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中国信通院公布5G标准必要专利全球最新排名:华为第一、小米首次...(2023-05-09)
5月9日,C114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3年)》。报告表明,5G标准必要专利的年度声明量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球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超过8.49万件,有效全球专利族超过6.04万项。有效全球专利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5家,较去年再添1家。前十名榜单分别为:华为、高通、三星、中兴、LG、诺基亚、爱立信、大唐、OPPO和小米,苹果无缘前十。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小米首次进入前十。《报告》显示,在ETSI进行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的产业主体中,排名前十位企业的有效全球专利族数量占比超过全部专利族数量的75%,基本体现了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活动的主要趋势。
【点评】根据GSA的研究,截至2023年3月,全球97个国家或地区的运营商已部署249个5G网络,全球厂商已发布一千八百余款5G终端。
【通信设备】小米在印度Q1智能手机出货量骤降41.1%(2023-05-08)
5月8日,C114讯,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00万部,同比下降16%,是四年来最低的第一季度出货量。其中,小米与Realme均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分别下降41.1%和52.2%。在印度市场份额方面,三星本季度以20.1%的市场份额领跑印度智能手机市场。vivo稍有下滑,排名第二。OPPO出货量年增19.6%,排名第三。小米和Realme的年度出货量分别下降了41.1%和52.2%,排名第四和第五。与三星、OPPO、vivo相比,小米和Realme在智能手机市场走向高端化的过程中受到的冲击最大。据IDC统计,印度智能手机ASP(平均售价)达到265美元的历史新高,高价智能手机(600 美元以上)的份额从一年前的4%增加到11%。5G智能手机份额从22年第一季度的31%增至45%,其中三星占5G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点评】IDC设备研究副总裁Navkendar Singh预计,2023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将保持平稳。价格在150-300美元之间的产品,可能会在2023年下半年进一步渗透到印度。
【通信设备】台积电:截至2022年底全球专利申请总数累计逾8.5万件(2023-05-06)
5月6日,C114讯,台积电在2022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截至2022年底,公司全球专利申请总数累计超过8.5万件,包括2022年申请逾8500件。美国专利申请数排名第二,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数排名第一。全球专利获准总数累计超过5.6万件,包括2022年获准逾5500件专利。台积电称,公司的专利管理全体系,包括专利管理策略,例如全球专利部署、前瞻发明挖掘、专利版图扩建、专利实施运用;以及专利管理制度,例如智权分级评审、专利竞赛奖励、专利宣导教育、专利人才培训。
【点评】台积电称,为保持公司的技术领先地位,公司计划持续大量投资研发。在公司3纳米及2纳米先进CMOS逻辑技术持续进展时,公司的前瞻研发工作将聚焦于2纳米以下的技术、三维晶体管、新存储技术,以及低电阻导线等领域。
【通信设备】爱立信研发卫星与手机直连技术,预计2025年实现商用(2023-05-04)
5月4日,C114讯,参考消息网援引《日本经济新闻》在5月1日的报道,爱立信正在研发一种新的通信手段,在地球上任意地点都可以实施卫星通信,不再需要大型地面设备。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在手,就能与太空中的人造卫星实现数据交换,无需地面基站中转。预计这种新的通信方式将于2025年实现商用,到2050年有望实现与目前正在普及的5G规格相当的通信速度。报道指出,爱立信此次与高通、泰雷兹集团联手,就卫星与智能手机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交换展开实证性研究。研究人员尝试研发能发射强电波、接收灵敏度也较高的专用通信用半导体和天线,安装在智能手机和卫星上。在卫星通信中使用专用频率的电波,可以防止与其他电波相互干扰。目前正在模拟类似于太空的条件,反复就卫星上搭载的天线是否能够与智能手机联通进行地面试验。速度快的话将在2023年内开始使用真实卫星进行试验。预计在2025到2026年前后开始终端设备的销售,实现商用。
【点评】爱立信研发的这种卫星通信系统由于不再需要建设地面基站和天线,有助于压缩设备投资。这一方式削减了通信成本,有望在未来推出资费更加低廉的服务。据悉,在利用卫星与手机直接通信方面,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美国无线运营商T-Mobile US也将在2023年底尝试向智能手机发送信息。但爱立信在功能方面与上述两家略有区别,还能够发送图像和视频。
【通信设备】华为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1321亿人民币,净利润率2.3%(2023-05-04)
5月4日,C114讯,根据华为官网信息,该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实现销售收入132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8%,净利润率2.3%,计算可知净利润为30.38亿人民币。2022年第一季度,华为实现销售收入131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3.9%,净利润率4.3%。2022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4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9%,净利润为356亿人民币,同比下滑68.7%,净利润率5.5%。华为称,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公司继续在研发上加大投入,以保持面向未来的持续创新能力,为客户、伙伴、社会创造价值,实现有质量的发展。第一季度,华为的净利润再创新低,这或许与其在研发创新上的大手笔投入有关。华为轮值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先前在年报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终端营收大幅下滑,导致经营利润不佳;二是为保制裁下的业务连续性,华为进行了高强度研发投入。
【点评】自2019年5月被列入所谓“实体清单”以来,华为在软件、芯片等方面被陆续断供,这使之不得不选择一条自主之路。据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披露,三年来,华为围绕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和芯片开发三条研发生产线,努力打造工具,完成了软件/硬件开发78款工具的替代,保障了研发作业的连续。例如在芯片设计方面,包括实现了14nm以上EDA工具国产化,2023年将完成对其全面验证。
【通信设备】大富科技2022年营收25.92亿元,同比增长5.76%(2023-04-25)
4月25日,C114讯,射频器件厂商大富科技昨日晚间公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实现营收25.92亿元,同比增长5.76%;净利润929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2021年为净亏损2.5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6487万元,2021年扣非净亏损3.68亿元。大富科技多年来谋求多元化,尽管遭遇很大风波,但目前在射频器件之外,已有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工业母机业务布局。其中,射频器件类业务收入14.7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4%,毛利率11.08%,较上年同期提高15.71个百分点。从收入构成上看,公司射频产品结构优化,在高毛利产品收入增加的同时减少了低毛利产品的供应。从成本管理上看,公司通过优化工艺和工序,提升内部效率和产能化解外协需求,拉通与配天智造数字化工厂的衔接,极大降低管理成本;电装段自动化设备导入,减少直接人工成本,上述措施大幅降低产品成本。受上述因素影响,2022年公司通信业务盈利能力获得了一定幅度的提升。
【点评】2022年,大富科技牢牢抓住市场新机遇,积极组织完成各类5G新产品立项开发61款,按需完成量产化技术导入60款,全面覆盖国内核心5G新品,以更突出的研发技术能力表现,持续维持业内竞争优势。
【通信设备】移远通信2022年实现净利润6.23亿元,同比大增73.94%(2023-04-25)
4月25日,C114讯,移远通信昨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30亿元,同比上升26.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3亿元,同比上升73.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4.82亿元,同比上升43.68%。此外,公司资产状况良好,净资产和总资产不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净资产和总资产分别达37.20亿元及102.73亿元。移远通信表示,2022年度,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背景下,物联网行业需求有一定滞缓,公司不断调整资源配置,保证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开展,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了稳步提升。2022年度,移远通信研发投入达13.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38%,同比增长30.5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技术人员4520人,占比76.18%。
【点评】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拓展新客户、新产品、新业务。5G模组、LTE模组、车载模组、智能模组等业务稳步增长,天线、ODM、云平台、智慧城市等业务也在持续快速扩大,部分业务处于发展初期,营业成本较高。未来随着各类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通信设备】光环新网2022年净亏损8.8亿,资产减值计提13.83亿(2023-04-24)
4月24日,C114讯,光环新网4月23日晚间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实现营收71.91亿元,同比下降6.61%;净亏损8.80亿元,同比下降205.22%。2021年,光环新网实现净利润8.36亿元。光环新网解释,2022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较上年同期增加13.83亿元,剔除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3.51亿元的影响,2022年实际净利润4.58亿元,同比下降45.20%。具体而言,对子公司中金云网、无双科技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3.51亿元、计提信用减值准备4564万元。光环新网同时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一季度实现营收18.80亿元,同比增长2.56%;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10.26%。
【点评】2022年公司面临经济放缓压力,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推进IDC业务发展,公司部分数据中心的建设进度和客户上架速度明显放缓甚至一度停滞,IDC业务营业收入增速不及预期。另外,新增投产转固的数据中心固定成本增加、现有机房的降耗改造、电价调控政策等影响导致公司数据中心运行成本显著增加。
【通信设备】永鼎股份2022年实现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87.37%(2023-04-20)
4月20日,C114通信网讯,永鼎股份17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8亿元,同比增长8.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87.37%。在光通信业务方面,2022年,公司进一步完善光棒、光纤、光缆产业布局,拓展运营商、非运营商和海外市场,实现稳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光棒工厂完成工艺调试并实现量产;光纤工厂保持最大化规模生产,提高拉丝速度,优化品质,稳固了光纤市场地位;光缆工厂研发新型特种光缆等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棒纤缆”布局更加完善,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永鼎股份已经实现了从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布局。随着光芯片逐步批量化生产,公司的器件和模块产品市场竞争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点评】永鼎股份的主营业务涵盖了线缆制造、通信器件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并向大数据产业进一步迈进,延伸了光通信产业布局。公司也从单一通信线缆制造向产业更高端延伸,同时覆盖到通信全产业,成为集成型、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通信设备】扬州电信携手中兴通讯完成VEMI用户视频质量创新评估(2023-04-20)
4月20日,C114通信网讯,为了提升5G网络下视频质量,扬州电信近日联合中兴通讯成功使用VEMI(Video Equivalent MOS Identifier)功能进行视频质量评估分析,进行5G视频质量提升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中兴通讯自主开发的VEMI是一种用于视频业务质量评估分析的工具,可以帮助用户监测和分析视频质量,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视频质量问题。使用VEMI功能,对视频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包括视频的分辨率、帧率、码率、压缩比、音频质量等,可以了解视频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视频质量问题,提高视频的观看体验。VEMI不仅可以提供实时的视频质量评估报告,还可以提供视频质量的历史数据分析,帮助用户了解视频质量的趋势和变化,为视频质量的改进提供参考。
【点评】扬州电信通过使用中兴通讯VEMI成功提升了视频质量,提高了用户的视频应用体验,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未来,扬州电信将进一步扩大VEMI工具评估视频业务的范围,助力天翼用户视频业务的感知优化不断提升,并持续携手中兴通讯开发和推广优秀的视频质量评估分析工具,致力于为中国电信用户提供更好的视频服务。
【通信设备】中兴通讯数字星云2.0发布,数据、算法、算力能力全方位升级(2023-04-20)
4月20日,C114通信网讯,近日,中兴通讯2023年度云网生态峰会在深圳召开,中兴通讯副总裁陆平发布数字星云2.0,以数据要素驱动数智转型。此次发布的数字星云2.0,将帮助企业在行业变局之下实现数据要素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在数智时代占得先机。数字星云2.0针对数智时代三大要素——数据、算法、算力有了全面的升级,在数字资产交易、敏捷开发、集成使能以及技术领域能力四个方面更智慧、更聪明。针对数据要素,数字星云2.0提供更强大的接入集成、计算存储、数据治理和共享交易能力。针对算法要素,数字星云2.0一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高价值算法,另一方面则是提供强大的开发工具、让开发更快更省心。针对算力要素,数字星云2.0作为软件平台,虽不能提供算力资源,但可以在数据处理、AI训练、AI推理部署三大环节,帮助企业节省算力资源、提升算力使用效率。
【点评】数字星云如同数字引力场,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平台、资产、能量。千行百业通过数字引力场相互聚合、相互作用,加速数字化应用创新。数字星云2.0将助力合作伙伴加速成为“明日恒星”,携手数创未来,智变世界。
【通信设备】郭明錤:苹果最早2025年量产iPhone SE4手机(2023-04-14)
4月14日,C114讯,分析师Jeff Pu昨日表示,苹果计划在2025年发布配备自研定制设计5G基带芯片的iPhoneSE。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最新推文中认可了这条消息,并分享了更多细节。附郭明錤推文内容如下:关于iPhone SE 4研究与预测更新:1.我先前预测iPhone SE 4为iPhone 14延伸机种。然而我最新调查显示,此延伸机种可能为工程样品机,仅供苹果自研5G基带芯片的技术与量产验证,目前并无大量生产与销售计划。2.我相信苹果自研5G基带芯片的量产时程很大部分会取决于此工程样品机的测试结果,故量产时程最快可能也须至2025年,而若测试状况不如预期,量产时程甚至可能会延后到2026或之后。3.苹果自研5G基带芯片会采用何种先进制程量产,需视量产时程决定。
【点评】分析师郭明錤此前表示苹果重启了第四代iPhone SE的开发后,该机型预计将配备6.1英寸OLED显示屏和苹果自主设计的5G基带芯片。他表示,该芯片将采用台积电的4nm工艺制造,仅支持Sub-6GHz频段,初期不会支持mmWave。
【通信设备】中兴通讯服务器国内电信行业发货量居首位(2023-04-13)
4月13日,C114讯,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22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跟踪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在电信行业,中兴通讯X86服务器以17.5万台的发货量位居首位,蝉联电信行业X86服务器发货量第一。继2021年中兴通讯X86服务器发货量在电信行业夺得头筹后,2022年再次蝉联第一,中兴通讯服务器已然成为国内电信行业第一品牌,作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核心供应商,中兴通讯服务器屡屡斩获佳绩。在中国移动,中兴通讯服务器连续多年位居头部供应商,2022年服务器类项目中标份额排名第一。在中国电信,2022-2023年服务器集中采购项目多包中标,中兴通讯服务器整体份额排名第一。在中国联通,2022年中国联通云服务器集中采购,中兴通讯服务器以第一份额中标。
【点评】电信行业作为国家的基础行业,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当前数字经济建设的核心力量。在服务器存储等算力基础设施采购方面,电信行业一直有着非常严苛的技术标准和综合要求。依靠自身过硬的综合实力,中兴通讯服务器多次在三大运营商集采中夺得头筹,并连续两年斩获电信行业服务器发货量第一。
【通信设备】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营收排名Top10:美日荷包揽(2023-04-12)
4月12日,C114讯,CINNO Research近日发布统计数据表明,2022年全球上市公司半导体设备业务营收排名TOP10营收合计达1,030亿美元,达到近三年最高营收记录,同比增长6.1%。2022年全球上市公司半导体设备业务营收排名TOP10与2021年的TOP10设备商相比,迪斯科(Disco)排名跌出TOP10,日立高新(Hitachi High-Tech)入围TOP10,泰瑞达(Teradyne)排名从第七下落至第十。今年榜单中,美国企业4家入围、日本4家入围、剩余2家为荷兰公司。其中,美国公司应用材料(AMAT)2022年营收近237亿美元,仍然稳居榜首;荷兰公司阿斯麦(ASML)排名第二;美国公司泛林(LAM)排名第三;日本公司Tokyo Electron(TEL)排名第四;科磊(KLA)排名第五。
【点评】从营收金额来看,前四大设备商的半导体业务2022全年的营收均已超过160亿美元。其中,科磊(KLA)2022全年半导体业务营收也近100亿美元,同比增长32.2%,是TOP10设备商中营收同比增长最快的企业。
【通信设备】中兴通讯交换机、路由器产品Q4国内份额跃升第二(2023-04-07)
4月7日,飞象网讯,近日,国际数据中心IDC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跟踪报告》和《中国路由器市场跟踪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中兴通讯交换机和路由器产品市场份额增速第一。2022年第四季度,中兴通讯数据中心交换机运营商市场排名升至国内第二;中兴通讯路由器产品市场排名升至国内第二。数字经济浪潮席卷下,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产业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战略核心。而作为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交换机、路由器等产品也迎来了新一轮的需求增长浪潮。面对以上需求,中兴通讯打造新一代基于自主研发核心器件和软件平台的ZXR10 9900X和5960X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实现关键表项容量提升4倍,可支持丰富的数据中心特性和完善的IPv6+功能,具备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网络运维能力,同时整机功耗降低30%,可助力夯实算力网络底座。
【点评】未来,中兴通讯将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以更优质的产品服务客户,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国家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通信设备】紫光国微2022年实现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34.71%(2023-04-06)
4月6日,C114讯,近日,紫光国微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紫光国微实现营业收入71.2亿元,同比增长33.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34.71%。其中,集成电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8.0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5.57%,电子元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7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04%。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53.29亿元,同比增长32.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97.03亿元,同比增长33.96%。报告期内,特种集成电路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导致产销量大幅增加;智能安全芯片业务受消费类市场影响,整体销售量有所降低。集成电路业务由于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以及为保证供应链安全进行的战略备货增加,导致库存量大幅增加。报告期内,电子元器件业务受消费类市场影响,整体产销量有所降低。报告期末库存量增加,主要是产品备货增加及受市场影响出货量降低所致。
【点评】报告期内,紫光国微坚持产品技术为本,不断加大投入,巩固行业领先优势:全年研发投入12.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32%,占营业收入比例17.55%;全年共授权各类专利107项,较上年度增长35.4%。
【通信设备】南方通信2022年营收6.34亿元,同比增长44.6%(2023-04-06)
4月6日,C114讯,光缆厂商南方通信公布了2022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实现营收6.34亿元,同比增长44.6%;毛利增长343%,达到5740万元;毛利率从3%提升至9.1%。净利润为亏损810万元,相比2021年的亏损5990万元显著缩减。南方通信表示,行业光缆招标价格整体上升,本集团之中标价格亦大幅上涨,加上严格控制生产成本,令本集团之毛利及毛利率倍增。南方通信指出,目前全球宏观经济依然面临风险。光纤光缆行业发展与电信运营商的投资力度高度正相关,数字中国的建设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大动脉,光纤光缆作为底层基础设施,开启了新一轮周期,为光纤光缆行业发展也带来了机遇。本集团将会继续寻求光纤光缆产业链的整合机会,优化产业结构,紧抓通信市场的发展机遇,促进光器件等业务快速发展与突破。
【点评】南方通信表示,在围绕通信产业拓展相关多元化业务及国际业务的同时,集团将努力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传统市场继续努力稳定增长的同时,将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航天航空等行业取得突破。
【通信设备】华为爱立信诺基亚领先3GPP 5G标准化贡献数量(2023-03-30)
3月30日,C114讯,ABI Research 5G网络基础设施首席分析师Gu Zhang近日在一篇专栏文章中写到,三大网络设备供应商(华为、爱立信和诺基亚)在对3GPP的5G技术贡献数量和批准贡献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RAN1、RAN2、RAN4、RAN5、SA2、SA3和CT1工作组(WG)下开发的与用户设备(UE)规范和功能相关的标准尤其如此。3GPP已收到近30万份5G UE相关技术的书面贡献,约占总贡献的80%,显示出供应链对通过研发成果促进创新的强烈兴趣。目前业界已有400多家公司/实体参与3GPP标准化,然而,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始终在积极推动3GPP 5G标准的制定。网络基础设施供应商比任何其他类型的公司都要活跃得多。
【点评】Gu Zhang指出,虽然统计贡献并不能完全确认对3GPP标准化进程产生影响的领导者,但作为识别创新的第一步,这仍然是确定这些标准的积极贡献者的关键因素。
【通信设备】海格通信2022年营业收入56.16亿元,同比上涨2.58%(2023-03-27)
3月27日,C114讯,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昨日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2022年,海格通信实现营业收入56.16亿元,同比上涨2.58%;归母净利润6.68亿元,同比上涨2.23%;基本每股收益0.29元。本次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报告期内,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公司坚持全情投入市场开拓与技术突破,着力推动运营与管理提升、人才集结与培养发挥,持续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总体经营稳健有序。响应广州市国资要求,积极践行国有企业担当,公司及子公司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1960万元(含税)。
【点评】公司在无线通信方面,强化核心技术积累和技术引领作用,成为无线通信技术体制主导者之一。在提升现有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拓展自组网、卫星宽带、无线宽带/微波、5G 等技术领域。
【通信设备】900MHz基站奔赴5G,中国联通株洲全面完成2G退网(2023-03-27)
3月27日,C114讯,据湖南联通官方发布,近日,随着最后一台BSC设备下电,标志着株洲联通正式告别2G网络,至此,服务株洲23年的2G网络正式退出株洲联通的历史舞台。2G退网是实现网络提质升级的必然选择,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株洲联通2021年成立2G退网专项小组,累计退减近千个2G站点。2022年,株洲联通初步完成900MHz打底网建设,100%实现2G基站覆盖区域的4G网络托底。2023年900MHz基站将开启5G功能,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速率更快、可靠性更高、场景更丰富的5G网络将为广大用户带来高质量的网络服务体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2年已批准中国联通将现用于2G/3G/4G系统的904-915/949-960MHz频段(注:900MHz频段)频率资源重耕用于5G系统。据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透露,2022年底前,中国联通900MHz低频网在农村区域新建17万站,能快速提升农村5G覆盖水平,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点评】900MHz频段具有传播损耗低、覆盖范围广、穿透能力强、网络部署成本低等特点,是全球公认的公众移动通信“黄金”频段,也是早期2G公众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主要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