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能 源】隆基、晶科、阿特斯等光伏组件龙头企业经营业绩大比拼(2020-05-06)
5月6日,北极星电力网讯,2019年,光伏市场发展格外火热。虽然,国内光伏市场需求有所下滑,但海外市场迎来了大幅增长。其中,增速最快的莫过于组件环节,出口额超过2018年全年所有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在光伏领域,相对于其他材料而言,光伏组件在电站系统中占比超过50%,是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因此,高效的技术产品,更低的价格成本,稳健的经营状况是组件企业拼抢市场资源的重要砝码。通过对比已公布的部分主流组件企业年报,可以发现2019年企业营业收入大都处于增长状态,且增长率相对较高。其中,隆基营业收入从2018年200多亿的体量冲到328.97亿,晶科距离突破300亿关口指日可待,晶澳进入200亿队列,东方日升晋升到百亿行列,成绩单非常亮眼,只有阿特斯业绩出现下滑。
【点评】2019年主流组件企业营业收入绝大部分迎来了增长,同时销售毛利率都处于增长状态,大部分企业毛利率比例达到了20%以上。
【新 能 源】“五大四小”电力集团的新能源变局(2020-04-27)
4月27日,北极星电力网讯,2020开始,各大发电集团开始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争相“牵手”地方政府,传统西部资源富集省区以及中东部具有海上优质资源的地方均成为各大集团争相“结盟”的对象。至今,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等公司累计签署的风光储项目达到数千亿元。国家能源集团连续多年风电装机全球第一,近日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实现发展方式向“清洁化”的转变,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新能源产业要抓实优质项目,降低成本造价,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推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项目落地。华能集团2019年新能源新增装机502万千瓦,是上年的四倍,新能源发展创历史最好水平。华电集团按照基地式、规模化开发思路,加快新能源项目决策进程和发展步伐,2019年新能源项目投产容量完成年度计划的117%,同比增长203%。目前正在集中力量编制“十四五”规划,初步考虑提出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力争达到50%的目标,而2019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40.5%,位居“新五大”第二。
【点评】“四小豪门”中的中广核与三峡,近年来在新能源布局上堪称凌厉,三峡集团旗下三峡新能源2019年底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从零到千万,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中国广核集团除了在国内完成近2000万风电光伏装机外,其在国外的新能源装机也突破千万千瓦。
【新 能 源】亿纬锂能拟25亿元投建6GWh储能电池和5GWh动力电池项目(2020-04-26)
4月26日,北极星电力网讯,亿纬锂能子公司拟签订协议,在湖北荆门投资25亿元投建年产6GWh的锂离子储能电池、和年产5GWh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项目,项目资金将通过自有、自筹等方式解决。4月24日,亿纬锂能公告表示,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拟与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分别就储能电池项目、动力电池项目签订《合同书》,拟12亿元建成年产6GWh的锂离子储能电池生产项目,另拟13亿元投建5GWh/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项目资金将通过自有、自筹等方式解决。亿纬锂能表示亿纬动力本次投资建设储能电池项目及动力电池项目,有利于公司扩大高性能锂离子储能电池及动力电池的产能规模,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及亿纬动力的综合竞争力。
【点评】据了解2019年亿纬锂能总营收64.11亿元、同比增长47.35%,净利润15.2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6.69%。在储能业务中,亿纬锂能表示专注于通讯储能、家用储能、智能微网这三大市场,已与部分大客户开始建立合作关系。2020年第一季度,亿纬锂能实现营收13.9亿元,同比增长19.20%,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26.05%。
【新 能 源】阳光电源2019年储能业务营收增长41.77%,将大力推进风光储电氢协...(2020-04-26)
4月26日,北极星电力网讯,4月25日,阳光电源发布2019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阳光电源总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25.41%,其中在储能系统方面实现营业收入5.43亿元,同比增长41.77%。2019年业绩报告显示,阳光电源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25.41%,净利润8.93亿元,同比增长10.24%。其中在储能系统方面实现营业收入5.43亿元,同比增长41.77%。阳光电源目前可提供单机功率5~2500kW的储能逆变器、锂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设备,同时推出辅助新能源并网、电力调频调峰、需求侧响应、微电网、工商业以及户用等一系列先进的系统解决方案。
【点评】报告期内阳光电源加大了全球储能战略布局,储能系统广泛应用于德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且国外业务收入明显增长。
【新 能 源】比亚迪2019年营收1277.39亿元,累计已交付超750MWh储能项目(2020-04-22)
4月2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4月21日比亚迪发布2019年度业绩报告及2019年社会责任报告,比亚迪2019年内实现总收入约人民币1277.39亿元,同比下降1.78%。其中储能电池等二次电池及光伏业务实现营收105.05亿元,同比上升17.38%,新能源汽车营收同比下降23.42%至401.45亿元。在储能领域,包括储能电站及磷酸铁锂电池组的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105.05亿元,同比上升17.38%。比亚迪在2019社会责任报告表示,十年间已经在在19个国家、近200个城市累计安装交付超过750MWh储能项目,并实现零安全事故的良好记录。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401.45亿元,同比下降23.42%,在总收入的占比下降至31.43%。
【点评】比亚迪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及部分地区提前切换国六标准拖累行业首次出现产量及销量均同比下降,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亦有所下滑,但依旧位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列。
【新 能 源】隆基2019年财报出炉:净利52.8亿元,组件出货8.4GW(2020-04-22)
4月2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隆基股份2019年财报出炉,报告期内,隆基实现营业收入328.97亿元,同比增长49.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52.80亿元,同比增长106.4%;基本每股收益1.47元,同比增长96%;实现扣非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09%,同比增加7.78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58亿元,同比增长595.34%。财报显示,2019年隆基太阳能组件收入145.7亿元,毛利率25.18%,硅片产品收入129.12亿元,毛利率32.18%。硅棒产品收入8.64亿元,毛利率24.92%。报告期内,隆基实现单晶硅片对外销售47.02亿片,同比增长139.17%,自用18.46亿片;实现单晶组件对外销售7394MW,同比增长23.43%,自用971MW;实现单晶电池对外销售715MW。2019年隆基组件产品市场占有率约7%,海外销售达到4991MW,同比增长154%,占单晶组件对外销售总量的67%。
【点评】根据隆基经营计划,到2020年底,隆基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75GW以上,单晶组件产能达到30GW以上。2020年度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58GW(含自用),组件出货量目标20GW(含自用)。2020年隆基计划实现营业收入496亿元。
【新 能 源】通威太阳能眉山项目一期投产,单车间年产高效晶硅电池7.5GW(2020-04-21)
4月21日,北极星电力网讯,4月21日通威太阳能眉山公司一期高效晶硅电池项目21日在四川眉山甘眉工业园区投产,可年产7.5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产品,每年将节约350万吨石油消耗。16万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A1车间建筑面积,在这个全球单车间建筑面积最大、产能规模最大的电池车间里,16条全封闭智能制造高效晶硅电池片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据悉,该项目旨在打造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量产转换效率最高、节能环保的绿色工厂。基于通威太阳能多年来技术研发、产能规模、市场渠道等竞争力基础,该项目以高效电池无人智能制造路线为主,建设有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物流仓储及相关配套设施。
【点评】据了解,通威太阳能眉山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四川甘孜州、眉山两地联合打造“成眉乐光伏产业经济带”、共同融入成都大都市产业生态圈,助力两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新 能 源】三峡新能源IPO进行时(2020-04-15)
4月15日,北极星电力网讯,坐拥近千亿元资产的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启征战资本市场之路。近日,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了三峡新能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当前该申请文件已经证监会受理、待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根据招股说明书,本次IPO拟募集资金约250亿元,主要用于7个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总装机超200万千瓦。根据招股说明书,本次A股拟发行不超过85.71亿股,发行完成后三峡新能源总股本将增加至285.71亿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风电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包括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3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二期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等7个海上风电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合计200亿元,另外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点评】近年来,三峡新能源不断深耕“风光”领域,截至2019年9月30日,其控股的发电项目装机容量近千万千瓦,跻身国内新能源企业第一梯队。而此次募集资金用于风电项目建设,无疑是其实施“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的重要一环。
【新 能 源】协鑫集成2019年净利润5504.93万元,同比增加22.00%(2020-04-15)
4月15日,北极星电力网讯,4月14日,协鑫集成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据公告显示,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68514.6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2.39%;实现营业利润15992.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6.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04.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00%。在组件方面,受下游光伏电站平价上网需求驱动,组件产品价格相较2018年下降超过20%。为满足市场对高效差异化组件产品的需求,协鑫集成及时调整产品和生产经营策略,四大生产基地均策略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改造后可生产如MBB、半片、叠瓦及双面双玻等新型高效组件产品。部分基地产线的改造与产品切换,也使得产能利用率未能充分发挥,销售接单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点评】值得注意的是,协鑫集成同期发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据公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000万元-15000万元,上年同期3169.33万元。
【新 能 源】锋源氢能与上海舜华、浙石油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推降低氢燃料...(2020-04-13)
4月13日,北极星电力网讯,4月9日下午,平湖市人民政府、平湖市浙石油综合能源销售有限公司、浙江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各方将秉持“创新、共享、互补、共赢”理念,充分发挥自身在政策、专业技术、运营场景、市场服务等领域的优势,共同降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制造、生产、运营成本,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配套体系,引领带动产业发展与领先企业集聚,努力将平湖打造成为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的高地。
【点评】据了解,浙江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由业内资深专家牵头的创新驱动新能源公司,锋源氢能主营氢燃料电池电堆产品,锋源氢能已经获得授权或提交申请有近90项目,大部分是发明专利。
【新 能 源】福建国网时代成立,国网综能集团宁德时代合资4亿元布局储能全产...(2020-04-08)
4月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继新疆国网时代储能发展有限公司之后,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和宁德时代再次联手成立合资储能企业。4月3日,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和宁德时代等共同出资的国网时代(福建)储能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4亿元注册地位于福建宁德,主营业务含电力储能项目开发、建设和运维,储能研发、集成,储能调试等技术服务,为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储能专业解决方案。其中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和宁德时代分别出资1.6亿元、持股40%,另外还有两家出资企业,分别为长江晨道(湖北)新能源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五洲合众(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等。
【点评】此次成立的国网时代福建储能公司,除了项目开发建设运维外,还可做储能研发集成等技术服务,未来可为国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开展提供储能解决方案,意在布局储能全产业链。
【新 能 源】约100亿元,国家电投计划投资光伏发电等多个清洁能源项目(2020-04-08)
4月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4月3日,山东潍坊滨海区与国家电投集团陕西新能源有限公司清洁能源项目签约仪式在未来大厦举行。国家电投集团陕西新能源有限公司清洁能源项目包括光伏发电(农光互补、农鱼互补)、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天然气多联供、增量配网、潮汐能多个子项目,计划投资约100亿元。项目用地面积约5000-12000亩,主要利用区内企业废渣场、盐田蒸发池、储卤水库、进水和排水渠、防潮大坝、工业园等可利用空间及可使用海域。滨海区土地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展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建设,使土地资源得到多层次利用。
【点评】该项目将在国家和山东省清洁能源政策指引下,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协助开展滨海区能源规划设计等工作,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和营运,为滨海区提供市场化、低碳化、智能化的能源保障。
【新 能 源】协鑫集成50亿定增获证监会受理,7.5亿将用于2.5GW叠瓦组件项目(2020-04-08)
4月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4月7日,协鑫集成发布公告称,“关于非公开发行新股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根据此前公告,此次定增金额为50亿,用于大尺寸再生晶圆半导体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27.5亿)、阜宁协鑫集成2.5GW叠瓦组件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7.5亿)、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集资金15亿)。公告显示,随着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目前,再生晶圆产能主要为日本和台湾地区企业控制,仅RS、中砂、辛耘、升阳半4家就控制了全球80%以上的再生晶圆产能份额。根据RS Technologies报告,预计2021年再生晶圆市场规模达200万片/月以上。国内半导体FAB厂产能扩增进一步刺激再生晶圆需求稳定增加,而国内尚无自主再生晶圆的量产产能,这已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上紧缺的一环。
【点评】据协鑫集成表示,2020年非公开募集资金方案的实施将填补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中再生晶圆领域空白,布局半导体第二主业,且有利于公司发挥叠瓦国际专利优势,夯实光伏业务基础。
【新 能 源】风电累计装机9533.25兆瓦,大唐新能源2019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9.3...(2020-03-31)
3月31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日前,大唐新能源发布2019年度末期业绩,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83.25亿元,税前利润人民币14.4亿元,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净利润人民币9.36亿元,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币0.1128元。2019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3元(税前),末期股息总计人民币2.182亿元。公司存量机组综合平均利用小时完成2053小时,其中,风电完成2064小时,光伏完成1439小时,瓦斯完成3358小时;发电量完成18435463兆瓦时,同比增加460300兆瓦时。
【点评】面对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提速、电力改革与市场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公司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有利时机,开拓发展空间,加强经营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新 能 源】科士达2019年总营收26.1亿元,光伏及储能业务占比超22%(2020-03-31)
3月31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日前,科士达发布了2019年度报告,报告期内科士达实现营业收入261017.2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85%;实现营业利润35809.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069.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38%。在营业收入构成中,科士达光伏逆变器及储能产品收入5.92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22.7%。财报显示,2019年科士达光伏逆变器获得了各大能源领域央企和海内外大型光伏客户的项目。包括国家电投集团最大平价上网项目-黑龙江安达项目提供500MW光伏发电一体机设备;中核集团宁夏同心项目 提供100MW逆变升压一体机设备,该项目是目前国内应用3.125MW逆变升压一体机型规模最大的项目;为乌克兰最大的光伏业主能源集团已持续提供超过500MW光伏发电设备,成为乌克兰最大的光伏发电设备服务商;为宁波慈溪风凌100MW渔光互补项目提供100MW逆变发电设备,公司水面项目已累计出货超过1GW。
【点评】展望2020年,科士达表示将以客户为中心,全力推进数据中心一体化解决方案、光伏新能源及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及电动汽车充电桩一体化解决方案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市场。
【新 能 源】风电市场占有率提至10%,东方电气2019年实现营收328.40亿元(2020-03-30)
3月3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3月27日晚间,东方电气披露2019年年报,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有升,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28.4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增长13.19%。在研发投入风电方面,风电新产品研发持续加速,成果丰硕。亚洲功率等级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国内首台10MW 海上直驱机组成功下线,完成 3.2sMW、4.5sMW 陆上大容量机组和国内中低风速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7MW海上机组设计开发。自主研发的 4MW 样机取得型式认证并于3月并网投运,2.5MW、3.0/3.2MW两款直驱样机取得设计认证并全部下线。
【点评】年报显示,东方电气2019年继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除清洁高效能源装备板块外,其他板块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可再生能源装备收入同比增长47.72%,主要是水电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41%,风电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07%。
【新 能 源】阳光电源印度再签650MW,1500V大单(2020-03-25)
3月25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阳光电源印度市场传来捷报——与印度知名独立发电商(IPP)Avaada Energy签署了650MW 1500V逆变器供货协议。阳光电源再次用先进的技术和最优方案满足了印度市场对度电成本和安装环境的严苛要求。降本增效、平价上网成为全球光伏市场势不可挡的趋势,Avaada秉承“系统成本最小化,电站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优中选优,最终选择了阳光电源1500V 3.125MW解决方案。该方案电网接入友好,支持6.25MW和12.5MW灵活方阵设计,满足1.4倍以上超配,可最大限度降低系统成本,在印度大型地面市场已广泛应用。目前,阳光电源1500V解决方案已在全球装机超10GW,成为越来越多客户的首选。
【点评】阳光电源深耕印度市场超五载,已经建立起完备的本地化销售和服务团队,2018年印度工厂正式投产,进一步提升本地及全球交付能力。
【新 能 源】2020年投产,隆基加速推进22.5GW光伏项目(2020-03-24)
3月24日,北极星电力网讯,3月23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投资建设嘉兴年产5GW单晶组件项目、腾冲年产10GW单晶硅棒项目、西安航天基地一期年产7.5GW单晶电池项目的公告。根据公告,嘉兴年产5GW单晶组件项目预计2020年底前开始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111.14亿元,年均净利润约8.23亿元。腾冲年产10GW单晶硅棒项目预计2020年底前开始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33.56亿元,年均净利润约6.29亿元。西安航天基地一期年产7.5GW单晶电池项目预计今年6月开始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56.08亿元,年均净利润约6.42亿元。
【点评】以上三个项目均是隆基股份之前规划的项目,且隆基股份分别降低了嘉兴项目、腾冲项目的预计总投资金额。其中嘉兴项目由预计总投资额约22亿元降为了约19.48亿元,腾冲项目由预计总投资额约25亿元降为了约18.37亿元。
【新 能 源】再投4万吨,通威2021年15万吨高纯晶硅扩产计划落实(2020-03-23)
3月23日,北极星电力网讯,3月20日,通威股份再次发布扩产计划,称其在云南省保山市投资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预计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将于2020年上半年启动,预计2021年11月底前建成投产。从上述公告不难看出,这是通威三年计划中的一部分。2月11日,通威股份发布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业务2020-2023年发展规划,其中提到高纯晶硅业务累计产能目标为:2020年8万吨,2021年11.5-15万吨,2022年15-22万吨,2023年23-29万吨。太阳能电池业务累计产能目标为:2020年30-40GW,2021年40-60GW,2022年60-80GW,2023年80-100GW。随后,2月28日,通威宣布永祥乐山年产3.5万吨高纯晶硅二期项目正式落户乐山市五通桥区,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预计2020年3月开工建设,2021年9月底前竣工。
【点评】大硅片时代,通威作为电池片龙头企业,重点布局Perc+、Topcon、HJT等技术,且产品兼容210及以下所有系列,与此同时,积极向上游延伸,拟通过大规模扩产打造电池片和硅料领域双龙头。
【新 能 源】风电海缆争风,跨界巨头成海上风电赢家(2020-03-17)
3月17日,北极星核电网讯,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不仅让产业的上下游收益,也“带火”了与之相关的的产业,海上风电光缆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海底线缆行业技术壁垒高,所以国内海底电缆企业主要是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缆、汉缆四家。此前以上的营业利润主要来自光通信产品,但受2018年光纤宽带和4G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基本完成,一度陷入低潮。不过海上风电扩张,让这些巨头们找到了“跨界”的主要方向。据了解,中天在科技2019年初成立全资子公司中天海洋工程投入运营不到一年时间,就承建和参与了8个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快速成为海上风电建设行业的生力军。另一巨头东方电缆,海缆业务一度撑起了撑起其营收半壁江山。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东方电缆陆续交付了多个重大海缆订单,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约20%,海缆系统及海洋工程产业占营业收入超过40%。
【点评】政策推动海上风电项目抢装,特别是下半年在政府关于海上风电的补贴通知出具后。使几大厂商海缆业务订单充足,接连中标大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