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精锋医疗完成近6亿元B轮融资,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在弯道超车(2021-02-09)
2月9日,同心智造网讯,近日,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精锋医疗”)宣布完成近6亿元B轮融资,融资由LYFE Capital(济峰资本)和康基医疗领投,老股东三正健康投资和国策投资联合领投,祥峰投资、博远资本、雅惠投资、老股东保利资本跟投。精锋医疗创始人王建辰博士表示“本次融资将用于支持精锋产品的临床实验、注册以及后续的市场营销工作。”精锋医疗由两位曾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的博士于2017年5月4日在深圳创立。目前已拥有以机器人技术为中心的三大产品管线,包括现在应用范围最广的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代表外科手术发展方向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超高清立体内窥镜,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300余项。其中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采用主从式控制,直觉遥操作和四臂结构等技术路线,配有超高清3D内窥镜,前期已经完成超百例的动物实验。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也在2018年就开展了国内首例单孔手术机器人动物实验。目前,两款手术机器人系统均已经过三代研发样机的迭代,于2020年研发定型并开展小规模试产,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点评】腔镜手术机器人作为手术机器人中的重要一员,在世界范围内参与的手术量正逐年递增,市场容量也随即逐渐扩大。在全球市场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国内对手术机器人也有着更加强劲的需求。医用机器人的高价值,将会吸引更多和学者企业进入这个行业中来。未来结合5G、人工智能将会对医疗场景带来更多价值,未来可期。
【高端装备】10个月内完成1.3亿美元融资,思灵机器人B轮融资加速研发(2021-02-04)
2月4日,同心智造网讯,近日,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思灵机器人宣布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及规模化量产。思灵机器人创立于2018年,在德国慕尼黑、中国北京设立双总部。该公司以德国宇航中心为技术依托,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前沿技术的深度结合与创新,拓展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推广应用。去年4月,思灵机器人公布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与此前获得的战略投资共计在2020年内总融资额超1.3亿美金,一跃成为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融资总额最高的智能机器人公司。此外,思灵机器人还与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术中通用机器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人机共融检疫机器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取穴机器人”等课题研发工作。
【点评】思灵机器人的产品落地速度远快于同行业4~5年的周期,目前已与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上市企业天智航、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头部企业柏恵维康、多家国内一线的三甲综合性医院、骨科医院、新希望集团以及多家世界顶级企业等达成全方位的战略合作。
【高端装备】迈步机器人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加速康复产业布局(2021-02-04)
2月4日,同心智造网讯,近期,深圳市迈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步机器人)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星辰基金和四环医药联合领投,浙江德宁、联想创投跟投,其中联想创投连续四轮持续加注。上一轮融资于2020年8月完成,至此,迈步机器人已完成四轮融资。迈步机器人总经理陈功表示,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迈步机器人的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渠道开发。据悉,成立四年来,迈步机器人一直专注于外骨骼机器人及人机交互技术的研发,并据此打造智能康复体系——通过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康复医疗的效率和效果。截至目前,围绕其核心技术—基于柔性驱动器的机器人交互技术,迈步机器人已研发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助行机器人、手部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等数款医疗康复机器人产品,实现了患者-机器人协作的主动训练模式。为此,迈步机器人总经理陈功表示,智能、精准、个性化康复是未来康复设备发展的方向。
【点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疾病结构的变化,近几年康复医疗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而我国现有综合医院康复中心、康复专科医院、设备、治疗师等存在大量缺口。市场供需严重不匹配将会对康复设备市场会产生积极拉动,来满足超过千亿级的康复市场需求。国内康复机器人市场空间大,迈步的产品能够帮助众多的残老人士,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高端装备】重组转型,全球最大海工巨头退出钻井平台市场(2021-02-02)
2月2日,国际船舶网讯,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建造商——新加坡吉宝岸外与海事将放弃钻井平台建造业务。为了实现“愿景2030”发展蓝图,吉宝企业正抛弃重资产模式“轻装上阵”,转向海上可再生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领域寻找新机遇,而打造海上数据中心或将成为吉宝未来的支柱。1月28日,吉宝企业(Keppel Corp)宣布,在全球能源转型及石油行业面临重大动荡之际,子公司吉宝岸外与海事将进行重大转型重组,彻底退出海上钻井平台建造业务,并将重心转向基础设施项目和海上可再生能源。通过重组,吉宝岸外与海事能够将钻井平台资产的建造和所有权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从而使吉宝岸外与海事成为一家更加精简、资产更加轻便、人员也更少的企业。作为转型的一部分,吉宝岸外与海事将重组为三个部分:一家钻井平台公司(Rig Co)和一家开发公司(Dev Co),这两家公司将作为临时实体,持有吉宝岸外与海事约29亿新元(约合21.81亿美元)的已完工和未完工钻井平台资产;第三个部分则是一家业务公司(Op Co),由吉宝岸外与海事的其他业务部门组成,这家公司将转变为一家轻资产、轻人员的海上能源和基础设施资产开发商与集成商。
【点评】吉宝企业指出,吉宝岸外与海事将在完成现有在建钻井平台之后退出海上钻井平台建造业务,这反映了吉宝企业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根据吉宝企业更为严谨的资本配置方式,吉宝岸外与海事将不会承接任何需要大笔前期资本支出或没有按节点分期付款的新项目,并将逐步退出附加值较低的维修业务以及其他盈利贡献低的工作,专注于高附加值项目。
【高端装备】大族激光投资1.2亿元成立子公司大族机床,推进精密加工设备市场(2021-01-26)
1月26日,同心智造网讯,1月25日晚,大族激光发布公告称,为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加快推进精密加工设备及机床自动化业务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族激光”或“公司”)拟与公司部分高管及核心技术骨干等投资方共同发起设立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大族机床科技有限公司(最终以工商登记机关核准的名称为准,以下简称“大族机床”),注册资本1.2亿元。本次成立新公司,大族激光出资1.03亿元,占大族机床股份86%;宁艳华、王波等7人共出资0.17亿元,共持股14%。其中,宁艳华出资720万元,个人持股比例为6%,并担任大族机床的法定代表人。
【点评】大族激光表示:本次投资设立子公司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升员工的主动积极性,加快推进精密加工设备及机床自动化业务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公司业务拓展、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高端装备】橙子自动化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2021-01-26)
1月26日,同心智造网讯,近日,橙子自动化已完成超亿元B+轮股权和债权融资,本轮股权融资由云晖资本领投、老股东经纬中国跟投,势能资本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核心产品量产、AOI检测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迭代;同时在MD-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持续投入,以数据智能赋能3C企业的分析、规划、决策、运营各环节。据悉,自2014年成立起,橙子自动化就专注为3C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专家经验,尤其是在手机行业,同国内外头部品牌商及OEM/ODM巨头都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橙子自动化基于气浮平台打造的飞针测试设备,具有高精度、高覆盖率、高灵活性、高市场反应的特性,成为全球唯一能对5G PCBA产品进行静态和动态全面功能检测的设备,如今它已经实现量产,并成功取得国内知名品牌手机厂商的认可。
【点评】云晖资本合伙人朱锋表示,工业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以3C和面板行业为代表场景的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是工业互联网中重要的一环。橙子公司战略定位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具备模块化和平台化的软硬件研发能力,同时也是国内独家高精度的气浮平台和飞针测试设备的供应商。目前公司已经成功导入了富士康、维信诺、华为、比亚迪和蓝思科技等头部客户,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云晖持续关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赛道,同时也坚定相信橙子未来发展前景。
【高端装备】新松20亿智能制造产业园动工(2021-01-25)
1月25日,OFweek机器人网讯,近日,新松位于南充高新区的南充新松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正式动工建设。据了解,该新松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约300亩;计划建成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系统集成工厂、共享工厂以及机器人零部件生产的基地。该项目共分为三期,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50亿元,年上缴税收约1.2亿元,解决就业约800人。目前一期项目占地87亩,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建设。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作为中国机器人领军企业及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新松拥有完整的机器人产品线及工业4.0整体解决方案。新松本部位于沈阳,在上海设有国际总部,在沈阳、上海、杭州、青岛、天津、无锡、潍坊建有产业园区,在济南设有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新松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在韩国、新加坡、泰国、德国、香港等地设立多家控股子公司及海外区域中心,现拥有4000余人的研发创新团队,形成以自主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核心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全产业价值链。
【点评】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头雁,新松已创造了百余项行业第一。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百余种产品,面向智能工厂、智能装备、智能物流、半导体装备、智能交通,形成十大产业方向,致力于打造数字化物联新模式。产品累计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3000余家国际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
【高端装备】埃斯顿子公司焊接设备获三一重装超1亿订单(2021-01-21)
1月21日,OFweek机器人网讯,1月19日晚,埃斯顿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卡尔克鲁斯焊接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已于近日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签署了《设备采购合同》、《服务合同》,合同总价值为10362.81万元。据了解,三一重装隶属三一集团,总部位于沈阳经开区,成立于2004年1月13日,注册资金为29.18亿元,是一家从事研发、生产大型煤炭机械综合成套设备制造企业,致力于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传统的煤炭机械,并促使其迅速升级换代至世界一流水准。据悉,埃斯顿素有“小发那科”之称,是国产工业机器人重要代表品牌之一。目前埃斯顿已签约60家实力强、质量高的渠道商,成功孵化出钣金事业部、光伏事业部、消费电子行业部、锂电行业部、木工行业部、压铸行业部、PCB 行业部、智能包装事业部等,拥有较好的客户资源,具有较为强劲的市场潜力。同时技术上,进一步吸收海外技术,推出符合国内市场的新产品,未来募投项目产线建成后,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年产量可达到1万套。
【点评】子公司克鲁斯获三一重工采购后,埃斯顿表示,此次在重型机械领域取得突破是埃斯顿整合克鲁斯的良好开端,未来将借助克鲁斯的技术优势,定制化适合中国市场的焊接产品,满足中国市场各种应用需求,形成更多焊接领域突破,在中厚板拓展中国客户,在中薄板焊接市场,定制化适合中国市场的焊接产品,满足中国市场各种应用需求。
【高端装备】新时达官宣注销两家机器人公司(2021-01-21)
1月21日,OFweek机器人网讯,1月21日,新时达正式公告拟将注销两家机器人子公司——上海晓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和新时达机器人(江苏)有限公司。其中晓奥机械是新时达控股子公司上海晓奥享荣汽车工业装备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26日,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主营范围涉及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汽车零部件销售、加工,从事机械科技、自动化科技、工业机器人、汽车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以及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等业务。截至2020年12月31日,晓奥机械总资产为874576.27元,净资产为874576.27元,营业收入3941749.07元,净利润为-26121.27元。另一家将被注销的新时达江苏机器人成立时间要早一些,由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于2016年5月23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主要围绕工业机器人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以及自动化设备系统开发、技术服务等展开经营。不过,截至2020年12月31日,新时达江苏机器人各项数据均为0:总资产为0元,净资产为0元,营业收入0元,净利润为0元。
【点评】新时达公告称,基于公司整体经营规划和战略布局,为进一步整合及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架构,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考虑,决定清算晓奥机械及新时达江苏机器人两家子公司。
【高端装备】专注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术锐完成近3亿元B轮融资(2021-01-21)
1月21日,同心智造网讯,近日,腔镜手术机器人公司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术锐)宣布获得近3亿元人民币的B轮投资。本轮融资由国投招商领投,辰德资本、顺为资本、天峰资本和汇鼎基石跟投。其中,顺为资本、天峰资本和汇鼎基石均参与了公司的A轮融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样机生产、开展临床试验,针对欧美市场进行专利深化布局、型式检验和临床工作,准备开展美国FDA注册和欧盟CE认证等。据悉,术锐定位于高端精准医疗领域,专注于第三代单多孔通用型的微创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致力于完全自主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打造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全链条关键技术。公司于2019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8月,术锐手术机器人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北京亦庄主会场以单、多孔复合构型进行展示。2019年底,术锐作为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企业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工信部与卫健委联合举办的“十三五高端国产诊疗装备成果展”。
【点评】从技术角度,手术机器人未来技术革新方向主要就是手术操作力感知、手术半自动和自动化、智能术中诊断等。借助力感知,进一步缩小对脏器的损伤;借助手术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手术执行效率和精准性。术锐日前就已在公司实验室内完成了全自动的葡萄皮缝合;借助OCT、光活检等智能术中诊断,术中判断肿瘤是否切缘阳性,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执行效果。从市场角度,目前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以泌尿、妇科、普外和胸外为主,未来的应用拓展将在经自然腔道的手术层面。
【高端装备】深圳中智锐曼机器人有限公司揭牌签约仪式成功举办(2021-01-14)
1月14日,同心智造网讯,1月12日,由深圳中智卫安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智卫安”)、深圳市锐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简称“深圳锐曼”)联合成立的深圳中智锐曼机器人有限公司揭牌签约仪式在深圳市光明区阿尔麦斯机器人基地隆重举行。中智卫安、深圳锐曼、京华信息、云迹科技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据悉,中智卫安是国内领先的服务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是深圳市十大机器人企业之一。自2011年起,与香港中文大学携手成立“机器人与智慧城市研究中心”。2013年从中科院引进“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获颁“广东省院士工作站”。2020年,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成立“5G 人工智能应用联合研发实验室”开展医疗智能机器人研究。中智卫安推出的智能测温门岗机器人、消毒喷雾机器人、迎宾巡更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室外安保巡逻机器人等产品应用突破1.75万台,已覆盖医院、写字楼、商超、酒店、影院等逾50个领域,服务客户5000+,服务人次超亿。深圳锐曼成立于2015年2月,是一家以机器人平台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业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51项专利、20软件著作权,各项产品资质、检测认证一应俱全,相继推出商业服务机器人、配送机器人、防疫机器人、机器人底盘等系列机器人产品,是国内新一代智能移动机器人的技术先行者和开拓者。
【点评】中智卫安、深圳锐曼作为深圳本地聚焦智能机器人行业,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的机器人企业代表,强强联合,共同成立深圳中智锐曼机器人有限公司,意在推进机器人行业的共建发展格局,通过整合优质资源,狠抓用户需求,不断完善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打造服务机器人行业可循环良性生态林。
【高端装备】协作机器人公司“节卡机器人”获超3亿元C轮融资(2021-01-14)
1月14日,同心智造网讯,近日,协作机器人公司“节卡机器人”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超3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中信产业基金和国投招商共同领投,老股东方广资本跟投,华兴Alpha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企查查App显示,节卡机器人隶属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注册资本约1049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李明洋,经营范围包含从事机器人科技、智能化科技、自动化科技、计算机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据该公司官网显示,JAKA节卡机器人是一家聚焦于新一代协作机器人本体与智慧工厂创新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节卡机器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在重点市场的投入和解决方案落地。同时,节卡机器人构建 JAKA+ 平台,形成开放共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打造完整的协作机器人应用生态圈。目前,JAKA+ 已有合作伙伴 100 多家。据悉,节卡机器人日本技术研究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未来公司将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区域建立更多分支机构,以更好地服务当地市场和重要客户。
【点评】此次融资是近年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最大的单笔融资,融资金额将帮助该公司更加快速地优化产品和服务、抢占市场、全球化扩张。
【高端装备】中国光大集团与中国商飞签署合作协议(2021-01-11)
1月11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1月8日,中国光大集团与中国商飞公司在北京签署专项合作协议。光大集团旗下中国飞机租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飞租赁”)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了60架ARJ21飞机买卖协议,其中30架为确认订单,30架为意向订单。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中飞租赁与中国商飞客服公司签署项目投资合作备忘录。据了解,中飞租赁将以旗下航企运营网点为平台,将ARJ21飞机定向投放至东盟市场,打造ARJ21飞机海外运营基地。中国商飞将与中飞租赁共同支持该ARJ21飞机机队运营,通过落户东南亚市场,积累海外运营经验。
【点评】通过此次专项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业务优势,在2018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取得的各项合作成果基础上,继续在飞机资产管理、航空后市场、产融结合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助力国内航空产业发展,开拓东盟国际市场,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高端装备】智能康复机器人卓道医疗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2021-01-07)
1月7日,同心智造网讯,近日,卓道医疗已于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张江高科领投,联想之星跟投。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创新康复机器人产品的研发注册、加速丰富康复智能硬件产品和市场开拓、品牌建设。据悉,“卓道医疗”是一家从事高端康复机器人和智能康复软硬件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核心团队为医疗器械专业科班出身,且具有十余年康复机器人研发经验与医疗器械项目管理经验。据介绍,“卓道医疗”已研发十余款康复机器人,核心产品已落地超过300家国内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及专业康复医院。其中,Nimbot外骨骼上肢机器人拥有全球首款实现肩部复合体五自由度设计的机械动力外骨骼结构;ArmGuider上肢康复训练系统获得了国内同类产品中首个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在国内数百家医院中装机应用;SmartSling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作为一款率先实现髋膝全自由度训练的创新医疗器械,已于2020年年底获得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上市。除已上市产品外,该公司正在研发包括三维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上肢精细动作训练机器人、踝足康复机器人、卧式系统、平衡训练系统、感知与认知训练系统等在内的智能康复医疗器械产品矩阵。围绕产品,“卓道医疗”已取得数十项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承担十余项国家、省部级、JUN委课题,起草了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国家标准。在科研合作方面,该公司现已与上海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十余所高校及研究所达成合作。
【点评】中国的康复医疗产业的发展较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与此同时,康复机器人作为能够辅助康复治疗医师完成机械重复操作,同时也为远程及集中化康复医疗提供可能的医疗器械,也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端装备】库柏特科技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持续深化应用场景落地(2021-01-07)
1月7日,同心智造网讯,近日,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领导者——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库柏特”)成功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沸点资本投资。此前,库柏特已获得多家知名机构的青睐,其中包括合力投资、经纬中国、GGV、蓝图创投等。本轮融资将用于打磨 智能机器人系统及应用产品,持续深化应用场景落地。库柏特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 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依托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及智能示教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专注于先进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是国际上该领域的开创者与引领者。库柏特通过智能操作系统+落地应用的双核发展战略,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CobotSys,在医疗、食品、新零售、教育等领域得到创新应用,输出了智慧药房、香菇智能分拣、机器人无人零售等具有创新性意义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解决了现有行业的诸多痛点。
【点评】库柏特凭借多年的人工智能、3D视觉等核心技术积累,切入医疗、食品等行业,能够深刻理解客户的需求,运用行业大数据、跨场景AI算法、成熟工程化能力快速完成“无人化”场景部署。库柏特身处武汉疫情期间仍然能够逆势增长,展现了库柏特团队极强的战斗力和发展潜力,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
【高端装备】航空工业哈飞AC352直升机进行高寒试飞(2021-01-07)
1月7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1月6日,先进中型多用途直升机AC352在建三江湿地机场腾空而起,开启高寒试飞,也拉开了航空工业哈飞奋进“十四五”,努力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大幕。在新年第一飞中,AC352直升机顺利完成调整试飞,验证了直升机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特性及系统功能。为更好利用试飞资源,提高试飞效率,项目团队统筹协调、科学组织、提前研判风险,做足试飞前准备,克服严寒天气加紧推进试飞进度。后续,将相继开展AC352直升机悬停性能、空速和旋翼转速限制等科目试飞,向着2021年AC352研制目标全力冲刺。与此同时,航空工业哈飞已向着新的目标奋力起跑。
【点评】满怀“十三五”圆满收官汇聚起的信心和干劲,哈飞全体干部职工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科学谋划、严密组织、扎实落实,以“十四五”良好开局迎接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高端装备】沪东江南联手再获4艘24000TEU集装箱船订单(2020-12-30)
12月30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28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贸易联合沪东中华、江南造船以及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签署4艘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合同。该项目将由沪东中华和江南造船各建造2艘,船型由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本项目中,沪东中华将再次担任“开路先锋”,承担建造首船的重任。据悉,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是目前全球装箱量最大、载重吨最大的船型,总箱数达到24100箱,配备混合式脱硫装置。该型船采用全球最新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其独有的小球鼻艏、大直径螺旋桨和节能导管等装置,使船舶的快速性能和低能耗得到充分体现,配备的双塔固定式水炮灭火系统大大提升了甲板面的消防安全性能,展现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尖端的造船科技。本次签约也是中国船舶集团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2月1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具体执行。根据此前签订的协议,中国船舶集团与交通银行将在融资业务、租赁造船业务、供应链融资服务、结算业务、国际业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交通银行未来五年内将为中国船舶集团提供1000亿元等值人民币意向性融资额度支持。
【点评】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新造船市场异常低迷,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领域的国际竞争也尤为激烈。该项目的承接,进一步巩固了中国船舶集团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市场地位,提升了集团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的品牌效应,也进一步强化了中船贸易联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船厂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为未来扩大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端装备】航空工业一款机型首飞(2020-12-30)
12月30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12月29日,天津总装的AC312E直升机成功首飞,标志着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进入全面加速发展阶段。首飞仪式上,航空工业天直分别与新空通用航空(天津)有限公司、中通航翔湖南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各签订2架AC312E销售意向协议。这是AC312E直升机在津批产后收获的首批意向订单,将为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全面加速发展注入新动能。此外,航空工业首次发布了4吨级新型民用直升机AC332,并与启动用户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签订2架意向订单。以天津总装的AC312E直升机成功首飞收官,2020年,航空工业聚焦主责主业,戮力“双线作战”,多措并举稳步推进航空装备科研生产,航空装备建设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运20、歼20、直20等先进装备在遂行复杂任务等大考中表现优异,多型装备实现首飞、验收和交付,“翼龙”系列无人机在通信中继、台风探测领域初试身手并填补了国内空白……民机产业体系和能力持续提升,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圆满完成海上首飞,AG50、AG100、AC352、AC312E等飞机和直升机密集试飞,“新舟”700静力试验机交付,先进民机制造体系持续完善有力支撑ARJ21支线客机交付和C919干线客机研制……这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取得,为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实现航空装备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评】首飞成功和基地加速发展是航空工业贯彻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实现直升机产业优化布局的重要成果,也是落实与天津市战略合作协议,以区位优势打造产业高地,积极投身“大循环”“双循环”,构建开放共享的民用直升机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举措。
【高端装备】中国船级社与国海海工签署合作协议(2020-12-30)
12月30日,国际船舶网讯,112月28日,中国船级社(CCS)和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海海工”)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协议。CCS副总裁范强、国海海工总经理邓明川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签字仪式前,双方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会谈,回顾了国海海工成立以来取得的突出业绩以及与CCS在海工资产处置项目上的成功合作,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的严峻挑战下,国海海工在海工资产划转和盘活方面不断发力,对接央企加快资产集中统一管理,成功推出“外轮国用”和资产增值租赁新模式,形成了存量海工装备国内作业的新路径,与CCS一起探索创新并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流程和机制。
【点评】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将使双方的合作关系迈上一个新台阶,双方将进一步在入级、法定检验和第三方业务合作等方面建立协同创新、共促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共同推动双方互融互促,协同发展,实现共赢。
【高端装备】1.62亿美元,扬子江船业再获海丰国际6艘支线船订单(2020-12-24)
12月24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21日,海丰国际发布公告称,全资附属公司海丰船东与卖方扬子江船业集团和新扬子造船订立额外造船合同,订造6艘2600TEU集装箱船,总代价为1.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1亿元)。这批2600TEU集装箱船每艘造价为2700万美元,将在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陆续交付。海丰国际将根据船舶建造进度分阶段支付船款,预计这份造船合同项下的代价将以该公司内部资源及/或外部融资偿付。新船采用孟加拉吉大港型宽体设计,总长185.99米,船宽35.2米,吃水深度11米。拥有最新的节能直首线型S-Bow和高效扭曲舵,属于支线箱船宽体、浅吃水,载重吨大,均箱数装载高,综合性能指标优越。在燃油效率、载货效率及灵活性上表现出色,EEDI指标满足第三阶段标准。在订立额外造船合同的同时,海丰国际还与扬子江船业集团就额外4艘船舶订立备选合同,由海丰船东酌情决定行使。海丰船东可以将这份备选订单分两部分确认生效,每次生效2艘,第一批2艘可以在2021年8月30日或之前确认生效,第二批可于2021年11月30日或之前生效。据了解,海丰国际是扬子江船业集团的“老客户”,双方最初在2017年11月底签署了首批4艘2400TEU集装箱船订单。2018年新增了2艘2400TEU集装箱重复船,同年双方签订3艘升级版带吊2700TEU集装箱船。进入2020年,在各大船企手持订单降至30年来最低水平,造船市场由“寒冬期”进入“冰冻期”的困境下,双方逆风破浪、奋楫逐浪,新项目的合作攀上了新高度,分别在2020年8月30日和11月30日连续完成两次新造船签约。
【点评】此项目的签约,不仅充实了扬子江船业集团手持订单量,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其在建造各种类型的先进集装箱船的声誉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