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 券】基金公司争发定开债基,中低风险投资者布局意愿强烈(2019-08-06)
8月6日,和讯网讯,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定期开放债券基金正成为基金公司重点发力的赛道。统计显示,7月以来已有12只定开债基启动募集,平均2到3个交易日就有一只相关产品发行,且不少提前结募。业内人士表示,在股市震荡行情下,运作稳定、无需应对赎回压力的定开债基更易受到资金青睐。尤其是随着摊余成本法债基的核准和成立,不少基金公司看到了定开债基的发展空间。
【点评】从产品募集情况看,近期新发定开债基受到市场青睐,不少基金提前结束募集。例如,8月1日,光大尊丰纯债定开债基公告称,提前结束基金募集。募集截至日由原定的8月12日提前至7月31日,意味着该基金仅发售两日。此外,国泰兴富三个月定开债基、兴银汇逸三个月定开债基均提前结募。证监会公布的最新一期基金募集申请表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今年以来还有超250只定开债基处于申报待批阶段,封闭时长既有3个月、6个月等中短封闭期,也有2年、3年、5年等较长封闭期。对于公募密集布局定开债基的现象,市场人士表示,近期权益市场走势震荡,中低风险的债券基金受到资金关注。
【债 券】德力西负债百亿诉求发债难,民企信用鸿沟前负重前行(2019-08-05)
8月5日,和讯网讯,近日,德力西控股集团官网上一则关于“发债难”的新闻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根据新闻,该集团财务中心日前在浙江省银保监局领导调研德力西财务公司筹备工作时,除了介绍德力西财务运行情况,还汇报了公司遇到的发债难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从2016年开始,德力西总负债连续三年逐步上升,2018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下跌。随着集团部分业务发展受阻、业绩下滑以及因短期债务负担,公司发债难等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点评】虽然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普遍承压,但在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下,让集团坚定了扎根实体经济的信心,未来将不断加大技术、人才、资本等各方面投入,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自从今年5月中下旬中小银行出现信用风险事件、同业刚兑被打破后,实体经济中信用分层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中低评级主体信用债快速收缩,优质主体却持续走强。这个过程中,银行更偏好高等级信用债或优质企业,避免加大表内不良资产的规模;非银资管利用加杠杆方式扩大对民企融资金额的成本不断提高,进而影响对于中低评级主体信用债的配置。
【债 券】海航再现债券违约(2019-07-31)
7月31日,和讯网讯,29日,16海航02债券发生违约,未能兑付相应的本息。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该支债券为发行规模15亿元的私募债,在违约前半年按期兑付了利息,且评级机构还给了AAA级的债券评级。巧合的是,在7月26日,海航集团还新发行了一只22亿私募债。公开资料也显示,就海航集团而言,除了16海航02私募债,到2024年7月29日,海航集团还有9只合计157亿元债券待偿还。
【点评】在海航集团大规模处置资产后,截至2018年末,海航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并没有大幅降低,反而上升了。海航集团2018年债券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海航集团总资产1.07万亿元,同比减少13%,总负债7553亿元,同比增加3%,净资产3152亿元,同比减少36%,净资产大幅减少主要系处置子公司减少少数股东权益以及该年度亏损所致。截至2018年末,海航集团资产负债率70.55%,同比上升18%,流动比率和速动比例分别为1.1和0.86,同比均线25%,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12亿,同比减少68%。
【债 券】地方债发行额度将用尽,1.17万亿专项债增发时机待考(2019-07-30)
7月30日,和讯网讯,离地方债发行最后期限只有两个月,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依然承压的背景下,地方债发行状况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截至7月24日,今年全国各地共发行774只地方债,合计金额31862.7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被视为加大政府支出标志的新增债券,上半年全国已累计发行21765亿元,占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00亿元的70.7%。从目前来看,财政减收可能成为约束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瓶颈。尤其随着减税降费作用的进一步显现,财政收支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
【点评】年地方债新增限额将在9月全部用完,第四季度适度加大专项债发行额度的概率在增大。但是,地方专项债新增规模或可突破当年新增余额限额限制,使用往年剩余额度。如2018年专项债余额限额为8.62万亿元,专项债余额为7.49万亿元,剩余额度有1.13万亿元,或可作为未来专项债新增发行的空间。
【债 券】康弘药业将发行可转债(2019-07-29)
7月29日,和讯网讯,在不缺钱的情况下祭起再融资的大旗,康弘药业的真实目的令人生疑,而且公司对募投项目的预期过于乐观对资本市场而言,再融资猛如虎。近期,康弘药业公告称要发行16.3亿元可转债,目前处于证监会受理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家根本不缺钱的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账面上类现金资产接近26亿元、没有任何有息负债、经营现金流良好,完全没必要通过再融资方式来满足项目资金需求。
【点评】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公司账面上货币资金、其他流动资产分别为18.44亿元、7.87亿元,其他流动资产主要是购买的理财产品,因此,公司目前账上的类现金资产合计有26.31亿元而且,康弘药业作为医药类上市公司,每年的现金流都很不错。2016-2018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8.46亿元、7.67亿元、3.51亿元,三年合计19.64亿元。因此,按照目前的资金状况来看,康弘药业完全有能力使用自有资金满足募投项目需求,根本没有发行可转债的必要。值得注意的是,康弘药业2015年IPO时也仅募集资金6.21亿元。对于此次可转债募投项目,康弘药业在可行性分析报告中给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测,预计主要募投项目的收益率都在25%以上。然而,从IPO募投项目来看,康弘药业在招股书中给出的乐观预测根本就没有实现。
【债 券】2019年新增违约人的特征(2019-07-24)
7月24日,和讯网讯,2019年截至目前(7月20日,下同)银行间和交易所共有79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的债券本金规模达537.66亿元,其中有22家发行人首次在债券市场发生违约。这些发行人的特征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概括:行业较分散,民企未改善,城投无风险。2019年截止目前的22家新增违约人分布于综合、化工、轻工制造、建筑装饰、商业贸易、食品饮料、房地产、机械设备、农林牧渔、汽车、通信这11个行业。总体来说,新增违约主体的行业较为分散,这一特征与往年一致。
【点评】目前的政策基调与上述那段时间有较为明显的不同,更加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例如,今年6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要求“鼓励依法依规市场化融资,增加有效投资,促进宏观经济良性循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在政策的引导之下,19H2城投债的违约风险依然可控,城投主体的资金压力会得到明显的改善,19H2的现金流状况会好于18H2。
【债 券】一周内罕见5只债券密集违约,新增1家违约民企(2019-07-23)
7月23日,和讯网讯,上海清算所官网显示,7月15日至7月18日仅仅一周内,接连有5只债券出现违约,规模合计57.6亿元,相比之下,5月和6月也分别仅有3只和4只债券违约。五只违约债券从主体属性来看均为民企,且4家主体此前就发生过违约,市场上熟悉的如中民投、中城建和康得新早已是人尽皆知的违约“老司机”,而旗下拥有3家上市公司的浙江精功集团则是新违约的民企500强。不同于中民投、中城建等4家违约主体,此次“18精功SCP003”债券违约的精功集团有限公司,属于首次违约。
【点评】值得一提的是,精功集团是一家实力强劲的民企,在资本化方面有较大成绩,旗下拥有精工钢构、会稽山、精功科技三家上市公司。股权方面,精功集团直接持有会稽山32.97%和精功科技31.16%,均为控股股东,但相关股权全部被质押后,在今年5月均全部遭遇司法冻结。不过,对于精工钢构,精功集团不是直接股东,而是精工钢构控股股东—精工控股的大股东。目前,精功集团正在通过多种途径积极筹措资金,并加强自身经营,努力通过自身经营性现金流偿付债券本息,同时努力保障后续债务到期偿付。
【债 券】65亿元债转股预案出台,航发动力拟增资3家子公司(2019-07-22)
7月22日,和讯网讯,航发动力20日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引入国发基金、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交银投资、鑫麦穗投资、中国东方、工融金投以现金及债权方式向黎明公司、黎阳动力、南方公司增资,国发基金、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交银投资、鑫麦穗投资、中国东方、工融金投合计出资65亿元。同时,中国航发以国拨资金形成的国有独享资本公积合计19.8亿元对黎明公司、黎阳动力、南方公司增资并取得其股权。
【点评】航发动力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的主要研制和生产商,长期以来坚持军品与民品联动的发展方针,形成军民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以军工技术带动民品技术提升的良好内在循环,以军工主业为核心,围绕其拓展民用燃机及航空转包业务,这些业务开展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资金需求,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上升较快。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航发动力资产负债率为44.62%,高于申万国防军工指数成分股同期资产负债率中位数39.00%。
【债 券】社保单月增持转债再超十亿元(2019-07-17)
7月17日,和讯网讯,最新沪市转债持仓数据显示,6月份,在基金和券商等短线资金逐步减仓的过程中,社保资金逆势增仓10.93亿元可转债,这也是其2019年以来最大单月增仓。社保资金上一轮单月超越10亿元的可转债净增持要追溯到去年10月份——彼时被看作转债市场一个强支撑的估值底部。转债市场扩容至今,社保资金扮演了一个超级参与者的角色,往往能够提前觅得良机。从转债市场表现来看,6月份,无论一级还是二级市场都是极为活跃的一个阶段。
【点评】事实上,步入2019年以来,社保资金整体以减仓为主,仅在1月份和5月份有小幅增持,股市行情火爆的2月至4月,社保资金选择了逢高离场。因此,此次社保资金选择在年中“重拳出击”自是意味深长。社保资金增持有很强代表性,在5月份小幅增持基础上,再度加大筹码增持,值得跟踪和关注。虽然可转债市场目前仍处于震荡区间,尚未看到突破迹象。
【债 券】结构化发债整体风险可控(2019-07-16)
7月16日,和讯网讯,本月初,监管层就近期非银同业违约所暴露的结构化发债现象进行摸底分析,并针对部分发行人通过资管产品等方式自持债券的情形进行统计评估。近日,在2019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表示,结构化发债实际上已存在一段时间,央行一直在关注跟踪、调研分析。所谓结构化发债,是指发行人在债券发行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资管产品的分级安排、回购功能来放大杠杆,实现超额融资。2018年结构化发债兴起。债券市场结构化发债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发行人(或关联方)认购部分自发债券,二是发行人认购劣后份额作为安全垫,吸引私募、银行等机构资金认购夹层级、优先级等份额完成发债。三是发行人全额认购,再以同业回购为途径获得同业融资,实现企业负债的同业化。
【点评】据测算,在该模式下,发行人可以1亿元出资换得1.8亿元的融资规模,但对同业回购的“融资接力”依赖度较高。如果非银资金出现紧张,容易诱发回购违约风险。而近期暴露的风险正源于此。包商银行被接管后,中低等级债券质押遇阻,部分机构不愿接受AA+以下的质押回购,结构化发债“盖子”被揭开,风险开始暴露,市场一度对此产生担忧。
【债 券】下半年房地产债券到期规模将达2306亿元(2019-07-15)
7月15日,和讯网讯,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这表明房企的外债发行融资渠道将被进一步收紧。众所周知,由于房地产企业具有高杠杆运作、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的特点,因此房企的融资能力才是其核心竞争力,而主要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结构化融资、非标融资、其他资金等方式。
【点评】从这两年房企资金到位情况看,房屋销售带来的资金回笼大概占所有资金的30%,而贷款本身大概占据30%,剩下的则是自筹和外部融资,而债券融资比重或在10%左右的水平,其他私募资金的占比会低于10%。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去杠杆和查处违规资金,是当前融资环境收紧的一个很重要导向,而融资政策收紧,尤其是融资额度减少,自然会增加房企的融资成本。另外,从资金错配等角度看,债券融资往往容易形成“发新债偿旧债”的模式,后续若是存在此类期限上的不对等,那么适当增加更长周期的融资也是有必要的。
【债 券】美元债利率飙高折射的是房企不断膨胀的融资需求(2019-07-10)
7月10日,和讯网讯,6月28日,阳光100公告称拟发行2亿美元优先票据,票面利率为11.5%;6月26日,弘阳地产发布公告称,将发行于2022年10月到期金额为2.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票面利率为10.5%。这只是近期房企追捧高息外债的一个缩影。整体来看,房企美元债票面利率的飙高,已经从今年一季度龙头房企大多低于6%,快速上涨至大中型房企纷纷接近或突破10%,中小型房企甚至最高达到15.5%。美元债利率飙高的背后折射的是,我国美元债的需求的不断膨胀,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其对美元债的渴求是推高中资美元债利率的的重要推手。虽然美元债国内各个行业“雨露均沾”但房地产行业美元债占比位居首位,且近年来发债队伍愈发强大。
【点评】事实上不仅仅是房企,中资美元债的利率结构和利率水平都在朝着离岸金融市场有利的方向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2016年期间中资美元债的发行利率大多是在2%-4%之间,2016年以来开始上行,2017、2018年4%利率水平以下的中资美元债,占比分别为57%与35.7%,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发行利率在8%水平以上的占比分别为14.4%、29.2%并呈不断上涨的趋势。
【债 券】两家机构获批,银行间债市评级牌照生效(2019-07-09)
7月9日,和讯网讯,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牌照再度开闸。7月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称,经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央行备案同意,现接受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鹏元”)和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东资信”)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注册,这标志着中证鹏元和远东资信正式获得在银行间债市开展信用评级业务的资质。
【点评】多位专家表示,此次银行间债市评级资质的再开闸,有利于提高评级质量,完善评级技术体系。一方面是为了满足银行间债券市场日益扩大、对评级机构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竞争,通过竞争促使各大机构产生危机意识,加强执业质量和服务,提升业务水平。
【债 券】中国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将超1800亿(2019-07-08)
7月8日,和讯网讯,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尚存六大问题:小微企业融资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和服务能力仍然有待改进提升、小微企业自身素质偏弱影响金融服务可持续性、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直接融资服务有待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的支撑作用尚未完全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和营商环境有待优化。
【点评】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出台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的措施,决定开展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会议提出,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债券、票据等融资。今年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规模要大幅超过去年,力争达到1800亿元以上。
【债 券】青海投资主体评级遭下调至BBB,今年待偿有息债务近200亿元(2019-07-03)
7月3日,和讯网讯,近日,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投资或公司)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被下调至BBB,评级展望为负面。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鹏元)关注到,青海投资部分有息债务已逾期,偿债压力很大,审计机构对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货币资金受限程度高,子公司股权基本被冻结,在建工程存在停滞的风险和面临担保代偿等风险因素。
【点评】青海投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青海省国资委,主营业务为电解铝的生产与销售、铝材产品加工、电力销售和煤炭开采等。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86.54亿元,同比增长8.38%,主要原因是电解铝产能释放带来的销售收入大幅增加。从收入构成来看,电解铝、铝材加工和电力销售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在2018年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73.06%、7.88%和3.85%。2018年青海投资综合毛利率为6.03%,较上年下降2.7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电解铝毛利率有所下降和电力销售转为亏损。
【债 券】泰晶转债5日涨超80%,机构一致看多转债市场(2019-07-02)
7月2日,和讯网讯,随着加速扩容,各路资金涌入,可转债市场正在悄然发生转变,超高价格的个券层出不穷。其中,泰晶转债5个交易日大涨84%,成为近期市场焦点。与此同时,整个市场依旧存在很多低价券,这也成为机构看多的理由。经历了二季度的持续震荡下行,可转债估值更加合理,从而备受机构青睐,几乎所有机构研报都在看好这一市场。7月首个交易日,受到多个利好提振,可转债市场跟随A股大涨。不过比A股更加火爆的是,转债市场明星个券集体亮相。泰晶转债大涨28%领涨两市,联泰转债大涨19.48%紧随其后。此外,和而转债、中环转债和千禾转债涨幅也超越10%。
【点评】有机构认为,7月短期或有一段增强收益的机会。目前来看,类似于4月初流动性充裕、风险偏好较高等形成合力的局面尚未形成,仍需以稳为主。尽管相比过去两个月的低点有所反弹,但当前转债仍位于平衡点附近,整体位置较低,具有“攻守兼备”的特性。此外,海通、中信等券商也发布看多报告。海通证券姜超发布报告认为,经历二季度的调整后,目前转债估值已经处于低位,转股溢价率和纯债溢价率均低于历史均值和2017年9月以来的均值水平,转债市场逐渐恢复性价比。加上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回升,转债行情向好。中信证券认为,三季度可转债有弱贝塔机会。
【债 券】上半年发债9.2万亿大增六成(2019-07-01)
7月1日,和讯网讯,今年以来,债券承销总金额高达9.21万亿元,同比增长61.13%。值得注意的是,政策银行债和可转债今年上半年发行规模同比激增超过400%,从去年同期的70.06亿元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360亿元;政府支持机构债今年却并未发行,而去年上半年这一债种的发行量高达1799.99亿元。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总承销金额高达9.21万亿元,涉及214家金融机构(母子公司合并口径统计),其中银行122家,证券公司88家,以及4家其他类型机构。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据还是5.72万亿元,同比增加61.13%。
【点评】从承销机构来看,今年以来共有24家机构债券承销规模超过千亿大关,其中13家为银行,11家为证券公司。具体来看,四大行仍旧稳居债券承销规模前四宝座;工商银行总承销额最高达6822.90亿元;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作为前十大债券承销机构中唯二两家券商,分别位列第五和第七位。
【债 券】华南城资金承压一年发四笔高息债,融资成本增156%(2019-06-26)
6月26日,和讯网讯,一直强调“我们与房地产行业不同”的华南城。定位为国内最大的综合物流及交易中心开发商和运营商,住宅开发业务却在不断得到强化,早已成为最大收入来源。近年华南城盈利能力在下降,2017年,净利润的增幅大幅下滑,经营现金流净额增幅从176.48%锐降至20.12%,净资产收益率从2.01%降为-1.88%。2018/19年财年中期,华南城实现营业收入51.12亿港元,同比增长4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8.48亿港元,同比下滑14.4%,盈利能力下降。此外,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华南城连续高息发债,截至目前已经发布了四笔融资利率超过10%的优先票据,此前都在5%-7%。
【点评】华南城2018/19财年的销售目标为160亿港元。但实际上,公司过去一年所实现的合约销售为146.77亿港元,仅完成了目标的九成(91.73%)。业绩不达标,负债进一步攀升。据华南城2017/18财年年报,截至2018年3月31日,上市公司的借款总额为388.28亿港元,较之上一会计年度增加60.55亿港元,增幅为18.48%;其中,1年内到期的债务为161亿港元,在有息负债中占比41.46%。此外,华南城旗下业务运营主体华南国际2018年流动负债中的有息负债有所下降,但流动负债总额仍呈现出相对较高的水平。2018年报显示,公司最近3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45%、67.51%和 66.79%,公司流动负债分别为2414381万元、2644176万元和3152393万元,流动负债在公司负债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52.78%、56.18%和65.70%。
【债 券】洛娃再现债券违约,背47亿巨债走向破产不归路(2019-06-25)
6月25日,和讯网讯,昔日楷模民营企业洛娃集团又陷一笔债券违约,24日晚间,上清所发布公告称,2019年6月24日是洛娃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16洛娃科技MTN001”的付息兑付日。截至24日仍未收到洛娃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支付的付息兑付资金,无法代理发行人进行本期债券的付息兑付工作。仅四天前(20日)洛娃科技就已出现一笔债券违约,当天其发布公告称,公司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应于2019年6月22日兑付本息,由于公司资金筹措方案尚未落实,本期中期票据到期兑付存在不确定性,公司仍在积极筹措付息兑付资金。
【点评】在2018年底公司债务问题开始爆发的时期,洛娃科技回应媒体为何无法兑付其中一笔债券时,称在兑付前公司已经与一家银行签署了贷款合同,但是,在用款时该银行突然称暂时不能拨付放款资金,导致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猝不及防。据了解,近年来,洛娃科技进行了大量海外兼并和收购业务,其中包括收购美国攀柔莎80%股权和法国夏特拉尔77.34%股权以扩张日化业务,斥巨资16.22亿元收购了法国8家企业的土地以开展粗粮和面粉生产等业务。机构人士曾指出,洛娃科技此前并没有境外运营的经验,大规模并购后业务如何整合互动是摆在洛娃面前的难题。
【债 券】53亿债务压身,银亿申请破产重整(2019-06-24)
6月24日,和讯网讯,近日,ST银亿发布公告称,公司分别收到控股股东母公司“银亿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宁波银亿控股有限公司”《通知书》,银亿集团、银亿控股已于2019年6月14日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公告显示,2019年以来,银亿集团、银亿控股持续面临流动性危机,虽竭力制定相关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化解债务风险,但仍不能彻底摆脱其流动性危机。
【点评】自2016年开始转型以来,银亿股份已连续遭遇戴帽ST、重组资产未完成业绩承诺、新增债务违约、大股东占用大数额资金等事件。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的时候,银亿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83亿元,创利税40多亿元,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以及宁波市百强企业前10。但在2018年圣诞节前夕,银亿股份却爆发债务危机。随后,大股东被动减持、债务违约数额不断增加、公司戴帽ST、业绩亏损、独董余桂明提出辞职等一系列负面事件接踵而至。2018年6月,彼时的银亿股份进行了高达28.2亿元的大额现金股利分配,6、8月份公司股价下跌诱发股票被强制平仓风险,导致资金链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