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地 产】中华企业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47%,净利润转亏(2025-04-18)
4月18日,中房网讯,中华企业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7%至23.5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达18.23亿元,同比骤降超过700%。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9.01亿元,同比下降近90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近3亿元。报告称,营收下降主要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项目结转收入减少;净利润亏损则因部分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财务费用增加。公司计划通过加快存量资产处置、优化债务结构等措施改善经营状况。
【点评】中华企业业绩大幅下滑反映出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企业面临的普遍困境。营收腰斩与净利润亏损扩大,凸显存量项目去化压力及资产减值风险对房企盈利能力的直接冲击。债务压力与现金流恶化进一步暴露企业流动性管理的短板。当前市场环境下,依赖传统开发模式的企业亟需加速转型,通过资产盘活与业务结构调整缓解短期压力,但长期仍需探索多元化盈利路径以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政策端虽有多轮支持举措,但传导至企业端仍需时间,行业出清进程或将持续。
【房 地 产】珠江股份拟募资7.47亿元(2025-04-18)
4月18日,中国房地产网讯,珠江股份拟向控股股东珠江实业集团定向增发股票,募资不超过7.47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公司2022年因房地产市场下行亏损17.98亿元,2023年3月完成资产重组后转型城市服务与文体运营,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第三方在管项目占比达65%。截至2024年末,公司负债总额12.64亿元,资产负债率71.65%,同时面临9起超千万元未决诉讼,存在现金流消耗风险。
【点评】此次募资是珠江股份应对高负债、优化财务结构的关键举措,但需警惕诉讼风险对现金流的潜在冲击。公司转型后第三方业务占比提升显示出市场化拓展能力,但71.65%的资产负债率仍高于行业安全阈值,叠加流动比率仅1.16,短期偿债压力未根本缓解。未来需关注其城市服务业务的持续造血能力,以及能否通过轻资产模式真正实现与地产业务风险隔离。
【房 地 产】珠光控股延发业绩,2024年亏了34亿港元(2025-04-11)
4月11日,中国房地产网讯,停牌9天后,珠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光控股”)发布了2024年的经营业绩。根据该公司4月10日发布的业绩报告,2024年,其收入同比减少31.2%至15.85亿港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4.12亿港元,较2023年的8.71亿港元亏损进一步扩大。流动性压力也与日俱增。截至2024年末,珠光控股约139.4亿港元的借款中有98.5%在一年内到期,而其包含受限制现金在内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仅0.17亿港元。期内,该公司已有约137.3亿港元的借款逾期未偿还。对于逾期借款如何偿付的问题,珠光控股方面没有披露具体措施,只对记者表示该公司一直与相关贷款人进行积极沟通,这些机构将不会要求其实时还款,双方也就现有借款的再融资进行了讨论。
【点评】珠光控股2024年的业绩表现反映了其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环境下的严峻挑战。收入和销售额的大幅下滑,以及显著扩大的亏损,表明公司在市场调整期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更为紧迫的是流动性问题,大量短期债务与极低的现金结余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对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财务稳定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尽管公司正在与贷款人沟通再融资事宜,但缺乏明确的偿债计划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行业角度看,珠光控股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当前房地产行业面临普遍挑战的一个缩影。当前市场环境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重点关注。
【房 地 产】保利发展一季度签约金额630亿元,同比增加0.07%(2025-04-09)
4月9日,中国房地产网讯,4月8日,保利发展公告称,2025年3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152.5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0.47%;签约金额290.16亿元,同比增加7.32%。2025年1~3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308.0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6.03%;签约金额630.27亿元,同比增加0.07%。同时,新增加房地产项目2个。其中,天津市河西区内江路西侧地块,获取方式为招拍挂,土地用途为住宅,用地面积26737平方米,规划容积率面积53473平方米,需支付价款11亿元,权益比例100%;泉州市丰泽区经五路东侧地块,获取方式为招拍挂,土地用途为住宅,用地面积19071平方米,规划容积率面积57214平方米,保利发展需支付价款4.182亿元,权益比例51%。
【点评】保利发展2025年3月及一季度的房地产签约数据和新增项目情况,反映了其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的稳健表现。尽管签约面积有所下降,但签约金额的逆势增长表明公司在市场波动中仍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新增项目的获取,尤其是权益比例较高的天津市项目,为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和财务表现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这表明保利发展在优化项目布局和资源配置方面采取了积极的策略,有助于提升其在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竞争力。
【房 地 产】绿地集团宣布将成立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应用研究院(2025-04-09)
4月9日,中国房地产网讯,4月8日,绿地集团召开季度工作会议。会议提出,绿地集团将全面拥抱新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不断提升老赛道、开辟新赛道,加快转型发展。在会上,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宣布,绿地将成立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应用研究院,推进相关前沿技术在企业各业务领域落地应用。包括:第一,以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房地产、基建两大传统主业,重构发展模式,加快转型升级;第二,以AI大模型等技术助力“四小龙”新赛道业务快速突破,提升发展能级;第三,抓住时代机遇,发挥场景优势,积极探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的科技应用领域。
【点评】绿地集团的举措体现了传统房地产企业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积极转型。通过成立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应用研究院,绿地不仅为自身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力,也为行业树立了科技赋能的典范。这一战略转型有助于提升绿地在房地产和基建领域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其在新赛道业务中的竞争力。
【房 地 产】中海地产:2024年实现销售额超3000亿元(2025-04-03)
4月3日,中国房地产网讯,3月31日,中海地产发布2024年度业绩,全年实现销售合约额3106.9亿元,权益销售排名行业第一,为TOP10房企中唯一正增长。归属母公司核心净利润157.2亿元,盈利能力保持行业领先。支撑中海销售逆势上扬的最大推力来自一线城市。2024年,中海在一线城市销售全面爆发,以遥遥领先的销售业绩,夺下京沪深三城销冠。其中,在上海,以超704亿元销售额位列第一,成为全国性房企在单个城市最高销售纪录的保持者。在北京,以361亿元销售额位列第一;在深圳,以292亿元销售额位列第一;在广州,中海实现近200亿元销售额,位居市场前三。
【点评】中海地产2024年的业绩表现突出,特别是在一线城市销售全面爆发,权益销售排名行业第一,成为TOP10房企中唯一正增长的企业,显示出其在市场下行周期中的强大竞争力和稳健经营能力。其聚焦一线城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高端产品玖序系等项目的热销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中海地产在土地储备、财务状况和商业物业板块的布局也为其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一线城市市场的回暖和商业项目的陆续入市,中海地产有望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
【房 地 产】美的置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7.3亿元,同比增长33%(2025-04-01)
4月1日,中房网讯,3月31日,美的置业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美的置业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郝恒乐、总裁兼执行董事王大在、执行董事刘敏出席会议。按照报告,2024年,美的置业实现营业收入37.3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位居行业前列。其中,物管服务板块贡献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13%。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保留业务归母核心净利润达5.0亿元,同比增长25%,毛利率提升至35.7%,保持行业高位。公司通过精细化运营及成本管控,实现利润稳步增长。郝恒乐在业绩发布会上提到,中国房地产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这是基本的趋势。前几年叠加了“三条红线”等政策限制,传统重资产模式面临高负债和高杠杆的压力,轻资产转型成为未来很重要的方向。但无论轻重模式,均是基于行业“资本-运营-服务”的分工细化,是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价值分配,两者并非完全对立。对于企业而言,没有一种模式能一劳永逸,关键在于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市场不同阶段来做战略模式的选择,实现风险可控、可持续的经营。郝恒乐表示,“我们一向把稳健经营放在所有战略的首位,基于房地产深度的周期调整,公司做了资产的重组,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更加聚焦轻资产领域,以轻重结合模式来应对当前的形势。”
【点评】美的置业2024年的业绩表现和战略转型,为房地产行业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聚焦轻资产领域,美的置业成功减少了在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风险敞口,构建了房地产行业存量市场的复合能力。这种轻重结合的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公司的品牌、资金和产业协同优势,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房 地 产】万科2024年交付房屋超18万套(2025-04-01)
4月1日,经济参考网讯,3月31日,万科公司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万科实现营收超3400亿元,完成超18万套房屋高质量交付。具体来看,作为占比最高的基本盘业务,2024年万科综合住区业务销售超过2400亿元,销售面积行业第一,产品力全面提升。2024年,万科交付品质获专业认可,多个项目获国家权威奖项“广厦奖”,全年累计邀请近4万户业主走进工地实地看房,超半数项目实现“交付即办证”。租购并举大潮之下,万科长租公寓业务规模、效率、纳保量三项关键指标全行业第一。目前,万科长租公寓累计管理规模约26万间,其中纳入保租房的房源超12万间,位列市场化机构纳保量第一。凭借数字化运营优势,万科在大规模经营下仍实现行业效率第一,出租率超95%,前台GOP利润率达90%。有关数据显示,对万科长租业务,客户满意度长期保持95%以上,老客户续租率约60%,服务品质获超5000家企业客户认可,其中不乏腾讯、比亚迪、大疆等知名企业。经营服务业务收入方面,规模持续增长。万物云2024年营收超360亿元,其中,年内新获取住宅服务项目超400个,新增饱和收入超20亿元;商业业务实现营收近90亿元,建筑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出租率达95%;物流仓储业务实现营收约40亿元。此外,万科累计获批白名单项目79个。同时,在不影响“保交房”前提下,有效解活部分预售监管资金,偿债工作有序推进,2025年一季度到期公开债均已完成兑付。
【点评】万科2024年年报展现了其在多业务板块的强劲表现和稳健的财务状况。综合住区业务的突出成绩,体现了万科在产品力和交付品质上的持续提升,这不仅增强了消费者对万科品牌的信任,也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奠定了坚实基础。长租公寓业务的行业领先,彰显了万科在租购并举政策下的战略布局和运营能力,其高出租率和客户满意度,表明该业务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经营服务业务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拓展了万科的收入来源,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在财务方面,万科通过有效管理预售监管资金,确保了偿债工作的顺利推进,体现了其良好的财务管控能力。
【房 地 产】华润置地:2024年综合营业额2788亿元,同比增长11%(2025-03-28)
3月28日,中国房地产网讯,3月26日,华润置地有发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24年综合营业额为2788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开发销售型业务营业额为2371.5亿元,同比增长11.8%;经营性不动产业务营业额为233.0亿元,同比增长4.8%,轻资产管理业务营业额为121.3亿元,同比增长14%,生态圈要素型业务营业额为62.2亿元,同比增长0.5%。经常性业务收入合计为416.5亿元,同比增长6.6%,占总营业额14.9%。股东应占溢利为255.8亿元;扣除本年投资物业评估增值及加回本年处置部份投资物业项目之已实现累计评估增值后的核心股东应占溢利为254.2亿元,其中经常性业务核心净利润达103.4亿元,核心净利润贡献占比同比增长6.3个百分点至40.7%。每股股东应占溢利为3.59元,每股核心净利润为人民币3.56元。2024年,华润置地实现物业签约销售额2611亿元,行业排名跃升至第三。截至2024年底,已销售尚未结算的签约额约为2319.7亿元,预计其中1934.7亿元将于2025年结算。全年新增土储计容建筑面积393万平方米,总土地储备约5194万平方米。
【点评】华润置地2024年的业绩表现显示出其在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态势。尽管行业整体面临挑战,华润置地依然实现了综合营业额和签约销售额的显著增长,行业排名跃升至第三,显示出其在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经常性业务核心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核心净利润贡献占比显著提升,表明公司在多元化业务布局上取得了积极成效,经营性不动产和资管业务成为业绩和长期稳定现金流的主要贡献者。这不仅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房地产行业在新发展模式下的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房 地 产】五矿地产:2024年度收入约为98.83亿港元(2025-03-28)
3月28日,新京报讯,3月27日,五矿地产发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业绩公告显示,公司年度收入约为98.83亿港元,较上年的126.31亿港元同比下降。毛利为6.05亿港元,较上年的21.73亿港元大幅下降。年度亏损为37.48亿港元,每股亏损为10.5.19港仙。报告期内,公司资产总额下降23.4%至410.31亿港元;净资产下降35.5%至92.57亿港元。净资产下降主要由于年内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35.21亿港元、合作项目减资及分红予股东合共10.11亿港元所致。
【点评】五矿地产2024年的业绩表现反映出房地产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严峻挑战。收入和毛利的大幅下降,以及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的显著缩水,均表明公司在过去一年中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房 地 产】龙光集团发布2024年业绩,实现营收超200亿元(2025-03-28)
3月28日,中房网讯,3月27日,龙光集团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全年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龙光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32.6亿元,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影响,公司录得净亏损人民币66.2亿元,主要系项目结转毛利率下行及计提存货减值所致。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延续深度调整态势,行业整体销售规模持续收缩,房企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面对严峻挑战,龙光集团积极应对困难压力,多措并举稳定生产经营:一方面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深化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狠抓销售去化与资金回笼,全力保障项目开发运营。公司始终将"稳经营、保交付"作为重要任务,2024年累计完成70批次、约2.8万套房屋交付,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责任,兑现企业承诺。龙光境外债务整体重组实现里程碑式重大进展,截至2025年2月27日,已获得持有境外债务本金总额其中的62.07亿美元中超过80.8%的债权人加入支持协议。龙光境内债重组方案于2025年3月17日正式公布,该重组方案提供了折价购回、资产抵债、债转股、特定资产和全额展期留债等五个选项,以满足不同类型投资人的需求。
【点评】龙光集团2024年的业绩表现反映出房地产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严峻挑战。尽管面临净亏损和营业收入的大幅下降,但公司在保障项目交付和推进债务重组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不仅体现了公司在应对市场下行压力时的积极态度,也显示出其在债务重组方面的高效执行力。
【房 地 产】金地商置2024年营收131.95亿元,股东应占亏损45.7亿元(2025-03-21)
3月21日,中房网讯,3月20日,金地商置集团有限公司披露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公告显示,金地商置2024年度收入为131.95亿元,毛利为24.27亿元,其他收入及收益为8.56亿元。公司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业绩亏损23.78亿元,导致除税后亏损为41.67亿元,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为45.71亿元,每股亏损为0.2751元。土地储备方面,金地商置拥有1252万平方米的土地。累计合约销售额达到203.07亿元,总合约销售面积为151.47万平方米。已开业投资物业建筑面积为337万平方米,租赁及相关服务之含税收入为22.4亿元。
【点评】金地商置2024年度业绩出现较大亏损,主要受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业绩亏损影响。尽管公司合约销售额和土地储备规模保持稳定,但亏损情况反映出其在投资合作项目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进一步优化投资策略,加强风险管控,提升运营效率,以实现稳健发展。
【房 地 产】贝壳控股2024年净收入同比增长20.2%至935亿元(2025-03-19)
3月19日,银柿财经讯,3月18日,贝壳控股有限公司发布财务业绩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总交易额3349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6%。其中,存量房交易额为22465亿元,同比增长10.8%;新房交易额为9700亿元,同比下降3.3%;家居家装业务同比增长27.3%至169亿元,新兴业务及其他同比增长17.6%至1160亿元。公司2024年实现净收入935亿元,同比增长20.2%;净利润为40.78亿元,同比下降30.8%,经调整净利润为72.11亿元,同比下降26.4%。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贝壳控股有限公司总交易额显著增长,达到11438亿元,同比增加55.5%;净收入为311亿元,同比增长54.1%。第四季度,净利润为5.77亿元,同比下降13.9%,经调整净利润为13.44亿元,同比下降21.6%。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贝壳门店数量达到51573家,同比增长17.7%,活跃门店数量为49693家,同比增长18.3%。经纪人数量为499937名,同比增长16.9%;活跃经纪人数量为445271名,同比增长12.1%;此外,第四季度移动月活跃用户平均数为4320万名。
【点评】贝壳控股2024年的财务业绩显示出其在房地产市场波动中的韧性与挑战。存量房业务的强劲增长表明市场需求的转移趋势,而新房业务的下滑则反映出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压力。家居家装和新兴业务的快速增长为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显示出贝壳控股在多元化业务拓展上的积极成效。
【房 地 产】融信服务退市(2025-03-19)
3月19日,澎湃新闻讯,3月18日,港交所正式撤销融信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信服务”)的上市地位。融信服务成为继华发物业、蓝光嘉宝服务之后,第三家从港交所退市的上市物业企业。退市的主要原因是股票交易流动性低、股价持续低迷、上市平台失去融资能力,公司认为私有化更有利于长远发展。自上市以来,融信服务股价一路走低,截至退市时,股价已跌至0.6港元/股,市值缩水至约3.05亿港元,较上市之初缩水近90%。公司财务状况亦不容乐观,2024年上半年,融信服务总收益约为4.25亿元,同比减少约3%;期内亏损约为1.14亿元,同比减少约1003%。
【点评】融信服务的退市不仅是企业自身经营困境的体现,更是物业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的普遍挑战的缩影。这一事件凸显了物业管理行业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周期中的脆弱性,以及过度依赖资本市场的风险。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退市事件将加速物业行业的整合与洗牌,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内生增长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房 地 产】新鸿基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录得公司股东应占综合溢利...(2025-03-14)
3月14日,中国房地产网讯,3月13日午间,新鸿基公司公告称,根据管理层目前可获得之资料及按照本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最新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作出的初步审阅及评估,相较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本公司股东应占综合亏损4.71亿港元,集团预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将录得本公司股东应占综合溢利不超过4亿港元。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投资管理业务下的金融工具相比2023年之净亏损,于2024年实现了净收益,而该净收益被本公司信贷业务因受本地经济疲弱和高利率影响致使溢利减少所部份抵销。
【点评】新鸿基公司在2024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显示出其在投资管理业务上的强劲表现和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尽管信贷业务受到经济疲弱和高利率的冲击,但公司通过优化投资组合,实现了金融工具的净收益,推动整体业绩改善。这一成果不仅反映了公司在风险管理上的成熟策略,也为其未来的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房 地 产】首开股份2024年完成88.45亿元开发贷置换或展期(2025-03-14)
3月14日,中国房地产网讯,3月12日,首开股份发布公告,披露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最新进展。2024年,公司签约面积达到205.19万平方米,签约金额为400.13亿元。在重点项目方面,南京“首开桃园金茂府”销售额超过18亿元,成都臻礼著项目开盘当天认购额达4.5亿元。在物业经营与融资方面,首开股份的物业租赁面积同比增长10.8%,酒店客房销售同比增长11.9%,物业经营管理收入同比增长9.7%。公司完成了88.45亿元的开发贷置换或展期,并加大了物业经营贷、中期票据融资力度。组织架构方面,首开股份对房地产开发业务进行了优化,形成了9个管理平台,持有物业经营则形成了统一的商管平台公司。
【点评】首开股份在2024年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强化项目管理和提升运营效率,实现了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经营的协同发展。特别是在开发贷置换和融资渠道拓展方面,公司展现了较强的财务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未来,随着组织架构的持续优化和绿色建筑的推进,首开股份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房 地 产】龙湖集团:预计2024年公司利润102亿元,运营和服务业务为利润主...(2025-03-14)
3月14日,澎湃新闻讯,3月12日,龙湖集团发布公告,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28.5亿元,2024年度则下降约20%至102.8亿元左右。对于下降的原因,龙湖集团称,主要由于公司地产开发业务的结算收入及结算毛利率下降所致。公告显示,2024年度公司剔除投资物业及其他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变动影响后的股东应占核心溢利预计录得约35%至40%的下降,上一年为113.5亿元。龙湖集团在此前的公告中表示,2024年本集团运营业务及服务业务保持稳健增长,为本集团利润的主要贡献来源。年度内,整体及各航道均实现正向经营性现金流,负债规模有序压降、债务结构持续优化。面向未来,本集团将坚持以正向经营性现金流推动业务增长,非开发业务收入和利润贡献持续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点评】龙湖集团2024年业绩虽受开发业务毛利率下降影响,但经营性业务的稳健增长显示出其多元业务布局的韧性。在房地产行业整体面临调整的背景下,龙湖通过优化债务结构和强化经营性业务,展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未来,随着非开发业务的持续发力,龙湖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房 地 产】千亿房企频发业绩预警,2025年或迎拐点(2025-03-13)
3月13日,中国房地产网讯,截至3月10日,11家千亿房企中已有7家发布业绩预告,它们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均有所下滑。其中,万科A预计亏损450亿元,同比下跌470%;保利发展、绿城中国、招商蛇口等房企净利润同比跌幅在30%至80%之间,但保持盈利状态。业绩下滑主要受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和毛利率下降、存货减值拨备等因素影响。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9%,销售额同比下降17.1%,库存面积同比增长10.6%。尽管行业整体面临盈利挑战,但市场环境正在改善。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指出,2025年一、二月份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研究机构预测,部分千亿房企将在2025年迎来业绩拐点,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有望重回增长轨道。为应对业绩下滑,房企纷纷采取战略调整。万科A计划聚焦三大主业推动经营改善;保利发展通过加大核心城市土地投资提升盈利能力;龙湖集团则寄希望于非开发业务收入的持续提升。此外,政策层面的支持也为房企经营业绩的好转提供了有力支撑。天风证券认为,房价的企稳是行业盈利边际改善的关键因素,而“限制性政策放松”“城中村改造”等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复苏。
【点评】2024年房地产行业整体面临盈利下滑的困境,但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政策的持续发力,2025年有望迎来业绩拐点。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行业自身的周期性调整,也体现了政策对市场的积极引导作用。
【房 地 产】龙光集团削债(2025-03-07)
3月7日,中国房地产网讯,2025年以来,出险房企债务重组进一步提速。此前消息称龙光集团将在3月初公布最新境内债务重组方案,有望成为继融创中国后第二家在境内公开市场削债的出险房企,但3月4日接近龙光集团人士表示不会那么快,后续会有公告。融创中国曾公布境内债务规模154亿元,削债规模最高88亿元。龙光集团境内存续规模约224亿元,境内重组思路也是削债,化债方式或含现金要约收购等。境外方面,截至2月27日,龙光集团超80.8%同意债权人加入整体债权人支持协议,1月6日更新方案显示境外削债比例达七成。从去年到今年,出险房企化债思路从展期为主转向削债为主,削债能降杠杆、改善资产负债表。但化债无法根治行业痼疾。龙光集团面临销售回款难(2024年销售额84.3亿元,较2023年降55.63%)、境外债重组表决及资产质量风险等挑战。
【点评】龙光集团债务重组是出险房企化债的典型案例,其境内外债务重组进展反映了行业趋势。出险房企化债思路转变,体现了行业对解决债务问题的探索和深化认识。削债虽能一定程度缓解债务压力,但销售下滑、资产质量下降等问题仍制约着企业发展。
【房 地 产】保利置业完成发行2025年第一期公司债规模15亿元(2025-03-07)
3月7日,中房网讯,3月6日,保利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全资附属公司上海保利置业公开发行国内公司债券。公告显示,保利置业宣布全资附属公司保利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发行的2025年第一期公司债券已于2025年3月6日成功发行。2025年第一期公司债券的规模为15亿元,发行年期为3+2年,票面年利率为2.66%。保利置业表示,发债将用于置换偿还回售公司债券本金的自有资金。同日公告显示,2025年2月,置业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36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12.3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人民币29,644元/平方米。截至2025年2月,置业集团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84亿元,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28.5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人民币29,663元/平方米。
【点评】保利置业发行公司债券有助于其优化资金结构,置换偿还回售公司债券本金,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从销售业绩来看,2月及前两月累计的合同销售金额、面积及均价数据反映出其在市场上有一定的销售表现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