装置,和原料罐区、成品罐区、仓库区等10个辅助设施,并拥有破乳剂生产线、高温生产线、清水剂生产线、复配生产线等4条生产线,产品22个产品系列。项目投产后,厂区自主化学药剂年产能由2.5万吨提升到5万吨,可为四海提供近80%市场份额的油气水处理及集输化学药剂。
【点评】为助力中国海油绿色发展,新厂区引进国内最新的三级处理环保工艺,推进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提升新厂区智能制造水平,实现持续供应多品类、高品质的油田化学品,为我国海上油田开采和平稳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海洋经济】中船动力与上海船用曲轴公司签署低速机曲轴合作意向书(2021-09-07)
9月7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6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电气集团旗下上海船用曲轴有限公司在临港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表示,将坚决贯彻“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共同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沟通协调机制,在船舶动力、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充分发挥双方行业、技术、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入合作,打造安全、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共同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点评】船用低速柴油机被誉为船舶的“心脏”,曲轴是船用低速柴油机的核心部件,双方作为船用低速柴油机及曲轴的制造单位,就2022年及后续低速机曲轴供货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此次双方合作意向书的签署,既是对双方合作历史的肯定,又是对未来共同发展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