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能 源】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公司签署越南最大海上风电项目EPC合同(2020-11-12)
11月1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11日,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公司与越南建设贸易股份公司签署越南金瓯1号350MW海上风电项目EPC合同。该项目是葛洲坝集团在东南亚签约的第一个大型潮间带风电项目,为进一步拓展全球新能源市场打下坚实基础。越南金瓯1号风电项目位于越南金瓯省南根县三江东社滩涂区域,总装机容量350MW,共分为A、B、C、D四个风场。项目EPC合同范围主要包括潮间带风电场、集电海缆、控制中心、变电站、送出线路,以及业主办公大楼和运维码头等工程项目的设计、设备供应、土建施工和安装调试。金瓯1号风电项目是目前越南最大的潮间带风电,同时也是越南最大的风电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发电量约11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8万吨,显著改善当地乃至整个越南南部地区电力短缺现状,缓和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越南乃至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点评】随着东南亚,特别是越南、泰国、菲律宾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与日俱增,而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当地电力市场领域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目前越南发电量约为54GW,根据越南政府二月份公布的国家能源发展策略方针,未来十年预计将上升至130GW。
【新 能 源】明阳全球首个现代能源“风光火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建设(2020-11-09)
11月9日,北极星电力网讯,9日,明阳智慧能源集团全球首个现代能源“风光火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内蒙古通辽市开工建设。据悉,该示范项目是内蒙古投资超百亿元的清洁能源和智慧能源“新基建”标杆工程,将新建170万千瓦风电、30万千瓦光伏,同步配套建设32万千瓦/96万千瓦时储能,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推动电源和电网侧大规模储能技术革命及区域电网高比例绿色电力消纳技术,推进能源革命、提高能源效率,共建国内乃至全球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标杆。
【点评】当前,全力推进“风光火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是通辽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的重要实践,也是谋篇蓄势“十四五”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持续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比例、推动绿色载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
【新 能 源】珠海港集团拟25亿收购两家A股公司,加速风电布局(2020-11-09)
11月9日,北极星电力网讯,珠海国资委旗下的珠海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珠海港集团)加速风电产业布局。本月初,A股公司天能重工发布筹划控制权变更的公告,公司实控人郑旭拟联合其他股东向珠海港集团转让公司总股本比例18.37%的股份,并涉及表决权委托相关安排,同时筹划向珠海港集团非公开发行股份事宜。这是珠海港集团今年揽获的第二家A股公司。今年6月底,A股公司通裕重工曾公告,珠海港集团拟通过协议受让股份、受托表决权、参与定增等途径,获取公司控制权。目前,定增事项正在推进中。天能重工、通裕重工均处于时下火热的风电行业,入主两家上市公司,珠海港集团至少需出资25亿元。珠海港集团是珠海市国资委旗下重要的港航资产平台,也是珠西地区最大的港航企业,其业务除了港口、航运、物流与供应链服务等产业及相应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外,还涉足能源、环保、先进制造、航运金融等领域。
【点评】珠海港集团密集收购A股风电资产,可能是出于智慧绿色战略考虑,意在打通风电产业链,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实现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新 能 源】山河智能50亿“入局”负极(2020-11-05)
11月5日,北极星电力网讯,11月3日,山河智能(002097)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湖南博邦山河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博邦山河”)与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贵州大龙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及其高端装备应用项目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50亿元,占地800亩。博邦山河成立于2018年3月,从事开发冶金专用设备、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及制造石墨及碳素等新材料,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及各类高纯度石墨制品。公告显示,该项目可以推动博邦山河研制的高端石墨生产设备正式应用于人造石墨产业化,快速形成负极材料产能,以满足新能源车、储能电池等行业对负极材料的强劲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需求带动下,当前包括贝特瑞、杉杉股份、江西紫宸、翔丰华、凯金能源等头部企业在加紧部署负极材料产能与石墨化加工能力。而随着石墨化产能进一步释放,或带动负极材料价格下行。
【点评】当前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高,GGII数据显示,2019年江西紫宸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约占95%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今年诸多“新兵”加入负极材料扩产大军,包括金泰能、湖北宝乾、福鞍碳材料今年相继宣布投资、开工负极材料项目。博邦山河此时入局,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新 能 源】京运通拟70亿元投建24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2020-11-05)
11月5日,北极星电力网讯,4日,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运通”)发布公告称,与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下称“甲方”)、乐山市五通桥区人民政府(下称“乙方”)签署投资协议,就在乐山市五通桥区建设24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达成合作意向。根据公告,该项目总投资预计为70亿元,将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约40亿元。先期建设一期12GW拉棒、切方项目(以下简称“一期项目”),二期12GW拉棒、切方项目(以下简称“二期项目”)在一期项目达产后两年内投产。一期项目资金合作方式为甲方指定乐山高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投”)与京运通共同成立项目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高新投以产业资金(基金)在项目公司的出资金额不超过12亿元,并由京运通签署担保合同确保其全部出资安全。同时,公告指出,本项目将使用1600型单晶炉拉制硅棒,适配210mm硅片生产线。
【点评】京运通对本项目的投资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在单晶拉棒、切方领域的技术、人才、管理、成本、效率领先等竞争优势,符合京运通战略发展规划。
【新 能 源】5年20亿片,天合光能向上机数控采购210单晶硅片(2020-11-03)
11月3日,北极星电力网讯,2日,上机数控(603185)发布《关于签订重大销售合同的公告》,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料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就单晶硅片的销售签订合同。2021-2025年,对方每年向公司子公司采购不少于4GW单晶硅片,对应210尺寸的单晶硅片4亿片,5年总计20GW,对应210尺寸的单晶硅片20亿片(硅片尺寸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但总体采购量不变)。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测算(参照PVInfoLink最新公布的单晶硅片均价折算),预计销售金额约为每年20.48亿元(含税),5年总计102.40亿元(含税),实际以签订的月度补充协议为准。双方约定,每月采购量为333MW(对应210尺寸的单晶硅片0.33亿片),每月的采购数量可在原约定的基础上上下浮动不超过10%,故对于公司每年各季度的收入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点评】在单晶硅片的竞争领域,目前已形成了隆基、中环的双寡头格局,而行业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吸引了诸多“后来者”入局,上机数控便是其中的代表。2022年上机数控产能将达到13-16GW,有望打破双寡格局,成为继隆基、中环之外的第三方独立供货平台。
【新 能 源】金风科技前三季度对外销售容量8315.52MW,收入净利大增(2020-10-29)
10月29日,北极星电力网讯,金风科技10月28日晚间公布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0.31亿元,同比增长49.71% ;实现净利润20.69亿元,同比增长30.07%。其中,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176.1亿元,净利润7.9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95%以上。2020年1-9月,金风科技实现对外销售容量8315.52MW,其中1.5MW机组销售容量188.55MW,占比2.27%;2S平台产品销售容量7008.80MW,占比84.29%;3S/4S平台产品销售容量774.22MW,占比9.31%;6S/8S平台产品实现销售容量343.95MW,占比4.14%。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外部待执行订单总量为14045.96MW,分别为:1.5MW机组149.40 MW,2S平台产品6949.20MW,3S/4S平台产品4843.26MW,6S/8S平台产品2104.10MW;公司外部中标未签订单1574.00MW,包括2S平台产品1007.80 MW,3S/4S平台产品250.50MW,6S/8S平台产品315.70MW;在手外部订单共计15619.96MW。此外,公司内部订单567.10MW。
【点评】未来,平价风电项目的整体收益因电价阶梯性下降,容错空间变小,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全生命周期所有环节的质量,确保项目成为优质收益资产。金风科技也需要将对“高质量”的追求将贯穿于风电未来发展之中,并会上升到新的高度。
【新 能 源】天合光能延续上半年增长势头,收入与利润均稳步提高(2020-10-29)
10月29日,北极星电力网讯,28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688599)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延续上半年增长势头,收入与利润均稳步提高。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合计实现营收199.26亿元,同比增长18.66%,其中三季度实现收入73.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2亿元,同比增长118.94%。三季度初,天合光能与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之一TPG集团旗下睿思基金达成总规模近1 GW项目合作,包含35个海外光伏电站项目,分布在欧洲和拉美地区,分别位于西班牙、智利、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国家。项目总交易金额约7亿美金(折合人民币约49.5亿),其中约20%将在2020年实现营收,剩余部分将在2021年、2022年分批实现。项目包整体批量出售的创新型商业模式是天合光能海外项目开发的成功探索,奠定了天合光能在海外重点市场的领先地位。
【点评】天合光能至尊600W/550W系列超高功率组件已完成德国莱茵TüV全套可靠性测试,并获得IEC 61215和 IEC 61730两项证书。前不久公司又获得TüV莱茵颁发的全球首张IEC 62941:2019光伏组件制造质量体系证书,进一步提升天合光能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新 能 源】华能首个海上风电智慧运维平台正式投运(2020-10-26)
10月26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首个海上风电智慧运维平台在江苏清洁能源分公司投运。该项目由江苏公司承担,西安热工院承建,是西安热工院致力于海上风电技术的重要探索。该平台以解决生产难点、痛点为目标,设置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能效管理、数据分析等4个方面、46项功能。针对海上风电机组人员缺乏、现场作业情况无法及时掌控等问题,集电子两票、运维管理、移动应用、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可有效提升风电场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助于实现降低运维成本、提升发电量,是推动风电场“远程集中监控、现场无人值守”管理模式实施的重要基础。相比同类平台,该平台具有智能化、集成化程度更高,更贴合发电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等优势,能够切实解决其他平台无法解决的发电企业智能化运维、安全生产问题。
【点评】该平台的建立填补了华能海上风电运维智能化技术研究方面的空缺,在海上风电智能化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 能 源】正泰新能源与国家电投湖北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0-10-22)
10月2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湖北分公司”)在湖北武汉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基于长远发展战略,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未来将在光伏发电项目、电站运维、综合能源供应、光伏相关产品等多个领域,发挥各自资本、项目、产品、技术、平台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资源优势,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互利互赢、长期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正泰新能源将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基础,全面抓紧做细各项后续工作,充分发挥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渠道资源,以及正泰集团的电气全产业链优势,结合湖北省实际,在清洁能源利用领域深化合作,共创湖北能源事业美好未来,共同为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点评】此次签约开启了国家电投湖北分公司与正泰新能源合作的新篇章,亦是正泰新能源在湖北能源领域探索和实践的新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新 能 源】晶澳科技182组件DeepBlue 3.0全球首单顺利出货(2020-10-20)
10月2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17日,晶澳科技182组件DeepBlue 3.0全球首单从晶澳义乌基地顺利出货,标志着晶澳正式开始向全球市场供货182组件。DeepBlue 3.0采用182mm*182mm标准尺寸的硅片,是晶澳于今年5月推出的新品,8月份率先投入量产,并于9月份通过TUV认证,以及欧盟LVD、EMC等权威认证,是首批拿到TUV权威认证的182组件产品。产品结合了新一代高效PERC电池技术PERCIUM+、掺镓硅片等多项高效率、低衰减技术方案,具备高转换效率、优异的发电能力和出色的可靠性表现,是2021年帮助客户实现最低度电成本的组件方案、助力平价上网的最佳产品。首批出货的DeepBlue 3.0组件将发往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三建)位于陕西铜川的项目现场。
【点评】除首单供货的中国市场之外,目前晶澳已接到来自欧洲、东南亚、西亚等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DeepBlue3.0订单,也将于接下来陆续出货,以高效产品助力光伏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应用。
【新 能 源】大全新能源下调Q3多晶硅对外销量指引至13643吨(2020-10-19)
10月19日,北极星电力网讯,10月16日,大全新能源(DQ.US)宣布更新其之前的2020年第三季度多晶硅销售指引和2020年全年生产指引。该公司估计,在2020年第三季度,多晶硅对外销量约为13,643吨,而之前指引的数字约为17,000-17,500吨。多晶硅的平均售价(ASPs)自7月以来一直在快速上涨。目前市场上单级多晶硅的平均价格约为11.5-12.5美元/千克,较第二季度的约7.0-7.5美元/千克有了显著提高。ASPs的大幅上升,特别是在9月份,导致部分客户的采购订单被推迟。然而,进入10月份,该公司的订单和产品交付恢复到正常水平。大全新能源预计9月份暂时积累的库存将在第四季度销售,因为该公司预计国内外终端市场的需求强劲。
【点评】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纯度多晶硅专业生产企业之一。公司生产的高纯度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主要原材料,用于生产硅片,并最终产出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对光伏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新 能 源】晶澳科技为多国首座漂浮式光伏电站供应组件(2020-10-14)
10月14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期,由晶澳供货全部组件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西班牙Sierra Brava电站成功并网发电,据PV Magazine报道,该项目是西班牙首座并网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位于埃斯特雷马杜拉地区,规模为1.1MW,选用了晶澳单面组件和双面组件两种组件类型,采用不同安装朝向和倾角,并搭配不同的漂浮系统,以对比同一环境下、不同产品与结构在发电表现、维护成本等方面的区别,对后续漂浮项目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外,马来西亚雪兰莪州10MW漂浮光伏项目也于近期成功并网发电,据PV Tech报道,该项目是马来西亚首座水面漂浮光伏电站。项目选用的晶澳双玻组件,具备优秀的耐候性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使用依然保持稳定的发电性能,可以有效保证客户的收益。
【点评】随着清洁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也更加广阔。漂浮式光伏电站缓解了土地资源限制对光伏布局的影响,与地面光伏电站、屋顶光伏系统等应用方式互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 能 源】上海电气Synergy平台暨WG5.55F-172机组正式发布(2020-10-14)
10月14日,北极星电力网讯,14日上午10:50,上海电气在E1-B17展位举行了海上风机新品发仪式,现场发布“Synergy”平台产品WG5.55F-172机组海上风机新机型。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缪骏指出,在中国海上风电即将进入后补贴时代之际,上海电气因时、因地制宜地推出全新的“Synergy”平台WG5.55F-172机组,并联合全球领先的驱动链供应商威能极,应用全球先进成熟的技术体系,协同设计、共同开发,打造出中国海上后补贴时代最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此次推出的“Synergy”平台产品,将成为中国中低风速海域的王牌产品,为客户提供开发中低风速海上风电的综合解决方案,创造全面利用海上风能的可能,为中国特色海上风电平价道路贡献解决方案和上海电气智慧。
【点评】海上风电即将迈入后补贴时代,如何在这一“危’与‘机’”并存的时代顺势而为,需结合中国实际,因时因地制宜地走中国特色海上风电发展道路。
【新 能 源】华为荣获业界首个TüV南德充电模块专用综合认证证书(2020-10-13)
10月13日,北极星电力网讯,TüV南德于2020年10月11日正式授予华为全球首个TüV南德充电模块专用综合认证证书。据悉,该证书按环境可靠性指标划分不同的耐候性测试,并进行质量分级。目前,华为获得的认证等级在全球企业中获得等级最高,这标志华为HiCharger充电模块产品,面向已具备业界最先进的高可靠方案设计能力和工艺技术。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智能充电业务总经理匡平进行了相关分享,“华为将致力于产品的高质量,通过全灌胶、全隔离的技术实现了充电模块的高防护,可靠性相比业界提升五到十倍,年失效率低于千分之二。华为将注重充电基础设施三大基本属性“高质量,前瞻性,绿色节能”,持续努力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可用度。”
【点评】该证书颁发的意义在于在既保证基本的安全、电磁兼容、化学安全,同时增加环境可靠性的性能要求。并对环境可靠性进行分级,其认证标准所对应的测试具有更高的要求。取得该标志的充电模块将被证明是有更先进设计,此举势必引领行业标准化的产业健康发展。
【新 能 源】东方日升获DEG融资加持,用于柬埔寨独立电站项目(2020-10-10)
10月1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0118)宣布与德国投资开发银行(DEG)签订了为期15年、金额为4500万美元的项目贷款合同,共同出资人为ICCF欧盟气候变化基金(由法国开发署,欧洲投资银行和11家欧洲开发金融机构共同拥有的基金)。随着此次项目融资的完成,东方日升成为光伏行业中唯一一家从德国投资开发银行(DEG)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拿到项目融资的中国企业,彰显了其强劲的国际融资能力。据了解,该笔融资将被用于柬埔寨独立电站项目上。作为全球光伏领军企业,东方日升已多次获得国际项目融资,此前公司已与EBRD就哈萨克斯坦50MW电站项目、40MW光伏项目分别签订了融资协议,并建立了第一座自行“投(资),建(设),运(营)”的独立电站。此次柬埔寨独立电站项目的融资成功不仅展现了东方日升建造大型光伏电站的能力,也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建(设),运(营)”体系的布局提供了强大动力。
【点评】由于东南亚国家近年来经济成长强劲、电力价格偏高、日照充沛、政府支持再生能源政策,使得其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吸引了众多光伏企业纷纷布局。此次柬埔寨独立电站项目的融资成功不仅意味着东方日升在当地市场将开启新的篇章,也标志着公司在深耕海外市场的征程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新 能 源】晶科能源Tiger Pro市场接受度超预期,规划2021年产能20GW(2020-10-10)
10月1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全球极具创新力的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科能源”)今日宣布,自新一代Tiger Pro系列组件于今年5月15日推出以来,累积签单2GW。该系列产品的热销,也充分印证了晶科能源在开发该产品之初坚持对产品在降本和系统匹配性方面的充分考量。近期晶科能源发布了2020年二季度财报。即便受到了全球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二季度组件出货量相较一季度仍大幅增长,以4469MW、环比大增31%,上半年总出货量7.88GW的亮眼成绩继续确定了行业领先地位。据预计,第三、第四季度公司出货量将持续增长,第三季度组件出货量在5-5.3GW,维持2020年全年组件出货量的指引不变,在18-20GW。到2020年底,晶科能源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20、11、30GW。其中,Tiger Pro系列组件已成功实现量产,规划2021年产能20GW。
【点评】当前经济环境的挑战和激烈的行业竞争推动市场进一步整合,产业链格局改善,一体化组件企业的产能结构在行业的波动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风险能力。晶科能源持续加码领先技术,垂直一体化竞争优势愈发明显。
【新 能 源】支持15MW风机安装,中国船厂将建造全球最大风电安装船(2020-10-10)
10月1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10月7日,挪威公司OIM Wind及其金融合作伙伴正式更新宣布已与中集来福士签署完成一份工程、采购和施工(EPC)合同,将由后者负责建造1+1艘BT-220I 风电安装船,计划于2022年年底投入使用,由挪威OSM Maritime公司负责运营。据10月7日更新的消息显示,双方已经签署了建造第一艘船的造船合同,并可以选择建造另一艘相同设计的船。该船设计是由OIM与中集来福士及其瑞典子公司Basstech合作开发的。OIM介绍,这艘新船将成为同类安装船中最大的一艘,可一次运输和安装四套“XXL”超大尺寸风电机组,包括4根高度超过130米的完整塔筒。BT-220I 风电安装船将配备一台豪氏威马(Huisman)重型起重机,起重能力达2600吨。在最大作业水深67米条件下,主吊钩提升高度可超过主甲板165米,超出海平面最高195米。
【点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船舶设计将与中集集团在中国建造的传播相同,但是船舶将只能在美国建造,以符合美国《琼斯法案》的要求。
【新 能 源】龙源电力最大海上升压站在黄海海域安装完成(2020-09-22)
9月2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9月17日,随着焊接及灌浆作业顺利完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公司江苏射阳海上风电场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安装工程在黄海海域全部结束。这是龙源电力投资建设的第四座海上升压站,也是目前重量最大、国内离岸最远的海上升压站。该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完全由国内自主设计、制造、安装,下部基础采用桩基导管架基础型式,上部主体分为三层,平面尺寸约50米长、45米宽,高23米,总重约4000吨,规划容量40万千瓦。在设计期间,龙源电力与设计单位通过多轮设备选型和结构布置调整,不断优化工程量,使海上升压站在同等容量、同样功能、同类设备布置的海上升压站中重量最轻。该站于8月下旬发运,自南向北航行约200海里,于9月初到达安装点位。经过约10小时的周密施工,终于在9月9日实现了海上升压站主体与下部基础一次合拢。
【点评】此次升压站安装工程,主体及基础累计吊装重量约6000吨,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巨无霸”。该升压站承担了90台4.5兆瓦海上风机的升压“服务”,项目将于年底前并网发电。
【新 能 源】京东拟建全球屋顶光伏产能最大的生态体系(2020-09-21)
9月21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京东宣布将联合合作伙伴共建全球屋顶光伏发电产能最大的生态体系,目前正加大在京东物流亚洲一号等智能物流园区、智能产业园区全面推广布局和应用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预计在2021年底光伏电站装机总量将达到200兆瓦,实现年发电量1.6亿度以上。这意味着,京东可持续发展战略项目“青流计划”在新能源应用领域再树新标杆。根据规划,京东将于2021年交付的智能物流园区及智能产业园区也都在进行光伏合作洽谈。预计到2021年底,整个京东智能产业园可建设光伏电站200兆瓦以上,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到1.6亿度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250亿千瓦时,按1个家庭平均4个人来进行计算,1.6亿度电相当于5万多个普通家庭1年的用电量。
【点评】2020年以来,为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京东与益华科技、金风科技、隆基等多个知名新能源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内的智能物流园区推广光伏电站建设,预计到2020年底,青岛、合肥、杭州、西安、天津、北京六地的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将陆续完成光伏发电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