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 观】中国重汽2024年业绩跑赢重卡行业(2025-03-28)
3月28日,中证网讯,中国重汽2024年业绩表现亮眼,归母净利同比增长37%,跑赢重卡行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9.3亿元,同比增长6.8%,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37%。2024年,中国重汽重卡销量13.3万辆,同比增长4.3%,新能源重卡销量6166辆,同比增长676.6%。公司海外市场连续二十年位居国内重卡行业出口首位。研发投入7.99亿元,同比增长35.75%,在新能源、燃气车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市占率创历史新高。2025年,国四车辆淘汰更新、重点项目开工、产业西移、冷链绿通等需求释放,有望推动商用车市场平稳运行和恢复性增长,中国重汽将通过多项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
【点评】中国重汽2024年业绩增长得益于其在新能源重卡、天然气重卡等领域的强劲表现,以及海外市场优势。研发投入的大幅增长推动了技术创新,提升了产品竞争力。2025年,随着重卡行业政策和需求端的多重利好,中国重汽有望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市场布局,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推动行业向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宏 观】海尔智家2024年业绩创历史新高(2025-03-28)
3月28日,中证网讯,海尔智家发布2024年年报,业绩创历史新高。2024年海尔智家实现营业收入2859.81亿元,同比增长4.29%;归母净利润达到187.41亿元,同比增长12.92%;现金分红比例提升至48.01%。卡萨帝品牌继续高增长,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增幅超30%,推出致境套系、星悦套系等产品。海尔品牌发布爆款AI品类,各产业份额领先。海外市场持续拓展份额,2024年海外市场实现收入1438.14亿元,同比增长5.43%。海尔智家还布局新赛道,三翼鸟智慧家日活超1000万。持续深化数字化变革,销售管理费用率再优化0.3个百分点。
【点评】海尔智家2024年业绩的亮眼表现,得益于其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全球战略布局等多方面的持续发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海尔智家通过强化高端品牌建设,如卡萨帝的高增长,以及海尔品牌的持续引领,巩固了其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在海外市场,海尔智家通过优化供应链布局和并购等方式,实现了优于行业的增长,展现了其全球化的战略布局能力。同时,布局新赛道如智能家居领域,为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数字化变革的深入推进,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体验,进一步增强了海尔智家的核心竞争力。
【宏 观】华为发布原生鸿蒙系统及智行新品(2025-03-20)
3月20日,腾讯新闻讯,3月20日,华为举办“Pura先锋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推出首款搭载原生鸿蒙正式版的全新形态手机,并发布多款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机采用分布式架构,支持跨设备无缝协同;智行产品线新增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模块,与赛力斯、北汽等车企深化合作。余承东表示,鸿蒙生态设备数已突破8亿,未来将重点布局“人-车-家”全场景互联。
【点评】华为通过原生鸿蒙系统强化了其“软硬一体”的生态优势。在手机业务受制芯片供应的背景下,智行产品线(尤其是车机系统)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此次发布凸显华为从通信设备商向“全场景智能服务商”的转型野心。挑战在于,鸿蒙系统需突破安卓/iOS的生态壁垒,而智行解决方案面临特斯拉FSD和蔚来NAD的激烈竞争。若华为能依托国内车企合作网络,构建差异化的智能驾驶体验(如高精度地图本地化),或可在细分市场占据主导。长期看,鸿蒙生态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将决定其全球化潜力。
【宏 观】茅台集团召开2025年度科技创新工作会(2025-03-20)
3月20日,中国经济网讯,3月20日,茅台集团召开以“体制机制改革释能 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工作会,总结2024年成果并部署2025年计划。会议表彰了15项科技创新成果,涵盖酿造工艺优化、数字化管理和产业链延伸等领域。茅台董事长张德芹强调,科技创新是茅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未来将聚焦微生物菌群研究、智能酿造装备研发及绿色包装技术突破。
【点评】茅台此次会议凸显传统白酒行业向科技驱动的转型趋势。尽管白酒行业长期依赖品牌与文化积淀,但茅台通过微生物技术研究(如菌群调控)和智能制造(如发酵过程数字化)提升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展现了“老字号”的创新活力。此外,茅台在绿色包装和循环经济领域的探索,契合ESG投资趋势,有望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力。然而,白酒行业的科技创新仍面临技术转化周期长、研发投入风险高等问题。茅台需平衡传统工艺保护与现代技术应用,避免过度工业化导致品牌价值稀释。长期来看,通过科技赋能全产业链,茅台或能开辟“高端化+可持续”双轮驱动的新增长曲线。
【宏 观】比亚迪发布1000V超高压快充技术(2025-03-17)
3月17日,腾讯新闻讯,3月17日,比亚迪在“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会”上正式发布1000V超高压快充技术,并宣布该技术将搭载于汉L、唐L等新车型。该技术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较现有主流快充效率提升50%以上。比亚迪还透露,其自研的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和智能温控系统为技术核心,通过优化电池材料与热管理方案,兼顾充电速度与安全性。
【点评】比亚迪此次技术突破直击新能源汽车普及的痛点——补能效率。超高压快充不仅缓解用户里程焦虑,更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升级(如大功率充电桩建设)。从竞争格局看,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能力(电池+整车+半导体)构建技术壁垒,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34。然而,超高压快充的规模化应用需解决电网负荷、设备成本及标准化问题。若比亚迪能联合电网企业与第三方运营商,形成“车-桩-网”协同生态,将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此外,该技术或倒逼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加速高倍率电池研发,引发产业链技术竞赛。
【宏 观】元隆雅图全面进军 C 端市场,布局文创电商新生态(2025-03-15)
3月15日,同花顺财经讯,元隆雅图在上海召开供应链合作伙伴大会,宣布在巩固B端礼赠品、新媒体广告业务的同时,正式进军C端消费市场。公司计划依托IP文创、AI设计能力,打造“元隆雅图文创生活馆”线下体验店,并布局电商平台与社交礼品生态。目前,其首款文创产品“天安门大红灯笼?四季天安冰箱贴”已成为爆款。
【点评】元隆雅图凭借B端积累的创意设计与供应链优势,向C端延伸符合消费升级趋势。通过IP联名与AI技术赋能,公司有望在文创领域打开新增长空间,但其品牌认知度与渠道运营能力仍需接受市场检验。
【宏 观】中国石化广州石化建成华南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年产能力达 5...(2025-03-10)
3月10日,中国能源新闻网讯,中国石化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扩能改造项目正式投产,每日可生产纯度99.999%的氢气15吨,年产能力达5100吨,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氢能源供应基地。该项目采用先进的PSA提氢技术,配套建设氢气充装站,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点评】广州石化的氢能布局是我国 “绿氢” 战略的重要实践,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氢能成本,推动燃料电池车、储能等应用场景落地。此举不仅助力区域能源结构转型,也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宏 观】比亚迪、小鹏引领新能源汽车增长,智能化竞争白热化(2025-03-10)
3月10日,金融界讯,2025年3月第1周,国内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6.5%,同比增长16.2%。比亚迪、小鹏等头部车企表现亮眼:比亚迪2月销量同比增长163.95%,海外市场连续两月突破6万辆;小鹏汽车连续4个月销量破3万辆,MONA M03单月交付超1.5万辆。智能化成为竞争核心,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系统,小鹏、零跑计划年内推出15万元以内NOA车型,推动智驾技术普惠化。
【点评】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技术驱动,智能化成为胜负手。车企通过技术下放与价格下探争夺中低端市场,广汽丰田铂智3X以14.98万元搭载激光雷达,打破高阶智驾价格门槛。随着小鹏G7、比亚迪汉/唐L等新车上市,10万-30万元价格带竞争将重塑市场格局。
【宏 观】巨化股份布局高性能氟氯材料,制冷剂业务受益行业供需改善(2025-03-07)
3月7日,金融界讯,国内氟化工龙头巨化股份于3月7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增资控股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议案,计划实施高性能氟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将优化公司在氟化工产业链的布局,提升新材料领域竞争力。行业层面,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要求影响,我国二代制冷剂 R22 生产配额已从2013年的42.64万吨削减至2025年的16.36万吨,叠加空调旺季需求回暖,制冷剂价格持续上涨,R32、R125 等品种价格周涨幅超1%。
【点评】巨化股份的产能扩张与行业配额收紧形成共振,第三代制冷剂进入配额管理后,龙头企业议价能力增强。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通过技术升级与规模效应巩固市场地位。此外,项目聚焦高性能氟氯材料,符合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领域对高端材料的需求,为公司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宏 观】翔宇医疗布局脑机接口与 AI 医疗,康复机器人成新增长点(2025-03-07)
3月7日,金融界讯,医疗设备企业翔宇医疗于3月7日接待20家机构调研,披露其在脑机接口领域的进展。公司已建立 Sun-BCI Lab 实验室,开发脑电采集装置、脑控产品等四大类产品体系,预计下半年获脑电图机等医疗器械注册证。同时,公司加速 AI 技术应用,VTE 智能防治系统已在全国百余家医院部署,并计划与行业 “大厂” 合作推进 “AI + 康复医疗” 解决方案。
【点评】翔宇医疗通过 “脑机接口 + AI” 双轮驱动,推动康复医疗智能化升级。医保局《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为脑机接口临床应用铺路,公司技术研发与行业标准制定形成协同效应。此外,康复机器人 20 余项在研项目有望成为新增长极,助力公司从设备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宏 观】巴斯夫全球首推生物质平衡聚醚砜,合成生物材料产业再迎突破(2025-03-04)
3月4日,金融界讯,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于3月4日宣布推出全球首款生物质平衡聚醚砜(PESU)产品 Ultrason?E2010BMB,并获得 ISCC PLUS 认证。该产品采用有机垃圾转化的非粮生物质原料与 100% 绿色电力生产,替代 50% 的化石原料,显著降低碳足迹,为高性能工程塑料的低碳化提供了创新路径。巴斯夫通过技术升级,将生物基原料与现有产线融合,验证了传统化工企业绿色转型的可行性。
【点评】巴斯夫的突破标志着合成生物材料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一步。其采用非粮生物质原料,避免了 “与粮争地” 的争议,为化工行业减少化石依赖提供了可复制模式。叠加海口高新区同期推出的最高 5000 万元生物降解产业扶持政策,技术创新与政策驱动形成合力,推动我国合成生物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未来,生物基材料在电子、汽车等领域的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宏 观】奇瑞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025-02-28)
2月28日,中国证券报讯,2月28日,港交所文件显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申请书介绍,奇瑞汽车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乘用车公司,总部位于中国芜湖。公司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多样化且不断扩展的乘用车产品组合,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满足国内外市场用户的不同及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喜好。以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全球销量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在业绩表现方面,在2022年度、2023年度以及2024年前三个季度,奇瑞汽车实现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及113.12亿元。
【点评】对于此次IPO募资用途,奇瑞汽车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研发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以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提升生产设施以及用于营运资金补充。
【宏 观】A股“电子价签第一股”汉朔科技申购(2025-02-28)
2月28日,中国证券报讯,2月28日,汉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朔科技”,股票代码“301275”)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开启新股申购。汉朔科技本次发行新股数量为4224万股,发行价格为27.5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7.14倍。汉朔科技自2012年成立以来,围绕国家在零售数字化、物联网的战略规划,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技术创新,公司以电子价签系统作为零售数字化的切入口,逐步拓展至智慧零售综合解决方案,从而实现零售数字化的全领域布局。电子价签作为实体零售数字化的重要物联网终端,在零售数字化转型带动下,当下电子价签在线下门店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汉朔科技的发展速度几乎是和国内电子纸价签的发展同步的,汉朔科技2012年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成立,并在2013年发布第一代商用电子价签产品及第一代电子价签通信基站,并同步推出单门店方案的电子价签软件系统,成为国内该领域的开拓者。
【点评】随着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门店数字化的诉求日益提升及实践推广越来越广泛,电子价签作为降低零售门店运营成本的重要工具,渗透率将日益提升。
【宏 观】雷神科技: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5.65%(2025-02-27)
2月27日,中国证券报讯,2月27日,北交所上市公司雷神科技发布业绩快报,2024年实现营收29.55亿元,同比增长15.65%,其中,2024年四季度营收9.48亿元,同比增长53.40%。从绝对值来看,这两个数字均创下公司上市以来新高。相较于IDC最新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1.8%、全年增长1.0%的数据,雷神科技营收增速也超行业平均水平。得益于持续优化销售结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雷神科技去年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盈利能力不断强化,2024年度实现净利润2167万元。
【点评】由于公司核心零部件均采购采用美元结算,报告期内,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上涨,导致汇兑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300万元,同时公司给予部分海外客户一定的信用账期,使得应收账款增加,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200万元,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若剔除汇兑损益、信用减值损失等因素影响,可比口径下,2024年,公司实现运营利润约4700万元,经营性盈利能力呈现同比提升趋势。
【宏 观】万邦德子公司甲钴胺获FDA孤儿药认定,攻占渐冻症治疗蓝海(2025-02-18)
2月18日,中证网讯,近日,万邦德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万邦德制药的甲钴胺注射液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渐冻症)。ALS是一种致命神经系统疾病,全球患病率约4.42/10万人,目前尚无治愈手段。甲钴胺是维生素B12衍生物,可通过调控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和神经保护机制延缓病程。临床前研究显示,其能促进动物模型中的神经再生。此次认定使万邦德享有7年市场独占权、税收减免等政策红利,加速进军全球最大医药市场。公司计划推进FDA临床试验申请,但强调研发结果仍存不确定性。
【点评】万邦德此次获批是创新药国际化的重要突破,凸显其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积累。孤儿药资格可降低研发成本,但ALS治疗赛道已有多个在研产品,如反义核苷酸疗法,竞争激烈。甲钴胺作为老药新用,需通过临床试验验证独特优势。长期看,若成功上市,该药有望成为重磅品种,但短期股价或受研发风险压制。万邦德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需更多管线支撑,以平衡创新风险与回报。
【宏 观】圣农发展1月销售收入下滑13.26%,深加工肉制品逆势增长18%(2025-02-17)
2月17日,中证网讯,圣农发展披露1月经营数据,实现销售收入14.39亿元,同比下滑13.26%,环比下降14.99%。分板块看,家禽饲养加工业务收入9.37亿元,同比降19.31%;深加工肉制品板块收入7.24亿元,同比降7.28%,但销量达3.56万吨,同比增长18.02%。公司解释称,收入下滑主要受春节假期生产天数减少影响,但深加工产品表现亮眼,环比销量增长9.58%。这得益于公司近年来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的战略,如推出预制菜、低温肉制品等。此外,圣农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综合造肉成本同比改善,部分抵消了原料价格上涨压力。
【点评】圣农发展的业绩分化反映了禽肉行业的结构性变化。传统养殖板块受周期波动冲击明显,而深加工产品凭借品牌溢价和渠道优势逆势增长,符合消费升级趋势。但需注意,深加工毛利率虽高,但竞争激烈,且公司1月收入仍同比下滑,显示终端需求复苏乏力。长期看,公司需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并关注饲料成本及疫病风险。若深加工占比进一步提升,有望平滑周期波动,增强盈利稳定性。
【宏 观】索辰科技全资子公司拟收购力控科技51%股权,加速布局智能制造领...(2025-02-17)
2月17日,新浪财经讯,近日,索辰科技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上海索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以现金方式收购北京力控元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控科技”)51%股权,交易金额基于力控科技3.6亿至4.1亿元的预估值确定。此次收购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力控科技是工业软件开发商,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的生产管控系统(SCADA)、实时数据库等产品,客户覆盖油气、石化、矿山等行业。此次收购旨在通过整合力控科技的SCADA技术,完善其物理AI产品的数据采集与监控能力,构建从研发到制造的闭环生态。公司还透露,交易完成后将签订业绩对赌协议,要求力控科技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达1.01亿元。
【点评】索辰科技此次收购凸显了国产工业软件企业通过并购加速技术整合的趋势。力控科技的SCADA系统与索辰的CAE软件形成互补,有望在智能制造领域构建全链条解决方案,契合国家“工业4.0”政策导向。然而,力控科技的估值合理性及业绩承诺兑现能力需关注,其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未披露,可能隐含风险。此外,索辰科技近年持续亏损(2024年前三季度净亏损7064万元),高溢价收购或加剧资金压力。长期来看,若协同效应显现,公司将抢占物理AI赛道先机,但短期需警惕整合不及预期的市场波动。
【宏 观】曲美家居募投项目延期,业绩承压引关注(2025-02-12)
2月12日,中证网讯,近日,曲美家居发布公告,宣布部分募投项目延期。其中,河南曲美家居产业二期项目和Ekornes挪威工厂产能升级建设项目分别延期至2027年12月和2026年12月。公司解释称,延期原因是行业周期波动及全球经济影响导致项目搁置。业绩方面,曲美家居自2021年达到高峰后持续下滑,2024年上半年负债总额达45.9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6.06%,预计全年净亏损1.12亿至1.68亿元。此外,公司董事长之子赵泽龙凭借“负二代”话题在抖音走红,但其流量能否转化为实际销量仍存疑。
【点评】曲美家居的募投项目延期反映了其对市场环境预判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业绩压力。公司需优化业务结构,加强资金管理,同时谨慎利用新媒体流量优势,将关注度转化为实际市场竞争力,以扭转当前困境。
【宏 观】中国电科成功研制“人造太阳”关键设备,突破技术瓶颈(2025-02-11)
2月11日,国资委讯,近日,中国电科宣布成功研制出“人造太阳”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连续低温弹丸注入系统,并顺利通过出厂测试。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该设备将用于核聚变实验,为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支持。中国电科表示,这一成果是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完成的,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核聚变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点评】中国电科的技术突破不仅彰显了我国在高端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核聚变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虽仍需时日,但这一进展无疑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宏 观】工信部发布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2025-02-11)
2月11日,新浪财经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旨在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此次入选的工厂覆盖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显著成就。这些智能工厂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点评】智能工厂名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一举措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入选的工厂也将成为行业标杆,引领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