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德琪ATG-016治疗MDS在中国获Ⅰ/Ⅱ期临床试验批准(2020-11-26)
11月26日,医药魔方讯,德琪医药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开展ATG-016(eltanexor)用于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失败后,根据修订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中危及以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试验。该试验是一项Ⅰ/Ⅱ期、单臂、开放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ATG-016(eltanexor)单药治疗的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有效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无效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化。去甲基化药物难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4~6个月,后续治疗选择有限。临床前研究表明,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SINE)化合物可阻断多种肿瘤抑制蛋白(例如p53,IkB,p21)的核输出,导致其于核内积累并活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另外SINE化合物还可减少多种与elF4E结合的致癌基因mRNA(c-Myc、Bcl-2、Bcl-6、cyclinD)的出核及转化,使肿瘤细胞选择性凋亡。ATG-016属于新一代SINE化合物,相比第一代核输出抑制剂,ATG-016显示出极小的血脑屏障渗透性和较广泛的治疗窗口,其在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表现出初步的抗肿瘤活性。
【点评】ATG-016(eltanexor)是第二代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化合物。相较于第一代SINE化合物,ATG-016具较低的血屏障渗透及较广泛的治疗窗口,可以更好的耐受性实现更高频次的给药以及高浓度下更长时间的药物暴露。因此,ATG-016或将适用于更多的适应症,公司计划在中国开展针对MDS的Ⅰ/Ⅱ期临床研究,并计划进一步开发ATG-016用于在亚太地区高发肿瘤(如KRAS突变实体瘤)及病毒性感染相关的恶性肿瘤(如鼻咽癌)。
【生物产业】国药集团提交新冠疫苗上市申请(2020-11-26)
11月26日,新浪医药讯,11月25日,有消息称,中国国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晟怡表示,中国国药集团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新冠疫苗上市申请。受此消息影响,国药股份触及涨停板。据了解,2020年2月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灭活疫苗项目的紧急立项。4月12日、17日,武汉所和北京所各自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分别获批临床。7月22日,我国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在医务人员、防疫人员、边检人员以及保障城市基本运行人员等特殊人群中,先建立起免疫屏障,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所和北京所的疫苗均已在国内获批紧急使用。此外,据报道,国药集团的两款疫苗生产工厂已经完成建设,到今年年底,产能大概能达到1亿剂左右,预计明年产能将达到10亿剂以上。而相对于大众比较敏感的价格问题,据此前消息,中国国药集团的疫苗可能的最高定价为600元。由于这两款疫苗需接种两针,因此单针价格为300元。这或许是单只价格最贵的新冠疫苗。
【点评】根据WHO统计,截止目前全球有超过190种候选新冠疫苗正在研发,而我国多种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其中国药中生灭活疫苗(武汉所和北京所两款)、康希诺/军科院腺病毒载体疫苗、科兴中维灭活疫苗以及智飞生物重组亚单位疫苗等5款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已进入Ⅲ期临床。海外合作研发方面,康泰生物、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学共同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复星医药、辉瑞和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亦进入Ⅲ期临床。
【生物产业】石药前三季度收入近200亿,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50%(2020-11-24)
11月24日,医药魔方讯,11月23日,石药集团发布2020年前3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石药前三季度录得收入192.15亿元,同比增加14.6%;研发投入22.6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5.02亿元同比增长50.87%,占成药收入的14.4%。财报显示,石药成药业务收入157.13,同比增长17.4%。主要产品包括恩必普(丁苯酞软胶囊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欧来宁(奥拉西坦胶囊及注射用奥拉西坦)及恩悉(盐酸普拉克索片)。于期内,两个重点领域收入较好。神经系统疾病产品录得销售收入59.87亿元,同比增加9.6%。其中恩必普的销售收入增加32.1%。抗肿瘤产品包括多美素(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津优力(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及克艾力(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于期内,抗肿瘤产品录得销售收入47.17亿元,同比增加35.4%。其中多美素、津优力及克艾力的销售收入分别增加36.3%、45.2%及33.1%。
【点评】自新冠疫情在中国逐渐受到控制后,医院就诊率及各项市场推广活动得到复苏,石药整体的经营大致回复正常。集采中标品种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快速占据医院市场及扩大品种的市场空间。新获批产品欧欣妥(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于9月成功上市,丰富了集团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产品组合。
【生物产业】和黄医药宣布获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1亿美元股权投资(2020-11-18)
11月18日,美通社讯,11月17日,和黄医药宣布与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达成一项最终协议,通过定向增发向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发售1亿美元新股,发售价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股份30美元。和黄医药于此次定向增发中获得相当于3333334股美国存托股份的全部资金,以为其正在进行的研究和临床开发提供资金,并支持和黄医药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强其商业化能力。和黄医药将申请将股份纳入伦敦证券交易所经营的AIM市场。预期纳入将于2020年11月26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上午八时正生效。
【点评】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和黄医药”或“Chi-Med”)(纳斯达克/伦敦证交所:HCM)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在过去20年间致力于发现和全球开发治疗癌症和免疫性疾病的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目前,和黄医药共有9个抗癌类候选药物正在全球开发中,并在中国本土市场拥有广泛的商业网络。
【生物产业】细胞药企普瑞金完成1.4亿元B轮融资,启动港股IPO(2020-11-17)
11月17日,医谷讯,日前,细胞治疗企业深圳普瑞金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瑞金”)宣布完成1.4亿元人民币的B轮资金募集,并启动港股IPO进程。本轮融资由海尔医疗领投,其他投资者还包括华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等,现有股东国科嘉和继续参与了本轮投资。今年10月,普瑞金及领晟医疗与Bone Therapeutics签署独家许可协议,获得其独有的通用型骨细胞治疗平台药物ALLOB在亚太地区生产、临床开发和商业化的权益。目前,普瑞金分别在北京和深圳建有研发、生产用的细胞与基因工程平台、动物实验平台、病毒和细胞大规模制备平台、纳米抗体筛选平台和小试、中试工艺平台等,而此次获得的1.4亿元融资将用于助力目前普瑞金正在开展的多项新药临床试验,同时也将丰富产品管线,推进其在欧洲、美国等国际化布局。
【点评】普瑞金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细胞、基因治疗创新药物研发,目前其产品线包括TCR-T、CAR-T、干细胞等。CDE官网显示,其靶向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注射液于今年3月获得了临床试验许可,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此外其多个产品也正在进行FDA的IND申报。
【生物产业】强生启动JNJ-78436735二联新冠疫苗三期临床(2020-11-17)
11月17日,新浪医药讯,日前,强生旗下杨森研发的新冠疫苗Ad26.COV2.S(也称JNJ-78436735)已进入晚期试验阶段,该疫苗正在进行一项60000人参与的三期ENSEMBLE试验,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患者能否在注射该疫苗一次后,就可以预防COVID-19感染。早期数据已经表明,患者可以在注射一剂后JNJ-78436735可产生免疫反应,但现在该公司希望能够通过试验评估二联疫苗给药方案的疗效。该试验将在3期ENSEMBLE 2计划下完成,预计招募30000名患者参与,该试验将与正在进行的ENSEMBLE 3试验同时进行。强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全球肺炎大流行的情况下,尽管潜在的、安全有效的单剂量预防性COVID-19疫苗将具有显著收益,但强生希望在科学数据的推动下,打造更加完整彻底的COVID-19疫苗计划。因此,强生正在研究多种剂量和给药方案,以评估疫苗JNJ-78436735的长期疗效。”
【点评】强生还表示,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管理局已经为该公司COVID-19的研发工作投入了14亿美元,并将为ENSEMBLE三期试验追加投资4.54亿美元。与阿斯利康、牛津大学一样,强生也是美国政府“Operation Warp Speed”疫苗加速研发计划的一员,美国政府希望通过与各大药厂合作,致力于在2021年1月之前获得1亿剂疗效可行的COVID-19疫苗。
【生物产业】南新制药拟以不超26.72亿元购买兴盟苏州100%股权(2020-11-09)
11月9日,新浪医药讯,11月8日,南新制药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内部重组完成后的兴盟苏州100%股权。交易各方初步商定标的资产预估值不超过26.715亿元。同时,南新制药拟通过询价方式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标的公司目前在研产品包括4个生物创新药和5个生物类似药,覆盖抗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本次交易有助于上市公司快速切入生物药领域。公司股票将于11月9日复牌。
【点评】天眼查信息显示,兴盟苏州有两大股东,为外资控股,同时该公司具有国资背景。其中,Synermore Company Limited持有其95.21%的股权;中国生物技术股份公司持股4.79%。兴盟苏州目前在研产品包括4个生物创新药和5个生物类似药,覆盖抗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预案披露,兴盟苏州仅2款在研产品进入临床III期,其余产品均处于临床前或者临床I期阶段,尚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
【生物产业】ACE2-Fc受体融合蛋白,复宏汉霖新冠肺炎候选药在美获批临床(2020-11-09)
11月9日,药明康德讯,11月6日,复宏汉霖公告称公司自主研发的ACE2-Fc受体融合蛋白HLX71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于近日获美国FDA批准。继HLX70之后,HLX71成为复宏汉霖第二款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的新冠肺炎治疗候选药物。根据公告,HLX71为复宏汉霖自主开发的一款C末端带有IgG1 Fc的重组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hACE2)融合蛋白。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步骤之一为病毒表面S蛋白S1亚基的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ain,RDB)与人体细胞表面的hACE2蛋白结合,从而引发人体细胞的内吞作用将病毒吞入细胞内。
【点评】公开资料显示,HLX71一端的ACE2蛋白可充当“诱饵”,与SARS-CoV-2病毒S蛋白的RBD区域结合,且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当HLX71与病毒的RBD区域结合后,可以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的ACE2结合,防止SARS-CoV-2病毒感染细胞,进而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
【生物产业】2个1类新药已报产,荣昌生物明日港交所挂牌上市(2020-11-09)
11月9日,Insight数据库讯,11月6日,荣昌生物-B公布发售价及配发结果,最终每股发售价52.10港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37.766亿港元,预期将于11月9日上市。目前,公司产品线主打3款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核心候选药物,分别用于自身免疫、肿瘤、眼科疾病。其中2款新药已申报上市,分别是抗体融合蛋白泰它西普(代号:RC18)和靶向HER2的ADC药物注射用纬迪西妥单抗(代号:RC48)。泰它西普是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靶向BLyS和APRIL的原创性抗体融合蛋白药物,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自身免疫疾病。2019年11月,泰它西普报上市,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Insight数据库显示,该品种已通知生产现场检查,预计2020年Q4获批。
【点评】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由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留美科学家房健民教授于2008年共同发起创办。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研发针对新的靶点、具有创新设计及深具潜力的生物药,以应对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生物产业】太景生物抗流感新药在美国获批临床(2020-11-04)
11月4日,药明康德讯,11月2日,太景生物发布新闻稿,旗下开发的抗流感病毒新药TG-1000已通过美国FDA审查,核准进行临床试验(IND)。根据新闻稿,TG-1000为帽依赖性核酸内切酶抑制剂(Cap-dependent endonuclease inhibitor),作用于病毒复制过程必须的抢帽机制,可有效阻断病毒复制与传播。由于潜在的安全窗优势,候选药有机会为全球流感患者提供更安全且有效的治疗选择。根据新闻稿,临床前试验结果显示,TG-1000能有效对抗A型、B型流感及禽流感;且不受48小时内服药黄金期之限制,在症状出现72小时后服药仍然有效;也不易受到流感病毒变异的影响而产生抗药性,具有一次疗程仅需服药一次之潜力。
【点评】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目前,TG-1000胶囊正在中国开展一项针对成人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的1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价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TG-1000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药代动力学(PK)特征,以及评价食物对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TG-1000的药代动力学影响。
【生物产业】药明巨诺今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2020-11-03)
11月3日,药明康德讯,根据港交所网站公示信息,药明巨诺(开曼)有限公司(下称“药明巨诺(开曼)”)于11月3日上午九点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020年8月,药明巨诺(开曼)根据上市规则第18A章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根据最终的发售价及配发结果,该公司最终发售价为每股股份23.8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21.967亿港元。本次在港交所上市意味着,药明巨诺(开曼)正式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招股章程,该公司已建立全面且差异化的细胞免疫疗法产品管线,涵盖血液癌症及实体瘤,其产品线兼具已经验证有效的靶点及新型肿瘤抗原的候选产品。此外,该公司还收购了两种同种异体细胞疗法的产品,以治疗实体瘤和血液癌症。
【点评】药明巨诺(开曼)致力于细胞免疫疗法的开发,该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专注为血液癌症及实体瘤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突破性细胞免疫疗法的一体化平台。
【生物产业】科济生物完成超1.8亿美元C轮融资(2020-11-02)
11月2日,美通社讯,科济生物宣布完成了1.86亿美元(含3000万美元全额保证金的认股权)的C轮资金募集。本轮由正心谷资本(Loyal Valley Capital)领投,其他投资者还包括礼来亚洲基金、拾玉资本、夏焱资本等,现有股东中南创投继续参与了本轮投资。公开信息显示,科济生物旗下的科济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CAR-T细胞药物研发企业,已获得中国首个GPC3靶向的CAR-T细胞用于GPC3阳性实体肿瘤的注册临床许可、首个CLDN18.2 CAR-T细胞药物临床试验许可及两项(靶点分别为BCMA和CD19)血液瘤CAR-T细胞药物的临床试验许可。
【点评】此外,科济生物旗下的美国公司CARsgen Therapeutics Corporation注册临床项目BCMA靶向的CAR-T细胞已获得美国FD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和“孤儿药”称号,并被欧洲药监局(EMA)纳入优先药物(PRIME)计划及给予“孤儿药”批准意见;Claudin18.2靶向的CAR-T细胞已获得美国FDA同靶点首个CAR-T细胞药物的临床试验许可,并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
【生物产业】先声药业正式在港交所上市(2020-10-27)
10月27日,药明康德讯,根据先声药业港交所上市公告,该公司将于今日(10月27日)正式登陆港交所。先声药业于今年6月在港交所提交IPO申请,符合上市规则第8.12条的规定,联席保荐人、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为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根据先声药业公告,该公司股份发售价为每股13.70港元,收到的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33.924亿港元。根据先声药业招股章程,目前其已拥有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包括6种用于治疗肿瘤疾病的产品、3种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产品、4种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产品、3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产品、11种用于治疗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产品以及多种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产品。其中,7款进入中国国家医保甲类目录,28款进入乙类目录。
【点评】先声药业是一家快速转型为创新和研发驱动的制药公司,致力于让患者早日用上更有效药物,公司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兼董事长为任晋生先生。此次先声药业在港交所上市,基石投资者包括Hillhouse Capital、高新(香港)有限公司、红土创新有限公司、Lake Bleu Prime等。
【生物产业】靶向NGF的抗体新药,达石药业首个IND申请获受理(2020-10-26)
10月26日,药明康德讯,10月22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示显示,达石药业1类生物新药DS002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根据公开信息,这是达石药业递交的首个IND申请,候选药物DS002是一种靶向NGF的人源化重组单克隆抗体药物,拟开发作为无成瘾性镇痛药。达石药业此前发布的新闻稿显示,DS002是该公司自主研发、中国首创、序列全新的一种靶向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人源化重组单克隆抗体药物。在人体出现因受伤、炎症引起的疼痛或慢性疼痛时,NGF的水平也会相应上升。研究显示,通过选择性抑制NGF,可能有助于阻断肌肉、皮肤和器官产生的疼痛信号进入脊髓和大脑。
【点评】达石药业是一家专注于创新型抗体药物研发的科技公司,其现有的产品管线主要聚焦于神经及肿瘤治疗领域内具有“孤儿药”机会的抗体药物。根据达石药业官网,其专有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以“一步法”实现鼠源抗体的人源化、亲和力成熟和可开发性改造,有效地缩短了抗体药物分子的研发时间。其首创的VL偶联技术,可以显著地改善ADC分子的均一性、可开发性和毒副作用,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生物产业】博安生物地舒单抗注射液在欧洲获准开展临床(2020-10-26)
10月26日,美通社讯,10月23日,绿叶制药集团宣布,旗下子公司山东博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博安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抗RANKL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地舒单抗注射液,LY06006/LY01011)已获得德国联邦卫生部疫苗和生物医学联邦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批准启动临床试验。目前,地舒单抗注射液已分别在欧洲和美国获批开展临床,并在中国进入Ⅲ期/Ⅰ期临床试验。其中,LY06006是规格为60毫克/毫升的地舒单抗注射液,为Prolia的生物类似药,用于治疗具有骨折高危风险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增加具有骨折高危风险的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量;治疗骨折高危风险的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症;增加因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所致的具有骨折高危风险的男性的骨量;以及增加因乳腺癌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所致的具有骨折高危风险的女性的骨量。
【点评】LY01011是规格为120毫克/1.7毫升的地舒单抗注射液,为Xgeva的生物类似药,用于预防多发性骨髓瘤和实体瘤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或者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骨巨细胞瘤,包括成人和骨骼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患者;以及治疗双膦酸盐难治性恶性肿瘤引发的高钙血症(HCM)。
【生物产业】信立泰“盐酸达泊西汀片”即将获批(2020-10-21)
10月21日,医药魔方讯,10月18日,医药魔方数据库PharmaGo显示,信立泰申报的4类仿制药盐酸达泊西汀片上市申请进入“在审批”阶段,有望近期获批。盐酸达泊西汀是一种短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原研厂家为强生,主要适用于治疗18~64岁男性早泄患者。早泄(PE)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发病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点评】盐酸达泊西汀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早泄的化学药物,也是国内外《早泄诊治指南》首推的一线治疗药物,其临床获益佳,且安全性风险低,具有快速起效、快速清除和药物蓄积低等优点。华铂凯盛生物和科伦药业的达泊西汀已经先后在中国获批,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并在第三批国家集采中成功中标。
【生物产业】复星医药First-in-class新药获FDA批准临床(2020-10-21)
10月21日,Insight数据库讯,10月20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Orinove Inc.小分子创新药ORIN1001片获FD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并拟于近期在美国开展该适应症的Ib期临床。ORIN1001为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具有新酶型靶点、新作用机制和新化学结构类型的首创(First-in-Class)小分子药物,拟用于晚期实体瘤、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目前,ORIN1001用于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已在美国处于I期临床;用于复发性、难治性、转移性乳腺癌(包括三阴乳腺癌)的适应症已获美国FDA快速通道审评认证。在国内,其用于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申请已获NMPA批准。截至公告日,在全球范围内尚无与该新药同类型产品上市。截至2020年9月,复星医药针对该新药累计研发投入约为人民币111432万元(未经审计)。
【点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聚集并伴炎症损伤、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一大类肺疾病。IPF的进程不可逆,且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到30%。目前的治疗手段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只能延缓疾病进展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因此,针对于此的新药开发迫在眉睫。
【生物产业】科兴新冠灭活疫苗在3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中期安全性数据(2020-10-21)
10月21日,药明康德讯,日前,巴西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宣布,由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inovac)联合多家合作单位开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CoronaVac)在3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数据。克尔来福是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多家合作单位开发的灭活新冠疫苗。这款疫苗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学术期刊《科学》上。在2020年4月16日,该疫苗进入1/2期临床研究,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2020年7月,科兴中维与巴西布坦坦研究所达成合作,在巴西开展克尔来福的3期临床研究。
【点评】根据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发布的新闻稿,在巴西已有9000名18~59岁志愿者接受两剂克尔来福的疫苗接种。只有35%的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表现出轻度不良反应。在志愿者中,第一次接种疫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的疼痛(19%)和头疼(15%)。第二次接种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的疼痛(19%),头疼(10%)和疲惫(4%)。只有0.1%的志愿者出现低烧,目前没有报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生物产业】复宏汉霖贝伐珠单抗独家适应症授权,Essex进行全球开发(2020-10-16)
10月16日,Insight数据库讯,10月15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其子公司复宏汉霖拟就HLX04(即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病治疗与EssexBio-InvestmentLimited(亿胜投资)进行开发合作,授予其在全球范围内就该药进行眼科治疗领域的独家许可。Essex将向复宏汉霖支付最高4300万美元的签约、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HLX04是复宏汉霖开发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是一款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原研为罗氏“安维汀”。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该药可广泛用于多种肿瘤。目前原研在国内已获批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并有多项临床进行中,涉及肾细胞癌、卵巢癌、宫颈癌、乳腺癌和肝癌在内的多个适应症。
【点评】目前,国内已有两款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已获批上市,来自齐鲁和信达。此外,除复宏汉霖外,还有5家企业报上市,恒瑞、贝达、绿叶制药、百奥泰、东曜药业均在此赛道中。
【生物产业】微芯生物西达本胺在日本上市申请获受理(2020-10-14)
10月14日,新浪医药讯,10月13日,微芯生物发布公告称其合作方沪亚生物近日向日本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就西达本胺(海外编号:HBI-8000)单药治疗成年人T细胞白血病(ATL)递交了新药上市申请(NDA)并获受理。西达本胺是微芯生物独家发现的新分子实体药物,机制新颖,是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和全球首个获批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口服药物,属于表观遗传调控剂类药物。
【点评】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是由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或HTLV-1潜伏感染引起的,在日本流行,携带者多达100万人,发病率估计为0.05~0.10%。每年约有2000名病人和多达700至1000人死亡。它主要是一种预后不良的老年人疾病,化疗后三年内侵袭性ATL的生存率为25%,除了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和高剂量化疗外,在符合条件的患者中很少有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