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工】2021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公布,排名变化不大(2021-09-13)
9月13日,中国化工报讯,8月30日,由美国《轮胎商业》组织的2021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公布。世界轮胎企业排名变化不大,米其林继续领跑行业。榜单显示,2020年全球轮胎行业遭受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轮胎销售额、利润、利润率、投资、研发费用都大幅下降。不过,2020年8月后轮胎行业投资信心增强,投资预算大幅提高。预测2021年世界轮胎行业销售收入及利润指标大幅增长为大概率事件。2021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按2020年与轮胎制造有关联的销售额排名。今年排名变化不大,前五强名次不变,依次是法国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美国固特异、德国大陆轮胎、日本住友橡胶工业。米其林以229.35亿美元继去年登头把交椅后,继续领跑并拉大与第2名普利司通的差距;普利司通以207.5亿美元居第2;固特异销售额以111.4亿美元居第3。德国大陆轮胎以99.08亿美元居第4,与固特异的差距进一步缩少。从德国大陆近年的轮胎投入和发展看,本来有望于近年冲击世界前三的位置。但是2021年上半年固特异完成对库珀轮胎橡胶的收购,销售额将提高20多亿美元,短期内德国大陆排名很难赶上固特异。第5名仍旧是日本住友橡胶工业;第6及第7互换,韩国韩泰轮胎超过意大利倍耐力列第6;第8位仍为日本优科豪马。两家中国企业进入前十并互换位置,杭州中策橡胶向前一位居第9,第10位是正新国际。山东玲珑轮胎发展势头迅猛,继去年前进3位后今年继续前进2位列第12位。赛轮集团跟去年持平,依旧位居第17位。
【点评】在前75强中,中国企业有35家,印度7家,美国5家,日本4家,韩国4家,土耳其3家、意大利、伊朗、俄罗斯及越南各占2家,此外法国、德国、新加坡、芬兰、白俄罗斯、瑞典、阿根廷、巴基斯坦及泰国分别占有1席。值得注意的是,新进入排名的5家企业均来自中国山东,分别是:山东昌丰、山东永丰、山东米乐轮胎、山东方兴轮胎及山东金宇。在75强中,中国占35个席位;10强中我国制造商占两席,前20强中占4席,中国轮胎制造商构成世界轮胎行业亮丽风景线。
【化 工】中石油第二个乙烷制乙烯项目开车成功(2021-09-06)
9月6日,中国化工报讯,继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开车成功后,短短一个月内,中石油又一个乙烷制乙烯项目开车成功。8月30日,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塔里木60万吨/年乙烷制乙烯装置生产出合格乙烯产品。这是中国石油在新疆南疆地区单笔投资规模最大的炼化项目,由此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年产能迈上200万吨新台阶。独山子石化塔里木乙烷制乙烯项目总投资80.4亿元,由60万吨/年乙烯、3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3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三套主要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辅助系统构成。该项目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国石油的重点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列为国家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工程。据悉,乙烯装置以纯乙烷为原料,采用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乙烷蒸汽裂解工艺技术。相较传统石脑油加工乙烯,乙烷制乙烯具有乙烯收率高、能耗低、流程短、成本低等优势,乙烯收率可由30%左右提高到80%,成本可降低30%以上,乙烯收率、综合能耗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项目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上库工业园区,立足塔里木油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于2019年6月19日开工,今年7月17日全面建成中交。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50亿元,每年上缴税费近7亿元,可在南疆形成以乙烯为龙头和主导的产业集群。
【点评】乙烷裂解相比于传统原料裂解而言,其甲烷、丙烯、丁二烯收率低而乙烯收率高,因此乙烷裂解工艺的分离装置能耗相对较低,具有成本低、投资小、经济型强、盈利稳定性高等优势。然而,我国乙烷裂解制乙烯工业化应用相比国外还不够成熟,乙烷供给能力不足是阻碍我国乙烯生产原料轻质化发展的主要“拦路石”,更多的乙烷需要依赖进口。
【化 工】千亿级能源石化集团在福建成立(2021-09-06)
9月6日,福建省国资委网站讯,国企改革重组又下一城。刚签下400亿元中沙古雷乙烯项目的福建石化集团与福建能源集团整合重组,正式成立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8月25日,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福建省委关于福建能源集团与福建石化集团整合重组成立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和新组建集团领导班子任职的决定。而福建石化集团正是此前与SABIC签订400亿中沙古雷乙烯项目的中方企业。重组后,福建能源集团、福建石化集团成建制划入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集团资产总额1403.02亿元,成为福建省能源、石化产业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下一步,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将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打造世界级石化联合体,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点评】福建能源集团是由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福建省建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整合重组而成。福建石化集团是于1998年组建的福建省石化产业龙头企业,现有33家一级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全资的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以各50%股比合资设立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间接持有福建联合石化有限公司25%股权及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25%股权。
【化 工】总产能翻番,英威达尼龙6,6基地产能将达40万吨(2021-09-06)
9月6日,化工在线讯,8月25日,英威达尼龙化工(中国)有限公司与上海化学工业区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计划在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实现尼龙6,6聚合物生产基地产能翻番。继去年聚合物年产能增加4万吨后,此次增产投资达到15亿人民币(约合2.3亿美元),将使英威达尼龙6,6聚合物生产基地的总产能达到40万吨,实现翻番。此次扩建的尼龙6,6聚合物生产线将配备6条釜式生产线与3条连续聚合物生产线。新增产能将支持工程塑料、工业用途与服饰行业等各大应用领域的发展,满足下游应用领域对具有更强机械性能、耐高温、耐热等领先性能的尼龙6,6产品及其解决方案的需求。新增生产线预计于2022年第二季度投建,并于2024年第一季度正式运营。此次投资致力于进一步赋能公司在中国完整的尼龙6,6价值链。通过此次增产,英威达希望继续提升响应速度,满足汽车、电气电子等应用领域对工程塑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点评】近年来,尼龙6,6聚合物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至2029年,全球尼龙6,6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其中,中国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中国对尼龙产品的需求量可能占到亚太地区尼龙生产和消费总量的半数以上,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尼龙市场。据悉,英威达目前正在持续推进己二腈生产基地与亚太区研创中心建设,以更完善的一体化生产与服务,完善英威达尼龙6,6价值链。作为英威达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己二腈生产基地总投资预计超过10亿美元,已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与英威达已有的己二胺与聚合物生产整合,在中国形成完整的尼龙6,6价值链。
【化 工】投资约400亿元,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合资合同签约(2021-08-30)
8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日前,在福建省委书记尹力、福建省省长王宁和SABIC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尤素福 阿尔-拜延(Yousef Al-Benyan)的见证下,全球知名的多元化化工企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与兼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区域性石油化工企业福建石油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福建石化集团”)签署了合资合同。根据合同,双方将在获得中国政府相关审批机关的批准后成立一家股权占比51:49的合资企业。该企业拟投资400亿元人民币(约合61.5亿美元),在中国福建省古雷石化基地建设并运营一座世界级大型石化联合体。规划中的大型石化联合体项目拟建设一套处理混合原料的乙烯蒸汽裂解装置,其年产150万吨乙烯装置为世界级规模。同时,该项目拟建设一系列下游生产装置,包括一套乙二醇、两套聚乙烯、两套聚丙烯、一套聚碳酸酯和其它生产装置。据悉,“十四五”期间,福建省漳州市将把“大石化”产业作为“三大三新”产业体系最重要的支撑,全力推动发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市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6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达到350万吨/年、对二甲苯生产能力达到520吨/年,实现全市石化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500亿元。
【点评】福建省漳州市在发展布局上,将以古雷石化基地为龙头,带动若干专业园区,有机联动、错位布局。抓好古雷炼化一体化,中沙古雷乙烯等百万吨级乙烯、千万吨级炼油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充足上游原料保障能力;重点培育石化中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等两大产业集群,丰富高端聚烯烃产品系列,引进高性能塑料项目,发展化工原料和中间体;重点打造服务石化产业发展的原油化工产品交易贸易平台、石化总部商务平台、石化研发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
【化 工】海峡两岸最大石化产业合作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2021-08-30)
8月30日,中国化工报讯,8月18日,海峡两岸最大石化产业合作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乙烯等主体生产装置打通全流程,实现一次投料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位于福建漳州,是建设以生产高端化工产品为主的石化项目。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278亿元,主要包括百万吨级乙烯装置,以及10/70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6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30万吨/年乙烯-醋酸乙烯树脂装置、10万吨/年热塑性弹性体装置等9套化工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年吞吐能力780万吨的码头泊位等。项目主要生产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等18种主产品,产品总量预计达300万吨/年。预计年产值260亿元,可拉动当地超1000亿元的下游产业。目前,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预计乙烯产能将提高至140万吨/年,产品总量将增加至420万吨/年,努力成为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两岸石化产业深度合作的标杆。
【点评】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古雷石化基地的龙头项目。2016年1月,经福建省发改委核准,该项目由中国石化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和台资企业旭腾投资有限公司各占50%股份合资建设。该项目是推动两岸石化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对优化国家炼化产业布局、带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两岸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化 工】彤程新材半年报一口气公布10只光刻胶获得订单(2021-08-30)
8月30日,巨潮资讯网讯,8月17日,彤程新材披露2021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1.72亿元,同比增长24.3%;实现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31.72%。彤程新材上半年在光刻胶及光刻胶原材料的研发、放量方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上半年,彤程新材KrF(248nm)光刻胶产品营收同比增长94.51%。在上半年信越对国内晶圆厂缺货的时候,彤程新材迅速完成了KrF光刻胶产品放量,展示了不俗的实力。公司旗下北京科华抓住国内KrF系列光刻胶供应短缺机会,在G-I线和KrF光刻胶的开发上持续发力,产品主要包括:KrF光刻胶DK1080、DK2000、DK3000系列;G-I line光刻胶KMP C5000、KMP C7000、KMP C8000、KMP EP3100系列和KMP EP3200A系列;Lift-off工艺使用的负胶KMP E3000系列;用于分立器件的BN、BP系列等,成为中芯国际、华力微电子、长江存储、武汉新芯、华虹宏力、华虹半导体(无锡)、华润上华、士兰微、华微电子、中芯国际(绍兴)、燕东微电子、三安光电、华灿光电等行业顶尖客户的稳定合作伙伴。报告期内多款新产品出货放量。在半年报中,彤程新材披露新增10只光刻胶产品获得长江存储、中芯北方、广州粤芯、厦门士兰集科(士兰微子公司)等用户订单。
【点评】目前,彤程新材G/I线光刻胶在6英寸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8英寸用户增至15家,12英寸客户增至8家。在面板用光刻胶上,彤程新材子公司北京北旭在京东方的市占率达45%以上。
【化 工】TDI市场价格大涨,沧州大化上半年净利增超2倍(2021-08-23)
8月23日,化工在线讯,8月4日,沧州大化披露半年报,上半年业绩实现双增。上半年销售收入12.04亿元,较去年同期5.57亿元营收,增长106.37%,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65亿元,实现扭亏同比增长 206.22%。对于业绩增长原因,沧州大化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主要产品TDI的销量、价格均高于去年同期,是营收与盈利增加的主要原因。沧州大化是TDI市场的主要生产厂商,目前TDI总产能15万吨/年,仍有26.5万吨的在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国内第一大TDI生产商。TDI产品目前占沧州大化总营收的90%以上。公司上半年实现TDI生产8.18万吨,销售均价1.24万元,去年同期销售均价0.89万元,同比上涨39%。公司TDI及相关产品平均毛利率达到22.68%,产品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49.54%,产品盈利能力大幅增强。在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产品成本增加幅度较小,主要原料甲苯上半年平均采购价4740.59元/吨,较去年同期涨幅仅13.63%。但公司预测,主要原材料甲苯下半年价格大概率将上涨。
【点评】沧州大化投入超28亿元的10万吨PC项目已在7月建成投产,该项目占公司总资产的40%以上,使其成为国内第一家连续生产法生产共聚硅PC的企业,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该产品属于是高端PC产品,发展空间广阔,市场潜力大。原来这些产品都是进口,市场主要由沙特基础、科思创、三菱、韩国三养等外资厂占有。
【化 工】“炼化+乙烯+新材料”共同发力,恒力石化上半年净利86.42亿元(2021-08-23)
8月23日,巨潮资讯网讯,8月16日,恒力石化发布2021年半年报,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45.74亿元,同比增长55.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42亿元,同比增长56.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2.66亿元,同比增长50.44%。基本每股收益为1.23元。对于半年度业绩增长的原因,恒力石化表示,受益于原油价格上行和终端消费修复,叠加海外订单回流,行业上游的炼化、煤化、乙烯装置产出的各类主要化工品价格与价差维持和波动在强势区间,支撑了企业盈利稳定与增长。同时,行业下游的化工新材料产品也受益于原料成本推动和终端复苏拉动,盈利能力加快改善。今年上半年,化工行业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中枢不断上移的成本端推动以及国内经济增长趋稳后的终端消费修复,叠加外部需求趋于复苏和海外产能因极端天气以及疫情影响导致的供给能力脆弱引发的国际订单反复回流,上游的炼化、煤化、乙烯装置产出的各类主要化工品种,如PX、纯苯、醋酸、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聚乙烯、丁二烯等,其价格与价差总体上维持和波动在强势区间,支撑了企业盈利稳定。与上游情况类似,下游的化工新材料产品亦受益于原料成本推动以及终端复苏拉动,民用涤纶丝、工业涤纶丝等差异化纤维品种的盈利能力加快修复,而功能性薄膜、工程塑料、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等供给趋紧的强势品种则维持在更高的价差和盈利水平。
【点评】恒力石化在今年上半年持续强化上游以“炼化+乙烯+煤化”为产业载体的“大化工”平台基础支撑与发展平台作用,充分利用“油煤化”融合产出的完整原料资源与系统耦合优势,加快建设恒力化工新材料配套项目,加速规划并完善C2-C4烯烃产业链的深加工与新材料辐射能力。另外,恒力石化在上游“大化工”平台支撑下,秉承和坚守恒力“创新研发基因”,充分发挥恒力研发的速度效率优势,不断做长、做深和做精下游的化工新材料业务板块。
【化 工】圣泉集团上市,拟募集18.40亿元扩产酚醛高端复合材料及树脂(2021-08-23)
8月23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8月10日,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圣泉集团”)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5589.SH。招股说明书显示,圣泉集团是以合成树脂及复合材料、生物质化工材料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此次IPO,圣泉集团拟将18.4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酚醛高端复合材料及树脂配套扩产,铸造陶瓷过滤器、冒口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及扩产项目,科创中心建设项目,高端电子化学品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2018年至2020年期间,圣泉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61.89亿元、58.82亿元、83.1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5亿元、4.24亿元、8.09亿元。圣泉集团表示,公司拥有行业内覆盖面广、响应速度快的营销体系,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南美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建立了服务于产品开发和售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公司主要客户包括新伟祥、丹尼斯克、宏仁电子、HAEWON FM CO.,LTD、生益科技、华康药业、吉鑫风能、FRAS-LE S.A.、日月重工、INTEMA GROUP、南亚新材料、博途新能源、一汽铸造、日立化成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并与之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点评】圣泉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各类植物秸秆的研究、开发与综合利用的高科技、创新型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集团涉足生物质新材料与生物质能源、铸造材料、工业酚醛和复合材料、生物医药四大产业。目前现有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储备、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创新能力、影响力、未来发展潜力等均居世界前列,拥有五个世界第一和一个亚洲第一。
【化 工】扬子石化与巴斯夫宣布扩建南京一体化生产基地(2021-08-16)
8月16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8月5日,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同时宣布,双方合资公司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将扩建南京一体化生产基地。此次扩建包括新建一套丙烯酸叔丁酯(TBA)装置,同时扩建五套下游化工装置产能,将于2023年全部建成投产。双方将扩大该基地丙酸(PA)、丙醛(PALD)、乙烯胺(EEA)、乙醇胺(EOA)和精制环氧乙烷(PEO)的产能并新建一套丙烯酸叔丁酯(TBA)装置。TBA装置将利用一体化基地的丙烯酸以及异丁烯为原料向下游延伸,这是该先进制造工艺首次在德国以外得到应用。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兼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顾越峰表示,“中国石化与巴斯夫长期开展深入友好的合作,认真落实国家、地方政府加快石化行业转型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相关要求,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进一步向下游延伸,此次一体化基地的扩建将为国内市场提供更多的高端新材料供给,满足国内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柯迪文博士表示:“这是我们与中国石化在2018年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迈出的重要一步,将继续加深双方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项投资组合,我们将引入国际一流的技术并以此充分利用一体化基地优势。”
【点评】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由中国石化和巴斯夫以50比50的股比共同出资约55亿美元建设的一体化石化生产基地。该基地每年生产约300万吨高质量的化学品和聚合物,2020年实现销售额约157亿人民币。此次扩建项目投产后将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特种化学品需求。
【化 工】川发龙蟒收购天瑞矿业100%股权,完善磷化工产业链(2021-08-16)
8月16日,巨潮资讯网讯,8月2日,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川发龙蟒”)披露了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等在内的多条公告。川发龙蟒拟向川发矿业和四川盐业发行股份购买其分别持有的天瑞矿业80%股权和20%股权,发行股份支付的对价占本次交易对价的100%,本次交易完成后,天瑞矿业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川发龙蟒表示,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川发龙蟒的主营业务为磷化工、BPO、其他、建材业,占营收比例分别为:79.49%、14.37%、5.68%、0.47%。而天瑞矿业则已取得250万吨/年磷矿产能对应的采矿许可证。收购天瑞矿业完善磷化工产业链,符合公司矿化一体的发展战略。根据公告,天瑞矿业保有资源储量8918.1万吨,开采规模250万吨/年,同时配套200万吨/年的选矿装置,按现有产能可开采35~40年。本次收购有助于完善公司的磷化工产业链,降低公司对外磷矿石的依存度并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符合公司矿化一体的发展战略。
【点评】川发龙蟒目前每年磷矿石需求约300万吨,而襄阳基地红星磷矿和白竹磷矿合计产能仅115万吨/年,德阳基地目前所有磷矿石均需外购,2020年公司向天瑞矿业采购磷矿石1.78亿元。此次收购天瑞矿业完成后,川发龙蟒磷矿石占有资源量将超过1亿吨,磷矿石产能将达到365万吨,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升公司磷矿石资源保障能力,实现磷矿石的自给自足。
【化 工】国内首套自主知识产权乙烷制乙烯项目投料开车成功(2021-08-16)
8月16日,中国化工报讯,8月3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80万吨/年乙烯装置投料开车,生产出合格乙烯产品。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由80万吨/年乙烷裂解制乙烯、4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4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等装置构成。生产工艺采用了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乙烷裂解制乙烯技术,乙烯收率、综合能耗等主要技经指标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项目利用长庆油田天然气中分离出来的乙烷组份加工乙烯,较传统石脑油加工乙烯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装置投资少、乙烯收率高、生产成本低等诸多优势。项目采用了新型烟气脱硝、催化氧化处理废碱、超滤+反渗透及蒸发结晶等世界前沿新技术,实现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废气超低排入。特别是氮氧化物排放比现有通用乙烯装置降低70%、废水回用率达到95%以上,成为中国石油首家废水排放近零的化工项目。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合通信、移动平台优势,成为集生产调度、机电仪管控、应急指挥一体的“智能化工厂”。兰州石化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总投资104亿元,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是国内首套利用中国石油自主研发技术建成的大型乙烯生产装置。
【点评】该项目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国家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工程,是中国石油落实减油增化、实现转型升级的重点工程,也是中国石油“十四五”时期建成投产的第一套大型炼化项目。项目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先进指标,突破了传统乙烯生产能耗物耗高、乙烯收率低的制约,乙烯收率可由裂解石脑油的30%左右提高到80%,综合能耗降低到398.7千克标油/吨的世界先进技经指标,为我国乙烯产业从赶超到引领世界的角色转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化 工】中国3家企业上榜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2021-08-09)
8月9日,中国化工报讯,7月末,由欧洲橡胶杂志(ERJ)组织的2021年度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排行榜公布。非轮胎橡胶行业50强排名头把交椅易主,佛雷依登贝格登顶。2021年度,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排行榜榜单前10位企业名称不变,但位置有较大调整。佛雷依登贝格以60.278亿美元销售额超越大陆,成为新的霸主;大陆以55.726亿美元位居第二;哈钦森以43.18亿美元位列第三。日本的住友瑞科和普利司通位居第四、第五,排名6~10位的是派克-汉尼芬、NOK、盖茨集团、特雷勒堡、利洁时benskiser。由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橡胶手套产销量激增,马来西亚的顶级手套从上年的22位上升至12位。中国3家企业进入50强,安徽中鼎密封件公司列13位,株洲时代新材公司列第18位,建新赵氏集团列49位。
【点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冲击较大,大部分非轮胎橡胶企业的销售收入继续下降,利润下降,毛利率走低,非轮胎橡胶行业总体继续下降通道。非轮胎橡胶行业收购活跃且见成效,对公司销售额及排名影响较大。技术创新相对较多,整个行业在恢复过程中,2021年行业景气度有望达到疫情前水平。
【化 工】2021《财富》世界500强,19家中国能源化工企业上榜(2021-08-09)
8月9日,中国化工报讯,8月2日,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今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的营业收入约为31.7万亿美元,比去年下降5%,所有上榜公司的净利润总和为1.6万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0%,是2009年以来最大跌幅。沃尔玛连续第八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上升至第二位,亚马逊首次进入前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分列四、五位。上榜的中国能源化工企业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财富》化学品行业榜中11家公司上榜,巴斯夫领衔化工行业榜,位居134位,比上年上升9位;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61)、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55)、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309)、陶氏公司(310)、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11)、3M公司(382)、三菱化学控股(401)、利安德巴赛尔工业公司(438)、林德集团(447)、LG化学公司(461)。此外,原油生产领域有5家,炼油行业有24家企业进入500强。
【点评】今年的榜单里,中国大陆(含香港)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二年居首,达到135家,比上一年增加11家。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43家公司上榜。而美国共计122家公司上榜,比上一年增加1家。
【化 工】2021全球化工50强:中石化仍居亚军,中石油、恒力、万华、荣盛等...(2021-08-09)
8月9日,中国化工报讯,7月26日,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C&EN)发布2021年全球化工企业50强名单。前三甲位置稳固,巴斯夫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制造商;中石化连续第二年位居亚军;季军仍为陶氏化学。具体来看,巴斯夫位居第一,2020年化学品销售额为674.9亿美元,相比2019年略降0.3%;中石化的化学品销售额为466.6亿美元,与巴斯夫的差距大幅拉大,落后近210亿美元;陶氏销售额为385.4亿美元,下降10.3%。英力士313.1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居第四,上升2位;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销售额为287.9亿美元,位居第五,下降1位;台塑下降1位,名列第六;LG化学大幅上升5位,位居第7位;三菱化学下降1位,名列第8;林德和利安德巴赛尔互换位置分居第9和第10名。中国化工企业有7家进入全球50强,比上一年增加1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的排名基本处于持平或者上升状态,反映出中国化工行业蓬勃的发展态势。除中石化、台塑外,中石油排名第13位与上年持平;恒力石化位居15位,大幅上升11名;中国中化旗下的先正达位列26位;万华化学位居29位。荣盛石化今年第一次进入50强,位居42名。
【点评】2020年,全球化学工业经受住了新冠疫情流行的考验,没有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全球50强的化学品销售总额为7958亿美元,比2019年下降了7.1%。50强中有44家公司披露了利润数据,2020年化工企业利润下降了22.6%。拥有大量石化业务的公司普遍出现销售下滑,排名也有所下降。制造工业气体或农用化学品的公司上升明显。
【化 工】金发科技将控股宝来新材料,进入ABS等上游原材料行业(2021-08-02)
8月2日,巨潮资讯网讯,7月25日,金发科技公告,公司拟与宝来集团、盘锦鑫海及宝来新材料签署《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辽宁宝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盘锦鑫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关于辽宁宝来新材料有限公司之受让认缴出资权及增资协议》,宝来集团拟将其认缴注册资本中未实缴的14.10亿元部分(占宝来新材料注册资本的43.9252%)转让给金发科技。金发科技同意受让,并在受让后依法按约向宝来新材料缴纳出资。盘锦鑫海放弃优先购买权。同时,金发科技同意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条款和条件向宝来新材料增资4.70亿元,宝来集团和盘锦鑫海放弃增资优先认购权。增资后,宝来新材料注册资本由32.10亿元增加至36.80亿元,金发科技持有宝来新材料51.09%的股份。金发科技表示,通过持有宝来新材料51%股权,有利于公司进入ABS等上游原材料行业,巩固公司在化工原材料及改性塑料领域的行业地位,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且获得提升全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的机会,符合公司“强化中间,拓展两头,技术引领,跨越发展”战略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点评】宝来新材料是60万吨/年ABS及其配套装置项目的投资建设实施主体。项目位于国家规划的重点石化产业基地——辽宁省盘锦市辽东湾新区,配套有已建成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专业化学品码头,具有良好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化 工】中国石化完成全国碳市场首笔大宗协议交易(2021-08-02)
8月2日,中国石油和化工大数据讯,7月21日,中国石化顺利完成全国碳市场首笔大宗协议交易,从华润集团买入10万吨全国碳市场碳配额,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官方披露的成交数据,该笔交易为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的首笔大宗协议交易,也是全天唯一一笔大宗协议交易。碳排放权协议转让将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两种方式,其中10万吨以下以挂牌协议交易方式成交,10万吨以上(含10万吨)以大宗协议交易方式成交。据测算,全国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采用“双城”模式,交易中心设在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湖北武汉,自7月16日启动以来,交易量总体稳定,成交价逐步攀升,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交易数据显示,7月21日全国碳市场的全天收盘价为54.40元/吨,较前一日上涨2.1%,当天最高价为55.50元/吨,最低价为54.07元/吨。中国石化下属17家企业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其中胜利油田、茂名石化、上海石化和中天合创等4家企业参与首日碳交易。中国石化碳交易业务由所属联合石化公司作为操作主体,统一代理系统内企业进行全国碳市场交易。
【点评】碳市场是指为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目标,把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而进行买卖的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
【化 工】利华益维远首发上市,募资18.8亿打造中国最大酚酮生产企业(2021-08-02)
8月2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中国证监会7月22日召开2021年第78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审核利华益维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首发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利华益维远与美国KBR、美国Badger、日本旭化成等国际企业合作,引进其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已建成投产35万吨/年苯酚丙酮、24万吨/年双酚A和13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产能,是国内首家拥有“苯酚、丙酮—双酚A—聚碳酸酯”全产品、全产业链的企业,生产装置合理布置于同一个厂区。聚碳酸酯消耗原料双酚A的单耗按0.9/吨计算,利华益维远公司每年约有12万吨双酚A的外销量,双酚A主要客户有济南圣泉和江苏三木。本次利华益维远拟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13750万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5%,预计募集资金总额:187855万元。募资计划投资建设的“35万吨/年苯酚、丙酮、异丙醇联合项目”、“10万吨/年高纯碳酸二甲酯项目”建设投产,新增35万吨/年苯酚、丙酮产能,建成后发行人将是国内最大的苯酚、丙酮生产企业;同时还将新增异丙醇和碳酸二甲酯等产品产能,产品进一步丰富,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和完善。
【点评】未来几年,酚醛树脂和双酚A仍然将是我国苯酚最主要的消费领域,双酚A—环氧树脂—聚碳酸酯产业链是未来苯酚消费中的主要增长点。35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将满足该企业未来聚碳酸酯装置对双酚A产品和苯酚、丙酮原料的需求,也将满足国内,特别是华西北地区对苯酚和丙酮产品的部分需求,减轻进口产品的压力。
【化 工】环球新材成功在香港上市(2021-07-26)
7月26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7月16日,环球新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即广西七色珠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份代号:06616.HK),敲开了在资本蓝海逐浪前行的大门。作为广西省柳州市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制造业科技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珠光材料企业,该公司登上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意味着敢为人先的柳州人又创造了一个奇迹。七色珠光,成立于2011年,为中国一家领先的珠光颜料生产商。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0年收入计,公司为:中国最大的珠光颜料生产商,市场份额为11.0%;全球市场内第四大珠光颜料生产商,市场份额为3.0%。中国最大的合成云母基珠光颜料生产商,市场份额为25.4%;全球市场内最大的合成云母基珠光颜料生产商,市场份额为8.9%。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三个财政年度,七色珠光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8亿、4.41亿和5.69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0.81亿、1.07亿和1.53亿元人民币。
【点评】七色珠光主要专注于生产及销售全面的珠光颜料产品组合,涵盖不同用途及行业,包括工业涂料、塑料、纺织品及皮革、化妆品及汽车涂料。公司亦生产及销售不同颗粒大小的合成云母粉,用于生产不同等级的珠光颜料产品,包括用于化妆品、陶瓷及汽车用途的珠光颜料产品,亦可作为生产功能填料、绝缘材料、耐火材料及镍氢电池的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