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同业】无锡银行三季报: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62%(2022-11-02)
11月2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讯,近日,无锡银行发布公告称,7~9月,无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25亿元,同比增长6.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3亿元,同比增长2.61%。今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4.61亿元,同比增长6.62%;实现归母净利润14.43亿元,同比增长20.73%。截至9月末,该行存款总额1683.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7%;贷款总额1269.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0%。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2年9月末,无锡银行不良贷款率0.86%,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539.05%,较上年末上升61.8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9月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00%,较上年末增加0.26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33%,较上年末增加0.20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10%,较上年末减少0.25个百分点。
【点评】2021年度,无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3.49亿元,同比增长11.6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80亿元,同比增长20.47%。
【银行同业】湖北银行上市材料获证监会接收,获批发行不超过约25.37亿股(2022-11-02)
11月2日,澎湃新闻讯,10月31日,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湖北银行A股上市申请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今年9月28日,湖北银保监局发布的《关于同意湖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募集股份和上市交易股份的批复》显示,同意湖北银行依法依规向中国证监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为不超过2537218224股。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应全部用于充实湖北银行资本金。2021年5月10日,湖北证监局官网发布的《湖北辖区拟首次公开发行公司辅导工作基本情况表》显示,湖北银行启动上市辅导程序,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经营数据方面,截至2021年末,湖北银行的资产总额为3501.95亿元。2021年,湖北银行的营业收入为76.73亿元,同比减少1.9%;净利润为17.56亿元,同比增长13.1%。主要监管指标方面,截至2021年末,湖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10%,较上一年末下降0.3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17.67%,较上一年末增长52.48个百分点。截至今年9月末,湖北银行资本充足率是12.53%,一级资本充足率是9.8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是9.51%。
【点评】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汉口银行也在积极申请上市。截至2022年9月末,汉口银行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汉口银行于2010年与海通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2020年12月25日,湖北银保监局发布的批复显示,原则同意汉口银行依法依规向中国证监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
【银行同业】光大银行2022年三季报:实现净利润367.6亿元,不良贷款率1.24%(2022-10-28)
10月28日,金融界讯,10月28日,光大银行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光大银行资产总额626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26亿元,增长6.1%;其中贷款总额356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73亿元,增长7.8%。负债总额5760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30亿元,增长6.3%;其中客户存款397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38亿元,增长8.3%。2022年1~9月,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72.8亿元,保持了较强创收能力;其中资管、代理、托管、结算等绿色中间业务收入91.3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较快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该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67.6亿元,同比增加15.2亿元,增长4.3%,比上半年提速0.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持续向好。资产质量方面,截至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24%,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关注率1.84%,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率1.96%,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8.61%,较年初上升1.59个百分点,保持“三降一升”的良好态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点评】2022年前三季度,光大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之以恒推进财富管理银行建设,总体经营情况符合预期、稳中向好。
【银行同业】浦发银行正式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支持机构(2022-10-26)
10月26日,金融界讯,近日,浦发银行正式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支持机构。据悉,TCFD是全球影响力最大、获得支持最广泛的气候信息披露标准起草方,成为TCFD支持机构是浦发银行在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方向的又一探索,也进一步促进其在信息披露领域与国际接轨。 浦发银行作为国内绿色金融的先行者与开拓者,早在2006年就开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先后与法国开发署、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四大国际机构在新能源、节能减排、建设节能等领域开展合作。多年来,浦发银行持续深耕绿色金融业务创新,积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ESG组织架构,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套机制有保障、资源有倾斜、产品有体系,以集团协同、科技赋能为助力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截至2022年9月末,浦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近4000亿元,稳居股份制银行前列。浦发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未来,浦发银行将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监管机构要求,参考TCFD披露框架,制定应对环境与气候变化风险的行动计划,加强环境与气候变化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建设,从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等方面不断丰富信息披露内容,通过自身实践与利益相关方凝聚共识。
【点评】为应对气候相关风险在信息披露上的严重不足,金融稳定理事会(简称FSB)于2015年组建了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简称TCFD)。TCFD的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披露准则受到了国际金融市场参与者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101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多个机构成为TCFD支持机构。
【银行同业】平安银行三季报出炉:前九月净利润达366.59亿元,同比增长25.8%(2022-10-25)
10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讯,10月24日晚间,平安银行发布第三季度报告,截至9月末,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382.65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净利润366.59亿元,同比增长25.8%。从平安银行第三季度报告来看,该行资产负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报告期内资产总额51951.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3013.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负债总额47697.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其中,吸收存款本金余额32461.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6%。在负债成本方面,优化负债结构,压降负债成本。报告期内,平安银行净息差2.77%,较去年同期下降4个基点;负债平均成本率2.15%,较去年同期下降7个基点,其中吸收存款平均成本率2.07%,较去年同期上升2个基点。值得关注的是,平安银行不断促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以服务实体经济,截至9月末,该行表内外授信总融资额48743.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此外,日前,平安银行发行了总额为200亿元人民币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点评】三季度起,平安银行疫情延期纾困客户陆续到期,加速进入化解阶段,叠加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及宏观经济增长承压因素影响,新一贷和信用卡等业务不良率有所上升。自2021年下半年已提高对贷前政策的检视频率,严格把控客户准入,并积极拓宽催清收渠道,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
【银行同业】邮储银行发放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积极助推绿色发展(2022-10-21)
10月21日,金融界讯,近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银团独家牵头行和可持续发展协调行,在市场上率先发放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本次银团贷款对象为华能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贷款金额6亿元,贷款期限3年。这是邮储银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实践。本次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将贷款利率与企业预设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清洁能源项目投放金额、装机规模、二氧化碳减排量相挂钩,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激励其加快在清洁能源项目的资金投放,提升企业绿色发展的动力。根据本项目绿色评估专项报告,截至2024年底,本次贷款对应的绿色项目预计可减排二氧化碳至少2300万吨,碳减排效果明显。下一步,邮储银行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加快建设一流的绿色普惠银行、气候友好型银行和生态友好型银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点评】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是指通过银团贷款条款激励借款人达成预设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SPT)的融资工具,是推动减排降耗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
【银行同业】富滇银行前三季度累计投放贷款1085亿元(2022-10-21)
10月21日,中国新闻网讯,2022年前三季度富滇银行累计投放贷款1085亿元,同比增长277亿元,是2021年同期投放量的1.3倍。据悉,该行聚焦重点领域保投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20亿元,增长58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43亿元,增长5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485亿元,增长42亿元;实施产业金融专项行动,新兴产业贷款增长11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长8.7亿元;对全省高层次人才发行“兴滇惠才卡”,以贸易便利化结算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广泛参与外贸出口,加快提升新业态市场发展活力。富滇银行还推出普惠、涉农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建立普惠业务正面、负面清单,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实施中小客户提升行动,加大力度助企纾困,把信贷资源更多用于中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截至2022年9月末,线上贷款余额202亿元,增长85.5亿元;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51亿元,增长61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增速38.27个百分点;乡村信贷余额27.83亿元,增长10.6亿元,建成普惠金融服务站488个。此外,2022年前三季度该行累计为125户普惠型小微企业办理166笔共计36.47亿元延期贷款,新发放普惠型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14BP。
【点评】截至2022年9月末,富滇银行资产规模达3362亿元,增长18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906亿元,增长10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2271亿元,增长145亿元。质量指标稳中向好,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
【银行同业】桂林银行今年已增资超百亿(2022-10-19)
10月19日,金融界讯,日前,广西桂林市政府在“桂林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暨桂林银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今年9月末,桂林银行已完成第七轮增资扩股,募集资金101.61亿元(其中市属国有股东筹资35.63亿元),此次增资创下了国内近5年来非上市银行单次配股募集资金最多、参与配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最高、广西金融机构单次发行新股最多、募集资金最多等多项纪录,为加速培育桂林银行上市奠定了良好基础。桂林银行本轮增资通过配股形式实现。2021年12月23日,广西银保监局出具《广西银保监局关于同意桂林银行配股方案的批复》,同意桂林银行配股方案;2022年5月30日,证监会出具《关于核准桂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发行股票的批复》,对桂林银行配股方案予以核准。配股以桂林银行股本总数50亿股为基数,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过10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即配售股份数量不超过50亿股,配股价格为2.5元/股。
【点评】截至2022年9月末,桂林市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总数为17家,其中桂林银行是广西资产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地方单一银行法人金融机构。
【银行同业】成都银行率先披露前三季度业绩快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1.59%(2022-10-14)
10月14日,中证网讯,10月13日晚间,成都银行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快报公告,成为今年首家披露前三季度经营情况的A股上市银行。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1~9月,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2.46亿元,同比增长16.0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52亿元,同比增长31.59%。截至2022年9月末,成都银行总资产9075.43亿元,较年初增长18.12%;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518.20亿元,较年初增长12.80%;不良贷款率0.81%,较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
【点评】2021年,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8.90亿元,同比增长22.5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31亿元,同比增长29.98%。截至2021年末,成都银行总资产为7683.46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17.77%;总负债为7163.24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18.14%。
【银行同业】常熟银行业绩快报:前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79亿元,同比增长25....(2022-10-14)
10月14日,金融界讯,10月13日晚间,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公布了2022年三季度业绩快报。快报显示,2022年1~9月,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6.82亿元,同比增长18.62%;归属于该行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0.79亿元,同比增长25.24%。截至2022年9月末,该行总资产2840.98亿元,较年初增长15.21%;总贷款1872.96亿元,较年初增长15.05%;总存款2069.55亿元,较年初增长13.26%;不良贷款率0.78%,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542.02%,较年初提升10.20个百分点。盈利指标方面,今年前三季,常熟银行基本每股收益为0.76元,同比增长24.5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38%,同比提升1.49个百分点。
【点评】常熟银行改制成立于2001年11月28日,是全国首批组建的股份制农村金融机构,2016年9月30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常熟银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连续四年跻身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前500强,2022年排名第419位,“2022年中国银行业100强”第81位。
【银行同业】汇丰中国拓展私人银行业务(2022-10-11)
10月12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中国”)10月11日宣布正式在成都及杭州同步推出私人银行服务。汇丰中国环球私人银行总监缪子俊表示,内地财富管理市场体量大,前景广阔,无论是经济活跃的沿海地区,还是快速发展的内陆地区,都为落实新业务策略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在成都和杭州布局私人银行业务,不仅可以更加贴近本地客户提供服务,也将进一步完善汇丰在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外的财富管理版图,为加速业务增长提供动力。
【点评】这是汇丰中国首次在北上广深以外的内地城市提供私人银行服务。在积极开拓西南市场潜力的同时,汇丰中国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能力,更深入地服务当地不断增长的高净值群体。
【银行同业】践行“双碳”战略,新网银行建成国内首家碳中和法人银行(2022-09-30)
9月30日,金融界讯,近日,新网银行绿色发展再添新动作,其通过购买成都市“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CDCER)11185.20吨,对开业至2022年6月末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全部碳排放量进行了抵消处理,从而实现了历史经营活动的全面碳中和。据了解,此次新网银行碳中和通过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点点碳中和平台实施,完成碳足迹抵消后,取得了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经营活动全面碳中和的法人银行机构。此次全面中和历史碳排放后,标志着新网银行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继“数字”、“普惠”之后又注入“零碳”基因,新网银行也将坚持“数字、普惠、零碳”方针,把“永久碳中和”作为经营导向和运营目标,按自然年度中和当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此外,新网银行还将从办公运营、技术降耗、产品研发、流程优化等领域大力布局绿色发展,在降低自身经营活动碳足迹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绿色发展生态建设和绿色金融产品研发,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在金融服务和运营管理中的节能降碳效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绿色金融路径,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为推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保护地球绿色家园贡献一份金融力量。
【点评】近年来,新网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号召,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及分行营管部、四川银保监局等监管部门绿色金融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把碳中和银行建设纳入战略发展规划,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并在同类银行中率先发布环境信息报告、ESG报告。
【银行同业】成都银行成为成都市首批新经济专营机构(2022-09-29)
9月29日,人民网讯,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向新经济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推动新经济高质量发展,9月27日,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都市财政局、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主办的“2022成都新经济专业化银行主题发布会”在蓉举行。成都银行作为全市首批“新经济专业化银行”金融机构应邀参会并作为机构代表作经验分享。“新经济领域汇集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它们不但是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也是我行特色金融和普惠金融重点培育对象。”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市新经济委的指导下,从2020年开始,成都银行新经济专业化试点支行率先起航,该行通过开拓创新,已初步建立起为新经济领域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新经济专业化银行,是依托现有银行机构,以新的产融逻辑和精准匹配为方向,探索新的政银合作模式,为新经济赛道谋划新金融模式,为新行业逻辑设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新金融产品。这意味着专营银行需要建立对新经济领域极强的行业理解力,并通过数据化设立模型和准入标准,形成特色化的金融服务。
【点评】目前,成都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300亿元,贷款户数约1800户,已累计为全市43%的新经济双百企业和梯度培育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其中近300户企业提供约34亿元信贷支持,先后培育秦川物联网、纵横自动化以及智明达电子等新经济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
【银行同业】建设银行:获准筹建消费金融公司(2022-09-28)
9月28日,新浪财经讯,日前,建设银行发布公告,为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市场发展,以公司化、专业化经营扩大消费金融服务复盖面,该行拟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资公司)及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府井)共同出资设立建信消金公司。建信消金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2亿元,其中,该行拟出资人民币60亿元,持股比例为83.33%;北京国资公司拟出资人民币8亿元,持股比例为11.11%;王府井拟出资人民币4亿元,持股比例为5.56%。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增至30家,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达到7106亿元,同比增长44.2%;资产总额达到7530亿元,同比增长43.5%,与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2020年相比有了较大的恢复。贷款余额和资产总额2020和2021两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6%和22.8%,已接近疫情前的年均增速。
【点评】建信消费金融设立后,国有大行消费金融公司增加至3家,另外两家为中国银行旗下中银消费金融、邮储银行旗下中邮消费金融。
【银行同业】南京银行获准发行不超过200亿元金融债券(2022-09-23)
9月23日,中国经济网讯,9月22日,南京银行发布获准发行金融债券的公告称,近日,南京银行收到《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关于南京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批复》(苏银保监复﹝2022﹞256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银许准予决字﹝2022﹞第149号),同意公司发行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及境外市场发行金融债券,2022年金融债券新增余额不应超过470亿元,年末金融债券余额不超过1025亿元。南京银行表示,公司将按照《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操作规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规定,做好相关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及信息披露工作。
【点评】2022年6月末,南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85%、10.67%及13.02%,分别较年初的10.16%、11.07%、13.54%下降0.31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0.52个百分点。上半年,该行滚动制定了《南京银行2022-2024年资本规划》和《南京银行2022年度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实现短期和中长期资本管理的有机融合,在以内源性资本补充为主的同时,适时开展外源性资本补充,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银行同业】中信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2022-09-23)
9月23日,和讯网讯,近日,中信银行透露,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达4200亿元,两年增长80%;贷款利率等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资产质量稳定在较好水平,不良率不到1%,本息回收率超过99.5%,主要业务指标和监管评价位居同业前列。近年来,中信银行以“价值普惠”为引领,以“小微企业轻松贷”为品牌主张,奏响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创新、科技赋能、减费让利、成长守护”四部曲,一站式解决小微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一是模式创新,救小微企业“融资难”之急。中信银行坚持将普惠金融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党委书记挂帅,持续完善“总行六统一、分行四集中”的专业化组织架构,在各分行设立普惠金融部,增配专职客户经理、专职产品经理和专业审批人队伍。二是科技赋能,解小微企业“融资慢”之难。中信银行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推进IT开发领域制转型和业务技术融合。三是减费让利,消小微企业“融资贵”之愁。四是成长守护,圆小微企业“融资+”之盼。为更好服务小微企业,中信银行于2020年9月22日发布了普惠金融品牌“中信易贷”。两年来,“中信易贷”始终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全面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
【点评】下一步,中信银行将坚定贯彻党中央决策,认真落实监管要求,加快构建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价值普惠”长效发展机制,持续擦亮“中信易贷”金字招牌,争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先锋队、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的引领者和小微企业信赖的成长伙伴,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贡献更多更好的中信力量。
【银行同业】微众银行与人民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促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2022-09-23)
9月23日,每经网讯,近日,微众银行与人民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主题加强交流与合作,并携手共建普惠金融智慧展厅,共同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银行,微众银行自成立起便秉持“让金融普惠大众”的初心和使命,以科技为核心发展引擎,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构建普惠金融新业态、新模式。此次微众银行与人民网的战略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的特色优势,借助人民网作为新闻网站排头兵的主流传播阵地,结合微众银行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金融科技自主创新等领域的经验成果,共同打造普惠金融智慧展厅,并围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探索多角度、多渠道的深度融合报道和内容展示,向社会公众传播更多正能量。
【点评】目前微众银行已累计服务个人用户超过3.4亿,小微企业法人客户近280万家,初步形成了独具微众特色、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未来,微众银行将进一步发挥为普罗大众、小微企业保驾护航的作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为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银行同业】吉林银行净利润大跌49%(2022-09-16)
9月16日,凤凰网讯,“营收同比下滑6.87%、净利润同比大跌48.96%”这是吉林银行今年半年报中两项关键数据。在银行业营收、净利普遍实现净增长,甚至多家银行实现两位数净增长的大背景下,吉林银行营收、净利双下滑的情况显得有些“另类”。作为吉林省唯一的省级城商行,吉林银行在当地经济及金融市场中有着重要地位,但该行近年来的成长情况却似乎难言理想。据Wind数据统计,吉林银行近两年半以来,营收增长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净利润增长率在连续三年保持升势之后,今年上半年陡然下降;净资产增长率今年上半年虽然有所增长,但较2019年仍有不小的差距;总资产增长率表现稍好,呈波动增长趋势。资产质量方面,吉林银行也明显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6月末,吉林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23%,较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平均不良率1.67%高出33.53%;拨备覆盖率140.79%,符合监管要求,较203.78%的行业均值低30.91%。
【点评】吉林银行在财报中表示,该行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主要因受疫情影响,部分贷款户偿还利息出现困难,逾期超90天冲减表内利息收入转表外核算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原因是在于增加信用减值损失计提金额、薪点值优化和引进人才导致人力费用的增加。同时,疫情导致部分贷款户偿还利息出现困难也是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
【银行同业】广东顺德农商银行上半年净利润下滑5.56%,信用减值损失13.03亿元(2022-09-16)
9月16日,中国网讯,近期,广东顺德农商银行披露2022年二季度信息披露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该行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3%,净利润同比下滑5.56%。截至2022年6月30日,广东顺德农商银行资产总额(集团合并口径,下同)4221.2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4.03亿元,增幅4.04%;负债总额3893.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9.97亿元,增幅4.28%。经营业绩来看,2022年上半年广东顺德农商银行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据合并利润表,2022年1~6月,该行实现营业收入44.68亿元,同比增长5.13%;净利润18.02亿元,同比下滑5.56%;归母净利润17.98亿元,同比下滑5.62%。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上半年广东顺德农商银行营业支出较去年同期增长。据合并利润表,2022年1-6月,该行营业支出25.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08亿元,增幅25.11%;其中,信用减值损失为13.03亿元,而该行去年同期信用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损失总和为7.26亿元。
【点评】公开资料显示,广东顺德农商银行总部位于广东顺德大良新城区。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顺德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一家具有70年发展历史的金融企业,2009年12月底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广东省三家首批成功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之一。
【银行同业】嘉兴银行上半年净利润下滑22.57%,营业支出增长500.78%(2022-09-15)
9月15日,经济日报讯,近期,嘉兴银行披露2022年半年度财务报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合并口径下资产总额1287.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9%;负债总额1197.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5%。据合并损益表,2022年1-6月,嘉兴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84亿元,同比增长26.98%;净利润8.68亿元,同比下滑22.57%。此外,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嘉兴银行营业支出7.75亿元,同比增长500.78%;其中信用减值损失3.05亿元,该行上年同期资产减值损失为-2.99亿元。
【点评】嘉兴银行(BANK OF JIAXING)成立于1997年12月22日,原名嘉兴城市合作银行,是以嘉兴市原3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和6家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基础,由嘉兴市政府发起成立的全市首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998年6月更名为嘉兴市商业银行,2009年12月更名为嘉兴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