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持续专注模拟芯片制造,粤芯半导体完成B轮战略融资(2022-12-01)
12月1日,集微网讯,近日,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粤芯半导体”)正式完成B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下属广州科创产业投资基金和广东粤财控股下属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两家知名产业投资机构联合领投,同时获得中国农业银行下属农银投资和中国建设银行下属建信投资等既有和新战略投资股东追加投资。本次融资所获资金将全部用于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的投资建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专注于模拟芯片领域和进入全面量产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业,粤芯半导体先后于2019年及2021年相继实现一期、二期项目正式量产,从消费级芯片起步,进而延伸发展至工业级和车规级芯片。
【点评】粤芯半导体始终坚守“服从国家产业战略、服从广东产业布局,坚持市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的核心发展理念,实现了广东省、广州市自主培养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从“0”到“1”的跨越,在成为广东省发展“强芯工程”重要承载主体的同时,还作为区域产业链龙头企业切实践行广州市“制造业立市”战略,助力广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
【电子信息】电池制造商SK On计划募资不超过10亿美元,或于2026年年底前上市(2022-12-01)
12月1日,集微网讯,据彭博社报道,一份监管文件显示,韩国SK Innovation旗下子公司SK On将从包括韩投伙伴(Korea Investment PE)在内的多家投资公司处募集6953亿至1.32万亿韩元的投资(约合5-10亿美元)。据报道,SK On将以每股5.5万韩元的价格向投资者出售可转换优先股。目前已确认可募集6953亿韩元投资,而最高或可达1.32万亿韩元。SK On将于2026年年底前,或交易完成4年内(以较晚时间为准)上市。此前韩联社还报道称,现代汽车集团和电池制造商SK on于29日在首尔SK集团总部签署工作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在北美市场加强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合作。根据备忘录,双方将推进2025年以后SK on向现代汽车集团在美国境内的电动汽车工厂提供电池的合作项目。供货规模及时间、合作形式等细节将经双方协商确定。
【点评】现代汽车集团计划在现代汽车亚拉巴马工厂、起亚佐治亚工厂、现代汽车集团佐治亚新工厂生产多款电动汽车。SK on也在佐治亚州设有工厂,现代电动汽车艾尼氪5和艾尼氪6,以及起亚电动汽车EV6搭载SK on生产的电池。
【电子信息】Meta与三星和LG洽谈面板供应,将用于AR及VR设备(2022-11-28)
11月28日,集微网讯,据韩媒SBS Biz报道,Meta正在同三星显示和LG Display这两大面板制造商洽谈面板供应事宜,将用于未来的AR和VR设备。消息称,近日,Meta美国总部的数十名高管被证实与三星和LG Display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私下会面。上月底,Meta总公司高管参观了位于首尔麻谷的LG科学园,并会见了LG Display研究团队高管。业内人士表示,据了解,三星和LG Display两家公司已经讨论了在Meta的VR和AR设备内部的高分辨率显示业务方面的合作。据悉,Meta同三星显示和LG显示洽谈的,是MicroOLED和MicroLED这两类面板的供应,前者用于他们将推出的VR眼镜,后者则是用于AR眼镜。LG Display已经成功开发出名为“Oledos”的相关显示器,而三星Display目前也在开发相关的Micro LED产品。
【点评】Meta正在推动未来业务的虚拟现实设备相关的合作。上月底,Meta发布了一款名为“Meta Quest Pro”的VR和AR设备,并计划在明年发布大量相关新品。
【电子信息】三星3纳米或于2024年开始供应,多家客户曝光(2022-11-23)
11月24日,集微网讯,据韩国经济新闻报道,三星将以3纳米先进制程为英伟达、高通、IBM、百度等客户制造芯片。经过约1至2年的开发,预计最早将从2024年开始产品供应。消息称,三星正在与设计高性能计算(HPC)芯片的多家美国、中国无晶圆厂企业一起开发3纳米工艺用半导体。IBM、英伟达、高通、百度等是代表性的无晶圆厂客户公司。据悉,这些客户公司综合考虑了3纳米技术能力、从过去开始的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多个供应链的必要性等因素,将三星电子选定为委托生产企业。业界预测,最近1至2年间在4-5纳米竞争中落后于台积电的三星将通过3纳米工艺创造扭转局面的契机。三星曾表示,在3纳米工艺中批量生产的半导体与目前的主力工程5纳米工程芯片相比,电力效率和性能将分别提高45%和23%,面积也将减少16%。
【点评】此前高通在2022年高通骁龙峰会上曾表示,未来3、4纳米AP芯片将由台积电代工,不过进入GAA制程后,有可能采取同步下单三星、台积电等多家代工厂的多供应商策略。
【电子信息】台积电 1nm 厂将落地龙潭(2022-11-22)
11月22日,C114网讯,中国台湾行政院副院长沈荣津表示,台积电 1 纳米新厂将落地桃园龙潭。据称,台积电大本营在新竹科学园区,若真的想要超前部署台湾半导体先进制程,就近选择龙潭科学园区是最理想之处,并将为桃园带来上万个就业机会,进而带动桃园整个地方经济发展。随着龙潭科学园期三期计划的启动,业界传出台积电将会在新竹科学园区辖下的龙潭科学园区建设 2 纳米以下制程生产基地的消息,台积电对此表示不排除任何可能。沈荣津表示,未来台积电 1nm 厂设在龙潭,北起桃园龙潭,经过新竹、台中、台南、高雄,这样将整个半导体生态完整串联起来,让台西拥有一个完整个半导体科技廊带,预估未来台积电 1nm 厂将为龙潭当地带来上万个年薪百万的工程师就业机会。
【点评】竹科辖下的龙潭园区基地现有从业员工数约 7000 人,整体年营业额超过 500 亿元新台币,进驻项目主要为集成电路、光电与生技产业等,目前已有包括台积电、合晶科技、苹果分公司等产业进驻。
【电子信息】ASML明年在台新建工厂,投资额超68亿元约为韩国5倍(2022-11-22)
11月22日,电子工程世界讯,据报道,荷兰半导体设备公司阿斯麦(ASML)计划在2023年投资约300亿新台币(约人民币68.7亿元)在中国台湾省新建一个生产工厂和研发中心。据了解,这大约是该公司宣布在韩国投资的5倍。去年11月,阿斯麦公司首席执行官温彼得(Peter Wennink)访问了在韩国京畿道华城市的阿斯麦韩国公司,并宣布到2025年该公司将在韩投资2400亿韩元。当时,京畿道政府表示,这是 ASML 有史以来在海外分公司的最大一笔投资。报道称,阿斯麦首席运营官兼副总裁弗雷德里克·施耐德·毛诺里(Frederic Schneider-Maunoury)11月15日在中国台湾省宣布了一项计划,将在中国台湾省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据透露,这项投资地点在位于中国台湾北部的新北市林口工一产业园区,一期投资预计至少达到300亿新台币。
【点评】台湾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极紫外辐射光刻设备。阿斯麦将继续加大在台湾的投资,支持台湾的客户群和全球半导体产业。阿斯麦目前在中国台湾省的5个工厂雇有4500多名员工,并正在扩大其在台湾的业务。
【电子信息】ASML考虑出手收购,CEO:先进芯片制造需求强劲(2022-11-15)
11月15日,C114网讯,据消息,荷兰半导体制造设备供应商ASML CEO表示,可能会出手收购,以满足全世界对先进芯片激增的需求。ASML认为各国竞相在国内兴建芯片厂,预期未来需求强劲。该公司上周表示,预计营收在2025年前将增加逾一倍至400亿欧元(410亿美元),到2030年将增加逾两倍至600亿欧元。根据声明,ASML规划在2024年投资2400亿韩元(1.81亿美元)在韩国兴建维修与训练中心。ASML将在韩国兴建新工厂,预定16日举行动工仪式。ASML CEO温彼得(Peter Wennink)15日在首尔表示,这种成长规模需要有更大的供应商基础,“我们将收购能支撑这个蓝图所需要的公司”。温彼得说,ASML在韩国的投资才刚开始。该公司一些最大客户都在东亚,包括台积电、韩国的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
【点评】ASML在供应最先进芯片制造设备方面具有寡头地位,同时一直出售用于成熟制程的光刻机给中国大陆客户。温彼得日前表示,虽然美国政府近期实施的芯片相关出口管制措施没有直接影响ASML,但间接影响销售的幅度可能达5%。
【电子信息】三星拟砍单3000万部手机,台厂供应链将深受冲击(2022-11-14)
11月14日,集微网讯,据经济日报报道,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减弱,三星拟大幅降低明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的13%,约为3,000万部,针对原本为销售主力的A系列与M系列中低阶机型,加速去库存化以降低市场风险。联发科、大立光、双鸿、晶技等供应链企业将受到冲击。市调机构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三星为目前全球市占率最高的手机品牌(约22%)。三星带头减产降低出货量,对明年智能手机产业预估偏向保守,意味着目前手机市场寒冬何时解冻,仍无法预知。据了解,中国台湾的厂商中,联发科、大立光、双鸿、晶技等厂商都是三星中低阶智能手机供应链中的企业。其中,大立光供应镜头模组,联发科供应主芯片,双鸿则是提供散热模组,晶技则是负责石英元件,其中,联发科和三星的关系最为紧密。
【点评】三星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Q3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1.4%,这是近三年来首次同比下降。三星称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大幅削减了电子设备需求,在 2023 年初前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抑制需求。
【电子信息】打破三星垄断,LG显示为iPhone 14 Pro供应OLED面板(2022-11-14)
11月14日,集微网讯,自iPhone 14系列发售以来,屏幕面板供应商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据ETNews报道,目前苹果已经允许LG显示开始为iPhone 14 Pro系列机型供应显示屏,与现有的供应商三星显示一起供应。其实此前在iPhone 14系列发布前,LG显示本应成为Pro机型供应链的一部分,但初期还存在生产延迟的问题,之后经过技术的完善,最终获得苹果的批准。据报道,这是LG显示首次向苹果量产供应智能手机用LTPO OLED屏。LTPO OLED首次应用于去年发布的iPhone 13,该显示屏是一种可以大大降低移动设备的耗电量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更加省电,技术难度也较高。
【点评】随着LG显示的进入,三星显示的供应量占比也会随之减少,iPhone 14系列入门机型是由京东方供应OLED面板。LG显示不仅为iPhone 14 Pro机型供货,还在为未来的iPhone开发折叠屏幕,为AR头显开发microOLED显示屏。
【电子信息】三星DRAM市场份额创8年新低(2022-11-09)
11月9日,集微网讯,据韩媒报道,据Eugene Investment & Securities 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Q3全球DRAM市场销售额为179.73亿美元,较Q2的254.27亿美元下降29.3%。三星Q3季度市场份额下降到41.0%,创8年来新低。数据显示,三星的DRAM销售额从第二季度的111.21亿美元下降到第三季度的73.71亿美元,季减33.7%,跌幅超过了整体市场的跌幅。其销售额的市场份额也从第二季度的43.7%下降到第三季度的41.0%,季减2.7%。IDC数据显示,这是自2014年第三季度以来八年来的最低份额。美光科技与三星相比下降幅度相对较小,销售额从59.41亿美元下滑至43.49亿美元,市场份额为24.2%,比上一季度增长0.8%。
【点评】受新冠疫情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主流存储芯片价格暴跌。在个人电脑及智能手机上的DRAM持续降价。作为价格指标的DDR4的8GB产品10月大宗交易价格约为2.15美元/个,比上月下跌了10%,比上年10月下跌35%。价格连续6个月下跌,降幅比上月扩大。另外再加上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导致存储大厂业绩大幅下降,业绩表现均较为惨淡。
【电子信息】苹果在中国的销售业务增长迅速,获利超阿里和腾讯的收入总和(2022-11-09)
11月9日,集微网讯,据《金融时报》报道,疫情期间,苹果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业务增长迅速,其利润超过了中国两大科技公司的收入总和。市场情报机构Counterpoint称,苹果公司依赖中国这一制造基地,95%的生产业务都聚集于此,易受到供应链冲击。根据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数据,在截至到9月的财政年度中,大中华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中国大陆)的营业利润在两年内激增104%,达到312亿美元,超过了腾讯(152亿美元收入)和阿里巴巴的年收入(135亿美元)。
【点评】这一破纪录的利润表明,苹果公司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这是首席执行官Tim Cook领导的企业外交的结果,他在疫情前定期访问北京,包括与习近平和中国科技高管会面,预示着其命运不同于其他西方公司。Alphabet、Meta和Netflix等公司始终无法进入中国市场。
【电子信息】京东方拟21亿元认购华灿光电定增股票,整合Mini/Micro LED芯片生...(2022-11-07)
11月7日,集微网讯,11月6日,京东方发布公告称,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司发展战略,快速获得 LED 外延/芯片核心技术、形成 MLED 业务独立发展平台、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持续夯实半导体显示行业地位,京东方拟以不超过 21 亿元的自筹资金认购 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华灿光电本次全部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认购完成后将以23.08%的持股比例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最终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MLED 是备受业界关注的新型显示技术,近年来在背光、户外大尺寸显示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本次交易一方面,能够快速完成 LED 芯片关键环节布局,与现有业务互补形成完整的业务体系,从技术、产品、产能、市场、人才等全方位提升业务竞争力,奠定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能够迅速获得助推业务发展的良好平台,为打造业务竞争优势提供可靠的组织机制保障。
【点评】通过本次交易,京东方 MLED 业务将实现对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整合,进而融合自身在封装、应用领域积累的优势资源,完整打通衬底、外延、芯片、封装、应用全产业链,构建产业链全面布局和芯片核心环节重点发展双重优势。
【电子信息】京东方拟投290亿元建新产线,布局VR显示产品市场(2022-11-02)
11月2日,C114网讯,京东方日前发布公告称,将投资建设京东方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计划投资290亿元,加码布局VR显示产品市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依据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北京京东方创元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应用LTPO技术的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着力布局VR显示产品市场,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巩固公司半导体显示行业龙头地位。根据公告,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90亿元,占地约630亩,总建筑面积608924平方米,主要生产VR显示面板、MiniLED直显背板等高端显示产品。项目建设周期自2023年至2025年,2025年量产,2026年满产。
【点评】随着科技和产业生态的持续发展,VR产品需求持续释放,带动着相关产业链急速发展。作为VR产品核心器件的微显示产品也将迎来高速增长。
【电子信息】台积电将因芯片出口管制新规受益,预估下季度表现优于预期(2022-10-31)
10月31日,集微网讯,美国推出芯片管制新规后,客户因相关政策开始积极储备缓冲库存,台积电将率先受益。由于苹果终端应用稳定及新设计产品推出,台积电明年首季表现优于同行业,法人预估单季营收季减幅度仅约5%,有望登上单季次高或第三高,优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中高端高性能计算与AI芯片应用客户仍积极建立新缓冲库存,以应对美国政策的潜在变化,借此冲刺2023年成长。二是台积电仍有不少美系新创应用或高端服务器、网通领域客户正在为新产品建立库存,整体投片量有增有减,也是助攻台积电后续运营的动能。另外,美国对中国大陆新的出口管制主要针对特定产品,不少台积电美系客户已变更设计或降阶重新设计,加上既有产品已取得出货暂时豁免,因而激起储备库存潮,以应对未来半年市场需求。
【点评】此前据Counterpoint判断,5G智能手机的AP及SoC库存调整可能延续到明年,这是影响台积电7纳米及6纳米产能利用率下跌的主要原因。由于智能终端市场销售疲弱,在5G智能手机AP及SoC订单需求尚未回温前,台积电未来2~3个季度的7纳米及6纳米产能利用率恐下跌到80~90%。
【电子信息】Arm合作模式或将变化:OEM合作伙伴必须直接从Arm获得许可(2022-10-31)
10月31日,集微网讯,Arm和高通在美国地方法院就知识产权许可问题正在进行一场复杂的法律斗争,这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该案最近提交的一份文件表明,Arm与芯片制造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合作伙伴的合作方式可能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即OEM合作伙伴必须直接从Arm获得许可。通常情况下,合作方式为Arm将其架构设计和相关IP授权给英伟达或高通等芯片商,后者通过晶圆代工厂生产芯片,然后将这些芯片出售给使用这些芯片制造服务器和其他计算机等设备的OEM公司。然而在诉讼中高通提交的一份文件显示,Arm正在改变其商业模式,OEM合作伙伴将不得不直接从Arm购买许可证,并根据OEM产品的销售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否则从2025年起将无法获得兼容Arm架构的芯片。Arm目前还没有宣布对其授权协议进行任何修改。据外媒报道,Arm可能与OEM合作伙伴重新谈判协议。
【点评】2021年3月,高通以14亿美元收购了CPU和技术设计公司Nuvia。今年8月底,Arm对高通提起诉讼,指控高通试图在未经Arm同意的情况下转让Nuvia的许可证,这违反了Arm许可协议的标准限制。10月27日,高通对Arm提起反诉,声称Arm之前指控高通违反许可合同并侵犯其商标权并无合法依据,它希望美国特拉华州的联邦法官裁定它并未违反Arm的许可合同。此次法律纠纷,双方争论焦点集中在Arm与Nuvia之间的芯片设计授权。因此,本次法律纠纷的结果将对Arm与OEM的合作产生重大影响。
【电子信息】集成电路配套材料先行者,有研硅冲刺科创板(2022-10-25)
10月25日,集微网讯,2022年10月24日,有研硅(688432.SH)发布招股意向书,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1.87亿股,约占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15%。初步询价日期为2022年10月27日,申购日期为2022年11月1日。近年来,受益于计算机、移动通信、工业电子、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需求领域强势带动,全球半导体终端产业强劲恢复,半导体市场规模整体增长。从半导体产业链需求传递来看,旺盛的终端需求将带动对硅片需求的增长,半导体硅片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半导体硅材料研制的单位之一,有研半导体硅材料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有研硅”)自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进行半导体硅材料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半导体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半导体企业。
【点评】当前,对于中国大陆企业来说,半导体是个大有可为的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需求国,据SEIM和WSTS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销往中国的半导体产品销售额比例为34.4%,远高于销往美国的21.7%。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半导体新兴终端市场也不断涌现,种种迹象表明,作为半导体产业链基础性的一环、国家重点鼓励扶持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中国半导体硅材料领域正在崛起。
【电子信息】调整半导体战略方向,三星电子将扩大传统和特色工艺产能(2022-10-24)
10月24日,集微网讯,据韩国经济新闻报道,三星电子调整战略方向,扩大投资“传统和特色”工艺,此前三星一直致力于开发最尖端半导体代工工艺。据业界消息,三星电子半导体代工事业部计划到2024年将传统和特色工艺的数量增加10个以上。到2027年,三星电子的传统和特色工艺产能将达到2018年的2.3倍。韩国业界评价称,三星欲通过攻占竞争公司台积电的“领地”来抢夺市场占有率的战略。因考虑到台积电销售额的一半左右来自传统和特色工艺,三星电子也希望在相关领域增强竞争力。台媒专家则持不同观点,认为三星欲集中资源与台积电争抢先进制程代工市场。由于三星增加芯片委外生产主要仍是在成熟制程部分,三星本身则可专注投入先进制程布局,与台积电进行竞争。先进制程在半导体业领先群的竞争还是最重要的焦点。
【点评】半导体代工工艺大致分为最尖端工艺、传统工艺和特色工艺。最尖端工艺生产用于智能手机等的应用处理器(AP)等超小型、高性能、低电力半导体。传统工艺制造不需要微细化的车用半导体、传感器等。特色工艺是应特定客户要求,对传统工艺进行部分改进。
【电子信息】三星计划在2023年电视出货超过4000万台(2022-10-24)
10月24日,集微网讯,据韩媒报道,尽管电视市场低迷,但三星的目标是明年出货超过4000万台。消息人士称,这家科技巨头希望巩固其在该行业的领导地位,并认为每年必须出货4000万台。其中约3900万台将是液晶显示器(LCD)型号,而150万台计划于量子点(QD)-OLED型号,此计划不包括潜在推出的白色(W)-OLED机型。三星将从华星光电、HKC、LG Display、京东方和友达光电为其电视采购液晶面板。
【点评】华星光电的供应量将超过1000万台,三星在与京东方就营销协议发生争执后,有意支持华星光电。三星的子公司三星显示也持有华星光电的股份,早些时候已将其位于苏州的LCD工厂出售给其中国合作伙伴。
【电子信息】消息称台积电再推迟三个月量产3纳米芯片,明年将全面投入生产(2022-10-19)
10月19日,集微网讯,据韩媒BusinessKorea报道称,台积电在最近的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其3纳米芯片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并具有高良率。报道指出,此前,中国台湾媒体报道称台积电将在9月底左右开始量产3纳米芯片。这意味着其再次将3纳米芯片的量产推迟了三个月。该公司表示,延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设备交付问题,客户需求超过了供应能力。不过,3纳米生产线将在明年将全面投入运行。台积电分别于2018年第二季度和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对7纳米工艺和5纳米工艺进行量产,即每隔两年会迁移到下一代新的代工技术水平。但该公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推出3纳米工艺。台积电曾在去年第二季度的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与推出5纳米工艺相比,迁移到3纳米工艺将多花3到4个月的时间。
【点评】在这种情况下,三星电子成功量产3纳米芯片引起了世界半导体行业的关注。三星在6月30日正式宣布批量生产3纳米芯片,并于7月25日出货其首款量产3纳米芯片。
【电子信息】三星美国得州新晶圆代工厂支出计划或将推迟至2024年(2022-10-19)
10月19日,集微网讯,据韩国THELEC报道,消息人士表示,三星在美国得州泰勒市新规划的晶圆代工厂支出计划面临延迟。公司原本计划在明年10月开始投入生产设备,但现在已经被推迟到12月,甚至可能进一步推迟到2024年。推迟的主要原因是最近全球芯片市场低迷。韩媒称,三星方面并未减少投资预算,但可能正在调整支出节奏,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的平泽P3设施进度也较最初预期放缓。根据此前报道,三星电子泰勒工厂总投资约170亿美元,原定今年上半年开工,2024年开始运营,但开工奠基仪式已经从原定的今年上半年推迟至今。三星平泽P3工厂DRAM产线主要工艺设备搬入也有延期,某设备厂商人士透露部分设备交期推迟至明年。
【点评】业内人士预测,泰勒项目设备搬入甚至可能迟至2024年,随着市场需求走弱,主要厂商资本支出态度趋于谨慎。此外,美国的建筑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三星电子虽然没有减少最初计划的投资规模,但有可能会放慢投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