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中海油联手明阳智能,10亿注册资本进军海上风电(2025-09-15)
9月15日,预见能源讯,近日,中海油(东方)能源有限公司在海南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由中海油(海南)新能源有限公司持股55%,明阳智能持股45%。该公司定位于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平台,经营范围涵盖发电、输配电、风力与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电场建设与运维等多个领域,标志着中国海上油气龙头与风电装备龙头的战略合作进入实质阶段。今年6月,中海油集团与明阳集团已签署深化合作协议,明确在深远海风电、海外项目、施工运维等方面协同推进。双方此前已合作建设“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项目——我国首个“双百”深远海风电场,应用明阳MySE7.25-158抗台风机组,实现风电与油田群电网融合。当前,中海油正推进海南CZ7项目,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预计2026年具备送电条件。此次合资公司将依托中海油的海上开发经验与明阳智能的风机制造优势,推动我国深远海风电技术商业化与规模化发展。
【点评】中海油与明阳智能的联合标志着我国能源体系从“油气主导”向“油风并举”的战略转型加速。该合作不仅强化了中国在深远海风电装备与运维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为海上油气设施与风电融合开发提供新范式。海南作为南海能源转型前沿阵地,将在这一模式中率先形成“勘探—发电—储能—运维”一体化生态。
【海洋经济】豪掷29亿元投建8艘船,宁波远洋披露出海新计划(2025-09-15)
9月15日,中国宁波网讯,近日,宁波远洋宣布将投资约29亿元人民币,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宁波远洋(新加坡)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两家境外企业,分别负责建设运营8艘新型集装箱船。其中,宁波远洋(新加坡)经航有限公司将投建4艘2700TEU集装箱船(投资额约11.94亿元),宁波远洋(新加坡)纬航有限公司将投建4艘4300TEU集装箱船(投资额约17亿元)。新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建造,计划于2027—2029年陆续交付。值得一提的是,4300TEU船型交付后将成为宁波远洋船队中最大吨位船舶。宁波远洋自1992年成立以来,已发展为浙江省最大的集装箱班轮公司,现有船舶108艘,总运力168.7万载重吨、9.4万标准箱。此次出海布局以新加坡为战略枢纽,旨在借助该地航运、金融及人才资源,强化公司在国际航运市场的布局与全球协同能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拓展“一带一路”及非洲航线,完成散货运输量1458万吨,同比增长4.3%;并推动“内贸转外贸”船舶改造,积极开通西非与东南亚新航线。此外,公司加速绿色航运转型,已交付4艘绿色智能船舶,在建2艘740TEU纯电动集装箱船,绿色节能船舶占自有船队近50%。
【点评】宁波远洋的“新加坡出海计划”凸显了我国地方航运企业在全球航运体系中由“区域型运营商”向“国际综合航运集团”转型的趋势。通过境外公司架构与本土造船协同,公司实现了产业链前后端的联动优化,既提升了运力结构与船队规模,也强化了与国际航运枢纽的对接能力。其在绿色船舶与智能航运方面的持续投入,契合国际海事组织(IMO)碳减排新规,有助于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
【海洋经济】青岛港与华光自然电力合作开发岸电及船舶充电项目(2025-09-12)
9月12日,青岛财经网讯,9月9日,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港)与华光自然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在岸电系统与电动船舶充电网络建设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双方将整合各自的技术、港口运营与能源管理优势,建立覆盖全球主要航线的一体化岸电服务网络,为国际航运客户提供环保、高效的岸电与充电解决方案。该项目旨在减少船舶靠港期间的燃油消耗与碳排放,助力全球航运业实现低碳转型。根据协议,青岛港将负责岸电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实施,提供其在项目设计、建设与运营方面的经验;华光自然电力则将利用其在可再生能源及国际电力网络方面的资源,协助青岛港拓展香港、欧洲、北美等地区的岸电合作项目。双方还将在技术标准、投融资模式、人员培训与国际认证等领域开展协同。此次合作标志着青岛港在绿色港口与低碳航运布局上的国际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也为我国港口能源结构优化与全球航运脱碳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路径。
【点评】青岛港与华光自然电力的合作,体现了我国港口企业正由“能源消费型”向“能源管理型”转型的战略趋势。岸电与船舶充电系统是实现港航业碳中和的关键环节,其推广不仅能减少靠港燃油排放、改善沿海空气质量,也有助于推动港口智能电网与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此次合作将促进中国港口与国际绿色航运标准的接轨,强化青岛港在全球供应链脱碳中的枢纽地位。
【海洋经济】瞄准高端海工市场,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扩建产能(2025-09-12)
9月12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在江苏启东正式启动舾装码头改扩建工程,标志着企业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全球绿色船舶市场布局上迈出关键一步。该项目计划建设一个30万吨级舾装泊位,总长440米(其中新建220米、改造220米),并配套建设独立墩台、引桥及变电所平台等设施,预计于2026年4月底竣工。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公司在大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舾装、停泊与运维领域的综合产能,进一步优化岸线资源配置,增强承接高端海工项目的硬件能力。启东中远海运海工隶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唯一专注海洋工程装备与模块制造的企业。此次扩建项目契合全球船舶工业绿色转型趋势,将助力公司满足LNG、海上风电、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等新型清洁能源装备需求。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是产能扩张,更是启东中远海运海工迈向智能制造、高端集成与国际化运营的战略部署,旨在巩固其在国际海工装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点评】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的扩建行动反映出我国海工制造业正从“规模驱动”转向“能力驱动”的产业升级趋势。30万吨级舾装泊位的建设,将为承接超大型绿色能源船舶与复杂海工模块提供基础支撑,也为我国在全球海洋工程价值链中占据更高端环节奠定条件。项目既契合“双碳”背景下的绿色造船需求,又有助于构建以清洁能源装备为核心的海工制造新体系。
【海洋经济】我国已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2025-09-11)
9月11日,澎湃新闻讯,9月11日,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对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换股吸收合并。本次交易为A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案,中国船舶以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的方式实施合并,换股比例为1:0.1339,即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换得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新增股份总量为30.53亿股,将于9月16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流通。其中,中船集团及旗下相关企业获得的14.5亿股将设6个月锁定期。根据公告,合并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其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合同及人员均由中国船舶承接。交易旨在落实中央深化国企改革的战略部署,通过整合两家船舶制造与维修板块资源,消除同业竞争、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资本运营与国际竞争力。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预计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逾1300亿元,订单量与产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标志着我国船舶工业在资本集中化与国际化竞争格局中实现关键跃升。
【点评】此次换股吸并不仅是资本层面的整合,更体现了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领域的战略性布局。通过构建统一的“中船体系”,国家实现了对船舶制造产业链、技术链与资本链的系统重塑,有望形成“科研—制造—资本”闭环生态。该交易强化了我国船舶工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但未来仍需关注整合后企业的管理协同、创新机制重塑及国际市场波动风险,以确保“强强联合”真正转化为持续竞争力。
【海洋经济】我国已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2025-09-11)
9月11日,澎湃新闻讯,9月11日,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对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换股吸收合并。本次交易为A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案,中国船舶以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的方式实施合并,换股比例为1:0.1339,即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换得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新增股份总量为30.53亿股,将于9月16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流通。其中,中船集团及旗下相关企业获得的14.5亿股将设6个月锁定期。根据公告,合并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其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合同及人员均由中国船舶承接。交易旨在落实中央深化国企改革的战略部署,通过整合两家船舶制造与维修板块资源,消除同业竞争、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资本运营与国际竞争力。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预计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逾1300亿元,订单量与产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标志着我国船舶工业在资本集中化与国际化竞争格局中实现关键跃升。
【点评】此次换股吸并不仅是资本层面的整合,更体现了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领域的战略性布局。通过构建统一的“中船体系”,国家实现了对船舶制造产业链、技术链与资本链的系统重塑,有望形成“科研—制造—资本”闭环生态。该交易强化了我国船舶工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但未来仍需关注整合后企业的管理协同、创新机制重塑及国际市场波动风险,以确保“强强联合”真正转化为持续竞争力。
【海洋经济】大金重工签署超大型海上风电单桩订单(2025-09-11)
9月11日,澎湃新闻讯,9月11日,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金重工”)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与某海外海上风电开发商签署首个超大型海上风电单桩制造合同,合同金额约12.5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的约33%。该订单源自双方于2024年4月签订的长期锁产协议,根据协议,客户自2024年至2030年底锁定蓬莱大金不超过40万吨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制造产能,并支付1400万欧元作为锁产费用。此次签署的首个订单涵盖超大型单桩、过渡段及附属结构,计划于2026年全部交付。交易方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企业,双方此前已有多次合作经验。目前,大金重工海外海工在手订单累计超100亿元,覆盖欧洲北海、波罗的海等主要风电集群区域,公司已形成“长期锁产+滚动交付”的国际化订单体系。公司表示,合同执行将显著提升2026年经营业绩,并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海上风电基础制造领域的龙头地位。
【点评】该订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制造在全球海上风电高端基础结构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也表明国际能源巨头对中国供应链的信任度持续增强。大金重工通过锁产机制提前锁定海外产能,不仅优化了长期现金流与产能利用率,也为我国海工装备出口提供了稳定增长预期。
【海洋经济】大金重工签署超大型海上风电单桩订单(2025-09-11)
9月11日,澎湃新闻讯,9月11日,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金重工”)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与某海外海上风电开发商签署首个超大型海上风电单桩制造合同,合同金额约12.5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的约33%。该订单源自双方于2024年4月签订的长期锁产协议,根据协议,客户自2024年至2030年底锁定蓬莱大金不超过40万吨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制造产能,并支付1400万欧元作为锁产费用。此次签署的首个订单涵盖超大型单桩、过渡段及附属结构,计划于2026年全部交付。交易方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企业,双方此前已有多次合作经验。目前,大金重工海外海工在手订单累计超100亿元,覆盖欧洲北海、波罗的海等主要风电集群区域,公司已形成“长期锁产+滚动交付”的国际化订单体系。公司表示,合同执行将显著提升2026年经营业绩,并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海上风电基础制造领域的龙头地位。
【点评】该订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制造在全球海上风电高端基础结构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也表明国际能源巨头对中国供应链的信任度持续增强。大金重工通过锁产机制提前锁定海外产能,不仅优化了长期现金流与产能利用率,也为我国海工装备出口提供了稳定增长预期。
【海洋经济】上海电力拟投资不超过37.80亿元,建设上电绿能奉贤1号海上光伏项...(2025-09-09)
9月9日,财闻讯,9月9日,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批准两项重大新能源投资决策,其中包括上电绿能奉贤1号海上光伏项目和黑龙江牡丹江40万千瓦风电项目。奉贤1号项目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海域,装机规模为50万千瓦,总投资不超过37.80亿元(含税),资本金占比20%,其余资金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该项目由全资子公司上海电力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实施,是上海首批海上光伏试点项目之一,旨在探索“光伏+海洋”融合发展新模式。与此同时,黑龙江牡丹江风电项目总投资不超过22.61亿元,装机容量40万千瓦,亦采用“资本金+贷款”融资结构。两大项目的同步推进标志着上海电力在清洁能源结构优化与区域能源协同布局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实现“双碳”目标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工程化示范样本。
【点评】奉贤1号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海上光伏从技术探索阶段向大规模商业化转型,是我国沿海城市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的重要一步。其在空间利用、设备抗腐蚀及并网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技术挑战,也为未来“海上风电+光伏”复合能源体系积累经验。
【海洋经济】中国海工与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5-09-04)
9月4日,龙de船人讯,近日,中国海工与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将在海洋与航天技术深度融合方面迈出新步伐。协议提出,双方将依托各自技术与产业优势,在海洋工程电子信息系统建设、关键装备与核心器件研制、无人系统应用、成果转化与标准制定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合作。合作的重点之一是推动“天空海”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现海洋与航天资源的协同互联。双方还将探索无人系统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海工装备运维检测、海洋环境监测及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推动航天技术在海工装备领域的转化和推广。该协议不仅强化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也为未来中国在深海开发与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化发展奠定技术与制度基础。
【点评】此次合作协议体现了中国在跨界融合创新上的新趋势,即将航天电子技术与海洋工程装备结合,形成“天空海”一体化的战略格局。这一合作有助于解决深远海开发中的通信、监测和运维难题,并推动无人化与智能化在海洋经济中的应用。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2025-08-29)
8月29日,中国证券网讯,8月29日,中国船舶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403.25亿元,同比增长11.96%,其中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收入386.69亿元,同比增长12.26%;归母净利润29.46亿元,同比增长108.59%,利润增幅显著高于收入增幅。公司持续聚焦市场热点和全球机遇,强化全产业链经营与国际化布局,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59艘,总价值489.05亿元,其中中高端船舶占比超90%,绿色船舶占比超50%。截至6月底,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33艘,总价值2334.87亿元,订单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持续优化。在交付方面,已完工交付民品船舶48艘,修理船舶125艘,交付应用产业设备产值9.52亿元。研发方面,公司上半年完成专利申请748项,发明专利占绝大多数,获得科技类奖项38项,显示其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深海高端装备领域,外高桥造船承接30万吨级FPSO,广船国际承接7万吨级半潜船,进一步提升深海开发技术实力。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重组即将完成,重组后将整合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优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打造总资产超4000亿元、年营收超1300亿元的世界一流船舶制造集团,全面领跑全球市场。
【点评】中国船舶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亮眼成绩单,净利润翻倍增长反映其订单结构优化和高端化转型成效初显。公司积极布局绿色船舶与深海装备领域,符合全球航运绿色转型与能源开发新趋势。与中国重工的重组是战略升级的关键步骤,将消除同业竞争、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更完整的产业链和研发体系。
【海洋经济】总投资11.77亿元,中闽能源拟投资114MW海上风电项目(2025-08-28)
8月28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8月28日,中闽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长乐B区(调整)海上风电场项目的议案》,拟投资建设该项目,总投资额约11.77亿元,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项目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漳港街道东侧海域,中心离岸约38公里,陆上集控站设于长乐区松下镇首祉村。项目规划装机容量114MW,建设内容涵盖海上风电机组、陆上集控站、35千伏场内海缆及配套控制保护与辅助工程。根据可研报告,该项目预计年上网电量约456.5G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4004.8小时,资本金内部收益率达5.03%,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财务可行性良好。该项目的实施有望推动区域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扩张,进一步提升中闽能源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布局。
【点评】中闽能源在福建长乐海域的新项目投资体现了其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持续深耕与扩张。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在能源结构转型中地位日益突出。该项目虽投资规模不大,但通过合理的收益率和稳健的财务可行性,能够为公司提供长期稳定回报,同时助力地方能源绿色转型和清洁电力供应。
【海洋经济】斥资近26亿购入LNG船,中远海发与商船三井签下20年光租协议(2025-08-27)
8月27日,海事服务网CNSS讯,近日,中远海运发展有限公司(中远海发)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Oriental Fleet Shipping 08 Limited(东方富利)于2025年8月26日与商船三井下属ORYX LNG No.10 Shipping Corporation签署《有关租赁船舶的协议备忘录》及《光船租赁协议》,正式开展售后回租业务。协议约定东方富利以约25.79亿元人民币收购一艘27.1万立方米LNG船舶,并在交付后再以光租形式出租给承租方,租期长达240个月(20年),预计总租金约为31.82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承租方继续运营该船舶,而中远海发则通过该模式扩大船舶资产规模,提升资产质量并确保长期稳定现金流。公司表示,此举不仅有助于夯实船舶租赁业务发展基础,还将通过引入新船型和高配置运力,契合全球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传统航运产业的绿色转型与升级。
【点评】该笔交易展现出中远海发在LNG船舶租赁市场的前瞻布局。通过“购入+光租”的售后回租模式,公司在获取长期稳定收益的同时,也提升了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和财务稳健性。
【海洋经济】诚意药业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长54%,海洋生物医药竞争力持续提升(2025-08-26)
8月26日,龙de船人讯,8月26日,诚意药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17.11%;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47.03%;扣非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54.21%。其中,以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氨糖)为代表的关节类药物营收达3.39亿元,同比增长47.5%,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氨糖原料来自虾蟹壳提取的甲壳素,依托温州洞头的海洋资源优势,确保原料稳定与品质可靠。公司在全国集采中覆盖30省,并加大终端推广与营销布局,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公司在海洋生物制药领域布局鱼油EPA,正推进千吨级产能建设,高纯度EPA制剂审评接近尾声,原料药报批亦在推进,未来有望成为继氨糖后的新增长点。除医药产品,公司还积极拓展大健康产业,已推出多款鱼油保健食品,并获批多项食品生产许可,形成从医药到保健的多层次产品矩阵。此外,公司于2025年启动员工持股计划,设定营收与利润的高增速考核目标,以激励机制推动企业治理与长期发展。
【点评】诚意药业通过聚焦海洋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逐步形成“药品+保健品”双轮驱动格局。氨糖的高速增长体现了其在关节健康细分赛道的竞争优势,而鱼油EPA的产业化有望在心血管治疗领域开辟新空间。公司依托海洋资源优势、科研创新与多元化营销模式,正在构建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海洋经济】上船院与中国船级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5-08-26)
8月26日,龙de船人讯,8月22日,中船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船院)与中国船级社(CC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会上,上船院院长吕智勇回顾了双方在项目落地与关键技术攻关方面的合作成果,强调未来将在合作深度和维度上进一步拓展,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CCS总裁赵晏介绍了船级社近年来在改革与技术创新上的成果,特别是在智能船舶与清洁能源船舶领域的突破,并表示将与上船院在前沿技术探索中实现更深度的协同创新。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新阶段,将在船舶设计、标准制定、试验验证与产业应用等环节全面深化对接,共同推动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海洋强国、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点评】上船院与中国船级社的战略合作不仅是科研与认证机构的互补联合,更是我国船舶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缩影。双方的合作将在智能化与绿色化船舶研发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新一代高端船型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制度与技术保障。
【海洋经济】泰胜风能2025上半年营收22.99亿元,风电及海工装备业绩亮眼(2025-08-22)
8月22日,全景网讯,8月21日,泰胜风能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99亿元,同比增长38.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亿元。报告期内,风电及海工装备制造业务是增长主力:陆上风电装备收入18.82亿元,同比增长25.61%,其中混凝土塔筒收入达2.44亿元,同比大增259.06%;海上风电业务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226.21%。截至期末,公司完成年度钢塔目标的46%、混凝土塔目标的42%,全年生产计划正稳步推进。在零碳业务方面,公司保障河南嵩县50MW分散式风电项目运营,并推进广西、新疆、黑龙江等多地风电场建设。同时,扬州基地4.27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已并网,助力绿色生产。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通过子公司泰胜航天切入商业航天赛道,与国内整箭制造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布局火箭箭体结构、贮箱产品及发射回收设施的研发与制造,探索产业协同与新兴增长点。
【点评】泰胜风能在风电与海工装备领域的持续突破,反映出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景气度回升的趋势。其大幅提升的混凝土塔筒与海上风电业务表现,显示公司在行业分化中抓住了结构性机会。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公司涉足商业航天领域,体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前瞻布局。
【海洋经济】马尾造船85000吨级新型多用途船交付,系全球同类型船舶中规模最...(2025-08-22)
8月22日,福州日报讯,8月21日,福建船政旗下马尾造船交付第二艘85000吨级新型多用途船(MW466—2),较合同期提前4个月完成。该船是福建船政迄今建造的最大新型多用途船,也是全球同类船舶中规模最大的,船体总长225米,型宽36米,型深21.05米,载重量约85000吨,服务航速15.5节。其设计兼顾运输纸浆、集装箱及新能源汽车,展现了强适应性与高装卸效率。环保方面,船舶搭载高压SCR系统与开式脱硫塔,能效水平满足EEDI第三阶段要求,较基线值降低50%,经济性与环保性能均居国际领先。该船交付标志着福建船政与中信金租、中远海特的合作取得又一重大成果,不仅推动绿色金融与高端制造的深度融合,也为后续30艘粮食运输船的建造积累了宝贵经验。
【点评】马尾造船的交付成果展示了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多用途船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该船型在规模、环保与多功能性上均具领先优势,回应了全球航运业对绿色高效运输工具的需求。
【海洋经济】首次进入南美地区市场,中油海工获得厄瓜多尔一体化服务项目合同(2025-08-22)
8月22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讯,近日,中油海工与川庆钻探联合体近日成功中标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Amistad气田一体化服务项目合同,标志着中油海工首次进入南美市场。该项目涉及4口井的修井与增产作业,旨在恢复天然气产量以满足厄瓜多尔的发电需求。中油海工具备120米水深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综合服务和1500米水深钻井能力,是中国石油在海洋油气工程服务领域的全产业链高端企业。近年来,公司实施“国际经营”战略,依托“六统一”管理模式,联合兄弟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此次中标得益于中油海工与川庆钻探两年多的市场跟踪与多轮技术交流、合同澄清与谈判,最终在与多家国际油服巨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业主高度认可。该项目不仅巩固了中油海工在国际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也为其进一步拓展拉美乃至全球市场奠定基础。
【点评】此次中标显示中油海工正成功由“国内龙头”向“国际强企”转型,具备了与国际一流油服公司竞争的实力。项目的落地将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拉美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同时推动海洋油气工程服务的国际化布局。
【海洋经济】中国银行与华为签署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2025-08-20)
8月20日,证券时报网讯,8月20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在深圳华为总部签署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ICT基础设施、云计算、数据库、人工智能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入战略合作。双方将聚焦自主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筑牢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加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助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深化人才领域的合作与培养,促进面向未来的人员数字化技能提升。
【点评】此次战略合作体现了大型商业银行与科技龙头的深度融合趋势。中国银行可借助华为在ICT与AI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并提升服务效率;华为则通过金融行业的应用场景进一步验证并推广其自主创新成果。
【海洋经济】众安在线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68亿元,旗下ZA Bank即将推出港...(2025-08-20)
8月20日,中国证券报讯,8月20日,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2025年上半年,众安在线实现总保费166.61亿元,同比增长9.3%;归母净利润6.68亿元,同比增长1103.5%,扭亏为盈显著改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三方面:其一,保险业务承保利润达6.27亿元,同比增加3.46亿元,承保综合成本率95.6%,同比改善2.3个百分点,赔付率大幅下降至54.7%;其二,ZA Bank实现营收4.57亿港元,同比增长82.1%,非息收入大幅提升至1.60亿港元,同比增长272.1%,并实现0.49亿港元净利润,标志着正式扭亏为盈;其三,科技业务净亏损收窄。值得关注的是,ZA Bank已成为香港功能最完善的数字银行之一,即将上线港股交易服务,业务版图扩展显著。技术端方面,众安继续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区块链,AI中台“灵犀平台”在2025年上半年调用量达4.5亿次,显示其金融科技应用能力不断深化。
【点评】众安在线业绩改善显示出“保险+科技+银行”多元化战略的成效。保险主业承保能力提升、数字银行实现盈利,以及科技赋能推动成本效率改善,共同构筑盈利支撑点。ZA Bank即将上线港股交易服务,标志其向全能型数字银行转型,或为公司开辟新的增长曲线。然而,快速扩张仍需平衡资本消耗与风险管控,尤其在利率波动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持续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