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工】第一家登陆英国伦敦交易所的百亿级中国化工企业资产被冻结(2020-03-16)
3月16日,化工在线讯,近日,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集团”)公告称,公司涉及重大诉讼,因民生银行东营分行与海科集团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海科集团5247万银行存款或查封同等价值的其他财产被冻结。此外,大公国际近日将“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长期债务评级列入评级观察。海科集团此次深陷诉讼纠纷,主要是因为山东民企间“互联互保”问题而引火烧身,2018年其为大海集团关联企业鹏杰色织提供连带担保责任,但众所周知大海集团早已申请破产重整。这是又一家山东百亿级化工集团被“担保圈”拖累。
【点评】2007年2月,海科集团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第一家登陆英国伦敦交易市场的中国化工企业。海科拥有山东欧铂新材料有限公司、东营市海科新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东营天东制药有限公司、东营市赫邦化工有限公司、镇江润晶高纯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韩国PCT公司等十余家下属公司。在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海科集团位列第293位,营业收入550亿元。
【化 工】宜宾天原与攀国投战略合作签约,并购重组钛白资产(2020-03-16)
3月16日,巨潮资讯网讯,宜宾天原集团3月9日公告,公司为加快钛白粉全产业链的拓展,拟在攀西地区进行相关产业布局,减少对进口钛矿原料的使用。近日,公司与攀枝花市国有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攀枝花国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采用合作组建并购基金或SPV公司等方式,针对双方达成共识的标的企业开展并购重组资本运作。借助攀枝花国投集团在当地的资源及影响力,加快实现公司在攀西地区钛矿资源的布局、钛白粉产业的并购、钛化工新技术的研发以及市场拓展,提升公司钛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助推公司转型发展。
【点评】氯化法钛白粉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和四川省大力鼓励支持发展的产业。近几年钛白粉处于景气周期,产品价格呈上涨趋势。此次,天原集团与攀枝花国投签订合作协议,旨在加快钛白粉全产业链的拓展,充分实现钛矿原料的分级利用,拟在攀西地区进行相关产业布局,减少对进口钛矿原料的使用,构建更完善、更具竞争力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化 工】利安德巴赛尔与辽宁宝来合资项目正式签约(2020-03-16)
3月16日,中国化工报讯,3月6日,全球最大的塑料、化工和炼油公司之一利安德巴赛尔工业公司,与辽宁宝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就“宝来利安德巴赛尔项目”签署最终合资合作协议,成立50:50对等合资企业,对中国市场加大投资。基于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宝来利安德巴赛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该合资企业将运营一个年产能110万吨的乙烯裂解装置和相关聚烯烃衍生品装置,项目位于中国盘锦,总投资额约为26亿美元,预计2020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利安德巴赛尔将营销该项目的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产品,分别采用了利安德巴赛尔授权的Spheripol和Spherizone聚丙烯技术和Hostalen ACP聚乙烯技术。
【点评】据IHS Markit分析,亚洲是全球最大以及增长最快的聚烯烃市场。中国在亚洲聚烯烃市场占比60%,并且代表全球40%的市场增长份额。烯烃和聚烯烃则是利安德巴赛尔的核心技术产品。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使盘锦成为世界级聚烯烃、化学品生产基地,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化 工】万华化学与福建石化合资设立万华福建公司(2020-03-09)
3月9日,巨潮资讯网讯,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月4日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公司与福建石油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资协议,拟共同投资设立万华福建。此外,万华化学收购福建省东南电化49%股权。根据公告,3月2日,万华化学与福建石化签署合资协议,双方拟共同投资设立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万华福建首期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亿元,万华化学以现金认缴出资额24亿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80%;福建石化以相关资产认缴出资额6亿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20%。根据双方签署的合资协议,合资公司以零价格受让福建康乃尔64%的股权,并通过福建康乃尔建设40万吨/年MDI及苯胺配套项目;合资公司拟建设TDI装置及直接配套装置,将扩建TDI产能至25万吨/年,建设40万吨/年PVC项目、续建大型煤气化项目。同日,万华化学与福建石化、东南电化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即万华化学以现金方式收购福建石化持有的东南电化(剥离TDI装置和PVC资产)49%股权,东南电化主要从事氯碱及热电业务,为MDI和TDI项目提供原料、公用工程配套。公告称,参股公司东南电化将扩建烧碱产能,由目前的12万吨/年及在建的30万吨/年提升至60万吨/年。
【点评】万华化学本次收购将使国内TDI行业进一步整合,今后万华化学将控制国内34%的TDI产能。同时将推动福建省突破MDI技术瓶颈,带动东南电化TDI项目技术改造升级,补齐福建省化工产业短板。
【化 工】台湾国乔石化100万吨/年丙烷脱氢及9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落地福建...(2020-03-09)
3月9日,福建日报讯,3月2日上午,泉州市泉港区与台湾国乔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视频形式,分别在泉州分会场和台湾分会场签约,这标志着年产100万吨丙烷脱氢及90万吨聚丙烯的项目,将正式落地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国乔公司计划在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投资500亿元新台币,新建100万吨/年丙烷脱氢(PDH)及90万吨/年聚丙烯(PP)项目。项目分二期,一期投资300亿元新台币,今年底开工建设,年产值10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即原料轻质化,具有低碳环保、收率高、工艺路线简单等优势,可带动下游医用塑料、食品级塑料制品等行业的发展。新建企业名称拟定为“泉州国亨化学有限公司”,目前已预核准。
【点评】国乔公司是台湾地区第一家生产苯乙烯单体的企业,是台湾地区唯一尼龙66生产公司。国乔一直在大陆寻找合适的投资发展机会。项目落地泉港将成为泉州市石化产业强链建链补链的关键环节,有力拉动丙烯、聚丙烯等化工产业链延伸布局。
【化 工】恒逸差别化环保功能性纤维项目投产,完善现有产品布局(2020-03-09)
3月9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2月23日晚间,恒逸石化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海宁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的“年产100万吨差别化环保功能性纤维建设项目”第一套生产线G线(产能25万吨/年)及相关配套工程于23日投产,并正式产出合格产品,产品以POY细旦为主。资料显示,海宁恒逸新材料公司“年产100万吨差别化环保功能纤维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63.6亿元,采用先进的熔体直纺、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技术,全部投产后将形成100万吨功能性纤维产能。业内人士表示,海宁恒逸新材料100万吨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全面完善恒逸石化现有产品布局。由于该项目的产品是智能环保功能性纤维,相比普通纤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点评】目前,我国作为化纤大国,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但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产品研发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近年来,我国化纤行业加大创新力度,化学纤维的差别化率进一步提高,功能性纤维得到了一定发展,产品附加值也逐步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环保功能纤维研发和生产不足。为此,进一步扩大我国高新技术纤维生产规模,发展功能性纤维,提高化纤产品附加值,已成为当前化纤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化 工】浓度68%,“开磷金品”磷酸二铵成功问世(2020-03-02)
3月2日,贵州磷化讯,贵州磷化集团化肥产品家族近日再添新成员,由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研制的养分浓度高达68%的颗粒状本色磷酸二铵问世,是目前国内首家达此含量的粒状二铵,由矿肥公司试生产的首批产量为1500吨的该产品已成功下线并投放市场且市场反映较好。目前市场上的颗粒状磷酸二铵产品养分浓度最高为64%,68%的磷酸二铵问世直接打破记录,使该产品成为国内绝无仅有的高纯度磷酸二铵产品。该产品以磷化优质磷矿石为原料,将养分浓度提高到68%,以磷化自创先进工艺为支撑,产品水溶速度较快、残渣率低、水溶性磷大于95%,水分低于0.9%,抗压强度达105/kgf、粒度平均值达97.9%,产品质量稳定,颗粒色泽通透;以绿色环保为理念,不添加任何着色剂,将残渣率降至6%以下,达到速溶高质、纯净少渣、绿色环保的效果;以增效产量为目的,水溶性磷占有效磷96%以上,使产品利用率更高、肥效更长、效果更佳,满足作物全程营养需求,增强作物抗旱、抗寒等抗逆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满足用户对优质磷肥的追求,更适合现代农业生产需要。
【点评】据了解,68%磷酸二铵作为磷化集团高浓度化肥新推出的拳头产品,在原料上基于磷化高品位磷矿石特点形成排他性优势,在市场上以浓度更高、性价比的优势更好适应种植大户需求,投放市场后将有望占领高端农用二铵制高点。
【化 工】1200万欧元,涉及尼龙66,德国道默化学项目落户浙江独山港(2020-03-02)
3月2日,浙江新闻讯,法国、比利时时间2月20日8:30(北京时间2月20日15:30),在平湖市行政服务中心,德国道默公司亚太区总经理范伟乔、浙江万丰上达涂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林刚,通过视频签约,与平湖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戴振“牵手”,共同签下总投资1200万欧元的德国道默工程塑料项目。而就在当天,独山港还通过快递方式,先后签下总投资20亿元的智慧物流成套设备项目及总投资1.2亿元的礼品包装项目。据介绍,德国道默公司此次投资独山港的项目将采用租赁第三方厂房的方式进行,计划建成一座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工厂,主要研发生产尼龙6、尼龙6.6及高温尼龙(HTN)等相关改性工程塑料,以满足汽车、电子电器和消费类产品对改性材料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项目年产量将达到4万吨,可实现年产值7亿元,年缴纳税收4000万元。德国道默公司将在独山港项目中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严格落实安全、能耗、环保等有关要求,将该项目建设成为具有同行业先进水平的领军企业,并将独山港公司作为中国区总部。
【点评】德国道默化学是目前全球唯一垂直整合尼龙6产业链一体化生产的企业,主要经营尼龙6中间产品、尼龙6、尼龙66工程塑料以及相关改性工程塑料。目前,道默化学已分别在德国、比利时、美国、中国设立工厂,业务遍布欧洲、亚洲等地,2019年营业收入超9亿欧元,下游客户包含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如奥迪、宝马、奔驰、福特等。
【化 工】恒力集团再斥重金,投资200亿在苏州建国际新材料产业园(2020-03-02)
3月2日,中国化工报讯,2月18日,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签约活动在太湖新城举行。据悉,此次集中开工项目共43个,总投资约46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241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领域。总投资200亿元的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园签约落户。此次签约的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园位于汾湖高新区,由恒力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20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100万吨聚酯薄膜、工程塑料和医用新材料项目以及研发、仓储、营销中心。全面运营后,有望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50亿元。
【点评】近期,恒力集团投资项目已全国开花,包括位于贵州的260亿元投资计划、位于陕西的1500亿元煤化工全产业链项目、位于江苏的230亿元恒力时尚产业园、位于广东的820亿元石化中下游及新材料项目。上述四大项目涉及资金2810亿元,加上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化 工】鸿达兴业和旭化成强强联合,加速氢能产业化进程(2020-02-24)
2月24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讯,为加快氢能战略的实施,提升在氢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鸿达兴业氢能源产业布局又迈进一步。继2月14日鸿达兴业(002002)与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签署《氯碱制氢合作协议》,2月17日双方又签署《年产30万吨离子交换膜法大型电解装置合同》,充分利用彼此的资源和优势,从资源、技术、装备等方面开展合作,推进双方在氯碱和氢能领域方面的合作,加快推动公司氯碱制氢、储氢、运氢及氢能应用产业化的发展。据悉,鸿达兴业引进由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研发的离子交换膜法大型电解装置,以盐水为原料制造氢气、烧碱等产品,再通过纯化装置制取高纯度的气态氢、液态氢、固态氢。此举将大大提高鸿达兴业氢气的产能,加快推动氯碱制氢、储氢、运氢及氢能应用产业化的发展。
【点评】旭化成株式会社全球首创开发离子交换膜法食盐电解工艺,通过离子交换膜电解盐水来生产氯、氢和烧碱。旭化成株式会社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包括离子交换膜和电解槽、阳极、阴极、运行技术在内所有食盐电解工艺技术的制造商,其离子交换膜具有出色的电解性能,在电解电压、电流效率、盐水杂质耐性等方面具有世界顶尖水平的性能。
【化 工】未招到重整投资人,*ST盐湖子公司海虹化工破产清算(2020-02-24)
2月24日,中国化工报讯,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000792.SZ,下称*ST盐湖)间接控股子公司青海盐湖海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整不得,最终进入破产清算。2月17日,*ST盐湖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民事裁定书》显示,因未能招募到重整投资人,海虹化工管理人未能按期提交重整计划草案,海西州中院裁定终止海虹化工破产重整程序,宣告海虹化工破产清算。*ST盐湖称,海虹化工已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以前年度已对海虹化工股权投资及应收债权计提了相应损失,预计本次破产清算不会对公司本年度损益产生重大影响。
【点评】*ST盐湖目前在进行重整。自2017年以来,该公司连续三年亏损,2019年预亏432亿~472亿元,将成A股史上亏损王。ST盐湖是青海省最大的国企,实际控制人为青海省国资委,主要业务包括氯化钾的生产和销售、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等。其中,钾肥板块设计年产能达500万吨,是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被业内称为“钾肥之王”。但由于近两年在金属镁一体化项目、PVC一体化项目、综合利用一、二期项目等项目上连续巨亏,ST盐湖2017、2018年连续两年净利润均为负值,合计亏损76.55亿元。公司股票已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2019年业绩仍为亏损,ST盐湖股票将于2019年年报发布后暂停上市。
【化 工】139亿元,中化国际旗下江苏瑞恒拟投资碳三产业一期项目(2020-02-24)
2月24日,巨潮资讯网讯,中化国际(600500)2月17日公告,公司下属公司江苏瑞恒拟投资碳三产业一期项目工程,总投资额139亿元,拟建包括年产60万吨PDH、65万吨苯酚丙酮、24万吨双酚A、40万吨PO和15万吨ECH生产装置及相关公辅工程设施,项目建设期30个月,计划2022年6月底前建成投产。该项目以丙烷脱氢为源头,以突破性自主开发技术为核心,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聚力打造工艺技术领先、成本优势明显、绿色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110.11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7.15亿元。
【点评】该项目为国内唯一PDH自产丙烯发展“酚酮-双酚A”产品链,国内唯一PDH自产丙烯、综合利用氢气发展HPPO及双氧水法ECH的产品链。该项目是聚焦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短板,实现中化国际材料科学产业转型和战略落地的关键。
【化 工】山东2020年重大建设化工项目出炉(2020-02-17)
2月17日,山东省政府网讯,2月12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0年省重大项目名单的通知》,公布了2020年山东省重大建设项目名单和2020年山东省重大准备项目名单。其中,2020年山东省重大建设化工项目名单包括:年炼油2000万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利华益利津炼化年产40万吨高性能ABS树脂17.1万吨丙烯腈、金能科技年产90万吨高性能聚丙烯项目、山东劲海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项目、山东联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脲醛预缩液)年产UFC200万吨等30个项目。2020年山东省重大准备项目名单包括: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精对苯二甲酸项目、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环氧丙烷项目、山东清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双氧水法环氧丙烷及配套双氧水项目、兖矿鲁南化工己内酰胺项目、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高端聚碳酸酯用双酚A项目、山东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聚丙烯树脂项目建设项目等12个项目。
【点评】山东提出了要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进一步集聚和创新各类支持政策,优化重大项目建设环境。包括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落实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深化政银企合作机制,加强与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各金融机构的对接,拓宽融资渠道。
【化 工】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筹划战略重组(2020-02-17)
2月17日,中国化工报讯,在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两化合并”的靴子终于落地。1月23日下午收盘后,中化国际、安迪苏等上市公司公告称,接到实际控制人来函,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正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战略性重组。重组方案具体内容及其实施尚须履行相关批准和监管程序。当晚,昊华科技、风神股份、克劳斯、沈阳化工均发布类似公告。“两化合并”的传闻近年来曾多次传出,但一直未正式对外宣布。“两化合并”并未由此出现在两家集团的对外表述中,更常见的说法则是“两化合作”。今年1月初,“两化合并”的大幕终于在农业板块开启。中化集团宣布,下属农业板块的主要资产将注入中国化工旗下的先正达集团,后者成立于2019年6月。同时,中国化工也将所持有的先正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和安道麦股份有限公司74.02%股份,悉数划转至先正达集团。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均对外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这也是两化加强合作的标志。
【点评】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均为世界财富500强公司,两者在2019年的排名分别为第88位和第144位。2019年,中化集团营业收入达到5863亿元,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显著增长,分别达到186.8亿元和133.6亿元。而中国化工2018年销售收入3919亿元。现在,一家年营收将近1万亿元、员工规模超过22万人的巨无霸即将浮出水面,这势必会改变全球化工行业的格局。
【化 工】巴斯夫联手道默化学完成对索尔维全球聚酰胺业务的收购(2020-02-17)
2月17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1月31日,巴斯夫完成了对索尔维聚酰胺(PA)业务的收购。通过这项交易,巴斯夫将知名的创新产品如Technyl品牌纳入麾下,拓展了聚酰胺业务的实力。巴斯夫得以为客户提供更出色的工程塑料解决方案,比如在自动驾驶和电动出行领域。该项交易的达成还有助于巴斯夫更好地进入亚洲、北美和南美等主要增长市场。通过整合上游关键原料己二腈(ADN),巴斯夫将整体强化聚酰胺6.6价值链,提高供应可靠性。巴斯夫就此项交易在无现金和无债务基础上支付的购买价格达13亿欧元;被巴斯夫收购的索尔维相关业务2018年的销售额约为10亿欧元。该业务将整合入巴斯夫特性材料业务部和单体业务部。
【点评】2月10日,道默化学对外宣布完成对索尔维欧洲高性能聚酰胺业务的收购,宣布正式接管Technyl品牌。至此,巴斯夫联手道默化学收购索尔维全球PA66业务终于完成。
【化 工】恒力石化150万吨/年乙烯项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2020-02-10)
2月10日,中国证券报讯,1月30日,恒力石化乙烯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产出合格乙烯产品。恒力150万吨/年乙烯装置作为目前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乙烯装置,创造了一系列乙烯行业之最。2019年5月,恒力石化独资建设的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率先全面投产并投入商业运营。150万吨/年乙烯项目也是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重要配套项目,总投资达220亿元,主要建设150万吨/年蒸汽裂解装置及下游共12套化工装置。项目98%以上原材料都由上游炼化项目供应,乙烯48%收率全球最高,最大程度发挥了炼化一体化的规模集成优势。项目将生产出国内紧缺的乙二醇、苯乙烯、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丁二烯等各类高端化工品,将极大提升恒力炼化项目的深加工能力与产品附加值。
【点评】恒力石化乙烯装置理论上在全行业不盈利的情况下会为公司带来超过15亿元超额利润。如果考虑乙烯装置下游化工装置,在装置满产的条件下,乙烯为首的化工装置年化净利理论上能够达到炼厂现有利润的20%以上。
【化 工】惠州与恒力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0-02-10)
2月10日,惠州日报讯,恒力集团频传捷报,继1月19日1500亿陕西榆林煤化工全产业链项目在西安正式签约之后,该公司又在广东惠州投资820亿建设石化中下游及新材料项目。1月21日,惠州市政府与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在广州签署恒力集团惠州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恒力集团惠州项目总投资820亿元,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和惠东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石化中下游及新材料项目,标志着双方在合作打造石化新材料化工项目、携手共建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征程上迈出了关键一步。该项目落户将有利于惠州石化产业形成国企、外企、民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相互竞争的发展态势,有利于补齐惠州乃至广东石化产业链中下游短板,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惠州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打造万亿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助力广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支撑。
【点评】恒力集团是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拥有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PTA工厂之一、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之一,2019年世界500强排名181位。恒力集团布局华南市场、落户惠州,是对惠州一流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展现出惠州巨大发展潜力和强劲爆发力,彰显优良营商环境和强大吸引力。
【化 工】恒力石化预计2019年盈利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20-02-10)
2月10日,巨潮资讯网讯,1月17日,国内石化巨头恒力石化向市场发布了2019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数据显示:恒力石化2019年度预计实现净利润109亿元,盈利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利润相比2018年33.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8%,远超各方预期水平。关于2019年度业绩预增原因,预增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独资建设的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19年5月率先全面投产并投入商业运营,作为国内首家一次性建成的2000万吨级以上现代化炼化一体化企业,工艺技术水平全球领先,产业配套齐备,成本等综合竞争优势突出,成为了公司当前利润结构的主要来源与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此外,报告期内,一方面受益于2019年全年度较好的PTA行业供需格局与平均价差水平,公司PTA业务利润水平同比实现提升;另一方面,公司聚酯化纤业务全年也保持着相对较为稳定的盈利区间。公司原有PTA、聚酯业务经营情况良好,也进一步增厚了公司盈利。
【点评】恒力石化2019年度成功迈入百亿元净利俱乐部,其大型炼化项目在行业内率先实现投产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恒力石化在建的全球最大的15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另外,500万吨/年PTA项目、135万吨/年多功能高品质纺织新材料项目和20万吨/年高性能车用工业丝技改等重点项目也在快速推进中。以上新建项目全部达产后,恒力石化预计将实现产值3000亿元,利税650亿元。
【化 工】投资1500亿,恒力集团(榆林)煤化工全产业链项目签约(2020-02-05)
2月5日,中国化工报讯,1月19日,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国中在西安会见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一行,并签署恒力集团(榆林)煤化工产业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恒力集团将在陕西省榆林市投资1500亿元,建设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煤化工全产业链项目,推动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助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恒力集团(榆林)煤化工产业园项目按照煤化一体、全产业链的方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高效率管理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煤炭资源优势,重点建设煤矿、煤气化及甲醇、烯烃及化工、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等项目,配套建设热电厂、空分及公用工程等设施,其中规划甲醇年产能1200万吨,并全部在当地转化为下游精细化工、聚酯及纺织产品,将集团产业链“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延伸至“一块煤到一匹布”,实现煤炭“吃干榨净”。
【点评】陕西榆林作为国家级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重点推进建设的四大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大型煤化工全产业链项目优势显著。恒力集团(榆林)化工产业园项目的规划与陕西省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一拍即合”,是江苏、陕西对口协作的重大工程。
【化 工】中国化学与晋煤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0-02-05)
2月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1月10日,晋煤集团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太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双方将通过技术研发、项目合作、资本金融等方面的全方位、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在做优传统产业存量上为全国全省作出示范、闯出新路。同时,依托中国化学海内外高端研发平台,在氢能产业、煤基新材料、煤基新能源等新领域拓展合作新空间,努力抢占战略先机,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山西省推进能源革命和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新贡献。今后,双方将继续拓宽交流渠道,培养和挖掘更多领域的合作机会,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点评】此次合作,是央企与省企强强联合、共赢发展的跨界“联姻”、战略“联姻”,是贯彻落实山西省关于“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战略部署,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也是落实加大科研联合攻关,在做优传统产业存量上为全国、全省作出示范使命要求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