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中远海控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为972亿元,同比增长44%(2022-10-17)
10月17日,上海证券报讯,10月10日,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控”)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远海控始终坚定以客户为中心,创新服务举措,深化保供稳链,持续强化降本增效和风险防控,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72.0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约4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967.0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约43.44%;息税前利润(EBIT)约为1.9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约49.91%。
【点评】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如火如荼,国际海运价格连翻暴涨,作为国际集装箱货运龙头,中远海控继2021年实现893亿元逆天净利润之后,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仍十分可观。近期,集装箱航运市场呈现逐步回归理性的趋势。对此,中远海控表示,将坚定不移地锚定“以集装箱航运为核心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和投资平台”功能定位,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化、航运数智化、全程供应链等业务领域布局,推动自身由集装箱航线运营向集装箱全程供应链运营转变,全力为客户提供更具多样性、更加个性化的集装箱航运+港口+相关物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努力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内在价值创造能力。
【海洋经济】青岛中远海运旗下连云港远洋流体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022-10-17)
10月17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国家工信部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通过复核的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通告》,青岛中远海运旗下连云港远洋流体公司(简称“流体公司”)成功获评国家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是流体公司2021年被认定为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后的又一进阶式里程碑。流体公司深耕流体装卸设备领域三十年,自主研发了多项流体装卸领域核心技术,主要产品有船用装卸臂、陆用装卸臂、阀门三个大类约20余个品种,拥有69件有效专利,参与编制国家行业标准2项,已率先取得国内第一台超低温液态乙烯船用装卸臂、LNG陆用流体装卸臂、LNG槽车装车撬装设备、16寸大口径LNG船用装卸臂、20寸大口径船用装卸臂以及智能船用装卸臂的研发突破,并全部实现国产化首次应用。
【点评】本次流体公司入围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充分说明其在产品创新研发、售后服务、市场表现以及企业发展前景上得到国家与行业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海洋经济】航通公司建造多用途海工船“国海民诚”号顺利交付(2022-10-10)
10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在航通公司与国海海工、中海油服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多用途海洋工作船“国海民诚”号顺利交付,未来将助力国家油气勘探开发。该船长79.9米,型宽19.2米,型深8米,甲板面积630平方米,采用双机双桨推进,配备变距桨可变螺距CPP系统,由两台4500kw主机提供动力,艏部设2台管隧式推进器,主甲板上设拖缆机、鲨鱼钳等装置,配置DP2动力定位系统及FI-FI2对外消防系统。
【点评】国海海工于今年2月与中海油服、航通公司相继签署了涉及“国海民丰”、“国海民裕”、“国海民远”、“国海民诚”4艘海工支持船的光船租赁合同。“国海民诚”号的交付,是继“国海民忠”、“国海民惠”三用工作船后,国海海工再次成功盘活航通公司海工船舶资产,标志着航通公司海工支持船资产的去库存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特运与Ocean Winds签署苏格兰海上风电场项目海运合同(2022-10-10)
10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在德国汉堡举办的欧洲风能展上,中远海运特运与英国风电开发商Ocean Winds就其目前正在开发的苏格兰Moray West海上风电场项目正式签署了风电单桩底座的海运合同。根据合同,中远海运特运将于2023年从中国北方港口装运32根海上风机单桩底座到英国苏格兰指定港口。Moray West海上风电场位于苏格兰东北部的Moray Firth,距离Caithness海岸线约22.5公里,装机容量882兆瓦,预计将于2024年首次发电,建成后每年可供64万户家庭用电,可节省110万吨碳排放。
【点评】中远海运特运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全球最大特种船公司,是业内知名的“风电运输专家”,可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风电设备海运及全程物流服务。2021年,中远海运特运运输风电设备超过330万方。
【海洋经济】中船科技重组方案出炉,拟注入新能源资产(2022-10-10)
10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9日,中船科技公布《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交易对方持有的标的资产,即中国海装100%股份、凌久电气10%少数股权、洛阳双瑞44.64%少数股权、中船风电88.58%股权和新疆海为100%股权,标的资产交易作价合计为91.98亿元,对价股份发行价格为11.39元/股。本次交易中,除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大规模优质资产以外,中船科技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30亿元的配套资金。募集配套资金在扣除本次交易相关费用后,拟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流动资金或偿还债务、标的公司相关项目建设等。
【点评】中国海装在海上风电研发、运维等方面技术储备丰富,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中船风电作为中国船舶集团风电产业总体技术研发平台,在风电资源开发、风电场建设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截至2021年末,中船风电已在国内多个省市获取了超千万千瓦的海陆风电资源储备。中船科技此次重组,将有利于上市公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未来发展空间,进而提升上市公司价值。
【海洋经济】上港集团拟投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投资不超...(2022-09-26)
9月26日,中国水运网讯,9月22日,上港集团发布公告称,拟投资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项目,上港集团控股子公司盛东公司为项目主体,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50亿元。该项目位于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接处崎岖列岛海区小洋山北侧,项目包括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及工作船码头、防波堤、航道、锚地等配套工程,码头岸线总长6100米(其中集装箱码头岸线长5500米,工作船码头长600米),防波堤长7500米。陆域总面积约663.97万平方米,包括码头生产作业区、海洋生态区和进港道路等三部分,设计年通过能力为1160万标准箱。项目计划于2022年10月底开工建设,将根据LNG管线搬迁以及市场业务发展实际需求,采取分段建设运营模式,建设周期不超过8年。
【点评】该项目的投资、建设有利于提升洋山深水港区服务能级,增强长三角港航一体化江海联运服务,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自贸区新片区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提升洋山深水港区参与全球及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的地位和作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特运为世界最深固定底部海上风电场提供高效海运物流服务(2022-09-26)
9月26日,中国水运网讯,9月18日,中远海运特运“致远口”轮从中国珠海福陆码头顺利发运Seagreen海上风电项目最后一船导管架,标志着该项目踏上收官之旅。Seagreen海上风电场位于英国苏格兰东部安格斯海岸27公里处,水深约53至58米,是苏格兰最大、世界上最深的固定底部海上风电场。Seagreen海上风电场项目一期工程配备114个V164型10兆瓦风力涡轮机,总装机容量1075兆瓦,计划于2023年建成、并网发电,全面投产后每年将产生约5000亿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可为苏格兰约三分之二的家庭提供足够的清洁电力。国际著名海工EPC巨头Subsea7为该项目的总承包商,负责把在中国和阿联酋建造的114个导管架运送到英格兰,其中海运段物流工作由中远海运特运承揽。从2021年5月开始,中远海运特运携手振华航运、泛洲船务、广州打捞局、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投入项目船舶7艘,共执行23个完整航次,运送114个导管架,为项目提供了“准时、安全、高效”的海运物流服务。
【点评】Seagreen项目的顺利执行,不仅实现了项目各参与方的互利共赢,更是中远海运特运半潜船产业链经营的积极实践,为船队进一步激发经营创新、整合市场资源、深化产业合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海洋经济】龙源振华中标漂浮式海上风电与养殖融合研究与示范项目(2022-09-26)
9月26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9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向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发来中标通知书,确定其为第001标段龙源电力福建龙源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漂浮式海上风电与养殖融合研究与示范项目PCI总承包中标单位。该项目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以东0~7千米海域,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北部,属侵蚀和堆积型地貌形态为主要形式的海底岸坡地貌,机位水深约35.7米,靠近南日岛北侧岸线。本项目拟布置一台漂浮式基础,浮体上部安装一台上海电气4兆瓦风机,下部采用三立柱半潜式漂浮式结构,立柱边长约70米,吃水14米,充分利用内部三角形区域围成养殖区域,为实现风光渔结合,养殖水体约15000立方米。
【点评】此次中标填补了龙源振华在浮式风机施工领域的空白,为公司后续在漂浮式项目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洋经济】海航科技:上半年完成购买7艘散货船(2022-09-19)
9月19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15日,海航科技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亿元人民币,未来将持续提升管理效率和能力,不断提高经营水平。2022年上半年,公司完成7艘干散货船舶资产的购买合同签署,其中1艘已于2022年8月交付并正式投入运营,购买其余6艘散货运输船舶资产草案的议案已经公司2022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预计将于2022年年底前交付。
【点评】海航科技经营全球干散货航线运输,与国内外多家大型货主建立了合作关系,长期从事澳洲、巴西、美国、加拿大及印尼的干散货运输,主要运输货物为铁矿石、煤炭、粮食、钢材等。待7艘散货船全部交付完成后,海航科技自有运力将达到75万载重吨。
【海洋经济】陕柴重工承制首套国产7600kW原油发电机组海上点火动车成功(2022-09-19)
9月19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在中海油“恩平15-1”海洋钻井平台上,由中国船舶陕柴重工承制的国产首套SXD-MAN16V32/40型7600KW原油发电机组实现海上点火动车成功,并顺利并入平台电网,正式担负起为平台生产、生活提供电能的重任。截至9月17日,机组已连续运行1周,各指标参数正常,运行平稳。恩平15-1中心平台是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恩平油田群开发项目最重要的海上设施,由上部组块和导管架两部分组成,总高度约160米,上部组块重18880吨,总重量超过3万吨,是目前亚洲重量最重、设备最多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
【点评】“恩平15-1原油发电机组”项目是陕柴重工“FPSO大功率平台电站”科研成果工程化的首次应用,也是中海油首次引进国产化7600kW原油发电机组的大胆尝试,一举打破了海洋工程领域“‘洋’电机,贵但难舍的”的垄断局面,为中国大功率平台原油发电机组开发和应用积累了成功经验,提升了“中国制造”进军国际海洋工程市场的形象和底气。
【海洋经济】招商工业海门基地举行极地探险邮轮6号船下水仪式(2022-09-19)
9月19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16日,极地探险邮轮6号船“Ocean Albatros”号(CMHI-196-6项目)下水仪式在招商工业海门基地3#船台举行。极地探险邮轮6号船于2021年连续性开工,2022年初开始合拢,克服了疫情、高温、限电和台风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顺利迎来下水节点,充分体现了项目组和各部门的战斗力,也标志着该船迈入新的阶段。项目组全体成员将继续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安全施工、全力以赴按时完成项目的建造任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邮轮产品。
【点评】“Ocean Albatros”号是招商工业为Sunstone公司建造的第6艘极地探险邮轮,该邮轮设计总长104.4米,型宽18.4米,航速不小于15.5节,满足安全返港、USPH、USCG等相关规范要求,同时融合了小型探险船的各项优势与大型邮轮的稳定性及舒适性,具备先进的绿色环保解决方案,保护极地环境,是世界上“最绿色”的邮轮之一。
【海洋经济】上海振新船务1600T风电安装平台顺利开工(2022-09-13)
9月13日,国际风力发电网讯,9月7日,上海振新船务1600T风电安装平台在南通振华重装2号基地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船长123.95米,型宽48米,型深9.5米,最大作业水深70米。为四桁架桩腿、齿轮齿条升降系统的自升自航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采用流线型船艏、方型船艉,全焊接钢质船体,中部双层底的船型。该船为全电力驱动,艉部设置3套约2400KW的全回转推进器,艏部设置2套约2000KW的侧推装置,具有DP-2级动力定位能力。本船电站由6台约2340KW主发电机组,1台约800KW停泊柴油发电机组,1台约400KW应急发电机组组成,可适合于无限航区航行。
【点评】继2021年3月上海振新船务3600T全回转起重机项目之后,业主再次选择南通振华重装合作打造新一代的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平台,充分体现了业主对振华制造的认可,本项目的顺利开工也为后续钢板切割、分段制作、船台搭载、下水、码头调试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风电安装平台适用于未来海上风电16~18MW风机安装,建成后我国深远海风电安装将增添又一利器。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集团再增一家风电公司(2022-09-13)
9月13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十四五”应用产业规划部署,加快推动集团公司海上风电产业链资源积聚与能力提升,其控股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广州文船重工有限公司拟与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广西钦州临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股权合作,共同投资设立广西文船重工有限公司(简称“广西文船重工”),由广州文船重工有限公司控股。9月6日,投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广西钦州举行。广西文船重工位于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目前正在推进建设中。
【点评】预计未来,广西文船重工将立足国内,面向东南亚与欧洲市场,聚焦大型化、深远海风电基础构件等产品,分步实施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装备制造基地,助力黄埔文冲公司、中国船舶集团在海洋科技装备制造板块实现高质量发展。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重工建造世界最大天然气处理FPSO竣工(2022-09-13)
9月13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9日,由启东中远海运海工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大天然气处理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Tortue-N999”轮举行竣工仪式。“Tortue-N999”轮是BP在中国的第一个FPSO项目,船长270米、型宽54米、型深31.5米,面积相当于两座足球场,高度与一栋10层楼的建筑相当,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最大排水量吨位约32万吨,储油量不低于144万桶。生活区长约22米、宽41米、高32米,可容纳140人住宿,能为不同性别、不同国籍的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Tortue-N999”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在建天然气处理平台,上部设施采用了国际前沿处理工艺,由5座管道支架和8个油气处理生产模块组成,处理流程包括流体接收、气液分离、凝析油去除和稳定化等。投入使用后,气体日处理量将达到5亿标准立方英尺。
【点评】BP集团、德希尼布能源公司和中远海运集团都是全球化公司,此次在海工装备领域强强联手,打造的“Tortue-N999”轮项目将驶往西非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海岸,服务于世界级液化天然气枢纽开发,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此次合作标志着三方在世界舞台上开启了战略合作新的篇章。
【海洋经济】大津重工为瓯洋海工建造首制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下水(2022-09-05)
9月5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30日,天海防务全资子公司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为上海瓯洋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第四代OY-SEU800系列风电安装平台首制船(DJHC8067)命名暨下水仪式圆满完成。“瓯洋005”是大津重工为瓯洋海工建造的四艘OY-SEU800系列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的首制船,自2021年12月开工以来,合作双方克服了疫情防控、供应链迟缓等多方面困难,保障关键节点的推进,为最终按时交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该船预计将于今年10月完工交付。
【点评】上海瓯洋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核心系统及相关技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国内高端海洋工程领域提供定制化的装备及行业解决方案。瓯洋OY-SEU800系列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是由瓯洋海工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管理,是为我国海上风电平价大兆瓦机型市场定制打造的新一代深远海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具备高可靠性、高经济性和多种机型、多类海域的高适应性,可满足海上风电平价时代在深远海的复杂海况和综合海底地质条件下大兆瓦风电机组的安装作业需求。大津重工建造的四艘OY-SEU800系列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合同是继2021年大津重工向瓯洋海工成功交付“瓯洋101”和“瓯洋102”两艘高性能甲板运输船之后,双方的再一次深度合作。随着“瓯洋005”的顺利下水,双方合作建造的另外三艘OY-SEU800系列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和明年上半年陆续交付使用,为后续“十四五”规划中的大兆瓦海上风电平价项目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国家“3060”双碳目标如期实现贡献力量。
【海洋经济】中远海控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47.22亿元,同比增长74.46%(2022-09-05)
9月5日,中国水运报讯,8月30日,中远海控发布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中远海控实现息税前利润(EBIT)人民币953.08亿元,同比增长92.20%,在整个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实现税前利润总额935.45亿元,同比增长95.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7.22亿元,同比增长74.46%,为历史同期最佳;基本每股收益为4.04元/股。2022年上半年,中远海控不断优化财务结构,截至期末,资产负债率降至51.48%,较上年末下降5.28个百分点;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71.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92.04亿元。
【点评】2022年上半年,中远海控行业竞争力持续增强,整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历史同期最佳业绩,主要经营指标实现稳健增长,财务基础更加稳固。业务方面,2022年上半年,中远海控在跨太平洋航线、亚欧航线等传统干线市场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旗下双品牌携手海洋联盟,发布DAY6产品,升级8条航线,新增3条航线,合计投入运力达352艘船舶,443万标准箱,为客户构筑了产品更丰富、覆盖更广泛、服务更稳定、应对更灵活的全球航线服务网络。
【海洋经济】中集集团10亿美元收购交易“告吹”(2022-09-05)
9月5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25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终止收购马士基集装箱工业(MCI)。此前,中集集团曾在去年9月与马士基达成《股权购买协议》,拟以10.8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63亿元)的价格收购MCI的全部股权。最新公告指出,《股权购买协议》签约后,双方均积极地推动项目的落地。然而,尽管双方已经尽力做出了最大的努力,目前由于经营者集中审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股权购买协议》中所约定的交易先决条件不能达成。因此,双方经综合审慎评估后决定终止本次交易。
【点评】中集集团是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致力于在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重型卡车、物流服务、空港设备等主要业务领域,提供高品质与可信赖的装备和服务。按照原定计划,合并交易将在监管部门批准后于今年年内完成。不过,美国司法部反垄断机构的调查给这笔交易泼了冷水,美国司法部声明指出,拟议中的交易将把全球前四大冷藏集装箱制造商中的两家合并在一起,使全球冷藏供应链更为集中,而且会进一步巩固“中国国有或国有控股实体对全球90%以上冷藏集装箱生产的控制地位”。在美国政府的阻挠下,中集集团最终放弃了收购马士基旗下冷藏集装箱制造公司的决定。
【海洋经济】中集海洋科技集团成立,总部落地前海合作区(2022-09-01)
9月1日,界面新闻讯,8月31日,中集海洋科技集团揭牌暨前海管理局与中集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集前海国际中心东塔举行。中集集团将与前海管理局在海洋科技产业发展、总部经济、冷链科技、新能源、智慧物流、智慧城市、高新技术研发等十多个领域展开合作。作为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中集海洋科技集团由中集集团、盐田港集团、前海金控共同出资设立,总部设在前海合作区。
【点评】未来,中集海洋科技集团的业务版图将扩展到以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为代表的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以海上风电、绿色氢能、碳捕捉与封存利用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产业,以海洋渔业装备和养殖为代表的海洋蛋白产业,以及包括海上数据中心等海洋空间利用产业,构成4+N的新赛道格局。
【海洋经济】亚星锚链上半年净利润5831万元,同比下降16%(2022-08-30)
8月30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29日,亚星锚链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亚星锚链实现销售收入6.62亿元,同比下降11.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30.98万元,同比下降15.64%。上半年,亚星锚链承接订单7.80万吨,其中船用锚链订单6.06万吨,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链订单1.24万吨,矿用链0.50万吨。上半年,生产船用链42633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14吨,增幅0.50%;生产系泊链14470吨,比去年同期增加6313吨,同比增幅77.39%;生产矿用链1573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573吨。上半年,总销售58713吨,同比去年减少3873吨,同比降幅6.19%,其中销售船用链及附件46186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107吨,同比降幅2.34%;销售系泊链11654吨,比去年同期减少3639吨,同比降幅23.79%;销售矿用链873吨。
【点评】亚星锚链是世界锚链行业专业化从事船用锚链、海洋系泊链和矿用链的生产企业,是我国船用锚链、海洋平台系泊链生产和高强度矿用链生产基地,生产的锚链及系泊链产品分别是维系船舶和海洋工程设施安全的重要装置,是海上系泊定位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为船舶、海洋工程行业的配套行业。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亚星锚链部分产品未能及时发货,收入因此下滑。
【海洋经济】中日国际轮渡签署192客位中日航线客滚船建造合同(2022-08-30)
8月30日,国资委网站讯,8月26日,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与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192客位中日航线客滚船建造合同”。192客位中日航线客滚船全长167米,船宽25米,总吨约2万吨,航速21海里,旅客定员192人,可装载集装箱334TEU(冷藏箱60TEU)。签约仪式上,双方表示将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以“安全环保,绿色发展,智能经济”为目标,共同助力中国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经贸合作稳定畅通,共同推动中日两国关系向更加友好的方向发展。
【点评】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5月30日,目前由中远海运集团下属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与日中国际轮渡株式会社各持50%股份。目前,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经营“新鉴真”“苏州号”两艘船舶,始终确保中日客货班轮的安全、快速、准点,牢固树立起中日“海运新干线”的品牌,为中日双方经贸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