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天海防务1100吨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平台下水(2023-05-29)
5月29日,国际风力发电网讯,5月19日,天海防务泰州基地1100吨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平台项目顺利下水,该项目计划于2023年8月底交付。该平台配置1100吨全回转绕桩起重机,主钩吊高甲板面上155米,能够满足大兆瓦风机安装高度的需求;配置液压双动环梁连续升降装置,以及DP1动力定位系统,平台就位及升降效率较高;桩腿长度105米,最大作业水深60米,大桩靴设计方案减小桩靴底面单位面积压力,降低插深,显著提升了平台不同海域作业适应能力和插拔桩效率。
【点评】近年来,天海防务先后承接了10余个风电安装平台项目,积累了风电安装平台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方面的经验,在业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100吨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平台,是泰州基地在一个月内下水的第二艘风电安装平台项目,标志着天海防务泰州基地向海工产品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为未来承接更多深远海大型风电安装平台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海洋经济】镇江船厂交付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海洋生态活鱼运输船(2023-05-23)
5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5月22日,由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为山东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建造的我国第一艘海洋生态活鱼运输船——“经海1号”渔业养殖运输船顺利交付。“经海1号”船总长62米,型宽10.5米,型深5米,设计吃水4.1米,主机功率1620千瓦,航速12节,最大卸鱼速率约250立方米每小时,满载活鱼运输量约60吨。该船是专为现代渔业海洋牧场深海网箱平台养殖活鱼运输需求而设计建造,安装国际先进的活鱼装卸装置,配备了水循环、二氧化碳去除、水温调节、水处理消毒、水质监控、自动清污等适用于活鱼养殖的环境控制维生系统,还可通过智能监测及控制系统,实施活鱼称重、计数等操作,实现对全船活鱼动态信息和数据的全程监控。
【点评】“经海1号”活鱼运输船是全国首艘养殖运输船获批准建的船只,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先进最智能的活鱼运输船,自动化程度高,运装效率超传统渔业运输5倍,先进性远超亚洲同类型船型。“经海1号”活鱼运输船的建成,将在实现深远海养殖“陆海联合”运输链路上发挥重要作用,对进一步加快现代海洋全产业链建设、实现海洋强国梦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海洋经济】马尾造船为海电运维建造多功能运维母船开工(2023-05-22)
5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5月17日,福建省马尾造船为福建海电运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多功能运维母船“海电运维701”号(MW913)正式开工。“海电运维701”号船总长94.9米,型宽22.8米,型深9米,设计航速≥12节,载缆量约2500吨,是一艘全钢质、双底双壳、长首楼、中部设风电运维设备、尾部设布缆作业甲板、主船体内设电动缆盘的多功能运维母船。该船具备自航能力,满足无限航区要求,采用综合电力驱动,配备全回转和隧道式推进器,设有四点锚泊定位系统,具备DP-2动力定位能力,具备长时间离岸作业能力。
【点评】“海电运维701”号是针对国内海上风场在恶劣海况下施工维护难、作业窗口期短而研发的新型装备,具备海缆抢修、风场内区间缆铺设、风场守护等多项功能,能够在恶劣海况下实现定点定向作业、灵活穿梭和物品定点转移等多项目标。此次项目开工,标志着海电运维立体式装备打造战略已搭建完成,将助推我国海上风电运维产业发展。
【海洋经济】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欧洲海上风电项目合同(2023-05-22)
5月22日,潇湘晨报讯,5月18日,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电缆”)发布《关于签订欧洲海上风电项目合同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东方电缆与ORSTED BALTICA 2 HOLDING SP.ZO.O.和PGE BALTICA 6 SP.ZO.O.的合资公司签署了《海上风电产品供货协议》。按照合同约定,东方电缆将作为供应商向Baltica 2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整个风场66kV海缆及配套附件,合同总金额近3.5亿元人民币,约占东方电缆202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70.09亿元)的5.0%。
【点评】该项目的获取实现东方电缆在欧洲市场岛际互联、风场送出和风机互联的海洋全场景的全覆盖,体现东方电缆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等方面获得欧洲主流风电开发商的认可,将对东方电缆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海洋经济】澳龙船艇交付广东虹茂航运首艘30米级风电运维船(2023-05-15)
5月15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江龙船艇子公司澳龙船艇承建的广东虹茂航运有限公司两艘30米钢铝复合风电运维船1号船交船。该船为双体、钢铝复合结构,总长30米,型宽9.8米,采用双机双桨推进,设计航速18节。该船借鉴了澳龙船艇过往风电运维船的设计、建造经验,并针对广东海域特点进行优化升级,可减少船体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具有良好的适航性、耐波性、快速性、操纵性和安全性,可大幅提高海上风电运维效率,为海上风电运维作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点评】澳龙船艇为我国铝合金船艇领域的领先品牌,依托丰富的铝合金船艇研发、设计与建造能力,加快布局以风电运维船为代表的特种应用场景高端船型,打造包括国内首艘CAT-SWATH双模式风电运维船在内的多艘高端化、专业化特种作业船艇。此次交付的是澳龙船艇承建的首艘钢铝复合风电运维船,未来将用于广东海上风电场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海洋经济】国家能源集团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启动(2023-05-15)
5月15日,中国电力网讯,近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江苏大型“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项目关键技术研究施工图设计工作正式启动。该项目位于江苏射阳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300兆瓦,安装67台单机容量4.5兆瓦的风电机组,占用海域面积约48平方千米。项目利用海上风电阵列间距空间打造海洋牧场,充分发挥海上风电绿色能源供给优势,实现深远海网箱的智能化设备配置,并在总体布置、主体平台结构、风电机组供电改造、动力设备等多方面进行内外部融合设计。
【点评】此次启动项目为国家能源集团首个“风渔融合”远海养殖示范项目,该项目将发挥集约用海、集中开发的优势,助力打造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及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等多业态耦合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为深远海养殖无人、少人值守运维模式探索新路径。
【海洋经济】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改装“Anna Nery”号FPSO产出首油(2023-05-15)
5月15日,国际船舶网讯,5月7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为马来西亚云升控股(YINSON)改装的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Anna Nery”号在巴西坎波斯盆地的Marlim油田产出了第一批石油。“Anna Nery”号船总长333米,型宽58米,型深32米,囊括修理、改装、系统升级及模块吊装集成等工程,涉及管件预制2500吨,钢结构14000吨,电缆拉放近940千米,以及包括管廊在内的36个模块的吊装集成,历时27个月,于2022年7月交付。“Anna Nery”号将停泊在水深927米的地方,并与32口油井相互连接,预计到2025年达到峰值产量。
【点评】FPSO为开发海洋石油的关键设备,是集生产处理、储存外输及生活、动力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海上生产设施,具有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水深范围广、储卸油能力大,及可转移、重复使用等优点,广泛适用于远离海岸的深海、浅海海域及边际油田的开发。近年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持续强化高端FPSO自主制造能力,2017年交付国内第一个FPSO EPC(总包)项目“希望六号”,2022年成功交付英国石油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FPSO项目N999 Tortue FPSO,先后为YINSON改装“YINSON HELANG”号和“Anna Nery”号两座FPSO,站稳国字号“第一阵营”。
【海洋经济】海油工程自主设计建造FPSO单点系统液滑环通过验收(2023-05-09)
5月9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由海油工程承建的“南海奋进”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液滑环顺利通过验收。这是我国首个自主设计建造的FPSO单点系统液滑环,对提升我国装备制造水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单点系泊系统是海洋工程领域的关键装备之一,液滑环作为其核心部件,主要用途是实现FPSO带载旋转状态下高压危险介质的输送。其中,旋转间隙的控制是液滑环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为破解这一“核心密码”,海油工程联合国内高校组织实施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率先在国内启动液滑环工程示范研究,从液滑环设计入手多次开展技术讨论及审查,优化设计、制造、测试方案,攻克旋转间隙控制、准静态密封设计、轴承选型、滑环本体高精度机加工等技术难题,较国外同类型产品提前四个月完成建造。为了充分验证液滑环性能状况,项目团队采用高于国际通用的测试标准开发了模拟“晃动+旋转”试验台,完成了气密、水压、带压旋转及晃动试验,全程无泄漏,获得了国内专家及法国船级社(BV)验船师的一致认可,为后续工程示范应用奠定基础。
【点评】“南海奋进”FPSO单点系泊系统液滑环自主设计建造是中国海油推进科技创新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项目的重点任务,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弥补我国在单点系泊系统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维服务等方面不足,提升我国单点技术整体实力。
【海洋经济】振华重工交付长飞海工两型海上风电施工船(2023-05-08)
5月8日,国际船舶网讯,4月26日,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振华重工”)为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长飞宝胜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长飞海工”)两型工程船舶项目交付仪式在江苏南通振华重装成功举办。“长胜5000”全回转起重船是一艘集海上风电打桩和海洋结构物吊运安装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起重船,型长182米,型宽49米,型深15米,主起重机起重能力4000吨(全回转3000吨)。该船配有1000吨的副钩,可进行海洋工程相关桩基础沉桩作业及导管架、升压站、大型组块等吊装施工;配有8点锚泊定位系统,入级中国船级社(CCS),可满足无限航区拖航调遣。“长胜1200”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是一座集“运输、定位、安装、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上施工平台,长105米,型宽40.8米,型深7.5米,住舱80人,作业水深50米,船艏艉分别配备2套1800kw和2套1000kw全回转推进器,具有DP1动力定位功能,可实现风场内自主航行。
【点评】“长胜5000”全回转起重船及“长胜1200”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从船体设计、核心设备自产到全船建造调试均由振华重工自主完成,展现了振华重工高水准的海工设计建造水平和一体化服务能力。此次交付的两型工程船舶是长飞海工为探索海洋绿能、投身海洋事业而打造的大型海上风电施工装备,将为促进海上新能源事业可持续发展、双碳目标实现做出贡献。
【海洋经济】中国中车获首个海上风电批量项目订单(2023-05-08)
5月8日,湖南日报讯,近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洲所”)成功中标国家电投山东海卫半岛南U1场址二期海上风电项目标段一,中标容量229.5MW,共27台8.5MWD230机组,订单总额7.57亿元。此次中标的8.5MWD230海上机组,采用区域定制化叶片设计、轻量化的半直驱结构、高容错性的电气系统、箱变顶置、集成式吊装、智慧运维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和成本最优设计理念,既有优良的气动性能,又具有高可靠性和性价比,以及良好的可维护性。机组叶轮直径达到230米,扫风面积约4.15万平方米,相当于约5.8个标准足球场。根据评估,叶片发电性能在国内外100米以上叶片中处于优等水平。据测算,在额定风速下,该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18千瓦时,单台每年可输出约260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按照普通家庭正常用电,此次中标的项目每年发电7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满足约36万户的用电需求,可减少20.5万吨的燃煤消耗,减少5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点评】中车株洲所是中国中车核心子企业,是最早进入风电行业的企业之一。此次项目中标,标志着中国中车风电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达成了新的里程碑,开启了海陆并进的新征程。
【海洋经济】海油工程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净利润大增279.56%(2023-05-05)
5月5日,南早网讯,4月28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股票代码600583)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海油工程实现营业收入63.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6.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79.56%。市场开发方面,一季度,海油工程新签合同58.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66%,其中国内52.04亿元,海外6.67亿元。传统油气领域订单继续保持稳定,新签重点合同为绥中-锦州油田群岸电项目、流花11-1油田在役设施废弃处置项目、渤中19-6气田13-2区块5井区EPC项目等。工作量完成方面,一季度,海油工程共运行规模以上项目67个,其中3个项目完工。完成了7座导管架和1座组块的陆上建造、1座组块的海上安装、223公里海底管线铺设。建造业务完成钢材加工量12.01万结构吨,较上年同期8.35万结构吨增长44%;安装等海上作业投入0.62万船天,较上年同期0.50万船天增长24%。
【点评】2023年第一季度,海油工程项目获取能力持续提升,工作量持续处于高位,生产经营形势平稳向好。经营业绩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现双增长,支撑2023年全年业绩表现。
【海洋经济】海荃游艇进军海上风电运维服务市场(2023-05-05)
5月5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由湖南海荃游艇有限公司(简称“海荃游艇”)承建的35米海上风电船运维船“海鑫运维101”安全顺利抵达阳江港。该船是海荃游艇承建的首艘钢铝复合风电运维船,将服务于广东汕头、阳江、湛江等近海海域,用于海上风电场运维服务。该船总长35米,型宽8.5米,采用双机、双桨、双舵螺旋桨推进方式,2台主机功率396千瓦,设计时速可达15节,具备良好的操作性、稳性、舒适性及安全性等优越性能。此外,该船突破常规双体船设计,采用穿浪首(带消波鳍)、前倾式首柱、弧形巡洋舰艉,并设有流线型尾鳍,提高了船舶的快速性,从源头上实现了减小主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率,保证营运利润。并进一步通过重量控制、型线优化、螺旋桨优化匹配等综合措施来降低总功率,提高转化率。在年营运成本、造船回本周期两项关键指标上大幅领先于市场同类船型,具有优良的经济性。
【点评】海荃游艇是沅江市船舶产业制造园中一家专门从事新能源船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专业船艇制造企业。当前,我国海上风电市场蓬勃发展,此次“海鑫运维101”的成功建造,为海荃游艇后续风电运维船舶的设计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海洋经济】北部湾港集团成功发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概念公司债券(2023-05-04)
5月4日,证券市场周刊讯,4月25日,北部湾港集团精心制定发行策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西部陆海新通道)(第一期),发行规模2亿元,期限2年,票面利率4.30%,创广西区域同期限同品种公司债券历史最低利率,本期债券是全国首单西部陆海新通道概念公司债券。北部湾港集团是广西政府直属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于2007年2月整合沿海防城港、钦州、北海三市所属的公共码头资产成立,是广西沿海唯一的公共码头投资运营商。经过16年的发展壮大,北部湾港集团围绕港口核心主业,通过培育临港产业,形成港口、物流、工贸、能源、文旅、建设、船闸、金融服务、海外投资九大业务板块,成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主力军,以及打造广西“向海经济”的排头兵。
【点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把在新征程上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到新高度。北部湾港集团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海铁联运规模和运营能力。
【海洋经济】海油发展第二座海上移动式自安装井口平台“海洋石油165”即将完...(2023-04-24)
4月24日,国资委网站讯,4月12日,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分公司(简称“海油发展采油公司”)研发并投资建造的“海洋石油165”在山东龙口陆地建造完工并成功装船,开始运往南海海域进行安装。“海洋石油165”平台型长57米、型宽44米、型深5.5米,甲板面积近似于6个标准篮球场,可在45米内水深海域作业。平台重约6525吨,每根桩腿长82米,具有油气计量外输、海水处理及回注、井口支持等功能,并能搭载修井模块进行修井作业。“海洋石油165”平台将航行1592海里,计划于4月25日在我国南海西部海域完成站桩,助力油田增储上产。
【点评】“海洋石油165”平台是海油发展采油公司继“海洋石油161”“海洋石油162”“海洋石油163”之后研发的针对特定边际油田开发的新型可移动井口平台。相对于传统边际油田开发使用的“导管架井口平台+采油平台”模式,该平台因自带井口平台,降低了投资,而且拥有可升降、可移动、可重复利用等优势,可应用于多个油田,进一步降低了开发成本。该平台的建成投用将促进“距离在生产油田较近、储量较小、开发年限较短的小型或边际油气田”的经济有效开发。该型平台的批量推广,有望激活我国数十个海上经济性相对较差的边际油田,全力推动海上边际油田规模效益开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海洋经济】北方造船交付烟台首艘自建活鱼养殖运输船“经海2号”(2023-04-24)
4月24日,国际船舶网讯,4月21日,由烟台北方造船有限公司承揽,山东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具体建造的“经海2号”活鱼养殖运输船正式交付经海渔业。这是烟台市建造的第一艘活鱼养殖运输船,将有效解决烟台市深海养殖在活鱼转运、转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发展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经海2号”活鱼养殖运输船长34米,宽6.6米,共5个活鱼运输舱,航速达到12节,比此前提高50%。对于经海渔业来说,“经海2号”活鱼养殖运输船的投用,将极大提高物流效率,该船一次可运输两万斤活鱼,只需5个小时便可到达码头,快速进入市场。
【点评】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工装备制造业优势,烟台现代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牧场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经海”系列等一大批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体示范工程投入运营。“经海2号”活鱼运输船的投产使用,标志着经海渔业从深海到餐桌最重要的一环被彻底打通,为老百姓吃到新鲜的、安全的、营养的深海美味,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海洋经济】永福股份与荷兰Maridea公司合作研发深远海海上风电技术(2023-04-24)
4月24日,经济参考网讯,4月18日,中荷深远海海上风电研讨会暨永福股份与荷兰Maridea公司合作签约仪式在福州举行。会上,永福股份与荷兰Maridea公司签约,将共同研发适合中国深远海环境条件的大容量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打造安全可靠、高性能、低成本、利于大规模建造安装的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基础解决方案。荷兰Maridea公司是一家拥有大量的海洋工程经验,可为漂浮式和固定式基础提供优质咨询服务的工程技术公司。永福股份十分重视海上风电技术研发和储备,其提供技术服务的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合计超过5500MW,共获得海上风电专利60余项,主编或参编10余项国家、能源行业海上风电标准,技术研发成果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殊荣。
【点评】相较于近海,深远海域风资源条件更优、开发潜力更大、限制因素更少,是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的方向。开发深远海风电资源面临多方面挑战,在设备升级、基础结构优化、制造安装水平提升、建造成本控制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本次合作标志着永福股份正式吹响深远海海上风电技术研发、储备及应用的号角,携手优质合作伙伴,为深远海风电开发提供全球领先的优质解决方案。
【海洋经济】明阳智能“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装备开工建造(2023-04-17)
4月17日,船海装备网讯,4月12日,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发设计的“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装备在浙江舟山正式开工建造,标志着明阳智能在海洋综合能源立体开发方向又迈出坚实一步。“导管架风机+网箱”融合一体化装备以风机导管架为支撑平台,配置高性能网衣系统及智能化养殖系统,形成集海上风力发电、深远海养殖于一体的“风渔”融合智能化装备,可有效提高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化开发水平,降低资源开发成本,提高项目整体收益。其养殖水体约为5000立方米,可养鱼约15万尾。该装备将于2023年下半年在离岸69公里、水深48米的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内安装投运。
【点评】2022年初,由明阳智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广东阳江沙扒海域成功收鱼,此举标志着海上风电与渔业养殖结合的可行性。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牧场、海水制氢、海洋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将是未来海洋经济开发的主要趋势之一,“导管架风机+网箱”装备的标杆示范,将为深远海资源综合开发提供新途径。
【海洋经济】广船国际建造首艘全球最大豪华客滚船正式启航(2023-04-17)
4月17日,国际船舶网讯,4月14日,由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联合中船贸易为意大利MOBY Line航运公司建造的2500客/3800米车道豪华客滚船“MOBY FANTASY”号轮在广州南沙龙穴岛启航。“MOBY FANTASY”号船长237米,型宽33米,服务航速约23.5节,共有13层甲板,533间客房,能搭载2500名乘客和近800辆汽车。船上上层建筑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其中供游客休闲的各类餐厅和休闲娱乐场所面积达到约6700平方米,内装媲美豪华邮轮,相当于一座漂浮在海上的“五星级酒店”。该船严格按照绿色环保和高效运营的理念进行设计,堪称“绿色船舶”中的典范。该船超过70000总吨,是目前建成的全球最大吨位的豪华客滚船,交付后将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热那亚、奥尔比亚以及里窝那之间的航线运营。
【点评】广船国际在豪华客滚船设计及建造领域先后攻克了重量重心控制技术、振动噪音控制技术、安全返港技术和上建暖区涂装工艺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客滚船设计核心专利,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获得了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推动国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条。广船国际在豪华客滚船建造领域已经深耕20余年,目前,广船国际豪华客滚船产品交付纪录中国第一、手持订单世界第一。
【海洋经济】渤海油田首季主要生产经营指标箭头向上,新井产能建设创历史最好...(2023-04-17)
4月17日,天津北方网讯,4月13日,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对外公布,2023年一季度,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实现生产经营开门红。油气勘探再获新突破,一季度,渤海油田坚定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信心,深化地质认识和技术创新,不断加快领域性勘探项目的勘探力度和评价节奏,在“油田周边找油田”实现新突破。产能建设按下“加速键”,渤海油田着力加快产能建设项目实施,增强端牢能源饭碗的底气。一季度,新井产能建设继2021年后再创历史“最好开局”,阶段投产井数创历史峰值,一批油气开发项目如期建成投产。油气生产实现双超产,渤海油田以稳住老油田、加快新油田、突破“低边稠”为主要方向,加强组织调度、优化生产运行、强化现场管理、完善保障措施,全面提升了油气生产能力,原油日产始终保持9万吨高位运行。此外,渤海油田还以“减污节能降碳协调一体推进”为主要思路,做好绿电采购消纳、海上火炬气回收利用,建设终端处理厂光伏发电及零碳智慧园区等项目。
【点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渤海油田聚焦世界一流油田建设目标,全面开创油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一年。一季度,渤海油田油气勘探多点开花、新井产能建设创历史最好开局、油气产量超计划运行,全方位提升油气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主要生产经营指标箭头向上。
【海洋经济】招商工业海门基地建造新一代风电安装平台船开工(2023-04-11)
4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4月10日,招商工业海门基地举行新一代风电安装平台船项目CMHI-286开工仪式。2022年12月22日,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与中铁大桥局集团在武汉签订了1艘“CM-WTI1600-XL”型的序列船2000吨风电安装平台船设计、建造合同。该船完全由招商工业集团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主要针对水深不大于70米海上风电施工,具有较高的作业功效。该船作业水深达70米,为全球最大作业水深,配备1600T吊机,主要用于20MW及以下风机整体部件吊装,25MW风机散件吊装,近海航行,无限航区调遣,挂中国国旗,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交付投入运营。
【点评】该船建成后,将是我国首个实现将15MW/16MW和20W海上风电机组从码头基地到施工现场一体化运输和安装的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