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上海李宁中心启幕,李宁“三总部两基地”布局开启发展新阶段(2023-06-25)
6月25日,新闻晨报讯,近日,以“宁聚·上海2023”为主题的上海李宁中心启幕仪式举行,上海李宁中心的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李宁集团 “三总部两基地”核心战略布局的建设完成,成为集团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里程碑。作为李宁集团在长三角区域的业务总部,上海李宁中心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推动李宁的业务布局发展,持续为品牌赋能。上海李宁中心位于“虹桥时尚创意产业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宁区新地标海粟文化广场,中心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集文化、运动、时尚元素为一体,地理位置优越,与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无缝衔接,延安高架路、内环高架路及北横通道环抱。
【点评】依托上海的国际化背景、零售消费活力和多元人才资源,上海李宁中心将在品牌市场建设、零售运营创新、组织效率提升、企业治理优化等多方面,起到重大积极作用。在追求企业发展与当地发展共赢的同时,李宁也追求员工、企业、社会、自然和谐发展。
【纺织服装】江南布衣“布尽其用”项目成果亮相“设计上海”(2023-06-25)
6月25日,新华网讯,日前,一年一度的亚洲设计盛会“设计上海DESIGN SHANGHAI”(以下称“设计上海”)于上海世博展览馆启幕。此次展会汇聚了来自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600多个设计品牌,超过100名海内外知名设计师,为人们呈现了许多设计新作,共庆“设计上海”十周年。展会现场,由融设计图书馆主办、江南布衣联合发起的“融·编织设计展”重磅亮相。本次“融·编织设计展”现场展出的24件先锋作品,是来自国内外的27位设计师为期两年的创作。设计师们基于融设计图书馆和布尽其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将传统手工艺进行解构,再融解到设计中去,以此创造当代设计语言,将传统编织带向未来。其中,包括首次亮相的两款JNBYHOME概念作品。
【点评】未来,江南布衣将继续探索这些织物背后的造物哲学和思维方法,并将研究成果逐步向行业从业者、向全社会共享。同时,江南布衣也会链接更多社会资源,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制造经验相结合,以可持续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在年轻力量中掀起可持续的浪潮,为更多设计从业者提供灵感,实现多方共赢。
【纺织服装】运动服品牌MAIA ACTIVE第二家旗舰店入驻上海东平路(2023-06-25)
6月25日,联商网讯,近日,专为亚洲女性设计的运动服品牌MAIA ACTIVE全国第二家旗舰店正式入驻上海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核心——东平路。作为品牌首家街区式零售旗舰店,MAIA ACTIVE东平路店延续「让亚洲女性享受运动的美好」的品牌理念,以「来东平路MAIA ACTIVE交朋友」为门店概念,从产品设计、空间打造、购物体验多维度开启品牌全新零售空间新模式,不仅打造sisterhood姐妹聚集地,提供更多高品质运动生活方式,也是品牌线下零售战略布局的又一里程碑。
【点评】截至目前,MAIA ACTIVE已横跨全国11个城市、覆盖36家线下门店,结识并陪伴了无数MAIA GIRLS共同成长,传递品牌一直所倡导的运动生活方式。
【纺织服装】杰克缝纫机连续十三年全球销量第一 “夕阳产业”做成未来产业(2023-06-16)
6月16日,浙江日报讯,近日,在台州临海,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奔马品牌发布新款超高精度裁床S80,并展示最新的智能裁剪房方案,吸引全球各地上百名服装生产商来参观。从一家作坊式企业成长为浙江省“未来工厂”和国家级绿色工厂,杰克28年如一日,深耕缝制设备产业,一次次冲破行业天花板,实现产业跃迁,将缝纫机这个外人眼中的“夕阳产业”做成了未来产业。在台州方言里,缝纫机被叫作“洋车”,因为它是典型的舶来品。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意依然凛冽,成立仅14年的杰克收购德国拓卡和奔马两家知名裁床企业,获取了它们的品牌、技术、人力资源和营销网络等资产。通过海外并购,杰克发展的藤蔓伸向世界各地。如今,杰克已成为全球缝制设备行业产销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国际化企业,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55.02亿元。
【点评】近年来,杰克推出成套智联解决方案和星链云联解决方案,由设备制造商向成套智联服务商转型,更好地帮助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服装产业迁移等情况,杰克将经销网络密集的点,部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8000多个经销网络。2022年,杰克的产品出口创下新高,达3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7%。
【纺织服装】探索创新 安踏集团升级研发网络(2023-06-16)
6月16日,纺织网讯,近日,安踏集团在厦门召开2023年创新大会,宣布成立安踏院士工作站、安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标志着安踏集团全球开放式创新网络再次升级,未来将在材料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行业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入探索。同时,安踏集团也在会上表彰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领域的创新成果,颁发总奖金超百万,旨在保持集团创新领域领先地位,持续提升商品竞争力。
【点评】据悉,安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等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将与国内顶尖高校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运动科学、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领域的高端科研人才。
【纺织服装】迪尚集团:打造国内首个纺织服装垂直生态链平台(2023-06-16)
6月16日,央视网讯,当前,数字化变革和创新促进传统纺织服装行业转型,迪尚集团紧紧抓住这条主轴,打造国内首个纺织服装垂直生态链平台。据了解,该平台包含了云设计中心、面辅料平台、柔性制造基地和智能消费应用平台,能将各类资源全部织入“网”中。以生产工装类产品为例,对照设计图纸,不需要采购面料,也不需要实际缝制。平台上有面料数据库、款式库、版型库和人体模型数据库,再加上3D创新设计技术,实现虚拟缝制,线上就可以完成一件成衣的打样。定下版样后,所有产品再通过迪尚柔性制造基地,进行快速反应、快速生产、快速销售,并通过智能销售平台,为全行业上下游提供技术支持。
【点评】迪尚是全国最大的服装进出口企业之一,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了由传统服装外贸企业向全链条服务、全产业引领、全世界运营的“三全型”跨国集团转变。
【纺织服装】Zara第一季度净利润大涨54%,去年净关店123家(2023-06-09)
6月9日,联商网讯,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第一季度,Inditex集团收入76亿欧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11.6亿欧元,同比增长54%,远超过分析师预期的9.8亿欧元。毛利46亿欧元,同比增长14%,毛利率增长34个百分点至60.5%。与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5月1日至6月4日期间,以固定货币计算,Inditex集团门店和在线销售额增长16%。按品牌分,Zara和Zara Home依然是占比最大的业务,其次是Pull&Bear、Bershka和Stradivarius,以及Massimo Dutti和Oysho。
【点评】分析指出,品牌门店数量减少,销售额和利润却持续上涨,这意味着Inditex集团门店优化战略已经生效。但目前也有分析称,净利润的大涨要归功于毛利率创新高的60.5%,也就是涨价策略。财报发布后,Inditex集团股价应声上涨逾6%,最新市值约为1052亿欧元,创2017年8月以来新高。
【纺织服装】三年亏损超70亿,潮流前线母公司搜于特面临退市(2023-06-09)
6月9日,联商网讯,近日,搜于特发公告称公司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存在将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根据搜于特最新财报,2022年搜于特营收14.38亿元,同比下降72.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9.01亿元。事实上,自从2020年开始,搜于特就陷入亏损。财报显示,2020年搜于特亏损17.71亿元,2021年亏损34.1亿元,这也意味着3年时间,搜于特亏损70.82亿元。
【点评】在财务报告中,搜于特解释了业绩下滑的原因。受经济大环境持续影响,搜于特业务严重下滑、资金十分紧张。自2020年以来,公司已连续三年大额亏损,资金流动性紧张,导致公司及子公司多笔金融机构贷款逾期违约,多家金融机构已提起诉讼或仲裁,并申请财产保全,公司及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被人民法院冻结、多宗土地房产和投资股权等资产被人民法院查封。
【纺织服装】歌力思获Nobis中国境内业务,多品牌矩阵再下一城(2023-06-09)
6月9日,联商网讯,歌力思发布公告称,与NobisInc.签署了合资经营协议,拟在深圳共同投资设立合资经营企业“诺北斯(深圳)服饰有限公司”,合资经营企业负责在中国境内(包括香港、澳门,但不包括台湾地区)发展和运营“Nobis”品牌业务。双方约定,公司以货币出资4000万元,持有合资经营企业50%股权;Nobis Inc.以知识产权出资4000万元,持有合资经营企业50%股权。
【点评】上市以来,歌力思以投资并购为切入点,引入国际时装品牌,形成多元化的品牌矩阵,并逐步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多品牌集团化运作模式。目前,歌力思主要拥有中国高端时装品牌ELLASSAY,主张都市经典、精英商务的德国高端女装品牌Laurèl,主张潮流街头、大胆前卫的美国轻奢潮流品牌Ed Hardy,主张自由休闲、摩登浪漫的法国设计师品牌IRO Paris,以及主张多元社交、个性当代的英国当代时尚品牌self-portrait。品牌间的差异化明显、具有独特清晰的DNA,主力消费人群可覆盖从20岁至50岁的全年龄层消费者。
【纺织服装】江苏锦琪昶新材料公司发布新款透气防漏非织造布(2023-06-02)
6月2日,中国纺织报讯,江苏锦琪昶新材料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2023年最新款透气防漏非织造布材料。据介绍,企业耗时7年多研制的这款高透气非织造布材料,透气性能比市场普遍使用的PE膜提升了近300倍。经过实验证明,隔着这款新品非织造布,可人力吹灭蜡烛,也可人力吹动风车。
【点评】江苏锦琪昶新材料有限公司总裁吴勇表示,首发的透气防漏非织造布,不但解决了非织造布一直存在的闷热、不透气难题,而且也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新品一经发布就获得不少客户的问询,十分看好这款产品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纺织服装】比音勒芬获机构重仓 运动服饰行业展资本市场想象空间(2023-05-30)
5月30日,新浪网讯,近日,比音勒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2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6%;实现营业利润8.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3%;实现利润总额8.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8%;基本每股收益1.2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0%。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公募持仓数据显示,比音勒芬依然是众多公募基金手中的“香馍馍”。据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基金持有比音勒芬的股份数为1.04亿股,占比音勒芬流通股比达26.8%,公募持股占比位列纺服板块上市公司首位。持有比音勒芬的基金数更是多达56支,遥遥领先于同行,被资本密切关注。
【点评】运动服饰行业在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侧面映射出国内市场的上升空间,专业人士曾预测,我国运动服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000亿元。受高端运动服饰市场红利推动,Lululemon、始祖鸟等众多国际知名服饰品牌纷纷加入中国市场布局,而比音勒芬开始正式与国际知名服饰品牌同台竞技。
【纺织服装】京瓷公司首款颜料数码印花机面世(2023-05-26)
5月26日,中国纺织报讯,京瓷公司近日宣布推出首款颜料数码印花机FOREARTH,该机在进行纺织品印花时几乎不使用水,解决了纺织品服装印花过程中的水污染问题。FOREARTH是专门为几乎不用水的颜料墨水开发的,它通过独特的化学材料技术和新的印花工艺,克服了颜料墨水带来的的质量问题,如颜色、质地和牢度。独特的颜料墨水和前后处理液通过喷墨技术同时应用,形成了一个多合一系统,不需要印花和干燥以外的工序。
【点评】据悉,传统的喷墨纺织品印花机需要应用处理液作为前道工序,需要更大的设施空间。而FOREARTH可以在设备内应用处理液,从而节省空间。此外,使用颜料墨水进行印花意味着仅经过干燥过程中就可以完成织物印花,减少了蒸汽处理、洗涤等工序,与传统纺织品印花相比,耗水量减少了99%。
【纺织服装】温州服装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育联盟成立(2023-05-26)
5月26日,纺织网讯,近日,温州技师学院举行产教合作集中签约暨温州服装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育联盟成立,56家单位与温州技师学院合作,开启“政校研行企培”产教深度融合新篇章。这是温州技师学院深入实施“新时代瓯越工匠培育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 服装产业是温州五大传统重点制造业之一,也是温州三大时尚主体产业之一。温州技师学院作为温州服装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携手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及培训机构等28家单位成立温州服装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育联盟。合作企业分别向温州技师学院捐赠课程资源包、课程软件、实训设备、高技能人才培育奖助学基金等,价值共计610余万元。校企双方还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
【点评】据悉,学校根据区域实际需求和温州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开展订单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职业环境设置、企业专业实践等,让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内容、专业能力与岗位要求紧密对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把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早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纺织服装】仪征化纤智能化短纤项目计划总投资14.5亿元,进一步巩固产量优势(2023-05-26)
5月26日,人民网讯,据悉,仪征化纤智能化短纤项目计划总投资14.5亿元,包括年产23万吨聚酯生产线、4条年产2.5万吨水刺无纺布涤纶短纤生产线、4条年产3.3万吨低熔点涤纶短纤生产线以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仪征化纤涤纶短纤维产销量全球领先的优势。据了解,除了智能化短纤项目,仪征化纤年产100万吨绿色高粘共聚酯新材料、24万吨PBT及可降解材料、60万吨涤纶纤维智能生产线、20万吨PETG柔性线等6个项目也在加快推进,计划今年12月前开工建设。
【点评】据悉,项目土建部分已经完成,聚酯反应釜、纺丝主机等关键设备安装正在扫尾,纺丝单元管道焊接已完成大半,设备安装调试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仪征化纤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项目施工计划,今年8月产线将陆续投料生产。
【纺织服装】前海棉纺织7万锭环锭纺项目试车成功(2023-05-19)
5月19日,兵团广播电视台讯,近日,图木舒克市前海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7万锭环锭纺项目试车成功。该项目达产后,可年产高支数棉纱9000吨,实现产值2.5亿元,带动图木舒克市富余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公司7万锭环锭纺项目是在已经建成的2号厂房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增购设备来扩大生产规模,主要生产40—80支纯棉精梳纱。
【点评】据悉,公司厂房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设计规模7万锭,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工序半制品全部实现机械化运输,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采用全自动中央空调及除尘系统,可做到精细化控制车间温湿度,大大降低车间粉尘和噪音,确保纺织工人的身体健康。
【纺织服装】线上线下精准发力 国际纺都“布”行天下(2023-05-19)
5月19日,纺织网讯,3月底,中国轻纺城北联窗帘布艺市场众多窗帘门市以及“柯桥优选”品牌试点窗帘企业等抱团走进成都亿家天下市场,源头厂家与二级市场展开深度合作,当场成交订单、意向成交额颇为可观,线上直播观看达5万多人次。在日前结束的2023中国绍兴柯桥国际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春季)期间,中国轻纺城北市场举行了海宁皮革城城市产业联盟(柯桥站)面料/设计对接交流会和国内优质服装企业进市场采供对接会,借助展会契机引入全国优质客户走进市场,洽谈合作。
【点评】眼下,“布行天下”系列活动已在轻纺城内全面开花,北市场、东市场、联合市场、东升路市场、北联市场等专业市场纷纷行动。据统计,截至4月底,2023“布行天下”系列活动已开展隆市对接活动26次,新品发布会6场。
【纺织服装】“精工科技”牵手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 聚焦碳纤维和新能源领域(2023-05-16)
5月16日,柯桥日报讯,近日,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本地头部企业和科研平台的优势,推进双方协同创新,推动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专业人才培养,开发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精工科技”和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将深度聚焦碳纤维与新能源两大领域,充分发挥本地产学研的资源与优势,推动双方深度合作;扎实推进协议落实,联合培养产业优秀人才,深入挖掘优质项目,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升双方在更多领域、以更多形式保持密切联系与合作,合力促进碳纤维和新能源产业在绍兴的发展和提升。
【点评】“精工科技”主要从事碳纤维装备、新能源装备、智能建机装备、智能纺机装备等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作为高层次科研平台,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具备精工各产业板块需求的创新技术和人才储备,将为精工绿色产业的赋能与创新发展带来更精准定向的支持。
【纺织服装】上海泰慈康推出孖纺非织造布(2023-05-12)
5月12日,中国纺织报讯,上海泰慈康实业有限公司近日推出了应用新型环保技术的孖纺非织造布。孖纺非织造布是由熔喷工艺生产的超细纤维(直径仅为人造纤维的1/8)、高吸水性天然植物纤维通过先进的干法工艺生产的新型非织造布材料。孖纺非织造布具有保湿锁水、质地柔滑、细腻亲肤、环保可降解、清污能力强、结实耐擦等突出优点,可应用于擦拭类材料、隔音保温材料、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吸收芯体和导流层材料、过滤材料、液体吸收和扩散材料。
【点评】公司主要销售渠道为线上天猫、京东、新零售抖音、线下大润发及母婴集合店等,主要提供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品牌湿巾加工生产服务。
【纺织服装】奥康国际一季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9.02%(2023-05-12)
5月12日,纺织网讯,奥康国际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96亿元,同比增长16.74%;归母净利润4083.96万元,同比增长249.02%;扣非净利润2222.41万元,同比增长1408.6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26.44万元。科研创新一直是奥康持续领先行业发展的根基和内生动力,奥康每年持续性投入研发经费进行全产业链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据奥康同日发布的年报显示,奥康2022年研发投入4733万元,同比增长8.14%,研发投入费用继续位居行业前列。
【点评】奥康国际表示,公司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多维度、更深入地推进品牌焕新,在品牌推广、渠道优化、形象提升等方面实现战略落地,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而这,也诠释了奥康强大的经营韧性和增长潜力。
【纺织服装】海澜之家:主品牌逆势开店,23Q1恢复势头向好(2023-05-09)
5月9日,纺织网讯,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85.62亿元,同比下降8.1%;实现归母净利润21.55亿元,同比下降13.5%;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3元。23Q1实现营业收入56.82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归母净利润8.03亿元,同比增长11.07%。主品牌毛利率提升,净利率维持稳定。2022年公司毛利率同比+2.3pcts至42.9%。
【点评】主品牌逆势开店,直营和线上增速亮眼。23Q1直营/加盟/线上渠道收入分别同增47.6%/4.3%/17.5%,直营/加盟门店分别净+26/-124家,其中海澜之家品牌延续渠道扩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