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交银施罗德规模缩水近千亿,香港子公司倒闭(2024-01-12)
1月12日,中国经济网讯,交银施罗德基金是国内老牌基金公司,成立于2005年,依靠背后银行系的渠道优势,一路杀入国内公募基金第一梯队。在2016年市场低迷时,交银施罗德诞生了王崇、何帅、杨浩这样能取得正收益的基金经理,甚至被外界称为“交银三剑客”。但如今,“交银三剑客”光环已然消失,交银施罗德旗下主动权益类产品全线溃败,交银施罗德的管理规模大幅缩水近千亿元。雪上加霜的是,交银施罗德年前还关闭了经营不善的香港子公司。这让交银施罗德在基民心中的形象,更加暗淡。2020年,交银施罗德的发行规模为578.56亿元,2021年降至532.24亿元,而2022年发行规模直接腰斩至235.44亿元。进入2023年,其发行规模更是大幅缩水,截至10月30日,交银施罗德基金新发基金规模仅67.02亿元。
【点评】交银施罗德作为国内首批银行背景的基金公司之一,背靠交通银行、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有着显著的渠道优势,也是为何其规模能在众多基金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只是,市场还得要靠业绩说话。
【资产管理】国家发起千亿绿色基金,加速实现双碳目标(2024-01-05)
1月5日,航空旅游网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采取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措施:启动300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基金。这一决策坚定地回应了重要领导人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更是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行动,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和领导力。绿色基金的设立,标志着中国政府在推动绿色数字经济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3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虽然在全球绿色金融市场中只是一部分,但其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它为绿色能源、清洁技术和可持续项目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还促进了中国经济向低碳、高效、环保的方向转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它将加速中国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道路上的步伐,同时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点评】启动绿色基金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转型为绿色低碳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中国不仅致力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注重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实质性贡献。通过这项基金,中国将加速推进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低碳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资产管理】国联基金非货规模破千亿(2024-01-05)
1月5日,北晚在线讯,2023年12月28日,国联基金非货规模再创新高,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国联基金立志于行业前沿,持之以恒地增强实力。以客户为核心,国联基金持续加强投研主动管理能力,更好地洞察市场脉搏,为投资者财富保驾护航;持续优化产品布局,完善产品投资策略,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持续精耕产品业绩,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审慎把控风险,力求为客户带来长期稳健的回报。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底,国联基金主动股票管理能力过去三年排名9/99,过去四年排名22/88;主动债券管理能力过去四年同类排名17/88,过去五年同类排名22/74。公司旗下权益和固收业务多只产品获得中长期基金评级机构五星评级或媒体最佳奖项。
【点评】过去的一年里,A股市场频繁震荡,新基金发行受阻,公募基金行业经历近些年少有的严峻挑战。面对多重不利因素,国联基金勇于转变思维、敢于迎接挑战,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架构、投研机制、市场运营以及产品布局,最终成功实现逆势增长,非货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这不仅彰显了国联基金的实力,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市场影响力。
【资产管理】阿米巴资本新一期人民币基金完成募集,总募资规模为5亿人民币(2024-01-05)
1月5日,投资界讯,阿米巴资本宣布成功完成新一期人民币基金募集,总募资规模为 5 亿人民币。本次募集吸引了国内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包括大型引导基金、一线市场化母基金、产业集团和领先的家族办公室等。其中,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是本期基金的主要出资方。在投资主题上,本期基金将聚焦 AIGC 垂直模型应用和 AIGC 升级下的智能硬件赛道,重点布局前瞻性投资机会。阿米巴资本将继续发挥产业优势,持续发掘垂直行业与细分场景中拥有特有数据连接与获取能力的项目,以及在大模型助力下更高效的 AI 生产力工具。自创立以来,阿米巴资本始终围绕着中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主旋律投资布局,是众多龙头企业最早、最主要的机构股东。阿米巴资本已成为投资中国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先行者。得益于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赛道的率先布局和自身出色的投资业绩,阿米巴资本建立起了强大的 GP 生态圈和头部企业资源。
【点评】经过多年耕耘,阿米巴资本成功投资多家独角兽企业。其投资组合中,滴滴快的、蘑菇街、纳微科技、聚水潭、小药药、乐言科技、晓羊教育、百应、Coutloot等公司,均已经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头部企业。作为最早专注于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化的顶级投资机构,阿米巴资本投资回报水平和退出策划能力跨越了时间,已得到广泛的市场认可和业绩证明。
【资产管理】交银施罗德资管香港公司成立十年后解散(2023-12-29)
12月29日,央广网讯,12月29日,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经研究决定,解散旗下全资子公司交银施罗德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上述事项已按照法律法规的各项要求,履行了相应的程序,并已完成相关注销与清算手续。交银施罗德资管香港公司成立至今已有十年。2013年6月9日,中国证监会批复,核准交银施罗德基金出资6000万港元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交银施罗德资管香港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应当做好对交银施罗德资管香港公司的管理安排和风险隔离,督促该公司守法经营,合规运作。2013年12月4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办理完成交银施罗德资管香港公司的注册登记手续,交银施罗德资管香港公司已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第四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和第九类(提供资产管理)牌照。香港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交银施罗德资管香港公司于2013年11月29日取得就证券提供意见和提供资产管理的牌照,于2014年4月8日取得证券交易牌照,上述牌照均于2022年7月29日失效。
【点评】官网信息显示,交银施罗德基金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第一批银行背景基金公司之一。该公司由中外合资,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65%,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30%,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5%。
【资产管理】中银基金聚焦优质纯债,闲钱理财“债”升级(2023-12-29)
12月29日,中国经济网讯,今年以来,债市整体表现相对突出,中证全债指数近一年收益率超5%。在此背景下,投资者更加偏好较为稳健的债券型基金。今年,债券型基金产品发行份额占比超七成,成为新基金发行的主力。对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基调,中银基金林炎滨认为,可以从货币政策宽松、财政政策注重结构性和稳增长政策可能适当加码这三大方向把握。中银基金旗下的债券型基金中银纯债、中银季季享聚焦债券类资产,力争成为投资者在当前市场中的配置良选。基金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中银纯债A自2012年12月成立以来总回报57.9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1.93%,实现超额收益46.04%。
【点评】成立以来,中银基金发挥银行系基金公司优势,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信评体系。海通证券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中银基金固定收益类产品超额收益排名前列,近1年超额收益率在15家固收类大型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近2年、3年超额收益率在15家固收类大型基金公司中分别排名第2、第3。
【资产管理】中信理财:致力于绿色金融 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2023-12-29)
12月29日,周口广电融媒讯,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普遍提升,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中信理财作为金融行业的新兴力量,积极响应绿色金融的号召。自2021年起,中信理财制定了灯塔计划,将绿色金融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推进,形成了全员共同参与的绿色金融战略组织架构。在投资策略、资产配置、风控机制和考核激励等方面通过将绿色金融和ESG理念融入管理流程,全面加强绿色能力建设,完善配套资源。中信理财积极探索市场导向的绿色投资服务模式,聚焦节能降碳、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深入挖掘绿色政策支持下的投资机会,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绿色金融服务。自2022年以来,中信理财通过投资碳中和债、能源保供和绿色定向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为多家绿色产业龙头企业提供综合投融资服务,累计完成绿色领域项目投资金额超过400亿元,助力优质未上市企业发展。
【点评】展望未来,中信理财将继续贯彻国家战略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践行绿色金融的使命,聚焦重点绿色产业领域,通过优选绿色客户、丰富绿色产品、延展绿色服务,加大绿色投资理念宣传,全面提升市场对绿色理财产品的认知和认可度,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产管理】工银理财副总裁李雪松:稳健低波是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要求所在(2023-12-22)
12月22日,上海证券报讯,12月21日,工银理财副总裁李雪松在2023上证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银行理财在资产配置中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银行理财在资产配置中起到“基本盘”和“压舱石”的作用。很多理财公司都将稳健低波产品作为主流产品,以工银理财为例,工银理财PR1和PR2两类产品的规模已超过90%。这既是市场和客户选择的结果,也是工银理财在产品结构方面主动调整的结果。二是银行理财具有“普惠性”的特点。目前个人客户持有的理财产品总金额占全部理财产品的90%,理财客户中个人投资者的占比为99%,体现了理财产品对客户的覆盖面较广,也凸显出银行理财的“普惠性”特点,充分彰显了理财践行人民性、政治性的责任担当。
【点评】当前,理财公司都推出了稳健低波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本质上讲,这种同质化反映了底层资产的同质化,因此理财公司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资产配置能力的竞争。理财公司需通过构建多资产、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形成大类资产配置和多元策略投资双轮驱动,锤炼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稳健低波产品系列,努力为客户创造稳定、可持续的投资回报,携手共建健康、可持续的大市场。
【资产管理】光大银行合肥分行以新发展理念助力绿色产业发展(2023-12-22)
12月22日,中安在线讯,近年来,光大银行合肥分行将立足安徽区域经济特点,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持续深耕绿色金融发展沃土,在绿色金融领域呈现融资规模持续增长、产品服务更加多元,科技支撑明显增强,风险控制不断健全的良好局面。隆基股份25GW光伏组件项目落户芜湖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沈港片区,总投资22.7亿元。在了解到企业的相关融资需求之后,分行多次主动上门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了解情况,对企业实际经营和发展进行实地考察,制定了切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授信方案,成功为芜湖光伏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发放3000万元项目融资贷款,专项用于隆基光伏组件产业园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本笔贷款投放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也为地方推动能源体系绿色转型和促进绿色低碳技术进步贡献了“光大所能”。
【点评】未来,光大银行合肥分行有望不断拓展绿色信贷细分领域,积极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培养绿色金融专业队伍,以优质的绿色金融服务为安徽地区光伏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设增添活力与动力。
【资产管理】江苏银行落地市场首单绿债质押同业借款业务(2023-12-20)
12月20日,大众证券报讯,近日,在上海清算所的支持下,江苏银行携手贵银金融租赁公司圆满落地市场首单“质押增信+绿色债券”双标签同业借款业务,进一步开拓了银行支持中小非银机构合理融资需求,助力流动性疏通的传导渠道。有别于以往纯信用方式,江苏银行此次在同业借款业务中,引入绿色政策性金融债券质押作为增信措施。这一新融资模式一方面可有效防范同业借款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可进一步丰富存量绿色债券的应用场景,增强绿色债券的融资活力。近年来,江苏银行在同业业务上坚持守正创新、回归本源,通过传统业务创新方式,助力疏通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梗阻,在市场上率先推出线上债券质押同业融资业务。与此同时,江苏银行发挥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先发优势,积极拓展绿色债券的应用场景,在同业融资业务中引入绿色债券质押作为担保措施,为绿色债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点评】早在2022年,江苏银行便在上海清算所的大力支持下,携手东方证券圆满落地市场首单 “质押增信+绿色债券”双标签的收益凭证业务。江苏银行和东方证券分别作为投资方与发行方,在收益凭证业务中创造性引入绿色债券作为增信担保品,并由上海清算所提供专业的第三方担保品管理服务。三方的成功合作创新了券商融资新模式,全市场首次在证券公司收益凭证业务中引入债券质押作为增信措施。
【资产管理】威海市商业银行:践行“双碳”战略,发力绿色金融(2023-12-12)
12月12日,凤凰网讯,今年以来,威海市商业银行紧扣宏观政策导向,立足区域发展规划,落实金融监管要求,以威海市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聚焦发力绿色金融,精准对接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持续加大信贷供给,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为更加精准地服务绿色经济发展,威海市商业银行深入开展“绿色发力年”活动,设立首家绿色支行,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积极打造“绿色成金”品牌。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聚焦经略海洋、蓝天白云、精致城市、齐鲁畅行、低碳制造等五大方向,先后推出“绿色交运贷”“绿色惠农贷”“降碳转型贷”等多款特色产品,加大对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绿色贷款全年增加100亿元,增量和占比在全省城商行中排名第一。
【点评】凭借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威海市商业银行先后荣获山东省银行业“ESG评价最高等级‘A类单位’”、2023年“上市公司ESG优秀实践案例”等荣誉,充分展现了优秀上市银行的责任与担当。
【资产管理】123亿,国联信托首单破产服务信托签约成立(2023-12-12)
12月12日,用益信托讯,12月1日,国联信托首单破产服务信托正式签约成立,受托管理资产规模约123亿元,这也是全国首单破产清算领域内的破产服务信托业务。该企业原为A股上市公司,2021年退市并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项目债权总额规模大,涉及债权人、股东数量众多,社会影响重大。为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助力地方破产企业资产处置,维护债权人利益,经债权人会议通过,该企业将其持有的现有资产收益权委托给国联信托成立破产服务信托。以其第一次破产财产分配后剩余资产的全部收益权为信托财产,在国联信托设立专项破产服务信托计划,各债权人按照法院裁定的份额、顺位相应享有信托受益权,成为信托计划的受益人。破产服务信托设立后,国联信托代表信托计划对外负责处置破产财产,向相应债权人分配信托利益,最终实现清偿债权的目标。
【点评】目前信托公司参与破产领域,开展破产服务信托业务处于起步阶段,但从现有发展态势看,服务信托以其明晰的结构化法律制度优势,以及在以时间换空间、避免仓促变价处置、债转股等多样化清偿方面的作用,获得了债务人、债权人及投资人的青睐。
【资产管理】厦门集美区政府投资基金出资祥峰投资(2023-12-12)
12月12日,投资界讯,2023年厦门市集美区政府投资基金参股产业子基金名单的公示发布,公示显示,集美区产业投资基金参股厦门祥峰二期基金。经股权穿透发现,厦门祥峰二期基金是祥峰投资管理的基金。据悉,祥峰投资中国基金 (Vertex Ventures China) 于2008年在华独立开展早期风险投资业务,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新加坡设有办公室,旗下有多支美元和人民币基金,管理规模合计超过150亿人民币。祥峰投资中国基金致力于在中国投资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重点布局创新科技、医疗健康、消费科技三大领域。
【点评】目前,集美产业投资基金已经投资了包括爱瑞通信、劲博汇在内的530个项目,涵盖新能源、新型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其中有上百个项目通过基金招引落地集美。
【资产管理】上海马洲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违规操作,被出具警示函(2023-12-08)
12月8日,金融界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公告,上海马洲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在开展私募基金业务活动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包括未充分履行谨慎勤勉义务,未及时发现标的资产已被质押的情况;利用基金财产为关联方牟取利益;侵占、挪用基金财产;未按照合同约定向投资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这些行为均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因此,监管局决定对上海马洲股权投资基金管理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点评】上海马洲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是一家业务涵盖政府工程、房产开发商融资、投资、理财、企业融资、大型建设融资等项目的企业。
【资产管理】青岛银行成功发行8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2023-12-07)
12月7日,青岛日报讯,12月6日,自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获悉,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2月4日,青岛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023年绿色金融债券,期限为3年,发行规模为80亿元,票面利率2.84%,主体与债项评级均为AAA。本次发行得到市场上合格投资者的积极认购,全场倍数3.4倍,展现出投资者对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本次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有利于提高法人城商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拓宽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募集资金将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六大领域绿色产业项目,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
【点评】随着绿色金融政策的推出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不断升温。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我国共发行758只、规模共计10815.7亿元的绿色债券,较去年同期745只10566.6亿元的市场规模,在发行只数上同比增加1.74%,在融资规模上增长2.36%,净增加249.1亿元。
【资产管理】工商银行成功发行5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2023-12-07)
12月7日,新京报讯,从工行了解到,该行已于近日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5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据介绍,该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项目。本次债券发行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各类型投资机构踊跃参与认购。据了解,本次发行的500亿绿色金融债券中,簿记建档发行规模300亿元,创工商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单只最大规模;报价发行规模200亿元,为全市场首只直接面向投资人以报价方式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
【点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已累计发行6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是今年发行规模最大的市场主体。其中,今年6月发行的100亿元人民币BRBR绿色金融债券,被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官方成果和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成果。
【资产管理】青岛银行与IFC举行蓝色与绿色金融能力建设项目签约仪式(2023-11-30)
11月30日,大众日报讯,11月27日,青岛银行与世界银行集团成员机构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IFC”)在青岛举行蓝色与绿色金融能力建设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在蓝色金融与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步入新阶段。青岛银行董事长景在伦、IFC亚太区金融机构局局长艾伦·福勒姆等双方主要项目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景在伦表示,青岛银行充分利用地域经济特色、发挥区域产业优势,自2020年起与IFC共同推进“蓝色金融”能力建设,支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过去几年,青岛银行与IFC在蓝色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双方共同制定并发布了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完成了以IFC为首的国际开发机构在华首笔蓝色银团贷款等。如今,深耕蓝色金融正成为青岛银行的鲜明特质,青岛银行的创新举措以及行业影响力受到业界广泛认可。截至目前,青岛银行蓝色金融贷款投放超140亿元,有力支持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点评】青岛地区的海洋和环保产业特色鲜明,此次双方将合作拓展到绿色金融领域,未来将在低碳转型中产生更大的发展影响。双方将共同开展蓝色与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创新蓝色与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开拓领先的银行实践、建立行业典范等,探寻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资产管理】邮储银行达州市分行:大力推进绿色金融 赋能医疗民生发展(2023-11-29)
11月29日,中新网四川新闻讯,近年来,邮储银行达州市分行围绕高质量转型发展,发挥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推进绿色金融,金融服务进一步赋能达州医疗等民生事业发展,让当地居民更有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据介绍,邮储银行达州市分行进一步优化授信政策,客户以碳减排领域为核心,积极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低碳智能制造、绿色建筑领域。该行切实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类调整项,一是内部转移定价方面,对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对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FTP给予15BP减点支持;二是对FTP给予55BP优惠的普惠小微贷款中的绿色信贷部分,同时享受绿色信贷FTP优惠政策。
【点评】邮储银行达州市分行未来有望加大绿色金融产品投放,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充分利用普惠金融优势,创新推广绿色信贷、电子银行、移动展业等绿色低碳环保服务方式,积极推广智能终端自助设备等绿色金融产品,进一步提高电子银行的替代率。
【资产管理】社保基金长三角专项基金成立 首期规模51亿元(2023-11-24)
11月24日,上海证券报讯,11月23日,全国社保基金长三角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下称“长三角专项基金”)在上海举办揭牌仪式。长三角专项基金由全国社保基金出资,首期规模51亿元,IDG资本担任基金管理人,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式投资运营。据介绍,长三角专项基金是全国社保基金会与上海市合作,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推动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培育及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该基金将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长三角地区战略发展方向,重点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投资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点评】上海高度重视股权投资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望全力做好长三角专项基金投资落地服务,依托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等机制,支持基金聚焦投资长三角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着力形成长期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标杆示范。
【资产管理】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正式成立 募集规模达13.63亿元(2023-11-24)
11月24日,中证网讯,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正式成立。公告显示,该基金募资规模总计约为13.63亿元,有效认购户数近17000户,是今年以来成立的认购户数最多的策略ETF,也是国内外资公募首只ETF产品。据悉,截至目前,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是国内唯一一只跟踪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的ETF,其成分股具备高分红叠加低波动特性,是对抗震荡市的稀缺利器。就当前市场而言,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估值处于发布以来较低区位。港股估值处于全球价值洼地,配置性价比显著。值得一提的是,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将由胡迪、何智豪两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并且摩根资产管理指数及量化投资团队也将实力护航。
【点评】随着资本市场日趋成熟,投资者的需求愈发多元,基金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未来随着美联储加息的终结、中国经济的复苏,港股可能成为全球市场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