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东方海外创最佳半年度收入(2022-08-22)
8月22日,航运界网讯,8月19日,东方海外国际(00316.HK)发布今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财报。2022年上半年,东方海外取得历史最佳的半年度收入,实现营业收入110.61亿美元,同比增长58.3%;毛利61.20亿美元,同比增长84.6%;营业利润57.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2%;税前净利润57.24亿美元,同比增长101.8%;净利润56.64亿美元,同比增长101.5%;息税前利润(EBIT)57.49亿美元,EBIT利润率52%。
【点评】今年上半年,市场供求关系推动了大多数航线运费上升,加上东方海外一直以来密切关注成本控制,促成了上半年的强劲业绩。
【海洋经济】中集30米级海上风电运维船在广东开建(2022-08-22)
8月22日,中集集团官微讯,8月20日,中集集团旗下集风新能源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简称“集风新能源科技”)的1+1艘30米级风电运维船在英辉南方造船番禺基地开工。该船采用创新的“半小水线面”船型设计,船舶总长30.25米,总宽9.50米,型深3.30米,吃水1.7米,设计航速25节,续航力不小于800海里,近海航区,入级中国船级社(CCS)。该船型是基于英辉南方成熟母船型,并吸收国际高端风电运维船设计经验,结合广东海域特点进行优化升级的专业风电运维船,可减少船体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抗浪能力达4米,具备在2.5米浪高情况下安全顶靠海上风电桩的能力,具有良好的适航性、耐波性、快速性、操纵性和安全性,可大幅提高海上风电运维效率,进一步提升国内风电运维船行业的专业化水平。
【点评】该30米级海上风电运维船建成交付后,将投入广东“十四五”海上风电场开发建设中。集风新能源科技是中集集团旗下专业从事新能源业务的科技型企业,依托中集集团在海洋工程及资产管理领域的积累,未来将投运一批具有技术领先性的船舶与海工装备,持续助力广东清洁能源和海洋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大船海工一座“库存”钻井平台正式签约(2022-08-22)
8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19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钻井分公司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举行“勘探八号”自升式钻井平台签约仪式。“勘探八号”原名“West Proteus”号,是挪威船王John Fredriksen旗下海上钻井公司Seadrill在大船海工订造的8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之一。该系列钻井平台采用美国F&G公司的JU2000E型设计,型长70.36米,型宽76.00米,型深9.45米,悬臂梁总长55.60米,桩腿总长166.98米,最大钻井作业深度9150米。
【点评】“勘探八号”自升式钻井平台是大船海工“库存”JU2000E-15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为国际先进成熟船型,能满足全球122米水深油气勘探开发主流市场的需求,具备作业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环保的特点。
【海洋经济】航通公司建造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完成重要节点(2022-08-16)
8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14日,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公司建造的45000DWT半潜驳主船体顺利完成拖航及上排工作,标志着该船的主船体施工进入到最后阶段。该船是目前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船长164米,型宽65米,型深10.2米,设计吃水6.6米,最大沉深26.8米,入级CCS。为顺利完成好后续施工建造任务,主船体在公司码头完成水上部分的合拢焊接后,按工序拖航至威立雅上排并完成水下部分的合拢焊接。本次拖航船队长300米,宽81米,江门海事局、新会海事处对此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并配备2条护航船和2条警戒船,确保主航道安全通行。受制于主船体的庞大尺寸,主船体从进入航道到离开航道的操作难度大,项目团队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利用主拖轮和副拖轮间的协调配合,平稳安全地做好拖航工作。
【点评】45000DWT半潜驳船由中交四航局投资、施工建造,是重点项目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项目重要的施工用船,主要用于海底隧道大型管节运输,可有效解决浅海海域工程施工对运载装备的性能要求,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也可用作修造船舶的船坞及大型沉箱的预制平台,以及海上大型构件的拖航运输和工程船舶的调遣运输。该船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我国沿海乃至出海口水域大型构件运载装备的性能,并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
【海洋经济】海油工程与中国海工签署合作框架协议(2022-08-16)
8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12日,海油工程与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工”)在海工大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海工装备设计建造、关键技术科研等领域合作,着力突破海工装备领域“卡脖子”问题,携手推动海洋装备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我国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12月,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包括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等十家企业共同组建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平台——中国海工。中国海工是国内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创新型专业技术公司,主要聚焦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工程技术研发。
【点评】此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海油工程实施国际化转型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有利于双方发挥各自技术和市场渠道的优势,协同创新,进一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海洋经济】裕民航运上半年利润大增,下半年10艘新船加入船队(2022-08-15)
8月15日,国际船舶网讯,今年上半年,裕民航运营业收入新台币68.37亿元(约合人民币15.38亿元),税前利润新台币21.3亿元(约合人民币4.7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业主税后净利新台币20.64亿元(约合人民币4.64亿元),年增49.69%。裕民航运今年共有11艘新船交船,其中10艘集中在下半年,10艘中有5艘已签有长约,有稳定获利。其中,第三季度裕民有1艘超巴拿马极限型船与1艘海岬型船交船,第四季度预计交船6艘海岬型船,其中有3艘是由上海外高桥造船建造的19万吨液化LNG双燃料散货船,这批LNG船都与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签有10年长约,享有稳定获利。
【点评】今年上半年,由于集装箱船运价居高,谷物、木材等货源流向散货船,致使中小型船运价基期明显拉高。下半年,虽然集装箱船运价下滑,但幅度不大,运价仍维持在高位。另一方面,欧美国家8月开始停止俄罗斯煤炭进口,必须从更远的国家进口煤炭,拉长船期,有利于散货船市场,预计市场会有不错表现,裕民航运全年获利预计能优于去年。
【海洋经济】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舟山海上风电增殖放流92万尾鱼苗(2022-08-09)
8月9日,经济参考网讯,近日,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舟山海上风电在象海风电场海域开展珍贵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地方海洋渔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督公证下,放流黑鲷和银鲳鱼苗约92万尾,为东海海域生物多样性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此次增殖放流是舟山海上风电建设以来第五次增殖放流,累计放流东海大黄鱼、黄姑鱼、黑鲷、银鲳、梭子蟹、日本对虾等多个珍贵品种约2000万尾苗种,累计投入资金403.8万元,除少部分用于放流效果跟踪调查与评估费用外,其它资金全部用于购买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苗种。
【点评】自成立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国电舟山海上风电一直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将海洋生态保护和工程建设有机结合,持续维护东海海域生态平衡。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渔业增殖放流、鸟类保护观测、海洋环境跟踪监测等海洋生态保护措施,实现了项目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出了积极贡献。增殖放流活动是践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旨的有效举措,对恢复渔业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渔业生态环境,确保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保障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海洋经济】雄程海洋拟上交所主板IPO上市预计募资22.3亿元(2022-08-08)
8月8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2日,上海雄程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雄程海洋”)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据此,雄程海洋拟冲刺上交所主板IPO上市,公司首次公开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1700344股,即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本次发行采取全部发行新股的方式。雄程海洋本次拟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为22.61亿元,拟投入募资22.3亿元,主要募投项目分别是“雄程6”号3000吨自升自航式多功能海上风电工程船建造项目、购置2500吨全回转海洋工程吊机设备项目、偿还金融机构借款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点评】招股书显示,雄程海洋主营业务为海洋工程服务,凭借其拥有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现已形成了以海上风电工程桩基沉桩及海上风电风机安装服务为主,跨海大桥、港口码头沉桩等服务为辅的专业产品线。2019年、2020年、2021年,雄程海洋实现营业收入分别是1.72亿元、2.67亿元、11.27亿元,同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是6410.52万元、7114.49万元、1.96亿元。报告期内,桩基沉桩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92.57%、78.59%和56.61%,为雄程海洋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海洋经济】海大集团旗下“海兴农3号”入选国家水产新品种(2022-08-08)
8月8日,南方日报讯,8月4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广东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培育重大突破新闻发布会,由海大集团旗下海兴农集团选育的南美白对虾“海兴农3号”,入选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此次入选水产新品种的“海兴农3号”,是以从“海兴农2号”选育群体和南美白对虾泰国群体中分别挑选的2600尾和200尾个体为基础群体,以体重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目前已在江苏、广东、山东、福建等对虾养殖主产区推广应用,并获得良好的市场养殖效果。
【点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维持农村渔业经济的稳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作为对虾养殖第一大国,此前曾存在严重依赖种苗进口的问题。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海兴农3号”与“海兴农2号”相比,110日龄体重提高13.5%,成活率提高10%;与泰国进口一代虾苗相比,110日龄体重提高11.7%,成活率提高12%。作为根植广东的高新农牧企业,海大集团在水产领域已形成涵盖种苗、饲料、动保等全环节的养殖产业链,水产饲料、种苗、动保的销量全球领先。目前,海大集团已拥有5个水产新品种。
【海洋经济】宁波远洋升级版“嘉兴—宁波—日本”航线正式开行(2022-08-01)
8月1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26日,“新明州22”轮驶离嘉兴港乍浦港区D区7号泊位,标志着宁波远洋升级版“嘉兴—宁波—日本”航线正式开行。宁波远洋“嘉兴—宁波—日本”航线于2017年3月开通。今年以来,针对浙江省外贸企业对日出口货物持续增长的情况,宁波远洋业务团队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并将其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对原“嘉兴—宁波—日本”航线进行升级换代,更好地满足客户在班期密度、准班率和市场覆盖范围等方面的业务需求。升级版航线在原挂靠大阪、神户、东京、名古屋、横滨5个基本港的基础上,新增挂靠门司、博多、清水3个日本偏港。同时,升级版航线增投了2艘1100标准箱集装箱船舶,自营船舶数量增至6艘,航班密度由每周3班升级为每周4班。
【点评】升级版航线将为浙江省内客户提供覆盖范围更广、班期更密、时效更快的物流服务。下一步,宁波远洋将继续围绕“打造亚洲领先的区域物流服务商”目标,持续完善航线网络、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大做强航运业务,为集团航运板块发展建设持续赋能。
【海洋经济】振华重工签订1600T自升自航式一体化风电安装平台订单(2022-08-01)
8月1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30日,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建新能源举行“景德镇海建1600T自升自航式一体化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项目”签约仪式。本次签约的1600T自升自航式一体化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总长123.95米,型宽48米,型深9.5米,设计吃水6.5米,定员118人,入级中国船级社。该平台按照中国船级社规范对无限航区的最新标准进行设计,满足中国海域、欧洲北海及东南亚海域作业需求。该平台动力系统采用全电力驱动全回转舵桨推进方式,艉部设置3台2400KW全回转推进器,艏部设置2台1600KW侧推,航速可达8节,同时具有自航功能,动力系统与DP2动力定位系统结合,不但能够满足作业区域内的移位,也能够满足国内/国际航区调遣与作业要求。同时配备一台1600吨绕桩式主起重机(主钩吊高甲板上165米,甲板下25米)和一台300吨辅起重机,采用齿轮齿条式升降系统,桁架式桩腿,长度120米,可满足最大作业水深70米要求。甲板上可容纳3套6.8MW风机、2套10MW风机和1套16MW风机,并具备20MW及以上风机安装能力。
【点评】该平台设计先进,机动性强,施工效率高,具备起重、运输、储存、居住等功能,并具备海上风电基础施工功能。建成后,该平台将优先投入国内海上风电施工安装工作,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海洋经济】中国石油海洋工程公司成功安装世界最大海底管卡(2022-08-01)
8月1日,国资小新讯,7月26日,由中国石油海洋工程公司EPC总承包实施的国家管网集团册镇海底管道变形缺陷永久修复项目海底管卡安装成功。这是世界当前使用的最大异形管卡,创6项国内第一、两项世界首创,为全球海底管道缺陷永久性修复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册镇海底管道是甬沪宁原油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设施,其维修项目被国家管网集团列为一号安全隐患治理项目。项目维修所使用的管卡最大口径762毫米、重24吨、长6.15米,安装精度达到毫米级,潜水作业饱和度世界罕见,被誉为“世界第一卡”。
【点评】项目施工区域位于杭州湾主航道,属世界三大凶险海域之一,最大水深30米,泥沙含量大,潮流动力强,能见度为零。海洋工程公司组建了强大的科研攻关团队,自主设计制作了专用管卡安装架,采用H形后挖沟机等先进海工装备,在水下高精度定位、超深后挖沟、超高压破拆等方面均创国内第一,安装架安装方式及水下盲装三维角度异形管卡为世界首创。
【海洋经济】MSC首条中国东北至东南亚直航航线投入运营(2022-07-26)
7月26日,信德海事网讯,7月18日,MSC地中海航运的东南亚(PERTIWI)航线首航仪式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隆重举行,标志着目前全球集装箱船队运营规模最大的公司——地中海航运首条中国东北至东南亚直航航线正式投入运营。地中海航运现拥有700艘船舶,航线250多条,覆盖全球500多个港口。此次辽港集团大连港联合地中海航运开通的中国东北至东南亚直航航线,共投入6艘2500TEU集装箱船舶,并首次直航印尼潘姜港和越南头顿港,旨在紧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生效后中国与东盟日益升温的航运商贸契机,更好地满足腹地化工品、机电、矿产出口和印尼矿产、越南水果进口等区域贸易物流需求,将有力促进区域经济贸易往来,实现可持续增长,对全力保障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此次是今年RCEP生效以来,辽港集团大连港面向RCEP国家的第四条新增航线,也是大连港本月内继达飞/太平/宏海箱运合营越泰线上线后,连续开通的第二条东南亚航线,为RCEP成员国间又架起了一条全新、便捷、高效的海运物流通道,进一步丰富了大连口岸航线网络。
【海洋经济】中集携手丹麦风电巨头VESTAS打造百亿级扬州智能制造产业园(2022-07-25)
7月25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集集装箱板块扬州通利基地与全球排名第一的风电整机制造商——丹麦维斯塔斯风力技术集团(英文名“VESTAS”,简称“维斯塔斯”)联合共建的“扬州中集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占地678亩,位于扬州市经济开发区,毗邻扬州港。该产业园以智能制造为主题,涵盖风电机舱产线、新能源装备产线、绿色建筑工业化产线等主导产业,旨在整合扬州基地现有资源,利用中集集团优势资源与世界新能源行业、建筑行业头部企业,携手共创绿色制造的高科技创新产业基地。
【点评】中集扬州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开工建设,标志着中集集装箱向智能化转型取得重大突破,将助推中集扬州基地产业格局向新能源、模块化建筑方面提档升级,向集成装备的价值链高端延伸。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船舶技术工程与洲际海事技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2-07-25)
7月25日,信德海事网讯,7月20日,广州中远海运船舶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简称“船技工程”)与洲际海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广州中远海运大厦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方优势,通过各类业务交流、项目开展广泛合作,聚集新势能,打造共赢发展的行业新生态。近一段时间以来,船技工程在智能船舶、智慧航运积极作为、抢抓机遇,在多领域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在岸基、船基、岸端及船端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点评】洲际海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隶属于洲际船舶管理公司旗下的专业海事技术服务公司,在新造船监理,船舶改装、修理技术服务,船舶检验、审核等方面有雄厚的实力。此次战略合作的签订,必将为推动双方向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新引擎,注入新活力。
【海洋经济】神大集团获两艘1200吨海上风电安装平台(2022-07-18)
7月18日,中国网讯,7月12日,北京神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神大集团”)与华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简称“华夏金租”)在神大集团北京总部举行的两艘1200吨自升自航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签约仪式圆满完成。此次签约的2艘自升自航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挂中国旗,入CCS级;船体总长106.6米,型宽44.2米,型深8.45米,设计吃水5.0米;主甲板设有1200吨绕桩全回转起重机1台、300吨绕桩全回转起重机1台,主吊最大吊高175米;平台为4圆柱桩腿,最大作业水深60米,主要用于沿海及近海风电安装作业,船舶定员90人,自持力为25天,能适应淤泥、沙土及混合土质等大部分海域地质条件作业,预计将于2023年7月、8月陆续下水作业。
【点评】随着国内海上风电装机逐步走向远海,华夏金租与神大集团的合作将以此次签约的两条船为基础,逐渐延伸至万吨级打桩船、专业运维船、电缆铺设船等更多大型海上风电设备领域,为日后建造风电母港提供助力,努力追赶海上风电发展规模化、大型化的全球趋势。
【海洋经济】上半年利润超去年全年,中国海油业绩“爆表”(2022-07-18)
7月18日,新浪财经讯,7月14日,中国海油(600938.SH)公布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2022年中期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05亿元至72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72亿元到392亿元,同比增加约112%到118%;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98亿元至7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73亿元到390亿元,同比增加约115%到120%。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海油今年上半年的经营利润,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点评】今年上半年,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以及全球石油供应紧缺持续,导致国际油价攀升至历史同期的高位。据金联创监测数据,2022年上半年,WTI原油均价为101.52美元/桶,较2021年上涨63.17%;布伦特原油均价为104.58美元/桶,较2021年上涨60.32%。上半年,中国海油抓住有利时机,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增储上产成效显著;得益于国际油价走高、产量增长以及成本管控,中国海油上半年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广船国际获1艘6.5万吨半潜船订单(2022-07-18)
7月18日,中国水运网讯,7月12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与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特签订1艘6.5万吨半潜船建造合同。该船配备世界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智能船舶系统及SCR废气处理系统,兼具精准运载及智能环保功能,是广船国际半潜船系列完成更新迭代后的最新一代船型,代表着先进半潜船的发展方向。该船总长231米,型宽46米,设计吃水10.9米,航速13.6节,下潜吃水可达27.5米,相当于近10层楼高,载货甲板面积相当于1.2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具备更强的负载能力,极大提高了适货性和经济性。该船配备世界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及大容量压排载系统,可在5小时内实现从最大下潜深度起浮,配备的智能船舶系统可根据海况及船舶状态为航行运营收集数据并提供决策参考,自动化程度和安全性水平更高,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海洋工程装备安装运输的高精度要求和船舶航行运营的智能化需求。
【点评】船东中远海运特运主营特种船运输及相关业务,拥有规模和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的特种运输船队,半潜船运输业务是其核心业务之一。作为国内首家建造先进半潜船的船企,广船国际已先后设计、建造和交付了10艘2万至10万吨系列半潜船,占全球同类型船近50%的市场份额,其中有8艘是为中远海特精心打造,经过双方20多年的携手奋斗,不仅成功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打造了数量居世界第二的亚洲第一大半潜船队,更助力中国成为了世界半潜船设计、建造、运营的第一大国。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开通北部湾港至北美西航线(2022-07-11)
7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8日,第十二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暨2022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万敏在论坛的成果发布环节,宣布中远海运北部湾港至北美西航线的开通。本条航线的开通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首次拥有了直达北美的洲际航线,开创了东盟经北部湾前往北美地区的贸易新通道。中远海运作为全球第一大综合航运企业,始终将“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作为企业发展愿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践行“六稳”“六保”,对接RCEP,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集团以北部湾港为国际门户港,洋浦港为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积极铺设航线网络,推进海铁联运和港口建设,并聚焦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运作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助力沿线经济发展,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和稳定的供应链服务。
【点评】目前,中远海运在北部湾港开设外贸航线8组、内贸航线8组,在洋浦港开设外贸航线7组、内贸航线2组,国际航线已覆盖东亚、东南亚、南亚、非洲、南美、澳洲和北美等地区,在两港的吞吐量占比分别达到42%和79%;以北部湾港为支点,开通与西北、川渝、云贵等地区联动发展的海铁联运线路71条,海铁联运箱量持续增长。
【海洋经济】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改装FPSO“Anna Nery”试航(2022-07-11)
7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8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为马来西亚云升公司改装的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Anna Nery缓缓驶离码头,将拖航至绿华山码头进行海水系统调试及舱室强度试验等,调试完成后将奔赴指定海域油田服役,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储存以及卸载工作。FPSO Anna Nery由超大型油轮“猎鹰”轮改装而成,经过翻新和改装后的浮式生产储油船该轮总长333米,型宽58米,型深32米,该轮集生产处理、储存卸载、人员居住、生产指挥于一体,可存储100万桶原油,日最大处理约39750标准立方米气体,气体处理和运输量为400万标准立方米,能在海上油田连续作业25年。
【点评】FPSO Anna Nery是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第二次为云升公司改装的浮式生产储卸油船,是首次承接PHASE1和PHASE2的FPSO改装项目,具备高附加值、高技术难度且改装周期短等特点。此次FPSO Anna Nery的试航交付,彰显了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在海工装备领域的建造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