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业】猪市持续不振,正虹科技5月生猪销售收入环比下跌59.99%(2021-06-04)
6月4日,全景网讯,近日,正虹科技披露5月份生猪销售数据显示,当月销售生猪0.85万头,环比下降41.45%,同比增长234.74%;销售收入1711.86万元,环比下降59.99%,同比增长67.8%。2021年1~5月,该公司累计销售生猪5.88万头,累计销售收入1.84亿元,同比变动分别增长347.89%、229.41%。伴随市场波动,相关企业无疑均出现5月生猪销售情况出现环比回落的情况。东瑞股份披露的5月份数据显示,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29.99元/公斤,其中:供港活大猪均价31.34元/公斤、内销商品肉猪均价19.29元/公斤。此前在2021年1~3月和4月,该公司商品猪销售价格分别为41.32元/公斤、34.38元/公斤。
【点评】分析人士认为,生猪市场步入下行周期,震荡下滑的整体趋势已难改。未来一周全国生猪均价或震荡下降,周后期趋稳,周均价参考15.39元/公斤左右。未来第二周及第三周养殖集团或加大生猪出栏量,且本月生猪出栏计划均高于5月,生猪供应充足,猪价或继续下降。猪价下跌趋势下,绝大多数猪企业绩将受到明显冲击。
【农 业】牧原股份商品猪均价环比降16%(2021-06-04)
6月4日,证券时报讯,近日,牧原股份公告的5月份生猪销售数据显示,当月公司销售生猪309.7万头(其中仔猪销售33.8万头),销售收入67.8亿元。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生猪19.6万头。5月份商品猪价格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17.65元/公斤,比2021年4月份下降16.39%。伴随市场波动,相关企业无疑均出现5月生猪售价环比回落的情况。同日晚间,正虹科技披露5月份生猪销售数据显示,当月销售生猪0.85万头,环比下降41.45%,同比增长234.74%;销售收入1711.86万元,环比下降59.99%,同比增长67.8%。
【点评】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大规格肥猪货源仍未完全消化,局部地区存栏量依旧偏高,屠企压价力度不减,导致散户对后市再度看空,心理防线松动,上半周猪价震荡走低,而下半周受大范围降雨影响,市场出栏节奏放缓,南方多地暂时止跌。虽然随着猪肉价格的明显降温,终端消费缓慢增加,屠企开工率微升,但国内供需失衡的盘面未有改观。
【农 业】仙坛股份1.2亿只白羽肉鸡产业生态项目预计2024年全部投产(2021-06-01)
6月1日,新京报讯,近日,仙坛股份发布近期投资者活动记录,表示目前公司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场”合作养殖模式,1.2亿只白羽肉鸡产业生态项目预计在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仙坛股份表示,目前对商品代肉鸡养殖业务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场”合作养殖模式,是在“公司+农户”模式基础上的升级。“公司+基地+农场”的轻资产养殖模式,可保障公司肉鸡质量的安全可控,同时,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小,减少了财务支出和折旧成本等费用,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使得公司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成本优势。
【点评】目前对商品代肉鸡养殖业务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场”合作养殖模式,是在“公司+农户”模式基础上的升级。“公司+基地+农场”的轻资产养殖模式,可保障公司肉鸡质量的安全可控,同时,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小,减少了财务支出和折旧成本等费用,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使得公司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成本优势。
【农 业】北大荒集团一季度经济发展势头好,农业生产有序推进(2021-05-28)
5月28日,九派新闻讯,一季度,一季度营业总收入达到298.3亿元,同比增长61.1%;实现利润总额6.1亿元,同比增长63.6%,比营业收入增速高2.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1.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5.5%,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170.8%,第二产业同比增长4023.3%,第三产业同比增长944%,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76.4%,幅度较大。同时,北大荒集团播种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实现双增。2021年集团农作物计划总播种面积达到4404.6万亩,比上年增加38.6万亩,增长0.9%。此外,物资准备充足下摆及时;生产活动进展较快;秸秆综合利用有序推进;畜牧业发展向好,其中大牲畜存栏达20.2万头,同比增长2.1%,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达到7.5万头,同比增长11.8%,生猪饲养量61.9万头,增长10.7%,家禽饲养量1270.5万只,增长19.7%,肉类产量4.66万吨,增长14.8%,牛奶产量10.09万吨,增长5.9%,禽蛋产量0.67万吨,增长13.1%。
【点评】目前,北大荒集团通过多措并举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资源资产整合取得初步成效,经济发展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营业收入、利润、投资、进出口等指标再创新高。备春耕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也实现了有序推进。
【农 业】首例克隆粤东黑猪诞生,系温氏股份与华南农业大学研究成果(2021-05-26)
5月26日,证券时报讯,5月25日,在广东省鹤山市宅梧镇的一个养猪场内,1头在114天前移植粤东黑猪体细胞克隆胚胎的怀孕母猪,顺利产下6头健康状况良好的纯种粤东黑猪。纯黑色的粤东黑猪小仔猪,在棕色的杜洛克受体母猪边上安静地吃着奶,煞是可爱。从温氏股份获悉,广东省首例克隆粤东黑猪诞生,系温氏股份种猪事业部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将体细胞克隆技术运用于地方猪遗传物质保存和恢复的研究成果,可为优良地方猪种或濒危猪种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新的有效途径。据悉,育种胚胎工程是温氏股份所申请专利的主要方向,也是温氏股份的科研重点方向。
【点评】粤东黑猪是广东省优良的地方猪种,然而,由于地方猪种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饲料报酬差等缺点,农户饲养的积极性低,保种场维持成本较高,加上目前仍未找到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商业模式,其存栏量急剧下降,近年来已被列入我国濒危地方猪种。此次体细胞克隆粤东黑猪的成功分娩,实现了地方猪遗传材料的长期保存和活体恢复。
【农 业】“隆平高科”冲上热搜,水稻种子业务占营收“半壁江山”(2021-05-24)
5月24日,人民资讯讯,5月24日,袁隆平院士追悼会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二级市场上,以这位科学家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平高科)股价涨停开盘。“隆平高科”甚至在社交媒体上一度冲上热搜。截至24日收盘,隆平高科每股报价17.66元人民币,涨幅3.34%,总市值233亿元。不过,今日其他农业种植板块股价微跌。 跌1.58%报16.2元;荃银高科跌1.89%报22.88元;农发种业跌0.21%报4.66元;北大荒跌0.43%报16.07元。主营业务方面,水稻种子为隆平高科的营收贡献了“半壁江山”。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占营收比重42.25%的水稻种子业务实现营收13.9亿元,同比增长10.69%;占营收比重30.02%的玉米种子业务实现营收9.88亿元,同比增长26.85%;占营收比重8.95%的蔬菜瓜果种子业务实现营收2.94亿元,同比增长19.21%。此外,向日葵种子、杂谷种子业务全年分别实现营收1.15亿元、1.14亿元。
【点评】隆平高科是一家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命名、并由袁隆平院士担任名誉董事长的高科技现代化种业集团。值得注意的是,隆平高科十分重视研发,该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在国内领先,2020年隆平高科的占比为10.52%,登海种业研发投入占比8.14%;荃银高科研发投入占比3.51%;农发种业研发投入占比1.77%;敦煌种业研发投入占比1.02%;北大荒研发投入占比0.5%。但是隆平高科距离全球第一大种业集团拜耳(孟山都)还有较大距离,该集团2019年研发支出达53.42亿欧元,占销售额的比重为12.3%。
【农 业】天邦股份拟收购兴农发牧业61%股权,完善长三角区域布局(2021-05-19)
5月19日,证券时报讯,近日,天邦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公开摘牌方式收购兴农发牧业36%股权,交易对手方为浙农发集团,上述股权挂牌底价1.84亿元,公司拟以上述挂牌底价提交转让申请。公司另拟收购宁波雷兹持有的兴农发牧业25%股权,交易对价1.28亿元。天邦股份目前持有兴农发牧业38%股权,若公司被确认为挂牌交易最终公司,两笔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兴农发牧业99%股权,兴农发牧业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兴农发牧业注册资本3亿元,2020年,兴农发牧业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净利润7243.01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净利润-6563.35万元。
【点评】去年以来,天邦股份就不断加码主业。此次计划收购的兴农发牧业,已经在浙江省完成了超过100万头的产能布局,是浙江地区规模居于前列的生猪养殖集团。本次收购兴农发牧业61%股权,能够帮助天邦股份获得兴农发牧业的控制权,从而对公司在浙江的生猪养殖业务发展具有完全决策权,有助于公司在浙江市场开始自主拓展业务,完善天邦股份在长三角区域布局,扩大公司业务规模。
【农 业】温氏股份“掉膘”市值锐减近千亿,扩张自救有息负债年增154亿(2021-05-18)
5月18日,金融界讯,曾经的畜牧业龙头温氏股份(300498.SZ)遭遇了滑铁卢。2020年,温氏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74.26亿元,同比下降46.83%。今年一季度,净利润5.44亿元,同比降逾七成。同行业可比公司牧原股份,去年全年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274.51亿元、69.63亿元。今年5月14日,温氏股份市值900亿元,比牧原股份少2800亿元。数据显示,曾经稳居行业之首的温氏股份已被同行赶超,且被甩得很远。“抢猪苗”的市场形势下,2020年,温氏股份商品肉猪销售954.55万头,同比下降48.45%。鸡鸭也进入下行周期,价格下跌明显。温氏股份积极扩张,导致债务大幅增加。今年一季度,公司短期借款77.1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6.77亿元、长期借款72.29亿元、应付债券75.97亿元,合计为242.1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7.74亿元增长154.42亿元,较年初的194.76亿元也增加了47.40亿元。
【点评】温氏股份债务大幅增加,将形成新的风险。近日,标普已将温氏股份的发行人信用评级由“BBB”下调至“BBB-”。同时,“稳定”的展望反映了标普的预期,即温氏股份将在未来两年显著增加生猪产量,降低平均生产成本,这将有助于抵消生猪价格下降带来的一些压力。
【农 业】正虹科技2021年第一季度亏损538.13万,同比亏损增加(2021-05-17)
5月17日,挖贝网讯,近日,正虹科技(000702)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7,196,630.35元,同比增长110.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81,321.68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060,591.82元,截至2020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68,620,699.78元。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0.65%,主要系本期销量同比增加所致。期内投资收益4,037,049.48元,上年同期为100,858.71元,同比增加3902.68%,主要系本期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加所致。
【点评】正虹科技是一家拥有系列自主知识产权、以研发生产销售饲料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集团。公司除进行饲料加工外,还从事生猪养殖及饲料原料贸易业务。公司的一季度的亏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生物安全防控成本增加;二是生猪销售价格同比下降。
【农 业】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被证监会请“喝咖啡”(2021-05-12)
5月12日,金融界讯,12日,证监会公布《关于对秦英林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经查,证监会发现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存在以下违规行为:3月15日,牧原股份在有媒体对公司部分财务指标和关联交易等事项提出质疑、被深交所问询并要求核查说明的情况下,向证监会提交了启动发行可转债相关材料,并出具书面意见,表示公司不存在影响发行上市和投资者判断的重大事项。秦英林作为牧原股份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在相关材料上签字确认。证监会要求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于5月11日10时携带有效的身份证件到证监会接受监管谈话。5月12日,牧原股份表示,秦英林已在规定时间内到证监会接受监管谈话。
【点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指出,“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前发生重大事项的,应暂缓发行,并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该事项对本次发行条件构成重大影响的,发行证券的申请应重新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证监会认为,牧原股份的行为违反了上述规定,所以决定在5月11日对秦英林采取监管谈话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在牧原股份董事长被约谈之前一天,公司一笔短期债券和一笔可续期债券被证监会批复同意发行,规模都是30亿元。违规申请发债被约谈,同时债券获准发行。这似乎说明3月风波并未进一步发酵。
【农 业】温氏股份4月肉猪销售收入16亿元,同比下降五成多(2021-05-11)
5月11日,金融界讯,近日,A股公司温氏股份发布4月份主产品销售情况简报。温氏股份4月销售肉鸡8406.33万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收入22.51亿元,毛鸡销售均价13.40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3.63%、-4.01%、-6.29%,同比变动分别为8.42%、15.67%、2.68%。4月销售商品代白羽鸡苗1139.06万只,父母代白羽种鸡苗86.18万只。4月销售肉猪62.24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16.16亿元,毛猪销售均价21.95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4.69%、-12.27%、-16.22%,同比变动分别为-27.98%、-57.23%、-33.97%。主要指标变化因素如下:公司肉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肉猪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肉猪销量和销售均价同比下降所致。
【点评】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市温氏股份不仅失去了猪企老大的位置,更是被正邦股份、新希望反超。业内人士认为,温氏股份的业绩下滑是意料之中的。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温氏股份签订的一些生猪订单受到了影响。这些订单里的生猪,都是由中小养殖散户饲养的,在后续复产过程中,这些散户不愿意再承担风险,复产意愿较低。这就导致在猪价达到最高点时,温氏股份的生猪供应跟不上了。
【农 业】大北农前四月累计生猪销售收入32.72亿元,同比增长113%(2021-05-11)
5月11日,金融界讯,近日,A股公司大北农发布了2021年4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2021年4月销售生猪29.58万头,销售收入7.75亿元。其中销售数量环比增长4.89%,同比增长183.88%,销售收入环比下降6.51%,同比增长71.84%;商品肥猪出栏均重132.70公斤,销售均价20.98元/公斤。2021年1~4月,累计销售生猪105.62万头,同比增长207.30%。累计销售收入32.72亿元,同比增长113.16%。此外大北农表示,公司目前主要有“转基因生物技术、玉米水稻种业及植保、生猪及饲料、动保及疫苗”等业务板块,上述销售情况只代表公司及参控股的养殖平台的生猪销售情况,其他业务板块的经营情况不包括在内。
【点评】总体看,大北农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饲料业务。2020年,公司饲料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2.90%,继续保持基础地位。生猪养殖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6.71%,继续稳步提升。2021年前4月生猪销售收入喜人,但是受猪价下调的影响,4月生猪销售收入在销售量增加的情况下,仍出现了下降。
【农 业】新央企“中国中化”揭牌(2021-05-10)
5月10日,新华社讯,酝酿已久的“两化”重组终于尘埃落定。5月8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一家资产过万亿元、全球员工数量达22万人的中国化工行业领军企业由此扬帆启航。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表示,将把新公司的成立作为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两家企业整合发展的升级版,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创建国际化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的新实践,以及公司更深入改革的新开始。未来,将矢志打造科技驱动的创新型企业和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化工企业。
【点评】“中国中化”新公司营业额1万多亿元,员工约22万人,海外资产占比接近60%,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化工企业,并在生命科学业务中的农化、动物营养和材料科学业务中的氟硅材料、工程塑料、橡胶助剂等细分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在农化领域,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了全球领先的植保公司——先正达,先正达集团于2020年诞生,先正达集团成为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和第三大种子公司。
【农 业】猪企4月销售集体大跌,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均实现环比增长(2021-05-08)
5月8日,新浪财经讯,近期多家A股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发布4月销售数据,延续猪企今年一季度盈利同比大幅回落的趋势,大部分猪企4月销售数据仍然低迷,但牧原股份(002714)和正邦科技(002157)随着生猪销售放量,4月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均实现环比增长。其中,牧原股份4月继续延续了销售放量的趋势,4月份销售生猪314.5万头,同比增长152%,环比增长11%;销售收入79.24亿元,同比增长98.6%,环比增长12.27%。正邦科技的数据则显示,4月份,公司销售生猪118.44万头,环比增长14.09%,同比增长143.31%;销售收入30.35亿元,环比增长6.65%,同比增长43.38%。
【点评】就未来猪价而言,《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0~2021)》认为猪肉价格整体上将呈现不断回落态势。就企业而言,预计大多数猪企销售会继续下跌,而牧原股份是“自繁自养”模式,其他猪企则需要一定比例的外购仔猪。因此牧原股份利润率远高于同业公司,所以在猪价下滑阶段,该公司抵抗下跌周期的能力也会更强。
【农 业】隆平高科2020年净利1.16亿元(2021-05-06)
5月6日,金融界讯,2020年以来,隆平高科公司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管理变革,顺利扭亏为盈,经营能力迈上更高水平。近日,隆平高科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及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2021年一季度,公司延续向上势头,实现营业收入8.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14%。
【点评】2020年以来,国内种植整体景气度回升,复苏性增长通道开启。种子领域,隆平高科公司2020年水稻、玉米、蔬菜等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海外市场取得突破。同时,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0.52%,在现有主推品种基础上,公司科研新成果逐渐投入市场。此外,公司继续加快生物技术体系构建,并在转基因玉米研发、基因编辑水稻、各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已形成成熟稳定的研发布局。预计未来在国家高度重视种子产业的大背景下,公司的业绩长期看好。
【农 业】温氏股份一参与项目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1-04-28)
4月28日,广州日报讯,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温氏股份参与的《鸡肠道健康关键营养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温氏股份在该项目中,系统性评估消化酶和功能性酶等在不同类型日粮中的效果,利用组合酶和配合酶的理念,制定了温氏企业复合酶使用方案,确保了小麦、稻谷、高粱等玉米替代饲料原料在温氏养殖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实现无玉米配方;同时还组织对日粮配方结构、主流替抗产品等进行了系统评估,开发了新型酸化剂产品,经生产验证和持续优化最终形成了有效的替抗综合技术方案,在温氏鸡饲料中全面推广应用鸡肠道健康关键营养技术集成,生产成绩稳定提高,产品品质提升,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点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是仅次于国家三大奖的重要奖项。《鸡肠道健康关键营养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重要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强,成果转化程度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农 业】大北农生物技术获现代种业和央企产投基金共4亿投资(2021-04-27)
4月27日,生物技术育种讯,近日,大北农发布公告,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物技术公司”)为大北农控股子公司,大北农直接持有生物技术公司70%的股权。公司积极寻求外部战略合作与资源支持,现拟同意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种业”)和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央企产投”)以现金溢价增资,按投前估值392,167万元确定增资价格,分别以现金投资20,000万元(认缴新增注册资本1274.97万元,剩余18,725.03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同时公司及生物技术公司其他原有股东放弃对本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原出资额不变继续持有。增资后生物技术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27,549.94万元人民币。
【点评】本次增资增强了生物技术公司的资本实力,有利于聚合外部资源共同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运用,有助于生物技术公司吸引更多高层次专业人才加盟事业发展,将为生物技术公司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战略打下基础。
【农 业】北大荒米业集团与泰来县人民政府万亩水稻基地项目签约,北大荒米...(2021-04-26)
4月26日,东北网讯,近日,北大荒米业集团与泰来县人民政府万亩水稻基地项目举行签约仪式。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北大荒米业集团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目标,围绕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建立灵活多样“产业公司+基地”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提升绿色食品基地生产能力,全面打造北大荒稻米产业带。据悉,2021年,米业集团基地建设方面已确定具体计划,共10家单位已与当地农场进行基地合同签订,涉及签订基地面积合计103.7万亩。基地订单原粮数量51.85万吨。
【点评】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1年8月注册成立,是集产加销、科工贸、产学研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标成为“中国米王”。北大荒米业集团与泰来县人民政府万亩水稻基地项目签约,标志着北大荒米业集团初探政企合作模式打造产业基地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农 业】大北农2020年营收228.14亿元、净利19.56亿元,双双同比大幅增长(2021-04-21)
4月21日,中国农业信息网讯,大北农4月20日晚间披露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228.14亿元,同比增长37.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6亿元,去年同期为5.13亿元,同比增长281.02%。大北农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饲料业务。2020年,公司饲料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2.90%,继续保持基础地位。生猪养殖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6.71%,继续稳步提升,成为报告期内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种子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79%,兽药疫苗等动保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43%。
【点评】大北农是全国最大的预混饲料生产企业,2020年生猪供应缺口较大,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大北农的饲料科技和生猪科技两个产业,实现了产业有效协同、资源充分整合,利润比翼齐飞,带动了公司整体业绩的增长。
【农 业】新希望:一季度净利润预计同比降88.94%至92.62%(2021-04-20)
4月20日,澎湃新闻讯,近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000876)发布业绩预报称,一季度预计净利润约1.2亿元至1.8亿元,同比下降88.94%至92.62%。新希望公告称,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生猪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及疫情影响等因素,生猪养殖成本上升,导致猪产业盈利下降。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500个集贸市场数据显示,猪肉价格自2021年1月第3周涨至54.22元/公斤后,连续9周回落,3月第4周为44.09元/公斤,环比下跌2.6%,同比下跌22.5%,累计下跌18.7%。
【点评】新希望业务涉及饲料、养殖、肉制品及金融投资、商贸等。根据新希望2020年半年报公布的数据,公司养猪产业仅占总营收15%左右,相反饲料产业占比达50%以上。但是养猪盈利能力明显高于饲料行业,在猪价下跌时,由于公司养猪占比低,无法达到牧原股份一样的规模效应,净利润下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