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地 产】融创已发行260亿元债券,乐视经营不利或产生代偿风险(2018-09-28)
9月28日,澎湃新闻讯,9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融创房地产集团拟发行的一笔80亿元的小公募公司债券目前状态为已回复交易所。在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提到,截至目前,融创已经在上交所和深交所累计发行了260亿元的公司债券,存续期公司债券余额合计223.43亿元。此次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用途为偿还存续期公司债券。值得一提的是,募集说明书中提到了乐视相关公司可能对发行人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具体来看,乐视网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70.96亿元,同比下降67.73%,净利润亏损181.84亿元。如果未来乐视网经营情况继续产生不利变化,则会对融创产生代偿风险。在经营风险中还提到,目前融创的土地储备足以支撑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但在债券存续期内,依然会面临宏观调控政策和土地市场变化带来的土地储备获取放缓和土地成本升高的风险,可能会影响公司未来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此次债券的本息兑付。
【房 地 产】北京房企罕见降价促销背后(2018-09-27)
9月27日,北京商报讯,进入9月,多家北京开发商几乎集体抛出花样繁多的促销政策。北京万科抛出“28盘联动钜惠”;北京城建打出“以城相建 8盘钜惠”;恒大则推出“提前引爆黄金周,四重销售大优惠”活动。除了房企“多盘联动”,北京单个楼盘的优惠促销更是不胜枚举。虽适逢“金九银十”,但如此大规模集中促销其实并不常见。开发商除了希望把握销售节点外,降价促销背后残酷的现实也逐渐浮出水面:大量楼盘入市带来的竞争压力、政策高压后市不乐观的预判、资金链紧绷负债高企的危机。近两年,规模化成为房企发展的共识,为此房企不惜大规模举债扩张。恒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下半年开始,房企将逐步迎来偿债高峰期。在当前融资渠道收紧、还款高峰来临的局面下,企业只能更多依靠提高项目周转率,快速回款来保持资金的安全。
【房 地 产】130家房企存货近4.5万亿元,平均存货周转率下降变现难(2018-09-26)
9月26日,证券日报讯,高周转正成为房企扩大规模,卡位市场竞争地位的法宝,但行业平均存货周转率的下行,让一些开发商资金压力大增。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剔除可对比性数据不全的上市房企,130家上市房企存货总计接近4.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380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以万科为首的前10家房企存货总计超过2.4万亿元,占比达53%,超过五成。有分析人士认为,房地产行业本身的楼盘开发具有周期较长特点,库存增加有其合理性,一般房企会储备满足企业未来3年发展需求的土地量。但有不少企业存货周转次数减少,存货周转天数变长,存货周转率下行,可见其运营能力和存货管理水平变弱。高周转是房企保证资金链安全的“重中之重”。库存管理能力若较弱,一般非高端项目无法三年内清盘,那么将影响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而近两年拍出的多幅高价地由于限价政策限制,尚未实现大量变现,会进一步降低存货周转速度,资产周转率也将受到影响。
【房 地 产】前8个月40家房企融资4708亿元,开发商“换血”自救(2018-09-26)
9月26日,证券日报讯,同策咨询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前8个月,40家典型房企总计融资470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房企融资格局已然生变,境内外融资不断收紧的情况下,创新型融资方式大唱主角。8月份,40家典型房企创新型债权融资额度为200.56亿元,占比融资总额33.28%,成为8月份最主要的融资方式,环比大幅增加155.46%,成倍数增长。同策研究院研究员陈朦朦表示,从8月份上述40家房企融资特点来看,创新型融资方式多元化,开发商出现内部“换血”的现象;融资成本走高,资金流向分化加剧,规模房企依然能获取大量低成本资金支持;此外,外币融资金额大幅下降,境外融资难度系数增加。从未来融资趋势来看,短债长投是常态,集团内部输血也将是常态,但同时伴随着融资成本升高,用高成本的钱还低成本的债,收割的是股东的净利润,续的是地主的命。
【房 地 产】房企忙“过冬”:减少投资,加快销售(2018-09-25)
9月23日,时代周报讯,楼市调控与融资收紧双重压力下,控投资、快回款的发展策略,已然成为下半年房企们的普遍共识。万科投资者关系总监赵旭翔表示,销售难度在逐渐加大,如果没有放松调控的政策,销售难度还会持续下去,去化率的难度也会提高。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也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持续,人们的购买预期已经发生变化,因此融创也会非常谨慎。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颜建国也坦承,目前对市场保持高度谨慎的态度,现在的政策处于高度多变期,随时都有可能出下一步新的政策,所以谨慎投资是很必要的。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也认为,今年三四季度房企最重要的两个策略:一个是控投资,减少投资;一个是快回款,加快销售。根据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末,全国已发生土地流拍807宗,累计流拍建筑面积达7954万平方米,是去年同期数额的7.3倍。
【房 地 产】恒大145亿入股广汇,四大领域建立战略合作(2018-09-25)
9月25日,证券时报讯,9月24日晚间,广汇汽车、广汇物流、广汇能源同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新疆广汇集团、实际控制人孙广信与恒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投资协议》。根据协议,孙广信承诺7个工作日内,促成除其本人以外的现有广汇集团股东向恒大集团合计转让23.865%股权,对价66.8亿元。同时,恒大集团向广汇集团增资78.1亿元。交易完成后,恒大集团将成为广汇集团第二大股东,持股40.964%,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双方将在能源、汽车、物流、地产等四大领域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广汇汽车、广汇物流、广汇能源均在公告中表示,广汇集团与恒大集团双方合作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与社会效益产生长期积极影响,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来讲,此举系恒大布局造车的重大动作。今年6月,恒大投资Faraday Future,正式开启造车之路,并有信心在2019年一季度实现量产。
【房 地 产】万科的焦虑:需要保证活下去,没有现成道路可以学习(2018-09-25)
9月23日,中国经营报讯,在9月的内部讲话中,万科集团董事长郁亮表示,行业确实已出现转折,万科在这个时期应该做的是“收敛”和“聚焦”。同时,万科的战略将围绕“活下去”而展开,这是最底线的战略。作为行业龙头、已成立34周年的万科更加显示出中年的焦虑。一是焦虑新的渠道需要自己创造,二是焦虑在规模、速度之后,行业还没有形成合适的新评价标准,三是焦虑多元化业务可能隐藏的风险。在近日的拉萨媒体会上,郁亮直言,我们的焦虑在于如何找到新的发展渠道、新的路径等等,目前看来都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借用,都要自己创造出来。受访业内专家均表示,万科的焦虑是正常的,在当前行业形势下,谁都无法独善其身,而万科对市场、行业的预期和判断一向都更为敏锐。此外,万科也对内宣布调整总部组织架构,撤销万科总部所有部门设置,另成立三大中心:事业发展中心、管理中心、支持中心。同时,新成立的三大中心均设立合伙人机制。
【房 地 产】规模房企库存增速放缓,“金九银十”将加大推盘促销力度(2018-09-21)
9月21日,南方日报讯,今年以来,国内各地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加码,市场走势趋稳的同时,也让房企面临着与过往几年不同的市场环境。同时,国内多地土地流拍情况增多,也折射出房企在拿地投资方面的谨慎态度。克而瑞针对170家典型房企上半年报告分析指出,规模房企的现房存货总量仍在上升,但增速已经有所控制,去化压力也得到改善。克而瑞分析认为,下半年房地产行业会呈现多种趋势。一方面,房企扩张步伐会更加谨慎,这直接体现在拿地方面。此前,雅居乐、世贸、首开等多家企业已在半年报或半年业绩会上表示,下半年将继续谨慎拿地。另一方面,房企在销售上则会更加积极,在调控持续发挥作用的背景下,不排除部分城市库存可能回升,房企或将加大推盘量,以加快回笼资金。此外,国内楼市已进入“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预计随着新一波推盘潮的到来,将会有更多的房企加入到打折促销中,特价房、加大抵扣优惠力度等促销手段将会增多。
【房 地 产】严控之下重仓深圳房企谋出路:走向全国或觅第二赛道(2018-09-20)
9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讯,重仓深圳的房企,这两年的心路历程是一首“冰与火之歌”。一方面,深圳房价的上涨令其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严厉的调控政策之下,如果仅局限在深圳做开发业务,市场份额或将缩小,进而被挤出。上半年,多数深耕深圳的房企销售额表现不理想。深圳控股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只有43.1亿元,同比下滑52%;佳兆业上半年完成销售额253.2亿元,同比上升12.7%,但离全年700亿元销售目标尚有距离。市场正在倒逼这类房企走向变革。在8月的业绩会上,包括佳兆业、深圳控股等重仓深圳的房企在内,虽然都公开喊话对深圳市场依然看好,但行动上都调整了适应这个市场的姿势。佳兆业开始走向全国,并启动多元化布局;深圳控股在去年撤离三四线开始聚焦深圳之后,近期也开始在一些强二线城市揽下一些土地。
【房 地 产】18家房企更名去“房”,内核仍以“房”为主(2018-09-20)
9月20日,北京青年报讯,最近,房地产明显感受到了秋意,一向干着买地卖房生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约而同地纷纷改名,整齐划一地在新名字中去掉原有的“地产”二字。9月12日,保利地产公布,公司更名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在不久前万科深圳公司也刚刚改名,把万科地产改成了万科发展。但是改名字,就真的能跟房地产说再见了吗?调查发现,恒大中国、融创中国,这些熟悉的开发商早在几年前就改过了名字,也去掉了地产两个字,但至今仍在从事房地产开发,而且房地产仍是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地产商们谋求转型是真,但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名字更多是出于扩张,或寻求政策和信贷支持。但在探索的新行业还不能出现可观利润的前提下,房地产仍会是这些企业的重中之重。
【房 地 产】去地产化?万科保利们集体更名迎合新“玩法”(2018-09-19)
9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讯,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7家地产公司完成了更名或拟更名。而截至目前,中国前十大房企中可能只有中海地产的名字中仍有“地产”字样。至于为何要去掉“地产”二字,以及如何去地产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行业背景和行业发展逻辑发生了变化不无关系。无论万科还是保利,去掉公司名称中的“地产”二字,从根本上可以看作是公司战略上开启了真正的多元化布局。而纵观房企的多元化布局,很明显体现出两个特征,一是住宅开发依旧是企业的基石和主要收入来源,这一点无论是对进行跨界多元还是相关多元的房企都是适用的;二是多元业务的地位逐渐上升。多元化的尝试中,有以恒大、碧桂园等为代表的跨界多元化,也有以保利、万科、中海地产为代表的背靠不动产进行相关多元化。相比于相关多元化,跨界多元难度较高,更多的房企倾向于进入和不动产密切相关的行业以减少经营风险以及增强资源利用。
【房 地 产】龙湖跨界进军养老产业,未来将寻求全国化布局、规模化发展(2018-09-19)
9月19日,证券日报讯,9月11日,龙湖集团宣布以“椿山万树”养老品牌正式跨界进军养老产业,并分三个阶段推进养老业务。第一阶段为地产孵化期,椿山万树将率先以专业养老机构进军养老市场,打造团队综合服务能力;第二阶段为规模化增长期,椿山万树将以“嵌入式社区照料中心”为服务单元,由点及面进行城市网格化、规模化布局,形成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第三阶段为数据力再生期,基于前期形成的标准化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椿山万树将借助大数据和技术优势,搭建起健康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真正构建起全场景养老服务能力。根据规划,龙湖养老将围绕“全国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思路推进,以北京为核心辐射环渤海华北市场,以上海、杭州为核心辐射长三角市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辐射华南市场,以重庆、成都为核心辐射西南市场,逐步布局杭州、南京、厦门、广州、深圳等8~10个城市,在国内全面落地养老业务。
【房 地 产】中弘股份与多家机构商谈资产出售(2018-09-18)
9月18日,证券时报讯,9月17日晚间,中弘股份在对半年报问询函的回复中称,公司正在跟多家机构积极商谈资产出售事宜。中弘股份指出,截至2018年6月30日,虽然公司的资金紧张问题尚未解决,但公司开发的浙江安吉项目、济南鹊山项目、济南中弘广场项目、长白山项目、海口西岸首府项目仍在正常销售。另外,中弘股份表示,公司正在跟多家机构积极商谈资产出售事宜,将通过出售相关资产回笼资金,争取早日偿还到期借款,另一方面公司正在加快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催收,以缓解资金压力维持公司正常运营。不过,年审会计师核查意见显示,与新疆佳龙重组终止、与加多宝合作协议的终止,以及债务违约等事项,对中弘控股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中弘控股改善持续经营能力的措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未能获取其改善持续经营相关事项的详细材料,无法对其持续经营发表意见。
【房 地 产】新城控股存货首破千亿元,上半年“砸”490亿元买地(2018-09-17)
9月17日,证券日报讯,作为首家完成“B转A”的民营房企,新城控股自2015年登陆A股市场后快速开启全国化战略布局,相继迈过千亿元房企和TOP10房企两大门槛。2018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城控股合同销售额高达953.11亿元,同比增长94.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38亿元,同比增长122.81%。上半年,公司土地储备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前6个月累计新增土地储备82块,新增土地储备的地价合计为490.6亿元。较多的土地储备一方面保证了公司的销售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存货激增、经营活动现金流“失血”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底,公司存货高达1054亿元,较2015年年底新入A股之时的327亿元增长逾三倍;同时,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18个月为负值,截至6月底,该数值为-91.36亿元。
【房 地 产】加速去化、房企“快跑”,抓回款、抓现金流成全行业共识(2018-09-17)
9月17日,经济观察报讯,“金九银十”是房地产传统的销售旺季,虽然今年的金九银十势头难再,但进入到九月份,大型房企还是纷纷抓住这一时机,推出全国范围的促销活动。中国恒大集团更是率先在全国范围内降价打折并开展全员营销卖房活动,住宅最高折扣达7.4折。按照惯例,大部分房企推货集中在下半年,9~12月为传统供货高峰期。面对去化难度增加、融资收紧、负债高企的大环境,房企自下半年以来,尤其是9月份之后不得不加速去化以换取业绩和现金流。在上海、广州、杭州等一二线城市,个别项目也闻风降价或者变相促销,以吸引购房者。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表示,之所以出现房企促销的现象,主要在于市场预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带来购房意愿的改变。快速去化跑量,抓回款、抓现金流确实已是全行业的共识,现阶段现金流比负债更重要。
【房 地 产】金地销售增长失速之惑,土地与市场热点错位(2018-09-13)
9月13日,北京商报讯,与其他千亿房企销售额普遍上涨不同,金地今年上半年销售金额则出现近年来较为少见的下滑现象,经营现金流也出现了明显下滑。财报显示,金地上半年实现销售金额630.7亿元,同比下降10.3%;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07亿元,同比下滑257%。金地集团表示,销售金额同比下降主要是主要城市受限证、限签政策的影响,上半年新取证及新推货资源较少。未来公司会尽快加大供货和销售,力争销售改善。实际上,金地经营现金流净额的下滑与销售额规模下滑、回款速度减慢有关外,持续大手笔拿地也是该项数据下滑的原因之一。资料显示,上半年金地共获取了48宗土地,总投资额约569亿元,新增约557万平方米的总土地储备,延续了近两年金地凶猛的拿地势头。截至2018年中期,金地总土地储备中,一二线城市占比超过85%。从上半年全国商品住宅成交增速来看,一线城市弱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弱于三四线城市,土地与市场热点的错位让金地面临挑战。
【房 地 产】房企“中考”喜忧参半:业绩亮眼股价受挫,后市预期偏弱(2018-09-13)
9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讯,今年“中考季”,房企业绩普遍飘红。综合房企已发布的财报数据可见,房企盈利水平普遍向好,高梯队企业获得土地和信贷等资源明显倾斜。但与业绩大相径庭的是,房地产板块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一路下挫,上半年的房地产指数跌幅为28.89%,创造了新低,地产股市值蒸发万亿元。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楼市调控背景下,上半年房企已出现回款率下降、市场化拿地成本高、限价压缩长期利润、板块PE估值难以持续提升等情况,这些因素间接导致了房企财报公布后却出现了股价下滑的情况。同时,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楼市定位,也将影响房企对下半年的市场预期。在已公布的下半年计划中,不少房企对推盘计划、融资节奏和拿地规划作出调整。
【房 地 产】旭辉防大公司病:总部建平台,鼓励区域自治(2018-09-12)
9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讯,进入千亿规模的旭辉控股正在重塑自己的运营体系,以达到一个更高规模的治理水平。对于旭辉而言,第一步就是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运营体系。转型大运营的核心,是从项目的高周转转型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高周转”。“以现金流为核心的高周转”重点关注三个指标:IRR、资金静态回收期、净利率。这三个指标都直接与现金流挂钩,但并不一定与“开盘和结转”时间挂钩,这就从导向上保证不为了快而牺牲产品品质。通过这样的运营体系调整,旭辉实际上是将项目的运作给了项目总,继而达到总部平台支持、区域自治的原则。除了投资的经营决策放在集团外,其他权限全部给了区域集团总部,授权体系进一步下放,这就是旭辉提出的“集团平台-区域小集团-项目集群”三级管理体系。目前,旭辉有3个区域小集团,浙江、上海、苏南;今年还计划孵化若干个成熟的事业部成为小集团,未来旭辉计划构建10~15个小集团,每个小集团的规模都在200亿~300亿。
【房 地 产】房企曲线圈钱虚实难辨,多笔住房租赁债被叫停(2018-09-12)
9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讯,前期绿灯大开的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或已不再是房企融资的避难所。近日,花样年和富力发行的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分别被中止和终止,向行业发出一个信号。在融资渠道收缩、传统融资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住房租赁因受政策鼓励,不少房企借道住房租赁通过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这些房企中甚至存在没有开展任何长租公寓业务的情况,更遑论物业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8月,长租公寓先后受推高房租、使用金融产品不当、甲醛污染等多个危机事件困扰,一时间从风口变成刀口。结合种种迹象来看,房企借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圈钱的最好时刻或已过去。一家大型银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应该警惕住房租赁已成为开发商的新型融资工具。房企正设法自救。8月的融资数据显示,房企正寻求创新型融资方式进行融资,拓宽融资渠道,但个别房企的借款利率已高达9.5%,而高息续命,将逐渐吞食股东净利润。
【房 地 产】8月房企新增融资额同环比双降,资金面趋紧局面难有改观(2018-09-11)
9月11日,经济参考报讯,克而瑞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受监测的85家房企累计融资总额744亿元,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7%。数据显示,不仅当月融资总量同环比双双下降,且较于2017年平均水平整体下降了33%。1~8月,典型房企融资总额7390亿元,同比减少9.0%。其中,10大标杆房企融资总额同比减少35.46%。此外,中小型企业融资更为艰难。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在房企融资渠道占比较大的公司债发行规模保持低位,新发持续低迷,且多为之前批准,尤其6月以来先后出现多家房企陆续中止发行公司债。对此,机构一位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8月密集出台的房地产系列政策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期内房地产金融仍将延续收紧态势,企业资金面持续趋紧的局面短期内难有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