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工】投资316亿元建化工项目,万华在烟台再落一子(2022-04-08)
4月8日,中国化工报讯,3月28日,烟台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黄渤海新区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蓬莱)开工仪式举行。此次集中开工的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项目(一期)、中节能万润新材料、泰和新材新材料、园区基础设施等4个项目,总投资622.2亿元,标志着黄渤海新区建设全面启动。此次启动开工的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项目一期,总投资316亿元,计划2024年投产,主要生产丙烷脱氢及乙烯下游产品,计划2024年投产,建成后年产值约270亿元,利税55亿元。中节能万润新材料项目主要生产电子信息材料、特种工程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泰和新材新材料项目将主要建设纤维绿色化处理技术产业化项目、生物基材料项目以及其他配套项目。新材料低碳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76.2亿元,主要建设园区快速路、电力线路改造、蒸汽管网建设、污水处理扩能等,将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要素保障。
【点评】根据规划,黄渤海新区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蓬莱)将以世界最大规模丙烷脱氢装置为龙头,打造集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于一体的全球技术水平最高、最具竞争力的一体化高端低碳化工园区。总投资2380亿元,预计总产值300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与裕龙石化项目、烟台化学工业园项目,共同形成黄渤海南岸高端低碳新材料基地,将是山东省化工行业一个新的增长极。
【化 工】中化国际拟定增募资不超50亿元用于碳三产业一期项目等(2022-04-08)
4月8日,中化国际讯,3月25日,中化国际披露最新公告,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等十项议案。根据议案,中化国际拟采用询价的方式,向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在内的不超过35名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829,549,941股(含本数)股票,募集不超过50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碳三产业一期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35亿元拟用于碳三产业一期项目,15亿元拟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碳三产业项目是中化国际构建新材料全产业链的关键步骤,符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实施需要,可为公司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和发展空间。碳三产业一期项目总投资规模139.13亿元,建成投产后有助于公司深化化工新材料业务布局,实现产业上下游的有效协同,打造产业链一体化,形成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本次募投的碳三产业一期项目拟建年产60万吨丙烷脱氢、65万吨苯酚丙酮、24万吨双酚A、40万吨环氧丙烷、15万吨环氧氯丙烷的碳三产业链一体化工艺生产装置,主要以丙烷脱氢制丙烯作为工艺龙头向下游发展功能性材料产品,符合国家关于“扩大原料来源,加强资源优化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110.11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7.15亿元。
【点评】作为中国中化旗下重要的材料科学平台,中化国际通过不断推进战略聚焦,已逐步形成以化工新材料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主业,在新材料及中间体、添加剂等领域拥有多个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地位领先的核心产品。近年来,中化国际正以产业链思维和一体化产业布局加快战略转型,打造技术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本次募投项目中,中化国际控股股东中化股份将按照原持股比例同比例认购不超过27.105亿元,显示出对于中化国际发展方向、未来成长性及碳三项目前景的认可与信心。
【化 工】140亿元投资两项目,东方盛虹“炼化全产业链”布局提速(2022-04-08)
4月8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江苏大型炼化民企盛虹旗下东方盛虹最近动作频频。3月24日,东方盛虹公告称,为进一步丰富产业链,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公司的三级控股子公司连云港虹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可降解材料项目(一期)工程。该项目总投资74.71亿元,拟建于连云港石化基地,具体包括建34万吨/年顺酐装置,30万吨/年BDO装置和18万吨/年PBAT装置及公辅配套设施。项目工程建设期为3年。该项目与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以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生产的正丁烷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采用顺酐法生产1,4-丁二醇,并结合公司二级全资子公司江苏虹港石化有限公司生产的PTA进一步生产PBAT可降解材料,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同日,东方盛虹公告称,公司的二级全资子公司虹海新材料(宿迁)有限公司拟投资66.55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吨智能化功能性纤维项目,主要包括涤纶长丝POY(预取向丝)生产线42条、FDY(全拉伸丝)生产线6条等。该项目与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既能保证原料短距离供应、满足周边功能性纤维的需求,又能降低运营成本,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该项目主要定位于服饰装饰等民用产品,依托公司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生产高收缩聚酯(HSPET)、阻燃聚酯、抗静电、抗紫外、抗菌等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可满足市场对具有优异性能的各种差别化、功能性涤纶纤维不断增长的客观需求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提高公司涤纶长丝的生产能力,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强公司涤纶长丝的市场竞争力。
【点评】东方盛虹践行的是市场差异化、技术高端化与装置规模化、业务一体化并重的发展路径。围绕战略规划和布局,公司正在打造“原油炼化-PX/乙二醇-PTA-聚酯-化纤”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发展的架构。发展高端可降解材料可进一步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化 工】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丙烯腈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2022-03-28)
3月28日,石油和化工园区讯,3月22日,中国化学在山东淄博投资建设的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丙烯腈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并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标志着国内高端尼龙行业距实现己二腈国产化、形成完整的尼龙产业链体系更近了一步。天辰齐翔采用丁二烯氢氰化工艺制己二腈,丙烯腈装置副产氢氰酸,丙烯腈装置作为己二腈上游装置,其一次性开车成功,并且第一批丙烯腈产品下线出厂,产品质量达到优级品。丙烯腈作为国家发展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碳纤维、ABS树脂/塑料、丁腈橡胶、腈纶等,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力发电、汽车机械、电子设备、环保工业、医药农药等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丙烯腈装置作为己二腈上游装置,其一次性开车成功,为天辰公司整合己二腈上下游资源,构建“一主两副”三大产业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下一步顺利产出合格的己二腈产品、形成完整的尼龙产业链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评】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采用所属天辰公司自主研发的己二腈技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采用民族自有技术开创己二腈工业化生产的标志性项目,对打破国外对我国己二腈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填补国内产业空白,补齐我国尼龙产业链短板,保障下游合成纤维、工程塑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国防领域材料技术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化 工】中国石化发行雄安新区首单绿色“碳中和”债券(2022-03-28)
3月28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3月22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日前中国石化新星公司所属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绿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雄安新区首单绿色“碳中和”ABS债券,发行规模3亿元,发行期限为3+2年,募集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加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地热相关领域技术研发。此次绿色“碳中和”债券发行融合了“碳中和”与“雄安新区建设”两大内涵,是中国石化地热产业在资本市场的首次独立亮相,也是中国石化积极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以绿色金融方式助力雄安新区地热产业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债券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投资机构的充分认可,各方投资者认购踊跃。
【点评】绿色债券是指专门为支持气候或环境项目而筹集资金的债券,其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助力资金进入绿色领域,满足绿色低碳项目的资金需求,还能够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4月,中国石化首次成功发行绿色债券——权益出资型碳中和债,发行规模11亿元,发行期限3年,募集资金用于公司光伏、风电、地热等绿色项目,是国内油气企业发行的第一支碳中和债。
【化 工】三友化工抛出570亿元发展计划,构建“三链一群”产业布局(2022-03-28)
3月2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三友化工3月15日发布“三链一群”产业发展计划,加快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壮大循环经济规模,构建“三链一群”产业布局,即“两碱一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双新”战略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成河北省沿海经济带盐化工、化工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计划总投资规模约570亿元。三友化工计划投资100亿元,完善“两碱一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三友化工计划投资约90亿元,重点谋划上游硅石基地、单体产能扩建、发展下游硅橡胶等新材料产业。三友化工计划投资160亿元,依托在盐化工领域发展经验及产业优势,高标准建设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与曹妃甸化学园区石油化工、煤化工相结合,在曹妃甸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三友化工计划投资约220亿元,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双新”产业集群。此外,三友化工将成立绿色化工与新材料研究院,组建有机硅新材料、海水综合利用等实验室,为“三链一群”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点评】为做大做强有机硅新材料产业,三友化工还拟分拆硅业公司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硅业公司有机硅单体产能20万吨/年,在建单体产能20万吨,达产后年产能将达到40万吨/年。下游产品逐渐形成六大类近100个品种,涵盖DMC、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107胶、110胶、高含氢硅油、高沸硅油、电气零部件封装胶等。2021年,三友化工实现营业收入231.82亿元,增长30.38%,净利润16.71亿元,同比增长133.04%。
【化 工】雪松系签署框架协议,齐翔腾达控制权或将转让(2022-03-21)
3月21日,巨潮资讯网讯,3月7日,深交所公告,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齐翔腾达”)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于2022年3月7日开市起临时停牌,待公司通过指定媒体披露相关公告后复牌。3月9日,齐翔腾达发布停牌进展暨延期复牌的公告,齐翔腾达接到控股股东齐翔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雪松实业通知,齐翔集团与雪松实业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的重大事项。交易对手方属于专业投资管理机构,专注于股权投资等领域。3月14日,齐翔腾达公告称,控股股东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控股股东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涉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山东证监局拟决定没收齐翔集团违法所得2,571,368.47元,并处以7,714,105.41元罚款。这将导致齐翔集团六个月不能直接转让上市公司股权,也就意味着股权变更按下“暂停键”。齐翔集团、雪松实业正在同收购方就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的其他方案进行进一步磋商。3月16日,齐翔腾达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接到公司控股股东齐翔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雪松实业通知:齐翔集团、实际控制人张劲先生、雪松实业与PAGAC PEARLET HOLDING PTE.LTD.(简称“PAGAC”)于近日签署了《关于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购买和融资交易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的约定,PAGAC将向雪松实业提供融资及流动性支持,并且可以要求承接雪松实业持有的齐翔集团股权。PAGAC将尽快促成PAGAC的关联方、相关金融机构或其他第三方根据框架协议通过委托贷款和债权购买向雪松实业或其指定的关联方提供总额为人民币42亿元的融资。
【点评】太盟投资集团(PAG)专注于亚太地区的私募股权、房地产和债权的投资和管理,总部设于香港,在北京、上海、深圳、首尔、东京、新加坡、墨尔本和孟买设有分支机构。太盟投资管理资产规模逾450亿美元,在亚洲累积投资超过750亿美元,是亚洲最具规模的综合性投资机构之一。
【化 工】合资公司成立,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建设正式启动(2022-03-21)
3月2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3月10日,全球石化巨头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与福建能化集团合资企业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标志着福建省迄今为止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建设正式启动。2021年8月,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合资合同在福建福州正式签约。根据合同,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将在福建漳州古雷石化基地投资建设并运营一座世界级大型石化联合体——中沙古雷乙烯项目。项目拟投资约400亿元,建设一套年产150万吨乙烯装置,同时配套建设一系列下游生产装置,采用多项全球先进技术,多项专利技术为国内首次采用,填补国内空白。项目的能源利用、三废排放、CO2排放指标将大大优于同行业先进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具有经济效益好、高端产品多、能耗排放少、装置规模大、下游带动强等特点。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外通报,该项目的落地启动是全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将以项目落地为契机,培育世界一流石化企业,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园区,推动福建石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共同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点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的落地启动,是福建省成功引进重大外资项目的重要实践,对福建漳州古雷开发区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园区、吸引世界化工名企落地具有强大的正面促进作用。
【化 工】沙特阿美盘锦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敲定(2022-03-21)
3月21日,中国化工报讯,沙特阿美3月10日宣布,已作出最终投资决定,将参与东北地区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联合装置的开发。沙特阿美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辽宁盘锦鑫诚集团于2019年12月共同设立华锦阿美石油化工公司,合资企业将开发原油制化学品联合装置。联合装置位于中国辽宁省盘锦市,包括原油加工能力为30万桶/日的炼油厂和乙烯蒸汽裂解装置,预计于2024年开始投入运营。沙特阿美将为联合装置供应最多21万桶/日的原油。沙特阿美表示,中国是其亚洲下游扩张战略的基石,也是全球化学品需求的重要推动力,并且其重要性还在与日俱增。这一合作将进一步支持沙特阿美实现成为原油制化学品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这一更广阔的目标。沙特阿美还表示,最终投资决定将取决于交易文件、监管审批和成交条件的最终确定。资料显示,2019年2月22日,沙特阿美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辽宁盘锦鑫诚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在辽宁省盘锦市开发一座炼化综合体。该项目原计划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上马15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13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
【点评】作为沙特国有石油公司的沙特阿美是全球最大石油企业,该公司生产世界上约八分之一的原油。2021年,沙特蝉联中国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地位。近期原油价格飙升,高油价已经逆转了沙特阿美的命运,现在是探索新投资机会和开拓原油销售渠道的好时机。对于沙特阿美来说,炼化项目除了本身的收益外,也有绑定产业链下游和争夺中国市场的战略意义。
【化 工】利华益进军电解液领域(2022-03-14)
3月14日,石油和化工园区讯,近日,利华益维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公司与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签署了《2万吨/年高纯碳酸二甲酯技术许可协议》,宇部将其拥有的通过碳酸二甲酯生产高纯碳酸二甲酯的技术许可给公司,许可费共计三亿日元整(即1639.89万元人民币,以当前汇率估算)。此次2万吨/年高纯碳酸二甲酯产能是公司募投项目“10万吨/年高纯碳酸二甲酯项目”的一部分。若协议履行到位,公司将增加高纯碳酸二甲酯产品,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标志着公司向锂电池电解液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增强公司竞争力,对公司年产2万吨高纯碳酸二甲酯装置的达产有长远、积极的影响。
【点评】高纯碳酸二甲酯(HPDMC)主要应用于锂电池电解液。截至2021年底,全国碳酸二甲酯(DMC)产能总计125.6万吨/年,其中工业级产能占比超80%。一方面,工业级DMC需求占总需求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电池级DMC对纯度要求高,与之对应的工艺要求较高,其高门槛也导致行业内主要企业以生产工业级DMC为主,仅有极少数企业生产电池级DMC。目前国内掌握电池级DMC工艺的企业仅有4家,分别为石大胜华、山东海科、奥克股份及安徽中盐红四方,其中,龙头企业石大胜华占目前电池级DMC产能的60%以上。
【化 工】103亿,中国石化拟转让上海赛科50%股份(2022-03-14)
3月14日,中国化工报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月8日公告,同意出让上海赛科石油50%股权,转让价格初步确定为103.07亿元。根据公告,中国石化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分别持有的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5%、35%股权,挂牌底价初步确定为103.07亿元。对于意向受让方的条件,中国石化表示,意向受让方、其股东或关联企业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石化专利或专有技术的能力和经验,并且具备可以通过另行协商条款以技术许可等形式向赛科公司贡献该等技术的能力;以及意向受让方、其股东或关联企业有能力为赛科公司开拓上游、中游及下游的潜在业务,并可与转让方或其关联方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合作发展其他石化业务。中国石化表示,本次转让旨在让渡部分股权为赛科公司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提升公司化工产业链水平,支撑公司转型发展。上海石化当日公告也表示,引入可带来先进技术、原料资源和生产、安全和环保等先进经验的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提升赛科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安全生水平。
【点评】赛科公司原为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和BP化工华东投资有限公司于2001年出资成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总投资额逾30亿美元。BP华东于2017年将其持有全部股权转让至高桥石化。目前,上海石化持有赛科公司20%的股权,中国石化持有30%的股权,高桥石化持有50%的股权。截至2021年12月31日,赛科公司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18亿元。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97亿元,净利润31亿元。赛科公司拥有设计能力为109万吨/年乙烯裂解、65万吨/年苯乙烯、60万吨/年芳烃抽提、52万吨/年丙烯腈、18万吨/年丁二烯抽提、60万吨/年聚乙烯、30万吨/年聚苯乙烯、25万吨/年聚丙烯等大型化工装置。
【化 工】2021年全球产业研发投入2500强出炉(2022-03-14)
3月14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期,欧盟委员会发布2021年全球产业研发投入2500强,Alphabet连续三年居首。化工行业仅巴斯夫进入百强,位列第71名。荣盛石化、万华化学、中化国际三家中国化企进入前1000强。2020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2500强中有123家化工企业,研发投资总额为221亿欧元,下降3.4%,平均每家企业投资为1.77亿欧元。2020会计年度,巴斯夫继续领跑化工行业,研发投入为21.5亿欧元,位列71名;住友化学排名117位,研发投入为13.7亿欧元;先正达位居146位,研发投入为10.8亿欧元。化工企业排名4~10位的依次是三菱化学(159)、科迪华(171)、旭化成(239)、杜邦(240)、陶氏(259)、东丽(305)、奇华顿(311)。中国化工企业进步神速,共有28家企业研发投入进入全球2500强。荣盛石化排名最高,位居646位;万华化学紧随其后,排名843位;中化国际也进入前1000强,位居915位。按国家和地区排名,2500强中的化企,日本有34家,中国有28家,美国有24家,欧洲28家,其他地区9家。
【点评】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产业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得益于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我国在化工前沿研究和大宗化工品生产技术方面已取得较大成就;前沿研究方面,化工、材料领域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平均引用数以及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已超过美国;大宗化工品方面,MDI、氯化法钛白粉、PC、蛋氨酸等大体量、高壁垒化学品通过自主开发实现进口替代,大宗化工品全球产能占比高且竞争优势明显。高端材料和精细化学品领域中国与海外仍有差距,部分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仍未掌握,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膜材料、半导体材料、部分面板显示材料等仍主要依赖进口。
【化 工】霍尼韦尔携手东华能源打造百万吨级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基地(2022-03-07)
3月7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2月28日,霍尼韦尔与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将于广东省茂名市建设年产量达100万吨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生产基地,帮助满足航空业日益增长的可持续燃料需求,通过创新技术推动航空业碳减排,助力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东华能源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基地项目将建造两套以厨余油和动物脂肪为原料的生产装置。该项目计划分两期进行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以厨余油和动物脂肪为原料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基地之一。相较于传统燃料,使用厨余油和动物脂肪作为原料可将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削减约80%,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减少约24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东华能源将在该项目中引进霍尼韦尔UOP的Ecofining工艺技术,该技术是第一个被用于主要生产商用航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技术,助力开创了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先河。Ecofining工艺使用地沟油、脂肪和油脂转化生产的霍尼韦尔绿色航空燃料(Honeywell Green Jet Fuel)可与石油基航空燃料以1:1的比例进行大规模混合以供商业使用,且无需对飞机进行任何技术更改,并满足所有关键飞行规格要求。
【点评】Ecofining技术被用于大多数100%生物原料的可再生原料柴油生产装置以及全球所有授权的专用可再生航空燃料生产。目前,霍尼韦尔UOP已在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授权25套Ecofining工艺装置,用于加工12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原料。2021年,Ecofining技术助力以藻油为原料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在商用喷气式飞机上完成全球首飞。
【化 工】募资不超350亿,中海油A股IPO首发过会(2022-03-07)
3月7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2月24日,中国证监会第十八届发审委2022年度第20次会议审核结果发布,中海油A股首发申请获通过。中海油本次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计划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6亿股,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5.5%。本次发行全部为新股发行,不涉及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据披露,中海油拟募集350亿元,用于圭亚那Payara油田开发项目、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圭亚那Liza油田二期开发项目、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项目、陵水17-2气田开发项目、陆丰12-3油田开发项目、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项目、旅大6-2油田开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点评】中海油是专注于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的纯上游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世界最大的油气勘探开发公司之一。中海油港股上市20年,中海油油气净产量从2000年的88百万桶油当量增长至2020年的528百万桶油当量,营业收入从242亿元增至1554亿元;总资产从326亿元增至7213亿元。近两年,中海油国内原油增产量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80%,持续保持全国石油增量的领军地位。
【化 工】2022全球轮胎品牌价值15强:玲珑轮胎、赛轮上榜(2022-03-07)
3月7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英国品牌价值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2022全球轮胎品牌价值15强。玲珑轮胎、赛轮两家中国轮胎品牌上榜。随着2021年世界经济重新开放和旅行增加,轮胎行业重新获得增长动力,几乎每个品牌比新冠疫情前实现增长。米其林连续5年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轮胎品牌,品牌价值77亿美元。米其林悠久的创新历史和质量声誉继续为其带来红利。普利司通品牌价值为71亿美元,位居第二;大陆品牌价值43亿美元,位居第三;邓禄普和固特异品牌价值均超过20亿美元,分别为25亿美元和23亿美元。第6~15位依次是:倍耐力、韩泰、优科豪马、通伊欧轮胎、佳通、玲珑轮胎、赛轮、阿波罗轮胎、固铂轮胎、MRF。日本优科豪马是增长最快的轮胎品牌,排名第10位,品牌价值增长47%,达到12亿美元。优科豪马在销售方面表现强劲,在农业机械、工业机械和非公路轮胎方面尤其出色。
【点评】轮胎15强中,日本有3个,品牌总价值为82亿美元;法国有1个,品牌总价值为77亿美元;美国有3个,品牌总价值为54亿美元;德国有1个,品牌总价值为43亿美元;中国有2个,品牌总价值为14亿美元;印度有2个,品牌总价值为13亿美元。
【化 工】投资120亿元,川发龙蟒建设锂电新材料项目(2022-02-28)
2月28日,巨潮资讯网讯,继云天化后,又一磷化工巨头投资新能源材料领域。2月22日,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公告,计划在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投资120亿元建设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根据公告,项目建设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20万吨磷酸铁及配套产品项目,建设周期计划为2022年3月至2026年12月。项目分期实施:一期项目暂定于2024年12月建成投产,二期项目暂定于2026年12月建成投产。目前,川发龙蟒正在实施发行股份收购四川发展天瑞矿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天瑞矿业设计产能250万吨/年,占有资源储量959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8741.90万吨。若成功收购天瑞矿业,公司将具备年产365万吨的磷矿生产能力。工业级磷酸一铵已成为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前驱体磷酸铁的重要原料之一,川发龙蟒工业级磷酸一铵产量36万余吨,系全球产量最大的工业级磷酸一铵生产企业。川发龙蟒表示,作为国内工业级磷酸一铵、饲料级磷酸氢钙及部分精细磷酸盐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结合自身战略发展规划、产业优势及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项目。通过投建本项目切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细分领域,可丰富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孵化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点评】2016年至2021年,我国磷酸铁锂表观消费量由8.16万吨增长到42万吨,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8.76%。随着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磷酸铁锂等产业链相关细分领域未来增长空间较大,为项目产品需求提供良好的市场保障。
【化 工】四方投资超500亿元,磷化工巨头加码锂电行业(2022-02-28)
2月28日,巨潮资讯网讯,2月16日,云天化、恩捷股份、亿纬锂能同时发布公告,3家公司当日与云南省玉溪市人民政府、浙江华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友控股”)签订《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各方在玉溪市共同设立两家合资公司,通过合资公司依法依规取得探矿、采矿权后,共同开采矿产资源,进行矿产深加工,共同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电池及新能源电池上下游材料,拉动建设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共同在玉溪市当地促进形成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集群。在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方面,玉溪市政府将与各参与方共同合资设立两家公司,分别主营矿产开发及矿产深加工业务。股权结构方面,玉溪市政府或其指定主体持股23%,为第一大股东;恩捷股份、亿纬锂能、华友控股、云天化持股比例分别为22%、20%、18%、17%。在电池及上下游材料建设方面,将配套电池、隔膜、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铜箔等项目,计划分三期投资,一期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承诺投资额约180.5亿元;二期将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承诺投资额约336.5亿元;三期为远期投资目标,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前述三期投资将以恩捷股份、亿纬锂能、华友控股、云天化等四家企业直接设立项目公司的形式实施。云天化表示,本次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公司磷化工产业链优势,提升公司磷矿资源的多元化深度开发,加快推进产业链延伸和转型升级。恩捷股份表示,本次合作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公司锂电池隔离膜的产能,完善产业链布局,对公司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战略布局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亿纬锂能表示,本次合作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动力储能电池的产能规模,优化公司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公司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的发展,提升公司在新能源行业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点评】2021年以来,以碳酸锂为代表的锂电上游材料大幅上涨,降本成为全行业关注焦点。磷化工企业因具备磷酸等原材料及成本优势,转型磷酸铁锂产业链动力十足,已在行业内形成一股投资热潮。
【化 工】宝丰能源5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提速,入选宁夏“七个百亿元”重大项...(2022-02-28)
2月28日,煤化工114讯,2月14日,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万吨/年煤制烯烃LDPE/EVA装置反应坝项目开工。反应坝项目是宁夏宝丰能源50万吨/年煤制烯烃LDPE/EVA装置子项目之一,作为5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EVA装置的重点工程,该项目按期开工,对该装置最终计划节点完成有着重要意义。2022年,宁夏宁东将围绕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谋划布局建设“七个百亿元”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950亿元,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为全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宁东重点实施万华化学30万吨MDI提纯精制、泰光10万吨氨纶、晓星7.2万吨氨纶、泰和3万吨氨纶、1.2万吨对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产业项目,打造“中国氨纶谷”和全球最大的对位芳纶生产基地;实施宝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百川锂电材料一体化项目,打造锂电子电池材料产业;实施国能宁煤MTP升级改造、宝丰100万吨高端聚烯烃项目,打造高分子材料产业。
【点评】2020年9月,宁夏宝丰能源集团50万吨/年烯烃项目及50万吨/年C2-C5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开工,该项目计划于2022年全部建成投产,建成后每年将新增聚烯烃产能100万吨,令宝丰能源的聚烯烃年产能提升至220万吨,甲醇年产能增至640万吨,一体化、规模化优势将更加突出,高端煤基新材料领军企业优势更加明显。
【化 工】中国海油成立40周年对外合作集中签约(2022-02-21)
2月2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2月15日,在中国海油成立40周年之际,该公司举行油气全产业领域对外合作集中签约,与12家国际公司签署13项合同和战略合作协议,总金额达130多亿美元。这是中国海油近年来对外合作中范围最广、成果最多、分量最重的一次集中签约。中国海油介绍,此次集中签约是其助力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行动,也是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全球油气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涉及勘探开发、油气贸易、炼油化工、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中国海油集团公司与道达尔能源、康菲、智慧石油及洛克石油在中国近海海域共计签署了四项石油勘探开发有关协议,旗下公司还与美国源运公司、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伊拉克国家石油营销组织签订了液化天然气、原油等采购协议。自1982年2月15日成立以来,中国海油已与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81家国际石油公司共签订228个对外合作石油合同,累计引进外资超2500亿元人民币,海洋石油长期位居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行业之列。
【点评】下一步,中国海油将继续深化上游油气领域对外合作,在合作开发中国海上油气资源同时,进一步加大海外优质油气资源获取力度。中国海油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领域对外合作,重点围绕深水深层、稠油低渗、高温高压等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以及炼油化工、新材料、LNG等领域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继续深化绿色转型领域的对外合作,聚焦油气全产业链节能降碳、新能源新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强全面合作。
【化 工】浙江交科22.6亿元出售化工业务(2022-02-21)
2月21日,中国化工报讯,浙江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交科)2月8日公告披露,拟将所持有的宁波浙铁江宁化工有限公司和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中石化宁波镇海炼化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22.60亿元,已获得浙江省国资委批复。同日披露的另一份公告显示,浙铁江宁和浙铁大风建设有10万吨顺酐、7万吨BDO及10万吨聚碳酸酯等装置,因市场、技改、工艺优化等多种原因,浙江交科拟对已闲置或即将被闲置、终止使用且无法盘活状态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浙江交科披露,江宁公司和大风公司闲置资产合计账面净值2.17亿元,评估价值为4064.79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为1.77亿元。此次计提减值准备将减少上市公司2021年利润总额1.77亿元。当日,浙江交科公布了2021年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62.56亿元,同比增长25.91%;实现利润总额14.94亿元,同比增长7.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1亿元,同比略降。报告期内,化工板块两家子公司实现利润总额-7289万元,同比有所下降。
【点评】根据浙江交科2021年8月20日公告,由于化工业务周期性强,业绩波动较大,且公司化工业务缺少产业链优势。公司拟通过本次股权转让,退出化工领域,专注发展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领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江宁公司主要产品有顺酐,年产10万吨;甲醇钠甲醇溶液,年产5万吨。截至2020年底,江宁公司总资产13.56亿元,净资产4.76亿元;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9.6亿元,净利润0.22亿元。大风公司主要产品聚碳酸酯(PC),年产10万吨。截至2020年底,大风公司总资产20.37亿元,净资产17.02亿元;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8.21亿元,净利润-0.56亿元。