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智元机器人获正大机器人战略投资,开启全球化布局新征程(2025-07-17)
7月17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7月15日,智元机器人宣布获得正大集团旗下正大机器人的战略投资。此次合作将助力智元机器人在生命科技、新零售、康养服务等垂直领域开展全场景业务探索。正大集团作为跨国企业,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将为智元机器人全球化布局提供资源支持。智元机器人作为浦东人形机器人代表企业,已构建“本体+AI” 全栈技术,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能力。2025年3月,该公司完成腾讯领投的融资;5月,京东等机构参与最新一轮融资。目前,智元机器人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产品家族,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等场景,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数千台。
【点评】智元机器人此次获得正大机器人的战略投资,标志着其在全球化布局上迈出重要一步,正大集团的全球资源将为智元机器人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有力支持。智元机器人的技术实力和资本吸引力已得到市场验证,腾讯、京东等产业资本的持续加码,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地位。然而,全球化竞争激烈,如何在技术迭代和市场拓展中保持领先,是智元机器人未来需要面对的核心挑战。
【高端装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检测宏山检测中心揭牌成立(2025-07-17)
7月17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7月14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检测“宏山检测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自2025年1月组建以来,经过半年试运行,已构建涵盖无损检测、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全链条检测能力体系,可开展超声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等多项专业检测业务。中心计划通过完善体系、加大设备投入和人才培养,快速提升检测能力,打造专业团队,为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该中心将显著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创新效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点评】宏山检测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在检测技术领域的进一步深耕,全链条检测能力的构建为航空装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检测技术的专业化与标准化是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心的成立有助于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未来,随着检测能力的持续升级,宏山检测中心或将成为航空工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点,推动行业向更高标准迈进。
【高端装备】中国中车与港铁公司、广东铁投举行资本合作签约仪式(2025-07-11)
7月11日,澎湃新闻讯,7月10日,中国中车与港铁公司、广东铁投签订资本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中国中车董事长孙永才表示,合作将聚焦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助力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建设。港铁公司强调将结合中国中车的制造能力与自身运营经验,优化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广东铁投指出,此次合作是落实“双区驱动”战略的关键实践,旨在形成全国轨道交通创新的“广东方案”。江门市作为参与方,承诺支持产业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
【点评】此次合作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协同。中国中车作为装备龙头,港铁公司带来国际化运营经验,广东铁投提供区域网络规划能力,三方优势互补形成“技术-运营-基建”闭环。未来若能在跨制式互联互通上突破,或将成为全国轨交一体化的样板工程。
【高端装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复材成功入选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名单(2025-07-10)
7月10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复材成功入选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名单,成为首批32家研究类基地中唯二的企业之一。该基地旨在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条件和能力建设,聚焦高精尖产业和全球科技前沿合作。此次入选是对公司国际科技合作能力的认可,有助于提升其国际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未来,公司将依托国家及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和创新研发,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点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复材的入选,体现了其在航空复合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国际合作能力。航空复材作为高精尖产业的代表,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基地的定位聚焦全球科技前沿,有助于公司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和技术资源,加速创新突破。
【高端装备】云深处科技完成近5亿元新融资,加速具身智能产业化布局(2025-07-08)
7月8日,腾讯网讯,近日,杭州云深处科技宣布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由达晨财智、国新基金等联合领投。资金将用于四足机器人产线扩建、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及高端人才引进。公司核心产品包括全球首款行业应用轮足机器人山猫M20(自重33kg,可攀爬80cm高台)和行业旗舰四足机器人绝影X30(IP67防护等级),已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落地600+项目。2024年,其X30四足机器人实现国内首次海外电力系统商业化应用。
【点评】云深处科技此次融资凸显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赛道的长期看好,其商业化路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公司通过电力巡检等B端刚需场景建立现金流,再向人形机器人等高阶领域延伸的战略值得关注。随着600+行业案例积累,云深处正在构建类似波士顿动力的技术生态,但更侧重工业场景。其海外电网项目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服务机器人开始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分配。
【高端装备】上市10年首现巨亏,埃斯顿欲发H股“补血”(2025-07-04)
7月4日,21世纪经济报讯,6月27日,埃斯顿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成为A+H新政下又一家赴港融资企业。2024年公司营收40.09亿元,同比降13.83%,净亏损8.1亿元,同比暴降700%,主因行业需求疲软、价格战加剧及子公司减值计提。尽管负债率攀升至81.34%,公司仍保持12.55% 的研发投入占比,布局人形机器人Codroid 02(31个自由度)及海外市场。行业龙头埃夫特同期亏损1.57亿元,但研发投入反增45%,反映行业技术竞赛白热化。
【点评】埃斯顿港股IPO的迫切性暴露了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量不增收”的困境,价格战与高研发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具身智能虽被写入国家战略,但人形机器人技术未收敛,企业需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投入。海外市场拓展或为国产机器人打开新空间,但欧洲等高端市场的技术壁垒与本地化挑战不容忽视。
【高端装备】中航西飞顺利实现“双过半”(2025-07-02)
7月2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6月30日,中航西飞圆满完成2025年上半年批生产任务,实现均衡交付目标。6月27日,国内民机与国际转包任务(包括空客A320/321翼盒40架份、波音737MAX内襟翼94架份等)也如期完成。公司通过数字化生产管理体系和LOB(精益运营)模式,克服供应链波动等挑战,实现材料配套、零件交付、部件开工“三准时”。上半年,公司聚焦“生产管理新五化”目标,推动现代航空工业体系建设,为全年科研生产任务奠定基础。
【点评】中航西飞的“双过半”成绩单展现了我国航空工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尤其是国际转包项目的高质量交付(如空客翼盒速率提升)凸显了全球产业链地位。其成功关键在于三点:一是党建引领与中央精神贯彻形成的组织战斗力,二是LOB模式对生产流程的精准管控,三是数字化工具对“新五化”目标的支撑。但需警惕下半年任务压力,国际地缘政治对供应链的持续影响可能对波音、空客项目交付提出更高要求。
【高端装备】中航沈飞成功融资40亿(2025-06-30)
6月30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6月26日,中航沈飞公告“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40亿元资金项目”实施完成。此次融资发行价格50元/股,较发行底价溢价27.32%,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原股东权力的稀释,有力维护了全体股东的利益。本次发行是证监会“8.27”监管安排实施以来,询价发行规模最大的央企非公开项目。面对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环境,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正确指导和中介机构的专业支持下,沈飞公司通过与行业主管部门和证券监管机构有效沟通,取得了在预案发布、经济行为审批、受理审核、注册批文等阶段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举办投资者接待日活动和“一对一”上门路演等方式,成功引入了国家级基金、中央及地方国资、公募基金等优质耐心资本合计85.6亿元参与竞价,有效参与竞价认购倍数2.2倍;通过动态监控资本市场走势,把握有利时机及时锁价,实现了高溢价发行。
【点评】本次发行旨在进一步发挥上市平台功能,以资本赋能装备发展,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厂区建设、复材和钛合金生产线建设、飞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等项目,全力推动航空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谱系化拓展和规模化交付,加速构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高端装备】中航重机获评西部企业数字化建设成效卓越单位(2025-06-27)
6月27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在成都召开的“2025西部企业数智发展大会”上,中航重机获评“西部企业数字化建设成效卓越单位”,其党委书记、董事长冉兴同时获评“数字化建设领军人物”。大会以“AI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西部地区企业数智化转型。中航重机通过端到端数字化管理、流程自动化平台建设,构建了一体化运营模式,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并推动航空领域智能技术系统性突破,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典型案例。
【点评】中航重机的数字化转型成果体现了航空工业在智能化浪潮中的领先实践,其以场景驱动的技术落地策略值得传统制造业借鉴。西部地区通过此类标杆案例加速产业升级的路径清晰,但区域间数字化能力不均衡仍是挑战。
【高端装备】中国海工与中油资本、昆仑资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2025-06-26)
6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20日,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中油资本、昆仑资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构建“产业+科技+资本+金融”生态链,聚焦海洋工程装备升级、绿色能源开发及产业链协同。中国海工总经理李小巍表示,此次合作将加速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中油资本董事长汤林强调,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合作空间。协议签署仪式上,昆仑银行、昆仑信托等金融企业代表共同参与,标志着央企协同迈入新阶段。
【点评】此次合作凸显了海洋工程领域对资本与金融支持的迫切需求,央企联手探索产投融模式具有示范意义。然而,海洋装备技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金融资本能否长期匹配产业需求仍需观察。央企协同虽能整合资源,但市场化运作能力与创新效率仍是挑战,未来需平衡政策导向与商业逻辑。
【高端装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租赁落地智驾租赁项目(2025-06-23)
6月23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租赁首次在公开路段落地干线物流智驾租赁项目,标志着其从封闭区域无人驾驶向公开场景服务的拓展。该项目是公司探索“租赁+”运营模式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金融服务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将聚焦高新技术领域,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创新融资方案。
【点评】航空工业跨界智驾租赁,体现了传统国企对新质生产力的敏锐捕捉。公开路段场景的突破,不仅验证了技术可靠性,更打开了万亿级物流市场的想象空间。“租赁+”模式若能解决商业化落地痛点,或将成为科技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新范式,但需警惕技术迭代与政策合规的双重风险。
【高端装备】全球首款,西锐推出配备自动紧急着陆系统的单发活塞飞机(2025-06-20)
6月20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飞旗下西锐飞机有限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配备SafeReturn自动紧急着陆系统的单发活塞飞机SR系列G7+。该系统经美国FAA批准,结合传感器、算法与自动飞行控制技术,可在飞行员失能时自主完成着陆,支持手动或自动启动。西锐已为600余架“愿景”喷气机配备该系统,SR系列G7+还集成跑道占用感知、智能皮托管加热等新功能,累计交付超10000架。
【点评】SafeReturn系统的商业化应用是通用航空安全领域的里程碑,显著降低了单发活塞飞机的操作风险。西锐通过整合多项创新技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性能单发活塞飞机市场的领先地位,但未来需关注低空经济政策红利下的市场拓展能力。
【高端装备】国轩高科携手亿航智能,共筑低空经济新篇章(2025-06-18)
6月18日,同花顺财经讯,近日,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达成战略合作,本次合作双方聚焦亿航智能旗舰产品EH216系列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动力系统升级,并计划未来在多机型领域深化协作,以尖端能源技术赋能低空经济,加速构建安全、自动、绿色的三维交通网络,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合作协议,国轩高科将为亿航智能EH216系列航空器量身定制动力电池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是采用国轩高科最新研发的46系列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圆柱电芯。搭载该新型电池的EH216系列航空器的性能将显著提升,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强的动力输出,以及更优的安全表现。这一升级将提升EH216系列航空器在多元运营场景的卓越运营效能,为低空经济产业化及商业化落地提供强大支撑。此外,双方还计划将合作拓展至更多创新型eVTOL机型。
【点评】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的合作标志着动力电池技术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46系列圆柱电芯的应用为eVTOL性能突破提供了关键支持。低空经济作为新兴战略领域,技术协同与商业化落地是核心挑战,而两家企业的优势互补有望加速行业标准建立。
【高端装备】德马科技联手智元新创,布局人形机器人智能物流创新(2025-06-18)
6月18日,证券日报讯,6月18日,德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各自领域的核心优势,共同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物流场景的创新应用。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德马科技在全球头部电商物流网络中的触达能力以及对智能物流装备行业的深刻理解,联合智元新创在人形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产品快速迭代和商业化能力及其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的能力,重点围绕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在智能物流垂直领域的商业应用、数据交易模式创新、核心零部件研发及产品联合销售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点评】本次合作契合德马科技的发展战略,双方将协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在物流行业的商业化落地,共同打造具备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提升公司在智能物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高端装备】汇川技术子公司联合动力分拆上市(2025-06-12)
6月12日,忻州网讯,深交所公告显示,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动力)创业板IPO于2025年6月12日上会审议。联合动力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电源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汇川技术体系内运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的唯一主体。其主要产品包括电驱系统(电控、电机、三合一/多合一驱动总成)和电源系统(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二合一/三合一电源总成)等动力系统核心部件。
【点评】汇川技术此次分拆联合动力至创业板上市,具有多方面意义。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独立性与业务聚焦性,提升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联合动力独立面向市场开展业务,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若联合动力此次在创业板成功 IPO,A股市场将迎来一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龙头企业,这将对推动国产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高端装备】轨道交通产业“小巨人”登陆北交所(2025-06-11)
6月11日,新浪财经讯,6月10日,四川西南交大铁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北交所上市。公司此次发行股票数量为1909万股,发行价格为8.81元/股。早间开盘后股价最高34.88元/股,涨幅达295.91%,市值一度突破26亿。交大铁发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从事轨道交通智能产品及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含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2022年至2024年交大铁发营收分别为2.35亿元、2.73亿元、3.3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3%;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379万元、4896万元、5610万元,年均增速达28.8%。
【点评】作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交大铁发的上市标志着成都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安全监测”细分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高端装备】华能机电携手企知道,聚力打造轨道智能装备创新生态(2025-06-10)
6月10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日,广东华能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入驻企知道科创空间,加速轨道智能装备创新生态建设。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华能机电深耕轨道交通行业20年,其主导产品“轨道交通智能感知安全保障运维组件”202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1.56%。公司首创动态分区建模信号评估技术(误报率0.3%)和多模态协同轨道检修技术(裂纹检测精度0.05mm),并联合华北理工大学攻克5项关键技术,设备响应速度提升40%,故障误报率降低65%。2024年公司营收达8982万元,同比增长50.55%。
【点评】华能机电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了轨道交通运维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其技术指标已超越国际同类产品。企知道科创空间的入驻将进一步提升其研发效率和市场拓展能力。这种“设备+运维”一体化模式不仅解决了行业痛点,也为中国轨道交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华能机电将继续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引擎,围绕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与智能感知系统持续攻关,全面构建“设备-系统-平台”一体化产品体系,不断推动核心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升级贡献坚实力量。
【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龙头冲击港股IPO,覆盖锂电池全产业链(2025-06-06)
6月6日,OFweek锂电网讯,6月4日,我国工业机器人龙头南京埃斯顿公告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该公司2025年一季度首次实现中国机器人市场出货量第一,并在锂电池领域覆盖电芯制造、模组组装等全产业链工艺段。尽管2024年因毛利率下滑及减值计提导致亏损8.1亿元,但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4%,净利润回升93%。公司计划重点拓展欧洲市场,拟在波兰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同时加强价格管控以稳定毛利率。
【点评】埃斯顿的港股IPO计划凸显了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全球化野心。其在锂电池产业链的深度渗透,反映了新能源装备国产化的趋势,但核心工艺段的解决方案仍需突破国际巨头技术壁垒。此次港股融资若成功,或将加速其技术并购步伐,但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盈利质量,仍是全球化路上的关键命题。
【高端装备】亿航智能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腰斩,将于三季度推出新机型(2025-06-05)
6月5日,腾讯新闻讯,亿航智能发布2025年一季报,营收2610万元,同比下滑57.7%;净亏损7840万元,同比扩大23.7%。营收下滑主因主力机型EH216-S销量回落,一季度仅交付11架,而2024年每季度交付量在20至80架之间。公司计划三季度推出远程无人驾驶eVTOL机型VT35,并扩建云浮生产基地,目标年产量提升至1000台。此外,亿航智能与江淮汽车、国先控股合作在合肥建eVTOL生产基地,并计划在泰国启动商业化运营。截至3月底,公司现金储备为11.144亿元。
【点评】亿航智能的业绩波动暴露了eVTOL行业商业化进程的挑战,但新机型的推出可能成为转折点。营收腰斩反映了单一产品依赖的风险,VT35的布局显示了公司拓展应用场景的决心。现金储备充足为研发和扩张提供了缓冲,但长期亏损压力下,公司需尽快证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eVTOL行业仍处早期阶段,亿航智能的探索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技术、政策和市场的多重变量仍需动态平衡。
【高端装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租赁首签eVTOL订单(2025-06-03)
6月3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5月26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租赁在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期间,与御风未来就eVTOL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围绕产品培育、产线落地、产能扩大等重点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标志着公司以“租赁+”服务模式融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迈出重要的一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租赁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国产民机机队,借助雄厚的航空产业背景,在联系民机设计者、制造商和运营企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租赁服务能力和成熟的交易管理经验。
【点评】本次合作签约将有助于公司持续发挥产业优势,探索与低空经济行业头部企业及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范式,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租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