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9项专利加持新国货"黑科技" 红豆集团力促消费升级(2022-12-09)
12月9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日,红豆集团在无锡召开抗病毒面料舒适服装发布会,重磅推出新型抗病毒面料舒适服装,以科技赋能打造健康舒适红豆服装。这是我国企业持续不断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开启新赛道,研发抗病毒面料舒适服装实现产业转化的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高科技产品历时7个月研发,申请的9项专利均获受理。在产品发布现场,带有“抗病毒”标签的红豆男装、红豆居家的衬衫、卫衣、居家服、内衣、背心、内裤等产品,备受关注。
【点评】据悉,红豆联合力合云记,历时7个月研发,通过采用力合云记自有技术——自消杀抗病毒功能材料,来处理纺织面料,使其具有抗病毒功能。在双方联合研发过程中,研发团队对经过抗病毒处理的面料样品,送到中国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深圳第三人民医院BSL-3实验室进行抗新冠病毒的检测,检测报告显示,该样品对新冠病毒的灭活率达到99.98%。
【纺织服装】旭龙纺织:明年5月投产,拟引进600多台设备(2022-12-09)
12月9日,纺织网讯,近日,位于浙江省长兴水口乡龙山工业小微园的旭龙纺织项目于今年七月动工建设,该项目紧抓有利因素,推动建设跑出更快“加速度”,目前已完成总进度的三分之二。旭龙纺织项目一号厂房的三层楼面已完成浇筑作业,二号厂房的三层楼面,完成部分浇筑,正进行模板施工办公楼完成地下工程部分即将开始地上施工。项目开工三个月以来已完成总进度的65%,水口乡社会和经济发展办副主任王纪辉:项目施工人员比较多,平均每天基本保证100人以上,近期钢铁、水泥等建材处于市场低位,对施工项目方来说,比较有优势。水口乡推进散户入园工作,散户入园愿望比较强烈。
【点评】预计项目将于明年三月完成全部建设工作,并于五月投产,届时将实现年产各类纺织面料640万米/化纤丝24000吨。主要引进新型的加弹机、喷水机、经编机,总数在600多台左右,预计达产以后,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税收800万元左右。
【纺织服装】亚马逊与认证机构Control Union合作 提高可持续纺织产品曝光度(2022-12-09)
12月9日,联商网讯,亚马逊美国站和欧洲站发布公告称,亚马逊已与经批准的认证机构Control Union合作,以便卖家更轻松地认证和上架纺织产品,使其加入气候友好承诺计划(Climate Pledge Friendly)。气候友好承诺认证(Climate Pledge Friendly Certifications)通过一系列可持续性认证帮助亚马逊买家发现和购买更具可持续性的产品。如果卖家的商品持有以下任何认证并通过Control Union审核,卖家可以使用新的Control Union平台提交产品以进行气候承诺友好验证。
【点评】该平台会向卖家显示哪些产品被批准或拒绝气候承诺友好,并允许卖家更新产品的认证信息。卖家还会收到提醒,要求其在认证到期日之前安排重新审核,以确保卖家的产品保持上架状态。
【纺织服装】仪征化纤300万吨PTA项目首台大型设备安装就位(2022-12-01)
12月1日,中国石化讯,近日,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年产300万吨PTA项目首台80吨重的压力精馏塔回流罐,在两台大吊车的配合下缓缓起吊,一个多小时后,安全平稳地一次就位安装在建设工地上,预示着江苏省和中国石化“双重点工程”——年产300万吨PTA项目建设全面进入大型设备安装阶段,向按期建成、投产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点评】据悉,PTA项目管理团队与中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从严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守安全建设施工底线,准备了400吨履带吊作为主吊,80吨汽车吊互为配合,顺利完成了本次吊装与安装任务。
【纺织服装】北交所有望迎来苏州丝绸第一股(2022-12-01)
12月1日,姑苏晚报讯,北交所上市委召开2022年第70次审议会议,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过会,有望成为苏州丝绸第一股。早在2016年8月,太湖雪就在新三板挂牌并于2022年5月进入创新层。财务方面,报告期内(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月至6月),太湖雪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6亿元、3.11亿元、3.73亿元和1.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4.11万元、2439.70万元、3634.38万元和1396.75万元。此次冲刺上市,太湖雪拟募集资金1.51亿元,用于营销渠道建设及品牌升级项目、研发及检测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升级项目。
【点评】太湖雪位于“蚕丝之乡”震泽镇,公司以“太湖雪”品牌为核心,专业从事丝绸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品牌推广、渠道建设和销售服务。太湖雪已形成蚕丝被、床品套件、丝绸饰品、丝绸服饰四大产品系列,在行业内拥有品牌、营销渠道、区位及产业链整合、设计与研发等竞争优势。
【纺织服装】白鲨针布走进徐州华晟纺织技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2022-12-01)
12月1日,白鲨针布讯,近期,应徐州巿华晟纺织有限公司之约,白鲨针布技术服务团队走进徐州华晟纺织,进行了为期2天的技术交流活动。据悉,双方针对弹性盖板针布包覆、锡林墙板曲轨定位、新型针布以及各部工艺进行了系统的交流。交流期间,双方还对目前生产纤维素高支纱线进行了深入探讨,徐州华晟纺织对采用白鲨技术服务团队提供的大白鲨、境泉系统梳理方案质量稳定性以及取得的效果表示认可,双方对下一步技术提升、疑难技术攻关达成了共识。
【点评】光山白鲨针布创建于1962年,多年来始终坚持技术引领市场,牢固树立“针针一丝不苟,齿齿精益求精”的理念,形成了棉、麻、丝、毛,以及再生纤维素纤维、机采棉、涡流纺、水刺热风系统梳理方案,其中境泉复合涂层金属针布使用寿命纯棉1200 t以上,纤维素纤维2300 t以上,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纺织服装】延江股份高端医卫新材料产业化项目明年3月交付(2022-11-24)
11月24日,中国纺织报讯,延江股份高端医卫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将在2023年3月交付使用,比原计划提前近半年时间完工。延江股份高端医卫新材料产业化项目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总建筑面积约15.4万平方米,将建设厂房、智能化仓库、研发楼等八栋建筑单体。根据计划,整个项目将在2023年1月完工并通过验收,3月实现交付,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年产2万t纺粘热风非织造布,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
【点评】据悉,整个厂区将打造为智能化生产车间,从原材料进入,到生产,以及产品的检验、包装,都采用智能化,为以后延江未来迈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建厂打好基础。
【纺织服装】上海石化碳纤维用于新一代氢动力轨道电车(2022-11-24)
11月24日,中国纺织报讯,上海临港全新一代中运量2号线(T2线)氢动力数字轨道胶轮电车近日全线试运营,上海石化碳纤维成功应用于临港T2线氢动力电车。临港中运量T2是国内首条应用氢能源动力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线路。作为新一代低碳环保、智慧交通代表,该电车蕴含多项新技术,其中与车身浑然一体的T2线司机室外罩采用的是上海石化生产的碳纤维。碳纤维车头罩减轻了车身重量,减少了运行能耗,有助于提升车的续航里程,提升舒适性和隔音降噪水平,并增强车辆可维护性。
【点评】随着上海石化更大规模、更具经济性的48K大丝束装置建成投产,协同创新效应将逐步放大。上海石化将与临港T2线氢动力电车达成长期合作,并为其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纺织服装】魏桥创业集团深圳总部项目奠基(2022-11-24)
11月24日,中棉行协讯,近日,“世界500强”魏桥创业集团在宝安中心区举行深圳总部项目奠基仪式。结合深圳的区位、政策、人才等优势,魏桥创业集团深圳总部将重点聚焦智能网联汽、数字创意与现代时尚产业、智能终端与智能传感器、新能源与新材料等领域布局相关产业,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打造千亿产值、百亿税收、带动万人就业的产业体系。魏桥创业集团深圳总部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建设用地面积7171.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000平方米,建筑高度150米,将打造集功能、智慧、绿色、艺术于一体的湾区新地标,初步预计于2026年建成。
【点评】魏桥创业集团是一家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自2012年起连续11年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现居榜单第199位。2021年,该集团与宝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宝安中心区设立集团首个国内区域总部;今年9月,该集团旗下宏桥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以9.06亿元竞得宝安中心区总部用地。
【纺织服装】吉麻良丝:以慈善之手助力共同富裕(2022-11-18)
11月18日,纺织服装周刊讯,近期,柯桥—峨边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召开,会议要求进一步深化两地合作,努力为四川峨边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两地共同富裕贡献更大力量。据悉,2022年,截止目前,吉麻良丝董事长季国苗携旗下企业吉麻良丝等,已经向全国各地累计捐款捐物价值483万,其中向四川峨边捐赠价值近379万校服,并分别于10月、11月通过顺丰发往峨边红十字会。另外,上海疫情期间,还向上海大学捐赠价值101万元的物资。
【点评】吉麻良丝是2012年创立的一家服装、面料贸易/进出口公司,其兄弟公司有浙江吉麻良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发15大汉麻系列产品,内含居家服、职业装、校服、童装、旗袍等。
【纺织服装】愉悦家纺刘立霞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22-11-18)
11月18日,齐鲁晚报讯,近日,2022年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在山东烟台隆重举行。愉悦家纺有限公司产品研创中心高级工程师刘立霞作为山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纺织服装分赛金奖作品“幻彩丝语”主创,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副省长凌文颁奖。 “幻彩丝语”是愉悦家纺刘立霞主创研发的系列作品。该作品在山东省第四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和“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第一届纺织服装分赛中,荣获山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第一届纺织服装分赛金奖、山东省第四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铜奖。
【点评】“幻彩丝语系列”产品技术拥有授权专利16件,其中国际专利1件,国家发明专利6件,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件,曾荣获“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奖”殊荣。
【纺织服装】北江纺织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超 45%(2022-11-18)
11月18日,乐居财经讯,北江智联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21 年以来,国际航运运力紧张,新冠疫情蔓延进一步影响了各国港口运营效率,国际航运价格保持较高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 53,771.63 万元、38,466.66 万元、52,391.33 万元和 29,370.21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 46.92%、45.11%、45.24% 和 58.80%。公司外销业务的主要贸易方式为 CIF 和 FOB。在 CIF 方式下,海运费用由公司承担,但公司难以将海运费用的上涨全部转移给客户,仍需承担部分海运费用上涨的影响,以及境外客户因报价提高要求公司降价、减少采购量甚至放弃采购的风险;在 FOB 方式下,海运费用由客户承担,但公司存在境外客户因成本上升要求公司降价、减少采购量甚至放弃采购的风险。并且若未来国际航运运力紧张局面不能有效缓解,将对公司的出货交货速度和柔性生产优势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造成冲击。
【点评】北江纺织是一家专注于牛仔面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面料提供商。北江纺织的主营业务是牛仔面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为全球范围客户提供功能性、标准化兼顾具有可持续发展属性的牛仔面料。
【纺织服装】安踏集团位列2022全球绿色发展最具透明度公司榜单第八位(2022-11-11)
11月11日,新京报讯,近期,第三方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研究机构 Global ESG Monitor(GEM)发布的最新2022年国际评级报告指出,中国运动服饰集团安踏获得77分,位列全球绿色发展最具透明度公司榜单第八位。据悉,该报告中,两家中国香港上市公司跻身全球前十,另一公司为腾讯控股。此外,安踏集团在“低碳想创坊(Carbon Care Innovation Lab)”中,获颁“ESG报告最佳汇报实践第四级”,较去年提升两级。据悉,安踏集团曾连续三年取得“低碳关怀标签”,本年度获额外颁发的“低碳关怀星级标签”。
【点评】据了解,本次GEM 2022评级对来自欧洲、美国、亚洲、澳洲10大股票市场多个指数中的350家大型企业已发布的625份ESG报告进行透明度监测,评分标准涵盖报告中对温室气体排放、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透明度及披露水平。
【纺织服装】加拿大鹅净利润暴跌六成(2022-11-11)
11月11日,联商网讯,近日,羽绒服品牌加拿大鹅(Canada Goose)公布了截至2022年10月2日的2023财年第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加拿大鹅第二季度营收2.77亿加元,同比增长19%;归母净利润为330万加元,同比下降66.7%。分地区看,加拿大鹅在加拿大本地、美国、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的营收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长;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有所下降,第二季度营收5640万加元,同比下降4.2%。2023财年以来,加拿大鹅在亚太地区的业绩已连续两个季度下滑。8月11日发布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加拿大鹅亚太市场收入下跌28.1%至1610万加元。
【点评】中国市场的疲软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加拿大鹅盈利能力,直营模式的高成本都是刚性支出,新兴市场也不一定就会有高增长。在股价上也持续形成了看跌预期,自从去年年底开始,加拿大鹅的跌势已十分明显,从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2日收盘,公司股价已跌超70%。
【纺织服装】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羊毛羊绒聚乳酸纤维系列面料新技术通过鉴定(2022-11-11)
11月11日,纺织网讯,近日,由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共同承担的“羊毛羊绒聚乳酸纤维系列面料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项目鉴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大学、南通大学等多家机构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项目重点研发了适用于羊毛羊绒的高强高柔软聚乳酸纤维制备技术及装备,聚乳酸纤维二段式变速升温染色工艺,以及羊毛羊绒聚乳酸混纺面料的缝合缩呢、低温增光后整理技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建成了批量化面料生产线,对毛纺织产业中,生物基纤维与可降解材料的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和绿色低碳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行业贡献。
【点评】据介绍,生物基PLA(聚乳酸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高强度、防紫外线性能,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领域。它以玉米、薯类等含淀粉类的生物质或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经特殊聚合工艺加工而成,在使用后可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继续成为聚乳酸纤维生产的起始原料,对人体健康有益并具有良好的舒适感,无刺激,且抑菌抑螨,亲肤透气,是公认的环境友好材料。
【纺织服装】吉林化纤15万吨原丝项目一期生产线达产(2022-11-04)
11月4日,中国纺织报讯,吉林化纤集团年产15万吨原丝项目一期5万吨生产线近日开车达产。该项目是吉林省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中的关键项目。8月中旬,一期5万吨两条万吨级生产线一次开车,目前4条生产线全面开车达产,从而实现从聚合单元产能设计、工艺指标升级的再突破,原液单元供胶控制的精准稳定、纺丝单元大丝束产品结构的柔性调整。其产品目前已通过下游测试,质量和性能达标。
【点评】该项目一期5万吨生产线的开车达产,标志着吉林化纤全面掌握了大丝束原丝“卡脖子”关键技术。后续,将带动风电叶片、高压气瓶缠绕、预浸料等领域生产效率提高40%,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使国产化自主制造、大丝束工艺创新升级、下游有效应用的碳纤维产业链在补链、延链、强链中提升产业价值。预计到今年年底,吉林化纤碳纤维原丝产能将达到16万吨。
【纺织服装】赛得利首条10万吨莱赛尔生产线投产(2022-11-04)
11月4日,中国纺织报讯,赛得利(常州)纤维有限公司近日宣布,第一条10万吨莱赛尔纤维生产线正式投产。莱赛尔纤维的原料来源于大自然,所用有机溶剂几乎可以循环使用,且产品可以实现生物降解,属于典型的“绿色纤维”。赛得利莱赛尔纤维取材于经过了相关国际认证的种植林,采用自主开发的浆粕制造技术和先进的纤维生产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赛得利(常州)公司是赛得利旗下的第二家莱赛尔工厂,接下来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完成年产30万吨莱赛尔纤维的产能设计目标。
【点评】其纤维干湿强力高、疵点低,各项指标波动小,纤维均一性高。因独特的纤维结构,莱赛尔纤维织物颜色鲜艳、有光泽,有着类似于真丝面料般的光泽感,且悬垂感好,兼具绿色、科技和时尚属性。莱赛尔纤维可以进行纯纺,也可以与各类纤维混纺,形成不同的面料风格和特性,在服装服饰、无纺类产品领域应用广泛。
【纺织服装】微盟与柒牌达成合作 柒牌官方商城正式上线运营(2022-11-04)
11月4日,联商网讯,近日,中国男装知名品牌柒牌与微盟日前达成合作。柒牌将携手微盟共同推进智慧零售布局,在数字化系统建设、数字化人才培养、精细化运营等多维度展开合作。以小程序商城为主阵地,实现“千店千策”与全链路智慧经营,推动传统经营与数字零售深度融合。线下门店是柒牌积累的重要资源,也是触达用户的最前线。基于此,2022年6月,柒牌选择了微盟,以数字化系统为基础,赋能导购升级,以期实现终端门店的精细化运营与长效增长,推动零售终端数字化转型从1到N的突破。截止目前,依托微盟技术搭建的“柒牌官方商城”正式上线运营,柒牌在全国范围内的17家分公司均已上云。
【点评】据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在“晋江系”鞋服品牌中,除柒牌外,361°、鸿星尔克等多家头部品牌均签约了微盟。
【纺织服装】凡特思:打造最先进的纺织品面料检测实验室(2022-10-28)
10月28日,柯桥日报讯,据了解,凡特思绿色再生环保面料研发生产及纺织品检测认证中心项目总投资5.5亿元,占地面积58亩,新建2幢车间厂房、1幢研发楼和1幢宿舍楼等。除了车间厂房用于产能扩张外,纺织品检测认证中心则是作为轻纺产品测试、检验、认证和技术咨询的服务机构,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先进的纺织品面料检测实验室,成为区域性轻纺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作为柯桥纺织品外贸行业的“领头羊”,十多年来“凡特思”坚持深耕“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市场,面料产品远销欧洲、南美、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三季度,我们完成出口销售额约2.3亿美金,”出口销售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点评】项目的纺织品检测认证中心建成后,主要用于纺织产品缩水、褪色、起球等物理性能的检测,不仅可方便柯桥当地外贸进出口公司及跨境电商综试区在本地做产品检测,同时也可开展印染创新平台合作,参与轻纺城面料质量提升,对柯桥轻纺产业有极强的带动作用。
【纺织服装】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成功投产(2022-10-28)
10月28日,纺织服装周刊讯,近日,中国石化发布消息,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生产出合格产品,产品性能媲美国外同级别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技术突破、工业试生产、产业化,成功走向规模化生产。同时,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计划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共达到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家碳纤维市场总需求量大概在6万吨,国产的供应量接近3万吨,但一些关键的品种、高端产品如大丝束碳纤维主要是以进口为主。
【点评】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长期以来,中国的碳纤维发展主要是在小丝束碳纤维方面实现了突破,但是由于小丝束碳纤维成本高,影响了下游企业应用碳纤维的积极性。中国石化联合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经过十余年努力,我国碳纤维实现了从12K到48K的重大突破,成功实现研发生产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中国石化成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