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举行浮式生产平台主船体铺龙骨仪式(2023-07-10)
7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7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举行了浮式生产平台主船体(N1048HU)铺龙骨仪式。N1048HULL项目为半潜浮式生产单元(FPU),N1048HU与南通中远海运船务临近完工的N1048LQ,是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与世界一流油气公司Woodside及油气工程总包商McDermott的首次合作。项目建成后将服役于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线约220公里海域Scarborough气田,该气田天然气储量约为8~10万亿立方英尺,最终业主是澳大利亚Woodside,同时Woodside也是该气田的运营方。
【点评】此次N1048HU坞内铺龙骨,标志着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在高端油气平台建造领域迈进坚实的一步。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集团与益海嘉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3-07-10)
7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4日,新加坡丰益国际董事局主席郭孔丰一行到访中远海运集团,并与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万敏共同见证《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为进一步发挥双方业务优势,增强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双方达成此次战略合作协议,将本着“互惠互利、战略联盟、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在粮食供应链、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全程物流供应链、数字化、船舶修理和建造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点评】益海嘉里与中远海运在各自领域均拥有重要实力和影响力,双方产业链联系紧密,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具有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预计未来,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不断提升。
【海洋经济】远海汽车船“中远盛世”轮“开启中国-欧洲”班轮航线首航(2023-07-10)
7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8日,远海汽车船运营“中远盛世”轮顺利靠泊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14号泊位,码头堆场整齐停放2561台商品车等待装船,即将开启“中国-欧洲”班轮航线首航之旅。这是继2022年11月开通“中国-波斯湾”班轮航线后,远海汽车船公司开辟的第二条国际班轮运输航线。本次“中远盛世”轮欧洲班轮航线首航在厦门远海码头装载的2561辆新型汽车,主要车型包括新能源车、乘用轿车、SUV等,其中新能源汽车达到1818辆。该航次从厦门港出发,途经中国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抵达欧洲英国、比利时、德国三国,航线航程约9900海里,预计航行时间30天。
【点评】远海汽车船是由中远海运特运、上港物流和上汽安吉物流共同出资设立的专业汽车船国际运输企业,该公司在汽车船国际运输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专业技术。为保障汽车出口运力需求,自2022年开始,远海汽车船陆续订造7000~8600车位的LNG双燃料汽车船,截至目前已订造了24艘船舶,其中12艘由福建船政承建,厦船重工和马尾造船厂分别承建9艘和3艘。新造船将于2026年底前陆续交付,届时船队规模将达30艘,可实现中国商品车出口承运量每年70万台以上,将大大缓解我国商品车出口舱位紧张的瓶颈。
【海洋经济】中海油服自研饱和度测井仪海上应用首战告捷(2023-07-03)
7月3日,天津北方网讯,近日,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饱和度测井仪(简称"SMRT")在渤海油田完成套后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作业,标志着该项技术首次海上应用成功。SMRT是中海油服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饱和度测井装备,它可以通过碳氧比测井、中子寿命测井、氧活化测井等多种工作模式获取地层中氢、硅、碳、氧等元素的计数率,用来评价目的层位油气动用情况及剩余油气潜力,为后续油田开发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有效实现油气田高效开发和增产稳产。
【点评】相比第一代产品,第二代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探头、中子发生器等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采用三个更高性能的高速伽马探头,自主开发配套高速采集电路,让数据采集效率提升50%以上。此次SMRT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中海油服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预计未来,中海油服将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加快新技术成功系列化、产业化、规模化应用进程,持续助力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增产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海洋经济】中海油服数字岩心技术取得新进展(2023-07-03)
7月3日,天津北方网讯,近日,中海油服国际科技合作资助项目《中国海油-阿伯丁大学数字岩心Sponsor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中海油服跨尺度数字岩心相关技术体系搭建迈出关键一步,丰富了地质油藏微观尺度研究手段,为油田开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随着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逐步向低渗透、致密、页岩等复杂储层转移,取心、驱替困难及以微观物理属性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储层逐渐增加,对数字岩心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数字岩心技术利用二维扫描电镜或三维CT扫描获取真实的岩心图像,通过构建三维数据体,提取孔隙网络模型,再经数值模拟软件对储层微观孔隙和裂缝结构、渗流特征、储层参数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相较于传统实验方法,数字岩心技术具备高效快速、直观灵活、可重复利用等优势。
【点评】2020年,中海油服联合集团公司多家单位共同申请了英国阿伯丁大学Sponsor项目。经过三年的技术交流与自主研究,实现了数字岩心技术从岩心尺度向油藏尺度的升级,形成了基于多尺度扫描成像、多尺度孔隙网络二维建模、跨尺度数字岩心整合的创新性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中海油服利用数字岩心技术开展渤海油田热采微观渗流机理研究,为渤海厚层稠油油藏热采吞吐后接替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海洋经济】中集来福士为中国铁建建造2000吨风电安装船开工(2023-07-03)
7月3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27日,中集来福士海阳基地举行中国铁建自航自升式2000吨风电安装船(H606)铺龙骨四方见证仪式。该2000吨风电安装船是深远海风电施工装备利器,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第四代风电安装船。该船船长136米、船宽53米,主要由船体、4套桁架式桩腿(含桩靴)、4套齿轮齿条式升降系统等组成。该船采用流线型船艏,方型艉部,全焊接钢质船体,中部双层底的船型,全电力驱动,具有DP-2级动力定位能力,甲板作业面积约5000平方米。
【点评】该2000吨风电安装船建成后可广泛适用于水深80米以下海上风电施工,具备15至20兆瓦不同机型海上风机安装作业能力,将推进中国铁建新能源业务发展,对我国海上风电加快向深远海迈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经济】中集太平洋海工顺利承接国外漂浮式海上风电基础结构项目(2023-06-26)
6月26日,中国水运报讯,近日,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太平洋海工”)与法国EOLINK S.A.S公司正式签订5MW海上漂浮式风电项目合同,此订单是国内首次承接海外的海上漂浮式风电项目。5MW漂浮式海上风电结构样机长52米,宽52米,风机高度94米,总重约2000吨。该项目设计轻巧灵便,用一组薄的异形臂取代塔筒,从而减少30%以上的用钢量,减轻重量并大幅降低成本。该项目计划将于2024年对风电场进行最终调试,并在法国SEM-REV试验场正式投入使用。
【点评】Eolink公司成立于2016年,现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家在漂浮式风力涡轮机上实现5MW电力的公司。此次样机基础结构合同的签署,标志中集太平洋海工与Eolink公司在海上漂浮式风电技术领域的合作,迈出了进军“深海时代”的关键一步。预计未来,双方将携手推动漂浮式技术发展创新,探索互利共赢与可持续的合作模式,深化中法海上风电合作,助力全球能源零碳转型。
【海洋经济】广船国际开建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2023-06-26)
6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25日,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开工建造。该船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出资建造,是一艘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的新型多功能科考船舶。该船设计船长约103米,设计吃水排水量约9200吨,最大航速16节,可艏艉双向破冰,冰区加强达到PC4级,续航力15000海里,可载员80人,预计将在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业。
【点评】广船国际在科学考察船和极地破冰船建造领域有着丰富的建造经验。未来,该船将成为我国多体系融合、多学科交叉、协同行动创新的开放共享型海上平台,对加强我国在全球深海深渊,包括两极海域的实质性存在和载人/无人深潜作业,提升我国深海考古作业能力,实现全球深海的全域进入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经济】海油工程深圳子公司拟投资4.89亿元建造一艘多功能海洋工程船(2023-06-26)
6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20日,海油工程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子公司”)拟建造一艘多功能海洋工程船,项目总投资(含增值税)估算为4.89亿元,项目全部投资为深圳子公司自有资金。该船计划2025年12月交付使用,主要用于中国渤海,兼顾东海、南海,主要功能定位包括水下结构物和柔性管线安装/维修、水下脐带缆和电缆铺设/维修、平台维修改造相关吊装支持、挖沟作业、潜水支持、ROV支持等。
【点评】该多功能海洋工程船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提升海油工程深圳子公司水下工程及在役设施服务能力,缓解渤海地区船舶资源缺口、降低外部装备依赖程度,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海洋经济】中国能建勘察设计的国内首台12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安装成功(2023-06-20)
6月20日,国资委网站讯,近日,中国能建广东院勘察设计的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项目顺利完成国内首台12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安装,标志着项目拉开了风电机组批量安装的序幕。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沙扒镇附近海域,场址水深45米~48米,离岸最近距离约62公里,是目前国内在建风场中施工水域最深、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00兆瓦,拟安装44台海上风电机组,其中,11兆瓦机组25台、12兆瓦机组18台、16.6兆瓦机组1台。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18.3亿千瓦时,对促进广东省深远海风电场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此次安装的机组风机叶片单片长达111.5米,在额定风速下,该机组叶轮转动一圈可发电25度,单机每年可发电4500万度,满足2.3万个家庭一年用电需求。此外,中国能建广东院项目团队还创新性提出了海上风机导管架基础与海洋牧场融合设计方案,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未来将实现风场“上部发电、下部养鱼”的一体化开发模式,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海洋经济】厦船重工顺利滚装发运明阳青洲四海上升压站(2023-06-19)
6月19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16日,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项目海上升压站上部模块运输船在厦门海事局VTS中心、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引航站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厦船重工2#码头顺利启航,前往广东省阳江市明阳青洲四海上风电场。前期,上部模块已于6月9日在厦船重工顺利滚装上船并完成落驳。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发电量约18.3亿千瓦时,在火电机组同等条件下能够节约57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4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1万吨。
【点评】明阳青洲四海上升压站是厦船重工与永福设计院共同承接的首个广东海上升压站,明阳青洲四海上升压站上部模块滚装出运的顺利完成,展现了厦船重工的钢结构专业水平,体现了厦船重工在海上风电大型钢结构模块生产建造和滚装发运方面的技术更加成熟。
【海洋经济】海油发展投资建造的我国首艘全新智能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交付(2023-06-19)
6月19日,新华财经讯,6月16日,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发展”)投资建造的全新智能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23”在江苏南通完成陆地建造并交付。FPSO是开采海洋油气资源的高端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可实现海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加工、储存、外输、发电,被称为“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3”是一艘10万载重吨级的船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船长241.5米,型宽45.2米,型深25.4米,其系泊中心水深大约236米,甲板面积相当于1.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点评】“海洋石油123”与常规FPSO主要差异在于智能化程度高,是目前我国首艘应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全新FPSO。“海洋石油123”的成功交付,标志着中国海油加快推进海上智能油田建设取得新进展,对于实现我国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我国能源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经济】九洲控股集团与格力集团九洲浮岛海上旅游主平台项目正式签约(2023-06-12)
6月12日,同花顺财经讯,6月9日,九洲控股集团旗下九控海岛公司与格力集团旗下格盛科技公司正式签订《九洲浮岛海上旅游项目主平台项目合同》,携手共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九洲控股集团表示,近年来,公司依托自身在港口码头、海上客运、水上运动、海岛开发、旅游运营、投资建设等方面的资源及产业优势,进一步深耕海洋经济,积极布局大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浮岛渔旅融合等海洋新兴产业,不断构建“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洋渔业”为核心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已经逐渐发展为一家文旅、海洋、康养等多元产业融合的综合性国企,形成了九洲特有的海洋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格力集团表示,未来将与九洲控股集团聚焦“旅游+产业”强强联合,在持续带动海洋产业渔旅融合、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牧场等方面寻求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共同助力珠海加快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点评】九洲浮岛海上旅游项目位于珠海市桂山镇三角岛西侧,规划使用海域面积50公顷,秉承“生态渔旅、科技引领、融合发展”的开发理念,规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渔旅融合示范性项目,该项目已被列入《“十四五”期间珠海市海岛旅游发展工作方案》中投资类重点项目。九洲控股集团计划于2023年9月底前,实现第一批副平台示范点投入试运营。
【海洋经济】马尾造船中标风电运维母船“海峰3001”改造项目(2023-06-12)
6月12日,龙船风电网讯,6月7日,福建船政旗下马尾造船修船事业部顺利中标中交海峰风电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风电运维母船“海峰3001”改造项目。该船原为福宁重工建造的75米近海供应船,应业主要求改装为风电运维母船,主要任务为安装波浪补偿栈桥和海缆修复设备带来的船舶结构、电气、轮机及舾装等修改项目。
【点评】“海峰3001”改造项目是马尾造船修船事业部继改造“海天”号之后承修的第二艘改造船,单船项目产值达到4500万,突破修船事业部历史新高。
【海洋经济】中集来福士完成收购扬州中电正式更名中集中电(2023-06-12)
6月12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6日,扬州中电制氢设备有限公司(简称“扬州中电”)正式更名为中集中电(扬州)制氢设备有限公司(简称“中集中电”),至此中集来福士完成对扬州中电全资收购的所有操作环节,更名后的新版营业执照已颁发。目前,中集中电正在抓紧生产多个500标方电解水制氢装备、CIMC-GH2千方槽系列产品及其他相关装备。未来,中集集电将围绕“一体两翼一园”全新业务战略布局,快速构建高质量、标准化、短交期的碱性电解槽规模化交付能力,在绿氢装备领域长足发展。
【点评】中集集电于2022年10月正式成立,是中集海工板块旗下唯一专注绿氢装备领域的专业品牌,2022年11月完成对扬州中电的全资收购,并在扬州投产碱性电解槽产能1GW,预留产能至2.5GW,并同步在深圳设立先进绿氢研究院。2023年4月,中集中电正式投运绿氢装备及材料检测中心,并与供应链关键合作伙伴达成深度紧密合作,中集绿氢装备产业园初具规模。
【海洋经济】深圳市首家海洋资源交易机构在盐田揭牌(2023-06-05)
6月5日,深圳特区报讯,5月31日,盐田区人民政府与深圳交易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暨深圳海洋资源交易有限公司(简称“海交公司”)揭牌仪式在盐田区政府举行。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公共资源交易、产权、资产交易、综合性咨询、绿色低碳、海洋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探索形成要素资源交易领域政企合作的盐田模式,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海交公司成立初期主要开展以海域和海岛使用权、海洋船舶、海洋碳汇、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涉海资源为基础的咨询服务、招标采购、产权交易、投融资服务的全链条业务。同时,将通过构建高效便捷全线上交易系统、提供灵活多样全品类交易服务以及运用业务技术双创新等信息技术,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海洋产业发展。
【点评】海交公司于2023年1月5日成立,由盐田区人民政府和深圳交易集团联合设立,为深圳市首家海洋资源交易机构,旨在通过建设海洋产权交易平台和涉海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实现海洋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海洋经济】獐子岛与大连海洋大学达成合作框架协议(2023-06-05)
6月5日,上海证券报讯,5月30日,獐子岛与大连海洋大学召开战略合作会议,正式签订《獐子岛集团与大连海洋大学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将紧密围绕海洋牧场建设、人才培养等开展科技合作,通过研发合作,创新研发成果和专利技术。会上,大连海洋大学书记姚杰和獐子岛董事长李卫国还为双方此次共同成立的“大连海洋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獐子岛分院”揭牌。双方还依托此平台,启动了“獐子岛水动力模型及虾夷扇贝预警预报、海珍品及海藻苗种培育、蓝碳产品核算”等校企合作项目。
【点评】獐子岛于2022年正式成为大连市国有控股企业,国资入主以来,獐子岛持续经营能力不断改善,2023年5月已撤销其他风险警示,企业经营稳步向好。此次獐子岛与大连海洋大学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将推动双方在育种育苗、海水养殖、养殖装备等方面进一步合作,推动大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特运中标迄今为止最大海上平台运输+DP浮托安装合同(2023-06-05)
6月5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远海运特运成功获得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海上平台运输+DP浮托安装合同。根据合同要求,中远海运特运将投入两艘带动力定位的半潜船为沙特阿美公司的Marjan PK1(马赞)项目提供海上平台的运输+安装服务,其中包括一艘为该项目量身定制的65000载重吨新造半潜船。两艘船舶将通过DP动力定位安装共计6个海上平台,其中最重海上平台达24000吨。这些平台将分别在印度尼西亚、中国、阿联酋等地制造,并于2024年在沙特阿拉伯Marjan油田进行海上安装。
【点评】中远海运特运此次成功获得该重大运输+安装项目合同,是基于客户及业界对该公司作为海上平台整体式安装领域主导者地位的认可。迄今为止,中远海运特运已经成功执行18个海上平台浮托安装项目,其中2018年及2019年曾两次为沙特阿美公司的Hasbah项目提供运输+安装服务。
【海洋经济】大船集团交付“Bacalhau”号FPSO(2023-05-29)
5月29日,国际船舶网讯,5月26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三井海洋开发公司(MODEC)联合开发和设计的全球首艘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Bacalhau”号正式交付,实现了我国造船业FPSO领域的重大突破。“Bacalhau”号的物量规模和尺度参数均创世界之最,总长364米,型宽64米,型深33米,设计吃水22.65米,排水量46万余吨,甲板面积达17400平方米,相当于三个标准足球场,入级DNV,悬挂巴哈马旗。该FPSO每天可处理原油22万桶,相当于占地10平方公里的陆地油气加工厂,共有22个货油舱,满载储油量为200万桶,采用艏艉双外输输油的作业模式,方式灵活,可满足不同的作业需求。
【点评】“Bacalhau”号是大船集团建造的第七艘FPSO,是大船集团与世界知名FPSO承揽工程公司MODEC及世界知名石油公司挪威国油(Equinor)的首次合作。该FPSO是世界上首个应用DNV船级社最新规范设计的超大型海工项目,能满足巴西、西非、澳大利亚等地区的特殊海洋环境条件,适用于全球多个海域的油气开发作业,还可大幅降低业主运营成本。该FPSO将作业于巴西圣保罗州外海桑托斯盆地,是目前巴西水域产能和储量最大的FPSO。
【海洋经济】外高桥造船“投资”成山东海运二股东(2023-05-29)
5月29日,国际船舶网讯,5月26日,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对外投资的公告》。公告显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简称“外高桥造船”)与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海洋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山东海运股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运股份”)拟签署《有关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认购协议》,海运股份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增发股份2983059392股,其中,外高桥造船以人民币470000万元认购2124299870股,出资资金来自于海工平台债权;山东海洋集团以人民币190000万元认购858759522股。本次投资前,山东海洋集团持有海运股份48.53%股权,为其控股股东。本次投资后,山东海洋集团持有海运股份38.83%股权,仍为其控股股东,外高桥造船持有海运股份34.97%股权,为其第二大股东。
【点评】通过本次投资,外高桥造船实现将存在回收风险的债权转为对海运股份的股权投资,有利于提升外高桥造船的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降低坏账风险。本次投资完成后,外高桥造船的产业布局将进一步拓宽,有利于提升外高桥造船的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