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地 产】房企股权融资连续4个月攀升(2019-07-11)
7月11日,北京商报讯,继5月融资大幅跳水后,本月房企融资规模筑底反弹。同策研究院监测显示,6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共计611.6亿元,环比上涨66.2%。整体来看,2019年上半年,40家房企融资规模波动较大,融资状况十分不稳定。从融资渠道来看,6月债权融资额为535.93亿元,占房企融资总量的87.63%;股权融资额为75.68亿元,占总融资金额比重为12.37%。其中,各类债权融资方式融资金额仍处于低位,股权融资金额及占比已连续4个月攀升。纵观2019年上半年,股权融资额度不断攀升,发生股权交易的房企数量明显增加,并且有房企连续几个月几度转让项目子公司股权。
【点评】股权融资攀升显示出房企多少透着无奈,此前融资虽然有所放松,但借新还旧居多,房企资金面并没有得到缓解,而且上月以来融资环境再度收紧,说明市场化融资途径融资愈发困难。随着官方表态严管信托违规进入地产行业,未来房企股权出让的卖子输血式的融资将进一步上升。
【房 地 产】房企回归一二线城市:上半年拿地战略趋同,区域分化明显(2019-07-09)
7月9日,时代周报讯,日前,克而瑞发布研报称,上半年,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成交建筑面积达到9.5亿平方米。分城市能级来看,一二线城市在上半年加大了土地供应力度,土地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均是上升趋势,其中成交面积同比分别增长20%、9%,成交金额同比增长35%、27%。但三四线城市则受市场下行的影响,成交量不敌去年同期,其中成交面积同比下滑19%,成交金额同比下滑10%。三四线城市成交面积及金额双双下滑,在于各大房企重回一二线的战略意图不断凸显。就百强房企新增土储能级选择来看,上半年,房企在三四线新增土储建面占比下滑近8个百分点(同2018年全年相比),而在二线新增土储建面占比已接近50%,提升近10个百分点(同2018年全年相比)。
【点评】目前,主要城市分化态势明显加剧。尽管开发企业均看好一二线城市,但市场竞争明显加剧,导致部分城市土地市场再度过热,高价拿地有可能成为部分开发企业不可承受之重。相比之下,大多三四线城市已开始降温,但部分强三线城市仍备受青睐。整体来看,开发企业调整战略布局迫在眉睫,但空间已经有限。
【房 地 产】房企半年考:增速放缓与分化加剧(2019-07-09)
7月9日,时代周报讯,在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全国楼市略有降温,上半年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规模稳中略降,龙头房企的销售规模增长乏力,分化更加明显。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在今年上半年越来越明显。根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行业整体增速较2018年显著放缓,前100强房企累计权益销售规模近3.9万亿元,同比仅微增4%。百强房企间的分化也在加剧。目前,销售前三强仍然是碧桂园、万科和恒大。上半年,前三强房企权益金额集中度达10.5%,同比提升8%。与此同时,前30强房企也较去年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行业竞争优势进一步深化。而50强之后的房企,因部分城市成交回落,权益金额出现了一定的回落。
【点评】下半年,不同城市之间分化将会加剧,一二线回升势头有望保持,而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仍将面临较大调整压力。因城施策的背景下,房企需要更加灵活的应对策略,针对土地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拿地策略,同时在一些风险较高的城市抓紧出货。
【房 地 产】上半年业绩稳步增长,房企进入精细化竞争阶段(2019-07-04)
7月4日,经济参考报讯,2019年上半年,在“以稳为主”政策基调指引下,房地产市场实现稳定预期。全国商品房成交规模保持稳步增长,销售增速小幅回落,品牌房企实现持续稳健发展。其中,碧桂园、恒大突破3000亿,万科、保利、融创踏入2000亿门槛,共12家企业超千亿。由于一二线城市普遍加大了土地供应,大型房企在二线城市拿地力度明显提升,品牌企业拿地表现分化,行业进入精细化竞争阶段。从拿地金额来看,上半年多数大型房企积极补仓,其中碧桂园拿地金额近千亿,万科、融创超过600亿,保利、龙湖也在500(含)亿以上。近期,监管层多次表示将继续紧盯房地产金融风险,多数企业加快推盘,提高项目周转速度,围绕销售目标狠抓回款,保证资金流动性。
【点评】上半年,房企融资环境先松后紧。5月以来,金融监管力度加强,融资环境趋紧预期强化,预计下半年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会进一步显现,开发企业需要着重发力,加速推货入市或通过降低预售价格以达成全年业绩目标。
【房 地 产】中小房企甩卖偿债,规模房企接盘抄底(2019-07-02)
7月2日,时代周报讯,中小型房企卖项目自救,规模房企趁机买入,一场“大鱼吃小鱼”的并购大戏正在房地产市场上演。6月26日,粤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召开2019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广州嘉盛项目在建工程转让的议案》、《关于广州天鹅湾二期项目在建工程转让的议案》及《关于签署世茂粤泰合作项目协议书的议案》。与此同时,融创、世茂等多家手握充裕现金流的房企,开始加大并购力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8日,世茂已经相继收购泰禾、明发集团、万通地产、粤泰股份的18个项目,涉及资金达191.54亿元。
【点评】中小房企加速变卖资产的一个大背景便是2019年的偿债高峰。市场竞争力较弱和投资激进的中小型房企,若销售回款出现萎缩,战略决策失误,叠加大规模刚性债务到期,一旦再融资受阻,将陷入流动性枯竭的境地。相反,虽然通过收并购的方式可以带来很强的业绩成长,但房企仍要警惕并购后项目难以盘活的风险。
【房 地 产】万科再次回应“活下去”“白银时代”观点不变(2019-07-01)
7月1日,证券时报讯,6月28日下午,万科2018年度股东大会在万科会议中心举行。在股东大会上,万科董事长郁亮再次回应了“活下去”,表示全文是“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主要是提醒万科自身要如履薄冰,并表示万科一直坚持房地产“白银时代”的观点不变。对万科的收敛聚焦,郁亮表示,万科一直有初心教育,修枝剪叶不是砍树,必要的修枝剪叶是为了更好地成长。对于万科的未来展望,万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祝九胜表示,万科将基于战略,明确发展方向,聚焦主航道,巩固提升基本盘。面对不确定性,万科必须认清时代、行业、自我,摈弃一切投机侥幸心理,跳出路径依赖、牛市思维。
【点评】万科的战略一向稳健超前,“活下去”“白银时代”观点代表了当下的主流。在存量时代下,增量市场空间越来越有限,行业增速放缓不可避免,未来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要想持续领跑,可能还需要拓展其他业务。
【房 地 产】6月房企海外融资“井喷”,融资金额超30亿美元(2019-06-28)
6月28日,长江商报讯,数据显示,2019年房企有息负债到期规模达6.8万亿,累计近4193亿元信用债将到期。万亿负债高压下,国内融资渠道却在短暂“小阳春”之后迎来“微收紧”,房企不得不加速海外融资补血。中原地产不完全统计,6月以来,海外融资的上市房企超过15家,融资金额超过30亿美元。多数房企融资额度较大,其中不乏超大型房企,朗诗、合生创展、中国金茂、中国奥园、中南建设等12家房企发布海外发债公告。从融资利率来看,6月份以来,房企发行的海外债票面成本普遍较高,不少房企海外融资利率超过10%。而在5月份之前,主流房企境外融资成本为6%~8%。
【点评】随着5月份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房企在国内的融资步履维艰,转向海外融资也是无奈之举。预计下半年融资难度会进一步增加,短期内不太可能会有很大的放松,后续可能会影响到房企的拿地策略。
【房 地 产】融资收紧,房企挣扎灰色地带(2019-06-26)
6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讯,严厉的政策监管和挥之不去的高杠杆风险,让房企的融资进一步吃紧。5月17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银保监发(2019)23号文,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不得违规进行房地产融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监管层对于房企前融(土地出让金)和前前融(土地保证金)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是目前房企几乎均在开展前端融资。第一类是土地保证金配资,融资成本一般都为年化20%~25%不等,配资比例一般在1:1或1:2;第二类是土地出让金配资,融资成本一般在年化16%~24%不等,配资比例一般为1:1或1:2,这样操作给房企加杠杆融资披上合规外衣。除了前端融资外,很多非标产品可以通过各地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合规募集资金。
【点评】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同时面临偿债高峰、融资收紧、销售降温三重风险,融资、经营和现金流压力巨大。私募基金、信托、开发贷等传统融资模式收紧之后,很多房企迫于资金压力,不惜高成本境外融资,或者扎堆灰色地带进行配资,部分资金紧张的房企甚至还不得不选择出售项目股权实现“回血”,融资形势异常严峻。
【房 地 产】多家房企转让项目股权,市场并购机会增多(2019-06-24)
6月24日,经济参考报讯,近日,多家房企陆续转让旗下项目股权。截至23日,北京产权交易所预披露的信息显示,6月以来涉及房地产行业的股权转让项目有8宗,5月以来为20宗。6月18日,世茂地产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表示,现在国内融资情况整体收紧,尤其是中小型开发商,这也成为实力房企开展收并购的一个好时机。两三年前,很多内地房企发行了大量公司债,这些债务很多将在今年和明年逐步到期。这样的企业目前再融资或者发债都有些困难,所以很多内地房企今年不得不选择出售项目,市场并购机会也相应增加。上述世茂相关负责人说,内地房企之间的竞争到了“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阶段。
【点评】随着房地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发展在“量”上处于顶部,兼并加剧,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2019年,房地产行业将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过渡,龙头房地产企业优势更加明显,小企业拿地难的局面将加剧,收并购及合作拿地将成为房地产企业获取项目的重要手段。
【房 地 产】房企融资冷热不均:强者继续大手笔发债,弱者无奈抛资产“回血”(2019-06-20)
6月20日,上海证券报讯,虽然市场上有传闻称房企融资环境再次收紧,但房企发债仍继续着去年底以来的“井喷”态势。据Wind统计,截至6月14日,房企今年已发行信用债437只,融资金额近3390.90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49.1%、34.9%,房企融资“井喷”态势可见一斑。但受企业自身资质和融资能力影响,房企融资也是喜忧参半、冷热不均、强者恒强特征明显,有弱势房企只能通过出售资产“输血”。例如,在今年初经历股价大跌的在港上市地产公司阳光100中国,就在频繁出售股权输血。6月13日,阳光100中国公告,分别向融创、佳兆业出售资产,涉及资金超57亿元。
【点评】从房地产行业发展角度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愈加凸显,资质较弱的中小房企和布局三四线较多的房企更容易发生风险,其融资遭收紧或是常态。
【房 地 产】黄其森:泰禾不排除继续出让资产可能(2019-06-20)
6月20日,中国建设报讯,泰禾集团近期可谓多事之秋,接连出现深交所问询、甩卖资产、债台高筑、人事震动等事件。6月14日,泰禾董事长黄其森接受采访时表示,泰禾近年来情况较好,2018年销售额1300亿元,回款超过700亿元,权益比超过80%,虽然与2000亿元销售目标仍有差距,但前进步伐并不慢。以前泰禾看重销售,现在更看重现金流和回款,并以回款为考核。黄其森称,泰禾集团不排除继续出让资产的可能,但体量相对较小。泰禾原来有7000亿元货值的土地储备,近期与世茂集团合作后仍有6000亿元。未来泰禾将重启拿地计划,在地区选择上以西安、重庆、成都等“强二线城市”为主,其他城市不会进入。
【点评】经过2017年大规模并购之后,泰禾集团面临资金和高负债双重压力。截至2018年末,泰禾集团总借款达1375.07亿元,平均融资成本8.52%,且主要来源为非银行借款。在此情况下,泰禾集团不得不通过卖子公司、卖项目收益权、担保融资来度过资金危机。实际上,这不只是泰禾集团面临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流动性和回款显得异常关键。
【房 地 产】融创中国扩张警钟:负债率超90%居行业第一(2019-06-17)
6月17日,长江商报讯,“手拿巨资,疯狂并购”是融创中国近年的显著标签,不差钱的豪赌背后,也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2014年至今,融创中国少则数亿、多则百亿的并购,耗资已逾2000亿元。梳理财报发行,2018年末,融创总负债金额达到6435.53亿元,负债率89.80%,居行业第一。此外,融创中国净负债率自2014年以来,连续4年大幅攀升,2017年公司净负债率已经超过200%。2019年前4个月,融创已经斥资800亿拿地。截至目前,融创总负债或超7000亿,负债率超过90%。
【点评】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目前整个行业都面临着高负债的情况。融创作为行业的领头羊,高速扩张的同时也需警惕债务偿还高峰期时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压力。企业长期处于高负债率,必然会出现极其危险信号。快速扩张市场版图和大笔收并购,对公司的现金流势必造成强大经营压力和市场的考验。
【房 地 产】多家央企密集转让旗下房地产项目股权(2019-06-17)
6月17日,证券时报讯,近期,房地产行业产权转让项目明显增多,而且转让方多为央企。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信息梳理统计,5月以来(5月1日至6月14日),共有20个房地产项目进行股权转让(包括正式披露和预披露项目),而今年前4个月只有2个,去年4月至12月,9个月时间里总共仅有10个。在这20个房地产项目中,有15个项目转让方的出资人为央企,包括保利集团、中化集团、华侨城集团、中航工业、中国电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电子、国机集团、中国有色集团等11家,其余多家央企并不在国资委确定的16家房地产主业央企名单之列。
【点评】央企转让房地产项目股权可能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的投资行为,对房地产不太看好,包括负债压力、资金流收紧、自身产业发展环境不好等原因。民企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转让的比例更大,房地产项目股权转让在整体市场来看是一个普遍现象。
【房 地 产】房地产融资阀门收紧后,6.8万亿到期债务考验房企资金链(2019-06-14)
6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讯,近期,房地产融资环境再度收紧,让深负债务压力的房企纷纷选择更高成本海外融资。6月13日,正荣地产宣布发行2亿美元的优先永续资本证券。不仅是正荣地产,就在近一周内,包括蓝光发展、中南建设、新湖中宝、华南城、融信中国纷纷宣布其美元债发行完成。从融资成本看,大部分票面成本已经超过10%,考虑到综合融资费用,可能还将更高。恒大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房企各主要渠道有息负债到期规模高达6.8万亿。在债务密集到期、销售下滑、其他渠道受阻背景下,房企大多只能借新还旧,较高的财务压力也迫使部分房企不得不选择较高成本融资。
【点评】近期,监管层对于房地产融资的监管越来越严,经历了前几月的宽松环境后,资金成本再次提高。但对于净负债率过高、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的房企而言,也只能饮鸩止渴,先解燃眉之急,防范现金流风险已成为头等大事。
【房 地 产】土地市场回暖放缓,房企拿地态度谨慎(2019-06-12)
6月12日,中国建设报讯,今年3、4月,土地市场一改年初的低迷,迎来“小阳春”。5月,在一些典型城市,尤其是热点二线城市,虽然土地市场的热度依然延续,但整体地价涨幅收缩明显,一些房企开始放缓拿地节奏。数据显示,今年5月,恒大新增土地价值为18亿元,比前4个月的平均值下降63%;新城、中海的降幅则超过80%。据悉,旭辉集团已经要求区域公司暂停在公开市场拿地。旭辉集团表示,目前,土地市场过热,不符合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平稳的市场应该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主基调。公司土地储备获取相对充足,可满足近期发展所需。
【点评】标杆房企放慢拿地脚步,一方面反映出企业对于土地市场风险的预估;另一方面也表明今年一季度过后,企业新增的土地储备在今年上市销售的难度较大。尤其近期在热点城市调控力度增加、金融监管趋紧的情况下,房企拿地将更加谨慎。
【房 地 产】流动性风险扼住命运的咽喉,粤泰股份五天五卖资产(2019-06-11)
6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讯,受“去杠杆”和房地产业调控政策双重影响,粤泰股份直接融资及房地产项目融资的渠道受阻,再加上销售不畅,流动性风险开始爆发。2018年下半年开始,粤泰股份债务出现多笔逾期。6月5日,粤泰转让淮南恒升80%股权、淮南粤泰20%股权后,6月9日,又快速地转让3家公司股权,5宗交易的总对价是63.97亿元。至2018年底,粤泰股份的短期负债与货币资金中,存在63亿元的资金缺口,此番密集的项目转让能弥补部分缺口,但依然未够。同时靠卖资产来度严寒的房企不只粤泰股份,周期跌宕,留待中小房企的生存土壤越来越稀薄。
【点评】实际上,不只粤泰股份,中小房企的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使它们在行业调整之际,往往首当其冲,为了生存,只能走上弃车保帅之路。与此同时,多家中小房企也寻求上市融资。去年至今,已有10家房企去香港IPO,它们面临的境遇都是相似的,负债率高,资金链紧张,急需到资本市场融资,甚至是流血上市。
【房 地 产】世茂一季度新增千亿土储,两月斥资127亿收购11个项目(2019-06-10)
6月10日,长江商报讯,6月5日,粤泰股份宣布以总计约8.4亿元的交易对价,将旗下淮南公园天鹅湾项目80%股权和淮南洞山天鹅湾项目20%股权转让予世茂房地产。梳理发现,这已经是自今年3月以来,世茂房地产收购的第11个项目,其中涉及泰禾的项目数量达到7个近80亿元,累计斥资约126.8亿元。得益于加速收并购,今年一季度世茂就完成了近1000亿元货值储备,其中有接近85%是通过收并购获得。世茂房地产发布的5月业绩显示,1~5月累计合约销售719.6亿元,同比上升39%。据悉,世茂房地产制定了重回前十的目标,若加速收购项目后有较好的运营和销售节奏,重回前十还是有可能的。
【点评】近期,世茂在收购方面动作较大,说明其资金面还是不错的,类似收购也使得世茂后续业绩规模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当前,此类企业也在类似企业排行榜上不断发力。后续对于此类地产企业来说,建议把控市场风险,尤其是把控近期的融资环境和贷款环境等。
【房 地 产】40家房企5月融资跌幅超五成,土地市场“高烧”成融资收紧导火索(2019-06-06)
6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讯,一直以来,被视为房企融资两颗重要“保命丸”的公司债和其他债权融资,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却同时“失效”。同策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5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融资金额共计367.99亿元,环比降幅达到52.07%,创2019年以来新低。其中,公司债融资95.85亿元,环比下降79.7%;外币融资总额32.64亿元,环比下降93.8%。5月监管部门出台政策是促使融资空间收紧的重要因素,土地市场的“高烧”则是导火索。不过,当前政策基调是求稳而非打压,融资收紧或是阶段性现象。
【点评】近期房企融资渠道收紧,和前一阶段土地市场过热有关。今年3月份以来,热点城市土地溢价率普遍在2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以上。虽然融资渠道收紧对单个企业影响不大,但毕竟对于房企来说融资就是补血、就是生命线。后续等土地市场高烧退去,融资渠道的限制可能会放缓。
【房 地 产】今年前5个月7家房企销售金额超千亿元(2019-06-05)
6月5日,信息时报讯,据克而瑞统计,今年前5个月,前100房企整体销售规模近3.5万亿元,同比增长4.1%。不过,5月市场总体表现延续了2019年初以来的降温态势。在权益口径下,从单月来看,百强房企5月的整体销售规模较4月增长8.8%。但单月业绩同比增速较3月、4月的12.2%和16.6%有明显回落,仅为5.7%左右。截止5月末,今年已有7家房企的全口径销售金额破千亿,分别是碧桂园、万科地产、中国恒大、保利发展、融创中国、绿地控股和中海地产。预计今年千亿房企规模不会有太大变化,“千亿俱乐部”快速扩张的时期已经过去。
【点评】从目前的房企排名来看,前3家房企今年的排名已经没太大悬念,不过规模的快速增长是有一定限度的,扩张到了一定的阶段,想要取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调整,从质量、管理等方方面面跟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房 地 产】8家上市房企销售目标完成率超四成(2019-06-05)
6月4日,中房网讯,据不完全统计,按照已公布2019年销售目标的44家上市房企,结合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的今年前五月全口径金额数据测算,已公布销售目标的上市房企前五月销售目标完成率均值为34.95%,相比前四月整体提升了8.61%。其中,有8家上市房企销售目标完成率超过40%,其中,金科集团、正荣地产、滨江集团和雅居乐均为千亿级房企成员,中骏集团、越秀地产、宝龙地产、九龙仓为中小型房企。从完成情况看,这些房企对于未来的销售节奏具有很好的把控性。
【点评】6月份是房企冲刺半年度业绩的关键节点,预计开发企业将明显加大供货力度,供应量有望明显回升。而在房企强势营销的加持下,成交量预计将有所增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前期积压的市场需求近乎释放完毕,成交量整体涨幅或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