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舶】同方江新顺利交付“黄泽山清1”先进溢油回收船(2022-10-13)
10月13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11日,由同方江新为浙江广厦(舟山)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46米浮油回收船——“黄泽山清1”交船签字仪式在浙石油黄泽山基地顺利举行。“黄泽山清1”溢油回收船总长45.9米 ,型宽9.4米,型深4.2米,双机、双舵、双桨,配有回收能力超强的内置式收油机,具有开阔水域溢油污染事故处理、实施快速有效的海上溢油围控及清除作业;还可以与多船配合组成大型扫油系统,以应对大面积海上溢油。
【点评】该船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导航设备、通信设备和全方位的观察、监视、搜索设备以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浮油监测和回收功能非常“给力”;船上配有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溢油应急信息实时传输系统,还可承担港区及附近海域的巡航任务,是我国沿海海域先进的专业清污船舶。
【船 舶】手持订单731亿,扬子江船业再获12艘集装箱船大单(2022-10-13)
10月13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扬子江船业集团发布公告,最新接获22艘新船订单,其中包括12艘16000TEU双燃料LNG动力集装箱船。虽然扬子江船业在公告中并未透露具体船东信息,但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这12艘集装箱船全部由地中海航运下单订造。地中海航运的12艘船将配备GTT的Mark III Flex薄膜围护系统。这也是扬子江船业继今年7月的新加坡太平船务(PIL)4艘LNG动力8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后,承接的第二份使用GTT技术的LNG动力集装箱船订单。消息人士透露,地中海航运这12艘双燃料万箱船每艘造价超过1.8亿美元,合同总价值高达2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3.71亿元),预计新船将在2024年底至2026年间陆续交付。
【点评】截止目前,2022年扬子江船业集团已累计新接订单40艘船舶,总额达到36亿美元,超过了年初制定的20亿美元订单目标任务。扬子江船业集团手持订单总价达到了102.7亿美元(约731亿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此外,集团在第三季度交付了16艘船舶,截至9月30日,共交付了51艘船舶,有望实现2022财年70艘船舶的交付目标。
【船 舶】中船科技重组方案出炉拟注入新能源资产(2022-10-10)
10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9日,中船科技公布《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交易对方持有的标的资产,即中国海装100%股份、凌久电气10%少数股权、洛阳双瑞44.64%少数股权、中船风电88.58%股权和新疆海为100%股权,标的资产交易作价合计为91.98亿元,对价股份发行价格为11.39元/股。我国新能源行业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本次重组完成后,中船科技将注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的风电等相关新能源领域资产。其中,中国海装、洛阳双瑞、凌久电气主要从事风电机组及其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中船风电、新疆海为主要从事新能源电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
【点评】中船科技的本次重组将有利于上市公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未来发展空间,进而提升上市公司价值,也有利于更好维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
【船 舶】江龙船艇又签一艘珠江游新能源豪华游船(2022-09-30)
9月30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江龙船艇成功签约广州金航游轮股份有限公司55米/500客位新能源豪华游船项目,进一步提升江龙船艇在新能源船艇领域的品牌实力和影响力,为珠江游绿色转型贡献力量。该船为全钢质结构,总长55米,型宽16米,型深3.7米,采用纯电池动力全回转对转舵桨双机推进,最大航速10kn。整船外观采用现代豪华游船设计理念,融合简约大气的中国文化,体现科技感、未来感。内部装饰紧扣“宇宙天眼”、“粤港澳大湾区”的外形理念,突显浩瀚星空、未来宇宙、星辰大海的主题元素,向游客呈现极强的现代文化氛围和视觉冲击力。
【点评】自承建粤港澳大湾区首艘纯电动游船“金龙鱼”号开始,江龙船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港航”建设,凭借在纯电、柴电、甲醇、氢燃料动力等新能源船艇领域丰富的建造经验和技术,相继交付数艘新能源船艇,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休闲船艇的绿色发展增添新动力,引领水上游进入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新时代。
【船 舶】大船集团搬迁启动,投资200亿升级打造现代化造船基地(2022-09-28)
9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4日,大船集团搬迁建设升级项目签约仪式暨央企支持太平湾建设推进会,以视频方式在北京、大连同步举行。协议各方将支持大船集团在辽宁省大连市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按照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智能高效的原则建设“大船太平湾高端船舶总装建造基地项目”,作为大船集团LNG、VLCC和FPSO等高附加值船舶建造基地。根据协议,各方将合力推进搬迁建设升级各项工作,依托总装优势吸引船舶配套企业集聚,建立船舶全产业链,打造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点评】大船集团搬迁太平湾后,大连市政府与招商局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将通力合作,实现大船集团等相关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共同打造大连市现代化高端船舶制造基地,助力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发展,合力打造央地合作新典范和产业发展新增长极,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船 舶】天海防务募资8亿元切入海上新能源和内河航运领域(2022-09-26)
9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3日,天海防务披露定增预案,拟向包括控股股东隆海重能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5.18亿股,拟募资金额不超过8亿元。资金用途上,除了将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天海防务拟将3.98亿元用于智能无人特种船艇研制项目,另有4亿元、1.16亿元将分别被投入多功能海上新能源作业船项目和绿色低碳智能航运项目。通过实施“多功能海上新能源作业船项目”和“绿色低碳智能航运项目”,天海防务将切入海上新能源领域和内河航运领域。天海防务认为,本次募投项目将在公司确立的“一总部三平台”总体战略布局基础上,围绕公司现有船海工程、防务装备和新能源三大板块主营业务进行拓展和延伸。
【点评】“智能无人特种船艇研制项目”是公司向智能化防务装备领域深度布局的重要举措,与现有防务装备产品形成产业链协同。多功能海上新能源作业船的建成,将使公司为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设备设施的运维需求提供新能源运维船舶专业运营服务。“绿色低碳智能航运项目”实施后,公司将自主运营建成的绿色低碳智能集装箱船,服务于我国江海直达的新型内河航运领域。
【船 舶】外高桥海工举行川船重工8000吨化学品船上建开工仪式(2022-09-23)
9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2日,外高桥海工举行重庆川东8000T化学品船HT0194上建项目开工仪式。8000T不锈钢化学品船总长119米,型宽18.5米,型深9.4米,设计吃水6.3米,载重吨位约8000吨,入级CCS,是单机单桨驱动的大型液货船。主要是用于散装液体成品油/化学品的运输,可同时装卸12种不同品种的化学品。川船重工是中国船舶集团在西南地区唯一的船舶总装企业,是世界上建造中小型不锈钢化学品船数量最多的厂家之一。去年9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贸易联合重庆川东船舶重工再次与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海化工运输有限公司签署了一艘8000载重吨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合同。该项目是川船重工与中远海运继7800吨、13800吨、8000吨不锈钢化学品船之后的再次合作。
【点评】该项目是公司与重庆川东的首次合作,此次开工意味着公司在多元化生产及上建商品化经营方面踏出了崭新的一步,也标志着公司在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中更进一步。
【船 舶】芜湖造船厂举行型船经营体对赌协议签订仪式(2022-09-22)
9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0日,芜湖造船厂举行了型船经营长经营目标对赌协议签订仪式。型船经营制作为公司今年经营方针的重要举措,型船线经营长管理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全体型船经营长按照型船经营制四原则要求坚定不移的执行,并与公司签订经营目标对赌协议。型船经营制是公司借鉴汽车行业产品线阿米巴模式进行探索的实践,通过设立同类型船经营体,架起内部沟通桥梁,将割裂的船舶建造各个阶段通过经营长进行横向贯通。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效:在机制上,重新梳理了船舶建造流程,制定出产品开发与建造流程K0-P7手册,从多维度运用“4+1”小组活动方法围绕SQCDM开展工作,各职能线依据K0-P7流程输出“QCD”交付物;在方法上,产品节点和成本状态基本实现过程透明化,能快速发现差异,即时纠偏。
【点评】此次型船经营长经营目标对赌协议签订仪式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公司在型船发展史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代表着型船经营制改革取得阶段性胜利,为接下来公司实现经营发展目标助力,同时此次签订仪式预示着公司迈入新的台阶,适逢122周年的开端,搭载着型船经营制,芜船这艘大船将驶入更为广阔的深蓝。
【船 舶】镇江船厂建造国内首艘120TEU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试航成功(2022-09-21)
9月21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19日,国内首艘120TEU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江远百合”轮在镇江成功试航。该船由镇江船厂建造,船长79.9米,船宽12.7米,是符合苏南运河三级航道最大通航标准的集装箱定制船型。全船动力采用3组集装箱式“即插即用”电源供电,换电时间仅需20分钟,主电机功率660千瓦,最大续航里程220公里,真正实现“零排放、零污染”。 “江远百合”是江苏省交通运输部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生动实践,在苏南运河同尺度船型中采用最优设计,采用3舱分舱布置,实现了装载120个标准集装箱的最大空间布置。对船舶最大高度的控制提高了受限桥区的通过性。
【点评】该船按计划将于9月初投入京杭运河苏州工业园区港至太仓港80公里航段运营,投入运营后,每年可替代燃油约500吨,减少碳排放1520吨,营运成本也将大大降低,对长江大保护、绿色航运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示范效应。
【船 舶】15艘超200亿元,中远海运集团将造甲醇燃料集装箱船(2022-09-16)
9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作为中远海运集团集装箱航运服务供应链上市平台的中远海控正在与扬州中远海运重工进行深入讨论,寻求订造6艘甲醇双燃料23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以及9艘传统动力但采用甲醇燃料预留(methanol-ready)设计的15000TEU新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船舶经纪人估计每艘23000TEU甲醇双燃料船的造价至少为2.3亿美元,而传统动力但采用甲醇燃料预留设计的15000TEU船每艘造价约为1.7亿美元,总价值约2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2.80亿元)。预计这批新船将在2025年起陆续交付运营。如果消息属实,中远海运集团将成为继马士基航运、达飞轮船之后,第三家投资建造甲醇动力集装箱船的集运公司。另外,马士基和达飞轮船之前订造的甲醇动力船均为15000-16000TEU新巴拿马型船,这意味着中远海运集团的订单将刷新甲醇动力集装箱船纪录。
【点评】专家分析称,中远海运集团此次选择甲醇而非LNG动力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LNG价格高昂,而在中国能够提供LNG燃料加注的基础设施仍然相当有限;其次LNG双燃料船的建造成本要高于甲醇动力船,而甲醇双燃料船也更容易建造。
【船 舶】中国船舶集团将核心要素资源向上海集聚(2022-09-15)
9月15日,国际船舶网讯,长期以来,中国船舶集团作为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在推动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征程中,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2021年底,集团总部迁驻到上海。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国船舶集团将从四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着力强化总部经济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与上海市达成的系列合作协议的落实落地,将研发、制造、供应链、投融资等更多核心要素资源向上海集聚,助力上海建设全球航运中心、造船中心。二是着力加大研发投入。将深入推进在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在沪的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助力上海建设船海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三是着力加快高端转型。将争取更多的重大装备任务落户上海,加大绿色、智能船舶和关键配套的研制力度,助力上海强化船海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四是着力当好产业链链长。将发挥船舶工业产业关联度强、出口导向型鲜明的特征和上海综合优势,加快发展世界一流船型和品牌,推动上海打造船海领域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助力上海强化开放枢纽功能。
【点评】上海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也是船舶工业的发源地,营商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工业体系完备、科技实力雄厚,市场化水平、国际化程度高,再加上全球造船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宝武集团总部也在上海,上海船舶工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更加突出,产业链协同更加紧密。尤其是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又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船 舶】恒生船舶重工建造国内最大165米大件运输船下水(2022-09-14)
9月14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13日,位于福安的福建恒生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为中宇远洋海运有限公司建造的国内最大海洋大件运输船“中宇188”号顺利下水。据悉,该船具有超长平整、无障碍尾部甲板。在结构强度、稳性及吃水调载能力上,可同时侧向滚装2200吨重型装备2-3台。在主甲板设计上,其有效载荷20吨/每平方米,在纵舱壁和横舱壁处线载荷可达250吨,可以单点装运超重固定货物和超大型轮压机械等。另外,该船还具备海上动力定位功能,在满载23000吨货物在所有推进装置有效时,可实现海上漂浮自动定位。
【点评】该船总投资高达2.3亿元,为国内最大的海洋大件运输船,可承担国际大部件整体海上运输任务,并填补我国海洋大件运输船的一项空白。
【船 舶】中船动力集团与三井易艾斯签订SCR系统订单(2022-09-09)
9月9日,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讯,近期,中国船舶下属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与三井易艾斯机械有限公司(Mitsui E&S Machinery Co., Ltd )在上海举行了船用低速机5S50 ME-C9.7 高压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HP-SCR)批量订单签约仪式。会上,中船动力集团与三井易艾斯机械有限公司分别就船用发动机市场与技术产品发展展望做了重点介绍。双方围绕船用低速机未来市场、新燃料低速机以及相配套的发动机减排技术发展做了深入的交流探讨,重点讨论了船用甲醇燃料和氨燃料发动机相关技术发展趋势。双方表示今后会在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同推动发动机技术的创新发展。
【点评】此次批量订单是中船动力集团首次承接的船用SCR系统海外订单,为中船动力集团进一步开拓船用动力环保装置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船 舶】江龙船艇建造厦门轮渡33米柴电驱动沿海双体钢铝客船下水(2022-09-09)
9月9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江龙船艇承建的厦门轮渡柴电驱动新型33米沿海双体钢铝客船顺利下水。厦门轮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俊骐、副总经理邹俊杰,江龙船艇董事兼副总经理贺文军、中山分公司总经理毛建慧等出席下水仪式。该船为钢铝复合双体结构,外型设计现代前卫,总长33米,型宽12米,配置204客位,采用双机、双桨驱动,满载状态下航速超10.5节。船上采用新型柴电混合环保推进系统,能有效减少燃料使用和PM2.5、废气等污染物排放,提升水上出行体验,并将进一步加快厦门水上旅游观光产业的绿色转型与提档升级。
【点评】近年来,江龙船艇聚焦船艇主业,紧跟国家“双碳”目标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建造经验和技术,不断开拓新能源船艇市场,通过将纯电电力推进、氢燃料、甲醇燃料动力、风光互补发电、柴电电力推进等清洁能源动力技术应用到船艇的设计建造中,成为了国内率先实现新能源动力船艇产业化的船艇企业之一。
【船 舶】新乐造船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开工建造(2022-09-08)
9月8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宁波新乐造船CV950系列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首制船开工建造。CV950系列双燃料集装箱船是全球最新一代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箱船。船长148米,型宽27.2米,设单桨、双壳、敞口集装箱货舱,同时采用可以使用普通燃料或甲醇的双燃料发动机。该船可装载1170个20英尺标箱,适合在全球范围内短途支线运输。据了解,去年11月X-Press在新乐造船下单订造了8艘950TEU支线集装箱船,该系列船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陆续交付。这是新乐造船首次承接集装箱船订单,也是该公司首次建造甲醇双燃料船。今年1月,扬子江船业集团为其中4艘集装箱船订单代理开立保函。
【点评】CV950系列集装箱船项目,是新乐造船在新时期、新发展战略下的又一个全新船舶类型,在有效利用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创新、升级发展战略”所积累的技术资源和生产资源的同时,拓展和丰富了公司产品类型,也充分检验了新乐造船在不同船舶建造方面的潜力,是新乐造船在不断突破、不断创新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船 舶】江龙船艇启动千吨级海洋先进船艇智能制造基地建设(2022-09-02)
9月2日,国际船舶网讯,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以及产品的不断更新,江龙船艇于2021年3月启动千吨级海洋先进船艇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设,该项目是江龙船艇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船艇产品体系,推动公司加快向产品结构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升级。新建的千吨级海洋先进船艇智能制造基地位于中山市神湾镇竹排工业区西北端,距离江龙船艇中山科技园约400米,建设规模30000多平方米。车间按照1000吨及2000吨的标准建设车间建设,计划建设3个1000吨级舾装泊位,泊位总长262m。本项目产品下水采用垂直卷扬式升船机,升船平台一座,长158m,宽41m,移船采用组合式液压模块车,将进一步提升船舶移船下水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点评】海洋先进船艇智能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紧紧围绕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建设世界船艇技术强国的宏伟目标,强化创新驱动,持续产品升级,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与先进造船技术深度融合,构筑智能化造船新模式,提升公司船艇制造能力,拓展包括超高速海洋执法船、清洁能源船舶、迷你邮轮、高端客滚船等高性能、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艇产品。
【船 舶】江南造船三套智能制造单元同日启动(2022-09-02)
9月2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31日,“型材焊接面底漆自动处理”、“零件自由边智能倒角”、“超高压数控水射流切割”等三项智能制造单元同日启动,全面投入连续生产。标志着江南造船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领域中迈出新征程。整台设备集切割与坡口开设于一体,全自动高精度切割、加工一体成型,具备诸多优点,包括:解决特种钢由于热切割带来的零件直线度超差、端面光洁度极差等质量问题;切割对象包含众多种类,含软基材料、高强度钢、特种钢等;切割过程中不产生热量、无热效应,无内应力、无有害物质;可实现任意曲线的切割加工,方便灵活,用途广泛;软件系统兼容Tribon M3、CATIA软件,实现3D切割。该设备正式投产后,将100%取消特种钢V型坡口加工的铣边工序,提升作业效率,提高切割精度,改善工厂环境,减少生产成本。
【点评】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和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江南造船始终秉承“基于成本、人机融合”的智能制造发展理念,努力推动智能化生产,曾先后建成业内首个吊马智能工作站、业内领先的数字化小组立生产线等多个智能生产项目。而此次三套智能制造单元的启动、投产,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制造征程上不断向前。
【船 舶】中国船舶上半年净利润1.96亿元,同比下降25%(2022-08-31)
8月31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29日,中国船舶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该公司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39.75亿元,同比下降11.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亿元,同比下降24.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6504.46万元,亏损同比收窄。报告期内,受疫情,船舶等主要产品完成物量、交付数量同比减少因素影响,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1.54%。此外,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0.6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亏1.13亿元。主要系(1)受船舶交付数量及营业毛利率同比小幅减少等因素影响,报告期主营毛利同比减少;(2)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等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金额同比减少。
【点评】上半年,公司及子公司贯彻落实中国船舶集团战略部署,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创新生产经营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强化精细化管理和产品质量,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国际市场份额继续领先。
【船 舶】北海造船首获商船三井四艘21万吨双燃料散货船订单(2022-08-26)
8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首次与全球航运巨头日本株式会社商船三井合作,三方通过“云签约”方式在中国青岛和日本东京共同签署四艘21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建造合同。该型21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是青岛北海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绿色环保”船型,船舶总长300米,型宽50米,结构吃水18.4米,结构吃水下的航速为14节,配置LNG双燃料动力系统,满足IMO TIER III排放标准,EEDI能效指数达到Phase 3,通过船型设计综合优化,该船具有更好的燃油、燃气经济性。EEDI低于基线值约44%,SOx排放降低90%以上,NOx排放降低20%以上。气体模式下可满足中澳航线两个往返航次及中巴航线往返续航力要求,是一型集节能、环保、高效于一身的现代绿色环保海岬型散货船。
【点评】该项目是北海造船首次与国际大型化综合性航运公司合作,为其提高散货船市场占有率带来了机遇;该项目更是双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将进一步增强双方在双燃料散货船领域的竞争力。
【船 舶】中国船舶集团整合船机业务(2022-08-25)
8月25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23日,中国动力和中国船舶双双发布公告,拉开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柴油机业务整合帷幕。中国船舶公告称,公司关联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动力”)全资子公司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中船柴油机”)拟以自身股权作为对价向公司收购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中船动力集团”)63.77%股权、向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船工业集团”)收购中船动力集团36.23%股权、向中国动力收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中国船柴”)100%股权、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陕柴重工”)100%股权、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河柴重工”)98.26%股权,并以现金作为对价购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集团”)持有的河柴重工1.74%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船柴油机成为从事柴油机动力业务的平台公司,中国动力拥有中船柴油机控股权,中国船舶和中船工业集团持有中船柴油机参股权。中船柴油机拥有中船动力集团、河柴重工、陕柴重工、中国船柴100%股权。
【点评】此次业务重组有两方面意义,首先,从监管角度来讲,此次资产重组,有利于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另一方面,从业务发展角度来说,中船旗下柴油机业务得到进一步协同发展,减少内部竞争,提高整个柴油机业务板块的议价能力以及市场话语权。方案也提及,中国船舶集团下属柴油机动力整机及主要零部件业务将进一步整合,将业务并入中国动力有利于规范同业竞争问题,推动柴油机动力整机及主要零部件业务统筹协同,有利于柴油机动力整机及主要零部件业务整体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