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化】桐昆股份:2019年净利28.84亿元,同比增36%(2020-05-15)
5月1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桐昆股份(60123320)日晚间披露年报,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505.82亿元,同比增21.59%;净利润28.84亿元,同比增36.04%;每股收益1.57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红利2.35元(含税)。截至报告期末,公司PTA产能420万吨,聚酯聚合产能约640万吨,涤纶长丝产能约690万吨,连续十多年在国内市场实现产量及销量第一,涤纶长丝国内市场占有率约18%,全球占比约12%。公司2019年包括恒邦四期、恒优化纤及恒腾四期合计120万吨涤纶长丝项目陆续投产,涤纶长丝销量增长28.4%至579万吨,其中POY/FDY/DTY销量分别为387.3/111.1/75.6万吨,同比增27.7%/41.5%/17.1%,销售均价分别为0.71/0.75/0.87万元/吨,下跌6.4%/15.2%/13.8%,涤纶长丝业务营收同比增8.1%至427.6亿元。2019年华东PTA均价为0.58万元/吨,同比下滑11%,PTA-PX平均价差小幅收窄6%。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0.1pct至11.8%,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降0.1/1.0pct至1.3%/0.4%,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1.0pct至2.2%,销售费用率持平。
【点评】近期受海外疫情扩散影响,下游纺服需求较为疲弱,同时油价大跌亦对PTA-涤纶产业链景气有所拖累,涤纶长丝、PTA价格趋近2009年以来底部区域,据百川资讯,4月20日华东地区POY/FDY(68D)/DTY(150D)分别报价4850/6100/6700元/吨,年初至今分别下跌32%/25%/24%。PTA方面,华东地区报价3245元/吨,年初至今下跌33%,PTA-PX价差为1063元/吨,年初至今小幅下跌0.2%。
【石 化】卫星石化:2019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3%,约为12.7亿元(2020-05-15)
5月1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卫星石化于2020年4月10日披露年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7.8亿,同比增长7.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7亿,同比增长35.3%;每股收益为1.2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6.1%,较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1.8%,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上升,公司2019年营业成本79.6亿,同比增长0.1%,低于营业收入7.5%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上升5.4%。期间费用率为11.2%,较上年升高0.9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上升79.9%至13.5亿。公司本期研发投入为4.8亿,同比上升9.7%。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不作资本化处理。
【点评】从业务结构来看,(甲基)丙烯酸及酯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甲基)丙烯酸及酯营业收入为53.8亿,营收占比为51.2%,毛利率为26.6%。其次是丙烯。
【石 化】沈阳化工2019年巨亏背后:安全和环保问题频发(2020-05-07)
5月7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受子公司沈阳蜡化资产减值的影响,沈阳化工2019年巨亏7亿元。沈阳化工的另一家子公司山东蓝星东大有限公司(下称“山东东大”)也身陷利润持续下滑、经营现金流大幅流出的窘境,并因安全生产问题、环保问题受到处罚。尤其是在环保问题上,山东东大曾擅自进入环保监控站房拔掉电源影响环保数据,其管理堪忧。业绩披露一波三折,“大洗澡”质疑不断,沈阳化工2019年业绩披露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今年1月22日,沈阳化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亿元至-3.8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1.18亿元。3月28日,沈阳化工公告修正2019年业绩预测,将归母净利润大幅下修为-8.4亿元至-6.5亿元。到了年报披露时,沈阳化工归母净利润最终定格为-7.46亿元。沈阳化工频频“变脸”的业绩披露,引起了监管的关注。4月7日,深交所向沈阳化工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说明以前是否对沈阳蜡化的相关资产足额计提了减值准备,本次拟计提减值情况是否存在财务突击“大洗澡”的情形。
【点评】虽然沈阳化工声称“经营各项指标较为稳定”,但从过往的公告看,沈阳蜡化近两年的业绩并不尽如人意。2018年末和2019年上半年,沈阳蜡化总资产分别为51.55亿元和50.62亿元,但净利润仅为126万元和85万元。沈阳化工在2017年及2018年为沈阳蜡化担保的总额分别为12.83亿元和13.71亿元。
【石 化】目前的低油价对盛虹炼化有何利弊?(2020-05-07)
5月7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据了解,盛虹炼化产出品PX将直供虹港石化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虹港石化产出品PTA和盛虹炼化产出品乙二醇(MEG)将进一步提供给国望高科生产差别化化学纤维(POY、FDY、DTY等),公司将形成从“一滴油”到“一根丝”的全产业链业务经营。根据2019年年报,东方盛虹的石化业务收入达42.98亿元,收入占比为17.27%,毛利率为6.00%。在年报中,东方盛虹称,主要原材料PTA和MEG的价格变化与原油价格的波动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点评】很多地炼企业加工的原油还是去年12月、今年1月份那批货。此前受疫情影响,2、3月份地炼的开工率较低,市场消耗比较慢。由于地炼原料库存仍是此前锁价40-50美元/桶上方的原料,因此高成本的原油加上低成品油价让有的炼厂亏损严重。炼厂订购的低价国际原油运到山东至少要1个多月,目前地炼企业加工的基本上还是前期所购的高价原油,低油价红利在4月以后可能会逐渐显现出来。
【石 化】下游纺织行业低迷,东方盛虹化纤业务收入预计下降(2020-05-07)
5月7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据了解,东方盛虹主要业务为民用涤纶长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东方盛虹2019年年报中的“炼化--化纤”产业链分布图中,由全资子公司国望高科及其下属重要子公司盛虹纤维、中鲈科技、港虹纤维负责民用涤纶长丝的经营和管理。据了解,东方盛虹248.88亿元营业收入里,化纤业务收入达184.9亿元,收入占比为74.30%,毛利率为12.20%。民用涤纶长丝主要为DTY、POY和FDY,应用于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下游,规模已位居行业前列。其中,DTY是涤纶化纤的一种变形丝类型,它是以聚酯(PET)为原料,采用高速纺制涤纶预取向丝(POY),再经牵伸假捻加工而成可用于服装面料(如西服、衬衫)、床上用品(如被面、床罩、蚊帐)及装饰用品(窗帘布、沙发布、贴墙布、汽车内装饰布)等。目前,东方盛虹拥有210万吨/年差别化化学纤维产能,产品差别化率达到90%,差别化细分产品种类超百种,而DTY的营业收入达111.04亿元,收入占比为44.62%,毛利率为15.22%。另外,聚酯(PET)的另一种原材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的生产主体为虹港石化,而涤纶长丝作为纺织品的重要原料,其市场容量和市场前景取决于下游纺织行业对涤纶长丝产品的需求。我国历来是纺织品的消费大国,也是纺织品出口大国,纺织业在拉动消费、繁荣市场、吸纳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点评】不过,近段时间以来,受疫情影响,国内纺织品出口遭遇挫折。据中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发布的3月25日至4月1日一周内《纺织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报告》显示,该周190户已开工企业中,订单量达到正常情况80%的企业比例为33.7%,订单量不足正常情况50%的企业比例为23.2%,与两周前相比,订单情况明显下滑。
【石 化】华锦股份2019年净利9.93亿下滑13%,需求严重下滑(2020-04-29)
4月29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4月3日,公司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96.08亿元,同比增长6.94%;归母净利润9.93亿元,同比下降13.2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27.23亿元,同比增长8.01%。基本每股收益0.62元。2019年我国多个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全面投产使得石化产能集中释放,石化产能同比大幅增长。从乙烯-石脑油价差来看,2019年乙烯-石脑油平均价差仅为378.97美元/吨,同比下降42.62%,行业景气度大幅下滑。叠加2019年市场需求疲软、原油价格及人民币汇率变化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多重挑战,尽管公司全年业绩相比2018年略有下滑,实现归母净利润9.93亿元,同比下降13.23%,但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完成,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果。受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2019年,柴油、聚乙烯、丁二烯平均价格分别为6369.36、8292.01、9625.92元/吨,同比分别下降3.88%、11.13%、12.97%,但公司凭借质量、地理位置和纵向一体化生产的系统性优势实现业务量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油品高效益品种销量同比增加65万吨。分行业来看,石化行业构成了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报告期内石化行业实现营收350.49亿元,同比增长7.33%,化肥行业实现营收20.03亿元,同比增长36.90%,毛利率分别为14.45%和27.73%均处在较高水平。
【点评】资料显示,华锦股份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化工产品、化学肥料的生产与销售。石化板块产品包括柴油、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船用燃料油、工业硫磺、石油甲苯、石油混合二甲苯等;化肥板块产品包括尿素、甲醇等。
【石 化】东方盛虹2019年净利润16.14亿,扩容石化,完善新型高端纺织产业...(2020-04-29)
4月29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4月8日晚间,东方盛虹发布2019年年报,称公司进行产业链纵向整合,收购盛虹炼化、虹港石化100%股权以形成完整的“原油炼化-PX/乙二醇-PTA-聚酯-化纤”新型高端纺织产业链架构,推动炼油、石化、化纤之间协同发展。年报显示,东方盛虹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48.88亿元,同比增长6.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4亿元,同比增长67.18%;基本每股收益0.4元,同比增长33.33%;公司拟每10股派现1元(含税)。东方盛虹2019年度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新增8户,包括一级子公司江苏盛虹石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虹石化),二级子公司苏州苏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虹炼化)、江苏虹港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港石化)等。工商资料显示,上述8家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石油加工、化纤织造等。其中,盛虹炼化是“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实施主体,该项目于2018年12月正式动工,预计将于2021年底投产,该项目设计原油加工能力160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规模280万吨/年(以对二甲苯产量计),乙烯裂解装置规模110万吨/年,配套30万吨原油码头、4个5万吨液体化工码头等。
【点评】根据《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预计总投资约677亿元,项目建成后,盛虹炼化主营业务为原油炼化一体化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不含税年均销售收入约925亿元、年均净利润约94亿元。
【石 化】桐昆股份年报简析:2019盈利28.8亿,营收净利稳步增长(2020-04-29)
4月29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2020年4月20晚间,桐昆股份发布2019年年报。桐昆股份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82亿元,同比2018年上升21.59%,实现利润376,230.33万元,同比2018年上升34.9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8,441.14万元,同比2018年上升36.04%,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57元,与2018年相比上升35.34%。拟每10股派2.35元。公司PTA产能420万吨,聚酯聚合产能约为640万吨,涤纶长丝产能约为690万吨,连续十多年在国内市场实现产量及销量第一,涤纶长丝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约18%,全球占比约12%。报告期内,公司恒邦四期年产30万吨绿色智能化纤维项、恒优年产30万吨POY项目和年产30万吨POY技改项目、恒腾四期年产30万吨超细旦绿色纤维四大项目顺利投产;公司参股的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全面投产。
【点评】2020年公司经营将面临较大的挑战,疫情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贸易的负面影响较大。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带来了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可能会对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石 化】巴陵石化与长岭炼化合力推进炼油转型升级(2020-04-24)
4月24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4月21日,巴陵石化召开湖南省岳阳地区炼油化工一体化统筹发展讨论会,巴陵石化、长炼炼化双方就炼油化工一体化统筹发展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点评】今年,巴陵石化加快推进化工型炼油改造,在优化现有装置运行的基础上,借助总部推进“油转化”的契机,与长岭炼化一道,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将岳阳地区现有1000万吨/年炼油规模作为一个整体。
【石 化】古雷炼化项目乙烯装置工艺管道顺利开工(2020-04-24)
4月24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4月15日,在炼化工程十建公司的周密策划和精心组织下,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龙头”工程80万吨/年乙烯装置首批工艺管道实现预制焊接,焊口一次通过无损探伤检测,标志着该项目工艺管道顺利实现开工目标。
【点评】据了解,古雷炼化项目乙烯装置共有工艺管道22万米,焊接工程量约为110万吋径,包含碳钢、合金钢、不锈钢、低温钢等多种材质,其中高压管线达4775米,具有严苛的焊接工艺要求。
【石 化】浙江石化享有的政策支持、产业集群、物流便利三大优势(2020-04-24)
4月24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就区位优势来看,浙石化地处舟山,享有政策支持、产业集群、物流便利三大优势,是国内最为适合发展炼油工业的风水宝地之一。参考美国炼油工业布局,52%的炼厂都分布于PADD3区,且主要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全美规模前三的炼厂均坐落于此。其背后核心原因就在于湾区优越的资源和市场条件,包括完善的原油进出口设施、油品储运管网、丰富廉价的页岩油供应以及下游旺盛的油品/化工品消费能力。具体到我国,由于原油较为依赖进口,因此沿海地区炼厂享有一定优势。而在沿海国家七大石化基地中,浙石化所在舟山享有政策支持、产业集群、物流便利三大优势,是国内最为适合发展炼油工业的风水宝地之一,未来沪甬舟大湾区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炼油产业基地和世界级炼油中心,浙石化作为其中的引领者将充分受益,由此带来的税前盈利优势约17亿。
【点评】目前杭州湾沿岸炼厂包括800万吨的大榭石化、2300万吨的镇海炼化和1600万吨的上海石化,合计炼油规模已达到4700万吨,未来随着浙石化投产、镇海炼化扩建和高桥石化搬迁,炼油产能还会持续增长,合计有望突破1.1亿吨(考虑浙石化三期则将突破1.3亿吨),沪甬舟湾区将形成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化产业集群。
【石 化】恒力石化2019年盈利超百亿,开启全产业链新时代(2020-04-17)
4月17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4月16日晚,国内石化巨头恒力石化(600346)向市场公告了2019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恒力石化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07.8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大幅增长67.78%。实现净利润为101.12亿元,首次跨入百亿元区间,同比显著增长197.21%,成为首家利润超百亿民营化工企业。大炼化投产无疑是本次公司营收、净利实现双突破的主因。恒力石化在其年报中表示,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自19年5月份投产至今,炼化装置保持着连续、稳定的高效率、高负荷、产销顺畅的运行状态。作为国内首家一次性建成的2000万吨级以上现代化炼厂,恒力炼化拥有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工艺技术水平与装置加工规模,具备国内难以复制且卓越齐备的产业配套能力,行业领先的综合竞争优势突出,成为了公司当前利润结构的主要来源与业绩增长的主驱动力。展望2020年,继去年公司炼化项目投产后,今年也将是恒力石化推动全产业链产能投放的第二个大年和实现全产业链完善的关键时期。公司乙烯项目的全部原材料基本都由上游2000万吨炼厂供应,乙烯装置全球最大,乙烯收率48%国内最高,最大程度发挥了炼化一体化的规模集成优势,生产出国内紧缺的各类高端化工品(包括180万吨乙二醇、72万吨苯乙烯、42.3万吨聚丙烯、4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14万吨丁二烯等),将极大提升恒力炼厂一体化的深加工能力与产品附加价值。
【点评】此外,公司500万吨/年PTA项目、135万吨/年多功能高品质纺织新材料项目和20万吨/年高性能车用工业丝技改等重点项目也将于今年陆续投产。
【石 化】恒逸石化2019营收下滑10%,净利润增长70%(2020-04-17)
4月17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3月29日,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19年业绩快报。公告显示,恒逸石化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800.27亿元,同比下降9.13%;实现营业利润479670.8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96%;利润总额4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90%。同时,公司总资产较去年同期上升37.56%,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建成投产,海宁新材料年产100万吨智能化环保功能性纤维建设项目等项目投资支出增加。恒逸石化表示,2019年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文莱炼化项目已全面建成并投产,经营优势、政策优势、技术优势有效发挥,经营效益凸显,新增对上市公司利润贡献;公司作为聚酯纤维产业链龙头企业,精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CPL)、聚酯纤维(含FDY、POY、DTY和短纤)及瓶片等主营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产品净利润大幅增长,产品毛利率持续保持良好水平。
【点评】恒逸石化的主要产品包括精对苯二甲酸(PTA),参控股产能达到1350万吨;己内酰胺(CPL)产能30万吨;聚酯(PET)切片、瓶片以及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伸丝(FDY)、涤纶加弹丝(DTY)、短纤等差别化产品,参控股产能共410万吨。其产业链综合产能连续五年位居国内化学纤维制造业第一位。恒逸石化文莱石化一期项目已全流程打通,但其带来的较大资金压力、海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及投产后的稳定安全运营情况仍需关注。截至3月30日收盘,恒逸石化报11.83元,涨幅1.37%,市盈率11.39倍,市值336亿。
【石 化】荣盛石化:2019年净利润22.22亿元,同比增长38.27%(2020-04-17)
4月17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3.1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5%,主要系公司本期贸易收入略有减少;利润总额为32.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3.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27%。荣盛石化解释称,报告期内业绩变动的原因主要系公司PTA产品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另浙石化项目一期顺利投产,炼化产品贡献部分利润;总资产1824.63亿元,较年初增加50.28%,主要系控股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建支出及存货增加。从单个炼厂来看,浙石化和镇海炼化的产线规模、装置先进性和产品丰富性也均属行业翘楚,作为高附加值炼厂的典范具备很强的全球比较优势。除几大炼油项目外,沪甬舟湾区还囊括了上海化学工业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三大石化化工产业园区,包括巴斯夫、英威达、LG甬兴、万华化学等诸多化工龙头企业,赵辰预计,未来上游原料放量后,还会吸引更多的中下游化工企业入驻,未来沪甬舟大湾区有望形成一个集炼油-石化-精细化工垂直纵向一体化的万亿级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打造比肩美国墨西哥湾和德国路德维希港的全球炼化新中心。
【点评】公司已形成“燃料油、石脑油-芳烃-PTA-聚酯-纺丝-加弹”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具备芳烃200万吨、PTA1350万吨以上(权益约600万吨/年)、聚酯300万吨以上、纺丝130万吨、加弹40万吨的年产能,配套乙烯后的综合炼化(炼油和乙烯)产能位居世界前列。
【石 化】上海石化:2019年净利润22.14 亿元,同比减少57.99%(2020-04-10)
4月10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上海石化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03.46亿元,同比减少6.8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2.14亿元,同比减少57.99%。尽管原油均价下降10%,公司原油加工平均单位成本同比仅小幅减少1.53%。公司2019年年度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1、2019年,公司全年产品平均售价降幅较大,受到价差因素影响,公司产品毛利大幅下降。2、2019年,国际原油市场高低硫、轻重质原油价差收窄,公司加工高硫重质原油的成本优势缩小,公司的主要原料是原油,虽然2019年布伦特原油全年均价为64.16美元/桶,同比下降10.38%,但由于公司轻质油加工比例提高,再叠加人民币贬值和原油贴水升高等因素影响,公司2019年原油加工平均单位成本同比仅小幅减少1.53%至3331元/吨。从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来看,2019年,石油产品在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最高,达到了54.7%,其次为石油化工产品贸易,营收占比为21.63%,第三为中间石化产品,营收占比10.47%。2019年度中间石化产品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103.136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121.606亿元下降了15.19%,主要是本年原材料成本下跌带动中间石化产品单价下跌,中间石化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7.48%。
【点评】长期看,公司产品毛利率与油价呈现负相关,业绩有望反转。受到原油油价的大幅下降影响,成本下降最为明显,虽然主要产品的供给仍然过剩,但产品的供需格局好于原油,销售价格的降幅弱于原油,公司加工利润有望持续扩大。受到疫情的影响,预计3、4月份是全年油价的最低点。公司一季度可能承担历史上最大的单季度库存减值压力。随着后期油价逐步回升,公司原油加工价差逐步放大,并受益国内40美元的“地板价”保护,业绩有望触底回升。
【石 化】中国石化:主要炼化产品价格下跌致2019年净利同比下降9%(2020-04-10)
4月10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中国石化2019年营收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归母净利576亿元,同比下滑8.7%,归母扣非净利543亿,同比下降9%。营收增长主要是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及贸易业务量同比增加。净利同比下降9%,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化工产品等实现价格下滑,毛利率收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553亿,同比下降16%。炼化及下游销售是公司盈利主体,油价低位业绩短期承压。公司是国内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大型能源化工公司,炼油及乙烯能力国内排第一,成品油销售网络国内排第一,公司主营业务分勘探及开发、炼油、化工、销售等四大板块。2019年四大板块合计经营利润862亿,其中炼油306亿,销售291亿,化工172亿,勘探及开发93亿。勘探及开发板块:2019年板块营收2107亿,同比增5%,主要是天然气销售量价齐升。原油实现价格2862元/吨,同比降6%,2019年油气现金操作成本人民币782元/吨,同比下降1.8%。2019年布油平均价格为64美元/桶,2020年3月份平均价格为36美元/桶。炼油板块:2019年板块营收12242亿,同比减3.1%,主要是产品销售价格下跌。全年加工原油2.49亿吨,生产成品油1.60亿吨,同比增长3.4%。炼油毛利为366元/吨,同比减少96元/吨(下降20.8%),主要是轻重质原油价差变化、海外运保费上升,以及石脑油、液化气等其他石油精炼产品价差收窄。2020年受疫情影响,成品油的下游交运行业需求下滑较大,炼油板块业绩短期承压。
【点评】销售板块:2019年营收14301亿,同比降1.1%。经营利润291亿,同比增24%,主要是成本下降以及非油业务的快速发展。成品油总销量2.55亿吨,同比增长7.3%。2019年加油站数量30702座,同比增0.1%,单站年均加油量3992吨同比增0.3%。销售板块受油价波动影响较小,但是短期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化工板块:2019年营收4952亿,同比降9%,主要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受到未来民营大炼化项目陆续投产影响,乙烯等化工产品价格未来一段时间将承压。
【石 化】中国石油:油价下跌导致2019年净利同比下滑14%(2020-04-10)
4月10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全年营收25168亿元,同比增6.0%;归母净利456.8亿元,同比降13.9%;总资产27332亿元,同比增12%;净资产12304亿元,同比增1.3%。公司每股收益0.25元,同比降13.9%;每股净资产6.72元,同比增1.3%。营收增长主要是油气产品销量增加,净利下滑主要是由于产品价格下跌。勘探费用208亿,同比增11%,主要是加大勘探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增储上产。勘探与生产板块是公司盈利主体,油价低位将导致短期业绩承压。公司业务分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天然气与管道等四大板块。2019年合计经营利润1354亿,其中勘探与生产贡献961亿,占比71%。勘探与生产:2019年营收6763亿,同比增2.7%。2019年原油产量1.5亿吨,同比增36%,平均原油实现价格为61美元/桶,同比下降11%,单位油气操作成本为12.11美元/桶,比2018年的12.31美元/桶下降1.6%。板块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961亿元,同比增长30.7%。根据年报数据测算,2019年公司桶原油经营利润约12.5美元,相应的完全成本约48.5美元。炼油与化工:2019年营收9027亿,同比降0.9%。炼油单位现金加工成本为人民币168.64元/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板块经营利润138亿,同比下降69%。短期看,随着民营大炼化项目的陆续投产,国内炼化产能过剩的格局难以迅速扭转。长期来看,在政策推动下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下游需求的复苏,板块盈利能力有望回暖。销售:2019年营收21654亿,同比增8%。受公司加强营销措施及推进内部价格市场化等综合影响,板块经营利润为亏损5.7亿。天然气与管道:2019年营收3910亿,同比增8%,主要是由于天然气销量的增加。板块经营利润261亿,同比增2.3%。
【点评】短期看,在全球原油供给过剩及疫情打压需求的大背景下,油价将在低位运行,公司勘探与生产板块盈利能力承压。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复苏带动需求增长,判断油价将持续回暖50美元以上,勘探与生产板块将随之复苏。但是预计2020年利润会继续下滑。13年间,股价从48元跌到4.8元,也是难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石 化】中国石化2019年营收2.97万亿元,同比增长2.6%(2020-04-03)
4月3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3月29日,中国石化披露的2019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去年营业收入2.97万亿元,同比增长2.6%,创历史新高,净利润576亿元。中国石化年报显示,勘探及开发方面,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取得一批油气新发现,境内全年新增油气经济可采储量5.87亿桶油当量,油气储量替代率达138.7%。全年油气当量产量458.92百万桶。其中,境内原油产量249.43百万桶,天然气产量10477.8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7.2%。炼油方面,全年加工原油2.49亿吨,生产成品油1.6亿吨,同比增长3.4%。其中,汽油产量增长2.6%,煤油产量增长7.8%。营销及分销方面,全年成品油总经销量2.55亿吨,同比增长7.3%。其中,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1.84亿吨,同比增长2.3%。
【点评】化工方面,全年乙烯产量1249万吨,同比增长8.5%,合成纤维差别化率达到90%,合成树脂新产品和专用料比例达65.3%。全年化工产品经营总量为8950万吨,同比增长3.3%,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了全产全销。
【石 化】中化收购鲁西集团股权案通过中韩反垄断审查(2020-04-03)
4月3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鲁西化工3月20日公布,2019年12月20日,聊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聊城市国资委”)与中化投资(聊城)有限公司(“中化聊城”)签署《股权划转协议》,约定聊城市国资委向中化聊城无偿划转其所持鲁西集团有限公司(“鲁西集团”)6.01%股权。鲁西集团为公司直接控股股东。此次划转完成后,中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化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中化聊城、聊城市聚合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将通过鲁西集团间接控制公司33.60%的股份,并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聊城市国资委变更为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化集团”)。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保持不变,仍为鲁西集团。就此次划转涉及的韩国反垄断审查,中化聊城于近日收到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出具的批复,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认定中化聊城收购鲁西集团股权案不违反韩国《关于垄断规制及公平交易的法律》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
【点评】公告称,本次划转尚需取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准、通过境外其他适用法域要求的反垄断审批程序等,能否获得有关批准以及划转能否顺利实施尚存在不确定性。
【石 化】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融资战略合作协议视频签约(2020-03-25)
3月2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3月19日上午,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融资战略合作协议视频签约仪式举行。仪式在济南、深圳、上海、烟台四地同时进行。烟台市和平安保险集团负责同志介绍了有关情况,烟台市、平安银行、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视频签约。
【点评】该项目产能规模与浙江石化类似,装置配置与恒力石化类似,都是走全加氢路线,产品附加值高。项目规划总产能达4000万吨/年,一期建设2000万吨/年,带动山东省地炼产业整合,按照1:1.25比例替代地炼企业2500万吨/年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