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业】正虹科技2021年亏损2.24亿同比由盈转亏,生猪养殖成本上升(2022-03-16)
3月16日,挖贝网讯,近日,正虹科技(000702)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公告显示,2021年1~12月营业总收入为1,431,564,907.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4,289,996.41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公告显示,正虹科技总资产为901,097,829.91元,比本报告期初下滑2.62%;基本每股收益为-0.8412元,上年同期为0.1258元。正虹科技是一家拥有系列自主知识产权、以研发生产销售饲料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集团。公司除进行饲料加工外,还从事生猪养殖及饲料原料贸易业务。
【点评】营业总收入增长的原因是2021年,公司生猪产能逐渐释放,生猪出栏量同比增加,营业总收入增长;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21年,生猪市场销售价格下降;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及生物安全防控投入增加等因素叠加,生猪养殖成本上升,导致公司生猪养殖业务亏损。
【农 业】丰乐种业控股天豫兴禾,推动非转基因分子生物育种(2022-03-16)
3月16日,证券时报e公司讯,近日,丰乐种业(000713)发布公告,该上市公司决定以增资和受让的方式出资3600万元控股四川天豫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豫兴禾)。公告称,天豫兴禾是一家由美籍华人科学家胥南飞(英文名:NANFEI XU)回国领衔创办的农业高科技公司,专注于生物育种领域,为农业打造创新型新性状,包括抗除草剂(功能基因)、抗病、高产等方面的独特创新型性状。近年来,丰乐种业不断加强自主研发并积极寻找合作契机,以期掌握领先的种业前沿育种技术,提升公司科研育种能力,实现公司产品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天豫兴禾创制的一批突破性育种材料,可以解决种业研发“卡脖子”痛点,公司收购后将加速推动其核心技术系统的丰富完善及成果转化,即以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非转基因分子生物育种的产业化,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点评】控股天豫兴禾后,可增强育种能力,缩短公司在生物育种技术上的研发时间、减少相关研发费用,快速获得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及相关产品,加快推进天豫兴禾的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利用其技术对公司水稻、小麦、油菜等产业现有核心品种进行改良,增强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种业是特殊行业,无论是改良品种还是新品种,推广上量到产生效益都需3到4年的周期,合作后短期内难以见到效益。
【农 业】登海种业:2021年实现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28.33%(2022-03-16)
3月16日,中国证券报讯,近日,登海种业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1亿元,同比增长22.20%;利润总额2.40亿元,同比增长247.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28.33%;基本每股收益为0.265元。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商品粮玉米价格上升,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公司的种子业务向好,玉米种子、小麦种子、水稻种子销量较上年同期都有所增加,子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点评】以玉米起家的登海种业于1998年7月创立,脱胎于一家科研试验站,是我国第一个民营玉米产业化种子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登海种业成为我国种业五十强第三位,稳居玉米种子行业龙头。未来一段时间,玉米库存压力低,价格高,需求大,在这三大驱动力之下,玉米种子周期上行确定性较强,市场发展前景明朗。
【农 业】巨亏后正邦科技抛售旗下饲料公司(2022-03-07)
3月7日,界面新闻讯,近段时间,市场上频频传出正邦科技(002157.SZ)及其控股股东资金链进展的消息。就在2月28日晚间,另一家上市公司大北农(002385.SZ)对外披露了拟耗资20~25亿元收购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部分控股子公司股权的公告。不过,3月3日,深交所向正邦科技发出了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独立董事提出的“相关股权转让协议存在重大瑕疵”的具体含义。根据此前大北农披露的股权收购公告,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西南地区饲料产业布局,提升饲料产业竞争力,公司拟收购正邦科技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德阳正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丹棱正邦饲料有限公司、重庆广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以及收购其持有的云南广联畜禽有限公司、昆明新好农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大鲸科技有限公司、贵阳正邦畜牧有限公司、云南广德饲料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51%的股权,交易价格合计约为20~25亿元。股权收购完成后,以上8家标的公司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点评】2021年猪企普遍亏损,正邦科技亏损十分严重,正邦科技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称,预计2021年亏损182亿元至197亿元。对正邦科技来说,出售饲料公司来回血虽然可以减缓公司资金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可能对其长期发展造成影响,这或许并非明智之举。
【农 业】丰乐种业率先布局国内青贮玉米种子市场(2022-03-07)
3月7日,农林资讯讯,近日,丰乐种业宣布其子公司张掖丰乐全资收购的内蒙古金岭青贮玉米种业有限公司(下称“金岭种业”)资产过户工作已经办理完成,后者成为丰乐种业全资孙公司。丰乐种业董事长杨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玉米种子是丰乐种业的优势板块,此次收购金岭种业是我们首次布局青贮玉米种子,青贮玉米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将进一步增厚上市公司业绩。”回查公告,今年1月28日丰乐种业披露,拟以现金1.485亿元收购自然人金维波持有的金岭种业100%股权,以填补公司没有青贮玉米种子的空白。金岭种业承诺,其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实际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1000万元、1100万元、1200万元。
【点评】在我国,无论是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人均拥有青贮玉米面积等都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在没有其他粗饲料补充或代替的情况下,未来我国全株青贮玉米将有1亿亩的需求潜力,重点发展全株优质青贮玉米不仅能够使单位面积的生物生产量、营养量、能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也能很好地解决秸秆处理问题,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农 业】牧原股份市占率提升(2022-03-07)
3月7日,投资快报讯,牧原股份公司市占率提升,盈利能力领先。2021年公司共销售生猪4026.3万头,其中商品猪3688.7万头、仔猪309.5万头、种猪28.1万头,分别占比91.62%、7.69%、0.7%。受到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和行业周期性的影响,2021年公司的仔猪和种猪销售占比较2020年下滑,对公司的利润率有负面影响,但是“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的养殖模式始终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在按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国内生猪出栏量达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4%,公司市占率从2020年的3.44%提升至6%,龙头地位在周期底部得到巩固。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量为283.1万头,较2021年三季度末增加15.6万头,有望为公司2022年进一步扩大生猪产能,提升市占率做铺垫。
【点评】公司是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市占率持续扩大,龙头优势突显。虽然现在生猪养殖业整体亏损严重,猪价持续低迷,但是考虑到未来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和猪周期的变化情况,建议投资者关注牧原股份的长期发展,同时需要警惕牧原股份的财务风险。
【农 业】刘永好:稳定生猪产能降低周期性波动(2022-03-03)
3月3日,新浪财经讯,近日,新希望集团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据初步测算,2021年新希望集团销售额超过2400亿元,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由于猪周期叠加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旗下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出现较大亏损,新希望集团整体略有盈利。刘永好指出,饲料综合成本已连续5年上涨,养殖企业不仅面临生存困难,更存在资金、人才、技术压力和服务能力等多重瓶颈,迫切需要外部支持。新希望六和执行董事长、总裁张明贵表示,预计今年猪肉价格的整体形势仍不太乐观,只是价格波动的幅度有可能收窄。新希望六和将在体系建设、团队建设和养猪成本等方面进一步挖潜,更好地应对行业波动。
【点评】生猪存栏的高峰大致在上半年3到5月份。所以,今年上半年行情压力比较大,下半年可能会好一点,但是全年拉平来看,猪肉价格也不是特别乐观,只是价格波动的幅度有可能收窄。当前,养殖企业不仅面临生存困难,更存在资金、人才、技术压力和服务能力等多重瓶颈。
【农 业】新年首次收储在即,唐人神和温氏股份被密集调研(2022-03-03)
3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讯,3月1日,26家基金公司联合调研了养猪企业唐人神,关注生猪产能布局等相关问题;同样在生猪养殖行业,温氏股份在上周也迎来包括74家基金公司在内的数百家机构调研;此外还有神农集团、金新农和京基智农等企业被基金公司重点关注。从负责中央冻猪肉收储工作的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有限公司了解到,3月3日到4日,将启动2022年第一批收储工作,总计4万吨。有分析指出,历次收储启动后的猪价有望小幅反弹,亦可帮助相关企业出清产能,是目前处于巨亏的生猪养殖行业的利好。
【点评】业内分析称,价格方面,猪肉收储启动后价格有望小幅反弹,从历史数据来看,2021年有4次猪肉收储启动,每逢开启均伴随市场猪肉价格上涨。产能方面,考虑到上半年玉米、豆粕等饲料成本维持高位,深度亏损下行业产能或加速去化,或在二季度看到行业主动淘汰带仔母猪的现象,淘汰母猪价格有望创新低,新一轮周期反转的预期在持续强化。
【农 业】牧原股份:俄乌局势是否影响国内饲料价格尚不明朗(2022-03-03)
3月3日,中新经纬讯,近日记者采访牧原股份,俄乌局势是否会影响玉米价格,从而导致猪饲料涨价,影响猪价?对公司猪产品有何影响?牧原股份证券办在回复函中表示,公司所需饲料原料主要采购于国内,俄乌局势对国内饲料原料价格是否有影响尚不明朗。而对于应对措施,牧原股份证券办表示,目前俄乌局势对公司暂无直接影响。公司持续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饲料原料采购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公司会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配方,推行低玉米豆粕配方,降低饲料成本;根据生产需求和市场行情等灵活调整饲料原料采购策略,同时借助远期合同等工具降低采购价格。
【点评】分析人士认为,从生猪养殖成本构成来看,据相关资料统计,生猪养殖成本主要包括饲料、猪仔和人工成本,其中饲料成本占比最高约为50%~60%;饲料中玉米成本约占60%~70%,豆粕约占15~20%,所以整体来看生猪养殖成本中玉米价格是一个很关键的变量。玉米价格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走强,饲料成本上涨,但猪肉价格还是不断走低,生猪养殖利润空间受到很大挤压。从当前生猪市场的供需结构来看,供给端猪肉的存栏量仍然维持高位,需求端旺季春节已过需求进一步转弱,故认为未来生猪市场或将延续供强需弱的态势,猪肉价格短期压力仍在。
【农 业】荃银高科2021年净利1.69亿,同比增长26.93%(2022-02-24)
2月24日,新浪财经讯,近日,荃银高科(300087)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2,520,772,778.5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381,766.8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3%。公告显示,本报告期末总资产为3,540,872,164.41元,比本报告期初增长43.21%;基本每股收益0.39元。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余额354,087.22万元,较期初增长43.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余额137,574.09万元,较期初增长103.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3.03元,较期初增长92.99%,主要原因是本年度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以及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所致。
【点评】荃银高科主要从事优良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研发、繁育、推广、服务。荃银高科称,2021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系公司种子业务持续增长,主推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品种市场表现良好,订单农业业务规模增加。
【农 业】温氏股份2021年亏超133亿(2022-02-23)
2月23日,潇湘晨报讯,2月23日晚间,温氏股份披露2021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1年归属净利润亏超133亿元。具体来看,温氏股份2021年实现的营业收入约649.63亿元,同比下降13.31%;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亏损约133.37亿元,2020年同期温氏股份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盈利约74.2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同比下降279.61%。温氏股份2021年实现的扣非后净利润亏损约146.36亿元,同比下降329.35%。对于业绩由盈转亏的原因,温氏股份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猪1321.74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毛猪销售均价17.39元/公斤,同比下降48.18%。报告期内,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同时因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公司外购部分猪苗育肥、持续推进种猪优化等因素推高养猪成本,公司肉猪养殖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出现深度亏损。
【点评】纵观温氏股份上市以来的业绩,波动较大,但历年年报未出现过亏损的情形。这样一份成绩单系温氏股份上市以来年报首亏,也是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农 业】金枪鱼产业受疫情重创,“中字头”水产国企中水渔业去年再亏8500...(2022-02-21)
2月21日,青瞳视角讯,近日,“中字头”水产国企中水渔业发布了一份亏损年报:公司2021年收入4.62亿元,全年亏损8585.96万元。究其亏损原因,与疫情之下金枪鱼销售萎缩带来的产业下滑密切相关。据了解,目前中水渔业的最主要业务是各类金枪鱼,公司是我国最具规模的金枪鱼捕捞企业,金枪鱼延绳钓船队规模位居国内前列。在去年中水渔业的营收中,金枪鱼占比超过八成,另外不足两成的营收来自鱿鱼。据悉,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水渔业的业绩就大受影响。而去年中水渔业的亏损额其实还较2020年大幅减少。2020年,中水渔业亏损额达到1.54亿元。
【点评】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和反复,各国出台的戒严禁令等严格防控措施,给远洋渔业船舶靠港、渔需物资补给、人员轮换、船舶修理以及鱼货的运输等正常生产运营带来困难。2021年,公司业务持续受到新冠疫情持续的影响,生产经营面临的形势十分困难。
【农 业】通威股份净利同比增逾1.2倍(2022-02-15)
2月15日,新浪财经讯,近日,通威股份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称,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66.02亿元,同比增长50.68%;实现营业利润108.85亿元,同比增长130.51%;实现利润总额104.27亿元,同比增长143.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03亿元,同比增长127.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3.82亿元,同比增长248.03%;基本每股收益1.8222元,同比增长112.35%。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883.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7.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374.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8.32元,比上年末增长22.62%。
【点评】2021年,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高纯晶硅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同比大幅提升,公司高纯晶硅产能持续满负荷运行,全年实现销量10.77万吨,同比增长24%,盈利大幅提升。同时,公司太阳能电池及饲料等业务板块稳健经营,维持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农 业】立华股份16亿元定增获证监会同意,拟加码屠宰养殖产线向“冰鲜鸡...(2022-02-14)
2月14日,证券日报讯,成立于1997年的立华股份,是国内第二大黄羽鸡养殖企业,公司主要从事黄羽肉鸡的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以及商品肉猪及肉鹅的养殖和销售,其中肉鸡收入占公司总营收比重约90%,是公司主要盈利来源。近日,立华股份发布公告称,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公司将定增募资不超16亿元,用于屠宰类项目、养鸡类项目、总部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立华股份拟在徐州、湘潭、安顺分别募投年出栏3500万羽一体化养鸡建设项目,同时,屠宰类项目的屠宰产能将与同地区养鸡子公司的商品鸡出栏数量相匹配,以实现黄羽鸡业务由活鸡销售向冰鲜鸡销售转型的战略规划。
【点评】从活禽屠宰到冰鲜,是整个禽肉行业发展的趋势,企业要想走得更远、更稳定,必须做到多场景、多维化渠道布局,立华股份由活禽向冰鲜转型,是非常好的创新升级迭代。
【农 业】中宠股份:拟终止募投项目营销中心建设及营销渠道智能化升级项目(2022-02-14)
2月14日,投资快报讯,近日,中宠股份公布,公司于2022年2月10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议案》。调整募投项目“营销中心建设及营销渠道智能化升级项目”的实施计划,并将上述项目剩余募集资金及利息收入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后期将主要用于后续自主品牌的宣传推广费用。该议案尚须提请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此次拟终止募投项目为营销中心建设及营销渠道智能化升级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1411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1411万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255.99万元,剩余募集资金金额为11155.01万元(含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理财收益及利息收入和手续费之净额11245.25万元)。
【点评】目前,国内宠物食品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在升级宠物食品品质的同时持续加大市场宣传推广力度,快速高效提升品牌力,对公司抢占宠物食品市场份额,提高在宠物食品行业的市场地位至关重要。
【农 业】预亏近200亿,“养猪大户”正邦科技一年赔光10年利润(2022-02-11)
2月11日,中国农业信息网讯,2021年,“二师兄”身价大跌,养猪行业堕入低谷,13家上市猪企预计亏损额总计超过400亿元。其中,正邦科技以近200亿元的巨额预计亏损,成为最“血亏”的养猪巨头。而正邦科技自2007年上市以来,归属净利润合计超过98亿元,这也意味着,正邦科技十多年的盈利,现在被一朝“败光”。业绩危机下,公司已经淘汰了220多万头低效母猪,“断臂求生”。对于巨额亏损的原因,正邦科技主要给出了两点解释。其一是,2021年猪价的大幅下滑,影响了公司利润;其次,在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期间(2019年至2020年),公司通过外购高价母猪进行快速扩张。
【点评】目前,正邦科技迎来了江西国资的出手相助。公司宣布,在1月30日,已与江西省铁路航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不低于100亿合作协议,后者将利用自身供应链和资金优势给正邦科技提供代采服务,目前江西铁路航空投资子公司已为公司代采约8000万元的饲料。有投资者认为,这“充分说明了正邦科技已经没有大的资金采购大宗粮食,是其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充其量只是延缓公司财务进一步恶化的时间而已”。
【农 业】温氏股份1月肉猪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9.29%至24.71亿元(2022-02-11)
2月11日,中国农业信息网讯,近日,温氏股份发布公告,公司2022年1月销售肉鸡9019.84万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收入26.35亿元,毛鸡销售均价13.98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5.63%、-8.57%、-4.25%,同比变动分别为6.00%、8.26%、-0.14%。公司2022年1月销售白羽鸡苗2418.67万只。此外,公司2022年1月销售肉猪150.61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24.71亿元,毛猪销售均价14.09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22.75%、7.86%、-13.08%,同比变动分别为50.01%、-39.29%、-58.79%。
【点评】2022年1月,公司肉猪销量同比上升,主要原因是公司投苗增加和肉猪生产成绩提高。公司肉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公司肉猪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肉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所致。
【农 业】人均浮盈40万,牧原股份6000余名员工获半价股权激励(2022-02-11)
2月11日,中国农业信息网讯,2月11日,牧原股份抛出的一则激励计划引起市场关注。公司向6000余名员工发放30.52元/股、8108.07万股限制性股票。若公司接下来两年度生猪销售量增长率分别完成25%、40%的增长,这部分股票将解除限售。牧原股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显示,拟向6093名激励对象,授予8108万股限制性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1.54%,授予价格为30.52元/股,约为最新股价的50%。其中,首次授予6486.45万股,占本次限制性股票授予总量的80%;预留1621.62万股,占本次限制性股票授予总量的20%。股权激励名单显示,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财务部负责人、首席业务执行官、分公司总经理均有认购,最高者占牧原股份总股本的比例达到0.0047%。
【点评】股权激励背后,是生猪养殖企业的无奈。随着猪市行情不断探底,多数上市猪企业绩已经进入“全面亏损”状态。除牧原股份之外,目前各大上市生猪养殖企业2021年度业绩预告几乎全部亏损。猪价拐点何时能到?分析人士认为,本轮猪周期未到反转时。2022年预计生猪行业延续去产能,猪价震荡寻底。从去产能进程来看,截至2021年底,我国能繁母猪存栏仍然高于正常保有量水平,意味着2022年10月份以及之前时间段内,我国生猪出栏量仍然维持过剩水平,生猪价格难见到趋势性转折。
【农 业】登海种业2021年扣非净利同比预增260%~300%(2022-01-29)
1月29日,新浪财经讯,近日,登海种业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公司预计去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04亿元~2.55亿元,同比增长100%~150%;实现扣非净利润1.68亿元~1.87亿元,同比增长260%~300%;基本每股收益为0.2317元/股~0.2896元/股。受益于种业基本面改善,2021年公司玉米种子产品量价齐升。一方面,2021年玉米种子库存处于较低水平,头部企业的玉米种子库存几乎清零;另一方面,2021年玉米制种在授粉关键期受到高温热害的严重影响,尤其是甘肃、新疆等主要制种基地出现明显减产,由此导致2021年行业整体玉米制种量大幅减少,因此玉米种子端供给明显收缩,而在高粮价的持续刺激下,农民种植积极性颇高,种企的提价幅度明显。
【点评】去年以来,商品粮玉米价格上升,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公司的种子业务向好,玉米种子、小麦种子、水稻种子销量较上年同期都有所增加。同时,子公司盈利能力也大幅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转基因的加速落地将给行业带来品种换代变革,头部企业将迎来涨价与市占率提升的高速成长阶段。目前行业推广品种预估有接近万个,若转基因落地,预计推广品种会大幅度收缩,将有效缓解行业同质化竞争压力,利好头部企业经营发展。
【农 业】五大上市猪企去年四季度全部亏损:正邦科技单季亏损或超百亿(2022-01-29)
1月29日,澎湃新闻讯,近日,随着1月28日晚间新希望(000876.SZ)和正邦科技(002157.SZ)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五大上市猪企——新希望、正邦科技、牧原股份(002714.SZ)、温氏股份(300498.SZ)、天邦股份(002124.SZ)2021年业绩预告已全部出炉。从2021年的业绩预告来看,五家上市猪企中,仅有牧原股份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预计盈利65.00亿元~80.00亿元,其余四家均为亏损。其中,正邦科技预亏182亿元-197亿元,数额最大。根据2021年业绩预告,亏损数额从大到小依次为: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牧原股份为盈利,比上年同期下降的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正邦科技、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天邦股份、牧原股份。扣非净利来看,亏损数额依次从大到小的排序同样也为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牧原股份,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从大到小为正邦科技、温氏股份、天邦股份、新希望、牧原股份。
【点评】由于国内生猪产能逐渐恢复,生猪价格大幅下降,导致了行业的普遍亏损。同时,因为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国内玉米价格创历史新高、豆粕现货价格也大幅上涨)使得生猪养殖成本同比明显上升,生猪养殖业务出现大幅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