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化】中国石化2020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97.82亿元,去年同期盈利147.63亿...(2020-07-02)
7月2日,中化新网讯,4月份,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2020年一季度营收5555亿元,同比下滑22.6%,归母净利-198亿元,归母扣非净利-204亿,同比转亏。据公司公告,2020年一季度营收5555亿元,同比下滑22.6%,归母净利-198亿元,归母扣非净利-204亿,同比转亏。营收下滑及净利转亏的主要原因是一季度疫情影响导致下游需求大幅下滑以及原油暴跌产生的库存损失。据wind,布油2019Q4均价为62美元/桶,2020Q1均价为51美元/桶,按照公司2019年原油加工量2.5亿吨测算,2020年一季度原油库存损失约342亿。据公司公告,截止4月29日,中国石化成品油的日销量由疫情期间最低时不足日常的20%,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的90%以上。判断未来随着疫情的缓解,国内复工复产有望加速,公司未来盈利有望持续向好。分板块看,勘探与开发板块一季度油气当量产量112百万桶,其中原油产量基本持平。勘探及开发板块实现经营收益15亿元;炼油板块,一季度完成原油加工量5374万吨,同比下降13%,炼油板块经营亏损258亿元;销售板块。一季度成品油总经销量5368万吨,营销及分销板块经营亏损15亿元。化工板块,一季度乙烯产量303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合成树脂产量同比增加2.8%,化工产品经营总量1795万吨,化工板块经营亏损16亿元。
【点评】中国石化方面表示,影响一季度业绩的主要原因,一是油价暴跌产生高价原油库存损失。中国石化是连续生产型企业,炼油加工量世界第一,2019年加工原油2.49亿吨。为了能够安全平稳生产,必须事先保持一定时期加工量的原油库存。从原油采购到加工成产品销售的周期大约2-3个月,一季度销售的成品油价格按照当期原油价格确定,而成本反映的是去年底、今年初采购的高价原油。
【石 化】9.75亿美元!金发科技签下口罩海外大订单(2020-06-24)
6月24日,中化新网讯,距离转型熔喷布专用材料不到3个月,金发科技便拿下口罩海外大订单。金发科技5月17日晚间公告,公司子公司广东金发科技有限公司(卖方)与美国某公司(买方)签订《货物买卖合同》。在货物买卖合同期限内,卖方根据货物买卖合同及买方的具体采购订单,向买方出售KN95口罩。金发科技公告显示,广东金发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16日(北京时间)收到金额为9.75亿美元的采购订单。因本次交易订单金额较大,将分批生产、分次交货,分单结算,预计持续交易期限达3个月。金发科技称,本次货物买卖合同的顺利履行,预计产生的净利润总额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50%以上,会对公司2020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据公司2019年年报披露,其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的净利润12.45亿元,同比增长99.43%。
【点评】金发科技今年初投入熔喷布专用材料生产,其于2月20日在公司官网发布的消息称,为应对疫情防护物资缺口问题,公司在10天内成功研发出高分子医用防疫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熔喷布专用聚丙烯材料、鼻梁条专用料,并在多家下游客户通过验证。
【石 化】110亿元,新凤鸣投资建设新材料项目(2020-06-24)
6月24日,中化新网讯,6月8日,新凤鸣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桐乡市中友化纤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投资建设新材料项目,该项目建设投资约110亿元。具体来看,该项目名称为“年产200万吨功能柔性定制化短纤、100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30万吨聚酯薄膜新材料项目”,建设地点为桐乡市。其中,预计年产200万吨差异化直纺涤纶短纤总投资65.50亿元,100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总投资30亿元,30万吨聚酯薄膜等配套新材料总投资14.50亿元,预计建设工期为60个月。新凤鸣是一家集聚酯、涤纶纺丝、加弹、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企业,而中友化纤是新凤鸣刚成立的企业。天眼查资料显示,中友化纤成立日期为6月3日,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为合成纤维制造、合成纤维销售、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
【点评】新凤鸣近期一直在着手准备扩产的事项。除上述的中友化纤拟投110亿元建设新材料项目外,目前公司发行可转债还在进行中,拟募资25亿元投资建设60万吨智能化低碳差别化纤维项目、30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新材料智能生产线、220万吨绿色智能化PTA项目。今年3月份,公司子公司中石科技还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书》,拟投资建设年产400万吨PTA和210万吨差别化、功能性纤维项目,项目总投资130亿元人民币。
【石 化】1350亿元,恒力煤化一体化产业基地落地榆林(2020-06-24)
6月24日,中化新网讯,6月12日,榆林市人民政府、榆神工业区管委会与恒力集团在西安签署恒力(榆林)煤化一体化产业基地投资合作协议,这也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地榆林。根据协议,作为恒力集团打造的第七大生产基地,恒力(榆林)煤化一体化产业基地计划总投资1350亿元,重点建设恒力(榆林)煤化工产业园和恒力(榆林)纺织新材料产业园,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从煤炭制烯烃、芳烃到精细化工、PTA、聚酯、化纤和纺织新材料加工深度一体化融合,加速推进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实现“三个转化”,助推恒力集团形成“从一块煤到一匹布”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点评】据了解,恒力(榆林)煤化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是苏陕合作的重要成果和标志性工程,自今年1月陕西省与恒力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各方攻坚克难,战疫情、促合作,各项前期工作有条不紊、全力推进,并快速达成投资协议。当日的签约活动上,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还与恒力集团签署了铁路运输合作协议。
【石 化】裁员或超6000人!石油巨头雪佛龙计划大规模裁员(2020-06-18)
6月18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5月27日,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证实预计今年将在全球裁员10%至15%,这是公司重组计划的一环,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需求疲软带来的油价暴跌冲击。资料显示,2019年底雪佛龙全球拥有近5万名雇佣员工,这意味着本年度裁员规模或将在6000人左右,这也将是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石油巨头中裁员幅度最大的一次。而在这之前数日,另一家国际石油巨头壳牌也被曝出计划采取包括员工自愿离职在内的举措,来改善其财务状况,甚至不排除下半年进一步裁员的可能性。显然,面对漫漫石油寒冬,全球石油大公司几乎纷纷采用“防守型”战略,缩短战线、聚焦价值创造,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一直以来,国际石油公司被视为石油行业资本支出的风向标,雪佛龙更可谓行业财务纪律的标杆。2020开年以来,面对疫情与价格战双重因素交织的油价市场,石油公司普遍经营业绩惨淡。一季度财报显示,五大国际石油公司中BP、埃克森美孚、壳牌皆陷入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三者合计亏损约49亿美元;雪佛龙得益于资产和股权出售,成为其中唯一实现利润增长的企业。
【点评】或许正如雪佛龙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沃思所言,这是前所未有的油价环境。基于这一认知,雪佛龙很早就对市场做出反应,成为首批大幅削减预算的公司之一。今年3月,雪佛龙宣布将2020年资本支出预算削减40亿美元,降至160亿美元,触达公司自2005年以来的最低支出水平。与此同时,裁员一直都在雪佛龙计划之中,是公司降成本、保现金流的举措之一。
【石 化】杰瑞股份:2020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02.3%,费用管控效果...(2020-06-18)
6月18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杰瑞股份于2020年4月29日披露一季报,公司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3.5亿,同比增长33.8%;实现归母净利润2.2亿,同比增长102.3%;每股收益为0.23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31.4%,同比降低1.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6.6%,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
【点评】期间费用率下降5.3%,费用管控效果显著。公司2020一季度营业成本9.3亿,同比增长35.8%,高于营业收入33.8%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1%。期间费用率为13%,较去年下降5.3%,费用管控效果显著。
【石 化】中海油服: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5.75倍(2020-06-18)
6月18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中海油服29日晚间发布2020年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81.7亿元,同比增长38.3%,净利润为11.4亿元,同比增加11.0亿元。具体从公司四大板块业务看:钻井板块作业量同比实现增长。期内公司的钻井平台作业3889天,同比增加577天,增幅17.4%。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天数和使用率均有所提升。油田技术服务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同时加大国内、海外市场开拓力度,业务线作业量均有明显上浮,总体收入大幅增长。船舶板块期内运营平稳,公司自有船队作业天数同比增加,日历天使用率同比增加2.9个百分点至98.2%,达到近几年来的新高点。公司外租船舶作业天数同比增幅39.4%。物探采集与工程勘察服务方面,服务单价较高的海底电缆业务作业量同比增幅明显。此外,受疫情影响,以及公司装备布局调整,二维和三维采集作业量同比有所下降。
【点评】目前国内勘探开发需求相对平稳,中国近海市场相对稳定,但海外疫情发展和防控以及油价走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增加了海外业务部分项目推迟、取消招投标以及提前终止合同等可能。公司表示,将继续加强市场开拓和加大科研投入,坚定信心、化危为机,多措并举努力实现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
【石 化】和顺石油:2020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8.5%,降幅超营收(2020-06-12)
6月12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和顺石油于2020年4月28日披露一季报,公司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9亿,同比下降43.4%;实现归母净利润1876.5万,同比下降48.5%;每股收益为0.19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1.1%,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6.4%,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升高5.2%,对公司业绩形成拖累,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上升480.8%。公司2020一季度营业成本2.3亿,同比下降46.2%,高于营业收入43.4%的下降速度,毛利率上升4%。期间费用率为12.5%,较上年升高5.2%,对公司业绩形成拖累。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上升480.8%至6268.5万。
【点评】湖南和顺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1亿元,主营汽柴油批发零售、加油站及便利店经营、成品油仓储、成品油物流配送、加油站与油库的投资建设等。公司是湖南省内除中石化、中石油外一家获国家商务部批准取得成品油批发资质的石油企业。
【石 化】华锦股份:2020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盈转亏,毛利率下降19.2%(2020-06-12)
6月12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华锦股份于2020年4月14日披露一季报,公司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8.6亿,同比下降33.7%;实现归母净利润-8.9亿,上年同期为3.8亿元,未能维持盈利状态。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0.7%,同比降低19.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5.3%,同比降低19.8个百分点。
【点评】期间费用率升高2.2%,对公司业绩有所拖累,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323.4%。公司2020一季度营业成本59亿,同比下降18%,低于营业收入33.7%的下降速度,毛利率下降19.2%。期间费用率为8.9%,较上年升高2.2%,对公司业绩有所拖累。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323.4%至-33.6亿。
【石 化】桐昆股份:2020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7.8%(2020-06-12)
6月12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桐昆股份于2020年4月29日披露一季报,公司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6.9亿,同比下降34.1%;实现归母净利润4.3亿,同比下降17.8%;每股收益为0.23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7.9%,同比降低1.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点评】期间费用率升高2.7%,对公司业绩有所拖累,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316.6%,公司2020一季度营业成本70.9亿,同比下降33.4%,低于营业收入34.1%的下降速度,毛利率下降1%。期间费用率为6.1%,较上年升高2.7%,对公司业绩有所拖累。经营性现金流由19.2亿下降至-41.6亿,同比下降316.6%。
【石 化】中油工程:2019年归母净利润为8亿元,同比下降16.8%(2020-06-02)
6月2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中油工程于2020年4月29日披露年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50.5亿,同比增长9.6% ,增幅为3年以来最高值;实现归母净利润8亿,同比下降16.8%;每股收益为0.14元。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6.9亿,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4.2亿,同比下降736.2%。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127.5%,公司2019年营业成本598.9亿,同比增长9.1%,低于营业收入9.6%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上升0.4%。期间费用率为5.3%,较上年升高1.0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由86.9亿下降至-23.9亿,同比下降127.5%。
【点评】本期“油气田地面工程”营收贡献较大,从业务结构来看,“油气田地面工程”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油气田地面工程”营业收入为283亿,营收占比为43.8%,毛利率为6.9%。
【石 化】石化油服:2019年归母净利润9.14亿元,同比增长543.6%(2020-06-02)
6月2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石化油服24日晚发布2019年年报,公司合并营业收入698.7亿元,同比增长19.6%;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4亿元,同比增长543.6%。2019年公司经营业绩实现较大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抓住油服行业经营环境持续复苏的有利时机,积极发挥油气勘探开发主力军作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统筹优化市场布局,强化项目精细管理,全年主要专业工作量和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同时,强化成本费用控制,挖潜增效,全年百元收入营业成本同比降低0.34元。石化油服近三年经营持续向好。公司曾于2017年亏损105.9亿元;2018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约1.4亿元。市场开拓提速、国内外市场新签合同为公司年报增色不少。2019年,公司市场开拓成效显著,累计新签合同额695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中国石化市场新签合同额384亿元,同比增长3.5%;国内外部市场新签合同额145亿元,同比增长23.9%,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166亿元,同比增长7.2%。
【点评】从业务板块来看,除了物探服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约18%外,其他业务收入均实现超20%的增长。其中,测录井服务营业收入增长约25%,毛利率同比增长达到了18.9%。2019年,公司全力满足国内油公司稳油增气降本的市场需求,积极提升测录井服务能力,优质高效保障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多个重点区域稳产增产任务。此外,公司在中国石油西南页岩气、中国地质调查局、地方煤层气等国内外部市场规模持续稳定扩大。
【石 化】海油发展:2019年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15.7%(2020-06-02)
6月2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海油发展于2020年4月10日披露年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34.6亿,同比增长15.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3亿,同比增长15.7%;每股收益为0.13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2.2%,净利率为3.9%,同比变化均不大。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上升。公司2019年营业成本293.9亿,同比增长15.7%,高于营业收入15.5%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0.2%。期间费用率为8%,同去年相比变化不大。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上升82.6%至29.3亿。公司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5.7%达到8亿。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不作资本化处理。
【点评】本期“能源物流服务”营收贡献较大,从业务结构来看,“能源物流服务”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能源物流服务”营业收入为176.5亿,营收占比为50.1%,毛利率为7.6%。
【石 化】中国海油:2020年经营目标不变,总成本再降10%(2020-05-29)
5月29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新冠疫情抑制燃料需求、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全球石油公司正经历“至暗时刻”,国内能源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根据国际油价变动情况,近日中国海油在保证国内投资项目比同期增加的前提下,通过降本增效等措施对年度投资作出相应调整,提出总成本降低不少于10%,通过推进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现降本50亿元、亏损企业治理工作要实现减亏50亿元的新目标。低油价寒冬往往会倒逼石油企业缩减资本开支、在极限油价下为了生存咬牙压缩成本。在2014年至2016年的低油价周期中,中国海油是桶油成本下降最多的国内油企。据澎湃新闻了解,面临当前低油价形势,中国海油将在2019年桶油完全成本同比下降9%、创近10年来新低的基础上,继续努力降低桶油成本,全力应对低油价给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和低油价双重挑战,中国海油表示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推动复工复产,保障国内油气资源稳定供应。数据显示,中国海油一季度生产原油、天然气分别同比增长6.8%和8.1%。
【点评】2019年初,中国海油制定了强化国内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探明储量翻一番,国内原油年产量比2018年增长约1100万吨。过去一年,中国海油国内海上三维地震和探井工作量双双创历史新高,勘探成功率、油气田发现数量和探明储量均处于历史高位,国内原油增产量占全国增量的55%。
【石 化】中海油服2019年净利增34倍,主因是增产和成本管控(2020-05-29)
5月29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在2019年国际油价下跌约10%的情况下,中海油服全年营收利润却逆势上涨,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超过34倍之多。中海油服发布的年报显示,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收311.35亿元,同比增长41.9%;净利为25.02亿元,同比增长3434%。基本每股收益0.52元。公司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6元。中海油表示,2019年盈利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在于产量增加和有效的成本管控。2019年,全球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带动了油田服务市场的整体复苏;中国国内市场不断加大勘探开发投资力度。2019年是公司自本轮行业低潮期以来,盈利能力提升幅度最大、取得经营效益最好的一年。
【点评】中海油在财报中提到,2019年国际油价平均下跌约10%,但是近日原油暴跌幅度远超10%,WTI维持在24美元左右的低位,这对中海油的2020年计划是否会造成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按照中海油的计划,目前看来影响不大。
【石 化】沙特项目拖累业绩,海油工程靠补贴和理财“扭亏为盈”(2020-05-29)
5月29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3月23日晚,海油工程发布了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10亿元,同比增长33.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92.68万元,同比下降64.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0亿元,而2018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49亿元。对于业绩下滑,海油工程的解释是“业绩出现下降,主要是沙特3648项目亏损较多对公司整体效益带来拖累”,沙特3648项目的亏损和计提减值影响利润总额7.5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海通工程2019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0.75亿元,较2018年同期减少4.51亿元,下降119.87%,海油工程的解释“主要是由于公司部分海外项目未达到项目里程碑点,相应未到收款节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减少所致。”2019年能够“扭亏为盈”,海油工程主要得益于2.88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约为1.36亿元,主要是“国家级科研项目拨款3577万元及消费税退税6116万元”;“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约为1.47亿元,主要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
【点评】海油工程在年报中表示,2019年是公司上市后近20年发展历史上生产经营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低位震荡,海洋石油工程行业复苏缓慢,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处于十年低位,公司服务价格也相对处于低位。另一方面,公司生产任务重,深水项目占比较大,工期紧、技术难度和复杂性高,海上安装业务和海外作业与往年相比较多,资源调配和风险控制难度提升。尤其是沙特3648项目发生大额亏损,给公司经营带来很大压力。”
【石 化】北京中石化公交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2020-05-20)
5月20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5月18日,北京中石化公交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公交能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新公司由北京石油分公司与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是北京石油和北京公交集团多元化投资经营,相互借助优势,整合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检测业务和新零售业务的重要探索。中石化公交能源公司以北京公交集团运营车辆能源保供为依托,主要经营车用CNG、LNG、氢能源和汽柴油等能源产品的运输与加注服务,车用润滑油、防冻液、尿素溶液的销售与供应服务。
【点评】中石化公交能源公司的成立,是北京石油进入新能源领域,打开公交客户新零售业务市场的重要战略布局。
【石 化】道达尔终止收购西方石油加纳资产交易(2020-05-20)
5月20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道达尔集团周一表示,鉴于当前环境的不确定性,该公司将不会继续实施收购西方石油公司加纳资产的计划。该法国能源巨头此前与西方石油签署了一项收购后者旗下子公司Anadarko非洲资产的协议。道达尔已经完成对Anadarko莫桑比克和南非资产的收购,但该公司表示,已决定不寻求完成对Anadarko加纳资产的收购。
【点评】道达尔称,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包括相关加纳资产为非出售方运营的性质,此外也是为了在当前不明朗的环境下保持该公司的财务灵活性。
【石 化】上海石化高密度聚乙烯黑料实现技术突破(2020-05-20)
5月20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上海石化通过两次工业化试生产,近日,高密度聚乙烯专用料黑料实现技术突破,达到国内800毫米以上大口径燃气管道制造的性能要求,为大口径管道专用料以国代进提供了可能。用黑料制造的口径小于400毫米的燃气管道,市场中已经常见。但口径突破800毫米以上的管道,则很少见。因为,口径不一,对黑料的要求差别很大。在国内,制造大口径管,要么采用传统的金属或多层复合管材,要么只能选择进口的特殊聚乙烯黑料。据了解,国产高密度聚乙烯黑料制造的小口径管道,在采用热熔工艺连接管线时,不会出现“熔垂”现象。但当管道口径大于800毫米以后,由于管壁变厚,热熔状态下就会“熔垂”,严重影响管道质量安全,黑料性能成为国内企业长期无法突破的一个技术瓶颈。上海石化塑料部在小口径管所用黑料的制备上,积累了长期经验,产品获得国际权威的PE100+认证,并且在2019年成功签约中燃集团,成为首家打进国内燃气管道核心市场的中国石化旗下企业。经过对熔融指数、拉伸强度等核心指标的工艺优化,以及2019年第一次工业化试生产积累的经验,最近,该部生产出首批性能达标的大口径管道专用黑料。
【点评】据了解,这种黑料不仅可以用于大口径市政主干网的管道制造,而且在能源、矿山等涉及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工艺管道制造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目前,首批合格产品已交付下游管道生产企业,制造成大口径管后,由管道行业进行检测认证。预计最快在年内,国内大口径管道的生产将得到国产黑料的有力支持。
【石 化】华锦股份:2019年归母净利润为9.9亿元,同比下降13.2%(2020-05-15)
5月1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华锦股份于2020年4月3日披露年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96.1亿,同比增长6.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9亿,同比下降13.2%,降幅较去年收窄;每股收益为0.62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4.6%,较上年降低2.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6%,较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期间费用为23.8亿,营业成本为338.4亿,公司2019年营业成本338.4亿,同比增长10.6%,高于营业收入6.9%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2.8%。期间费用率为6%,较去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公司本期研发投入为1亿,同比上升10.9%。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不作资本化处理。
【点评】本期“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营收贡献较大,从业务结构来看,“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营业收入为280.9亿,营收占比为70.9%,毛利率为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