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险】泰康人寿改革阵痛:高退保率与战略转型的双重挑战,某产品退保率...(2025-09-09)
9月9日,新浪财经讯,2025年上半年,泰康人寿持续推进“瘦身健体”战略,撤销约280家分支机构,超过2024年全年的220家。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09.73亿元,同比下滑5.8%,但净利润达159.98亿元,同比上涨164.5%,主要得益于新会计准则执行及投资收益率改善(上半年投资收益率1.8%,同比上升0.42个百分点)。然而,公司面临退保压力,二季度退保率1.43%,其中“泰康顺心保两全保险”年度累计综合退保率高达1079.01%。此外,公司累计净现金流为-157.7亿元,流动性风险可控。合规方面,泰康人寿2025年收到至少15张罚单,罚款总额超600万元,涉及销售误导、财务数据不真实等问题。
【点评】泰康人寿的“瘦身健体”战略通过裁撤低效分支机构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如职工薪酬支出减少近5亿元,直接助推净利润增长。但超高退保率(如“顺心保”退保率1079%)暴露了产品设计或销售策略的潜在问题,可能影响现金流和品牌信誉。新会计准则和投资优化虽提升利润,但保费收入下滑(二季度同比降11.83%)显示业务转型尚未完全见效。合规罚单频发反映内部管理需强化,尤其在销售规范与财务透明度方面。
【保 险】保德信资管获批开业,由境外金融机构直接发起设立(2025-09-09)
9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讯,近日,保德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保德信资管)正式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开业批复,注册于北京市西城区,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由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独家发起设立。这是我国首家由境外金融机构直接发起设立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也是新版《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发布后成立的首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此前外资保险资管公司通常由境内保险机构出资设立,保德信资管的设立打破了这一惯例。保德信金融集团已在华布局寿险、再保险、保险资管等领域,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金融生态体系。保德信资管董事长赖军和总经理罗卓斌均具有丰富的保险行业经验。
【点评】保德信资管的开业标志着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深耕,其直接发起设立的模式突破了传统外资保险资管的设立路径,体现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深化。保德信金融集团在华布局的完善,尤其是保险资管领域的独资进入,可能为国内保险资管行业带来更多国际化经验和竞争活力。公司管理层的本地化背景与全球化资源的结合,有助于其在产品设计、投资策略等方面实现差异化竞争。这一案例可能成为外资机构在华展业的新参考,同时也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对国际资本的持续吸引力。
【保 险】水滴公司Q2财报:保险业务首年规模保费32.04亿元 同比增长80.2%(2025-09-05)
9月4日,金融一线讯,9月4日,水滴公司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净营业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23.9%;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58.7%,连续14个季度盈利。营业费用占收比为38.7%,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保险相关收入7.39亿元,同比增长28.7%;经营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39%。保险业务首年规模保费32.04亿元,同比增长80.2%,主要得益于AI应用在内部业务流程的渗透率提升。
【点评】水滴公司Q2财报展现了强劲的业绩增长,尤其是保险业务的首年规模保费同比大增80.2%,凸显了AI技术对业务效率的显著提升。营业费用占比下降6.4个百分点,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成效。连续14个季度盈利,反映出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保险相关收入增速高于整体营收,说明保险业务已成为核心驱动力。这一表现可能进一步巩固水滴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竞争优势。
【保 险】大地保险: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7亿元(2025-09-05)
9月5日,保观讯,9月4日,中国大地保险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上半年,大地保险实现原保费收入300.8亿元,同比增长7.1%;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8.7亿元,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86%。车险业务方面,大地保险上半年实现原保费收入132.2亿元,其中家用车保费占比62.1%;非车险业务上半年实现原保费收入168.6亿元,同比增长10.8%。在科技金融领域, 大地保险上半年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4000亿元;全方位保障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在绿色金融领域,推出新能源车电池衰减险、三电延保险等产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风险保障近1万亿元。
【点评】
【保 险】中国人寿旗下基金等投资成立创投基金,注册资本10亿元(2025-09-02)
9月2日,金融一线讯,9月2日,中国人寿旗下国寿(深圳)科技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成立深圳市远致星辰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册资本1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深圳市远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该基金许可经营项目包括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点评】中国人寿此次联合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成立创投基金,体现了保险资金在股权投资领域的进一步布局,有助于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并提升长期收益潜力。该举措符合当前保险行业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通过私募股权形式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既可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也能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保 险】大家保险上半年业绩稳健,五大领域深化布局显成效(2025-09-01)
9月1日,千龙网讯,今年上半年,大家保险集团综合收益率达5.5%,延续收益提升态势。旗下大家人寿银保渠道新单保费收入328亿元,个险渠道新单期交保费同比提升26%,大家财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0.5%,首次实现半年度报表与经营双盈利。在业务稳中有进的背景下,大家保险围绕养老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深化布局。养老金融方面,“城心养老”模式贡献显著,16个医养社区平均入住率超80%;普惠金融方面,服务重点人群超42万人次,为小微企业定制专属保险产品;绿色金融领域,新增绿色投资113.9亿元;科技金融方面,新增投资96.4亿元助力关键技术研发;数字金融领域,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优化服务体验。
【点评】大家保险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不仅传统业务稳步增长,更在五大新兴领域展现出不俗实力。其“城心养老”模式、普惠金融创新方案、绿色金融投资、科技金融支持及数字金融服务优化,均体现了保险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大家保险的实践,为保险业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提供了有益探索。
【保 险】中国太保上半年净赚278.85亿元增11%,营收增3%(2025-08-29)
8月29日,澎湃新闻讯,8月28日,中国太保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04.96亿元,同比增长3%;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85亿元,同比增长11%;保险服务收入1418.24亿元,同比增长3.5%。太保寿险实现规模保费1934.70亿元,同比增长13.1%,新业务价值95.44亿元,同比增长5.6%;代理人渠道规模保费1373.80亿元,同比增长0.9%;银保渠道规模保费416.60亿元,同比增长82.6%。太保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27.60亿元,同比增长0.9%;承保利润35.50亿元,同比增长30.9%;车险保费536.06亿元,同比增长2.8%。截至6月末,管理资产达37729.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总投资收益568.89亿元,同比增长1.5%。
【点评】中国太保上半年业绩表现稳健,净利润和营收均实现增长,显示出较强的经营韧性。
【保 险】阳光保险: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7.8%(2025-08-29)
8月29日,财经网讯,8月28日,阳光保险发布中期业绩公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保费收入808.1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保险服务收入324.4亿元,同比增长3.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7.8%。集团内含价值128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2025年6月末,有效客户数3011.6万。寿险业务方面,总保费收入554.4亿元,同比增长7.1%;新业务价值40.1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7.3%;寿险内含价值106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8%;合同服务边际余额56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财险业务方面,原保险保费收入252.7亿元,同比增长2.5%;非车险保费占比50.6%,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家用车保费在车险中占比65.3%,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承保综合成本率98.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实现承保利润2.9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截至上半年末,集团总投资资产规模为5918.6亿元,上半年实现总投资收益107.0亿元,年化总投资收益率4.0%,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1%。
【点评】阳光保险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稳健,保费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显示出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反映出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和市场需求提升。财险业务方面,非车险保费占比的提升和承保利润的增加,表明公司业务多元化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总体来看,阳光保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保 险】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揭晓,泰康保险、民生银行等民营金融...(2025-08-28)
8月28日,金融一线讯,8月28日,《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泰康保险、民生银行等民营金融机构入围。保险领域中,泰康保险以3270.64亿元营收位列第19名,阳光保险以901.45亿元营收排第115名,国华人寿以414.85亿元营收居第299名。银行板块中,民生银行以1362.90亿元营收排名第66,微众银行以381.28亿元营收位列第340。此次500强入围门槛为270.23亿元,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研发人员115.17万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纳税总额1.27万亿元,纳税额超10亿元的企业有240家,占比48.00%。调研共有6379家2024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参加。
【点评】该榜单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结构特点,金融机构的入围凸显了金融行业在民营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泰康保险和民生银行作为头部机构,其营收规模体现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保 险】众安保险:上半年承保利润6.56亿元,同比增长108.9%(2025-08-21)
8月21日,保观讯,8月20日,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众安总保费达166.61亿元,同比增长9.3%,综合成本率改善2.3个百分点,承保利润大增108.9%,投资收益稳健,数字银行业务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达6.68亿元,同比大幅提升1103.5%。众安敏锐捕捉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推出无人机机损险等,低空经济保费增速超20%。核心业务方面,健康生态总保费62.75亿元,同比增38.3%;数字生活生态保费62.09亿元,创新业务保费占比40.1%;汽车生态总保费14.78亿元,同比增34.2%,新能源车险总保费同比增约125.4%。此外,合营公司众安国际旗下ZA Bank扭亏为盈,净利润0.49亿港元,净收入等关键指标表现亮眼。
【点评】众安在线2025年中期业绩表现抢眼,保费增长稳健,综合成本率显著改善,投资收益良好,数字银行业务更是实现历史性突破,扭亏为盈。公司敏锐把握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机遇,推出创新保险产品,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适应力和创新能力。核心业务全面开花,健康、数字生活、汽车生态均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车险成为新的增长点。
【保 险】中国人保在北京新设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2025-08-20)
8月20日,金融一线讯,8月20日,天眼查显示,人保启元惠众(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经营范围包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服务。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经查询,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点评】此次中国人保在北京新设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是其拓展资产管理业务版图、深化综合金融布局的重要举措。注册资本1000万元虽规模不大,但标志着其正式进军私募证券投资领域,有助于提升资金运用效率并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作为“国字号”保险巨头,人保此举也顺应了当前大型金融机构向全能型资产管理机构转型的行业趋势,通过内部协同有望为其庞大的保险资金寻求更优的投资回报。
【保 险】大家保险完成全部境外金融资产处置(2025-08-19)
8月19日,中国证券报讯,今年7月,大家保险将所持韩国东洋人寿及韩国ABL人寿的股权成功交割予韩国友利金融控股公司。至此,大家保险从安邦集团承接的7家境外金融资产已全部处置完毕。处置工作抓住当地市场利率上行的有利时机,总体实现了大幅处置盈利。7家境外金融资产包括荷兰VIVAT保险集团、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比利时Nagelmackers银行、韩国东洋人寿、韩国ABL人寿及两家韩国保险资管公司,占该公司境外总资产的90%。除上述金融资产外,大家保险此前还完成了多项非金融资产的处置。大家保险成立时共承接安邦集团15个海外项目,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荷兰、比利时、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具有数量庞大、业态多样的特点。大家保险一方面加强对这些项目的管理,努力克服通胀等不利影响,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择机处置,处置过程恪守规范透明原则,最大程度保障交易的公允性和透明度。
【点评】大家保险此次完成全部境外金融资产处置,标志着其从安邦集团承接的海外资产整合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抓住市场利率上行的有利时机,不仅实现了资产的高效处置,还获得了大幅盈利,显示出公司在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的专业能力。处置过程中恪守规范透明原则,保障了交易的公允性,有助于提升市场对公司的信任度。此次处置的7家境外金融资产占比高达90%,表明大家保险在优化资产结构、聚焦主业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未来,公司有望进一步集中资源,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这一案例也为其他国内金融机构的海外资产处置提供了有益参考,尤其是在市场时机把握和交易透明度方面值得借鉴。
【保 险】太保寿险前7个月原保险保费收入1859.62亿元,同比增长9.0%(2025-08-14)
8月14日,保观讯,中国太保发布公告,于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间,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人民币1859.62亿元,同比增长9.0%,公司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人民币1286.28亿元,同比增长0.8%。
【点评】中国太保在2025年前7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中展现出了稳健的发展态势。人寿保险业务的显著增长,不仅体现了公司在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方面的努力,也反映了消费者对保险保障需求的持续增长。
【保 险】又一家专属自保保险公司落地香港(2025-08-12)
8月11日,证券时报网讯,近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专属自保保险公司——上海汽车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发出授权。香港保监局行政总监张云正表示,这已是2025年内第二次有该类公司获发授权。香港保监局已制定策略,专注内地国有和私人企业,以及本地跨国集团不断变化的风险管理需要。同时,正研究纳入额外专属自保保险公司的架构,以及扩大风险保障范围的可行性,从而增加香港的环球竞争力。
【点评】上海汽车集团在香港成立专属自保保险公司,反映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内地企业设立自保保险公司方面的竞争力。香港保监局的策略显示出其对内地企业和跨国集团风险管理需求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香港在推动保险业创新和扩大风险保障范围方面的努力。这一举措有助于提升香港在全球保险市场的地位,并为内地企业提供更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
【保 险】比亚迪财险运营1年即盈利(2025-08-11)
08月10日,新浪财经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带动了车险赛道格局的重塑,车企系玩家比亚迪加速入场。其旗下财险公司自2024年5月正式开展新能源车险业务以来,保费规模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达13.98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规模,且运营1年即实现盈利,净利润3134.59万元,综合成本率大幅优化至101.23%,其中综合赔付率95.13%,综合费用率仅6.11%,均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比亚迪财险依托母公司资源与技术优势,形成“车—险—数据”闭环,通过维修定价、零部件供应和理赔网络体系内管控,叠加直销渠道主导下的低费用率,配合保单规模扩张摊薄固定成本,使盈利模型提前跑通。业内认为,比亚迪财险模式为其他新能源车企布局车险提供了借鉴。
【点评】比亚迪财险的快速盈利打破了财险业平均5-7年的盈利周期,展现了车企系财险公司依托产业链协同的独特优势。其通过精准的风险定价、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直销模式,实现了业务收入的迅速增长和赔付率的有效管理。这一模式不仅为新能源车企布局车险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促使传统险企加速变革。
【保 险】史带财险获批成外资独资险企,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24%(2025-08-08)
8月7日,澎湃新闻讯,8月7日,上海金融监管局批准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史带财险0.78%股权,使其持股比例增至80%,与史带保险与再保险有限公司共同持有史带财险100%股权,标志着史带财险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此次股权变更此前已有预告,2024年12月史带财险公告股权转让计划,交易价格为每股2.5元。近年来史带财险持续收缩业务,2022年撤销苏州、福建、宁波和安徽分公司,2025年上半年又撤销重庆、湖北分公司,目前经营区域缩减至6个省市。史带财险前身为大众保险,成立于1995年,主动放弃车险业务,主要经营非车险业务。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2.03%;净利润1671.87万元,同比下降24.23%。截至二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7.23%和255.15%,风险评级为BB级。
【点评】史带财险成为外资独资公司是中国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的体现,但该公司近年来的收缩战略与净利润下滑值得关注。
【保 险】*ST天茂大概率主动退市,系今年第三家(2025-08-07)
8月7日,财联社讯,*ST天茂因控股股东新理益集团筹划重大事项于今日开市起停牌,据记者了解,该事项很可能是公司拟申请主动退市。停牌前*ST天茂收盘价为1.45元。此前,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ST天茂自7月8日起复牌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根据上市规则,若两个月内仍未披露2024年年报,深交所将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今年以来,已有玉龙股份和中航产融申请主动退市,理由均为公司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ST天茂实控人为刘益谦,而前两家公司的实控人分别为地方国资和央企。
【点评】*ST天茂的主动退市动向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下部分上市公司面临的经营压力。作为今年第三家申请主动退市的公司,其背后实控人刘益谦的决策可能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审慎评估。未按时披露财报的行为已触发了退市风险警示,若未能及时补救,将面临强制退市。
【保 险】汇丰保险经纪公司增资至25.2亿元(2025-08-07)
8月7日,金融一线讯,8月7日,汇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约22.3亿人民币增至约25.2亿人民币,增幅约13%。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周莉莉,经营范围为保险经纪业务、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汇丰保险经纪大中华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汇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具有9处分支机构。
【点评】汇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此次增资至25.2亿元,显示出其在华业务的持续扩张意图。13%的增幅反映了公司对国内保险经纪市场的信心,尤其是在公募基金销售和保险经纪双重业务布局下。作为外资全资控股的保险经纪机构,这一动作可能预示着外资机构在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深耕。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拥有9处分支机构,表明其已具备一定的区域覆盖能力,增资后或将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力。
【保 险】比亚迪财险半年成绩单:业务收入增加19倍,扭亏为盈(2025-08-01)
7月31日,时代周报讯,7月29日,比亚迪财险披露2025年第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98亿元,同比暴增1978.5%,超过去年全年13.51亿元;净利润3134.59万元,同比增长69.89%,扭亏为盈。车险直销模式优势明显,上半年签单保费14.01亿元全部来自直销渠道,车均保费4300元,综合费用率仅6.11%。但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二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62.51%,较年初1173.83%接近腰斩。目前车险业务仅覆盖7个省份,主要服务于比亚迪车主,2024年12月与关联方签订30亿元/年的车辆维修采购协议。
【点评】比亚迪财险的业绩爆发高度依赖母公司汽车销量支撑,214.6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直接带动了车险业务增长。直销模式虽然降低了渠道成本,但业务区域和品牌范围的局限性可能成为后续扩张的瓶颈。偿付能力充足率快速下滑反映出业务扩张与资本消耗之间的矛盾,未来可能需要持续注资。关联交易占比过高也值得关注,30亿元的维修采购协议可能影响理赔环节的独立性。
【保 险】58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达7625.76亿元,同比增长4.68%(2025-08-01)
7月31日,保观讯,2025年上半年,58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达7625.76亿元,同比增长4.68%。净利润方面,57家公司总计286.47亿元,同比大增241.89%。泰康人寿以1309.73亿元保险业务收入和159.98亿元净利润位居双榜首。中邮人寿以1180.72亿元收入、51.77亿元净利润位列第二。31家公司保费增长,大都会人寿增速达50.20%;27家保费下降,长生人寿降幅最大达40.77%。偿付能力方面,华汇人寿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1993.67%/2006.08%居首,三峡人寿两项指标环比提升263/240个百分点。投资端表现分化,57家公司投资收益率区间0.96%-4.67%,君龙人寿4.67%最高;综合投资收益率普遍承压,仅13家公司同比提升,长城人寿以6.82%居首。
【点评】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展现出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的显著分化,头部机构泰康、中邮占据绝对优势,中小险企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净利润暴涨背后存在低基数效应,2024年同期净利润仅83.79亿元。资产端压力成为行业普遍痛点,超七成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下滑,反映出在利率下行环境下,险企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三峡人寿等公司在偿付能力指标上的突进可能涉及资本补充动作,而横琴人寿等持续亏损机构需警惕现金流风险。行业在代理人改革和产品转型过程中,仍需应对投资收益收窄与利差损风险的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