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百济神州2022年业绩,营收约100亿人民币,PD-1销售增长66%(2023-03-01)
3月1日,药智新闻讯,2022年第四季度产品收入达3.39亿美元,相较上一年同期增长72.3%;全年产品收入达13亿美元,相较上一年增长97.9%。百悦泽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销售额达1.761亿美元,相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01%;2022年全球销售额达5.647亿美元,相较上一年增长159%。百泽安2022年第四季度在中国的销售额达1.022亿美元,相较上一年同期增长88%;2022年中国市场销售额达4.229亿美元,相较上一年增长66%。百悦泽现已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R/R)及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成人患者,并在欧盟获批用于治疗CLL。3期ALPINE试验的最终分析数据显示,百悦泽对比亿珂(伊布替尼)在R/R CLL/SLL中取得了无进展生存期的优效性结果;该试验数据于2022年ASH年会上作为最新突破摘要进行展示,并同时刊载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点评】 研发费用: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研发费用分别为4.46亿美元和16亿美元;相比较,上一年同期分别为4.305亿美元和15亿美元。研发费用的增加主要来自员工人数的增长、对药物发现和临床开发投入的增加,其中包括在建立内部研究与临床开发能力方面的持续投入;部分研发费用的增加已经与支付给临床研究机构(CRO)的临床试验相关费用的减少所抵销。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正在进行中的授权引入候选药物研发相关预付款分别为4,870万美元和6,870万美元;相比较,上一年同期分别为3,000万美元和8,350万美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研发相关的股权激励支出分别为3,500万美元和1.393亿美元,上一年同期分别为3,060万美元和1.144亿美元。
【生物产业】基石药业择捷美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2023-03-01)
3月1日,基石药业讯,近日,基石药业发布公告宣布,择捷美(舒格利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这是继III期和IV期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或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适应症后,择捷美在国内申报的第四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在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获批的PD-L1单抗。
【点评】胃癌是全球常见的癌症之一,据GLOBOCAN 2020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胃癌病例超过100万例,死亡病例达76.9万例,是全球第5位的常见癌症和第4位的癌症死亡原因;中国是全球胃癌疾病负担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胃癌新发和死亡例数接近全球一半。胃腺癌的发生率占胃恶性肿瘤的90%以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
【生物产业】信达生物IBI333 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2023-02-28)
2月28日,美通社讯,信达生物制药集团,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重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注射液(研发代号:IBI333)在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I期临床研究中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该项研究(CTR20222674)是一项在nAMD受试者中开展的I期剂量爬坡临床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nAMD受试者玻璃体腔注射IBI333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点评】IBI333是信达生物制药自主研发的重组抗VEGF-A和VEGF-C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能同时结合并中和VEGF-A和VEGF-C的活性,当VEGF-A被抑制时,IBI333还能够更为有效地抑制代偿性升高的VEGF-C,实现对VEGF/VEGFR通路更充分地阻断,以期获得比单独阻断VEGF-A更为优异的抑制血管新生和改善血管渗漏的效果。
【生物产业】康泰生物:公司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位居国内疫苗行业前列(2023-02-24)
2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讯,康泰生物2月2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自成立至今从事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有30年,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丰富的产品结构及布局、创新的技术平台、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稳定的产品质量等,打造了稳固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品牌优势,已发展成为国内人用疫苗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位居国内疫苗行业前列,特别是具备多联多价疫苗研发的领先优势,已上市的产品中包括了全球首创的双载体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联合疫苗数量最多的国产首创四联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等产品。
【点评】康泰生物还表示,目前公司自身销售团队及封闭式推广商团队合计已有千余人,团队多年来累计了丰富的销售经验、渠道及资源,现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来随着上市产品的逐步增多尤其是重磅产品的陆续上市,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销售团队的建设,持续深入市场终端。
【生物产业】和元生物2022年度净利4091.33万,同比下滑24.59%(2023-02-24)
2月24日,挖贝网讯,2月23日,和元生物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22年度营业总收入为29,361.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1.3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滑24.59%。公告显示,和元生物总资产为247,418.25万元,比本报告期初增长95.83%;基本每股收益为0.087元,上年同期为0.138元。
【点评】2022年度,全球及国内生物制药领域特别是细胞和基因治疗(CGT)领域继续快速发展,趋势向好;公司于2022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CGTCDMO第一股;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临港产业基地建设、设立海外子公司、协同上下游资源等举措,以更好发展CGTCRO/CDMO业务,逐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生物产业】中翰生物终止创业板IPO,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2023-02-24)
2月24日,中国经济网讯,深交所网站昨日披露了关于终止对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翰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2023年2月17日,中翰生物向深交所提交了《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保荐人向深交所提交了《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销保荐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二条的有关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对中翰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点评】中翰生物是一家专注于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拥有包括诊断仪器、试剂及生物原材料在内的产品线,建立了快速诊断、液相芯片和生物原材料三个技术平台。公司为建立和维护市场和渠道的优势与价值,也从事部分非自有的体外诊断产品的代理销售业务。
【生物产业】绿竹生物二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尚无产品商业化(2023-02-17)
2月17日,新京报讯,2月13日,北京绿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竹生物”)二度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专注于开发人类疫苗和治疗性生物制剂的绿竹生物旗下尚未有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产品管线包括三款临床阶段的在研产品以及四款临床前阶段的在研产品,核心产品LZ901的研发进展一直备受关注。LZ901是绿竹生物自主开发的候选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用于预防年龄为50岁及以上成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带状疱疹。LZ901是一种重组四聚体融合蛋白,预计将成为全球首款具有四聚体分子结构的带状疱疹疫苗。目前,LZ901在国内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据招股书显示,预计于2023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完成LZ901的Ⅱ期临床试验,于2023年第二季度启动主动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4年第三季度向国家药监局提交LZ901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
【点评】截至目前,我国已有两款带状疱疹疫苗获批上市,葛兰素史克的Shingrix以及百克生物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其中,葛兰素史克的Shingrix2021年的销售收益计几乎占全球市场份额近100%。另外,国内有10余家企业也在布局带状疱疹疫苗,其中有四款带状疱疹在研疫苗进入已临床阶段(包括LZ901),在此之中,有2款是和绿竹生物LZ901同技术路径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分别处于Ⅰ/Ⅱ期和Ⅰ期阶段。
【生物产业】医克生物于深圳启动临床一期试验(2023-02-17)
2月17日,美通社讯,总部位于香港科学园的医克生物集团宣布,艾滋病治疗性疫苗ICVAX艾丝为克核酸疫苗的临床一期试验,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顺利启动。医克生物是专注于PD-1-增强型核酸疫苗和免疫疗法的研发,其部分产品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集团公司。HIV-1是艾滋病的病原体。迄今为止,HIV-1继续传播,到2021年全球有超过3800万人与该病毒共存,超过4000万人死亡。由于终身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ART)既不能治愈艾滋病,也不能完全恢复免疫力功能,关键是要发现一种有效的免疫疗法来增强宿主免疫力以实现功能治愈,即在未接受ART的艾滋病毒感染患者中长时间将病毒血症抑制在检测限以下的状态。香港大学艾滋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明了PD-1-增强型核酸疫苗平台,并已全球独家授权给医克生物集团。该平台的创新基于可溶性PD-1相关抗原靶向树突状细胞以诱导增强的宿主免疫反应,尤其是CD8+ T细胞,这是消除HIV-1病毒感染细胞的主要免疫监视力量。ICVAX艾丝为克是由医克生物集团与香港大学艾滋病研究所合作开发,旨在诱导广谱多功能反应的病毒特异性T细胞,以实现艾滋病的功能治愈。
【点评】医克生物已获得香港科技园公司的转化研究所(ITR)临床转化促成计划(CTC计划)资助800万港元用于此临床试验。除了ICVAX艾丝为克,医克生物集团目前还有另一种名为ICCOV的PD-1-增强型核酸疫苗,正在准备进入临床二期试验,用于抗御新冠病毒(COVID-19)。
【生物产业】邦耀生物BRL-101产品1期临床试验的首例地贫患者治愈出院(2023-02-17)
2月17日,美通社讯,聚焦于基因和细胞治疗的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耀生物")又迎来了一个利好消息,其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编辑治疗产品(管线代号:BRL-101)的多中心1期注册性临床试验,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了首例成人重型地贫的治愈,患者于2023年1月16日成功出院,目前已达到摆脱输血依赖的标准,正式"脱贫"。这项突破性的消息,无疑为全国乃至全球的β-地中海贫血"老大难群体"成人重型地贫患者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们再次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点评】BRL-101是基于邦耀生物自主研发的造血干细胞平台(ModiHSC)开发的基因治疗产品,适应症为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于2022年8月取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批准,同年10月,正式启动BRL-101的多中心1/2期注册性临床试验。ModiHSC主要是利用基因编辑系统对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修饰后的造血干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通过自我更新和分化重建修饰细胞群体,从而达到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目的。相比其它β-地贫基因疗法动辄上千万,邦耀生物造血干细胞基因疗法则更为高效、便捷和安全,具有靶向性好、安全性高、作用范围广、治疗效果显著等优势,可以做到一次治疗终身治愈;并且成本可极大降低,有望成为更惠及大众的疗法。
【生物产业】威尚生物ATM抑制剂获孤儿药资格,神经胶质瘤治疗新突破(2023-02-09)
2月9日,一度医药讯,2月8日,威尚生物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其穿透血脑屏障的靶向ATM创新药物WSD0628用于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的孤儿药资格。孤儿药物资格是FDA为了鼓励开发可能为患有罕见疾病的患者带来显著益处的药物。威尚生物是一家全球性药物研发公司,主要专注于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脑部肿瘤靶向药物研发。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的运作模式以基因学为基础,寻找生物靶点、验证靶点、设计化合物,并与全球合作伙伴开展合作。
【点评】WSD0628是威尚生物研发的一款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穿过血脑屏障能力的放疗增敏剂创新药物。据悉,该药物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了良好的PK和安全窗口,且在多种颅内PDX模型中包括但不限于脑胶质瘤、儿童脑干肿瘤、癌症脑转移等,联合放疗显著延长了总生存期。
【生物产业】四环医药与君实生物就VV116生产供应达成合作(2023-02-09)
2月9日,医药魔方讯,2月8日,四环医药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吉林四环与君实生物下属控股子公司旺实生物就口服核苷类抗新型冠状病毒1类创新药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产品代号:VV116,商品名:民得维)的生产供应达成合作。根据双方协议,吉林四环将作为受托生产方配合旺实生物开展产品的工艺优化、质量方法转移、中试放大、工艺验证等技术转移落产及委托生产注册审批工作。同时,吉林四环作为旺实生物主要委托生产合作方将充分发挥优势以提供市场供应及支持服务。
【点评】早在2022年5月,海正药业就与旺实生物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及《委托生产框架协议》,双方在VV116的产品加工、生产、国际注册、市场开发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3年1月28日,VV116经囯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上市,该药被批准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成年患者。
【生物产业】迈威生物:注射用9MW2921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2023-02-09)
2月9日,药智新闻讯,2月5日,迈威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基于新型抗体偶联技术平台IDDCTM开发的创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品种,9MW2921用于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9MW2921是迈威生物基于新型抗体偶联技术平台IDDCTM(Interchain-Disulfide Drug Conjugate)开发的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分子(ADC分子),用于治疗实体瘤。由创新抗体分子,新型连接子以及新型载荷(TOP1i)共同组合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9MW2921注射入体内后,可与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并进入肿瘤细胞,通过特定酶解作用,定向释放小分子,从而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杀伤。
【点评】9MW2921具有结构稳定,组分均一,纯度高,易于产业化放大等药学特点。相较国内外同类型在研ADC品种,9MW2921在内吞活性,血浆稳定性,药物释放特性,旁观者杀伤效应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提升。体内药效研究表明,9MW2921显示了更好的肿瘤杀伤作用。食蟹猴、大鼠等动物安全性评价模型中,9MW2921的靶向相关毒性以及脱靶毒性均得到有效控制,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药物安全性及药代特性。
【生物产业】盛世泰科降糖新药盛格列汀上市申请获受理(2023-02-03)
2月3日,药智新闻讯,2023年2月2日,盛世泰科发布公告称,其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递交的DPP-4抑制剂盛格列汀的上市申请(NDA)已获受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公开资料显示,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不仅能够抑制DPP-4,阻止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进行灭活,从而促进胰岛素释放,而且还能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人体生理调节血糖的机理吻合,被专家称为“最聪明的降糖药”。
【点评】盛格列汀是盛世泰科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作为一种新型口服DPP-4抑制剂具有高选择性和强抑制性等优点。随着DPP-4抑制剂在国内日渐火热,2021年此类药物(均为进口)市场规模近70亿元人民币。目前,二甲双胍联合列汀类药物已成为治疗二型糖尿病临床应用中的主要治疗方案,根据沙利文行研报告显示:到2030年,列汀类药物在中国将突破300亿的市场规模,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生物产业】信迪利单抗2022年度销售额:2.94亿美元(2023-02-03)
2月3日,Insight数据库讯,2月2日,礼来公布了2022年度业绩,信迪利单抗的销售额也随之释放。2022年度,信迪利单抗(Tyvyt)销售收入2.94亿美元(-29.7%),约合人民币19.77亿元。其中Q4收入5800万美元(-26%)。2022年度对信迪利单抗而言是坎坷之年。作为首款冲刺出海的PD-1单抗,信迪利单抗在FDA处遭遇了挫折,而后在12月,礼来与信达终止了中国以外的信迪利单抗合作,信达将重新拥有了海外市场开拓的主导权。销售收入方面,2021年度作为首个医保到期续约的PD-1,降价不可避免地使信迪利单抗出现了短期下滑。在逐渐消化价格和竞争两方面的影响之后,该药在Q3开始出现环比小回升,不过Q4又受到12月份政策变动带来的新一波疫情影响。22年度医保谈判中,一线胃癌和一线食管鳞癌适应症进入支付范围,3月份生效。这两大适应症均是中国人群中排在前列的大癌种,尤其前者在国内癌症发病率中位列第3位,信迪利单抗还是唯一进入目录内可用于该适应症的PD-1。相信2023其销售有望回暖,拿出不错的成绩,打好翻身仗。
【点评】信达2日也已经公布了第四季度总产品收入情况,约为10亿元人民币。公告中表示,由于全国较广范围的新冠疫情的传播,全国市场的产品销售和推广活动整体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同时新产品的持续贡献及希冉择(雷莫西尤单抗)于第四季度正式进入市场抵消了部分影响。
【生物产业】广州诺诚健华获评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2023-02-02)
2月2日,美通社讯,生物医药高科技公司诺诚健华1月31日宣布,广州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诺诚健华")近日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和"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这是广州诺诚健华继荣获"广东省2022年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2022年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资质认定之后,再次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获得政府认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布《关于对广东省认定机构2022年认定的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备案的公告》。广州诺诚健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三大部委联合认定,申报企业必须同时满足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经营成长性指标等严格的考核条件,其认定门槛高、标准严、涉及面广的特性,是我国科技创新企业的重要荣誉之一。
【点评】诺诚健华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崔霁松博士说:"很高兴我们广州公司的创新能力接连获得政府认可。目前,我们北京、广州和南京公司均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将继续加强研发和创新,以‘科学驱动创新 患者所需为本’的价值理念为驱动力,不断完善新药创制全产业链平台,为患者带来更多高质量创新药物。"
【生物产业】百奥泰:托珠单抗注射液(施瑞立)获得药品注册证书(2023-01-29)
1月29日,科创板日报讯,百奥泰公告,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关于托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称:施瑞立)的《药品注册证书》。施瑞立是一款靶向白介素-6受体(IL-6R)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与可溶性和膜结合型IL-6受体(sIL6R和mIL-6R)特异性结合,并抑制由sIL-6R或mIL-6R介导的信号传导。目前,托珠单抗注射液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对于重症病例且实验室检测IL-6水平明显升高者可试用。
【点评】截至29日,原研药托珠单抗(雅美罗)已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在海外获批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巨细胞动脉炎(GCA)、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c-ILD)、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pJIA)、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生物产业】百力司康注射用BB-1709获批临床(2023-01-29)
1月29日,药智新闻讯,2023年01月28日,百力司康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又传新捷报,公司抗肿瘤1类新药抗体偶联药(ADC)BB-1709的临床试验申请(IND)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受理号:CXSL2200580)。BB-1709是一款First-in-Class创新型免疫抑制靶点的ADC,拥有广泛的实体瘤适应症,具有全球竞争潜力。2022年10月底,BB-1709已在美国获得FDA一期临床试验许可。到目前为止,百力司康已有三款创新ADC处于临床阶段。
【点评】随着多款创新药进入临床,公司在杭州医药港小镇建设有逾10,000m2的研发场地及符合国际标准的GMP生产基地,能够满足大分子创新药的临床批次及早期上市生产需求。在百力司康团队的共同努力下,BB-1709是公司第一款抗体与ADC原液完全在自建厂房完成生产的项目。公司现已建设国际化团队,在不断充裕早期研发管线的同时,加速推进国际创新药项目申报、临床研究及商业化进程。
【生物产业】金斯瑞蓬勃生物宣布约2.2亿美金C轮融资(2023-01-18)
1月18日,美通社讯,1月17日,金斯瑞蓬勃生物(下称"蓬勃生物")宣布进行约2.2亿美金的C轮融资。本次融资是2022年下半年至今国内最大规模的CDMO产业融资,由多支活跃在生物医药投资领域前沿的投资机构参与。本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弘晖基金,建发新兴投资,联新资本,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华泰紫金,广发信德和兴业国信共同出资,老股东高瓴投资再次参与本轮融资。母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好子公司蓬勃生物长期发展,也在此轮投资中注资约3000万美金。此前,蓬勃生物已经完成了A轮及B轮融资,先后由高瓴投资及镇江高新参与。
【点评】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斯瑞")子公司蓬勃生物是金斯瑞凭借其在生物药发现及开发领域多年的技术积淀以及客户资源的基础上孵化的一站式生物药研发生产平台。其主要致力于为生物药及基因细胞治疗行业提供一站式的CDMO服务。成立至今,蓬勃生物在生物药CDMO领域承接了80多个全球CMC及CMO项目,并帮助客户获得了超过20个全球IND批件。在基因及细胞治疗CDMO领域,作为行业最早的开拓者之一,蓬勃生物积累了超过60个全球CMC项目经验,以及超过20个IND项目成功申报经验,领跑行业。凭借着扎实的技术积淀,稳健的业绩交付以及富有竞争力的团队,蓬勃生物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CDMO企业之一。
【生物产业】恒瑞EZH2抑制剂拟纳入突破性疗法(2023-01-18)
1月18日,Insight数据库讯,1月16日,据CDE官网显示,拟将恒瑞EZH2抑制剂SHR2554纳入突破性疗法,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受理号:CXHL1700266)。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EZH2)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通过催化组蛋白H3K27的三甲基化而触发和维持染色体的转录抑制状态,抑制靶基因表达,这些靶基因大部分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分化的作用,从而在维持胚胎发育、抗细胞衰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点评】EZH2的过表达或功能的过度增强将使上述基因表达的过度沉默,最终导致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障碍和肿瘤的发生。研究发现,在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多种癌症中,均存在EZH2失调现象,并与临床的不良预后和疗效相关。此外,EZH2失调还常见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及胃癌等多种实体瘤中。
【生物产业】驯鹿生物完成C1轮融资,首个产品商业化在即(2023-01-18)
1月18日,美通社讯,驯鹿生物("IASO Bio"),一家处于临床阶段、致力于细胞创新药物开发的生物制药公司,宣布完成近5亿元人民币C1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国鑫投资、倚锋资本、上海外高桥集团、南京江北国资、厚新健投、宏诚投资等11家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本轮募得资金主要用于公司产品管线的研发和临床推进以及核心产品伊基仑赛注射液的商业化运营。
【点评】驯鹿生物首席财务官付翀博士表示:"在经历医药行业政策趋严、竞争加剧以及资本市场骤冷的多重不利影响下,我们很欣慰再度获得投资人的青睐,顺利完成本轮融资。本轮融资的成功是驯鹿生物在细胞治疗领域的深厚研发能力和卓越团队执行能力的再次体现。公司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取得多项研发及BD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也即将实现从临床阶段向商业化的转变。伴随着新投资人的加入,我们将继续秉承‘为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的美好愿景,进一步加快创新药物的开发和产业化节奏,早日让中国的细胞治疗产品惠及中国以及全球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