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启东中远海运海工自升式风电安装船下水(2022-02-08)
2月8日,中国水运报讯,1月25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承建的比利时JAN DE NUL集团公司的N966自升式风电安装船项目完成下水。启东中远海运海工N966项目是专门为海上风电机组、连接件和底座的运输、吊运和安装而设计,主要包括一台超过3000吨的绕桩吊,作业深度超过80米,有效载荷约14000吨,生活区可容纳110人。该船不仅可为海上可再生能源未来做好准备,还可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以及海上结构的拆除。
【点评】此次下水关键节点的顺利实现,为该项目的推进提供了充足保障。项目下水后,将停泊码头进行主吊机、上部桩腿的吊装、系统完工调试及试验工作,随后开展海上试航作业。
【海洋经济】中远海发:预计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2%至219%(2022-02-08)
2月8日,国际船舶网讯,1月28日,中远海发(601866)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预计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净利润为58亿元到6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7亿元到47亿元,同比增加172%到21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预计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净利润为40亿元到5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20亿元到30亿元,同比增加104%到155%。
【点评】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受益于我国疫情控制情况良好,外贸形势较好,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急速增加,集装箱制造板块量价齐升,集装箱租赁市场水涨船高,中远海发船舶租赁业务稳中有升,各业务板块齐头并进。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物流、中远海运客运与烟台打捞局签署三方协议(2022-01-25)
1月25日,中国远洋海运杂志社讯,1月22日,中远海运物流、中远海运客运与烟台打捞局增资鲁辽甩挂公司签约仪式在烟台举行。中远海运物流、中远海运客运、烟台打捞局三方将以合资公司为平台,在甩挂物流、航运、港口和数字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发挥船岸协同优势,打造数字化驱动的以“渤海快线”为核心服务的环渤海湾甩挂物流服务新产品和产业链运营新模式,为华东、华南至东三省的双向物流跨渤海湾运输打通新通道。
【点评】本次增资协议的签署,是环渤海湾甩挂物流项目的重大突破,也是三方共同打造“航运+港口+物流”三位一体物流体系的重要成果。三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在港口甩挂物流运输的创新力度,发挥三方各自优势,增强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努力实现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合作,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号召和国家“公转水”政策做出贡献,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社会物流效率方面发挥央企国企责任担当。
【海洋经济】中天科技集团海底光缆绿色低碳制造行动开启(2022-01-24)
1月24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1月20日,以海底光缆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中天科技集团发布“绿色低碳制造行动方案(2021-2030)”。该方案聚焦可持续发展,提出大力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建设绿色低碳制造体系,强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和绿色低碳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按照行动方案,中天科技将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通过能源替代、原料替代、节能减排、节材循环等手段,实施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等措施,致力产品与服务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坚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优化能源消费和产业发展结构。
【点评】近年来,中天科技集团持续探索实践绿色转型,如在电力电缆开发中,利用绿色可降解聚丙烯绝缘材料代替不可降解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既保证了电缆更高电气性能,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2021年,中天科技电力储能装机量达1.2吉瓦时、光伏装机量1.5吉瓦时,分别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8万吨、128万吨。根据行动方案,预计到2030年,同比2020年基线数据,中天科技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将降低40%左右,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累计打造2~3个碳中和园区,30家碳中和工厂。
【海洋经济】中海油服2021年净利预降90%计提减值损失约20亿(2022-01-24)
1月24日,国际船舶网讯,1月21日,中海油服披露2021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1年度实现的按照中国会计准则计算的归属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23.5亿元到24.7亿元,同比减少87%到91%。公司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7亿元。据了解,中海油服2020年报中也有计提大额资产减值的动作。公司2020年计提了逾6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彼时公告称,受疫情全球爆发对原油需求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全年低位震荡,国际油田服务市场回暖缓慢,公司大型装备的使用率和作业价格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部分固定资产出现减值迹象。
【点评】2021年,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国际油气行业波动以及能源行业加速转型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国际石油公司对于油气勘探开发投入依然审慎,国际油田服务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改善有限,中海油服部分大型装备的作业价格和使用率仍处于低位,故出现减值迹象。
【海洋经济】中船科技重组预案出炉(2022-01-17)
1月17日,国际船舶网讯,1月12日,中船科技披露重组预案,拟以12.5元/股的定增价格,向中船重工集团、重庆船舶工业等发行股份,以收购中国海装100%股份、凌久电气10%股权、洛阳双瑞44.64%股权、中船风电88.58%股权和新疆海为100%股权。同时,公司还将定增募集配套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债务、收购标的公司相关项目建设等。交易完成后,中船科技将直接持有中国海装100%股份和新疆海为100%股权,并将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凌久电气100%股权、洛阳双瑞100%股权和中船风电100%股权。
【点评】此次中船科技重组的资产为新能源行业资产,主要业务为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开发与运营、新能源工程建设服务等。通过此笔交易,中国船舶集团将旗下优质新能源业务资产整合并入中船科技体系内,以加速实现资产证券化。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双碳”战略的背景下,此次重组将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优质资源整合,将增强中船科技的综合实力。
【海洋经济】招商工业海门基地一艘风电运维船开工(2022-01-17)
1月17日,国际船舶网讯,1月14日,招商工业海门基地举行CMHI-262-1风电运维船(CSOV)项目开工仪式。本船长90米,宽19.6米,设计航速13节,可为120人提供转运和30天以上的海上生活及作业支持,采用柴电电力推进和直流母排配电系统,靠泊及操纵性能优异,可实现风场设备及备件的高效存储和运输。该船配备直升机甲板、工作艇(子船)及艉部CTV接驳平台,人员运输及调配效率极高,同时配备DP2动力定位系统及3D波浪补偿传送舷梯及3D波浪补偿主吊,可实现严苛海况下的人员转运及风场维护作业,安全性能及工作效率远高于同类船舶。
【点评】该风电运维船的顺利开工,为招商工业海门基地进军高端风电运维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海洋经济】中集来福士交付全球最大半潜式游艇运输船(2022-01-17)
1月17日,国际船舶网讯,1月4日,由中集来福士为荷兰西特福船运公司建造的Y-Type半潜式游艇运输船在龙口基地码头交付。这艘船命名为“Yacht Servant(游艇仆人)”号,由荷兰阿姆斯特丹DYT超级游艇运输公司(DYT Superyacht Transport,原Dockwise游艇运输公司)运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游艇运输船。“Yacht Servant”号于1月7日从中集来福士龙口基地启航,执行其从上海到巴拿马的首次航行。完成2022年首航后,“Yacht Servant”号将在游艇淡季返回中国,将货物运往哥伦比亚,然后于5月抵达加勒比海,开始其在佛罗里达、加勒比海和地中海之间的航行计划。“Yacht Servant”号为双机、双桨的大型游艇运输船,总长214米,型宽46米,空载吃水仅4.6米,最大作业吃水13米。该船艉门重量170吨,主铰链长达41.6米,高8.5米,是全球最宽艉门。
【点评】“Yacht Servant”号的容量几乎是此前所有同类运输船的两倍,其燃油效率也提高了32%。该船甲板面积达到了6380平方米,比她的同系列姐妹船“Yacht Express(游艇快递)”大了30%。载重能力几乎是其前辈的两倍,可以方便地运输更多的游艇,包括深吃水帆船。 “Yacht Servant”号的顺利起航,将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中集来福士与Spliethoff公司强强联合、精诚合作的成果,标志着中集来福士在游艇运输船领域又迈进了一步。
【海洋经济】中国海油携手三方打造国际一流绿色精品LNG船队(2022-01-10)
1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1月7日,中国海油与中远海运、沪东中华造船厂、日本商船三井,在北京、上海、东京三地通过“云签约”方式,完成了6艘新造17.4万方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项目总体安排等一系列协议的签署。项目船舶采用沪东中华造船厂结合中国海油等方需求设计打造的第五代17.4万方新船型(“CNOOC新船型”)。该船型对船体线性进行了优化,采用世界最先进的主机系统和最新的货舱技术,可实现船舶油耗的大幅下降。更为亮眼的是,项目船舶获得了船级社认证的“绿色船舶”证书。此外,国际海事组织(IMO)要求2022年新造LNG运输船的碳减排量需达到30%,项目船可实现碳减排达50%,比IMO要求超前15年,积极践行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和“双碳”战略。
【点评】该批LNG运输船将用于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运输,以最大程度掌握资源运输权。中国海油将通过调度优化船舶运输,实现资源组合配置,增加国际贸易灵活度,根据国内能源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能源进口策略,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该项目实现了租方、船东方及船厂方的强强联手、深度融合,不仅持续构建了LNG船运产业链互融互通、共生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也标志着中国海油潜心研究、筹备多年的中长期FOB(离岸交付)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正式落地。
【海洋经济】上海雄程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拟IPO(2022-01-10)
1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1月7日,上海雄程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上海雄程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约1170万股,即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若公司在本次发行前发生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事项,则发行数量将作相应调整。本次发行采取全部发行新股的方式。最终发行数量将根据市场情况及与监管机构的沟通情况和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决定。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铁先生在本次发行前直接持有公司50.73%的股份,本次发行后,张铁先生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本次股票发行后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点评】上海雄程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海洋工程服务,主要为海洋工程总承包商提供海洋工程服务。根据招股书,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雄程6”号3000吨自升自航式多功能海上风电工程船建造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15.40亿元;购置2500吨全回转海洋工程吊机设备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1.90亿元;偿还金融机构借款,拟投入募集资金2亿元;补充营运资金,拟投入募集资金3亿元。预计IPO将推动该公司海洋工程服务相关业务提质增效。
【海洋经济】武汉船机建造国内最大海上风电自升式勘探试验平台“中国三峡101...(2022-01-10)
1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1月7日,中国船舶武汉船机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建造的“中国三峡101”海上风电自升式勘探试验平台驶离青岛海西重机码头,正式启航交付运营。“中国三峡101”平台为钢质船型、圆柱桩腿自升式平台,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全、效率最高、作业水深最深、平台面积最大的海洋工程勘探试验平台,具备高精度DP定位系统,可实现风电场区内快速移位和精准定位。平台最大作业水深58米,船长48米,型宽30米,甲板面积约为3.5个篮球场大,型深4.2米,航速5节,定员40人,可变荷载450吨。
【点评】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迅速发展,我国风电投入布局加快,海上风电建设如火如荼。为获取更多的海上风能资源,海上风电正向着离岸60km以外或水深40m以上的深远海风电场拓展,由此催生了海上风电勘探、安装设备深海化需求。近年来,武汉船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海洋强国”建设,已成功交付十余座海工平台,打造出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海工装备,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海洋经济】中集来福士在建2200t自升式风电安装船获华电重工3年租约(2022-01-06)
1月6日,国际船舶网讯,1月1日,华电重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上海博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风机安装平台设备租赁合同》,租赁其在建“华电博强中集巨龙01”风机安装平台,租期自起航日起算3年,三年租金费用暂定为6.48亿人民币。此次合作,将使华电重工具备20MW级海上风机的安装能力及深远海风机安装能力。此次双方签署的2200t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由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桩腿长度(含桩靴)120米,甲板可变载荷满足装载3套12MW级或7套8MW级风电机组安装需求,起重能力满足160米级轮毂高度、20MW级风电机组安装需求,是目前国内在建最先进的风电安装船之一。该船目前在中集来福士烟台造船厂建造,预计将于2023年交付。
【点评】近年来,华电重工立足海上风电新发展阶段,聚焦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和深远海发展趋势,持续提升施工装备能力。华电重工将以此签约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谋划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深入探索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建设新模式,为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海洋经济】中集太平洋海工斩获三艘7200方LEG船订单(2022-01-06)
1月6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太平洋海工”)与德国Hartmann集团通过云签约的方式签订了3艘7200立方米液化乙烯(LEG)运输船订单。新签订的3艘7200立方米LEG运输船,入级DNV船级社。该船采用MAN双燃料主机,船体线型和布置都进行了深度优化。与传统小型LEG运输船相比,在满足最新的排放要求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新一代绿色环保船型。
【点评】本次新订单的签约再次体现了中集太平洋海工与德国Hartmann集团之间良好的信任及合作关系。中集太平洋海工此前已向Hartmann集团交付了包括全球首艘5000立方米全压式双罐LPG船、全球首艘配备三瓣独立C型罐及三燃料ME-GIE低速机主机的38000立方米乙烷/乙烯运输船、全球首艘5000立方米双燃料全压式LPG船在内的多艘液化气船。其中中集太平洋海工交付的38000立方米乙烷/乙烯运输船首制船Gaschem Beluga号更被国际知名船舶杂志Maritime Reporter&Engineering News评为2017年世界十大名船。
【海洋经济】英辉南方交付国内首艘30米级专业风电运维船(2022-01-04)
1月4日,国际船舶网讯,2021年12月31日,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为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重庆海装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国内第一艘30米级专业风电运维船“海装风电001”胜利完成交付。该船为铝合金双体高速船,入级中国船级社(CCS),总长30.05米,总宽9.9米,型深3.2米,总吨位约230吨,设计航速25节,最大装载38吨,搭载2×1007kW主机,可抗浪高4米,可搭乘12名运维人员和6名船员。经过试航验证,“海装风电001”与同尺度同类型船舶相比,在同等高航速状态下,每小时可节省燃油160余升,表现出绝对优异的油耗经济性。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国内海上风电发展迅猛,运维服务迫切需要专业化的设备设施,“海装风电001”的交付使用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海装海上风电建设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点评】“海装风电001”船是继英国、丹麦等高端风电运维船之后,英辉南方向国内外客户交付的第6艘全铝合金专业风电运维船,船舶质量和性能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进一步巩固了英辉南方在国内铝合金专业风电运维船市场的领先和主导地位。
【海洋经济】中远海科拟与中远海运散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打造“船货易”平台(2021-12-27)
12月27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21日,中远海科发布公告称,拟与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合作,拟以约4391.6万元收购其持有的广州振华船务有限公司35%股权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收购完成后广州振华更名为广州振华航科有限公司,主要开展“船货易”平台的公司化运营和市场化推广,有效聚合沿海散货运输行业的船货资源,建立数字化交易模型,通过提供船货资源匹配、散货运输产业链服务,打造散货运输数字化交易平台。中远海运散运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化散装货物运输企业,收购后中远海运散运负责平台的行业引领和业务支持,中远海运科技负责平台的研发,具体由广州振华和公司的“船货易”团队合作开展平台的运营、持续迭代和行业推广。经过合作推进,目前“船货易”平台已具备一定的行业知名度,在上下游市场的客户中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点评】中远海科通过股权收购参股广州振华,有助于公司优化投资结构,增强产业布局和整体实力。通过数字化转型创新和产业链协同推动航运业平台化数字化发展,中远海科智慧航运业务将进一步做优做强,为航运行业赋能赋智。
【海洋经济】海电运维与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021-12-27)
12月27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22日,福建海电运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共同签订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海电运维总经理林金珍、副总经理高晓华、海电运维研究院院长余嘉立、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陈旭光教授及学生代表等共同参加签约仪式。陈旭光教授及其团队在海上风电领域拥有27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主要研究方向为深海资源开发中的岩土力学问题以及海床-浪流-结构物耦合效应,其团队关于海床结构物冲刷致灾的预测、预防、评估以及治理的研究成果将在海上风电运维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及应用前景。海电运维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的电力运维与海洋运维综合服务商,海电运维在深耕风电运维的同时,大力推进海洋运维的发展;依托智慧海电大数据中心,深入开展海洋运维的研发与创新,为厂家、业主提供全方位风电与海洋智能运维综合解决方案。
【点评】此次合作不仅促进了企业与高校在人才、技术、科研等众多领域的深入合作,还充分发挥和扩大了双方的优势,以更有力的行动、更丰硕的成果助力海上风电建设,共同推进海上风电发展进程。
【海洋经济】10家央企共同出资组建“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2021-12-27)
12月27日,央广网讯,12月24日,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该公司是由国资委牵头组织中国船舶集团等10家中央企业与地方国资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创新型专业技术公司,注册资本金200亿元人民币。从持股比例来看,中国船舶集团现金出资38亿元持股19%,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投资发展、中交集团、中国中车、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等国资企业分别现金出资18亿元,各持股9%。
【点评】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定位为国家海工装备创新发展平台、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创新引领者。该公司未来将主要聚焦海工装备总体设计、装备总装两个环节,提升中国海工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聚焦信息技术赋能,加快提升海洋工程智能化水平;聚焦海工装备相关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集团举行船海项目集中签约仪式(2021-12-20)
12月20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17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举行船海项目签约仪式,8项船舶建造项目、8项船舶设备项目集中签约,累计金额达到120亿元。本次集中签约由中国船舶集团公司船舶海工部牵头组织。船舶建造合同签约仪式上,招商轮船、大船集团、中船贸易签署1+1艘大型LNG运输船合作意向书;招商局工业金陵船舶与中国船柴签署9+4艘7000车滚装运输船主机项目与2艘5500立方米LPG船主机项目;香港海通与七二五所青岛双瑞签署压载水系统合同与FGSS供气系统合作协议;比利时CMB公司与青岛北船、中船贸易签署2艘21万吨氨燃料ready散货船建造合同;华夏租赁、中船澄西、中船贸易签署8艘63500吨散货船建造合同;台湾德翔海运、外高桥造船、中船贸易签署2艘7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SCHOELLER与黄埔文冲、中船贸易签署4+2艘32000吨重吊船建造合同;H-LINE、广船国际、中船贸易签署2艘7000车双燃料PCTC建造合同;MSC地中海航运集团渡轮运营商GNV、广船国际签署2艘1500客3100米车线客滚船建造合同;江南造船、中船租赁签署1+1艘LNG运输船意向书。船舶设备签字仪式上,外高桥造船与中船动力集团签署14艘7000TEU集装箱船主机合同;大船集团与陕柴重工签署1+1艘15.5万吨穿梭油轮辅机合同;九江公司与黄埔文冲签署24艘集装箱船锅炉项目合同。
【点评】今年以来,中国船舶集团承接了大量双燃料动力船舶,在清洁能源动力船舶的研发、设计、营销拓展和生产建造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贡献船舶力量。目前,中国船舶集团手持订单4178万载重吨,承接、交付和手持订单三大船舶指标占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过20%,位居全球造船企业第一位。
【海洋经济】中集集团携手烟台国丰集团发展海上风电等海洋新业务(2021-12-20)
12月20日,智通财经网讯,12月16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同意公司非全资子公司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简称“新加坡来福士”)、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南方中集”)与烟台国丰集团拟将进一步签署《关于共同设立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之合资经营合同》。签约各方将共同出资注册成立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亿元,其中包括新加坡来福士及南方中集以其持有的部分子公司股权、债权及货币资金等出资,共计人民币41.65亿元,合计持有海洋科技集团83.3%股权;烟台国丰集团以现金出资人民币8.35亿元,占海洋科技集团16.7%股权。中集集团表示,希望通过与烟台国丰集团合资方式,整合在烟台的海工相关资产,成立合资公司海洋科技集团,重点发展高端海上油气生产装备、海上风电、海水淡化等海洋新业务。
【点评】对于中集集团海工板块而言,本次交易可以带来增量现金,同时降低海工板块的资产负债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带来烟台市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深入推进公司海工业务的升级转型。
【海洋经济】中国海装牵头研制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机获重大进展(2021-12-20)
12月20日,中国能源报讯,12月10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装”)牵头联合中国船舶集团内多家成员单位自主研制的“扶摇号”浮式风电机组浮体平台成功下线。“扶摇号”海上浮式风电平台总长71.96米,型深32米,型宽80米,运行半潜吃水为18米,设计排水量约15600吨。该项目将填补我国目前在大功率海上浮式风电装备一体化设计及应用验证方面的空白,为我国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对实现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点评】“扶摇号”下线是中国海装“创新引领、海陆并举、向海图强”战略思路下,取得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当前,依托中国船舶集团强大的海工优势,中国海装拥有了涵盖海上风电工程勘察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行保障等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体系。作为《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研制》项目的牵头单位,中国海装积极联合集团内多家优势企业及优质外协单位,集智攻关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制造、安装、测试认证等工作,达到机组示范要求。此外,装备主要部件90%以上可在集团内部实现配套,具有独特的战略优势,这将为中国浮式风电技术从世界跟跑到领跑奠定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