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迪哲医药全球首款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针对淋巴瘤适应症的上市加...(2023-09-22)
9月22日,药智新闻讯,9月21日,上海——迪哲医药宣布,公司拥有专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针对淋巴瘤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纳入优先审评程序。日前,该申请已获CDE受理,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标准治疗的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r/rPTCL)成人患者。JAK/STAT信号通路在包括T细胞淋巴瘤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戈利昔替尼独辟蹊径,通过靶向JAK/STAT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是淋巴瘤领域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处于NDA申报阶段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
【点评】尽管近些年针对r/rPTCL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目前临床可及的药物客观缓解率(ORR)几乎都不超过30%。戈利昔替尼全球多中心关键性临床试验(JACKPOT8的B部分)结果显示,戈利昔替尼药代动力学特征可使其在每日一次口服给药下实现对JAK/STAT通路的持续抑制,其单药治疗r/rPTCL疗效优势凸显,且安全性良好。主要研究终点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IRC)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达44.3%,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达完全缓解(CRR,23.9%)。JACKPOT8研究数据表明戈利昔替尼是治疗r/rPTCL潜在的安全且高效的药物。
【生物产业】诺华预防偏头痛创新药安默唯在中国获批(2023-09-22)
9月22日,药智新闻讯,9月21日,诺华宣布安默唯(依瑞奈尤单抗注射液)用于成人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上市申请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依瑞奈尤单抗是中国第一个靶向作用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结果显示,在每月偏头痛天数方面,依瑞奈尤单抗相较安慰剂表现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善,引领中国偏头痛治疗进入新纪元。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病情特征为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剧烈头痛,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畏光、畏声,恶心呕吐。疼痛发生最常见的部位为眼眶、额区和颞区,且往往同时发生在两个或以上的区域。
【点评】偏头痛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人类第二位的致残原因,多发于中青年群体,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中国,偏头痛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2,患病总人数约达1.3亿,即每10人中就约有1个患有偏头痛3。偏头痛除疾病本身的影响外,往往伴有多种并发症,包括焦虑、抑郁4,5、脑血管病6、睡眠障碍7-10等,给患者带来沉重疾病负担。
【生物产业】迈威生物9MW3011获得FDA快速通道认定(2023-09-22)
9月22日,药智新闻讯,9月21日,迈威生物宣布美国FDA授予铁稳态大分子调节药物9MW3011(在美研发代号:MWTX-003/DISC-3405)快速通道认定(Fast Track Designation, FTD)。9MW3011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FDA的快速通道认定(FTD)旨在加速用于治疗严重疾病的药物的开发与审查,进而加快这些药物的上市进程。获得快速通道认定的治疗药物有望后续在符合相关标准条件时获得优先审查和加速批准。9MW3011已在中美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并于今年3月在国内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点评】9MW3011是迈威生物位于美国的SanDiego创新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的抗TMPRSS6单克隆抗体,可通过与靶点特异性结合,上调肝细胞表达铁调素(Hepcidin)的水平,抑制铁的吸收和释放,降低血清铁水平,从而调节体内的铁稳态。适应症拟包括多种在全球不同地区被列为罕见病的疾病,如β-地中海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与铁稳态相关的疾病。目前,相关适应症领域尚无成熟有效的大分子治疗药物。
【生物产业】华兰生物拆分子公司上市后,首推股权激励(2023-09-21)
9月21日,证券日报讯,9月19日午间,披露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此次股权激励将覆盖84人。谈及此次股权激励的目的,华兰生物表示,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述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491.5万股,其中首次授予441.5万股,预留50万股,授予价格为每股10.89元,而9月19日华兰生物的收盘价为22.1元/股。
【点评】华兰生物是一家从事血液制品、疫苗、基因工程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2004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上市后业绩稳定增长,于2020年营收和净利润达到高峰之后便增长乏力,自2021年起净利润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便处于逐步下滑状态,2023年上半年华兰生物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生物产业】8000万美元预付,英矽智能“USP1项目”实现出海(2023-09-15)
9月15日,药智新闻讯,9月12日,英矽智能与Exelixis宣布就ISM3091项目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根据协议条款,Exelixis获得英矽智能ISM3091及其他靶向USP1化合物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同时,英矽智能将在今年第三季度获得8000万美元预付款,并且有资格获得后续基于临床开发、商业化和销售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产品净销售额的分级版税。据报道显示,ISM3091是一款靶向USP1的潜在同类最佳小分子抑制剂。
【点评】截至目前,英矽智能项目管线上已有十余款在研项目,包括已进入临床的抗纤维化药物INS018_055、新冠口服药ISM3312、1类化药ISM8207胶囊(与复星医药合作)以及上述的ISM3091。
【生物产业】BMS终止多条管线开发:siRNA、TIGIT、CD47xCD20等(2023-09-15)
9月15日,药智新闻讯,据BioSpace网站消息,周四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出于有效性和安全性考虑,将削减两个中期和四个早期临床项目。此次BMS的“管线裁员”名单上有两个II期临床项目,包括一项针对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研究项目,这是一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小干扰RNA(siRNA),该项目于2016年从Nitto Denko license-in而得,预付款为1亿美元。该化合物可抑制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热休克蛋白与过度的胶原蛋白积聚有关,而过度的胶原蛋白积聚可引发NASH。据BMS周四发布的公告,还将砍掉四个早期临床项目。其中包括CD47xCD20双特异性程序,一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子胶,以及一种受体蛋白激酶1(RIPK1)抑制剂,该抑制剂正在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点评】与此同时,BM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在未来18个月内将其注册资产项目从6个扩大到12个,包括:靶向CD19的免疫性疾病NEXT细胞疗法、靶向GPRC5G的细胞疗法、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治疗靶点、进入III期试验的BCMAxCD3T细胞接合器、进入大B细胞淋巴瘤III期试验的潜在蛋白降解剂一线疗法、进入转移性去势耐受性前列腺癌症试验的雄激素受体降解剂疗法,以及骨髓纤维化最佳BET抑制剂潜在疗法等。
【生物产业】诺诚健华宣布SHP2抑制剂ICP-189联用EGFR抑制剂伏美替尼获批临床(2023-09-14)
9月14日,美通社讯,生物医药高科技公司诺诚健华(港交所代码:09969;上交所代码:688428)14日宣布,新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变构抑制剂ICP-189联用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口服EGFR激酶抑制剂伏美替尼在中国获批开展临床试验。今年7月中旬,诺诚健华和ArriVent达成临床合作,评估ICP-189联合伏美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ArriVent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伏美替尼针对EGFR或HER2突变(包括外显子20插入突变和其他不常见的EGFR突变)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伏美替尼已在中国获批一线治疗具有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研发出伏美替尼的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进一步开发这一创新药的其它适应症。
【点评】ICP-189是诺诚健华为了治疗实体肿瘤而开发的一种高选择性的口服SHP2变构抑制剂,可用作单药疗法及/或和其他抗肿瘤药的联合疗法。在剂量爬坡研究中,剂量已增至120毫克,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显示出良好的PK和安全性。ICP-189单药治疗观察到初步疗效,20毫克剂量队列中,1名宫颈癌患者部分缓解。
【生物产业】恒瑞医药引进创新药林普利塞新适应症申报上市(2023-09-08)
9月8日,药智新闻讯,9月7日,林普利塞(因他瑞)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用于治疗复发和/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R/RPTCL)患者。这是林普利塞第2项申报上市的适应症,同时林普利塞也是全球同靶点药物中第一个申报复发和/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R/RPTCL)适应症的产品。林普利塞为恒瑞医药引进的1类新药,是由合作方璎黎药业自主研发的靶向PI3Kδ的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此次申报新适应症上市,是基于一项单臂、多中心的II期注册性临床研究CTR20210333,旨在评估林普利塞治疗R/RPTCL的疗效和安全性。此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由独立数据评估委员会(IRC)评估的总缓解率(ORR)。其初步数据显示,林普利塞治疗R/RPTCL疗效良好,安全性整体可控,有望成为更多R/RPTCL患者的治疗新选择。该研究结果将于后续公布。
【点评】PTCL是一类来源于胸腺后不同阶段T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亚洲国家更多见,约占所有淋巴瘤的21.4%,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约10%)。PTCL患者治疗选择有限,现有治疗的疗效低,持续时间短,R/RPTCL患者治疗选择更为有限,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预后极差,3年总生存期(OS)<30%。因此,R/RPTCL治疗领域仍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亟需高效且安全的治疗药物为R/RPTCL患者的治疗打开新局面。
【生物产业】复星桂林南药首个口服制剂获美国FDA批准上市(2023-09-07)
9月7日,药智新闻讯,近日,复星医药成员企业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生产的广谱抗菌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片800mg/160mg规格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实现了口服制剂生产线品种获得FDA批准上市的零突破。对桂林南药扩展海外市场和国际化能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片为磺胺类抗菌药,是磺胺甲恶唑(SMZ)与甲氧苄啶(TMP)的复方制剂,该品作用机制为:SMZ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合成叶酸的第一步,TMP作用于叶酸合成代谢的第二步,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二者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该品的协同抗菌作用较单药增强,对其呈现耐药菌株减少。
【点评】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片对多种细菌和微生物都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较磺胺甲噁唑单药明显增强。
【生物产业】鄂产新冠口服药有望实现“零突破”,九州通下属公司自研新药获批...(2023-09-05)
9月5日,长江商报讯,湖北口服抗新型冠状病毒一类创新药物有望实现“零突破”。9月4日,湖北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九州通发布公告称,下属合资公司湖北九康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康通”)研发的口服抗新型冠状病毒SHEN211片的临床试验注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这款新冠口服药是国内首款非拟肽类3CL蛋白酶抑制剂一类创新药物,单独使用,一天服用一次,对SARS、MERS3、NL63等冠状病毒也有抑制效果。九州通表示,SHEN211项目是湖北省科技抗疫重点项目,此次临床试验注册申请获得受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进展。九康通将依据国家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加快研发进度。
【点评】SHEN211无需联用,有望实现一天一次单药治疗新冠的重要突破,为新冠并发症治疗药物和老年病常用药合并用药的患者提供了重要保障。九州通认为,在传统新冠治疗药物相互作用极大影响和限制高风险人群用药的背景下,非拟肽类3CLpro抑制剂以“一天一次单药给药”的方案,实现了显著抗病毒效力、缩短了临床恢复时间,更加符合国情需求,更加具备优势临床价值。
【生物产业】复宏汉霖与汉康生技达成战略合作(2023-09-01)
9月1日,药智新闻讯,近日,复宏汉霖与汉康生技控股公司FBD Biologics Limited(简称“FBD”)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汉康生技专有的多功能创新型生物制剂开发平台FBDB及复宏汉霖贯穿“研产销”全产业链的一体化生物制药平台优势,共同开发包括抗PD-1/L1产品耐药的新型肿瘤免疫疗法,加速拓展双方创新免疫治疗管线布局。基于合作条款,复宏汉霖将享有与汉康生技共同开发指定产品的优先选择权。
【点评】汉康生技管理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拥有十多年的积累,尤其在蛋白质工程、抗体重组工程及治疗平台的创新性开发等方面经验丰富。公司专有的核心技术平台FBDB是一个以Fc为基础的多功能创新型生物制剂开发平台,通过在抗体Fc区域加入小分子蛋白片段,能够用一款药物达到“复合型疗法”的效果,并有望同时激发多种免疫协同作用,包括先天性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系统,克服导致抗PD-1/L1疗法耐受的多种机制,突破现有的抗肿瘤治疗模式。
【生物产业】华东医药与MC2宣布就Wynzora乳膏在大中华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3-09-01)
9月1日,药智新闻讯,近日,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东医药")与MC2 Therapeutics A/S的全资子公司MC2 Therapeutics Ltd.(以下简称“MC2”)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华东医药将获得MC2用于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药物Wynzora乳膏在大中华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根据协议条款,MC2将获得最高不超过16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注册里程碑付款,以及最高不超过3600万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和两位数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点评】Wynzora乳膏是一种卡泊三醇和倍他米松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用于局部治疗成人斑块状银屑病,包括头皮银屑病。Wynzora乳膏利用了MC2独有的药物递送系统PAD技术,使其成为一种方便使用的水性乳膏。Wynzora乳膏已于2020年7月20日在美国获得FDA批准,并于2021年7月9日在欧洲获批。
【生物产业】因诺纬克生物完成1800万美元pre-A轮融资(2023-09-01)
9月1日,美通社讯,因诺纬克生物科技公司(Innovac Therapeutics),一家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创新mRNA疫苗和疗法的生物科技企业,宣布完成1800万美元pre-A轮融资。本次融资包括骊宸资本、元璟资本、楹联健康基金、TG Sino-Dragon Fund以及其他行业知名机构参与。本次融资将用于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技术平台开发、生产能力的建设,以将管线项目推进至临床阶段。因诺纬克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技术平台在传染病和肿瘤领域具备重要的产业应用价值,并能够有效填补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点评】因诺纬克生物是一家创新mRNA疫苗研发型企业,管理团队具备丰富的医药产业界经验。企业具备扎实的研发、生产、临床以及运营能力,致力于通过研究、开发、生产技术创新、质量可靠的mRNA疫苗及疗法来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生物产业】齐鲁制药PROTAC新药获批临床(2023-08-24)
8月24日,药智新闻讯,8月22日,齐鲁制药集团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据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官网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栏公示信息,齐鲁制药1类新药QLH12016胶囊获批临床,可用于治疗包含晚期前列腺癌在内的恶性实体瘤。QLH12016胶囊是齐鲁制药开发的一款PROTAC(靶向蛋白降解嵌合体)产品。PROTAC技术是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前沿技术方向,在肿瘤以及多种非肿瘤疾病方向上都有探索应用,通过新型分子设计技术实现靶向性的蛋白质降解效果,从而可以面向传统方法不可成药的靶点,或者解决已有靶向药物的耐药,同时它具有事件驱动的特性,因而相对传统小分子药物具有持续作用时间更长、活性更高或作用量更低等特点。
【点评】前列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已上升至恶性肿瘤第3位。尽管目前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有可及的治疗方法,但对于现有治疗手段无效或者不能良好控制的患者,仍然面临疾病进展和远处高发骨转移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仍亟需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进一步改善此类患者的生存获益情况。
【生物产业】亚盛医药上半年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49%(2023-08-24)
8月24日,药智新闻讯,8月21日,亚盛医药公布2023年中期业绩。2023年上半年,亚盛积极践行“原始创新”与“全球创新”的理念,在商业化、全球临床开发等方面均获得里程碑式进展。2023年上半年,亚盛医药收入获得大幅增长,实现收入人民币1.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主要来源产品销售及商业化合作收入。亚盛首个上市品种、国产重大创新药代表耐立克(奥雷巴替尼)于2023年1月获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上半年放量显著,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其中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53%,盒数同比增长560%。亚盛于今年1月成功完成5.5亿港元融资,现金流持续获得改善,保持稳健,截至2023年6月30日,货币资金余额为人民币15.8亿元。
【点评】亚盛医药原创1类新药耐立克是中国目前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打破了携T315I突变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此前无药可医的生存困境。2023年上半年,耐立克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其中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53%,盒数同比增长560%,医保放量优势显现。
【生物产业】甘李药业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欧洲药品管理局受理(2023-08-22)
8月22日,药智新闻讯,8月21日,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甘李药业欧洲有限责任公司(Gan&Lee Pharmaceuticals Europe GmbH)此前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以下简称“EMA”)递交了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上市许可申请(Marketing Authorisation Application,以下简称“MAA”),并于近日收到欧洲EMA的正式受理通知,进入科学评估阶段。
【点评】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不能有效地使用它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糖尿病概览第10版(2021)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度全球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达5.366亿人,其中欧洲地区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达6140万人,约占全球患者规模的11.44%;患者人均糖尿病相关年度支出金额为3086美元;在欧洲地区20~79岁的成年人口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9.20%。
【生物产业】引航生物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2023-08-16)
8月16日,药智新闻讯,近日,引航生物宣布完成D轮融资,融资金额数亿元,老股东礼来亚洲基金、夏尔巴投资继续加持。在该轮融资后,引航生物将加大自主创新研发力度,完善产业布局,加强团队建设,综合提升市场和产品竞争力。引航生物成立于2015年,现拥有医药健康、动物营养、动物保健、植物保护四大业务板块,并建立了两个研发中心(苏州、美国)和两个生产基地(湖南、安徽),其中海内外研发团队130人,生产年产能已达到万吨规模。在国家推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引航生物始终专注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的产品具有生产条件温和、原料转化率高、环境友好的特点,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点评】引航生物已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面对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合成生物学和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将在传统制造工业的转型升级中起到重要作用,引航生物致力于为市场带来更多绿色环保和具有经济效益的产品,持续创造价值,助力工业制造产业的新变革。
【生物产业】烨辉医药宣布BN104中国临床试验申请(IND)获得默示许可(2023-08-15)
8月15日,药智新闻讯,8月14日,BioNova Pharmaceuticals Limited(烨辉医药)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已批准其BN104在中国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BN104是由烨辉医药自主设计发现的新型、高选择性的口服Menin抑制剂。Menin抑制剂目前被学术界认为是全球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法,这些患者携带MLL基因重排或NPM1基因突变。在与其他临床阶段的Menin抑制剂相比的临床前研究中,BN104展现出更优异的疗效和明显更大的安全窗口,因而具备同类最佳的潜力。
【点评】据悉,2023年4月,BN104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孤儿药资格(ODD)。目前,烨辉医药也在积极准备于2023年第三季度向美国FDA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
【生物产业】先声药业CDK4/6抑制剂“曲拉西利”新适应症报上市(2023-08-15)
8月15日,Insight数据库讯,8月14日,据CDE官网显示,先声药业的CDK4/6抑制剂“注射用盐酸曲拉西利”新适应症申报上市(受理号:JXHS2300075)。根据新闻稿,适应症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在接受含拓扑替康方案治疗前给药,以降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已发表的多项ES-SCLC临床研究汇总结果显示,曲拉西利可显著降低第一周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降低严重(G4)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3/4级贫血发生率、3/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红细胞输注比例等。
【点评】曲拉西利(Trilaciclib)是全球首个在化疗前给药,拥有全系骨髓保护作用的创新药物。曾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证,并于2021年2月在美国上市。2020年8月,先声药业在以总计1.7亿美元与G1Therapeutics达成合作,获得曲拉西利在大中华地区所有适应症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生物产业】合成生物学企业“引航生物”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2023-08-11)
8月11日,投资界讯,合成生物学企业引航生物近日完成D轮融资,融资金额数亿元,老股东礼来亚洲基金、夏尔巴投资继续加持。在本轮融资后,引航生物将加大自主创新研发力度,完善产业布局,加强团队建设,综合提升市场和产品竞争力。引航生物成立于2015年,现拥有医药健康、动物营养、动物保健、植物保护四大业务板块,并已建立了两个研发中心(苏州、美国)和两个生产基地(湖南、安徽),其中海内外研发团队已达到130人,生产年产能已达到万吨规模。在国家推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引航生物始终专注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的产品具有生产条件温和、原料转化率高、环境友好的特点,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点评】引航生物现已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面对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合成生物学和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将在传统制造工业的转型升级中起到重要作用,引航生物致力于为市场带来更多具有绿色环保和经济效益的产品,持续创造价值,助力工业制造产业的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