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险】王滨履新国寿董事长,三年再造新国寿待考(2018-09-07)
9月7日,新浪财经讯,7日,原中国太平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接任中国人寿集团新一任董事长,中国人寿集团步入王滨时代。不过国寿集团与中国太平毕竟有太多不同。太平保险集团的复业从城市开始,先利用银保渠道突围,其后个险渠道方才渐渐壮大,更是以“三高团队”闻名行业。而国寿集团则大为不同,寿险公司1996年方从人保独立,从渠道发展路径而言,也是先团险,再个险,之后才是银保。随着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崛起,快速攫取市场份额,国寿股份市场份额在过去数年快速下降。2012年还明确表示要确保寿险主业”三分天下有其一“,到2017年底,其市场份额却仅剩19.7%。2018年上半年,其虽然狂砍银保渠道趸交保费500亿元,市场份额也有所回升,但很明显,其新单期交大部分都来自三年期及以下产品,这意味着,市场份额下滑的痛苦只是暂时缓解,未来,其依然面临艰巨的转型业务。
【保 险】上半年互联网财险TOP3出炉:平安众安人保三足鼎立(2018-09-05)
9月5日,新浪财经讯,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财险业务实现累计保费收入326.4亿元,同比增长37.29%。其中,平安产险、众安保险和人保财险累计保费收入为167.51亿元,占互联网保险保费51.32%,较2017年同期提高0.44个百分点。互联网财险市场行业集中度趋于稳定,“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成型。就互联网财险渠道来看,较产险公司所有渠道业务同期增长率高出23.11个百分点。从整体情况来看,互联网财险终于结束了持续两年负增长的状态,发展回暖。从行业的宏观层面来看,财产险盈利模式以长期业务为主,利润由剩余边际逐年释放;从综合费用率的角度来看,小公司固定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摊薄,使得大公司占有了市场上大部分营业利润。
【保 险】富通保险半年为九鼎赚八成净利,贡献率同比上升近25%(2018-09-04)
9月4日,新浪财经讯,日前,九鼎集团发布了2018年半年度报告,九鼎集团上半年稳定的业绩表现与被其“收入麾下”不久的富通保险存在关系。具体来说,富通保险于今年上半年共取得营业总收入32.25亿元,占九鼎集团营业总收入的比重约为68.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5.12亿元,占九鼎集团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的85.47%,贡献程度均处在较高水平。2015年8月,九鼎集团以现金方式支付106.88亿港元,受让富通国际所持有的富通香港全部股份,后者旗下的富通保险持有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所发的经营牌照。早在今年3月的投资者交流会上,九鼎集团就指出,尽管收购富通保险的交易比较复杂,耗时比较长,但该主体当时的市场公允价格已经至少在250亿港元至300亿港元之间,因此作为长期投资,这一交易是非常有价值的。
【保 险】“三+H”第二家:盛世大联取消A股上市计划改道H股(2018-08-30)
8月30日,新浪财经讯,28日,盛世大联在全国股转系统官网公告,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上市申请。至此,盛世大联成为续君实生物后第二家已被港交所受理IPO申请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并且是首个“新三板+H”金融股。值得注意的是,盛世大联最初计划赴A股上市,却在今年5月份终止了IPO辅导,转道香港上市。“三+H”方案受到关注,自4月份股转公司与港交所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盛世大联等7家企业已披露“三+H”计划。盛世大联于2014年12月31日正式挂牌新三板,是一家保险中介公司,主营业务是车辆保险代理销售以及为银行等机构客户提供车管家汽车服务。公司最新招股书中自称“中国领先的汽车保险代理及B2B综合汽车后市场服务提供商”。自挂牌新三板后,盛世大联的业绩持续迅猛增长。2015-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2.40亿元、4.97亿元、8.9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716.86万元、4578.71万元、6761.16万元。
【保 险】人保集团上半年净利100亿元,回归A股仍在排队等批文(2018-08-29)
8月29日,新浪财经讯,27日,中国人保相关负责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随后即按照正常程序封卷,目前正在等待证监会核发批文。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情况来看,目前人保在已过会的企业中排名13位。至于什么时候发行审批,要取决于证监会。由于健康险、寿险业绩表现不佳,中国人保估值也备受争议。在回复IPO估值问题时,中国人保投资者关系部副总经理胡悦欣表示,“中国人保是以财产险为主的保险集团,所以财产险的估值占到了很大部分,而今年人身险业务开门不红,对估值有负面的影响。扣除财产险板块,未来人身险和新兴业务的估值会逐步显现。虽然今年仍然首年期缴业务负增长20%,但在行业仍然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而整体业绩也在逐步改善。目前集团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整体被低估,市值会逐步提高”。
【保 险】四家保险资管规模稳步上升,上半年投资收益分化(2018-08-27)
8月27日,新浪财经讯,近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四家险企先后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财报,旗下资管子公司的半年业绩也随之披露。总体来看,2018年上半年,险资管理规模仍稳步增长,但受国内外环境影响,市场波动加剧,投资成绩不甚理想。为防范风险,险资加大了对固收类资产的配置。在保险资管的投资组合中,今年以来,四家险资的固收类投资占比均有所上升。在平安2.58万亿的保险投资资金中,固收类投资约1.82万亿元,占比70.4%,比年初增加1.9个百分点;国寿的固收类投资为2.22万亿元,占比81.88%,增长1.12个百分点;人保的固收类投资约5790.91亿元,占比66.2%,增长1.3个百分点;太平的固收类投资人民币约2368亿元,占比47.4%,增长2个百分点。对此四家险企的财报均提及,在今年宏观经济形势整体向好但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把握利率高点,加大长期固定收益资产配置力度,在权益类资产配置方面合理控制比例、进行动态调整,以防范市场风险。
【保 险】财险老3家半年保费增幅亮眼,保费增幅高于行业平均(2018-08-23)
8月23日,新浪财经讯,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保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财险“老三家”的保费增幅皆高于行业平均增幅。同时,从签单数量来看,财险“老三家”的责任险签单量同比增幅超过100%,而其保额更是增长了220.41%。与2017年上半年的增幅相比,财险“老三家”的增长幅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去年上半年,平安产险保费的同比增幅为23.46%,远超13.90%的行业均值;人保财险保费的同比增幅为10.99%、太保财险的增幅为5.69%,二者增速幅低于行业平均值。这既反映出财险行业的规模效应,也体现了车险费改等政策的影响。随着业务规模的壮大,大型险企的服务网点和服务措施进一步完善,品销效应更强,利于其进一步做大;同时,车险费改政策的深入推进,对网点全、服务好的大公司也更为有利,产生马太效应。
【保 险】腾讯小米相继涉水航延险,边缘产品盈利仍需观望(2018-08-22)
8月22日,新浪财经讯,近日,小米保险“携手”互联网险企抢滩推出动态定价的航延险产品,噱头之下,看似热闹的航延险市场,并非一直受业内青睐,蓝鲸保险注意到,由于航延险业务多呈现亏损状态,目前不少传统险企已撤离该市场。航延险并非主流保险产品,包括易安保险在内的互联网险企与小米、腾讯等第三方平台合作,或“烧钱”谋求流量与数据。细化来看,对于移动端APP而言,用户活跃度无疑是核心竞争点,目前,小米金融并未形成独立的金融生态系统,仍需依靠小米集团的生态圈发展,再加之起步较晚,客户基数相对较小,通过具有噱头性的动态定制航延险“引流”,流量意义或高于盈利。
【保 险】美银美林看好中国平安及中国太保(2018-08-20)
8月20日,新浪财经讯,近日,美银美林发表报告称,虽然内险上半年盈利表现向好,多间险企出盈喜,但相信上半年多数险企的新业务价值(VNB)将取得负增长,目前估值低迷也反映市场对VNB期望不高。但该行相信次季相较首季会有好转,对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展望也会较佳。主要由于次季起每月保费收入增长动力逐步改善、保障型产品占比较多致利润率上行,及经纪数目于次季回升等。该行维持对中国平安及中国太保评级“买入”,预计其下半年表现将好于同业,也看好财险稳健的承保利润率,预计上半年综合比率保持在96%。市场对国寿期望较低,中期业绩也许会胜过预期。新华保险则自次季起在分行代理团队上增加资源,并拟在第三季提升银保业务量。
【保 险】盛世大联和灵犀金融筹划赴港上市,三大原因催热赴港IPO(2018-08-16)
8月16日,新浪财经讯,近日,盛世大联和灵犀金融两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正在筹划挂牌港交所。目前,港股的保险板块上市公司一共有15家,其中14家为保险公司,另一家康宏环球属于保险中介。如果盛世大联或灵犀金融能够实现港股IPO,则将壮大在港上市的保险中介股。新三板企业希望挂牌港股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可归于三方面。首先,目前港股市场希望吸引新经济企业上市,赴港上市成为科技企业的一个趋势性选择,企业对香港市场越来越接受和熟悉。二是相较于新三板,港股市场具有更高流动性,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受到的关注会远高于在新三板,利于价值发现。长期以来,新三板企业多数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成交量较低。第三方面原因,是从去年以来在港上市的保险科技公司情况来看,估值有一定想象空间。而盛世大联和灵犀金融,均入选新三板创新层,都属于带有一定科技能力的企业。
【保 险】新光海航人寿十年波折:海航退出,欲借新股东破局(2018-08-15)
8月15日,新浪财经讯,成立近十年的新光海航人寿,因增资陷入僵局,业务发展长期沉寂。近期股东再次谋变,新光海航人寿增资方案出炉。新光海航人寿发布公告,宣布股东海航集团和新光人寿拟进行股权转让并增加注册资本,从而引入5家新投资人。如果股权转让顺利完成,海航集团将彻底退出。新光海航人寿的僵局能否打破,备受关注。面对日益严峻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新光海航人寿业绩不断萎缩,偿付能力长期不达标,增资显得刻不容缓。事实上,此次新光海航人寿曾经几度想引入新股东,但因原股东难协调,导致增资一事陷入僵局。增资计划再次启动,让新光海航人寿再次看到了曙光。新光海航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光海航人寿已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报送正式申请,如该申请获得核准,公司注册资本将增至12.5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将达600%以上,重获发展生机。
【保 险】永安保险困局:营收乏力利润直接腰斩,风险评级下调(2018-08-13)
8月13日,新浪财经讯,在保险业中体量并不算大的永安保险,却同时拥有国资背景与复星系投资背景,近日在2018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公司主要的三大股东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杉控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工业技术集团,三大股东占股高达56.01%,而背景厚重的永安保险盈利能力却十分有限,面临营收乏力、净利润接连下降、子公司亏损严重,风险评级遭遇下调等困难。以目前披露的财务情况来看,永安保险营收能力十分有限,净利润也接连下降,2017年的净利润直接“腰斩”,从2015年到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33亿元、6.03亿元、3.01亿元,并且2017年净现金流量为负,且持续下滑。在评级方面,永安保险在最近一个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中仅获得C类评级,上季度评级为B类。公司在报告中表示,主要与操作风险、战略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的部分评估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监管评估标准存在差距有关。
【保 险】美盛文化公告称设立康元人寿,背后显现中国华融身影(2018-08-08)
8月8日,新浪财经讯,上市公司美盛文化8日披露的公告显示,该公司股东大会昨日审议通过《关于参与发起设立保险公司的议案》。美盛文化披露的资料显示,康元人寿注册资本为 20亿元,除了美盛文化外,华融天泽投资有限公司也出资4亿元,认购20%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华融天泽投资有限公司背后为中国华融。天眼查信息显示,华融天泽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归属于华融致远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而后者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保险牌照在中国华融体系内尚属稀缺。中国华融官网介绍显示,中国华融设有31家分公司,旗下拥有华融证券、华融金融租赁、华融湘江银行、华融信托、华融期货、华融融德、华融置业、华融国际、华融消费金融等多家营运子公司,对外提供不良资产经营、资产经营管理、银行、证券、信托、金融租赁、投资、期货、消费金融等多牌照、多功能、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保 险】四大行旗下寿险企净利大增158%,代销保费合计580亿(2018-08-07)
8月7日,新浪财经讯,近期,随着寿险公司陆续公布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及二季度关联交易报告,银行系险企与母行的协同效应数据也随之出炉。四大行今年上半年为旗下的工银安盛、农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建信人寿4家险企合计代销保费580亿元。从四大行旗下寿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来看,上半年,工银安盛、农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建信人寿4家险企合计净利润为14.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8%。银行系险企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的大幅增长离不开母行在保费端与投资端的大力支持。中银三星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公司以银行保险为主要发展模式,持续进行结构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扩大银保渠道养老年金、健康保障、财富传承等保障类业务规模,加快电子渠道业务发展,积极融入集团战略。
【保 险】珠江人寿偿付能力临近红线,依赖数百亿投资收益苦撑(2018-08-06)
8月6日,新浪财经讯,珠江人寿2018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103.4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88.85%。珠江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连续三季度低于120%,逼近100%的监管红线。此外,今年1-5月,珠江人寿代表万能险保费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21.53亿,占规模保费收入的比重为36.28%,尽管较之2017年底有所改善,但同比依然出现上升趋势。“‘万能险’高速发展面临的保费规模下降、退保金额高企、偿付能力告急、现金流风险等,在不少新成立的中小保险公司中存在,消化这些问题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近日,专家表示,“激进发展的风险越来越暴露,稳扎稳打才能生存下来。”在珠江今年公布的偿付能力报告中,未公布其在保险业务收入大幅下降54.06%仍然盈利的具体原因,但珠江人寿2017年年报显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等投资收益对其业绩改善作用明显,各项投资的总额达数百亿之多。
【保 险】人保机构改革和三定推进,涉及万亿资产内核18.8万人(2018-08-03)
8月3日,新浪财经讯,人保集团上半年已经在集团总部完成机构改革和“三定”工作(定部门职责、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下半年将在系统内继续推行,以此来深化改革、管控管理人员数量、优化资源配置、服务业务发展战略。人保集团总资产在万亿左右,去年末员工数为18.8万。据相关人士评价,这一改革相较最初预期的力度要小,可以视为用较小的成本对既有资源进行优化改革。人保集团董事长缪建民有意通过三定更好控制人员数量、提升效率。2014年,中国人寿股份公司也曾进行过“三定”。时任国寿集团总裁的缪建民当时表示,国寿股份公司是四级管理、一级经营,省级公司管理人员是主要竞争对手的5到10倍,需要通过“三定”控制管理人员数量,各省地市级机构的管理人员都要精简、优化资源配置。他认为,从长远来考虑,要思考怎样把管理人员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使公司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他提倡市场化考核、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解决管理队伍庞大但结构紧缺的问题。
【保 险】前海人寿盈利承压进驻城商行,11亿港元买入九江银行(2018-08-01)
8月1日,新浪财经讯,近日,前海人寿买入九江银行1.04664亿股,平均价格每股10.6港元,这笔交易合计11.09亿港元。总体而言,前海人寿所持这部分股权占九江银行已发行股本的4.35%。对此,前海人寿表示系正常市场投资行为。令人关注的是,前海人寿举资买入九江银行之际,其净利润则呈大幅下降。二季度的保险业务收入337.22亿元,相较于上季度的268.85亿元,提高25.43%。但净利润却大幅下降,从上季度的亏损4.3亿元升至亏损12.81亿元,下降197.91%。这意味着,2018年上半年,前海人寿亏损已达17.11亿元。此外,前海人寿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B。业内人士表示,以前海人寿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此前依靠万能险迅速盈利,但寿险经营有着“七亏八盈”的经营规律,在从严监管、回归保障后,前海人寿业务模式重回传统,自然需要经历由盈转亏的过程。
【保 险】3家上市险企中期业绩大幅预增,中国太平最亮眼(2018-07-30)
7月30日,新浪财经讯,截至29日,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的保险公司已经有3家发布了2018年中期业绩预增公告,且业界对今年保险公司业务改善和盈利改善的预期十分一致。上市险企和业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业绩预增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变更释放了利润,二是保险业务整体发展稳健,三是投资收益总体稳定。具体来看,中国太平去年上半年其净利润为23.65亿港元,今年上半年其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约120%,以此计算,今年上半年其净利润将达52.03亿港元。新华保险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约为人民币59.53亿元。中国人寿今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有望达到人民币153.03亿元到165.27亿元。对于业绩预增原因,该公司主要提及了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变更的影响。
【保 险】融盛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开业,注册资本10亿元(2018-07-26)
7月26日,新浪财经讯,26日,银保监会官网今日公布关于融盛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业批复。批复显示,银保监会同意融盛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刘积仁。融盛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由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弘焜房产经纪有限公司、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汇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其中,东软集团作为主发起人,持股20%。融盛财险注册地为沈阳市,也是辽宁省第一家法人险企。据批复,融盛财险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机动车保险、企业/家庭财产保险及工程保险(特殊风险保险除外)、责任保险、船舶/货运保险和短期健康/意外伤害保险等。
【保 险】中国人寿透露金融科技战略重大布局(2018-07-25)
7月25日,新浪财经讯,近日,中国人寿集团寿险召开“新一代”系统建设表彰大会,标志着中国人寿为应对技术进步和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全面挑战而启动的“新一代”核心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据悉,“新一代”工程是中国人寿为应对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保险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解决中国人寿核心业务系统问题,基于原有系统的架构特点,进行业内独树一帜的分布式核心架构设计及实践。“新一代”系统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互联网为特征、敏捷响应、安全可靠”的目标为方向,从顶层设计上进行了全面业务流程再造,国寿e店、国寿e宝两大平台是“新一代”建设的核心产品。“新一代”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了主要架构、主要平台、主要功能、主要产品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