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工】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国中化、荣盛、恒力、盛虹等上榜(2023-08-22)
8月22日,中国化工报讯,8月2日,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今年世界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约为41万亿美元,比上年上涨8.4%。进入排行榜的门槛从286亿美元跃升至309亿美元。但是,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所有上榜公司的净利润总和同比减少6.5%,约为2.9万亿美元。沃尔玛连续第十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沙特阿美首次上升至第二位。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继续位列第三。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的分别是亚马逊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排名第六。世界500强中,全球共有62家石油化工企业上榜,中国共有17家石油化工企业上榜。在《财富》化学品行业榜中14家公司上榜,中国中化领跑化工榜,位居第38;巴斯夫紧追其后,位居第119;然后是恒力,位居第123。上榜的中国化企还有浙江荣盛控股集团(136),盛虹集团(222),恒逸集团(244),中泰集团(412)。盈利能力方面,在世界500强整体利润下降的趋势下,油气公司实现了利润大幅增长。沙特阿美利润增长了51%,以约1590亿美元的利润位居利润榜榜首。埃克森美孚位居利润榜第6位,壳牌位居第10。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雪佛龙、Equinor、中国石油、马来西亚国家石油、道达尔能源公司、康菲石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国海油、埃尼、马拉松原油公司等进入最赚钱的50家公司行列。
【点评】中国大公司数量继续位居各国之首,142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2022年营收总额超11.7万亿美元,利润总和为5618.6亿美元。美国上榜公司利润总和为10882.7亿美元。世界500强中,美国有136家公司,日本有41家公司,加上中国公司,占据上榜企业数量的64%,以及营收总额的68%。
【化 工】巴斯夫、亨斯迈等5家公司拆分上海MDI合资企业(2023-08-22)
8月22日,中国化工报讯,7月31日,巴斯夫和亨斯迈、上海华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拆分上海联恒异氰酸酯有限公司的合资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生产装置。亨斯迈与上海氯碱化工,巴斯夫与上海华谊和高桥石化将分别接管一家MDI工厂。亨斯迈与上海氯碱化工将共同拥有并运营2006年开始商业化生产的MDI工厂以及2018年新增的用于生产氯(MDI的前体之一)的氯化氢回收装置。巴斯夫将拥有并运营2018年新增的MDI工厂,包括前体苯胺和硝基苯的生产装置。目前在上海联恒工作的所有员工将转入各自的新组织。新的组织架构尚在准备中,预计于2023年第四季度生效,具体生效时间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准、许可和其它例行条件。
【点评】上海联恒异氰酸酯有限公司是由世界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美国亨斯迈及中方上海华谊集团,高桥石化和上海氯碱化工共同投资组建的一家世界级规模的化工原料制造公司,由两家外方联合控股。对于此次拆分,巴斯夫及亨斯迈均表示,新的组织架构将有助于满足公司MDI及聚氨酯业务未来发展的需求,并服务好客户。
【化 工】2023年度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排行榜公布(2023-08-14)
8月14日,中国化工报讯,7月,欧洲橡胶杂志(ERJ)公布了2023年度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排行榜。非轮胎橡胶行业50强排名变化不大,1家新面孔加盟,2家中国企业上榜。2022年世界非轮胎橡胶行业未能延续反弹,行业的集中度继续下降趋势。行业面临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压力,未来赢利不容乐观。按惯例,2023年度50强排行榜按企业2022年与非轮胎橡胶制品有关的销售额排名。排名前四位为去年翻板:德国佛雷依登贝格以70.518亿美元列榜首,德国大陆以62.195亿美元位居第二,法国哈钦森以46.27亿美元位列第三,美国派克-汉尼芬名列第4。按国家分类,美国14家企业为进入50强,日本占13家,居其次;德国4家、法国3家、瑞士3家、意大利2家、瑞典2家、中国2家、马来西亚2家。我国安徽中鼎密封件公司及株洲时代新材公司进入50强,中鼎密封件列13位,株洲时代新材列第20位。
【点评】2022年非轮胎橡胶行业整体未能延续上年的大幅反弹,50强企业总销售额为838.31亿美元,与2021年的836.6亿美元基本持平。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欧洲地区增长6.6%达到351亿美元,北美地区增长6.8%达到238.6亿美元,日本下降7.8%至157.7亿美元。前10强销售额为395.32亿美元。
【化 工】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发布,中国石化失去“冠军”宝座(2023-08-14)
8月14日,财富中文网讯,7月25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今年,该榜单首次开放申报,同时包括了上市和非上市企业。早前,还发布了2023年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今年500家上榜的中国公司在2022年的总营业收入达到15万亿美元,净利润达到7171亿美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5300亿美元的营收位居榜首,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列榜单第二位和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化在2010年至2022年,始终位列榜单第一,今年是首次失去“冠军”宝座,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超越,滑落至第三位。中国石油成绩则十分稳定,十余年来始终保持在第二位。石化行业方面,有30家企业上榜。
【点评】盈利能力方面,能源领域最赚钱的上榜企业前十的只有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两家。油气企业强劲态势依旧。总体而言,“三桶油”仍然维持高歌猛进态势,盈利方面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跻身最赚钱10强。中国石油成为榜单中两家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的企业之一。
【化 工】2023全球化工50强出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恒力、荣盛、万华等...(2023-08-14)
8月14日,中国化工报讯,7月24日,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C&EN)公布“2023年全球化工企业50强”。前三甲位置十分稳固,巴斯夫仍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制造商,中国石化依旧位居亚军,季军仍为陶氏。中资化工企业有7家进入50强。巴斯夫位居第一,2022年化学品销售额约为920亿美元;中国石化的化学品销售额约为669亿美元,落后巴斯夫250多亿美元;陶氏销售额约为569亿美元。中国一直是推动全球化学工业发展的引擎,7家中资化工企业进入全球50强。除中国石化外,台塑排名第7位,中国石油排名第10位,恒力石化位居11位,中国中化旗下的先正达位居15位,荣盛石化位居16位,万华化学位居18位。全球50强化工企业中,美国有10家,日本有7家,德国有4家,英国3家,韩国2家。
【点评】全球50家最大的化工公司总销售额为1.2万亿美元,比2021年增加了17%,主要得益于销售价格的提高,而不是产量的增加。然而,化工企业的盈利情况却不容乐观。42家披露了利润数据公司的化学品利润增长相比于2021年下降了7%,总计为1177亿美元。不过,化肥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激增。
【化 工】巴斯夫与明阳成立合资公司在华南共同建设运营海上风电场(2023-08-07)
8月7日,巴斯夫进行时讯,7月21日,巴斯夫与明阳达成协议,在华南共同建设运营海上风电场,并成立合资公司“湛江明阳巴斯夫新能源有限公司”。其中,明阳将持股90%,巴斯夫持股10%。该风电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总装机容量为500兆瓦。经相关部门批准后,该风电场预计将于2025年全面投入运营,其发电量将主要为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提供可再生能源电力。这是中德首个涉及开发、建设和运营的海上风电场项目。该风电场是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实现100%绿电供应的重要里程碑。巴斯夫致力于将其在湛江的一体化基地建设成为可持续和智能生产的典范。该项目在为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提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同时,还将促进创新。它通过整合巴斯夫在先进材料和明阳在可再生能源开发上的优势,将为风电行业带来更安全、更具成本效益的技术。
【点评】明阳是中国领先、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集团,以“创新清洁能源,造福人类社会”为使命,正全力打造风、光、储、氢和智能电气等矩阵式产业集群。明阳在全球布局六大研发中心,拥有2000余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在全球海上风电创新排名第一,2022年位居全球新能源企业第15位。
【化 工】沙特阿美246亿元入股荣盛石化交易完成(2023-08-07)
8月7日,荣盛石化讯,7月21日,拥有全球最大单体炼化基地的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之间的战略合作又取得了新进展,战略入股事宜正式完成。根据2023年3月27日双方签署的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沙特阿美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阿美海外公司以246亿元人民币(按当前汇率约折合为34亿美元)收购了荣盛石化10%的股权。荣盛石化董事长李水荣表示:“这次交割的完成标志着荣盛和阿美将携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也意味着荣盛的国际化战略迈出了重要一步。”沙特阿美下游执行副总裁Mohammed Y.Al Qahtani表示:“我们与荣盛石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助推沙特阿美的原油化工战略,同时扩大了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根据荣盛石化发布的信息,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在产业上互为上下游,双方将开展全方面的协商与合作,主要包括:前沿的技术共享合作;稳定的原油供应保证;无息的采购授信额度;灵活的原油仓储合作;广阔的全球销售渠道。
【点评】通过强强联合,沙特阿美与荣盛石化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进而不断巩固双方之间的纽带及双方在全球石油化工领域的竞争优势。此次交易落地标志着中沙两国在石油和石化产业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促进未来石油和石化产业领域的全面合作也会产生积极意义。
【化 工】农药企业红东方拟冲刺北交所IPO(2023-08-07)
8月7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7月,新三板农药领域公司红东方(873777)发布了《关于董事会审议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议案的提示性公告》,公司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5,533,334)股(不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发行底价为50.00元/股,拟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3亿元。根据公告,此次上市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工业副产盐资源化综合利用和生产2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其中“工业副产盐资源化综合利用和生产2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又可分为两个子项目,分别为“资源化综合利用公用工程投资建设项目”和“年产20000吨五氯化磷及2000吨六氟磷酸锂”。
【点评】红东方主营草甘膦原药及制剂、精细化工产品等。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5亿元,同比增长69.60%;主要系公司本期销售的主要产品草甘膦原药全年平均价格高于去年同期,且公司销售订单较去年同期增多,销售数量提高。同期,红东方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6亿元,同比增长119.21%,这一利润水平在北交所中处于头部水平,超过了98%的北交所上市公司。
【化 工】总投资306亿元,盛虹集团入局新能源储能赛道(2023-07-31)
7月31日,盛虹官网讯,7月18日,苏州市重大产业项目现场推进会在张家港召开,作为张家港市招商引资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盛虹控股集团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在现场正式开工。盛虹动能张家港超级工厂总体规划产能60GWh,总投资306亿元,打造新型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研发、检测认证和生产制造一体化基地。依托盛虹的产业链优势,项目建成后核心原材料的成本自控比例可超65%,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抗周期风险能力等全球领先,力争快速形成符合现代高科技新能源企业定位的超级工厂,成为世界一流的新型储能领域灯塔工厂、工业4.0的先行者。盛虹动能新能源电池研究院包含研发中心、检测认证中心及孵化中心。研究院将聚焦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围绕电池材料、电池安全、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系统集成、电池回收等全栈技术领域进行创新探索、重点突破,努力发展成全球顶级的储能技术研究机构。
【点评】近年来,盛虹聚焦石化炼化、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打造出“油、煤、气”三头并举的原料大平台,形成全产业链技术“护城河”,为发展储能产业夯实了产业链基础和技术基础。盛虹将以这次项目开工为契机,把握新材料、新能源两大万亿级市场,持续进行创新突破,不断强化产业链协同,为江苏、为苏州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盛虹力量。
【化 工】深市首份半年报出炉,卫星化学实现营收超200亿元(2023-07-31)
7月31日,巨潮资讯网讯,7月17日,卫星化学披露深市首份半年报。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0.14亿元,同比上涨6.38%;实现归母净利润18.43亿元,同比下降34.13%。卫星化学董秘沈晓炜表示:“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下游需求较为疲软,产品价格也有所下滑,行业内企业经营普遍承受着一定压力。下半年,公司将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带来的原料优势以及技术领先带来的成本优势,把经营重点放在技术研发和内部成本管控上,落实好手头的项目。相信公司的新项目在未来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具体来看,在工艺技术研发方面,卫星化学曾公开表示,公司不断对现有工艺进行优化,一是提高装置的整体效率,二是降低装置的生产成本,三是新产品工业化开发。
【点评】卫星化学的轻烃路线具有流程短、收率高、低成本、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等特点,同时具有很强的稀缺性,难以复制壁垒极高,公司α-烯烃综合利用项目进一步提升规模优势,原料采购量提升便于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为α-烯烃及POE、高端聚烯烃等新材料提供低成本原料,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抗风险能力强。
【化 工】万华化学又成立电池材料新公司(2023-07-31)
7月31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企查查APP显示,7月,万华化学(蓬莱)电池化学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晓星,注册资本4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高纯元素及化合物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万华化学全资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烟台中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其中万华化学集团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持股80%。此前5月23日,万华化学(四川)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邹杰,注册资本4.6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研发;高纯元素及化合物销售等。2023年5月,在万华化学股东大会上,万华化学高层明确表示加大电池材料资本开支。5月25日,万华化学发布,计划在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建设1套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LiPF6)、1套2500吨/年氟化锂(LiF)以及配套五氟化磷(PF5)等项目。
【点评】“双碳”背景之下,新型储能产业已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仅2023年上半年,我国合计发布关于新型储能的政策就有346项,其中国家级政策30项,省市级政策316项。作为能源领域的热门赛道,储能行业吸引了众多掌握技术、资金与业务优势的企业跨界入局。
【化 工】巴斯夫联合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成立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联合研究中心(2023-07-24)
7月24日,巴斯夫讯,7月14日,巴斯夫与科技创新型企业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在江苏省溧阳市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将重点关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新的研究中心被命名为“巴斯夫–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联合研究中心”。该中心旨在加速在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先进材料和解决方案的创新。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电池和电池包的材料和解决方案展开合作,重点关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这些被广泛认为将在下一代电动汽车和储能发挥重要作用。而该项目也是7月以来,巴斯夫公布的第三个涉足新能源赛道的项目。7月6日,巴斯夫与国轩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者将在原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以双方强大的核心技术共同开发和推广相关化学材料在电池领域的应用。7月6日,巴斯夫与安徽驰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推动电池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在电池包上盖及箱体的合作。
【点评】动力电池行业是巴斯夫重点关注的业务领域之一。巴斯夫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为19亿欧元的成绩单显著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测,而农业和汽车领域的业务表现对此业绩有较大贡献。若结合2023年开局以来巴斯夫的频频动态,或可猜想,为刺激营收巴斯夫将重点布局新能源业务。
【化 工】2023全球最有价值25大化学品牌榜单发布(2023-07-24)
7月24日,品牌金融讯,7月,全球领先的独立品牌估值咨询公司“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发布“2023全球最有价值的25大化学品牌”排行榜。品牌金融每年都会对5000个最大的品牌进行测试,并发布100多份报告,对所有行业和国家的品牌进行排名。全球25个最有价值和最强的化学品品牌被列入年度品牌金融化学品2023排名。榜单显示,德国巴斯夫连续第九年成为全球化工行业的领导者,今年以8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再次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化学品品牌。此外,沙特阿拉伯SABIC以47.19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二位,韩国LG化学以45.26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三位。中国有4个品牌上榜,荣盛石化位列第七名,恒力石化位列第15名,南亚塑胶位列第19名,万华化学位列第23名。
【点评】与2022年相比,今年恒逸石化遗憾落榜,中国台湾的南亚塑胶新上榜且排名一举超越万华、赢创等,位列第19名。日本的旭化成排名明显下降,从第7降到第11名。
【化 工】金丹科技拟发行可转债7亿元用于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2023-07-24)
7月24日,巨潮资讯网讯,7月10日,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丹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发行可转债700万张,发行总额7亿元,初始转股价格为20.94元/股。期限为发行之日起6年,即自2023年7月13日至2029年7月12日。票面利率为:第一年0.20%、第二年0.40%、第三年0.80%、第四年1.50%、第五年2.00%、第六年3.00%。募集资金拟用于年产7.5万吨聚乳酸(PLA)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本项目总投资金额为人民币88,212.18万元,其中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投入55,000.00万元,建设期为开工之日起24个月。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子公司金丹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金丹生物”),项目实施地点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富强北路东、建业大道南建设用地内。该项目已完成技术协议及关键设备采购合同签订,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
【点评】通过研发投入,金丹科技目前已掌握PLA关键中间体丙交酯的相关专利技术,并具备了产业化能力;另外,通过PLA后段成熟工艺包的引进,此次募投项目所需相关技术及生产工艺将满足产业化条件。募投项目建成后,金丹科技每年需要10.5万吨/年高纯度乳酸作为PLA的生产原料,自用乳酸需求上升。而作为国内乳酸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金丹科技已有11万吨/年高纯度乳酸产能,将优先保障自有产品供应。
【化 工】桐昆股份净利“缩水”2.9亿收警示函(2023-07-17)
7月17日,巨潮资讯网讯,涤纶长丝产能产量全球第一,总资产超1000亿元的民营化工巨头——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月1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简称“浙江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3〕63号(简称“《决定》”)。《决定》显示,2023年1月31日,桐昆股份披露《2022年年度业绩预减公告》,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亿至4.20亿元,2023年4月22日,公司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亿元,业绩预告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更正不及时。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公司时任董事长陈士良、时任总裁许金祥、时任董事会秘书周军、财务总监费妙奇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根据相关规定,浙江证监局决定对其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对此,桐昆股份表示,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将严格按照浙江证监局的要求积极整改,尽快提交书面报告,并将以此为鉴,认真吸取教训,持续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学习。本次监管措施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
【点评】据观察,桐昆股份2022全年净利润大幅下降,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更跌为负数。财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桐昆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59.13亿元,同比增长22.4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4.90亿元,同比下降132.61%。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债务超过460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60%。
【化 工】电解液溶剂巨头海科新源成功上市(2023-07-17)
7月17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7月7日,山东海科新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科新源”,股票代码“301292”)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55,740,795股,募集资金总额约111,425.85万元,将助推海科新源公司继续增强品牌优势,实现良性循环、高质量发展。海科新源公司是全球主要的新能源领域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制造商之一,凭借积累21年的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完整的产品线和严格的品质管理,在电解液溶剂行业居于领先地位,产品已进入国内外主流市场体系。多年来海科新源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目前拥有电子级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等产品,电解液溶剂产品种类齐全。在山东东营、江苏连云港、湖北宜昌分别设立了生产基地,同时在欧洲布局了子公司和异地库,能够为下游新能源产业客户群供应一体化服务,在电解液溶剂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点评】目前,海科新源公司产品已进入天赐材料、比亚迪、国泰华荣、中央硝子、韩国ENCHEM等知名锂电池电解液厂商。同时,海科新源也是国内高端丙二醇、二丙二醇等产品的主要独立生产商之一,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证、药用辅料CDE登记号、化妆品原料安全报送码等行业入场资质,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化 工】2022中国化学纤维产量综合排名以及细分产品产量排名公布(2023-07-17)
7月17日,中国化学工业纤维协会讯,6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公布了2022中国化学纤维产量综合排名以及21个细分产品产量排名。在2022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排名名单中,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三甲,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赛得利集团、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荣盛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入围前十强。在2022年中国聚酯产量排名名单,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折桂,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列二、三位,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入围前十强。
【点评】本次排名依据企业填报的2022年1~12月数据,共22个名单,包括化学纤维总产量排名,以及聚酯产量排名、涤纶民用长丝产量排名、涤纶POY产量排名、涤纶FDY产量排名、切片纺涤纶民用长丝产量排名等21个细分品类。进入2023年后,国内聚酯行业新产能投放速度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年内行业新增产能已达500万吨,较上年同期接近翻番水平。
【化 工】原油大港青岛港重大资产重组在即(2023-07-10)
7月10日,巨潮资讯网讯,作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港,同时也是我国油气三大港之一的青岛港,正在其间接控股股东山东省港口集团的支持下,对山东省内相关港口集团下属的相关公司进行收购整合。6月27日,青岛港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根据意向协议,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山东港口日照港(600017)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照港集团”)持有的日照港油品码头有限公司(下称“油品公司”)100%股权、日照实华原油码头有限公司(下称“日照实华”)50%股权、日照港融港口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日照港融”)100%股权,以及山东港口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烟台港集团”)持有的烟台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烟台港股份”)67.56%股权、烟台港集团莱州港有限公司(下称“莱州港”)60%股权、山东联合能源管道输送有限公司(下称“联合管道”)53.88%股权、烟台港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港航投资”)64.91%股权、烟台港运营保障有限公司(下称“运营保障公司”)100%股权。同时,青岛港拟以询价的方式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公告显示,各方合作目的为拟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推动解决上市公司与交易对方的同业竞争问题。
【点评】青岛港与舟山港、惠州港并列为中国三大油气港,对于我国腹地石化企业原油供应具有重要意义。青岛港拥有世界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45万吨级原油码头,可停靠世界最大的2.4万标准箱船舶的集装箱码头,可停靠世界最大22.7万吨级邮轮的专用码头和世界一流的国际邮轮客运中心。
【化 工】新凤鸣携手桐昆股份,计划启动86.24亿美元印尼北加炼化一体化项...(2023-07-10)
7月10日,证券日报讯,6月26日,涤纶长丝行业两大巨头新凤鸣与桐昆股份同时发布公告称,计划启动泰昆石化(印尼)有限公司(下称“泰昆石化”)印尼北加炼化一体化项目,项目含增值税筹资额(报批总投资)86.24亿美元。据估计,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均营业收入104.38亿美元,年均税后利润13.28亿美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6.68%,税后投资回收期9年(含建设期4年)。据悉,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炼油及芳烃工艺装置、乙烯及下游装置和相关配套设施。项目主要产品包括实产成品油430万吨/年、对二甲苯(PX)485万吨/年、醋酸52万吨/年、苯170万吨/年、硫磺45万吨/年、丙烷70万吨/年、正丁烷72万吨/年、聚乙烯FDPE 50万吨/年、EVA(光伏级)37万吨/年、聚丙烯24万吨/年等。
【点评】从泰昆石化的股权架构来看,可谓浙江巨头们的“强强联合”。公告显示,泰昆石化由华灿国际持股90%,上海青翃持股10%。其中,华灿国际51%的股权归属于桐昆股份的全资子公司,49%的股权归属于新凤鸣的全资子公司;而上海青翃的背后,则是矿业巨头“青山系”的核心企业之一上海鼎信。
【化 工】66亿元,央企招商局间接入股生物基尼龙龙头(2023-07-10)
7月10日,巨潮资讯网讯,6月25日,凯赛生物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拟以43.34元/股的价格,向上海曜勤生物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设立,简称“上海曜勤”),发行股票募资不超66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上海曜勤系公司实控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控制的企业。此次发行后,公司控股股东由CIB变为上海曜勤,公司实控人仍为刘修才家庭;招商局集团通过上海曜勤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预计超过5%,将成为公司的关联方。另外,公司拟与招商局集团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发挥双方在生物基聚酰胺产品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发挥产业链上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根据协议,招商局从凯赛生物采购产品,可以选择生物基聚酰胺树脂,或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复合材料。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我国第一家上市的合成生物学企业,也是全球生物制造行业标杆企业。公司聚焦合成生物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包括基因编辑、生物转化、生物化工、生物材料合成和改性的完善研发平台和多个生产基地。
【点评】2020年8月,凯赛生物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凯赛生物拥有占据国际市场份额近80%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也是全球最早量产戊二胺的企业。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系列生物基聚酰胺等领域,凯赛生物的研发水平和产品都居于全球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