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京东方A:2022年柔性AMOLED出货量目标为超出1亿片(2022-05-06)
5月6日,集微网讯,京东方A今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在4月29日的电话会议上,京东方A表示,2022年公司柔性AMOLED出货量目标为超出1亿片,随着出货量的持续提升,柔性AMOLED业务经营情况将持续改善。京东方在公告中指出,2021年,公司柔性AMOLED出货量近6000万片,根据咨询机构数据,全球市占率约17%,排名国内第一、全球第二。过去三年公司柔性AMOLED产品出货量均保持大幅增长,其中,2021年12月单月出货量首次突破千万级,达成业务发展新的里程碑。根据咨询机构数据,2022年一季度,公司柔性AMOLED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近50%。京东方称随着公司各产线新技术的增加、新产品研发的投入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会导致产线投片量的变化,但不一定意味着稼动率的降低。目前公司的产线稼动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点评】京东方目前已在折叠产品方面进行布局,并已根据客户需求量产多款折叠产品,如独供了全球首款17.3英寸可折叠OLED笔记本电脑。京东方在成都、重庆、绵阳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均具备生产折叠屏柔性OLED的产能。
【电子信息】联电瞄准高成长性市场,投资约1000亿新台币扩建12英寸厂产能(2022-05-05)
5月5日,集微网讯,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联电将在5月27日举行股东大会,董事长洪嘉聪在昨(4)日发布的年报致股东报告书中指出,联电已拟订短中长期目标,力拼维持生产线满载并提升获利,同时锁定高效能电源功率元件、射频元件等高成长性市场商机。联电去年受益于产能供不应求加上涨价效益,推升全年营收首度跨越2000亿新台币大关、达2130.11亿新台币,同比增长20.47%,创历史新高;净利润557.8亿新台币,同比增长91.1%,同样创新高。洪嘉聪在致股东报告书中指出,联电不仅用具体数字展现企业的韧性与增长的动能,同时为满足客户需求,解决成熟制程产能严重供需失衡,也以互惠模式与多家全球领先客户合作,扩充在台南科学园区的12英寸厂产能,先期规划总投资金额约1000亿新台币,预期未来三年在南科的总投资金额将达约1500亿新台币。
【点评】在5G手机普及、电动汽车、物联网设备增长的大趋势下,终端装置的硅含量持续增加,将需要联电专精特殊制程的支持。
【电子信息】苹果将京东方加入标准版iPhone 14 OLED面板供应链(2022-04-27)
4月27日,集微网讯,苹果已经与京东方签署了一项OLED显示屏的协议,使该屏幕生产商能够为即将到来的“iPhone 14”提供部件。该合同价值5000万元人民币(775万美元),据称合同约定将由京东方提供用于“iPhone 14”手机产品的显示屏。这次供应只涉及6.1英寸的OLED面板,这意味着它将仅限于标准款的“iPhone 14”。其他型号的显示屏,包括更大的“iPhone 14 Max”和Pro系列将继续使用由三星和LG生产的面板。对京东方来说,加入供应链是一个重大事件,它已经多次尝试加入iPhone供应商名单。京东方已经有了向多家手机和其它数码设备厂商供应显示屏的经验,甚至曾经为iPhone产品供货,但只是一些面向iPhone机型的替换零部件,而不是当年的首发版本。
【点评】4月20日的一份报告称,京东方2021年柔性OLED智能手机面板的年出货量达到6000万,同比增长60%。尽管有这些好消息,但关于京东方在OLED市场上的总体表现,有一些相互矛盾的报道。4月22日媒体的报道对京东方的屏幕供应提出了质疑,称该制造商存在产量问题,并受到全球芯片短缺的影响。
【电子信息】应对美国制裁,华为研发投入占比赶超苹果谷歌(2022-04-27)
4月27日,C114网讯,来自彭博社的最新报道称,很少有公司像华为那样,将更多的收入投入到研发当中,对于华为来说,开发新技术事关挫败美国对其造成影响的贸易和投资制裁。在过去的五年里,这家中国最大的科技巨头的研发预算几乎翻了一番,在2021年达到了221亿美元,比美国以外的世界上任何公司都要多。这一研发投资金额占其2021年销售额的22.4%:(这一占比)几乎是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两倍,是iPhone制造商苹果公司的三倍多。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在所谓的Faang集团(C114注:Facebook、苹果、亚马逊、Netflix、谷歌)中,只有Mata平台公司(前Facebook)以20.9%的比例稍微与华为接近。不断增长的研发费用突显了华为在开发芯片、网络设备甚至是智能手机方面不依赖于美国技术的孤注一掷。
【点评】自2019年华盛顿方面指责华为危害美国国家安全后,华为就被禁止使用美国技术。美国全面的制裁措施使华为在2021年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并抬高了其研发支出的比例——不过从绝对值来看,其研发支出仍比上一年有所提升。
【电子信息】ASML:今年只能完成60%的芯片制造设备订单(2022-04-25)
4月25日,C114网讯,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IC Insights预测,今年全球芯片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4277亿颗,同比增长9.2%。因此半导体制造商正在积极扩大生产能力并购买新设备。对光刻工具的强劲需求,使得世界光刻机龙头企业ASML警告说,只有60%的深紫外线(DUV)光刻机的订单能够完成。ASML 计划在今年出货55台极紫外(EUV)光刻机和240台深紫外(DUV)光刻机(每季度大约14台EUV和60台DUV)。与此同时,DUV光刻机订单目前积压的数量超过500台,因此,一种新型DUV光刻机(用于制造同时使用成熟和先进制程的芯片)的产品订单交付时间大约需要两年。与此同时,ASML强调,目前产品订单交货时间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要生产更多的产品,公司需要额外的产能和额外的时间来生产。ASML近日公布了其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ASML实现35亿欧元的净销售额和6.95亿欧元的净利润。2022年全年营收预期增长仍为20%左右。
【点评】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光刻机(以及由此产生的生产能力),芯片制造商在未来几个季度将继续供不应求。
【电子信息】非手机类图像传感器产品收入大涨,韦尔股份2021年净利润达44.76...(2022-04-19)
4月19日,集微网讯,4月18日,韦尔股份披露了公司2021年度业绩报告。公告显示,2021年韦尔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241.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59%。通过公司各业务体系及产品线的整合,公司充分发挥了各业务体系的协同效应,202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76亿元,同比增长65.41%。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韦尔股份在财报中提到,近年来,依托公司内生发展与资产收购并举的发展战略,公司半导体设计业务实现了显著增长。伴随着公司收购整合的顺利完成,公司产品线及研发能力得以拓展,构建了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体系协同发展的半导体设计业务体系。
【点评】查阅财报发现,韦尔股份的业绩增长可以大致归结为两个层面:第一,公司构建半导体设计业务产品体系的协同效应持续放大;第二,精准选择的赛道让业务市场迸发新的活力,给公司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曲线。
【电子信息】紫光股份/紫光国微:清华控股100%股权划转的划入方调整为四川省...(2022-04-19)
4月19日,集微网讯,4月19日,紫光股份、紫光国微同时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2年4月18日接到间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转发的清华控股关于清华大学无偿划转清华控股股权的《通知函》,为全面加强清华大学与四川省战略合作,2022年4月18日,清华大学、四川省国资委、四川能投签署《关于<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之补充协议》,约定本次划转的划入方由四川能投调整为四川省国资委,即清华大学将其持有的清华控股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四川省国资委。四川省国资委同意将清华控股100%股权以股权投资方式投入四川能投,投资完成后,最终由四川能投持有清华控股100%股权。本次无偿划转方式及实施安排调整不改变四川能投作为清华控股100%股权最终承接方的地位。其进一步称,本次划转尚需获得主管部门审批批复,相关审批事项是否获得批准存在不确定性,是否能够最终完成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点评】目前,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正处于重整计划执行期间。本次划转不影响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的执行工作。
【电子信息】海康威视2021年营收814亿元,深入布局智能物联赛道(2022-04-18)
4月18日,集微网讯,4月15日晚,海康威视公布2021年年度报告,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814.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21%;实现营业利润184.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1%。作为一家拥有系统能力的产品公司,海康威视构建开放合作生态,业务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康威视表示,未来,将致力于用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千行百业,引领智能物联新未来。另外,2021年,海康威视研发投入82.52亿元,占营收比例提升至10.13%。研发人员超过2万人,占公司总人数近50%。近5年,海康威视的研发投入占比逐年提高,上市12年来,海康累计研发投入达到354亿。除了年报,当晚,海康威视还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报。Q1营收165.22亿元,同比增长18.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4亿元,同比增长5.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9.3%。
【点评】海康威视在年报中刷新了公司业务定位,并明确为“智能物联AIoT”。智能物联赛道具有万亿级的市场发展空间,如智慧安防、工业物联、智能家居等,都是智能物联的典型行业场景。海康威视从事的领域已经从综合安防拓展到智能家居、数字化企业、智慧行业和智慧城市,未来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电子信息】苹果继续推进供应链转移: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 13(2022-04-13)
4月13日,集微网讯,苹果公司开始在印度生产其iPhone 13旗舰手机,随着它持续将终端设备的制造转移到其他市场,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据路透社报道,iPhone 13继于2021年12月开始在该国试生产后,正在苹果代工厂富士康位于泰米尔纳德邦南部一个城镇的本地工厂组装。印度以及包括墨西哥和越南在内的市场正在成为苹果等美国公司的主要生产中心,因为他们试图摆脱在产品制造上对中国的依赖。苹果于2021年3月开始在印度组装其上一代的iPhone 12 旗舰产品,将多达10%的终端设备生产转移到该国。2017年,该供应商以iPhone SE为开端开始在印度生产手机。iPhone 13成为在那里生产的第四款终端设备。路透社报道称,苹果还计划在该国生产其最新的iPad平板电脑。
【点评】新冠疫情暴露出全球供应链的脆弱,促使企业重新考虑它们严重依赖中国生产的策略。然而,要想彻底改变耗时数十年、依托中国各种优惠政策和大量廉价劳动力建立起来的整个供应链生态系统可不容易。尤为重要的是,中国是苹果公司的两个最重要市场之一,2021年iPhone总销量的逾五分之一来自于中国市场的贡献。
【电子信息】诺基亚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称对2022年业绩不会造成影响(2022-04-13)
4月13日,集微网讯,据路透社报道,继爱立信本周一宣布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运营后,另一家电信设备供应商诺基亚也正在退出俄罗斯市场。在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数百家外国公司正在退出俄罗斯市场。虽然包括电信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因人道主义或相关理由而免于一些制裁,但诺基亚表示,该公司认为退出俄罗斯市场是唯一的选择。诺基亚首席执行官Pekka Lundmark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根本看不到继续在该国进行业务运营的任何可能性。”他补充说,诺基亚在退出俄罗斯市场期间将继续为客户提供支持,现阶段还无法确定退出市场需要多长时间。诺基亚称这一决定不会影响其2022年的业绩预期,但表示第一季度将为此拨备约1亿欧元(约1.09亿美元)。
【点评】诺基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诺基亚正在申请相关许可,从而在遵循当前制裁措施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支持。诺基亚和爱立信在俄罗斯的销售额均只有低个位数百分比,而中国公司华为和中兴通讯的份额则更多。
【电子信息】英特尔爱尔兰Fab 34首台EUV光刻机交付,成欧洲最先进芯片制造厂(2022-04-12)
4月12日,集微网讯,英特尔在爱尔兰莱克斯利普的工厂Fab 34已经交付了其首台EUV光刻机,该设备由ASML制造,是Intel 4制程技术的关键一环,这也使得Fab 34成为欧洲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厂。据eeNews报道,第一台设备从英特尔位于俄勒冈州的技术开发工厂抵达爱尔兰,这意味着fab 34将成为工厂外第一个运行新EUV技术的工厂。该设备由10万个部件、3000根电缆、4万个螺栓和超过1英里长的软管组成。英特尔花了18个月的设计和施工活动,为Fab 34大楼接收这台机器做准备。该建筑围绕光刻机进行设计,后者跨越了工厂的四层,包含一个内置的起重机,延伸到3米高的天花板,还需要大约700个电力、机械、化学和气体供应的连接点。
【点评】新冠疫情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压力,随着电子产品需求的激增,半导体短缺已经持续了大约两年。欧洲正在努力减少对亚洲和美国半导体的依赖,英特尔此举将助力欧洲创建一条更具弹性的供应链。
【电子信息】ADI:芯片依旧供不应求,当前营收或超出预测范围(2022-04-06)
4月6日,集微网讯,ADI首席财务官Prashanth Mahendra Rajah周二(5日)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当前营收可能超过其此前预测范围,预计未来五年的年营收平均增长7%至10%,这表明需求仍然强劲,淡化了客户囤积库存的担忧。综合彭博社、《巴伦周刊》报道,Mahendra Rajah当天表示,公司销售增长正趋向于其第二财季指导值的高点,可能超过28亿美元的目标,正负1亿美元,且长期来看,仍有信心能够报告超过70%的毛利率。与许多同行一样,ADI在过去12个月里的销售额和利润大幅增长,因为公司急于满足汽车制造商和其他迫切需要供应并愿意支付更多费用的客户的订单。ADI首席执行官Vincent Roach也重申了几位行业首席执行官的预测,即半导体行业将在未来十年翻一番,总收入将达到1万亿美元。半导体行业用了大约45年的时间才达到5000亿美元的销售额。
【点评】目前,芯片行业不再主要依赖计算机和智能手机需求。从工业机械到汽车,半导体被用于更多的设备中,这种多样化使公司不那么容易受到过去订单突然下降的影响。
【电子信息】京东方陈炎顺:在手机、平板电脑等5大领域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2022-04-06)
4月6日,集微网讯,4月6日,BOE(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在致辞文章中表示,主流半导体显示器件业务部分,京东方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五大应用领域市占率持续稳居全球第一,去年12月更是成功实现柔性AMOLED产品单月千万级出货量,取得了里程碑式发展。2021年,京东方取得了公司成立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全年营收首次突破两千亿,达2,193.10亿元,同比增长61.79%,归母净利润达258.31亿元,同比增长412.96%。研发方面,2021年京东方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同比增长31.72%。连续6年跻身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排名TOP10,并连续4年位列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全球TOP20,其中2021年度全球排名第11位。2021年,京东方提出了面向物联网时代的“屏之物联”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1+4+N”发展架构:①其中“1”为以显示器件业务能力和资源为核心的母舰平台,是京东方转型发展的策源地和原点;②“4”为物联网创新业务、传感器及解决方案、MLED及智慧医工等4大巡洋舰层,是我们在物联网转型过程中布局的4条主战线;③“N”为以“1+4”核心技术产品为基点的登陆舰层,是不断开拓与耕耘的物联网细分应用场景,是京东方物联网转型发展的具体着力点。
【点评】2022年,百年变局将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尚不明朗,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面对愈加复杂多变的世界。京东方仍需以仰望星空的追求和脚踏实地的实践,不断推动“屏之物联”战略出成果、见效益,推动公司实现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
【电子信息】美光发布强劲业绩展望:数据中心业务推动存储芯片销售(2022-04-06)
4月6日,集微网讯,美国最大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对当前季度业绩做出了乐观的预期。这表明,数据中心客户的需求增长依然强劲。美光在周二的公告中表示,第三财季营收将约为87亿美元,高于彭博社统计中分析师的平均预期82亿美元。不包括一次性项目在内,美光该季度利润预计为每股2.46美元,也超出分析师平均预期的2.24美元。存储芯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因此需求不容易受到PC和智能手机市场波动的影响。这也帮助美光在PC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增长。数据中心业务一直是美光业绩中特别的亮点,上季度增长了超过80%。同期,美光工业业务销售增长了约60%,而汽车业务营收也创下新纪录。该公司CEO桑杰伊·梅罗特拉(Sanjay Mehrotra)还表示,尽管PC和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没有增长,但这些设备需要的存储容量仍在扩大。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光预计,2022财年将迎来创纪录的一年。我们的终端市场需求强劲,客户需求强劲,但供应链受到限制。”
【点评】三星目前主导着DRAM和NAND两种存储芯片的生产。从历史上看,PC市场一直推动着对存储芯片的需求。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由于许多人需要居家办公,因此PC市场的增长出现加速,但近期这一趋势有所放缓,预计美光今年的PC出货量将与2021年持平。
【电子信息】中芯国际2021年实现营收54.43亿美元,FinFET/28纳米贡献比例超15...(2022-03-30)
3月30日,集微网讯,3月30日,中芯国际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称,公司实现营收54.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5.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利润为17.0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07亿元),同比增长137.8%;毛利率达30.8%,上年同期为23.6%,增加7.2个百分点。中芯国际表示,2021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增长显著,其动能主要来自三大需求的叠加:(1)稳固的市场存量需求;(2)新兴产品市场带来的增量需求;(3)行业对产业链区域性调整的预期带动了在地生产需求的增长。在技术节点方面,来自90纳米及以下制程的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比例为62.5%。其中,55/65纳米技术的收入贡献比例为29.2%,40/45纳米技术的收入贡献比例为15.0%,FinFET/28纳米的收入贡献比例为15.1%。
【点评】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拥有领先的工艺制造能力、产能优势、服务配套,向全球客户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
【电子信息】上海贝岭拟3.6亿元收购矽塔科技100%股权,溢价1241%(2022-03-29)
3月29日,集微网讯,3月28日,上海贝岭公告,拟以自有资金收购肖明、皮小媚、肖余、王维铁等股东持有的深圳市矽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矽塔科技”)100%股权,交易总价为3.6亿元。本次交易作价参照的矽塔科技估值,较其2021年9月30日账面净资产2688.91万元溢价1241.89%,溢价率较高。公告显示,矽塔科技2021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3981.94万,净利润1781.36万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账面净资产为2688.91万元。公司主要从事的电机驱动、电机控制芯片的研发和销售。同日,上海贝岭公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38.12%;基本每股收益1.04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0元(含税)。
【点评】本次收购完成后,将增强上海贝岭电机驱动芯片研发实力,丰富上海贝岭产品线。结合公司控股股东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旗下的MCU、公司的电源管理芯片和MOSFET功率器件等产品业务,本次收购完成后,上海贝岭有望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电机控制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完善公司IC产品业务生态链,并产生较好的业务协同效应。
【电子信息】意法半导体宣布涨价,车用、工业应用MCU需求火爆(2022-03-29)
3月29日,集微网讯,据中国台湾媒体《经济日报》报道,意法半导体近期宣布涨价消息,该公司着重在车用与工业应用领域,由于电动车与辅助驾驶的发展趋势,让汽车所应用的半导体元件持续增加,同时,全球加速数位转型也让工业应用需求保持热度。长期的产业发展趋势促使意法持续扩充产能,该公司正在意大利Agrate建立12英寸新晶圆厂、还有在意大利Catania的碳化硅(SiC)工厂,以及在法国Tours的氮化镓(GaN)工厂。该公司规划在未来四年内大幅提升晶圆产能,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将欧洲厂区产能提升一倍,主要是增加12英寸产能,8英寸产能也会选择性提升。同时,到2024年时,碳化硅晶圆产能将提升为2017年的十倍,以顺应汽车与工业客户的业务成长需求。
【点评】其实从意法的策略布局中可以看到半导体产业未来的重要走向。该公司先前指出,其策略有三个长期推动因素,包括智慧出行、电源与能源、物联网与5G。
【电子信息】台积电5nm/4nm大单喷发,已大幅上调单月出货量(2022-03-23)
3月23日,集微网讯,3月23日,据财联社报道称,台积电全线产能满载,5纳米工艺更是供不应求。据半导体设备业者表示,台积电近期调升单月出货量,逐步由现有约12万片,至第3季时将达15万片。据了解,同属5纳米家族的4纳米工艺于2021年第3季提前量产,2022年全面放量,多家业者与苹果争抢产能。预计台积电下半年量产的强化版 N4P也能取得多张订单,在3纳米未全面放量前,与7纳米、28纳米肩负2022年营收再增2成重任。据Digitimes此前消息,台积电5nm制程呈现大爆单,在苹果、高通、联发科、英伟达、比特大陆等重量级客户持续在5nm家族投片量扩单,台积电已决定将原划归3纳米产线的南科十八厂第二期的第7厂,先挪移支援5nm强劲订单,让台积电独步全球的5纳米制程,成为今年推升台积电营收持续创高最大成长动能。
【点评】台积电此前启动的涨价机制在2021年第四季度之后开始完整反应,不少客户已积极在去年抢先预订产能,但部分客户则因策略考量,今年陆续采用新价格签长约卡位产能,从而推升台积电高端制程订单源源不绝。
【电子信息】三星显示将于2022年6月完全关闭LCD面板生产线(2022-03-23)
3月23日,集微网讯,3月22日,据韩国媒体The Bell报道,三星显示(SDC)将于2022年6月完全终止LCD面板生产。据DIGITIMES援引该报道的话表示,三星显示6月停止L8-2工厂的LCD生产将标志着其LCD面板业务的结束。2017年,三星显示关闭了韩国四条中小尺寸LCD面板的5代生产线,并将生产设备卖给了中国的面板制造商,以及空置的厂房租给了相关联的三星电机和三星电子。DIGITIMES报道称,三星显示于2016 年和 2021 年 1 月各关闭了一条大尺寸 LCD 面板7代生产线。其中,第一座工厂已转为OLED面板6代生产线,而第二座工厂正在进行类似转换。此外,2021年上半年,三星显示将其在中国华东地区的 8.5代 LCD 生产线出售给了华星光电(CSOT),剩下的L8-1和L8-2成为其仅有的LCD面板工厂。
【点评】目前,三星显示已经将L8-1改建为QD-OLED生产线。虽然该公司还没有决定L8-2的未来用途,但它也可能被改造成一条OLED面板8代生产线。
【电子信息】联发科打入三星供应链,传A系列将采用天玑9000芯片(2022-03-22)
3月22日,集微网讯,据台湾媒体报道,联发科天玑9000有望被三星中端机型A系列采用。在三星手机的产品线中,A系列是市场主力热销机型。因此,此消息若属实,将会给联发科市场份额带来明显提升。据业内人士推测,三星很可能在A53 Pro机型上使用联发科的天玑9000芯片。此前,联发科的主力市场是中国大陆地区,这将帮助联发科更快地拓展海外市场。天玑9000是联发科于2021年12月16日正式发布的芯片。2022年2月24日,OPPO官方发布了OPPO Find X5 Pro天玑版,这也是搭载天玑9000的首发机型。随后小米、vivo、荣耀、一加等手机品牌均传出将推出搭载天玑9000机型的消息。据了解,天玑9000采用了台积电4纳米工艺制程、Armv9架构,采用“1+3+4三丛集旗舰架构。得益于台积电先进的制造工艺,天玑9000在能耗比上表现出众,并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点评】从发展来看,天玑9000对联发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天玑9000已经获得手机厂商较高的认可度,可预见今年搭载天玑9000芯片的机型会越来越多,这将对高通高端市场份额造成一定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