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地 产】正荣千亿之变:管理架构和人事大调整,负债率居高不下(2018-12-18)
12月17日,经济观察报讯,迈过千亿门槛之后,闽系房企正荣地产在管理架构和人事方面均经历了巨大的内部调整。今年前11个月,正荣完成了1133.6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提前完成年度千亿销售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正荣近期对全国的区域业务进行了整合与重组:将上海和苏州的区域业务进行整合,成立苏沪区域公司;济南区域公司与天津区域公司进行整合,升级成立新的“环渤海区域公司”;广州区域公司与长沙区域公司进行整合。此外,正荣的人事变动一直较为频繁,今年尤其明显。11月12日,正荣公告宣布,公司财务总监及联席公司秘书谈铭恒辞职,原新城发展执行董事、副总裁陈伟健于11月15日正式接任财务总监职位。对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正荣而言,寻觅到一位合适的财务总监意义重大。正荣半年报显示,正荣的净负债率由183.2%下调到171.8%,但这一数字依然居于高位。对正荣来说,调整债务结构、降低短债比例是摆在其面前的一大挑战。
【房 地 产】发改委支持优质房企债融资,仅支持保障房等有限领域(2018-12-14)
12月14日,中国房地产报讯,12月13日,地产股迎来了一波涨幅,全线飘红。背后缘于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通知》,明确优质企业支持范围,释放了利好信息。其中,《优质企业经营财务指标参考标准》将不同行业分为4大类,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属于第4类,原则上需要满足3个指标,即以最近一年或者近三年平均值为标准,资产总额须超过1500亿元,营业收入须超过300亿元,且资产负债率不得超过85%。根据机构筛选,在A股和H股上市房企中,共有20家企业达成3项指标,分别是万科、华侨城、金科、招商蛇口、保利、华夏幸福、首开、金地、中海外、世茂房地产、金茂、旭辉、龙湖、华润、富力、融信、恒大、远洋、雅居乐、绿城。不过在《优质企业债券发行信息披露指引》中,房地产投资被列入负面清单。一位权威人士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企业债券只支持棚改、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等有限领域的项目,不支持商业地产项目。
【房 地 产】严监管下房企融资杠杆不降反升(2018-12-13)
12月13日,证券时报讯,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收紧,特别是对于房地产的融资监管也是历史最严,目的就是要把过高的房企融资杠杆降下来。虽然严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果,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房地产融资仍存在着杠杆率快速上升,并且一些金融机构存在违规为房企加杠杆的风险。年初至今,银保监会对金融机构共开出20张罚单,罚没金额合计超过3.4亿元,其中,涉及房地产的罚单有7张,罚没金额合计超过2.6亿元。中国社科院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房企融资余额在非金融业融资余额中的权重较上年同期不降反升近2个百分点,其中房企信贷权重上升1.79个百分点、房企信托权重上升7.49个百分点,房企债券权重微跌0.01个百分点、房企股票权重微降0.29个百分点。对此,业内专家指出,严监管环境下房企融资依然高烧难退的深层次原因,是过去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房地产、房地产对金融信贷资源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等扭曲特点,导致紧缩性调控政策效果大打折扣,而要改变这种局面的关键是重构经济增长逻辑机制。
【房 地 产】部分上市公司折价甩卖房产(2018-12-13)
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讯,今年第四季度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卖房的公告。截至今年12月初,出售房产的上市公司达33家,涉及的公告次数达52次,超过了2017年全年的45次。与往年不同,今年上市公司卖房大军呈现多个特点:一是上市公司卖房的数量大增,其中不乏一线城市房产;二是像券商这种上市公司加入卖房大军;三是部分上市公司主动甩卖房企股权或剥离房地产业务;四是部分上市公司出现“卖房难”现象,主动打折出售房产却依然卖不出去。一名财会领域的专家表示,一些上市公司选择卖房是为了粉饰难看的财务报表,甚至就是为了保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A股358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69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占比47.57%,合计持有市值达1.1万亿元。随着经济的不景气,上市公司甩卖房产的信息或将越来越频繁出现在相关的信息披露文件中。
【房 地 产】房企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华夏幸福拟募资最多60亿元(2018-12-12)
12月12日,证券日报讯,随着销售总量见顶以及调控的持续,房企对于资金的渴求越来越高。Wind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房企累计境内发债5632亿元,同比增长66%;累计海外发债3220亿元,同比增长12%。进入12月份,房企在融资方面也继续保持着年内一贯的高频,仅12月11日当天,便有多家房企公布了融资方案。12月11日,华夏幸福发布公告称,公司关联方平安资管拟设立“平安-九通基业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将募集的委托资金以债权投资的方式投资给公司全资子公司九通投资,预计总募集规模为12亿元至60亿元,共分不超过3次募集,年利率暂定8.32%。金隅集团也在12月11日晚发布公告称,已成功发行2018年度第六期超短期融资券20亿元,利率3.59%,期限197天。而除了上述几家房企外,同在香港上市的佳兆业宣布,在12月11日与中国民生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资本市场业务、境内外共同投资等众多领域加大合作,综合金融服务预计总规模达200亿元。
【房 地 产】年内多家房企更名去“地产”,难改房产销售业务核心地位(2018-12-12)
12月12日,证券日报讯,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告别高速增长阶段,房企们也纷纷开始谋求转型。而将企业名称中的“地产”两字去掉,无疑是最具象征性的手段。11月底,中国奥园发布公告称,基于长远的业务策略,公司名称正式由“中国奥园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除中国奥园外,包括保利、龙湖、万达、时代、朗诗等品牌房企,纷纷在今年将公司名称的“地产”两字去除。而恒大、远洋等巨头也在稍早前便完成了上述动作。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当前有不少房企纷纷进行了更名,但从实际情况看,房地产销售仍是其绝对的核心业务,多元化也基本是靠房产销售输血来发展。且短期看,难以形成匹敌地产业务的规模。因此,这些企业虽然更名去掉了“地产”两个字,但本质上仍是地产公司,能否最终转型成功,还需要数年时间来验证。
【房 地 产】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再提升,多元化业务形态逐步确立(2018-12-05)
12月5日,中国建设报讯,进入2018年最后一个月,房企今年的业绩“竞赛”也接近尾声。尽管行业面临调控持续进行、融资渠道收紧、回款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年内房企销售额仍在不断刷新。根据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TOP100排名,1~11月,TOP100房企销售额稳步增长,销售额破千亿元房企增至26家,TOP100门槛升至236.3亿元。其中,房企梯队分化明显,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大,碧桂园、万科和恒大“三巨头”独占鳌头,销售额均超5000亿元。前10强房企的销售总额达36691.6亿元,占据市场4成份额。在2018年房地产行业坚持“房住不炒”总基调下,中小型房企角逐态势趋于白热化。其中,较多沿用传统“高杠杆”模式发展的房企在资金面上捉襟见肘,正面临着资金大考。为了顺利融资,一些房企不惜售卖股权、出让项目,多渠道“补血”。
【房 地 产】前11个月26家房企新增土储货值超去年全年(2018-12-05)
12月5日,上海证券报讯,2018年还剩最后一个月,房企的销售也进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据克而瑞统计,截至11月末,千亿元销售额房企数量已经达到了25家,其中6家房企业绩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百强房企中近半数提出了年度销售目标,且大部分集中在五十强房企中。而截至11月末,在这些提出业绩目标的房企中有近10家房企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业绩目标。前11个月,百强房企共新增土储货值8.8万亿元。其中,十强房企新增货值集中度接近六成,而三十强房企几乎包揽了七成土地。在2018年先扬后抑的拿地格局下,有26家房企拿地势头较猛,前11个月新增土储货值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对于小房企而言,在布局结构上,核心城市、核心地块的入账也会带动其货值快速增长。
【房 地 产】前11月标杆房企销售目标平均完成率达9成(2018-12-04)
12月4日,中房网讯,克而瑞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1月,TOP100房企整体销售规模超过8.7万亿元,同比增长37.5%。从11月份房企销售情况来看,虽然百强房企销售规模较10月份环比有所提升,但单月业绩的同比增速仍进一步放缓。从前11月标杆房企销售目标完成情况来看,销售目标完成率均值为90.79%。截至目前,在提出年度销售目标的56家房企中,共有15家房企完成了全年销售任务,18家完成率超过九成,11家完成率在80%~90%,6家完成率在70%~80%,3家完成率在60%~70%,3家低于60%。由于年末市场环境仍然低迷,企业新推项目去化率普遍不及预期,部分房企可能存在无法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情况。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认为,目前龙头房企更追求有质量增长,其规模增长较为平稳。而对于处于成长和高速发展中的房企而言,仍将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放在重要位置。2019年这些房企如何制定合理的业绩目标,将极为考验管理层的智慧。
【房 地 产】地产行业洗牌加剧:头部房企逆势扩张,中小房企卖项目求存(2018-12-04)
12月4日,时代周报讯,在楼市调控持续加码,融资监管不断趋严的大背景下,大小房企撕裂的镜像正在真实上演。克而瑞数据显示,2017年房地产企业项目股权出售相关动态为387条,而2018年仅1~10月房企累计项目股权出售动态就达到了473条。万科董事长郁亮在11月30日媒体交流会上透露,目前来寻求与万科合作的企业明显增多。言下之意,作为行业龙头,万科在并购市场拥有更多话语权。而被并购方则在复杂艰难的处境中寻求生存空间。11月23日,招商蛇口发布公告表示,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引入中集集团四家子公司作为股权增资项目的最终投资方,成交价格合计约为63.20亿元。上述公司并非是命悬一线的中小房企,出售部分项目可能仅是为了加速周转。而对于许多中小型房企而言,出售项目则是关乎生死的抉择。同策研究院总监张宏伟表示,未来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过去是大鱼吃小鱼,最近两三年是快鱼吃慢鱼,未来还将会出现大鱼吃大鱼的场面。
【房 地 产】融资利率普遍上涨,房企缘何高成本借钱(2018-11-29)
11月29日,北京商报讯,进入年底,房企融资意愿空前高涨。仅11月27日当天就有保利地产、中国建筑、上海城投、光明地产、四川驹马、弘阳地产、金地、首创置业、时代中国、龙湖、绿城、富力、福晟、鑫苑置业等十多家上市房企对外公布融资计划及公告票据上市发行,累计规模近300亿元。截至目前,11月已有超30家房地产公司发布了各类融资公告。其中,融资渠道也表现出多样性。包括发行公司债、可换股债、中期票据、优先票据、中短期融资券、信托等形式,拟融资规模总计已超过1100亿元。与融资速度加快相伴的是融资成本的显著上涨,房企融资成本分化严重。业内人士分析,进入11月,房企发债审批速度确实加快,但监管层依旧严控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当前,楼市销售放缓叠加前期过度投资,导致开发商对资金需求上涨。同时,年底低价拿地机会增加,也刺激房企积极拿地从而寻求积极融资。此外,企业通过发新债还旧债也可解当前的燃眉之急。
【房 地 产】房企借道信托紧急“输血”,4天签约规模400亿元(2018-11-28)
11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讯,仅仅4天,三家房企便签约规模达400亿元的信托合作协议。11月21日,正荣地产与兴业国际信托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兴业信托将为正荣地产提供100亿元授信额度。11月23日,泰禾集团与光大兴陇信托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全面业务合作关系,总规模200亿元。11月24日上午,福晟集团与光大信托签署1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房地产开发、建筑、物业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近期多家房企也进行了密集发债,上市房企的融资规模平均每周已超百亿元,而且利率也水涨船高,最高年化利率接近14%。在房地产常见的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公司债、股权融资等被收紧后,高负债房企的融资需求缺口更大。在此背景下,尽管成本高,但用途较为灵活的信托资金仍成为房企青睐的融资方式。除了利用融资渠道“输血”外,保证销售回款也将是房企2019年的共同目标。在当前的市场周期下,为保证资金回笼,不排除会有房企继续打折促销销售楼房。
【房 地 产】房企高管离职潮背后:2018年创新高,房企人才需求渐变(2018-11-27)
11月27日,时代周报讯,11月24日,华润置地执行董事吴向东去职华润加盟华夏幸福的消息,在业界再度发酵。消息一旦坐实,华润置地将会成为今年11月以来,继俊发集团、京投发展、光明地产等房企之后,再度出现高管辞职现象的房企。事实上,地产从业人员的变动,自2006年以来就逐渐增多。不过统计发现,2014~2018年是变动的高发期,每年均有300条以上的变动公告。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中,财务总监的变动在近几年处在高位,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辞任在2018年走高,呈现上升趋势的还有总裁和副总裁的变动。目前来看,高管在加速流动的另一面,并未减少应届生对择业房地产的热情。房企在校招的门槛上有所提升,一些新业务模块岗位的招聘正在增加。这跟房企自身发展的需求有莫大的关系。比如恒大在今年的校招上新增了健康、高科技产业等岗位;华润置地和万科加大了对长租公寓业务的岗位招聘;碧桂园提供了人工智能的岗位。
【房 地 产】非地产上市公司抛售房产项目,更聚焦自身核心产业竞争力(2018-11-27)
11月27日,证券日报讯,受“去地产化”潮流影响,部分非主营地产类企业在经历了楼市调控洗礼后,选择斩断房地产这一非主营业务,更聚焦于企业自身核心产业竞争力。近日,中能电气公告称,公司拟将持有的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金洲北路20号的1~8号楼房产转让给关联方中能发展,转让总价款为人民币6560.23万元。远东传动公告称,公司日前完成了老厂区资产的公开拍卖,成交价格为6400万元。神火股份公告,公司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向神火集团转让所持光明房产100%股权,转让价格为41519.33万元。*ST椰岛公告称,公司已与西安天朗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海南椰岛阳光置业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及《房屋买卖合同》,交易涉及金额为4亿元。惠天热电公告称,公司拟公开挂牌转让惠天房地产51%的股权,挂牌转让价不低于9138万元。此外,宁波富达拟39.67亿元转让城投置业100%股权、宁房公司74.87%股权和赛格特60%股权;新疆天业4689万元向控股股东转让房产子公司,进一步聚焦发展化工、新材料主业;莱茵体育则选择了持续出售房产,加速回笼资金,支持对体育小镇、体育服务综合体的投入。
【房 地 产】多房企售卖股权出让项目“补血”,资金风险整体可控(2018-11-26)
11月26日,经济参考报讯,11月以来,房企“扎堆”融资。有数据显示,11月前20天,全国多家房地产公司密集获准发行大额融资金额已超500亿元。在此背景下,近期地产债市场规模迅速“爆棚”。值得注意的是,频频融资后,各大房企今年的发债额度“见底”,一些房企售卖股权、出让项目,多渠道“补血”。11月5日,富力地产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8.06亿股新H股,发行价不低于前五个交易日收市价平均数的80%,若以每股12港元的均价计算,此次融资额约100亿港元。对于募集资金用途,富力地产表示,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偿还公司债务、补充公司营运资金。事实上,近期以来房企转让股权、债权现象频发。北京产权交易所房地产企业产权挂牌的多达42个项目,转让额度约为105亿元。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数据显示,房地产企业产权正式挂牌项目约为19个,转让总额为83.86亿元。虽然偿债压力上升明显,但风险整体可控。
【房 地 产】荣盛发展资金链绷紧,股权质押融资占比高企(2018-11-26)
11月26日,投资者报讯,近些年,荣盛发展的负债飙升。数据显示,从2014~2018年三季度,荣盛债务规模节节攀升,负债从604亿激增至1816亿,近五年净增1212亿元。同时,荣盛发展的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2010~2016年,荣盛发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9亿元、-4.98亿元、-12亿元、-47.36亿元、-16.6亿元、-24.73亿元及-36.95亿元。直到去年年底才有所改善,其现金流量净额为22.74亿元,到了今年三季度变为87.6亿元。细究之下,荣盛发展的现金流之所以得到改善,与其大股东频繁质押股权有关。根据荣盛发展近日发布的公告称,其控股股东荣盛控股在11月14日将9118万股质押给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占所持股份的5.88%,本次质押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1%。根据荣盛发展董秘办相关人士提供的数据来看,公司前三大股东累计质押的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 30.18%,占上述股东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48.42%。
【房 地 产】一日发债超70亿,中小房企融资加码冲刺全年业绩(2018-11-23)
11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讯,当前房企融资成本出现巨大分化,龙头房企的融资优势凸显。2018年仅剩一个多月时间,冲刺年底业绩成为众多中小房企的要务。尽管中小房企在融资成本方面不具优势,但因面临冲刺年底业绩,为保持企业稳定周转,从公司债到境外发行票据,不少中小房企不断在融资方面加码。11月20日,花样年控股公告称,附属公司花样年中国已获中国证监会核准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9亿元的公司债券;同日,时代中国控股发行2020年到期的3亿美元优先票据,票面利率10.95%;龙光地产发行规模为人民币24.9亿元、于2022年到期的境内债券,票面年利率为5.98%。三家房企同日宣布发债,总额超过70亿元人民币。据广发证券统计,2018年、2019年样本房企债务兑付数量是未来几年的高点,兑付规模将分别高达3375亿元、4474亿元。大型房企在融资方面将更具备优势,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中小型房企的兑付风险。
【房 地 产】正荣地产“后千亿”:快车道上业绩与风险同行(2018-11-22)
11月22日,北京商报讯,2018年以来,千亿房企俱乐部持续扩容。在一众增长迅猛的“新一线”房企中,今年初姗姗登陆资本市场、10月新晋千亿的正荣地产颇受外界瞩目。根据机构日前公布的数据,正荣地产1~10月实现1148亿元签约销售,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千亿目标,主要原因在于逆周期投资,低成本拿优质地。不过,随着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正荣地产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净负债率也值得警惕。截至2018年6月底,正荣地产有息负债规模493亿元,较2017年底增加52.6亿元:净负债率由2017年底的183.2%下降至171.8%,171.8%的净负债率水平超出行业平均水平2倍之多,且距离其2018年初提及的要将净负债控制在100%以内仍有差距。正荣地产当前全国化布局较为顺利,但是丰厚的土储能否顺利转化为销售额,则是类似正荣地产这样的新晋千亿房企需要思考的下一个问题。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整体处于下行通道,房企普遍面临去化压力的背景下,企业的业绩稳定性至关重要。
【房 地 产】恒大再发10亿美元票据,缓解短期债务偿付压力(2018-11-21)
11月21日,证券日报讯,10月31日,中国恒大发行了三笔优先票据,分别为年化利率11%、2020年到期的5.65亿美元票据;年化利率13%、2022年到期的6.45亿美元票据;年化利率13.75%、2023年到期的5.9亿美元票据。近日,中国恒大再度发行10亿美元优先票据。据悉,该笔优先票据年利率为11%,将与此前发行的5.65亿美元优先票据合并成一个类型,于2020年11月6日到期。而纵观近期市场,发债成本上升的并非恒大一家。有业内人士指出,在香港宣布进入加息周期后,内地房企海外发债的利率成本将愈来愈高。值得注意的是,标普于11月19日发布报告称,恒大地产计划增发美元债券,将有助于缓解其短期债务偿付压力,并改善非标融资规模庞大的问题。标普指出,其流动性来源仅能勉强覆盖未来12个月内的流动性需求。但随着该公司管理层继续寻求再融资或利用自有现金偿还短期债务,恒大的流动性或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房 地 产】上市房企热衷发行美元债,银行开发贷退居二线(2018-11-20)
11月20日,证券日报讯,房企对于美元债的追捧已经持续至少5年,近年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2013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一度出现了超低利率环境,甚至有中介机构在推介语中将美元债描述为“企业到海外薅羊毛必备”。此外,对于内地房企而言,国内融资难度的加大,使得房企近年来持续去海外寻求融资。来自中介机构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房企境外融资总额达388.6亿美元,较2016年的140.6亿美元大幅上涨176%,今年的融资总额很可能还将快速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A股和H股上市房企披露的发行美元债相关信息不低于50条。与之相呼应的是,房企美元债票面利率的飙高——从今年一季度龙头房企大多低于6%,快速上涨至大中型房企纷纷突破或接近10%,最高达到13.75%。事实上,房企之所以密集发行美元债,是因为商业银行去年以来主动调整了开发贷的“朋友圈”,部分中小型房企或被“移出群聊”,即便是大型房企也面临额度收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